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ann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颜文伟医生的有关帖子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6:03 | 只看该作者
抗精神药物须知
发布: 2009-3-29 10:26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253次


抗精神药物须知(一)



简介
  所有药物都会伴随有副作用。大多数的副作用是较轻微的,过一段时间就会改善。所以在你开始使用药物治疗之前,要先和你的医师讨论有关治疗所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包括副作用发生时要如何处置,在甚么状况下该停药并立即就医?本篇所要讨论的是一些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较常发生的副作用。以下就常见副作用的临床症状及处置方法分别描述如下:

Pseudoparkinsonism(假性帕金森氏症)
Pseudoparkinsonism是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造成的急性运动障碍之一。任何时间都
可能发生,一般常见于初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头一个月或调升剂量后出现。除了可恢复外,多数临床症状与帕金森氏症相同(包括双手休息时的颤抖、双臂有齿轮状僵硬(cogwheel rigidity)、铅管般的活动不灵活、自发的活动减少、动作迟缓、流口水、面无表情等)。它是可逆的,只要停药,症状就会消失。发生的风险随着年龄和使用剂量而有所不同,通常以年纪大的女性较为常见,使用剂量越高风险越高。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产生EPS的危险性较低,有利于无法忍受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有此副作用高危险羣的病患可考虑使用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Risperidone剂量若>6mg/day产生EPS风险增加。

当病患有pseudoparkinsonism发生时,处理方式如下:
1.降低抗精神病药物剂量。
2.若因病情无法降低剂量时,可以加上antiparkinsonian药物。
3.若副作用仍无法改善,可考虑改用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如何选用Anticholinergic 药物呢?所有Anticholinergic对pseudoparkinsonism均有效,但他们的副作用和作用时间不尽相同。譬如Trihexyphenidyl镇静作用最少;Diphenhydramine镇静作用最强;Benztropine作用时间最长,一天1~2两次即可。若长期使用会发生便秘、口干、视力模糊、尿滞留;尤其对老人家来说,记忆可能也会受损。此外有些病患会因服药后有情绪高昂及欣快感而造成药物滥用,但这部分的临床表现往往会和EPS混淆,医护人员需特别注意,以避免造成药物滥用。

  TD在其严重度及临床表现是会变化的,许多个案是可恢复的。所以有关评估和诊断的评量表必须标准化。The 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 (AIMS)评估dyskinetic movement从0-4,使用上十分简单且被广为接受。不过并不只限于作为TD诊断。而DISCUS可评量abnormal movement的存在和严重度及当诊断明确后的其它变化。DISCUS同时可明确描述TD 的型态且可允许随时间改变诊断。例如: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会掩盖住TD症状。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或停药会有withdrawal TD产生。withdrawal TD在1-3个月后会自然消失,若症状持续超过3-12个月则称为persistent TD。先前有persistent TD的病患会发生remitted TD情形,但这些病患目前并无症状且治疗也没有改变。

  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患需由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人员每3-6个月使用标准评估表如AIMS或 DISCUS做dyskinesias评估。就所得数据加以讨论以确保医疗的连续性及医疗法律上的保护。DISCUS得分≧5属于危险讯号,警示TD可能性较高,需追踪是否因antipsychotic剂量减少造成的withdrawal dyskinesias 或是TD持续存在。但若持续antipsychotic剂量治疗而DISCUS持续增加,那么就需诊断为永久性的TD。
处理TD首重预防。就是抗精神病药物必需使用在对药物有反应的情况(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分裂症、伴随精神病症状的忧郁症等精神障碍)且须使用最短时间最小剂量。因为在早期TD是可恢复的,所以早期诊断出TD对其愈后是很有帮助的。药物假期(Drug holidays)不但不能减少TD的发生,反而会使危险性增加。因病患已诊断出有TD,所以必须和病患讨论评估持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利弊得失,并记载在病历上。其危险性的评估乃是根据当停止药物治疗时病患对其所产生的反应之精神症状做评估。必须将药物剂量调整至有效之最小剂量,但避免急速降低药物剂量以预防严重的withdrawal dyskinesias。如此便可以减少药物治疗剂量和产生dyskinesia的危险性。

  对少数严重TD个案,专家建议使用新非典型抗精神药物。若TD严重或是对病患造成困扰可以使用clozapine或一种新非典型药物交替作为第一线治疗。可口服Vit.E 800 IU 一天两次治疗。其之所以可改善TD,可能是因为减少自由基之故。但此在有TD症状少于5年较为有效。risperidone≦6mg/day产生TD较典型药物为低。而且risperidone 6mg/day 至少可暂时抑制TD症状,但对已存在的TD长期所造成的影响还不清楚。在比较使用olanzapine与haloperidol超过7个月,dyskinetic movement症状出现率olanzapine明显较少。由于缺乏有关olanzapine、risperidone、ziprasidone、quetiapine长期数据,所以在这些药物实际TD发生率,需要花许多年才会知道。






抗精神药物须知(二)


Acute Dystonia(急性肌紧张异常)
急性肌紧张异常是EPS中最早发生的。多数在刚开始给药或增加剂量的头几天发生。其现象包括伸舌头、眼球上吊、斜颈、牙关紧闭、及身体、四肢、脚趾姿势异常。特别是使用高效能抗精神病药物在年轻男性发生此副作用机率最高。急性肌紧张异常是dopamine系统异常,在突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造成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所造成的。acute dystonia须立即处置、缓解,即使此副作用会自行缓解但对于病患的不适和照顾者都会有不当的联想。初期治疗目标为benztropine 1~2 mg或diphenhydramine 25~50 mg IM尽快使症状缓解。若15~30分仍无法缓解症状,再重复给与。若对anticholinergics有禁忌者,则给与lorazepam 1~2 mg IM。同时要向病患说明这副作用是暂时性的,是可以预防及治疗的。在发生急性肌紧张异常后,可给与口服anticholinergics 2 星期,预防Pseudoparkinsonism发生。

Akathisia(静坐不能)
Akathisia的症候群包括主观的感觉有焦虑、不安、无法静止下来、感觉裤子内有蚂蚁;
与客观征象有踱步不停、摇动不停,且无法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坐或站。Akathisia 会增加攻击性,且是服药顺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与Psychomotor agitation 和 psychosis 恶化很难辨别。通常在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前几天至前几星期发生。发生时可以先降低antipsychotic剂量,若psychosis再出现或akathisia仍存在,可加上β-blockers、anticholinergics、低剂量lorazepam或clonazepam。首选药物为propranolol(30~90mg/day)。开始时propranolol 20mg tid,每2天加20mg,最高加到120mg。若120mg/day治疗一星期akathisia仍持续,则可试benzodiazepines或改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Tardive Dyskinesia(TD)迟发性运动困难
TD是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一种持续且不自主性运动过度的不正常动作的症候群。包括脸(抽搐、眨眼、扮鬼脸)、舌头(咀嚼、推出、颤抖、扭曲)、唇(咂嘴、缩拢、噘嘴)、颈部和躯干(扭、torticollis)、四肢(脚趾轻敲、pill rolling、扭曲)。呼吸不规则、咕噜咕噜声、打嗝。严重度每天会有变动,通常睡觉时会较缓和。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患约15~20%会发生TD。通常在治疗前5年发生机率最高。有些个案TD是可恢复的。约60~70%是属轻微的,只有3%严重到会造成呼吸、吞咽、说话困扰,或是外貌变丑。TD发生率和不可恢复的风险会随着年龄而增加。约有70%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老人会有TD。女人是男人的两倍。治疗剂量大和时间长也较易产生TD。有严重和急性锥体外症候群的病人产生TD风险较高。所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都会造成TD。
抗胆碱药物和TD的关系十分暧昧且相冲突。过去认为抗胆碱药物会造成TD,现在则认为TD来自药物所致的严重急性锥体外症候群副作用,而并非治疗EPS的抗胆碱药物。迟发性肌紧张异常(tardive dystonia)为TD的一种,anticholinergics治疗有效,但其它型态的TD则会恶化。总而言之,pseudoparkinsonism和TD会并存,所以继续anticholinergics治疗是有必要的。
真正造成TD的原因不清楚。根据dopamine-receptor hypersensitivity 理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在nigrostriatal 区域postsynaptic dopamine-receptor 浓度增加,造成脑部控制运动的区域dopamine功能过高。但死后解剖研究则不支持这种说法。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在临床上会掩盖TD症状,降低剂量则无法掩盖TD,所以dopamine在TD上可能还是扮演部分角色。整体而言TD可能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不只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有功能障碍。因为TD病人dopamine β-hydroxylase 和 norepinephrine 的浓度较高,所以noradrenergic 功能受损也是可能原因之一。但是在明确诊断TD之前仍需做更进一步的评估。






抗精神药物须知(三)


