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eye
发表于 13-8-5 18:37:54
本帖最后由 blackeye 于 13-8-5 10:41 编辑
我想先向奇迹解释一下,尽管我的自闭症概念和你的不一样,我并不认为你贴的这些是“误导”。我很清楚你完全是在自我学习,没有想说服别人,或者宣传一个什么理念,所以无所谓“导”,更谈不上“误”。你是在寻找解释你这一生的真理。我完全理解这一点,也完全尊重这一点。
另外一个需要解释的是,我从来没有认为你应该去做一个诊断来确定自己是不是自闭症。在你这个年纪,是不是已经无关紧要,只要你认为你找到的理论能解释自己,这就是最重要的。我在别的帖子里说到诊断的问题,都不是针对你的,请奇迹不要误会。
我对于“精神分析”和“神经症”的了解基本上是空白,所以,我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了维基百科上对它们的解释。
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原则如下:
[*]包括遗传的性格构造在内,人心理的发展是由幼时的经历决定的。[*]人类的行为,经历和认知大部分是由非理性的欲望所决定的。[*]这些欲望大多是无意识的。[*]试图将这些无意识的欲望引至意识层面会引起自身保卫机制的心理抵抗。[*]意识与潜意识(被抑制的)之间的矛盾会引起心理疾病如精神衰弱等。[*]这些被抑制的潜意识可以通过专业手段来使患者意识到。
神经症(Neurosis、Psychoneurosis或neurotic disorder),台湾、港澳译作精神官能症,在广泛的意义上可以指任何引起沮丧的精神失衡。神经症属于功能性心理障碍(functional mental disorder)的一类,病人有痛苦(Distress)的感觉但不包括妄想与幻觉,其行为也不会让人在社会上难以接受。不像精神病或者人格违常,神经症并不影响或者阻碍正常的思考。在西方,“神经症”是一个在精神分析领域里常常提及的术语,而在精神医学里已经废止不再使用。 而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III)中,则把神经症定义为一种具体的精神疾病,并将其分为焦虑症、恐惧症、神经衰弱、身心症(somatoform disorder)、强迫症、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等六个亚型。
我想,我之所以觉得奇迹所说的东西跟我脑子里的自闭症概念对不上,是因为神经症是中国的诊断用词,而西方已经不用,我在英文的自闭症资料里没有看到与神经症有关的提法,也没有看到将自闭症与精神分析联系起来的说法,因为一般认为自闭症不是心理障碍,不能用心理的方法解释和治疗。
“自闭症的意识及人格分析”这篇文章我在网上找到了完整的版本。虽然文章里用了一些医学上对自闭症的说法和定义,我认为作者实际上说的是神经症。他把神经症患者儿童时期的表现定义为“自闭症”,长大了就是“神经症”。这和医学上所说的自闭症不是一回事,这是作者自己定义的“自闭症”。文中所用“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定义也是混乱的,他说“孤独症”是先天的,是精神障碍,“自闭症”是心理性的,可以用精神分析。这些都是作者自己杜撰的定义,和广泛使用的“孤独症”“自闭症”的意义完全不同。
医学上定义的“自闭症”是一种先天的脑发育障碍,既然是“先天”的,就没有把“心理因素”考虑在内。既然不是心理因素引起的,那么精神分析方法这类心理治疗就没有被用于自闭症的治疗。
如果神经症属于功能性“心理障碍”,那么自闭症就不应该被说成是神经症者幼年的情况,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根据医学目前的定义,自闭症是伴随一生的一种特定的障碍,不会在成年后从自闭症“转为”神经症。
自闭症者是有神经症的特征的,比如焦虑,强迫,也许会有人格解体的体验,也许会发展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所以说,自闭症和神经症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是有联系的,但它并不等同于其他的障碍,它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奇迹如果认为精神分析能够解释自己的情况,我是没有异议的,奇迹是不是自闭症其实都无关紧要。奇迹觉得自己和唐娜,陈毅雄等等感同身受,我觉得也很正常,因为自闭症和神经症在感受的层面上肯定有不少重合之处,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
这就是我目前的想法。我愿意听听奇迹的意见。
奇迹
发表于 13-8-9 08:29:57
每天带孩子加买菜做饭,上网的机会很少,没能及时的回复。
谢谢mnrelu,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你说的属于是应激反应,事情过去了,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而且性质都不一样。而我说的是自身的投射作用的问题,来自感官上的问题。就如我曾经说过的:要能够拥有真实有效的自己,才能够找到真实有效的现实世界;要能够拥有完整统一的自我,才能找到完整统一的现实世界。连自己都不完整,外在的完整又从何而来……
谢谢黑眼睛参与讨论。你用“精神分析学”似乎太过于正规,叫做精神分析就可以。神经症就属于是精神障碍:
神经症,是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颇不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具有一定的素质基础或个性特征;临床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通常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有痛苦感受、有求治要求,其现实检验能力不受损害。除部分癔症和惊恐发作以外,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对神经症的解释
弗洛伊德所以选择神经症作为研究课题,是因为只有它适合于他研究的心理学方法。因为神经症(不像传染病)没有特殊的决定因素,寻找病源之类的刺激物是徒劳的。而且神经症容易转变为一般所谓的正常。弗格伊德认为,如果神经症与正常人的心理特点的确没有差别,那么神经症的研究对我们了解正常人就有极大的价值。
不是你所认为的,自闭症者是有神经症的特征的,而是神经症和自闭症是共病,两种疾病共同存在。如果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均符合各自相应的诊断标准。
他把神经症患者儿童时期的表现定义为“自闭症”,长大了就是“神经症”一一我认为这很有道理,我很同意这种解释:“自闭症,或者自闭症状态,恰恰就是主体性的形成过程,受到干扰所导致。只是,自闭症的主体性,在于自我的主体性分化——独立分化过程;而神经症的主体性,在于超我的主体性分化——自我完善过程。没有完成由自我向超我的演进。正是因为意识的主体性形成,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了人格偏离。”
文章中说:基于人格,自闭症,或者自闭状态,在于意识的主体性,没有完成由本我向自我的演进:
首先要弄清楚意识的主体性由本我向自我演进完成是什么概念,我觉得下面这段话比较能说明问题:
自我现实化(self-realization)由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其自我现实化的观点是人格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独特的自我得到了实现,成为了真实的自己。实质上也就是人的自我得到了现实化,因此将其称为达到了“自我现实化”。
意识的主体性由本我向自我演进完成的概念:就是“成为了真实的自己”,在弗洛伊德那里称为“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自闭症(不包括AS)是没有完成由本我向自我的演进,也就没有完全成为真实的“人”,没有将本我现实化。如果用弗洛伊德的马与马车夫的关系解释:意识的主体性由本我向自我演进完成的概念:就是动力主动权(能动性)移交给马车夫(自我)管理,这样,马车夫(自我)就像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没有完成由本我向自我的演进的概念:就是马车夫被马摔掉。
在人格三大系统中,本我(潜意识)在人格结构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我认为,人的很多心理疾病的发生都和本我有着密切关系。人体是一个能量系统,个体之间,与生俱来的能量在人格三大系统中的不同分布的差异,决定着个体之间在行为特征上的不同。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心理能量分布和配置中说:应该记住,人格可以获得能量是一定的,不多也不少,这就是说,如果自我得到了能量,那本我和超我——或两者同时——就失去了能量。人格中的某一系统获得能量后,就意味着其它系统已丧失了能量。一个人有坚强的自我,其本我和超我必然虚弱。
人格的动力状态由能量在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布决定的,而一个人的行为则取决于他所具有动力状态,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超我控制,他的行为就很有道德;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自我所支配,他的行为就显得很实际;如果能量还停留在本我——心理能的根源处,他的行为就具有冲动性;一个人的本质和行为毫无例外的取决于能量在其人格中的分布状况。
“一个人的本质和行为毫无例外的取决于能量在其人格中的分布状况。”:我认为,自闭症患者,和有着自闭症相同性质的神经症患者,都是本我能量在人格分布中的缺失或不足造成的。本我的缺失或不足的程度,决定着自闭症和神经症的严重程度。
