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enny1982 于 10-12-23 14:16 编辑
把我在【生儿育女】板块的文章整合进来,家长值得看一看。
关于家庭关系的一点感想
今天,一直在回想自己的童年,没想到回忆和分析的文字一写就写了5000多字,简直停不下来。 童年的经历真的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这里都是有孩子或者快要生孩子的父母,我想通过我的例子阐述一些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严重的打骂暴力和心理冷暴力不包括在内,议题太大了)。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其一,只拿孩子和优秀的人比较而极少鼓励孩子
我不知道多少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较,而且永远拿你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如此一来,你觉得自己总显得那么差劲,老是差人一筹。自信和尊严感慢慢离开你。明明自己表现得很好,你还是会产生,这有什么用呢,比起……来,还是差得很远。
其二,无休止抱怨配偶
无休止的抱怨配偶会极大影响孩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在如此糟糕的家庭例子面前,如何让孩子产生对爱情和婚姻的憧憬和向往?孩子会认为,婚姻是件痛苦的事,看看我的父母,哪里有幸福可言。我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危险去接近爱情和婚姻呢?
父母本身可以对婚姻作出自己的选择,无论做什么选择,请不要在孩子面前不断抱怨自己的配偶,他不应该为你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选择承担如此大的压力。有时候,当你认为“为了孩子,我愿意忍受这段婚姻”时,却不知道孩子的想法和你截然不同,“我宁肯他们离婚,离婚的话,妈妈可能会更开心一点”。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其实家长的言行举止所传达的信息都已经被他们接收了。我曾经就内心里渴望着父母离婚,听到这么多的抱怨之言,我不能不认为他们最好的选择是离婚。
然而,深入一点探索,为何家长一方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另一方。真相可能略显残忍,有时候,其实说话的家长根本没有一丝要离婚的意思,他或她这么说无非是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有故意的有无意的),或者说想拉拢孩子,表明自己才是孩子最可依赖的,于是孩子对父母之爱有了偏好。而这是很可悲的。在家庭里拉帮结派,把家庭生活当成战场,联合孩子与自己的配偶抗衡,取得家庭地位上的优势,是可怕的,副作用很大,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总之,在无休止抱怨配偶的背后,一定有说话者自身尚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他或她甘当受害者角色。然而,他或她绝对有摆脱这个角色的能力,除非他或她自己不想。……
为何家长要通过突出自己贬低他人的方式寻求孩子的支援?
可能的原因(仅从我的家庭进行的粗浅分析,请大家不要轻易代入,请认真分析是否这样的情况在自己的家里也存在)
家长要寻求同盟,是因为他/她感到不安。他/她认为自己是在战斗,对除自己之外的人或事都保持着谨慎态度;正如打仗的士兵要带足武器装备,他/她则要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
家长想寻求外援(即孩子)的支持,是因为他/她没有自信。他/她没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和尊严,所以要向外界寻求填补物,寻求力量。所以孩子成了他/她的外援。而对社会、对配偶、对他人的抱怨则成了他/她的另一种逃避内心痛苦的方式。他/她本可以很优秀很成功,都是因为谁谁谁不好,他/她才远离了自己的梦想。这种投射实质上表明:他/她不相信自己本身是优秀的成功的,他/她不相信自己可以主宰人生,所以他/她选择将自己的失败全部怪罪在外部因素上。这样自己就没有责任了。毕竟让他/她承认这些“失败”都是自己的责任,将是非常痛苦和绝望的事。
如何理解父母理解父母