Lithium
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无反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约有50%可用此药物获得情绪上及精神病性症状的改善。与抗精神病药物两者合用是否会增加神经毒性仍未有定论。
Benzodiazepines
主要用于急性期的激动焦虑及改善病患睡眠障碍与焦虑的症状,对于精神病性症状是否有改善效果,有的研究认为有,有的认为没有。Ex:Alprazolam(Xanax) 5mg/day(10#) 4 weeks可以改善大约一半病人的幻听、妄想,无法决定哪些病人会有效果,必须评估此种药物的滥用及病人若药物服从性(compliance)不佳时会造成禁断症状,故考虑试用2~4周于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佳,没有滥用药物及人格异常病史的病人。
Propranolol (Inderal)
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人,并用此药或许有反应。它可以增加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可能的原因是药物的交互作用造成抗精神病药物血中浓度较高。另外可能对慢性的病程恶化有作用。通常可用高剂量,病人可以忍受,例:40~80mg twice a day , increased every other day until intolerable side effects occur (收缩压<90mm Hg or a heart rate <50 beats /min)。可从160mg用到1920mg,通常至少要240mg/day使用2个月
Carbamazepine (Tegretol)
对抗精神病药物无反应的病人,使用此药或许可以改善激动及攻击性,但研究显示其差别有限,所以只有在前面几种药物都无效后才尝试使用,或者是病人非常不稳定或并发躁症者使用。



抗精神药物须知(四)


Hematological Adverse Effect
0.8%的病人会有WBC暂时下降的现象,agranulocytosis的发生率很小﹝clozapine例外﹞,而且通常会发生在头一个月。
闭经及溢乳(Amenorrhea and Galactorrhea)
可用dopamine agonist (bromocriptine, amantadine),通常可在半个月后改善。
Hepatic Dysfunction
Chlorpromazine较为显著,约有1-2%的病人发生,多发生于用药后第一周,症状轻微,通常2-8周后就会改善,可考虑改用其它药物(尤其是nonphenothiazine类)
Temperature Dysregulation and Dermatological Effects
Temperature Dysregulation可能是由于抑制下视丘体温调节作用造成。
有些病人会有皮肤过敏现象,特点是日光照射部位较为严重(光敏感现象)。因为精神病药物三环的结构会吸收紫外线,产生了容易晒伤、产生不正常的色素沉淀、疹块,所以要教导病人做好防晒的工作,若已产生这样的副作用,可用antihistamine,若很严重,当然要停药。low potency 大剂量较易发生此副作用。
Ocular Effects
跟皮肤的光敏感反应相同原因,low potency大剂量服用可能发生眼球角膜、水晶体、视网膜色素沉积
Sexual Dysfunction
可能在性反应的各阶造成抑制作用,包括性欲降低、性高潮减少、男性勃起、射精障碍等,thioridazine最常见,有多种可能造成此副作用的作用机转(sedative, alpha-adrenergic…),精神分裂症本身可能也会造成性功能的问题,故须辨别(例如停用药物后是否有改善。)
Seizures
Low potency较易发生,尤其是chlopromazine,其次是trifluoperazine, perphenazine;thioridazine, molindone, fluphenazine, haloperidol最低,clozapine也有引发的可能性。有癫痫病史的个案,避免使用大剂量,可合并BD使用使剂量降低。
Weight Gain
通常在头12周,大约会增加3-9磅。造成的原因也是很多,药物只是其中之一,其它可能的原因包括:对食物的偏好改变,食量增加,缺乏运动。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运动、限制饮食。
Psychogenic Polydipsia
大量饮水 (polydipsia)(每日接近 10 升)或大量饮水行为及水中毒 (water intoxi-cation )、低血钠的现象常在慢性精神病患,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出现,此一现象可能带来相当严重之并发症,如躁动、痉挛、昏迷。大量饮水行为的成因,至今仍未有定论,但其重要性在近十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早期认为是锂盐或抗精神药物
引起口渴之副作用,但此观点目前颇受质疑。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下视丘或海马回的功能障碍所引起,幻觉及心理因素为重要因素。另外有学者指出此类患者多合并烟瘾并提出其成因可能因为尼古丁刺激vasopressin所引起。也有研究发现水中毒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患酒瘾比率较对照组为高,而提出水亦可能为被滥用物质之概念。
 生物性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另有电痉挛治疗,主要针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对药物副作用无法忍受的病人,在急性发病或恶化时的治疗,一般而言,电痉挛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解组、激动,及紧张性症状的治疗效果较佳。

  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精神疾病,在漫长的病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情绪、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因此治疗需包括个别与团体的心理治疗、社会的治疗及复健。

  个别心理治疗的重点在支持性的治疗,包括情绪的支持,改善焦虑、恐惧、失眠,疾病的卫教与适应,生活、药物、工作、家庭的咨询等。团体心理治疗的重点则在于情绪的支持、疾病的适应,人际互动的增进,社交技巧的训练等。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属负担许多照顾病人的责任,因此家庭的治疗也相当重要,重点主要在对家属卫教疾病与药物,情绪的支持,减少高情绪表露﹝敌意、批评、过度保护与干涉的态度﹞,如何照顾病人的咨询等。

  精神分裂症和一般疾病不同,由于病的本身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功能退化,所以必须接受复健治疗才能恢复的更好。复健在帮助病人重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适应社会生活而重返社会,透过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达到治疗与复健的目的。


.实用精神医学:台大医学院出版,李明滨主编
.Applied Therapeutics: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7th edition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6:27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增加猝死风险
发布: 2009-4-14 08:38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145次

厦门热线 Xmwww.com 2009-04-09 16:00:30 厦门热线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将显著增加患者因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病而猝死的风险,而且剂量越高,风险也越大。

  这项研究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局资助完成。

  研究人员对年龄在30岁至74岁之间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病患者因心脏疾病而猝死的风险,是未使用该类药物患者的两倍,基本上与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当。

  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局特别指出4种具有风险的此类药物。其中三种已经在中国上市,分别是强生公司的维思通、阿斯利康公司的思瑞康、礼来公司的再普乐,所涉及的另外一种药物为诺华公司的Clozaril,目前在国内尚无销售,其仿制品通用名为氯氮j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也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将其用于产品说明书以外的用途,如用来治疗焦虑、强迫症等。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此类药一般不会造成使用者颤抖及其他失常行为。

  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局局长卡罗琳·克兰西说,这项研究为患者提供了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重要信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在今后使用此类药物时权衡利弊。

本篇文章来源于厦门热线 原文链接:http://xmwww.com/health/jkkb/8265.html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7:52 | 只看该作者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发布: 2008-6-10 12:41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200次

:1122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措施 在用药前,临床医生应仔细评估病人的躯体状况和需要治疗的靶症状。尽管有人认为精神药物的作用没有靶症状,事实上,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用药则常有所选择。如阳性症状明显者常选用氯丙嗪、氯氮平;阴性症状为主者则常选用维思通、奥氮平、舒必利、氯氮平等;兴奋冲动、行为紊乱明显者常选用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等镇静作用强的药物。

医师选药的原则应考虑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和效—价(药效—价格)比等因素。

2.有效不换方的原则

既往应用效果好的药物,本次应用仍有效。如病人系首次用药,则药物的选择常要考虑到副反应的大小,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的疗效大致相当,但副反应有所不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相对较少,疗效肯定,可予考虑。在控制阳性症状方面,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当(除氯氮平对某些难治性病人有效外)。

3.单一用药、缓慢加减剂量原则

一般主张单一用药,对于某些难治的病人可合用其它不同种类的药物(如另一类的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碳酸锂等)。通常情况下,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增加或减少剂量时均应缓慢,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个体对药物的不良感受,同时亦有利于观察病人对药物剂量调整后的反应。如病人出现某些急诊状况(粒细胞缺乏、过敏反应、急性肝坏死等)则应快速减药或停药。

4.个体化用药原则

临床医生对不同个体的最低有效剂量(最大疗效,最少的副作用)要认真评估,不要过分追求控制症状而超大剂量用药,而导致许多严重的副反应的发生。

药物治疗的合适剂量相当于氯丙嗪(CPZ)400mg-800mg/天,其它药物按效价折算,急性期治疗时间至少6周。超出此剂量范围应做相当的临床判断。首次发作的病人,应尽快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宜偏小,折合CPZ约300mg-500mg/天。不应采用快速神经阻滞剂化和超大剂量的药物治疗。

5.换药原则

合适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的最短起效时间要4—6周,如无效可改用不同类别的抗精神病药。

实践表明,病人如对首次用某药有较严重的不良体验,常预示病人对该药的远期疗效不佳和服药依从性差。这些负性体验包括主观不适感、过度镇静、急性肌张力障碍等,如果用药不久病人即出现明显的上述体验,可考虑快速换药(此时可不需观察4周)。

对两种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佳的病人,应改用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病人的定义是:在疗程和剂量足够的情况下,对两种不同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均无明显疗效。此时氯氮平治疗至少应维持3个月。如果无效,要检查血药浓度并可逐渐加大氯氮平剂量到800mg/天,如有效则应作为持续的维持治疗措施。对两种不同的抗精神药物疗效不佳,病人表现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和攻击行为,或病人有不能耐受的副反应,包括EPS、抗胆碱能副作用、TD、MNS等应换用氯氮平治疗。

6.安全原则

抗精神病药物一般来讲是安全的,但用药之前均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并在服药过程中要定期复查。