神经症,类似于自闭症,在于意识的主体性,没有完成由自我向超我的演进: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在人格发展中,自我的形成是第一步,成为真实的“人”,超我的形成是第二步。第一步的意识的主体性都没有完成由本我向自我的演进,这第二步的自我向超我的演进就无从说起。只有在成为真实的“人”,才有可能参与到现实的世界,只有在成为真实的“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谈论其它价值观念、社会理想之类的事。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穿衣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些更高级一点的就无从谈起。衣食足而礼仪兴……
有一段这样的话:其实,人作为主体并不在于他是一个实体性的人,而在于他在与世界的关系中处于一种能动性的地位,如果失去了能动性的地位和对世界的积极主动的关系,人尽管还是人,但却不会是主体。由此可见,主体并不是一个实体性的范畴,而是价值关系的范畴。
无论哪一种演进,都必须双方配合,才能保证演进的顺利进行。本我向自我演进,涉及范围只是本我和自我;而自我向超我演进,除了自我和超我外,还必须有本我的介入,因为动力在本我。离开本我的动力,将一事无成。倘若本我的动力过大、过猛,也会把事情搞砸。
不管是本我向自我演进,还是自我向超我演进,都是自我在其中操劳、忙碌。自我是人格中的勤务员、调解员、联络员。人格三大系统的维系,都是自我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自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搞得不好,还会自身难保。只要自我一抽离,就会导致人格分裂。
我用我自己的经验逻辑来解释自闭症(同样不包括AS)和神经症的关系。我认为只要不是典型自闭症,只要不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缺失,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只要是有着正常思维能力的人,他都会对自身有着不同程度的自我觉察,都会对于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有一句这样的话:“花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它只有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于世;人是有思维有头脑的,他会决定自己怎样做人。”
所以,在孩子时段,虽然他觉察出自己似乎有某种缺陷(自闭症),但他也不会有别的办法,他只能是一种无奈的顺其自然。一方面年纪还小,还不到考虑自己未来的何去何从的时候,没有到“火烧眉毛”,也就没有紧迫感。另一方面天塌下来有父母顶着,基本上是“无忧无虑”,他在自闭症的基础上也就不会再加重。这就是我所解释的孩子时段。
一个有着正常思维能力的自闭症孩子到了青春期后,他的心理会不会发生变化?变好还是变坏?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人的心理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觉得青春期正是自我向超我演进的阶段。安娜.弗洛伊德认为:青春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她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用来调节社会性和生物性需要的。在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引发心理的机能的不平衡,自我和超我的冲突引起了焦虑,唤起了原有的自我防御机制。
在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的文章中说:
青春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把这些引发和维持心理问题的因素可以分为:
易感因素: 它们让人具有产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倾向和可能性;
促发因素: 它们引起心理问题出现,或促使问题显著恶化;
维持因素:它们使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
保护因素:它们能阻止问题的恶化,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自闭症孩子由孩子阶段过度到了青春期,这个阶段也意味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即将结束,他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孩子时段,永远在父母臂膀下享受着孩子的待遇。一个有着正常思维能力的,本来就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到了这个“火烧眉毛”的人生转折点,到了这个大动荡的阶段,他不可能会保持平静,不可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不可能保持他的自闭症状态不再发生变化。当他面临着人生的重大决策却又无能为力时,他会是怎样的心理体验?是不是内心会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神经症就是矛盾冲突的战果。
自闭症是本我向自我演进过程中,本我没有完善;而神经症是在自我向超我的演进过程中,自我没有完善,没有完成由自我向超我的演进。自闭症是受到自己内在的干扰所引发,而神经症是在自闭症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的干扰加重,导致了人格偏离。即使患上了神经症,导致了人格偏离,但他自闭症的特征依然存在,也就是自闭症和神经症两种疾病共同存在。但是神经症是要用药物的,你到医生那里开药时你怎么说,医生给你开的是治疗神经症的药,还是治疗自闭症的药?肯定是神经症。自闭症本来就是针对孩子,所以孩子时段称为自闭症,发展成为神经症后称为神经症也是合理的。平起平坐,两种称呼都可以。
所以,我认为他把神经症患者儿童时期的表现定义为“自闭症”,长大了就是“神经症”是正确的。
blackeye
发表于 13-8-9 15:04:33
我注意到奇迹的这一段:
“神经症,是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颇不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具有一定的素质基础或个性特征;临床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通常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有痛苦感受、有求治要求,其现实检验能力不受损害。除部分癔症和惊恐发作以外,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实际上,高亮的这句就是医学所定义的“自闭症”的核心缺陷,而在神经症里,这一条是不缺的。所以,我还是认为,医学上的自闭症和神经症不是一回事。
blackeye
发表于 13-8-9 15:30:08
另外,奇迹认为AS和自闭症不是一回事,但在诊断上,AS已经被并入自闭症,这是因为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社会功能有“质”的损害。神经症者虽然由于焦虑恐惧等问题,社会功能也不太好,但是显然不存在“质”的损害。
自闭症不容易为常人所认识,就是因为社会功能正常的人无法理解自闭症所特有的社会功能障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你和一个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他会不理睬你,他的听力和视力都正常,但是他不会因为你对着他说话他就回应,而这个回应的能力是每个正常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高一些的自闭儿,比如AS,他们能够回应,但是,当他们说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就一发不可收拾,不管别人是否在听。他们对于更复杂的交流也会缺乏回应,或者缺乏对对方的考虑。这些情况在神经症里应该是没有的。神经症者是对自己和对方以及环境考虑得过多,而不是缺乏考虑。
不知道奇迹认为我对神经症的认识是否正确?
blackeye
发表于 13-8-10 01:46:55
自闭症是本我向自我演进过程中,本我没有完善;而神经症是在自我向超我的演进过程中,自我没有完善,没有完成由自我向超我的演进。自闭症是受到自己内在的干扰所引发,而神经症是在自闭症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的干扰加重,导致了人格偏离。即使患上了神经症,导致了人格偏离,但他自闭症的特征依然存在,也就是自闭症和神经症两种疾病共同存在。但是神经症是要用药物的,你到医生那里开药时你怎么说,医生给你开的是治疗神经症的药,还是治疗自闭症的药?肯定是神经症。自闭症本来就是针对孩子,所以孩子时段称为自闭症,发展成为神经症后称为神经症也是合理的。平起平坐,两种称呼都可以。
奇迹 发表于 13-8-9 00:29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想,这可能就是奇迹所认为的“自闭症”。如果奇迹认为这个定义能够解释自己的情况,愿意接受这个定义,并继续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讨论自闭症问题,我也没有意见。只要定义清楚明确,我就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我只想说,这不是医学上对“自闭症”的定义。如果奇迹不愿意接受医学的定义,我也不会说服你接受。我们可以在各自认可的定义下分开讨论。奇迹觉得这样如何?
