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 发表于 10-6-16 05:39:19

本帖最后由 奇迹 于 11-1-7 04:39 编辑

。。。。。

天苗2 发表于 11-6-27 23:17:05

本帖最后由 天苗2 于 11-6-27 23:34 编辑

有时候,觉得就这样一个人静静坐着,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享受着自己这份特殊的孤寂。只伴星星、伴月亮。不被外界所干扰。不要打破这份孤寂宁静的美的享受。偶尔还觉得只有我们这种人,才有这份独特的享受。……有时候,在夏天的夜晚。喜欢一个人躺在草地上静静的望着夜空,对宇宙充满着好奇和无尽的想象。=================================================
夏天晚上在外面,蚊子多吗?
有蚊子干扰,会很扫兴的,老在提防蚊子,很难享受这静静的时刻。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和另外两个同学,偷偷从宿舍溜出来(我是住在学校的),躺在大操场的木头堆上,仰望天空,也聊天。后来看见管理宿舍的老师来了,我们就不做声。老师大概是发现我们不在宿舍里而出来找的。
老师没找到我们就走了,我们继续聊天,后来回宿舍。那天大概是因为风大,所以蚊子没办法叮我们。

奇迹 发表于 11-6-28 09:53:23

谢谢天苗,真的是你。你把我以往的老帖子又提了好几帖上来。你还好吗?

我那时候夜晚经常坐的地点,前面是一道很高的大坎,不管向下向远处看,视野都比较宽广。坎边一般都有风,到没觉得有蚊子咬。还有,即使有蚊子,热天一般手里都离不开扇子。

那时候,我的情况特别不好,每天白天都要熬到太阳快下山时,整个人才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方面那时候的我们,只要不是下大雨不能出门外,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两方面的原因,所以夜晚就成了一天中最佳时间。那时候的夜晚,也曾经留下多少短暂的所谓美好!

天苗2 发表于 11-6-28 22:30:13

我25日考完试,昨天有空回来看贴。
你09年以前发的帖,我以前都下载收藏了。因为我觉得写得很好,复制下来保留到我女儿病好之后给她看。
所以你删掉的那些旧帖,我基本都有备份。
我目前特别高兴。虽然这次考试估计又是不及格,但是我研究出了强迫症的特效配方,并且神速地治愈了我的很严重的强迫症。
我报考近一年老是不及格的原因就是我老是控制不住要去上网发帖、玩电子游戏、看历史故事。
阳光网吧我ID删除了,对我也帮助不大,并不会增加我温习功课的时间,因为我把上阳光网的时间省下来投到百度知道、凯迪猫眼看人等网站上。还玩“连连看”、挖地雷等电子游戏,还跟电脑下象棋,经常一玩就是2夜1昼,基本上就是两天两夜不睡觉。除了第一天吃饭正常之外后面的两夜1昼没有吃任何东西,除了喝水小便之外不离开电脑。这在社会上算是很严重的“网瘾”症。
不过我终于找到了治愈强迫症的配方,是在考前两周研究出来的,经过一周彻底治愈强迫症,但是离考试只有一周。虽然这一周学习效率很高但是毕竟时间有限。因此估计又不及格。
我去年9月考试不及格是因为在阳光网上网时间太多、玩挖地雷和红心大战时间太多。
我去年11月的考试不及格是因为在百度和猫眼看人那里上网时间太多、玩“连连看”时间太多。
我今年4月的考试误了报考时间。是培训机构的过失。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我研究出痔疮的特效配方,把我所有亲友的痔疮都治愈了。
这次研究出强迫症配方,同时也证实了“网瘾”、“棋瘾”、“赌瘾”等等确实属于精神病。我这个配方有很大的市场、巨大的价值。
我07年起上公共汽车都有人让座。因为我当时是一头白发。现在我头发基本转黑,留下少量白发足以表示我的头发不是染黑的,再也没有人给我让座了。
因为我治愈强迫症,所以下次考试肯定及格。
目前我的二妹听我大妹说我08年治愈老年痴呆,而且记忆力恢复到20岁,连忙问我如何治愈的,说她目前记忆力也明显急剧下降,需要我的方法。我告诉他我治愈的包括前列腺炎、牙龈萎缩、痔疮、打鼾、眼袋、偏头痛、心绞痛、胃病、龋齿、指甲开裂、失眠、抑郁、湿疹、头皮屑、口腔溃疡、手脚冰冷等等
她说太好了,她目前除了记忆力下降,还有高血糖、高血脂。我说这没有问题,我目前正好在治疗一个地产公司老总的糖尿病,和她公司里的一个同事的高血脂,配方都研制好了,基本可以照搬。