有些情况在应用抗精神病药时应予不用或慎用:①病人既往有严重的过敏或变态反应史者;②与酒精、鸦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严重的CNS抑制或抗胆碱能谵妄;③严重的心、肝、肾等躯体疾病;④有器质性或特发性痉挛发作的高危因素者;⑤闭角性青光眼患者。

在以下情况应作血药浓度监测:①当病人对常用剂量的药物反应不佳时;②当临床医生对鉴别药物副作用与精神症状有困难时;③当合并其它药物而可能影响药代动力学时;④在儿童、老年病人或有躯体疾病的病人,其药代动力学可能有变化时;⑤当怀疑病人有藏药行为时。

7.合并其他药物的治疗原则

如病人持续出现焦虑、抑郁和敌意等症状,尽管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控制较好,辅助用药是合适的。持续的焦虑可加用苯二氮卓类和心得安;持续的抑郁,应加用抗抑郁药;持续的敌意及类躁狂样症状可加用锂盐或卡马西平,卡马西平有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应予注意。

病人已接受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甚至包括了氯氮平或维思通,但仍表现持续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应合用前条所述的辅助药物或ECT治疗,亦可单独应用ECT治疗。神经阻滞剂合用ECT治疗的指征是:①病期<1年;②尽管病期>1年,但病人处在急性发作的早期;③有明显的情感症状和紧张症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ECT治疗的次数一般不应超过12次。

预防性给予抗帕金森病药不可取,如要应用,应考虑病人的躯体状况、病人既往EPS的发生史以及权衡引起EPS及抗胆碱能副作用的危险因素。

8.维持治疗原则

急性症状控制后,药物维持治疗至少一年,其有效维持剂量为折合CPZ300mg-600mg/天。如最初在控制急性期症状时剂量超过了此范围,则应每六周减少10%的剂量,直到找到最低有效维持量,但一般不应低于300/天,维持量也不应超过600mg/天,除非此高剂量明确提示对病人有最好的症状控制和感受。

如果病人在接受神经阻滞剂治疗前仅有一次阳性症状发作,并且在其后一年的维持治疗中,无阳性症状及复发迹象可以试行停药观察方案,但病人需意识到潜在的复发危险并同意这一方案。对目前症状控制良好已一年,但既往有一次或多次发作的病人,应长期维持治疗,除非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及某些禁忌证出现。

靶症状给药(在有复发先兆出现时才用药)或间歇给药的维持治疗方案因能使复发率增加而不应作为常规采用。对某些拒绝口服用药而乐于接受长效药物治疗的病人,长效药物可作为首选维持治疗方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8:26 | 只看该作者
精神分裂症主因为生理因素 应药物治疗
发布: 2008-7-06 07:02 |  作者: admin |   查看: 183次

针对得了精神病羞于承认或不愿接受治疗的现象,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教授王高华认为,这是认识和治疗中的误区。

王高华说,由于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普及不够,很多人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临床上,有的人不愿接受亲人得病的现实,常常约医生到宾馆、饭店去看病,让医生“侧面观察孩子的病情”;有的家长带孩子看病,又不断与医生辩论,千方百计证明孩子没病;还有的家长乘着夜色,打扮成出差模样,到医院探视孩子,生怕被熟人看见;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家长拒绝给孩子吃药,认为药毒性大,会损害智力使其变呆变傻。

王高华说,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的生物学因素,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心理刺激,因此采取药物治疗是根本措施,病人亲属应消除杂念,只有正视疾病,才能接受有效的治疗。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一般第一次发病服药不少于三年,第二次不少于五年,第三次不少于七年,发病三次以上的应坚持终身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特殊体质的病人还比较严重,有些患者因此而停药,这就为疾病的复发打开了缺口。统计数据表明,如果患者一年不服药其复发率为40%,两年不服药其复发率为60%,三年不服药其复发率为80%。坚持服药虽不能根本杜绝复发,但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

王高华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很多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应该注意的是,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但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坚持药物治疗是维持病情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药物治疗为基础,其他治疗疗效甚微。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时单纯采用心理治疗几乎无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8:47 | 只看该作者
精神分裂药的严重副作用——迟发型运动障碍
发布: 2009-3-20 19:41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161次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是由Crane于1968年首先提出。它是一种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见于长期(1年以上)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也偶见于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癫痫药和抗组织胺药的患者。TD是当今抗精神病药治疗所引起的最严重、最棘手的一种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相当高,尤其那些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发生率大约为50%,而口服普通抗精神病药的发生率为20~40%,门诊患者可高达50%。
  【TD发生的相关因素】
  1、 年龄因素:是TD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其恢复的重要因素,年老者易于发生且不易恢复。
  2、性别:女性多于男性。
  3、脑部疾病:有脑部病变者使用抗精神病药易于发生。
  4、疾病症状群:TD并非局限于分裂症,但是具有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其TD的发病年龄早,发生率高。
  5、药物因素: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持续的时间与TD发生有关,但至于哪些药物易于引起TD尚不清楚,似乎多见于治疗早期就发生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
  【发生机理】
  到目前为止,TD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来说有以下假说:
  目前认为TD是由于长期(1年以上)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酚噻嗪类(如奋乃静)和丁酰苯类(如氟哌叮醇)等,使得纹状体多巴胺能受体超敏,从而引起黑质-纹状体DA功能相对增高所致。由于抗精神病药长期阻滞突触后DA受体,使得突触前DA合成和释放反馈性地增加,长期如此,使突触后DA受体对DA的反应增强敏感,处于“去神经增敏状态”(denervation hypersensitivity),对DA的敏感性增高,致使生理量的DA即可引起运动障碍。这种解释与用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药或停用抗精神病药后往往诱发或使症状加重相符,也为用利血平能减轻症状而氟哌叮醇能暂时掩盖症状得到支持。DA增效剂使TD症状恶化均支持以上的学说。过多的抗胆碱能药影响基底节乙酰胆碱-多巴胺的平衡,使TD恶化,说明抗精神病药引起DA增敏,使DA功能亢进,Ach功能相对低下,从而影响Ach-DA平衡,可能与TD有关。抗精神病药的戒断使TD难以恢复或恶化,是因为DA能活动亢进已不再被药物所抑制。
  【病理】
  尸体解剖显示黑质及尾状核有细胞退行性变和萎缩,但是在神经影象学(如头颅CT或MR)上还没有得到证实。有报道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大鼠基底节神经元的脱失。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老年,特别是女性,尤其以老年伴有脑器质性病变者较多,且往往症状较重,恢复也较慢,情感障碍者也易发生。各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而以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和氟哌叮醇等含氟元素的抗精神病药更为常见,大多服用抗精神病药1~2年以上,出现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3年。
  临床主要特点为不自主、有节律的重复刻板式运动。最早期的表现是舌震颤或流口水,老年人以口部运动具有特征性,肢体受累常见于年轻患者。最常见者为口-舌-颊三联症(BLM综合征)或颊、舌、咀嚼综合征:表现为口唇及舌重复地、不可控制地运动,如吸吮、转舌、舔舌、咀嚼、噘嘴、鼓腮、歪颌、转颈等,有时舌头不自主地突然伸出口外,称为捕蝇舌征(fly-catcher tongue),严重时构音不清、吞咽障碍。其它有肢体的不自主摆动、无目的抽动、舞蹈指划样动作、手足徐动或四肢躯干的扭转性运动等。也可涉及其它部位的肌肉,偶有胃肠道型迟发性运动障碍,在突然停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和呕吐。其严重程度具有波动性,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部分患者可与迟发性静坐不能、迟发肌张力障碍、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等同时并存,并且症状往往被掩盖,而在减药或停药时暴露出来。
  按运动障碍的部位划分,常见有以下类型:
  1 眼肌运动异常:眨眼、睑痉挛。
  2 面部肌肉运动异常:面肌痉挛、抽搐、愁眉苦脸。
  3 口部肌肉运动异常:噘嘴、咂嘴、咀嚼、吸、下颌横向运动。
  4 舌肌运动异常:伸舌、缩舌、蠕动、舔唇。
  5 咽部肌肉运动异常:腭部异常运动影响发音及吞咽。
  6 颈部运动异常:斜颈、颈后仰。
  7 躯干运动异常: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呈古怪的姿势,如耸肩缩背、角弓反张、扭转痉挛,膈肌运动及痉挛产生呼噜声和呼吸困难;有时表现为全身左右摇摆、躯干反复地屈曲与伸展、前后扭动或前倾后仰,称为身体摇晃征(bodyrocking)、。
  8 四肢运动异常:肢体远端显现连续不断的屈伸动作,称为弹钢琴指(趾)征,而近端很少受累;少数可表现为舞蹈样指划动作、投掷运动(如上肢抛球样动作)、手足徐动样动作、双手反复高举或两腿不停地跳跃。
  9 肌张力低下-麻痹型运动障碍:可累及头、颈和腰部,如颈软不能抬头、腰软不能直起、凸腹,行走时迈不出步、提不起腿、足跟拖地而行。
  【TD的两种亚型】
  1、 急性戒断综合征:于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发生的不自主、飘忽性而非重复性的舞蹈动作,与小舞蹈病或Huntington病相似,多见于儿童,可自愈。在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逐渐减少剂量,可使得舞蹈动作逐渐消失。
  2、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儿童及成人皆可发生,其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快速、重复的刻板运动,而为肌张力障碍,类似扭转性肌张力失调或扭转痉挛,可持久存在。
  [并发症]
  包括舌咬伤、口腔粘膜糜烂、不能佩带假牙、食物从嘴里流出、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躯干四肢的不自主运动导致体重减轻及骨折。DS减轻,而对TD则无影响;给予抗精神病药如Haldol可使TD暂时改善而使PDS加重。
  【诊断】
  首先必须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史,运动障碍发生于患者服用药中或停药后3个月内,运动障碍的特征是节律性、异常、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
  【鉴别诊断】
  1、 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是因多巴胺受体被抗精神病药物所占据或阻滞,使得内源性DA不能与DA受体结合所致,虽然也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史,但是其不自主运动特征与TD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不同,多表现为肌肉的强直、运动减少、动眼危象等。
  2、 Huntington病:有遗传史、舞蹈症和痴呆三主征,与TD不难鉴别,但是HD患者常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在舞蹈症的基础上并发TD,此时的鉴别较为困难,应该详细询问以前的病史和表现,若出现静坐不能或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则提示兼发TD的可能。
  3、 Meige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自发性口部不运动障碍,完全型除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外,尚有眼睑痉挛;非完全型则只有单独的口面肌、舌肌、咽肌、下颌肌的肌张力障碍,或只有原发性的眼睑痉挛。此病通常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
  4、 扭转痉挛:表现为快速、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
  【治疗】
  关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目前尚无较好的防治办法,而本病的发生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物关系密切,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慎重地使用抗精神病物对预防TD的发生十分重要,应尽量小量、短程用药,药物假日(drug holiday)对预防TD有一定的意义,若TD一旦发生应针对发病机理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TD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减药或停药:一般在停药后数月或1~2年内运动障碍可逐渐地缓解或消退,如需继续治疗可换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小的药物如Clozapine、甲硫哒嗪、舒必利等。
  2、抗组织胺药:如异丙嗪25~50mg,每日~3次,尤其每日肌肉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两周时,可使超敏的DA受体逐渐减敏,效果较好。
  3、作用于DA系统的治疗:DA耗竭剂如丁苯喹嗪剂利血平可有短期效果,可用小剂量利血平0.25mg,每日1~3次,剂量应逐渐增加,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或抑郁症等副作用。锂盐可降低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从而降低DA受体敏感性,可选用小剂量的碳酸锂(Carbonate Lithum)0.25g,每日1~3次。DA受体阻滞剂,如小量氟哌叮醇(Haldal),2~4mg,每日1~3次,低剂量的氯氮平(Clozapine)100-200mg/d,使DA/Ach再低水平趋向平衡,但是只能暂时掩盖症状,当运动障碍影响生活时可小量、短期使用,但长期大量应用反而不利。
  4、作用于Ach的治疗:因抗胆碱能药物可加重TD的症状,故TD一旦发生,就应该停用一切抗胆碱能的药物,如安坦、莨菪碱等,增强Ach的合成,有报道使用胆碱能药物典那(二甲氨乙醇、deanol)100-500mg/d,以拮抗多巴胺的功能过度,使用两周后运动症状明显减轻,但是停药一周后,症状又可能出现。
  5、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系统:有人认为GABA功能低下与TD有关,故用GABA增效剂增强其功能可能有效,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安定等;有学者报道巴克乐芬(baclofen,lioresa)是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能抑制神经阻滞引起的多巴胺更新率加快,每日60mg,能减轻症状,但是由于该药的半衰期短,仅有3~4小时,故往往于停药的2天后治疗作用就会消失。
  6、抗焦虑药:如安定2.5~5mg,每日2~3次,心得安10~20mg,每日2~3次,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7、其它:也可试用促大脑代谢药及维生素E,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但是效果都不太肯定。
  【预防】
  由于治疗困难,所以重在预防。应尽可能缓慢加药,尽量避免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的联合应用;尽量少用或不用抗帕金森症的药物;停用或更换抗精神病药时,应逐渐减量,而不要骤然停药;年老体弱或伴有脑器质性病变者,应给予最低剂量;非必要时不用或少用抗胆碱能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应将抗精神病药减量或换用其它药,必要时停药。
  早期TD患者试图掩盖其异常运动,轻视其重要性,TD不仅不美观,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病人社会康复的困难,因此更应该重视早期发现此类患者。早期症状常见者为面部如嘴、颊的异常抽动,舌在口中转动(张口时发现),轻度的咀嚼运动、咧嘴、斜眼及躯干的摇晃摆动,有些学者认为此症状不可逆,但是仍有许多的临床事实表明如能早期发现,并积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以异丙嗪及安定的效果较好),通常早期TD部分是可恢复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9:21 | 只看该作者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及副作用
发布: 2009-3-28 16:29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网络转载 |  查看: 319次