奇迹
发表于 13-8-11 15:34:57
谢谢黑眼睛:我说的是神经症和自闭症的性质相同,都是潜能与实现的脱节。说的是神经症是在自闭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的是神经症和自闭症是共病,两种疾病共同存在。如果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均符合各自相应的诊断标准。我不知道高亮的这句同时也是医学所定义的“自闭症”的核心缺陷。既然高亮的这句同时也是医学所定义的“自闭症”的核心缺陷,这就说明神经症和自闭症的核心缺陷都相同,也就是同一回事。
而不同的是:这些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这些指的只是一种状态,并没有形成“症”。即使是其中的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但它仍然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症”。“症”和“症状”是有区分的。也许这就是自闭症和神经症的区分一一两者性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症”与“症状”的区分。
就如下面这段对强迫症状和强迫症的解释:
其实,强迫症状和强迫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迫症状通常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之分,上述病人的强迫症状则属于强迫行为一类。尽管强迫症状多见于强迫症,但我们不能见到有强迫症状的人就诊断为强迫症。因为,强迫症状不是仅见于强迫症,还可见于其他多种精神疾病,甚至正常人。
我认为,也许这一系列没有形成为“症”的这些“症状”就可以诊断为自闭症,同时,这一系列没有形成为“症”的这些“症状”,也就是神经症形成的基础(自闭症)。自闭症会不会过度到神经症,这得要看在““火烧眉毛”的人生转折点、这个大动荡的阶段、这个面临着人生的重大决策”的青春期时,他们能不能逃脱这一关。如果能逃脱这一关的仍然是自闭症,逃不脱这一关的就成为神经症。不过我还是认为,只要是有着正常思维能力的自闭症患者,终归是逃不脱神经症这一关的。
其实,有关自闭症孩子到了青春期后,会转化为神经症的问题,我早就是想说的,只是我没有说。这些都是从自身实践经验中得出的理论结果。自闭症向神经症(我也可以称它为)演化,我认为这是无法阻挡的,这似乎是疾病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
我不是认为AS和自闭症不是一回事,而我是认为AS和自闭症有着不同之处。就如同霍妮的亲近人(屈从型)、对抗人(攻击型)、回避人(孤独型)这三种神经症一样,虽然都是神经症,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不同之处,单从这三种神经症的命名的字面大概就知道其中的意思。
我认为AS和自闭症(成人、神经症)最大的不同点是,AS更倾向于意识层面,而自闭症倾向于潜意识层面。这是我自己所认为,不知是否正确。理由是:如果AS和自闭症都同在一个层面,互相就会有共同语言,而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还有不同的是,在外在行为表现上,AS和自闭症似乎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于你所理解的“神经症者是对自己和对方以及环境考虑得过多”,这只是片面的,其中的一点点,而且要看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神经症。
霍妮对神经症的定义: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我们才应该将它叫做神经症。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霍妮认为,所有的神经症患者都具有两种共同特征,即僵硬的行为反应和内在潜能与实际之间的脱节。所谓僵化的行为反应即是神经症患者缺乏正常人的那种能够根据不同情境作出不同反应的灵活性;内在潜能与实际的脱节是指当一个人具备了必要的天赋与潜能,现实中又具有发展的可能条件,但此人仍然无所作为,可能与现实的脱节这两种一般特征仍然是表面的,如果我们深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神经症内在的动力系统。从神经症内在的动力系统来看,所有的神经症共同具有的两个基本因素就是焦虑和抗拒焦虑的防御机制。这两个因素既是一切神经症的基本因素,也是一切神经症的驱动力量,它们构成了神经症患者复杂的人格结构。
霍妮对神经症人格的定义:需要和需要的方式构成了人格,而神经症需要和神经症需要的满足方式构成了神经症人格。
三种类型的神经症:
1、顺从型(或依从型):这种人对友爱、赞许、伙伴和把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等有一种神经质的需要。他们为了克服无助感而去追求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去顺从他人。他们感到只有这样与他人在一起时才能感到安全。他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与他人的友好与和谐程度,忽略导致自己与他人关系疏远的因素,他轻视自己,心甘情愿地把自己降到次要的地位,把荣耀让给别人,主动承担责任,不考虑自己真实的情感,无意识地倾向于根据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具有强烈地依赖他人、接近他人的倾向。
2、攻击型:这种人对权利、声望、财富、成功等一种神经质的需要。他们为了克服敌对感而去追求成就和优越,企图依次来实现对他人的控制支配,战胜他人,利用他人,攻击他人,这样他们才获得安全。他们拒绝真诚的同情与友情,压抑感情,对他人漠不关心。他常常认为自己是最强有力的、最精明能干的,并把世界看成一个竞技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相互对立的战斗,不折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生的最高法则,具有强烈的对抗他人的倾向。
3、逃避型:这种人对自立自足、完美无缺等有一种神经质的需要。他们为了克服孤独感而去追求绝对的独立和自由,他离群索居,不与任何人发生感情上的联系,与世无争,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他不希望他人介入自己的小圈子,他拒绝合作,回避竞争,限制自己的需要,凡事力求完善,避免他人的帮助或指责,具有强烈地逃避他人的倾向。
神经症的基本冲突:
实质上每位神经症患者身上都具有顺从型、攻击型、逃避型。只是其中的一种会占优势,占优势的类型就是这位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类型。
神经症患者会坚持不懈的追求与他人的人格类型相关神经症需要,而这种需要的特点是无意识和强迫性的需要。因为他们身上只是一种需要占优势,因此其他两种类型相关需要被压抑着,这样三类需要之间就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协调,这就是神经症的基本冲突。
与自我和他人的疏离,可怜无助的感觉,广泛的畏惧,以及在人际关系中敌对性紧张——包括普遍的提防和特定的畏惧。
只要存在这些状态,神经症患者就不可能消除他的冲突倾向。相反,所产生的内心需要随着神经症的发展而变得更强烈。每一种神经症,无论其症状显得怎样奇特或非个人的,实际上都是性格障碍。
