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一直觉得自己不幸福,但又会对此深深自责,总告诉自己,和许多人相比,你已经够幸运了,已经算是混得不错的了,你就是太贪心了,这么不知好歹,总是不知感激,总是抱怨,所以才这么痛苦。但无意间看到个博客,写的是关于人对于幸福的感觉,才发现有些自己内心一直想说,但又不敢说的东西。
转贴几段,虽然有点零乱,大家可以看看。
“从童年就感觉不到幸福的人,长大后也很难幸福。我就觉得我体会不到幸福。以前我不敢说。因为别人老说我很幸福,我要非跟人家争说我不幸福,显得也太那什么了。可是我心里是不服气的。难道幸福不幸福不是自己说了算么?个人的幸福感,不是自己才最有发言权的么?为什么总有别人评论别人是否幸福呢?幸福不是对现状的知足,而是内心真正的满足感。这个骗得了别人,无论如何也骗不了自己。而内心的满足,物质上的或可达到,精神上的,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是觉得我自己永远也达不到了。我自己分析原因,也许根源就在于童年不幸福(绝对不是不幸)的经。
以前一向似乎很知我底细的“老藕”也赶来劝我“幸福”了:“别那么矫情。非把幸福说得那么玄。你如今还能在八十岁老母面前要草莓吃,[甭管给没给你买]就是幸福。惜福吧。不要等失去了再后悔。感知幸福不是感恩戴德,你不要偷换概念。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就像感觉甜酸苦辣的能力一样。不要像个怨妇似的,成天苦大仇深的,还挺自我欣赏,觉得自己挺有深度。你心里还有没有爱?如果没有,你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有,当你得到爱和为爱做出奉献时的感觉就叫做幸福。当爱你的人为你做出奉献时他也会感到幸福。
“真谢谢“老藕”,能以这样“老大哥”的口气来教我“幸福”:“你如今还能在八十岁老母面前要草莓吃,[甭管给没给你买]就是幸福。惜福吧。不要等失去了再后悔。”可我只能非常遗憾地告诉“老藕”你:得到了,我也没感觉“幸福”,失去了,我既不会后悔,同时我还是没感觉到什么是“幸福”。另外,以任何形式被教出来的“幸福”,无论苦口婆心也罢,恨铁不成钢也罢,一律恕不接受。
我超级羡慕那些声称能体会幸福,知道如何幸福的人。他们让我确信世界上确实有觉得自己幸福的人,也就是说,幸福是存在的。这让我为自己的孩子感到幸运。因为他还有机会。对于那些热中于指导别人学习幸福学的人,我的表情一定和老何一样,象一个倔强的,不肯低头的孩子。”
“有的朋友说,让你流落街头,一无所有,你大概就能很容易体会什么是幸福了,就不会那么矫情了。也许吧。佛教中有一支密宗,为了使自己断绝尘念,六根清净,常采用自残的非常手段。我在重庆大足石刻华丽的佛像丛中就曾见到一尊怪异的雕像,俗家装扮,缺一耳,眇一目,嘴歪指残,据说是大足石刻主事和尚的俗家师傅。
那又如何呢?这不是更证明物质生活的满足不能带来幸福吗?否则为什么古往今来有那么多鼎鼎有名的人,甚至包括皇帝,都要抛弃功名利禄和亲情,遁入空门?
所以,我们为什么没有权利说自己不幸福?更怪异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能接受别人说自己不幸福?其实我是非常懒得动脑筋思考的人。近年尤甚。古人云:人生忧患识字始。信哉!然而已经识得的字,却已经无法忘记,犹如杨过和黄蓉,明明懂得左右互博的道理,可是心多一窍,就是学不会,反而不如不谙世事的老顽童周伯通和缺心眼的靖哥哥。我是很懂得那是为什么的,因为我自己心里面的念头,经常就按下葫芦起来瓢,不知不觉就犯了思考的老毛病。
我免不了也会想想,幸福是什么?在我的心目中,物质还真是排在最后面的。我见过的有钱人都不怎么幸福。我理解的幸福,包括爱与自由,最下面的才是经济基础。最容易得到的是最下面的。没得到之前,以为最下面的就是幸福。
爱,最初是来自家庭。所以我觉得童年不幸福的人,长大很难幸福。如果在家庭爱的教育中,没有获得足够的爱,没有学会如何去爱,没有学会表达爱,达不到这种程度,一个人的青春期就会很长,可能绵延超过四十岁,甚至贯穿一生。比如我自己,我感觉我的青春期到了三十岁才勉强可是说结束。老何好象更长,自称37岁才成熟。青春期是痛苦的,相信经历过的朋友都有同感。
自由,我真不想谈论这个词。少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自由,受老师和家长的管制,笔记本上摘抄着许多诸如"放飞心情""自由如风"之类的句子。年纪渐长,心灵感受到了痛苦,却从不和人讨论自由。正如"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富足,爱,自由。一样都没有的时候,得到了第一样,知足了,理论上可以说幸福了。有些人还想着第二样,他会不幸福。有些人竟然还想着第三样,那他多半一辈子也不会幸福了。”
[ 本帖最后由 lovelycat14 于 08-5-31 00:2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