 

一旦确诊即开始药物治疗;
  以单一用药为宜;
  治疗中注意患者个体特殊情况,用药个体化;
  小剂量起始,根据病情变化和耐受性及治疗场所确定药物滴定速度。如病情紧急严重,身体状况良好耐受性可以,住院有良好监护条件时可以快速滴定至有效剂量;
  争取足量足疗程治疗;
  定期复查,认真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积极调整治疗方案。

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

 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疗效以来,在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假说影响下,开发了大量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世界精神病学学会(WPA)于2001年根据这些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和临床作用特点归纳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至今,随着科学技术和脑科学(神经生物学)的发展,为满足临床需要,正在设计开发疗效更为满意,安全性更高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在我国已经上市的抗精神药物有: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皮质DA通路D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缘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此DA通路D2受体功能亢进有关。包括:
  酚噻嗪类,如氯丙嗪(chlorpromazine)、奋乃静(perphenazine)等;
  硫杂蒽类,如三氟噻吨(depixol)、氯噻吨类等;
  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haloperidol)等;
  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sulpiride)等;
  相关长效制剂,如氯奋乃静癸酸酯、哌普噻嗪棕榈酸酯、氯哌啶醇癸酸酯等。

  按作用效价又可分为高效价药物(低剂量),如氯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等和低效价(高剂量)药物如氯丙嗪、硫利达嗪等,其临床效应有所不同。前者抗精神病性症状作用强效,属较纯的D2受体阻断剂,引发的锥体外系症状(药物作用于中脑--黑质纹状体、基底节通路)比较明显。以及继发较高的催乳素水平(药物作用于中脑--丘脑--垂体漏斗结节DA通路),对其他受体的α1、α2、M1、H1的亲和力较低,引发的其他不良反应较轻。低效价药物可认为是多受体作用药物,对DA受体具有中等亲和力, 同时对 α1、α2、M1、H1受体亦有较强的亲和力,临床疗效比较满意,EPS、催乳素水平升高较轻,但药物引发的心血管反应,抗胆碱能反应及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较明显。

  大量临床试验显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阳性症状有效安全。其临床适应证包括:

  控制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障碍、兴奋激越、紧张性症候群等精神病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等以及伴发的抑郁症状疗效不确切。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障碍、伴发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谵妄和痴呆伴发的行为精神障碍,继发于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等精神障碍,以及儿童期相关障碍等。   

  50年来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开创了精神疾病的化学治疗,其可获得性、治疗的方便性为精神疾病治疗作出了其应有的贡献。同时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也显露了药物的某些局限性:

  ①对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疗效不确切,并可能继发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
  ②药物引发的锥体外系症状(EPS)较多,如震颤,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等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如不自主运动、肌张力不协调等。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再如其他不良反应催乳素水平升高引起的泌乳、男子乳腺女性化、月经紊乱等均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社会功能。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由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D2受体阻断剂的某些局限性,上一世纪70年代第一个新一类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问世。

  由于该药导致粒缺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全球未能广泛使用。到80年代具有多巴胺5-羟色胺平衡阻断作用的利培酮开发、上市,该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多维症状有效且引发的EPS较第一代药物明显要轻,上述特点与其DA/5HT双受体阻断的药理作用有关,此后具有同类药理作用的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随之开发,如奥氮平、喹硫平、齐哌西酮、舍吲哚相继问世,同时70年代开发的氯氮平在全球重新受到重视,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效特点为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5HT2受体的阻断作用,且药物对中脑边缘系统DA的作用比对黑质纹状体系统DA的作用更具选择性。

  通过药物对DA、5HT2二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目标,同时可以减少引发EPS和催乳素水平升高等副作用,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特点(DA/5HT受体拮抗剂SDA3),具有其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

  以下对已在我国上市的第二代抗精神药物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1、氯氮平(clozapine):


  (1)氯氮平的药理作用:该药为多受体作用药物。具有以下药理特点:

  低D2/5HT2受体作用比例,即药物与5HT2受体的亲和力大于与D2受体的亲和力;
  对中脑边缘区域DA系统作用有选择性;
  对5HT3,α1、α2-肾上腺素能受体H1、M1受体有较强的亲和性。
  由于以上药理特点,显示临床作用的广谱性和引发多种不良反应的可能。