我认为,神经症的冲突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战争,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折磨自己,自己经常把自己推向崩溃的边沿。神经症的冲突源于人格三大系统中动力比例严重失调所造成。在人格三大系统中,本我(潜意识)在人格结构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本我的内容是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构成本我,也就是构成潜意识。本能作为一定能量的心理能,是整个人格结构系统的动力基础。
以下是摘录弗洛伊德的几段话:
弗洛伊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的动力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其中操纵人格三部结构运转和作用的能叫心理能。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可以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人格中某一系统获得能量后,就意味着其它系统已丧失能量。一个人有坚强的自我,其本我和超我就势必虚弱。人格的动力状态是由能量在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布决定的,而一个人的行为则取决于其所具有的动力状态。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超我控制,他的行为就很有道德;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自我所支配,他的行为就显得很实际;如果能量还停留在本我,他的行为就具有冲动性。一个人想干什么和要干什么,一个人的本质和行为,毫无例外地取决于能量在其人格结构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弗洛伊德认为,一切作用于人格的能都来自本能。本能作为一定量的心理能,是整个人格结构系统的动力基础。
弗洛伊德: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我们前面曾提到,自我在整个人格结构中执行着控制和管理人的行为的职能,它同时服侍着三位严厉的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然而,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常常互不相容,所以自我常表现得软弱无力。焦虑就是自我对待上述三者的软弱状态。弗洛伊德说:“如果自我不得不承认它的软弱,它就会突然产生焦虑。根据焦虑的可能来源,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即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
真实性焦虑是正常人所患的焦虑,它是由对外部世界的软弱态度造成的,也就是由于害怕客观世界的危险造成的。如对考试的焦虑。弗洛伊德说:“真实的焦虑或恐怖对于我们似乎是一种最自然最合理的事,我们称之为对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的反应。它和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视为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
神经性焦虑是病态的焦虑,它的根源在于对本我的软弱,它是担心本我的冲动引起个人去做某些会使他遭受惩罚的事情。弗洛伊德把神经性焦虑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期待的恐怖或叫做焦虑性期待,患有这种焦虑的人常以种种可能的灾难为虑,将偶然事件视为不祥之兆;第二类是特殊性焦虑,常附着于一定的对象或情景之上,例如坐车怕遭车祸,乘船怕遭灭顶之灾,过桥怕桥梁中断等;第三类是同癔病同时产生的焦虑,其焦虑和危险之间无明显的关系。
道德性焦虑也属于正常人的焦虑,不过它是更高水平上的焦虑。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是对超我软弱的表现,是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其产生原因是人们害怕因为自己的行为或思想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准而受到良心的惩罚。道德性焦虑随着一个人超我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生活中,道德高尚的人比道德败坏的人更经常体验到道德焦虑,因为仅仅不好的念头就足以使有道德的人感到无地自容。一个道德不太好的人不具有如此强烈的超我,当他想到或干什么违反道德准则的事时,也不大可能受到良心的谴责。
焦虑反映了人格结构诸系统之间的不适应状态,自我无力同时满足内部和外部的需要,那么,人格结构系统便不能处于和谐、平衡的稳定状态,于是便濒临危险的境地。焦虑的功能便是对自我发出警告信号,当这种信号出现在意识中时,自我就能采取措施以对付危险。尽管焦虑是种痛苦,而且大概任何人都希望消除焦虑,但是它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即提醒人们警惕已经存在的内部和外部危险。由于受到警告,人们可以密切注视甚至避开危险,反之,就无法躲避危险,焦虑就可能不断积累起来,以至最后出现人格结构严重失调,产生精神病症或“精神崩溃”。
人格的动力状态是由能量在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布决定的,而一个人的本质和行为毫无例外的取决于能量在其人格中的分布状况:神经症中的攻击型,属于大部分能量被本我控制。本我动力过强,本能泛滥,自我约束的无能为力;逃避型是攻击型的对立面,属于本我过弱或缺失,本我没有动力。离开本我的动力,人将一事无成。没有本我的动力为基础,自我就成了纸上谈兵的光杆司令,所以自我同样无能为力。
摘录一段话:生命的头5年——性格形成的关键
关于人的性格,心理学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就是人的性格,是在遗传基础上,在童年期由生存的人际环境塑造出来的,这个人格塑造和形成过程,从出生的时候开始,至5岁左右基本完成。确切地说,到了5岁左右,人格塑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80%,或者说到了5岁,一个人的人格已经基本定型,其余部分,要在以后的生活经历中,进一步补充和塑造。而且,5岁以后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已经无关大局了。也许,您现在才意识到,早在童年,我们的性格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命运,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5岁左右,这也符合人格发展的第一步,本我向自我演进,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这似乎也和霍妮文章中所说的能对上号:当神经症患者改弦更张,表现出态度的变化时,似乎那是由于他进入了青春期或成人期后所获得的经验造成了人格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其实不大。事实上发生的事情是: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结合起来,迫使他放弃先前占主导地位的态度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过,要不是首先有冲突存在,这种改变是不会发生的……它们乃是潜伏的慢性过程的结果,通常形成于童年时代,并且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影响到人格的各个部分。
