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jenny198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我的心理治疗(主贴后续更新)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11-3-12 16:38:53 | 只看该作者
看jenny的分析是一种享受.
庆伟 发表于 11-3-10 20:26


谢谢夸奖。现在已从分析者转变为生活者了,感觉你也正在如此转移重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11-3-17 11:21:0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主题帖非常棒、很OK!谢谢jenny的分享!!

加精以示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11-3-19 20:08:0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主题帖非常棒、很OK!谢谢jenny的分享!!

加精以示鼓励
波波 发表于 11-3-17 1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11-3-19 20:08:2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社会?怪罪社会究竟是什么意思?

曾几何时,我总是说:“这个社会这么黑暗……”这样的话说得多了,我真的相信这个社会是黑暗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实在过于艰难,我必须想尽办法保护自己,我需要考虑得面面俱到,不让别人来伤害我。所以,我给自己造了四堵墙,只留头顶的几条缝隙,让少得可怜的阳光和空气洒进来,以维持生命。

我忘记了,我是社会的一份子。如果社会是一整杯水,那么我是其中的一滴水,我父母是另外两滴水……只要一滴水污染了,其他所有的水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污染。我说,真糟糕,我怎么在那么脏的环境里,我已经被污染的水团团包围了,为什么我那么倒霉,要受他们影响。然而,我却忘记了,这整杯水的污染程度,有我的贡献。当我抱怨的时候,我污染了它;当我愤怒的时候,我污染了它;当我野心勃勃,精于算计的时候,我污染了它。我忘记了自己的“贡献”,将自己视为洁白无瑕的珍贵水分子,被迫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当我说,我就是太善良太老实的时候,我在扮演“单纯的天使”角色;当我说,别人都那么世俗,都那么功利时,我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划上了一道难以融合的分界线。

我傻傻地以为那心造的四堵墙是牢不可破,可以一直保护我的。然而,迷失的心所造的墙为我带来了无数的痛苦。我一直认为我的痛苦都来源于身处的环境,于是我将墙造得越来越厚,妄图抵抗环境因素对我的“强力”渗透。然而痛苦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让人窒息。一定是哪里出了错,或许不是这个社会的错,而是我自己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渐渐地,我开始知道,我们的社会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如果我还被各种想法和情绪捆缚,那么我就势必对这个社会的问题贡献了力量。社会,多么抽象的概念!社会的核心元素是什么?是人以及人际关系。至于其他一切公路、住房、娱乐设施、商业区都是人造的,都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政治选举,是人际互动;商品买卖是人际互动;工作也是人际互动。我们生活的一切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往来。不管你身处何方,不管你几天甚至几月不出家门,你仍然摆脱不了人际互动,你的头脑可能正在回忆或编织着剧烈的情景剧,而其中人际关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

舍弃抽象的概念,用更容易理解的“人际互动”替换“社会”,我说我不喜欢社会,原来是指我不喜欢人际互动。然而,我无法脱离人际关系而活,我永远没有办法脱离人际关系。我吃穿住的物品是人造的,我接受了他人劳动的成果;我的电脑是人造的;我上网所看的所有信息都是人创造的,上传的。如果我要活下去,如果我要摆脱痛苦,“将社会隔离在我之外”的信念显然是十分荒谬的,它只会制造悲剧。人际关系便是我生存的环境,社会便是人际关系。

即便你在荒郊野外的无人地带生活,也无法摆脱他人的影响,天、地、人三者的互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你所处的环境:它改变气候的冷暖,阴晴雨雪的交替,它改变了此地的植物。当你吃下维持生命的植物时,都市人的行为已经间接地与你有了联系。这便是蝴蝶效应,大自然、人类交织在一起,所有的元素都相互影响的。