  (2)氯氮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口服制剂吸收快,达峰时间2小时。生物利用度27-47%,蛋白结合率94%,在肝脏经去甲基和氧化代谢,为P450同功酶2D6抑制剂,消除相t1/212小时,80%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液或粪便中排泄。老年人药物代谢减慢,其血药浓度高出年青人的2倍。

  (3)氯氮平的适应证: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精神障碍患者、继发于抗帕金森病药物引发精神症状者,服用小剂量氯氮平25-75mg/d可取得疗效。氯氮平日有效剂量为200-600mg/d。
  
  (4)氯氮平的不良反应包括常见的过度镇静、流涎、中枢与外周抗胆碱能样症状、心血管系统反应、血液系统改变,尤其是白血球减少及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氯氮平可降低痉挛阈,引发剂量依赖型癫痫发作。近年来氯氮平引起体重增加、肥胖及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已引起重视,多见有关研究报导。

  (5)氯氮平的过量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①警觉性下降,可致昏迷;②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低血压;③中枢和周缘抗胆碱能症状,瞳孔缩小;④口服一次剂量超过2g者,死亡率高达12%,死亡原因为心肺衰竭。测定血浆氯氮平浓度,有助于氯氮平过量中毒的诊断。

  (6)氯氮平的相互作用: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参与氯氮平代谢,为P450酶抑制剂,与以下药物合用时须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①氟伏沙明、氟西汀、帕罗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丙戌酸盐、西米替丁等抑制P450CYP1A2、2D6,减慢氯氮平代谢,升高药物血浆浓度。
  ②苯妥英、卡马西平诱导CYP2C、CYP3A4,加速氯氮平代谢,降低药物血浆浓度。

  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影响氯氮平代谢,二药合用时可能增强中枢抑制作用,易引发明显嗜睡、谵妄及急性呼吸抑制(有个案报导)。

  (7)氯氮平的撤药症状:长期服用氯氮平,突然停药,可出现撤药症状,表现为胆碱能症状反跳,精神症状恶化、激越、意识紊乱、寒战、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不协调,蹒跚步态、吞咽哽噎等。其发生机制与氯氮平多受体作用,长期使用胆碱能受体,多巴胺受体超敏,5HT、GABA、NE等多递质系统功能受到影响等因素有关。处理:再给予小剂量氯氮平可缓解症状。应以预防为主,即缓慢减停药物,如需紧急停药,建议住院观察。

  2、利培酮(Rispridone):1997年进口我国。目前已有口服片剂、口服液、长效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1)利培酮的药理作用:有很强的5HT2和D2受体的阻断作用。药物对此二种受体亲和性接近,可称之谓DA-5HT平衡拮抗剂,对精神分裂症的五维症状具有疗效,对阳性症状效果尤为明显,药物对α1、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也有较高的亲和性,快速加大药量须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毒蕈碱能受体亲和性较弱。

  (2)利培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口服吸收不受食物影响,生物利用度70%-8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8%,在肝脏经P450CYP 2D6代谢,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具有与原药相同的药理活性。消除相半衰期,原药为3小时,9-羟利培酮为24小时。利培酮治疗适应证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以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剂量2-6mg/d。

  (3)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快速加量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与剂量相关的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及月经紊乱,可见体重增加。

  (4)利培酮的过量中毒,相对安全,有一例报告服245mg后发现心脏传导异常、电解质失衡,给予康复治疗恢复,亦有吞服数百毫克致死的病例报告。

  (5)利培酮的药物相互作用:与CYP2D6抑制剂如三环素抗抑郁药、SSRIS、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等合用时,减慢药物代谢,血药浓度升高,与CYP 2D6诱导剂如卡马西平等药合用,加速利培酮的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

  3、奥氮平(Olanzapine):1996年在欧美上市,1999年进口中国。

  (1)奥氮平的药理作用,为多受体作用药物,类似氯氮平,通过5HT/DA受体阻断作用发挥其抗精神病效果。
  (2)奥氯平的药代学特点:口服5小时达血药峰浓度,蛋白结合率为93%,在肝脏经P450 CYP1A2、2D6代谢,由尿、类便排出。
  (3)奥氮平治疗适应征:用于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躁狂状态等。推荐剂量5-20mg/d。
  (4)奥氮平引发的不良反应:嗜睡、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   
  (5)奥氮平的过量中毒: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心动过速、EPS、肌张力增高、瞳孔缩小、肌酸激酶活性升高、发热、激越、白细胞计数(WBC)升高等类似恶性症侯群表现,有过量药物致死报告。处理:解毒支持疗法。
  (6)奥氯平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①乙醇增加奥氮平的吸收(>25%),导致嗜睡增加和体位性低血压。②吸烟可能降低奥氮平的血浆浓度,需调整剂量。③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诱导CyP3A,加速奥氮平代谢。④西米替丁抑制CyP3A,减慢奥氮平代谢。

  4、奎硫平(Quetiapine):1996年在国外上市,2001年进口中国。

  (1)奎硫平的药理学特点:多受体作用,对5HT2,5HT6、H1、α1、α2受体有高亲和性,对D2受体具中度亲和力,且有快速解离特点,该药对D1、D4和M1受体亲和力低。
  (2)奎硫平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口服吸收快,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3%,经多种代谢途径代谢,为P450 CyP3A4、2D6抑制剂,排泄相t1/2为6.9小时,食物和吸烟对药物代谢无明显影响,主要由尿排泄。
  (3)奎硫平治疗适应证:

  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精神症状、抗帕金森病药物所致精神障碍、低EPS耐受的精神病患者伴药源性高催乳素综合征的精神病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躁狂状态。

  治疗剂量:不同适应证治疗剂量各异,用药个体化。治疗精神分裂症剂量300-800mg/d。

  (4)不良反应:嗜睡、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偶见激越及甲状腺功能下降。
  (5)奎硫平过量中毒:表现-心动过速、低血压、Q-TC延长、嗜睡、快速进行性昏迷、血液动力学不稳定。1例吞服10000mg奎硫平者被抢救成功。处理-解毒支持疗法,心电图监护12-18小时。
  (6)奎硫平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与CyP3A4、CyP2D6抑制剂合用,减慢代谢,增加药物血浆浓度;与CyP3A4诱导剂苯妥因合用,增加奎硫平的清除率,需调整剂量。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齐哌西酮和舍吲哚已在国外上市和进行临床试验。

  (三)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以阿立哌唑(Aripiprazole)为代表,该药系日本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开发、2002年在国外上市用于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国产阿立哌唑,已批准在我国上市。

  阿立哌唑的药效作用不同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多巴胺D2部分激动作用起到提高额叶不足的DA功能,改善阴性症状,并且减低中脑-边缘系统通路过高的DA功能以改善阳性症状。该药另一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具有5HT2A受体阻断作用和5HT1A部分激动作用,可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感症状。由于药物对中脑--黑质纹状DA通路及中脑-垂体漏斗结节DA通路无明显影响,加上药物对5HT2A的受体阻断作用, 因而很少引发EPS并且不会产生催乳素水平的升高 。由于该药上述独特的药理作用,被称为DA-5HT系统稳定剂。

  阿立哌唑口服吸收好,蛋白结合率99%,在肝脏经多种途径代谢,消除相t1/2 76小时。推荐治疗剂量:每日一次,第一周5mg/d;第二周10mg/d;第三周15mg/d,之后可视病情及患者耐受情况在10-30mg/d范围内调整剂量,最大不超过30mg/d。

  阿立哌唑主要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对情感症状及兴奋激越、认知障碍亦有明显疗效,其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EPS、T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体重增加、糖脂代谢障碍明显低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是新一代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的药物。由于该药用于临床时间不长,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尚需不断积累经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19:4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推荐]
发布: 2009-3-17 21:57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300次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应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力求系统和充分,以期获得较好的症状缓解,药物种类的选择和剂量调整应因人而异。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及其特点如下:
  (1)氯丙嗪:氯丙嗪具有良好的镇静、控制兴奋躁动和抗幻觉妄想作用。适用于具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状态的各种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剂量为每日300~600mg。
  (2)奋乃静:除镇静作用小于氯丙嗪外,适应症基本同氯丙嗪。本药副反应较少,尤其对心血管系统、肝脏和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氯丙嗪为轻,适用于年老、躯体情况较差的患者。治疗剂量每日40~60mg。
  (3)三氟拉嗪:此药不但没有镇静作用,而且有振奋、激活作用,除有明显的抗幻觉妄想作用外,对淡漠、退缩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锥体外系副作用较为严重。治疗量每日10~30mg。
  (4)氟哌啶醇: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反应较重,对控制伴有兴奋躁动的幻觉、妄想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效果。对行为孤僻、退缩、情感淡漠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有促使精神活跃的作用。治疗剂量每日30~60 mg。
  (5)甲硫达嗪: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其抗幻觉、妄想的作用不亚于氯丙嗪。对兴奋躁动患者和慢性精神分裂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剂量每日250~600mg,最大量不宜超过800m g。
  (6)舒必利:舒必利为新型抗精神病药,主要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紧张型,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有效,可以改善情绪和接触,但抗幻觉、妄想作用不及酚噻嗪和丁酰苯类。锥体外系反应轻。治疗剂量每日300~1200mg。
  (7)氯氮平: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广谱抗精神病药,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锥体外系反应较少见,也出现低血压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可引起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是较严重的副作用,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机体特异性过敏反应有关。对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青春型兴奋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对淡漠、退缩等阴性症状也有效,甚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亦可显示满意效果,治疗剂量300~600mg,本药可引起癫痫发作,偶有并发粒细胞缺乏症的副作用。
  (8)利培酮:系苯并异恶唑衍生物,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少语、社交困难),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成人起始剂量每次1mg,每日1~2次,治疗剂量4~6mg。本药常见的副反应是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少见的副作用是嗜睡、疲劳、头晕、呆滞、注意力下降、消化不良或恶心、呕吐、腹痛、勃起困难、性欲淡漠、皮疹、鼻炎等。个别可出现轻微的锥体外系症状、溢乳、月经失调、闭经。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20:23 | 只看该作者
精神病人,别擅自停药
发布: 2008-7-06 07:02 |  作者: admin |   查看: 120次