有一段这样的话:人的性格的第一大特征,就是自动性、或者说本能性。意思是说,凡是性格性的东西,不需要记忆、指挥、或者控制,只要有相应的环境或刺激出现,就一定会自动出现相应的情绪和思维反应。记住,是“自动出现”。
性格决定命运,而能量在人格中的分布状况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不同的呼吸方式决定着能量在人格中分布的不同。
奇迹
发表于 13-8-11 15:44:44
我再转载一份比较详细的,有关“自闭症”诊断的资料。由于在网上找不到可以复制的资料,我只好一个字一个的照抄。因为里边有不少的不是文字的符号,我抄起来很费劲,另外里边还有些图表之类我也没法抄,因此我就省略了一部分。
自闭症的概念
张正芬
广泛性发展障碍(PDD)的共同特征
■同样具有:
▲社会性障碍
▲沟通障碍
▲行为、兴趣的固执与有限
■因此,最近十余年国外的趋势将PDD又称为自闭症光谱障碍,也称广义自闭症。
广泛性发展障碍简称PDD
■包括下列五种:
■雷特症
■儿童期崩解症
■自闭症
■亚斯伯格症
■其它未注明之广泛性发展疾患(包括不典型自闭症)。
■狭义自闭症指的就是自闭症光谱(系列)障碍中的自闭症,又称典型自闭症或肯纳症。
自闭症相关障碍关系图:省略。
依据[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之定义,自闭症之鉴定应符合下列三项标准:
■具有显著的口语、非口语的沟通障碍
■具有显著的社会互动障碍
■表现固定而有限之行为模式及兴趣
DSM-IV(1994),DSM-IV,TR(2000)的自闭症诊断标准
■具有下列(1)(2)(3)项中六个(或以上)项目,其中至少具有(1)中二项,(2)、(3)中各一项
(1)在社会性互动方面有质的缺陷,并至少具有下列二项:
■非口语行为,如视线接触、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姿势规范社会性互动等的使用上有显著的障碍。
■无法发展出符合其发展水准的同侪关系。
■缺乏主动寻求他人分享喜悦、兴趣、或活动的行为(如很少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给别人看或指出来)。
■缺乏社会或情绪的相互关系。
(2)在沟通方面有质的缺陷,并至少具有下列一项:
■完全没有口语或口语发展迟缓。
■有语言能力者,在开始或继持续回话的能力上有显著的缺陷。
■使用刻板的、重复的语言或隐喻式的语言。
■缺乏符合其发展年龄的富变化的、自发的假装性游戏或社会性模仿游戏。
(3)在行为、兴趣、活动方面有局限的刻板的、重复的形式,并至少具有下列一项:
■在兴趣方面,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刻板的、有限的形式,其强度与焦点均迥异於常。
■明显地对特别的、非功能的常规或仪式有异常的坚持。
■有刻板而重复的动作(如晃动手或手指、拍手、摆动身体等)。
■经常沉迷于东西的某一部分。
二、三岁以前有下列领域中至少一种的发展迟缓或功能上的异常。
■(1)社会互动。
■(2)社会性沟通时的语言使用。
■(3)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
■此障碍无法以雷特症候群或儿童期解离障碍加以说明。
亚斯柏格症的诊断一一和典型自闭症的差异。
■无临床上明显的一般性语言迟缓(如:到两岁能使用单字、三岁能使用沟通短句')。
■在认知发展或与年龄相称的自我协助技能、适应性行为(有关社会互动则除外)、及儿童期对环境的好奇心等发展,临床上并无明显迟缓。
HFA及AS诊断名称一一张正芬、吴佑佑,2006:略。
自闭症的主要特质:
主要特质:
社会性;沟通;兴趣、行为、情绪;感官知觉、动作;学习及其它。
由社会性行为分类(略……)
■孤独型:极少主动对他人有社会性的接近,对他人的接近也少有反应(除非为满足本身的需求)。
■1,大部分时候都是孤独且不关心的(冷淡的)(例外:特殊需求得到满足时)
■2,与大人的任何互动都是以动作为主(身体试探)
■3,对社会性接触极少显示兴趣
■4,鲜少有口语、非口语的轮流
■5,鲜少参与活动或有共同的注意
■6,缺乏视线接触,不喜欢注视
■7,经常表现反复、刻板的行为(多自我刺激行为)
■8,对环境的变化没有特反应(如他人进来)
■9,具有中、重度认知障碍
被动型:
■有限的自发性社会性接触
■接受其他人的接近,由大人开始的较由小孩开始的互动较易为自闭症儿童所接受
■在其他孩子的影响下能有被动的互动
■从社会性接触中少有乐趣,但少有拒绝行为
■可能有口语或非口语
■立即性鹦鹉式语言多于延迟性鹦鹉式语言
■不易理解各种规则(含班规、游戏规则)、规范、规定
■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主动但怪异型
■有自发性的社会性接近,通常较多对大人而较少与同侪做主动的接近
■互动可能包括反复的、特异的行为,如,不停的发问或重复某些话语
■互动可能是沟通的、非沟通的;延迟的或立即的鹦鹉式语言
■很差或缺乏轮流的技能,包括,对听者需求的觉知很差、对语言的复杂度或类型无法修正、改变话题时有接续的困难等
■对重复的互动本身比互动的内涵感兴趣
■对不成文及模拟两可的规则、规范、规定理解有困难
■年龄较大能力较差者对他人的反应有相当的觉知(尤其是特殊的反应)
■一般而言,较被动组社会性接受为少
以下又省略一部分图表
■生气
■难过
■挫折
■行为攻击
■自伤或自我刺激
■怪异口语或言语攻击:公然反抗、不理性的叫骂、过度强辩等
■其它:如尖叫、走动破坏等
亚斯柏格症的社会性
■多属主动但怪异型
■较喜与人互动,但不善于阅读社会性线索
■交友意愿高但技能不佳或怪异,常抱怨没有好朋友
■常搞不清状况,显得很白目
■对他人的反应较有觉知。易在他人误解、嘲弄、拒绝、恶作剧、欺负或渴求友谊下,学会避免受伤而伪装自己或远离人群
游戏
■玩法较缺乏变化
■较多感官刺激的游戏
■很少观察模仿
■功能性游戏较同侪晚出现
■象征性游戏发展较困难
■功能高者,可发展出来角色扮演游戏,但较僵化重复
■功能高者,可学习规则性游戏,技能较易习得,态度较难建立
功能高者,游戏学习的潜能较佳,但须花时间一一教导,并需提供许多演练的机会
AS的沟通
■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滔滔不绝的述说(常具深度及广度),但对听者反应的觉知差,不容易由别人的感觉、话语修正自己的言谈
■不容易了解别人的含蓄、委婉或表里不一的言谈
■讲话直接,难兼顾对方的感觉
AS兴趣行为情绪方面的问题
■狭窄的兴趣一一交通工具、昆虫、电脑、天文、史地、音乐、美术等
■喜欢依惯例做事,对改变常有抗拒
■想法、思考的固执性一一缺乏弹性、害怕改变、无法因应
■坚守规则、规范一一会要求别人照样做
■容易挫折(常眼高手低、害怕犯错,在校的挫折带回家,骂人、生气、丢书;在学校很隐忍)
■容易紧张、焦虑
■感知知觉
▲过于敏感,如听觉、味觉等
■动作
▲较笨拙
▲书写、图画或使用剪刀笨拙
■其它
▲组织、统整能力较弱,身边事务常凌乱无秩序
感官知觉方面
■听觉过敏:如怕吵杂、怕尖锐的声音、音感佳
■触觉过敏:如怕被碰触、不喜穿新衣
■味觉方面:如过度偏食
■嗅觉方面:对某种气味过度反应、灵敏的嗅
学习方面的问题
■视觉学习常优于听觉学习
■机械性学习(记忆)常优于思考性学习(理解、推演)
■易产生固定的学习方式与反应
■反应速度较慢
■较注意细节而忽略整体
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动机较低、缺乏主动学习
■动作困难(书写或体能课易出问题)
■容易产生挫折
■因兴趣较窄,学科表现差异大
■常在某领域有较佳的表现:如空间知觉、美术、音乐、文史或数学等
■优势:机械性记忆、视觉学习、以知识或事实为基础的学习(AS)
■弱势:处理速度、问题解决能力、动机、组织、抽象思考、推理、缺乏弹性等
相关问题的澄清
■智力:典型自闭症、亚斯柏格症
■出现率:典型自闭症约为5/10000,男生约为女生之四倍;广义自闭症约2-6/1000
■成因
■特殊能力(优势能力):音乐、美术、记忆力、计算能力、空间能力、数理等
智障?自闭症?质优?