这个社会不完美,因为完美只是个概念,完美是永远达不到的标准。这个社会有很多问题,拿战争来说,基本都是人类自我分裂,相互为敌的结果。然而怪罪社会从来不会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其他途径,不是抱怨、诅咒和对抗。社会的实质是人际关系,所以当你说社会黑暗时,可能是你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原因很多(根源居多为心理问题,涉及头脑和情绪):或许是我们太没有安全感,觉得到处是敌人,到处是想要利用我们的人;或许是我们太追求完美,不仅希望自己完美,也希望别人完美,所以面对各种不完美的人,我们不断地失望,不断地退缩;或许是我们太自卑,多面对一个人,意味着要更多地面对“不如他人”的挫败感……

思想、情绪基本是围绕着人际关系来的,摆脱思想和情绪的束缚,其实也意味着摆脱人际关系的束缚,我们需按照人际关系本来的样子先自行接受,然后做我们该做的事……

---------推荐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籍,网上资源丰富,可在百度文库下载电子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11-4-1 19:56:02 | 只看该作者
麻雀是双脚蹦跳捕食的,而其他许多鸟儿则像人一样前后脚迈步。
麻雀扇翅膀扇得很快,而大些的鸟儿则悠闲地慢慢地偶尔动动翅膀便能飞得很优雅。
冬日里,6点至7点间,是鸟儿从睡梦中醒来鸣唱的时候。如今,它们晨会的时间已经提前到了6点以前。
生活很简单,专心观察却很艰难,但愿所有人都能摆脱头脑的束缚。

公车上,大部分人都很疲惫,身体疲惫,心灵也疲惫。望向窗外,干着体力活的人们脸上似乎也没有轻松的神情。这是个疲于奔命的城市,这是个疲于奔命的时代。
不思考,静静观察,我发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恐惧掌控着。生存的恐惧,害怕无法谋生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引发了诸多更具体的恐惧:对上司的恐惧,对客户的恐惧,诸如此类。
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才能给予我们安全感?
我们想要自由,却被自己所捆缚。我们想要更多钱以过得舒服一点的时候,自由就变成了天方夜谭。要保证随时随刻都有收入,要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所以即使干着不喜欢真的无法接纳的工作,也不敢辞职。梦想只是梦想,只是用来口头上或内心里慰藉自己的工具。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不停挂念着自己所谓的理想,多么司空见惯的事啊!可是,你真的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吗?你真的没有条件实现你的梦想吗?或许,清醒过来,你才发现,梦想只是一种逃避的策略。生活如此悲哀,至少你还有梦,至少未来你可能会实现梦想。真的有所谓的未来吗?你拒绝着当下,却期待未来有个好的结果。这是一个自欺的梦,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一直在自欺的时候,醒来的时候就到了。
美好的未来,只有奠基在对当下的接纳之上。不管怎样,当你能够评价它为美好未来的那一刻时,它已成了现在,并且瞬间变成了过去。美好无法永远停留,美好--不怎么美好--平淡--十分不便,生活就是这么循环往复,接纳每一种现实,或许无法每一刻都感觉美好,至少你还有一份宁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11-4-8 04:40:57 | 只看该作者
无我的一瞥

      最近,有一个人评价我所做的事,我静静地听着,心里没有产生任何特殊的感觉。过了一会,她告诉我或许她说话的语气有些重了,但确实是为了我好。

    啊?我对她的表述感到很好奇,语气重,怎么会呢?我很认同她对我所做事的分析,我做事确实不熟练,甚至有些仓促了。所以,我回答她,她说的话没有任何问题,都是些很好的建议。

    离开她之后,我想起来,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因实在简单不过,因为我不再把我的价值和我的能力糅合在一起。我不会因为我能够做什么而高兴骄傲,也不会因为自己做不了什么,做不好什么而自卑。因为:

    一个人的存在价值不依赖于外在的任何东西。否则,任何一场意外事故都会导致我们深陷困境,使得依附于外在事物的价值感荡然无存。失明、肢体伤残、失忆、疾病乃至死亡,这些事均会大大打击我们的能力,甚至将我们的生活完全推离原来的轨道,所以本质上来说,没有安全的生活,所有通过外在事物获得的价值感都是建立在沙滩上,无常(意外事件)之风吹过,它们就不见了。假使上述意外事故大部分没有发生,我们都应该牢记,肉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合适的时候,真的请想想死亡的问题,没有人不会死亡,没有人能预知自己的死亡日期。所以,看看我们活着的时候到底在做些什么,在忙碌些什么?或许我们一直在忙碌做的事就是佛教所揭示的世间八法的内容:

追寻别人的赞同,逃避和防卫他人的责备和“侮辱”:
追寻快乐,逃避痛苦;
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事物,想尽办法保护它们,害怕它们的失去;
追寻特殊的自我形象,害怕默默无闻或被忽视。

    我们的定时炸弹引爆按钮太多了。别人骂了我们,嘭,爆炸了。生病了,嘭,爆炸了。家人不理解我们,嘭,爆炸了。上司更看重另一个同事,而不是我,嘭,爆炸了。餐厅里,有人把可乐洒在了我喜欢的衣服上,嘭,爆炸了。在我做事的时候,有个人老是问我问题,嘭,爆炸了。钱包丢了,里面有好几百块钱,还有许多证件,嘭,爆炸了。我们真该问问自己,到底内心里有多少这样的引爆按钮。有时候,别人看我们看得更清楚,尽管他们看自己时,也是两眼一抹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征询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当然,无论别人对我们有什么看法,都不能照单全收,然后搞得自己更自卑。所以,在与人相处时,智慧很重要,当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清醒时,也会越来越能够分辨对方所说话的真伪。

    阅读吧,东方的、西方的智慧书籍。我不推荐成功学一类的励志书籍,当然如果你想出人头地,变得特殊,可以选择这一类书籍。或许你有足够的智慧,不被它们引导得冲昏了头,那么也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

    实践吧,知行如果不合一,那么知识将不是真实的知识,而只是一堆记忆,行为也不是真实的行为,只是重复再三的老旧习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11-4-8 15:35:46 | 只看该作者
很的很棒,jenny,祝福你,你是怎么学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11-4-8 15:39:47 | 只看该作者
你能推荐我几本书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11-4-8 20:20:52 | 只看该作者
小武,你的帖子我一直在关注。然而因为我过去曾经“积极”地回复过你帖子,想要承担帮助人的角色。一段时间后,我明白自己有一股想要表现自己的冲动,而且确实不再适合回你的帖子。你的基础很好,打坐是极好的基础,而且你一次持续的时间似乎还挺长。在打坐的基础上,加上头脑的使用,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口。我只是猜测你的情况,你看下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我们都属于思虑过多的类型,感觉是不细腻的。女性常常被认为有第六感,通俗点说就是直觉吧。但老实说,我没有,我一直以来的感觉和情感都是很粗糙,不细腻的。简单来说,情感和感觉通常局限于一些负面的感受,如紧张、焦虑、愤怒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恐惧、不安全。所以,其实我是偏男性,看重头脑的。我现在确实有了一些直觉能力,感觉也细腻了很多。我的主要办法,就是利用我的头脑功能,质疑各种各样的概念。而这些方法都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自己结合实际发展出来的。(这部分对我帮助最大的书是阿玛斯的《无可摧毁的纯真》,尤其是“我们的知识就是我们的世界”及其后章节,本帖51、52楼就是阅读该书后刻意分析后产生的文章。我们需要不断质疑自己的坚固信念,不断问自己,这是真实的吗?“质疑”是头脑可以发挥的最佳功能,但这不是带有成见的怀疑,而是带着好奇的探寻,想要证明某样东西真伪的强烈兴趣)

头脑为我们带来了痛苦,然而头脑也可以被我们利用,作为成长的工具。

我确实想仔细列一个书单,但是这样的经验实在太个人化,所以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做,只是会在某些感悟里推荐某些作者。而且,我现在发现看书也很有技巧。所以有空我会单独写一些帖子讨论阅读这件事。