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主办、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国内首次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约有30%的被访者承认在治疗过程中曾经因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减药或拒绝服药。

专家指出,作为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每一次复发都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进一步下降,并有可能导致大脑的永久性损伤。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治疗的不依从,则是导致复发的最主要因素。

据悉,非典型精神病药物的长效针剂已经问世,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帮助患者拥有更独立、自由的生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1:23:56 | 只看该作者
维思通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维思通是第一个被“人工设计分子式”的抗精神病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著名的药物化学家保罗?杨森合成。保罗?杨森博士发现,当使用氟哌啶醇的同时,加用强5-HT阻断剂利坦色林,则EPS发生率显著下降,维思通结合了氟哌啶醇的抗精神病作用和利坦色林5-HT高选择性拮抗作用,在保持氟哌啶醇的疗效同时又降低了神经毒性,还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维思通1985年开始系统的临床前药理学研究,1993年首先在加拿大和英国上市,1994年被美国FDA正式批准,并被正式确定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维思通1995年开始临床试验,1997年在我国上市,上市后由于其独特的疗效受到精神科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的欢迎。
    维思通是一种苯并异 口        恶唑的衍生物,它对5-HT和DA受体均有很强的亲和性。Memens等和Jassen等1988发现,维思通在动物身上产生EPS的可能性小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欧洲进行的实验性研究结果也提示,维思通导致EPS的可能性小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维思通与现有的任何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在结构上都没有关系。维思通与氯氮平一样,是一种强5-HT2 /弱D2 受体拮抗剂。它对D2 受体的亲和力大约相当于氟哌啶醇。它对D1 和D4 受体的效价很低,同时还具有强大的α 和                 1H 1 受体拮抗效能。动物研究发现,当使用的维思通可引起轻微木僵时,维思通可阻断DA激动剂引发的运动过多。这表明,此药在抗精神病剂量水平时,可产生轻度的EPS(Mehensefal,1992)。此外维思通可刺激啮类动物及人类的催乳素分泌。
    (一)维思通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在维思通发展过程中,有关此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也得到了深入地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动物、健康受试以及患者人群。用健康志愿者口服14C标记的维思通后,在1周内约70%从尿中排出,而15%从粪中排出。其主要的代谢途径有:通过羟化而产生的9-羟基维思通和7-羟基维思通,或形成基酸性产物,而9-羟基维思通也可进一步形成酸性产物。对大多数人而言,约10%的维思通以原形从尿中排除,而从粪便中排出的几乎没有,这提示在口服后几乎完全被吸收。
   从代谢角度看,维思通在9位的羟化非常重要,约占从尿中代谢部分的31%。9-羟基维思通在诸如大鼠、狗以及人类中也是最常见的代谢产物。在口服后1小时,血浆中的放射活性物质几乎全是原形维思通或9-羟基代谢产物。在之后的若干时点中,9-羟基代谢产物占的比例越来越增加,而原形药有所减少。到服药后24小时,在狗和人血浆中的原形药几乎测不到,而与此同时,9-羟基代谢产物占血浆放射活性的70%~80%。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9-羟基维思通是维思通在血浆中最主要的代谢产物,而且,它在体内的排泄比维思通原药要慢得多。
维思通口服后很快且完全被吸收,一般在2小时左右血浆水平达到峰值。食物不影响维思通的吸收,因此是否与药物同服均可。维思通的半衰期2~4小时(平均2~8小时)。维思通在肝脏被广泛代谢为9-羟基维思通,且9-羟基维思通具有活性,半衰期为17~22小时。因此,此药的药理作用是原药和代谢产物一同作用的。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临床疗效与血浆药物(包括代谢物)浓度有关。
   维思通在体内迅速分布,其分布容积为1~2L/kg。在血浆中,维思通与球蛋白和α -酸性糖蛋白结合率为88%,9-羟基      1维思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7%。在经尿液排泄的部分中,35%~45%为维思通和9-羟基维思通,其余为非活性代谢产物。
   单剂量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维思通的血药浓度较高,排泄速度较慢,而肝脏功能不全者的血药浓度基本正常。
   (二)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
Risch1996年对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特点进行了复习,他指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原先的假说是,患者可能在黑质纹状体以及中脑皮质束存在DA神经递质功能缺陷,两种脑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一般认为,DA功能亢进与阳性症状有关,DA功能缺陷则与阴性症状(包括情感迟钝、享乐感缺乏、始动性缺乏等)相关。与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5-HT功能可能增加,而NE功能降低。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无选择性的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DA能D2 受体,这样可能有助于控制阳性症状,但对阴性症状却收效甚微或根本无效。而一些新型的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如维思通)的作用不仅仅限于DA系统,同时对其他神经递质(如5-HT及NE)系统也能产生影响,这可能从理论上解释它们在治疗上的优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提出5-HT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80年代后,各国学者又重新关注5-HT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及药理机制中的作用。人们提出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5-HT 2 受体的过度激活有关。针对这一假说可以设想,拮抗中枢5-HT 2 受体可以达到治疗阴性症状的目的。有研究发现,单独应用氟哌啶醇可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但对阴性症状疗效不佳。此时如果合并5-HT2 受体拮抗剂利坦色林能够同时缓解阴性症状。这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5-HT在精神分裂症发病及阴性症状的治疗中的作用。至此可以设想,如果有一种药物能将氟哌啶醇的D2 与利坦色林的5-HT 2 拮抗作用结合起来,理论上就应该对阳性与阴性症状同时有效。实际上,维思通正是这样一种药物。
   当然我们不能将对阳性症状的治疗完全归因于药物对D2受体的拮抗作用,将对阴性症状的治疗完全归因于对5-HT2 受体的拮抗,这样做未免过于简单化,实际上,脑内不同神经递质系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并非孤立存在,相互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三)适应证
根据现有材料,维思通可以治疗以下类型的患者:①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②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恶化;③经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有效但有严重EPS的患者;④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不佳者;⑤因种种因素不能耐受其他抗精神病药者;⑥维思通还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⑦维思通不仅可用于住院患者,同样也可用于门诊治疗。
(四)副作用
一般来说,维思通的耐受性较好,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区分不良反应与疾病本身的症状。维思通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失眠、焦虑、激越、头痛。较少见的反应有嗜睡、疲劳、头晕、注意力下降、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阴茎异常勃起、勃起困难、射精无力、性淡漠、尿失禁、鼻炎、皮疹及其他过敏反应。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相比,维思通引起的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可能性较小。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会出现下列情况:颤抖、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这些症状一般较轻微,通过降低剂量或在必要时给予抗帕金森药物即可消除。
此外,在服用维思通的患者中,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反射性高血压的症状,另有个别关于轻度中性粒细胞和/或血小板
计数下降的报道。 维思通会引起血中催乳素浓度增加,增加幅度与剂量有关。可能的症状为泌乳、男性乳房发育、月经失调、闭经。 在使用维思通期间还会出现体重增加、水肿、肝脏酶增加等现象。
与传统抗精神病药一样,维思通偶尔会由于病人的烦渴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发生水中毒,此外还偶见迟发性运动障碍、恶性症状群、体温失调以及癫痫发作。
   研究发现,维思通可引起EPS的程度比氟哌啶醇低,但比安慰剂高。在临床病例中,大约有20%服用维思通的患者需要服用抗帕金森药。研究人员还推论,如果维思通的剂量增加至每日10mg或更高,则EPS的发生情况与氟哌啶醇基本相同。因此,专家建议维思通的剂量应尽可能在每日4~6mg。
   Schooler1994年分析发现,在维思通的各剂量组中,以2和6mg/d的EPS副作用最轻(与安慰剂组几乎相等),16mg/d的维思通引起的EPS比安慰剂重,但比氟哌啶醇轻。因此认为6mg/d时治疗阴性症状的最佳剂量。
   在涉及维思通的耐受性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方面,Lemmens等1997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了广泛的复习,资料来自12项双盲的研究,涉及病例2074人。结果发观,具有如下特点者容易发生EPS:增加剂量、治疗前ESRS分值高,精神症状持续时间长。在3298例服用维思通的患者中,仅有4例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对3项短期双盲研究(n=1885)和7项长期研究(n=1156)的资料分析表明,患者的QT C 多数无异常或轻微异常,与安慰剂及氟哌啶醇组相近。
   许多研究表明,锥外副作用的严重程度比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要轻得多。正如前面所述,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因为几个大样本研究均是以单一剂量的氟哌啶醇为对照。
   Marder和Meibach1994的研究及Chouinard等1993年的研究发现,每日6mg维思通组患者使用抗帕金森药物的比例与对照组相同。在维思通研究组进行的研究中,研究者评定了患者治疗前后EPS量表(ESRS)总分的变化发现,氟哌啶醇每日10mg组治疗后ESRS分数增加(平均为5.1)显著大于每日1mg、每日4mg、每日8mg、每日12mg维思通组(平均增加值分别为1.1、1.8、2.7和3.2)。尽管每日10mg氟哌啶醇造成的ESRS增加高于每日16mg维思通组,但其差异不具显著性。   S增加高于每日16mg维思通组,但其差异不具显著性。
    维思通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嗜睡和体位性低血压。Peukens1995年报告,服用每日8mg的患者中,有33%可见镇静作用,而氟哌啶醇组40%表现嗜睡。同样,维思通组与氟哌啶醇组体位性头晕发生率分别为18%和23%。
    (五)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维思通的治疗原则与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相似。研究发现,维思通最有效的剂量范围是每日4~6mg,剂量再增高并不能增加疗效,但锥体外系副作用却会增加。剂量超过每日10mg后EPS增加明显,超过16mg/d的安全性尚未研究,所以建议不超过此剂量。
  维思通通常应单一用药,不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合用,以避免EPS的出现。由于维思通没有镇静作用,因此对于需要镇静作用的患者,可短期配合使用苯二氮类药物。
  维思通疗效的产生不仅与原药有关,与其主要的代谢产物9-羟基维思通也有关,二者具有相似的药理活性,因此,可能产生相似的药理作用。维思通本身的消除半衰期为3小时,而其代谢产物的半衰期为24小时。因此,大多数患者可以采取每日一次的服药方案。不过,由于体质敏感或年老体弱者,在初期可采用每日2次给药的方法,这样相对比较安全。 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如心衰、心肌梗死、传导异常、脱水、失血及脑血管病变)、癫痫、帕金森综合征者以及儿童应慎用维思通。
维思通可能会拮抗左旋多巴和其他DA激动剂的作用。卡马西平会降低维思通血浆中抗精神病活性物质的浓度。与其他肝药酶诱导剂合用也会产生类似的作用。一旦停止使用卡马西平或其他肝药酶诱导剂,则应对维思通的剂量进行重新评定,必要时减量。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剂和一些β-受体阻滞剂会增加维思通的血药浓度,但不增加抗精神病成分的血浆浓度。因此维思通和其他与蛋白高度结合的药物一起服用时,不会影响疗效。
维思通对患者的警觉性有影响,因此应建议患者服药期间不从事驾车或操作机械等精细活动。对于药物转换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患者目前正服用高效价的药物(如氟哌啶醇)、可立即停服原有药物,开始维思通逐渐加量的过程;如果患者目前正口服低效价的药物(如氯丙嗪),应于1周内缓慢减量,以免引起一些症状的反跳,之后再逐渐开始维思通治疗;如果原来服用的是氯氮平,更换维思通治疗往往比较困难。如确有必要更换,停药应特别慎重,应每周减量一次,并密切观察,在减量过程中可开始维思通缓慢加量。有人认为,此过程需1~2个月。若短期内停用氯氮平,快速增加维思通剂量,有可能引起失眠、焦虑以及病情波动;如果患者原来使用的是长效制剂,一般从前一次注射算起,当应该开始下一次注射时开始服用维思通治疗;如果患者原本是用短效注射药物,当患者注射停止,准备改用口服药物时,既可开始服用维思通。如果患者仍然非常激动不安,可短期合并应用苯二氮类药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3:56:47 | 只看该作者
氯氮平片
发布: 2008-6-10 10:37 |  作者: admin |   查看: 91次