■典型自闭症:智力低下到平均范围
■WlSC-lll70以下者佔70-75%左右,70以上者佔25-30%
■亚斯柏格症(平均到以上)
图表:略
AS的另一个图像,可能是…
■专注
■诚实,忠于自己
■坚持
■独特
■完美主义
■博学多闻的小学究多
■质赋优异
他们的现况
■2004年所搜集到的22名亚斯柏格症学生魏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智商显示,全量表在110以上者共7位佔31.8%,他们大部分都同时具有髙智商、特殊兴趣却又学业成就低落(或落差大)、学校适应不佳的两极表现,他们有的虽接受学校特殊教育的服务,但都集中在障碍部分的补救,鲜少兼顾优势能力的启发。少部分接受质优教育,但缺乏障碍部分的补救。
常见的共病(HFS&AS)
OCD
ADHD
DepreSSiOn
SpeCifiCPhObia
specificPhobia
GeneralizedAnXiety
不管如何,共病现象在ASD族群都应该被关注
以下是我根据上面这些符号,在百度里搜索的文字解释的结果,不知道是否正确:
OCD一一强迫症
ADHD一一注意力缺失过动症
DepreSSiOn一一【精神病学】抑郁症,忧郁症,精神压抑
SpeCifiCPhObia一一社交恐惧症
specificPhobia一一网络释义1.特有恐惧症 2.特异恐怖 3.特殊恐惧症
GeneralizedAnXiety一一广泛性焦虑症
我说的问题同样也在这里得到印证:
虽然所有广泛性发展障碍(PDD)的特征都相同,都同样具有:社会性障碍、沟通障碍、行为、兴趣的固执与有限这三种特征。但是这里由社会性行为分类,把自闭症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孤独型、被动型、主动但怪异型(亚斯柏格症)。一看就明了,高功能自闭症(孤独症)是不是属于这三种类型之一的孤独型。
而且九型人格也是分为三种类型。在九型人格分类之三中说:根据各型号对人和外界的回应,分为进攻型、屈从型和退缩型,3、7、8号为进攻型,通过张扬自我形象和自我肯定来应对挑战和威胁,属于“自我”的范畴。1、2、6号为屈从型,屈从于内心的某种理想或信念,属“超我”的范畴。4、5、9号为退缩型,为了追寻内心的自由而远离他人,属“本我"范畴。
以及霍妮的神经症同样也分为三种类型:回避人(孤独型、退缩型)、亲近人(屈从型)、对抗人(攻击性)。这广泛性发展障碍的自闭症,和九型人格,以及霍妮的神经症,同时都是分为三种类型,而且这三者的分法都比较一致。
自闭症常见的共病中的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这三者是不是在天宝、唐娜、陈毅雄他们三人身上都同时具有。这三者是不是“神经症”。特别是这句:“不管如何,共病现象在ASD族群都应该被关注”,这也就是说,不只是高功能自闭症(孤独症)存在这样的现象,而是在ASD族群里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
blackeye
发表于 13-8-12 05:25:49
本帖最后由 blackeye 于 13-8-11 21:27 编辑
既然高亮的这句同时也是医学所定义的“自闭症”的核心缺陷,这就说明神经症和自闭症的核心缺陷都相同,也就是同一回事。
奇迹 发表于 13-8-11 07:34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我没有讲清楚。“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通常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这句是说神经症,是说神经症者的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而医学定义的“自闭症”,它的核心缺陷恰恰是社会功能有“质”的缺损。
我想,神经症和自闭症衡量的是不同的指标。神经症衡量的是“焦虑”,焦虑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比如,强迫性焦虑,恐惧性焦虑,等等。一般认为神经症的焦虑与个性、心理、社会环境有关,所以,用精神分析法可以解释。而医学上所说的“自闭症”衡量的是“交流能力”,包括语言交流能力,非语言交流能力,社会性互动能力。自闭症特有的交流能力的缺损,在医学上认为是先天的,不是因为个性,或者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的,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法来解释。
所以,从定义和诊断上来说,自闭症和神经症是两回事,但是对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可以二者都有。自闭症者一般都有焦虑、强迫的特征,但不一定符合焦虑症、强迫症的诊断。神经症者则不一定有自闭症,因为这取决于他是否有交流障碍,其严重程度是否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这是我的看法。
blackeye
发表于 13-8-12 06:10:16
如上所述,自闭症是根据“交流能力”定义和诊断的,这种交流能力的缺损目前认为是先天的。但是,自闭症者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性格特点,也受环境影响,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奇迹在612楼提到的各种人格类型,当然也可以用于自闭症者。只是,一个人有没有自闭症,要根据他的交流能力判断,而不是其他。
这种交流能力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向,孤僻,逃避,怪异,等等,而是说,自闭症者的交流能力在非常基础的层次上有“质”的缺损,表现为缺乏对人的关注,缺乏自然的分享,缺乏社会和情感的互动,不能维持回合式的谈话,在理解他人意图方面有困难,等等。
解释神经症的理论有很多,比如精神分析,比如霍妮,我都是在奇迹这里学的。解释自闭症的理论也有很多,比如“心理理论”,“中央统合理论”,“执行能力理论”,等等。这说明,神经症和自闭症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完全是两套体系。
奇迹
发表于 13-8-15 10:43:40
谢谢黑眼睛,我都理不到头绪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共鸣,再多的解释也是枉然。在我看来是非常显而易见的问题,你却把它理解得很乱复杂!甚至有些问题我都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我们还是暂时不说其它问题,首先确定好我帖子中提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现在自闭症版块里的三个“高功能自闭症”人士,是不是同时也属于神经症,也就是属于霍妮文章中的三种神经症类型的之一的回避人(自我孤立型);另一点是,要搞清楚神经症和自闭症(不包括高端AS)是不是共病,也就是两种疾病共同存在。如果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均符合各自相应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者则不一定有自闭症,这是正确的;但是,自闭症者一定有神经症,这也是正确的。这就得看是哪一种类型的神经症,如霍妮文章中的“对抗人”这种类型的神经症,不但不会有自闭症,而且还是交流能力的强者。“回避人(孤独型)”这种类型的神经症,肯定是自闭症,也肯定是存在着交流障碍。而且自闭症版块中就有三个高功能自闭症人士的现实例子,他人既是自闭症,又是神经症。我这里所说的神经症不是泛指,而是我往天就已经说明的,指的是具有自闭症性质的这种神经症。
说得简单点,神经症之所以产生,正是受自闭症的这些交流能力的缺损,社会性障碍等等的影响作用,导致个体在事业、爱情、生活、人际关系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焦虑,冲突,而导致神经症的产生,就是这么简单。自闭症和神经症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自闭症为因,神经症为果。是自闭症的这些交流能力的缺损,社会性障碍等等为诱因,导致神经症产生的结果。
blackeye
发表于 13-8-15 16:24:47
神经症者则不一定有自闭症,这是正确的;但是,自闭症者一定有神经症,这也是正确的。
奇迹 发表于 13-8-15 02:43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奇迹这不是理清楚了吗?现在我明白了你讲的神经症是在自闭症的大前提下的神经症,而不是普遍意义的神经症。以前我以为你把神经症就当成了自闭症,以年龄来划分,小时候的自闭症,长大以后就是神经症。实际上,很多神经症者小时候并不是自闭症。
神经症和自闭症(包括AS)确实可以共病,这点我们是一致的。唐娜,天宝,陈毅雄肯定都有焦虑的问题,但我没有看到任何文章里说他们有“神经症”,可能因为“神经症”已经不是一个诊断。天宝靠抗抑郁药控制她的焦虑。唐娜有双相,多重人格障碍,这些都和“焦虑”相关,但都是单独的诊断。
“自闭症者一定有神经症”——如果说自闭症者一定有“焦虑”,我觉得肯定是正确的。“神经症”覆盖面太广,按照中国的诊断标准,有六种神经症。从我家的两个来看,他们有焦虑和强迫的特征,但是远远达不到“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程度。我儿子10岁时被诊断为AS和广泛性焦虑症,那时候他的焦虑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但现在他肯定不符合焦虑症的诊断了。虽然他也容易焦虑,也比较神经质,但我觉得这就是AS的一部分,我不把它看成是“神经症”。他的自闭症是一辈子不会改变的,而他的焦虑程度则与环境有关。