不知道,我上面说的那些男性化思维等情况,符合你的状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11-4-10 06:0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4-10 06:03 编辑

列书单之前的简语


我曾经看过各类西方的心理书籍,但是对我有用的不多,这些类别无法完全列出,基本上都可以在本论坛资源版块找到,比如卡伦霍妮、意义疗法书籍等。东方针对性的书籍也看过,比如森田疗法的系列书,但还是不得要领。那个时候,疯狂地吸收各类知识,只能起到暂时的安慰作用。

对我有用的书籍,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佛学中就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来教导不同情况的学生。所以,当你在看书时,觉得它毫无意义,甚至加重了你的焦虑和紧张,那么不妨先放下,别看了。有一天,你的情况变了,你拿起以前无法看的书,却一下子它正是你当下急需的,你会津津有味地看下去,那个时候他对你的帮助会很大。

还有第一遍看书,你可以自自然然,不做太多分析和思考(如果能做到的话)地看。再次看的时候(基本上特别适合你的书,看一遍是不够,可以不断地看),静静去感觉字里行间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意涵。借用《金刚经说什么》南环瑾的一句话:有些话不要轻易看过去,那是有深刻含义的。有时候,作者似乎有前后矛盾的地方,让你困惑,这个时候你要特别注意,其实作者是前后一致的,恰恰是你的某些理解使你认为他前后矛盾。如果你能解答这一疑惑,你能更加深度地领悟作者表达的意思。

举简单的例子,当我初次接触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时,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感觉他说得太抽象,太空了,就像空中阁楼一样不靠谱。可我现在却能理解,其实他是扎根现实的,他的大爱和慈悲通过许多的问答形式清晰地显露在我面前,他在看清社会现状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出最实际的办法,只不过无论他给出什么,如果一个人没有勇气,一个人没有舍弃某些东西的勇气,他的建议很难实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11-4-10 06:1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1-4-10 06:15 编辑

书单之艾克哈特托利

2009年接触《当下的力量》,很奇怪,虽然翻译得不流畅,自己也无法理解,却还是一鼓作气读完了这本书。那个时候处于极度焦虑和抑郁的时候,我按照他说的办法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呼吸、手脚的行动等。然而,当时我的头脑思虑地太疯狂了,怎么做也无法停止下来,我很失望,总之这种办法对我没用。

2010年,其实我仍然没有理解,但是又很奇怪地,我还是重新看了一遍,甚至把第十章(与臣服有关)用自己的语言整理了一番,并且也发在了资源版块。但是到了年底,在我心理负担一下子减轻(就是做了第一帖的宽恕练习)之后,我开始看他的另一本书《新世界》,这实在太吸引我了,张德芬本人的书籍我不曾看过,我还是很感激她所做的翻译。我对翻译的要求只是流畅、简单,这本书就这样。在我能看懂之后,我便经常看这两本书,按照情况选择某些章节来阅读。目前,我看的是英文版,感觉更好一些(新浪共享上有下载的)。

其实,我对艾克哈特托利的感激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唯有通过理解他所说、按照他所说而行的办法,来尽可能活出真实的自己,以此作为对他的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11-4-10 06:15:37 | 只看该作者
克里希那穆提?心灵导师?