【药品名】: 氯氮平片

【适应症】: 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

【用法用量】: 口服 从小剂量开始,首次剂量为一次25mg,一日2~3次,逐渐缓慢增加至常用治疗量一日200~400mg,高量可达一日600mg。维持量为一日

【禁忌症】: 严重心、肝、肾疾患、昏迷、谵妄、低血压、癫痫、青光眼、骨髓抑制或白细胞减少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出现过敏性皮疹及恶性综合征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2、 中枢神经抑制状态者慎用。尿潴留患者慎用。3、 治疗头3个月内应坚持每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5、 定期检查血糖,避免发生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6、 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7、 用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暂停用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3:58:55 | 只看该作者
利培酮(维思通)治疗精神病
发布: 2008-6-10 12:33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124次



利培酮(维思通)治疗精神病

【性状】

1mg利培酮片为白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呈白色;2mg利培酮片为淡橙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呈白色。

【药理毒理】本品为苯并异口恶唑衍生物,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其活性成份利培酮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它与5-羟色胺能的5-HT2受体和多巴胺能的D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利培酮也能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并且以较低的亲和力与H1-组胺能受体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利培酮不与胆碱能受体结合。利培酮是强有力的D2拮抗剂,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但它引起的运动功能抑制,以及强直性昏厥都要比经典的抗精神病药少。对中枢系统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以减少发生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可能,并将其治疗作用扩展到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

【药代动力学】利培酮经口服后可被完全吸收,并在1—2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其吸收不受食物影响。本品在体内可迅速分布,利培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8%,9-羟基-利培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7%。该药的消除半衰期为3小时左右,抗精神病有效成份的消除半衰期为24小时。大多数病人在1天内达到利培酮的稳态,经过4—5天达到9-羟基-利培酮的稳态。用药一周后,70%的药物经尿液排泄,14%的药物经粪便排泄,经尿排泄的部分中,35—45%为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其余为非活性代谢物。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利培酮血浆浓度较高,清除速度较慢。

【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维思通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一次或每日二次。起始剂量1mg,在1周左右的时间内逐渐将剂量加大到每日2—4mg,第2周内可逐渐加量到每日4—6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一般情况下,最适剂量为每日2—6mg。每日剂量一般不超过10mg。

【不良反应】

1、与服用本品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头晕、口干。

2.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疲劳、注意力下降、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阴茎异常勃起、勃起困难、射精无力、性淡漠、尿失禁、鼻炎、皮疹以及其它过敏反应。

3.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如: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通过降低剂量或给予抗帕金森氏综合症的药物可消除。

4.偶尔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

【禁忌症】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肌梗塞、传导异常、脱水、失血及脑血管病变)的人应慎用,从小剂量开始并应逐渐增加剂量。

2.由于本品具有α受体阻断活性,因此在用药初期和加药速度过快时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时则应考虑减量。

3.同其它具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性质的药物相似,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其特征为有节律的不随意运动,主要见于舌及面部。如果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停止服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

4.已有报道指出,服用经典的抗精神病药会出现恶性症状群,其特征为高热、肌肉僵直、颤抖、意识改变和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升高。此时应停用包括本品在内的所有抗精神病药物。

5.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病人应慎用本品,因为在理论上该药会引起此病的恶化。

6.经典的抗精神病药会降低癫痫的发作阈值,故患有癫痫的病人仍应慎用本品。

7.服用本品的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以免发胖。

8.鉴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在与其它作用于中枢的药物同时服用时应慎重。

9、本品对需要警觉性的活动有影响。因此,在了解到患者对该药的敏感性前,建议患者不应驾驶汽车或操作机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拮抗左旋多巴及其它多巴胺促效剂的作用。

2.酰胺咪嗪及其它的肝酶诱导剂会降低本品活性成份的血浆浓度,一旦停止使用酰胺咪嗪或其它肝酶诱导剂,则应重新确定使用本品的剂量,必要时可减量。

3.酚噻嗪、三环抗抑郁药和一些β-阻断剂会增加本品的血药浓度,但不增加抗精神病活性成份的血药浓度。

4.当和其它高度蛋白结合的药物一起服用时,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血浆蛋白的相互置换。

【药物过量】一般来说,所报道的过量时的症状和体征均为其药理作用的延伸所致,包括嗜睡和镇静、心动过速和低血压、以及锥体外系症状。曾有一例同时患有低钾症的患者服用了360mg的维思通,结果出现了QT延长。

急性过量时,应使用多种措施进行解救。建立并维持一个通畅的气道,确保足够的氧气和良好的换气,洗胃(若患者意识丧失应插管进行)后应再服用活性炭和轻泻剂,并应立即进行心血管监测,其中包括连续的心电图监测,以发现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本品无特异的拮抗剂。