所谓的“焦虑症”和“强迫症”,是说,如果引起焦虑的因素除去之后,焦虑和强迫并不消失,这才是“症”。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而在自闭症中,除非是共病的情况,否则的话,自闭症者的焦虑和强迫行为是随环境变化的,在宽松的环境下,他们就很少焦虑。
所以我认为,自闭症者不一定有神经“症”。
blackeye
发表于 13-8-15 18:22:32
如果要使讨论对大家有意义和收获的话。。。
沉~静 发表于 13-8-15 09:10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呃。。。沉静是不是看着我钻牛角尖里去了?我得说,我是为自己讨论的,没有考虑到“大家”是否会有收获。
我觉得奇迹还是认可医学的自闭症定义的,所以我想把“自闭症”和“神经症”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搞搞清楚。
沉~静
发表于 13-8-16 10:06:43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3-8-16 12:25 编辑
615# blackeye 那是委婉语。不过委婉语也说错了,奇迹已经在上面贴过霍妮对神经症的定义、特征和类型分析了。我不多嘴了,你们继续吧。
奇迹
发表于 13-8-20 13:51:49
谢谢黑眼睛,谢谢沉静。还是沉静看明白了。
其实,我在前的帖子中不只一次的提到,也说得比较明白:“我要说的是,唐娜、天宝、陈毅雄,他们的孤独症就是我所理解认为的孤独症,也就是《我们的内心冲突》中的三种类型的神经症中的一种,“回避人(自我孤立型)”;如果唐娜、天宝、陈毅雄,他们三人属于是高功能自闭症(不包括AS),那我可以这样说:现在自闭症谱系里的高功能自闭症,就是原来的孤独症;我所认为的,唐娜、天宝、陈毅雄,他们三个人的孤独症,就是唐娜所说的:“我辛辛苦苦阅读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就是为了发现到底是什么使我深受其折磨。这些书中没有一本提到孤独症。于是,象过去一样,我仍旧处于不明白之中”。”
其实,如果仔细看一下我最后转载的“自闭症的概念”这篇文章资料,大概就会有所了解。里面说得比较清楚,详细。他把自闭症谱系由社会性行为分类,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孤独型、被动型、主动但怪异型(这类似于霍妮对三种神经症类型的分类,她把这些类型划分为屈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孤立型人格三种)。这三种类型的中的“孤独型”,指的就是自闭症版块中三个高功能自闭症人士这种类型的自闭症。我所认为的“孤独症”,在这篇文章资料中也有鉴定说明。里面的:[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之定义,我认为就是针对这种类型的自闭症制定的:
依据[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之定义,自闭症之鉴定应符合下列三项标准:
■具有显著的口语、非口语的沟通障碍
■具有显著的社会互动障碍
■表现固定而有限之行为模式及兴趣
由社会性行为分类中:
■孤独型:极少主动对他人有社会性的接近,对他人的接近也少有反应(除非为满足本身的需求)。
■1,大部分时候都是孤独且不关心的(冷淡的)(例外:特殊需求得到满足时)
■2,与大人的任何互动都是以动作为主(身体试探)
■3,对社会性接触极少显示兴趣
■4,鲜少有口语、非口语的轮流
■5,鲜少参与活动或有共同的注意
■6,缺乏视线接触,不喜欢注视
■7,经常表现反复、刻板的行为(多自我刺激行为)
■8,对环境的变化没有特反应(如他人进来)
■9,具有中、重度认知障碍
在我前面帖子中所认为的,自闭症者则一定是神经症。在以这种观点的前提下,我认为,我所认为的自闭症者和神经症者的性格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易患神经症这种性格者一定属于是自闭症。以这种观点为前提,对于上面标题中的“资赋优异学生”的概念,下面我转载一份哪种性格易患神经症的资料:
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可能患神经症,但其中有一种性格患神经症的可能性最大:
哪种性格易患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神经症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而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什么性格的人容易患神经症呢?下面,且来听听小编的观点。
哪种性格易患神经症?
人的性格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一般来说,内向的人更容易出现神经症,不过,神经质者并非单纯的内向型性格者,在其内向性的另一方面,还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欲望,进取心,硬不服输的反抗心理。因为存在着上述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故易陷入精神冲突状态:
1、理论性、意识性的倾向
因为性格内向,而多有理智的、有意识的倾向,所以往往逐一仔细地,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现象,寻找产生的原因,容易对自己感到不满。从学习成绩上来看,多数是在中等以上,劣等者居少数。在人际关系方面,神经症者易于意识到自己举止笨拙、表情呆板,嘴唇发抖,脸上发烧等,于是更加拘谨。
2、强烈的完善欲
内向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有一种极强的自我发展欲望,而且因为是理智性的、意识性的,所以对自己的心身状态和自己的工作,要求的标准高。往往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弱点、缺点重大问题而感觉苦恼。他们做事往往认真细致、诚实,但如果太过分时,则会成为完善主义者,对任何事物,都求全责备,力求完善,而不胜苦恼。
3、敏锐的感受性
神经质症患者,具有比一般人敏锐的感受性,他们更容易感到较强的不安和痛苦,一旦执着于此,便对此的敏感会倍加痛苦。
总之,神经质症患者的性格是复杂的,他们往往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人为处理,这样就极易引起各种神经质症状。例如,对轻微的身体不适就会人为地认为是病态,而这种主观臆测易于使得他们拼命想排除不适感,反而陷入自我的强烈矛盾中。
神经质症形成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神经质性格;二是由神经质性格决定的,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感知或极力排除症状。结果使病人生活偏离常轨,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神经质是一种具有某些神经症基调的人格特征,也可理解为神经过敏的特殊气质。神经质的人对于消极事件有体验上的偏好。神经质往往会对个体的事业、爱情、生活、人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最终导致神经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产生。
神经质的共同特点:
(1)求生欲望过于强烈。
(2)内省力过强。
(3)将专注力指向生命安全,过分关注自身的体验或不适。
(4)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5)常有不安全感,喜欢穷思竭虑。
(6)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
(7)过分追求完美。
(8)主观强求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从学习成绩上来看,多数是在中等以上,劣等者居少数。”一一我认为,这就是自闭症之定义里面的“优异学生”。
“在人际关系方面,神经症者易于意识到自己举止笨拙、表情呆板,嘴唇发抖,脸上发烧等,于是更加拘谨;他们往往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人为处理……”一一我认为,这些都属于是自闭症(不包括AS)的特征表现。
“神经质往往会对个体的事业、爱情、生活、人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最终导致神经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产生。”一一这些都是不包括AS在内的高功能自闭症人士的具体表现。
“因为性格内向,而多有理智的、有意识的倾向,所以往往逐一仔细地,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现象,寻找产生的原因,容易对自己感到不满。”一一这也类似霍妮在“回避人”类型中所说的: “他们常常是自己内心冲突的优秀的观察者”。
所以,我认为自闭症(不包括AS)和神经症(不包括对抗人)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最容易患神经症的这种神经质症患者的性格,患自闭症的可能性也最大 。
在孤独型中有一项“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自闭症中,分布也各不相同。在由社会性行为分类中,孤独型类型特征表现拟定有9项,在最后一项也就是第9项是:具有中、重度认知障碍;而被动型是: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主动但怪异型:里面没有提到这个问题。这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自闭症不存在认知障碍。我认为“认知障碍”对于不包括AS在内的高功能自闭症,是最最关键的问题。