偶以前也了解过一点他的思想,但是最后偶没有去继续研究了,因为没有偶需要的那些务实的东西.不过不合适我的东西,不一定不合适别人.说一句实话,我直觉判断它那些道理还是蛮深刻和务实的,只是 ...
庆伟 发表于 11-4-10 06:12


我看到你在探讨这个,我也很喜欢卡尔荣格,占星术这门学问太高深,我没有精力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11-4-10 06:29:04 | 只看该作者
书单之阿玛斯的钻石途径系列

现在回忆起来,我很庆幸自己当时产生了阅读各类书籍的兴趣,事实上,正是我所看的前期许多类型的书籍,将我导向了阿玛斯。我在卓越上找书看,起先好评仍是我的选书标准,于是我购买了《改变,从心开始》,然后它链接到了胡因梦翻译的许多书籍。可以说胡因梦这个名字现在已经成了我重要的购书线索。

我下载了胡因梦翻译的各类书籍,包括钻石途径系列。初看这几本书,我有些惊讶,这是在干什么,钻石途径,怎么像在做广告?不过我还是带着疑问看下去,没有因为怀疑作者做广告而弃之不顾。我看了前三本,发现书中提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我已经大半解决。由于第四本电子版本不全,于是我购买了纸质书。其实一开始只是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但仅此而已。

后来,我心理状态略有恢复之后,身体状态却开始大大影响我。我的体质问题变得凸现出来,我经常感觉自己忍耐不了身体的不舒服,尤其是冷的问题。我总是感觉自己四肢冰凉,一旦感觉自己冷,我就没有做事的力量了。为什么,我忍受不了身体的不舒服?我能不能忍受身体的不舒服,做自己该做的?某一天,我翻到了这本书的第十二章“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的知识”,我感觉里面有些东西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看,我分析,我探索。后来我发现了,身体感觉冷这是事实,然而不能忍受这种冷却隐含了大量的潜意识信念。当我放弃这些冷热概念,只是单纯地感觉身体的反应时,所谓冷的感觉,也不过就是一些肉体上的觉受、波动感而已,不至于忍受不了(当然,我不是在说南极那种状况,而是说我平日里面对的身体觉受,其实没那么大作用力)。我忍受不了,是因为当我在头脑中一说“太冷”了,各种与之有关的不舒服、不高兴等思想和情绪就开始控制我,开始影响我的做事能力。

现在,我仍然在看这本《无可摧毁的纯真》,看得越多越能明白他在说什么,越能应用于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11-4-10 06:35:0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心理治疗的书籍来说,个人认为核心概念和技术比思想更重要,因为没有一本书的思想能真正印证自己的真实自我,没有一本书的方法能真正适合自己,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悟.其实,书看多了吸收了大量的思想,反而会和真实自我发 ...
庆伟 发表于 11-4-10 06:24

当所谓的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它就不再是别人的思想,而是自己的生活元素了。不过任何思想,作用都是“渡船之舟”,渡过之后就放下不再执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11-4-10 07:31:52 | 只看该作者
刚吃完早饭,我没有在意啊。只不过你回复的话其实是不清晰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思想是什么?思想难道不是一个个概念构成的吗?思想不过是个指南而已,你懂了思想的实质,能够应用之后,并且化为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不需要再谈思想了啊。你说的那些思想的累积,不过只是死的概念和知识的累积而已。

还有我绝对怀疑的一点是,你说半个小时能够评价一部书的好坏。但是我仍然怀疑这一点,所以这句话恐怕可以说:“基本上,你可以半个小时就能判断一本书是否现在能为你所用,是否能迅速提供你所需的实用知识”。我没办法半个小时就判断一本书好坏,而且有时起初被判断不好的书,最后却对我极其有用。

但这仍然是个人化的经验,所以我也只是探讨,大家就不妨放开一点,不需要掩饰。你一直在谈感觉,可目前来说,逻辑仍然是你极其看重的。然而真实的生活就是要突破逻辑体系的,利用逻辑体系,但是该放下它的时候就放下它。

如果再探入地深一点,我对于“人性”这个概念也不明了。我不知道你说的人性究竟是哪个层次的,是那个究竟的至善(当然至善也有n多的定义),还是尽可能不伤害他人然后使自己快乐和满足,还是其他的什么。因为不同的语境之下,对你结论的判断也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我会认为死的知识(暂时让它等同于思想吧)甚至比人性要好一些,端看人性如何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5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