【规格】 维思通片 1mg/片;2mg/片

【有效期】暂定三年

【贮藏】15—30°C密封保存。

【批准文号】

1mg:国药准字X20010309; 2mg:国药准字X20010310

【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精神分裂症病友互助论坛--http://www.jfhuzhu.cn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3:59:38 | 只看该作者
卡马西平片
发布: 2008-6-10 10:37 |  作者: admin |   查看: 29次

【药品名】: 卡马西平片

【适应症】: 1. 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神运动性发作或颞叶癫癎)、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上述两种混合性发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对典型或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孪或失神张力发作无效。2. 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发作,亦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也可用于脊髓痨和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痛、患肢痛和外伤后神经痛以及疱疹后神经痛。3. 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对锂或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无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郁症,可单用或与锂盐和其它抗抑郁药合用。4. 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5. 对某些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性情感性疾病,顽固性精神分裂症及与边缘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的失控综合征。*6. 不宁腿综合征(Ekbom综合征),偏侧面肌痉孪。*7. 酒精癖的戒断综合征。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 1. 抗惊厥,开始一次0.1g,一日2~3次;第二日后每日增加0.1g,直到出现疗效为止;维持量根据调整至最低有效量,分次服用;注意个体化,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 2. 镇痛,开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 3. 尿崩症,单用时一日0.3~0.6g,如与其他抗利尿药合用,每日0.2~0.4g,分3次服用。 4. 抗燥狂或抗精神病,开始每日0.2~0.4g,每周逐渐增加至最大量1.6g,分3~4次服用。每日限量,12~15岁,不超过1g;15岁以上不超过1.2g;有少数用至1.6g。通常成人限量为1.2g,12~15岁每日不超过1g,少数人需用至1.6g。作止痛用每日不超过1.2g。 小儿常用量 抗惊厥,6岁以前开始每日按体重5mg/kg,每5~7日增加一次用量,达每日10 mg/kg,必要时增至20 mg/kg,维持量调整到维持血药浓度8~12 μg/kg,一般为按体重10~20 mg/kg,约0.25~0.3g,不超过0.4g;6~12岁儿童第一日0.05 g ~0.1g,服2次,隔周增加0.1g至出现疗效;维持量调整到最小有效量,一般为每日0.4~0.8g,不超过1g,分3~4次服用。

【禁忌症】: 禁用:有房室传导阻滞,血清铁严重异常、骨髓抑制、严重肝功能不全等病史者。

【注意事项】: 1.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2.用药期间注意检查:全血细胞检查(包括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血清铁,应经常复查达2~3年),尿常规,肝功能,眼科检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 3.一般疼痛不要用本品。 4.糖尿病人可能引起尿糖增加,应注意。 5.癫癎患者不能突然撤药。6.已用其他抗癫癎药的病人,本品用量应逐渐递增,治疗4周后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避免自身诱导所致血药浓度下降。7.下列情况应停药:肝中毒或骨髓抑制症状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或皮疹出现。 8.用于特异性疼痛综合征止痛时,如果疼痛完全缓解,应每月减量至停药。 9.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反应,漏服时应尽快补服,不可一次服双倍量,可一日内分次补足。10.下列情况应慎用:乙醇中毒,心脏损害,冠心病,糖尿病,青光眼,对其他药物有血液反应史者(易诱发骨髓抑制),肝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或其他内分泌紊乱,尿潴留,肾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4:00:28 | 只看该作者
精神病是否要终身服药?
发布: 2008-6-10 12:33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124次



精神病是否要终身服药?

精神分裂症病人要不要终身服药,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精神症状已经消除,原则上是使用最少的有效维持量。通常情况下有效的维持量为治疗药量的1/2或1/3。至于维持剂量的用药时间、服药方法,则应根据病人起病的年限,以及经过治疗精神症状改善的程度来定。急性发病,如治疗及时,精神症状完全缓解,无情绪波动者,服用维持量的药物期限要保证在2年以上。对于病情反复波动、发病次数在三次以上者,则宜终身服药(剂量可逐渐减少)。至于药物对人体副作用,也确实有,如维持用药量较大,则容易产生四肢震颤,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以及口、手不自主的抖动,颈项歪斜等迟发性运动障爱(此症状除长期用药引发外,突然停药也可诱发)。

如果病人在家中发生以上情况,则应渐缓地减少药物剂量,或到精神专科门诊咨询,由医师酌情处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4:01:36 | 只看该作者
大黄汤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生大黄30~60克,先用冷水浸泡川、时,煎煮2次,2次汤液混合,分早晚服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火热亢盛的精神分裂症伴大便秘结者疗效良好。幻觉妄想及打人骂人等症随着大便的通下逐渐消失。

  地龙(蚯蚓)饮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新鲜地龙适量,放清水中游动2小时,排出腹中泥土,洗净后每500克地龙加白糖90~120克,放24小时,使其自动溶化,再加冷开水,连同地龙一同过滤,共得滤液1000毫升,放阴凉处备用。夏天可加防腐剂,并放置在冰箱内。每次饮服l00毫升,每日2次,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好转或痊愈。本方特别适用于面红目赤不安、兴奋叫喊、幻觉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大黄汤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生大黄30~60克,先用冷水浸泡川、时,煎煮2次,2次汤液混合,分早晚服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火热亢盛的精神分裂症伴大便秘结者疗效良好。幻觉妄想及打人骂人等症随着大便的通下逐渐消失。

  苦参酸枣煎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苦参30~60克,酸枣仁30克,加水100毫升,煎至20毫升,睡前20分钟冲服,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精神分裂症失眠明显,伴火热亢盛的患者疗效满意。

  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生石膏150克,生大黄60克,青礞石60克,黄芩20克,黄柏20克,黄连15克,芒硝30克(兑服),夜交藤60克,青皮30克,山栀仁15克,龙胆草15克以上为1日量,水煎二次,分早、晚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火热亢盛之体疗效明显,如见目红、面赤、苔黄、脉洪大、便秘、溺赤等症,均得以改善。如果仅见狂乱之症,而中医四诊未见火热之象,则本方治疗无效。

  青牛角粉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适龄健康之黑牛或黑白花牛之青色牛角,锉为粗粉,捣碎,过7号筛,加入适量白砂糖备用,开始每日3次,每次2~3克,以后逐渐加量至每日60克,30天为1疗程。本方对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疗效满意。

  二至丸加味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生地60克,元参60克,麦冬30克,丹参30克,陈皮15克,百合30克,以上为1日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分早、晚服用,半个月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阴虚火旺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满意,如盗汗、手足心热、舌红苔黄及苔剥等。无明显阴虚火旺的患者,疗效欠佳。

  达营汤治疗精神分裂症 三棱60克,莪术60克,赤芍30克,生大黄30克,以上为1日量,煎水二次分早晚服用,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打人骂人、幻觉妄想者疗效满意。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朱文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09-11-11 14:03:28 | 只看该作者
小李,一个英俊高大的小伙子。几年前,曾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精神分裂症。出院后,一直坚持服药,而且还能上班,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其父看到他这种状况,心里非常高兴,认为儿子的病已经彻底好了,不用服药。但停药不到半年,小李的病复发了。后来其父多次到医院来咨询。问:“有没有一种药,吃了以后不再复发?”那么,精神分裂症患者要终生服药吗?

  这也是当今精神医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之一。医生认为,需要长期服药巩固,这“长期”又是指多少时间呢?或3 ̄5年,或7 ̄8年,甚至延续更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明确指出精神分裂症病人应该在临床治愈后还要继续服药多长时间,症结在于现在人类医学还未查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何在,目前只是对症治疗。有朝一日病因查明了,预防精神分裂症就像预防小儿麻痹症吃几粒糖丸那样方便地获得终身免疫。我们广大的精神医学工作者正在朝这方面努力,直至今日还未达到这一步,那么只好用较长时期服药来巩固治疗效果。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较大,许多患者都不愿长期吃药,加上家属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在家里随意给病人加药或减药,甚至停药,使疾病复发。

  我们认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或门诊治疗获得临床治愈之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服药,减药或停药。

  2、仍在服药的病人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利锻炼体质。

  3、必须让病人明白,在巩固治疗期的精神状态仍不如常人,不必争强好胜,避免超常激烈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以图久安后福。

(责任编辑:温小军)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停药问题
发布: 2008-6-10 12:33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176次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停药问题

问: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经治疗后,她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工作表现出色,自我批评与反省的能力也很强,当年的心理上的病根已经解开。维持剂量不大,服药维持快5年了,主治医生说可以停药,但她很担心以后会复发,请问有多少这样的病人经过5年的治疗后能够痊愈不再复发?还是需要再继续治疗几年获得更好的疗效。谢!!!

  

答复:从患者的情况来看,她的确恢复的很好,现在处于维持治疗期,主要的治疗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药物副作用和复发的危险性。

从文献资料的经验看: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在此后一年的维持治疗期中病情稳定、没有精神症状出现,就可以考虑停药;如果是多次发病,在此后五年的维持治疗期中病情稳定、没有精神症状出现,就可以考虑停药;对那些曾有过严重自杀、自伤或暴力行为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了。

当决定停用药物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复发的危险性:逐渐停药,持续数月;增多观察的次数;和医生合作制定复发时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的计划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4 21: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