什么是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主要分类
主要包括
(1)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2)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
(3)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
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以我为例所具有的:感觉过敏、感觉剥夺、记忆过强、抽象概括过程障碍。在天宝的自述中也是提到感觉剥夺。我认为,“感觉剥夺”就是这种类型的高功能自闭症最最关键的问题。只需一个“感觉剥夺”,就等于剥夺了一个人作为人的一切,只剩下抽象的人性……这就是这种类型的高功能自闭症和AS的最大区分。以“分裂的自我”中说:一个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完整无缺……另一个是剥夺了作为人的一切,只剩下抽象的人性……以霍妮文章中说:他们像活人一样生活工作,却没有生命;而另外类型的患者却可以有较丰富的感情生活。
我认为,主动但怪异型不存在“感觉剥夺”,等于无;而孤独型具有中、重度“感觉剥夺”,等于有。主动但怪异型和孤独型属于是两极,而被动型的不同程度的“感觉剥夺”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由主动但怪异型的“无”,过渡到孤独型的有,或从孤独型的“有”过度到主动但怪异型的“无”,被动型就是在这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剥夺”。
在一篇名为《心理学上的"感觉"与"感觉剥夺"》文章中,里面的“感觉剥夺与行为心理的变化”这一中说:
感觉剥夺能够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涉及了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 也触及了诸如态度、遵从、动机与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剥夺的心理效应主要体现在①感觉剥夺造成注意力涣散, 不能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活动②感觉剥夺造成思维的混乱, 不能明晰地思考间题③感觉剥夺造成知觉能力的损伤, 不能正常地进行感知活动和分析④感觉剥夺造成想象能力的畸变, 有些被试甚至出现幻觉现象⑤感觉剥夺造成被试心理上的焦虑不安, 使被试产生痛苦和想逃脱的愿望。
总之, 纵观所有关于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 其共同点就是大大减少了输入刺激的数量和种类。而这些实验的结果“都趋于指出, 一个人被孤立以后, 甚至就孤立的意义来说, 也不再是一个完全的人了”。
什么是“感觉剥夺”?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若干阶段。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在人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每一种刺激物都有多种属性,例如,香蕉,有颜色、味道、气味、软硬、重量等多种属性。感觉就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作为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强度,而且还决定于感觉者的认知机制。它亦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感觉的来源和内容来看,它反映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物,这是客观的。但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来看,它又是在一定的主体身上表现形成和存在着的。这又是主观的。所以,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们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昧、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工人操纵机器生产工业产品;农民种植庄稼提供粮食和蔬菜;科学家观察日月星辰,发现宇宙的奥秘,都离不开感觉提供的信息。通过感觉我们还能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择食,渴择饮。
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们要正常地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最后,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原来记忆过强也属于是“记忆障碍”:在九型人格的第9号型,也有关于“记忆力”的记载:“9号性格者对过去有超强的记忆力,因为记忆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存在。通过坚守过去,9号可以不去面对现实的承诺。过去的记忆是很难摆脱的,而且会经常在他们脑海中复苏,他们能迅速地从眼前的某个场景联想到记忆中的某个画面。”
在资料的最后提到自闭症常见的共病。还特别提到:不管如何,共病现象在ASD族群都应该被关注。我觉得单凭最后的常见的共病,和“不管如何,共病现象在ASD族群都应该被关注”,而且都是带有“症”字的,这点就应该明白,用不着再作过多的解释。
共病中的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是孤独型(高功能自闭症)所共同具有的。我认为“ASD族群”,包括孤独型(高功能自闭症),也包括被动型,他们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剥夺”。
以下我分别从三个高功能自闭症人士的自述中摘录一点点,只要能够感同身受的读懂他们所说的这些话,就一切都尽在其中,什么也用不着解释:
唐娜:我已经决定我的身体完全地不属于我。我感觉身体是和我相当孤立的什么东西,麻木不仁,我的精神则在千里之外……我的眼睛匆匆地扫视着我的手和脚,非常惊奇我实际上确实有一个肉体的身体。
陈毅雄:我不在‘我自己’里面。我不知道我有一个躯体。我的手不属于我,我不知道我有脚。如果不用眼睛看,我就不知道我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哪里。
天宝:嚴重的感官失調問題,例如視覺問題……感觉剥夺。
霍妮对回避人(孤独型)神经症的定义:只有当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出现了难以忍受的紧张,而孤独主要是为了避免这种紧张时,想独自一人的愿望才是神经症表现。
霍妮对三种神经症的分类为:回避人(孤独型)、亲近人、对抗人,她把这些类型划分为屈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孤立型人格三种。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症里面,她认为回避人(孤独型)这种类型的神经症,与其它亲近人和对抗人这两种类型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她说:所有类型的神经症趋势说到底都是防御性手段,但除了孤独症以外,其余那些趋势是患者力图以肯定的方式来应付生活的尝试。然而,如果孤立脱群成为占优势的倾向,患者则完全无力真正应付生活中的矛盾,结果孤独症变成只是一种纯防御手段了。
自我孤立者的感情生活不象其他类型的人那样有较为一致的模式。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原因是:前两种主要趋势是为了肯定性的目的——追求温情、亲近、爱或生存、支配、成功——而自我孤立型的追求带有否定性;他不要别人介入,不许别人干预或施加影响。所以,他的感情状态有赖于在这种否定性框架中得以生存并发展的特殊欲望。
他之所以这样害怕,是因为他没有应付生活的其他办法。他只能独善其身,逃避众人。这里再一次表明,正是孤独症所具有的否定性质,使这一趋势显得特殊,与其他类型大相径庭。具体说,自我孤立患者面对困难局势时既做不到委屈妥协,也做不到奋起抗争;既不能俯首合作,也不能颐指气使;既不能爱也不能恨。他毫无自卫能力,有如一头困兽,只有一种应付危险的办法——逃跑和躲藏。这种状态充分解释了他何以对生活总持有焦虑不安的态度。
他们像活人一样生活工作,却没有生命;而另外类型的患者却可以有较丰富的感情生活。
“大相径庭”:这是解释自我孤立型和其它两种类型的神经症之间的差距,我觉得,也是不包括AS在内的高功能自闭症,与谱系中的其它自闭症之间的差距。
blackeye
发表于 13-8-20 15:25:36
谢谢黑眼睛,谢谢沉静。还是沉静看明白了。
奇迹 发表于 13-8-20 05:51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么说,奇迹说的确实是神经症?奇迹把神经症里的“回避人”就称为“孤独症”,认为这就是“自闭症”。
我只想说,这个“孤独症”和“自闭症”不是医学上所说的“自闭症谱系”的概念,而是神经症里的特定概念。这一点可以说是“共识”了吧?
奇迹可以继续,我就不打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