不妨从父母的童年着手。我并没有特地找他们聊他们的童年,但是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提及的童年已经非常清晰地呈现于我的眼前。所以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具体而言,我父母的童年绝不能算幸福,甚至可说不幸。当我认真回顾他们的童年时,我明白一点,假使我处于他们那样的境况下,我能够做得和他们一样吗?我能够摆脱这一切,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吗?我认为很难,很难。正如上帝所说,原谅他们吧,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所行的都是无意识行为,他们认为这么做确实是为你好,这就是佛学中的无明。当一个人非常无明的时候,你怎么能期待他们做出健康合理的事情呢?做出无明之事的甚至都不是真正的他们。当我理解到这一点时,我原谅了父母对我的所说所行。这是心理层面的释然,但不意味着在实际层面,你一定要顺从你的父母,根据实际情况,该说不时说不,该远离时远离,但是内心里不愤怒、不累积负面情绪。
太阳眼镜和平光眼镜
在我分析过往种种的时候,似乎母亲就是个极为负面的榜样,如今,当我平静下来之后,发现这期间我正带着一副太阳眼镜观察我的母亲,这副奇特的眼镜可以过滤她所有的优点,只留下她的缺点。回忆会骗人,尤其是当你抱着某种目的和观点比如“我的父母严重影响了我的健康成长”,去分析自己的童年和成长经历时,回忆的负面强化功能尤盛。当我在回忆分析,发泄和释放情绪,鼓励自己的逐步成长过程中,我释怀了。我的父母有很多的缺点,但是我的父母也有很多的优点,是时候让自己带上另一副眼镜,去发现他们的美好了。当我仔细观察时,我不得不承认,我母亲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点,她喜欢在家里抱怨,但是她很少在外面嚼舌根,她不是那种八卦的人。她很暴躁,但是她在公众场合勇于站出来为弱势者说话,她不是那种口头抱怨行为懦弱的人,她看到丈夫当街打妻子,围观人很多,只有她站出来说话。“暴躁”中也不乏勇气和善良。她对我们的爱是默默无闻的,不张扬的,她不知道怎么鼓励我们,表扬我们,但是她却给我们很大的自由和隐含心底的信任。我永远忘不了,在我抑郁时,她发动亲朋好友为我鼓励的事,她从来不曾提及此事,我是从其他渠道得知的。我责怪自己的父亲不够负责任,然而我现在发现他确确实实是个负责任的人,我永远忘不了,在我抑郁时,他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离开那个已不适合我的工作,回家休养。还有很多,很多……当我撤去那副幽暗的太阳眼镜,转为透明的平光眼镜之后,我看得更清楚了。对我而言,他们是完美的父母,无论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从今天开始,我都愿意从中学习。
犯错有那么可怕吗?---听卢安克说话有感
在《面对面》访谈中,提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时,卢安克有感而发:“犯错有那么可怕吗?”
根据我多年的成长史,我得承认,犯错就有那么可怕。在学校犯错,老师会指责你,并且感叹孺子不可教也。在家里犯错,家长会发怒或是抱怨,他们认为自己爱之深责之切,时不时说孩子笨,说孩子傻。
如果不是这个访谈,我都忘了这至今仍在继续的“家庭教育”。当父母联合起来,为自己对孩子有某种共同的观点而深感英雄所见略同的时候,悲剧就此发生了。当孩子犯了错,母亲生气指责,父亲下班了,母亲重提这茬,然后父亲母亲共同训斥孩子。亲爱的朋友,你家中发生过这样的事吗,经常发生吗?
人不犯错,如何能成长?可是在这样的打压之下,孩子不敢犯错,害怕犯错,犯错了就要否认犯错遗忘错误。错误就永远摆在那儿了,下一次做同样的事就犯同样的错误,然后父母同样地指责,并且有一种“看我说得就没错”的潜意识自傲心态。
我的父母一指责我,我就会想,哎他们又开始了,忍吧。事情过后,我从不想想,他们语言中的客观事实,我所犯的真实错误,和我可以改正这些错误的方式。因为,我不想再回忆那一桩事,一回忆我就对父母有怨气,那么就索性转移焦点。于是,本来可以帮助我成长的错误就滞留在那里了,下次做同样的事时,它就又阴魂不散地出来了,因为我没有恰当地对待它,它就要找我麻烦,除非哪一天我能正视它,它才会成为我的朋友。
为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温柔一点,指出错误的时候,采用迂回的方式,毕竟曲则全。实在做不到,那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也行,切忌父母双方联合起来指责自己的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的父母这么干,你还有安全感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