天苗2 发表于 11-6-28 22:50:10

本帖最后由 天苗2 于 11-6-28 23:06 编辑

特别令我振奋的是我前妻终于同意采用我的方法。我女儿之所以不肯采用我的方法主要是我前妻反对。现在我前妻同意采用我的方法,那么下一步就是我女儿要用我的方法了。
我前妻以前看到我的眼袋自然消除很羡慕,但是相信庸医的鬼话不敢吃我的配方,所以只好开刀割掉眼袋。但是人工开刀割掉的眼袋过了两年又长了出来。这是她转变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她的高血压。她09年发现有高血压,我跟她说你不相信我的方法,我也不劝你了,你试着看遍天下西医中医,看看有谁能治好你。如果两年没有人能治好你,你就不要再拖了一定要改用我的方法,如果再拖下去谁不定哪天就会突然脑溢血或者脑梗心梗而死。
经过两年,她到处求遍天下名医,越治越严重。目前严重到四肢无力的地步。反过来看我,那些庸医们说我的方法会造成的种种“副作用”不但没有一个出现,反而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好。特别是近来治愈了强迫症,我从小自由散漫、懒惰、拖拉的习性一扫而空,特别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今天和她去精神病院看望我女儿,看到其它病友的亲属,有和我同龄的,看上去外表年龄的差别不只十岁。这终于促使她下决心采用我的方法。

奇迹 发表于 11-7-14 15:28:48

谢谢天苗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也恭喜你研究的高配方营养疗法越来越取得的更好的功效。祝你的女儿早日康复。祝福你们父女健康,快乐!

奇迹 发表于 11-8-9 16:46:19

奇迹 发表于 11-8-9 16:57:58

忠于我心 发表于 11-8-9 23:06:41

图片上是哪里?有点江南的味道了

奇迹 发表于 11-8-10 12:42:55

谢谢忠于我心。是杜甫草堂。是裙子在教我上传图片。

智空 发表于 11-8-11 09:51:15

好啊,上传照片大姐卡在哪里还不会了呢?

奇迹 发表于 11-9-4 09:26:20

谢谢智空,现在已经会了。

奇迹 发表于 11-9-4 09:27:53

我无意间发现一篇文章,只是它在百度文库中,不能复制,只有慢慢一笔一画的抄写。这篇文章也许能解释我以往的一些疑问。

比如:我为什么不会“思考”,而只有静静的“思维”?

比如:只要闭上眼睛,已经没有什么我和世界之说,我只是一个存在着生命的物体。如果不是听见声音,仿佛不知道还有一个世界,仿佛没有了意识。奇怪的是,当我有时候想起来去刻意在意它的时候,我甚至有些怀疑,到了这种程度,我不敢相信我是怎么机器人似的应对白天常人世界里一切日常生活。而且某些方面和孩童青少年时期相比反差很大,比如在说话方面变得很随便自如,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能答得上话,而且还善于说,特别是晚年。这也许是几十年的“操作”,已经熟练到成为一种自然,融为一体,熟练得仿佛成为一种由系统来自动操作完成的本能,仿佛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的自然。

这篇文章是:“论对象潜意识与自我潜意识”

我暂且摘录了不多的几句:

潜意识状态下的自我,一般不可能“反思”,而只能“反省”或“反观”。

梦中不但看到老虎向我扑来,而且好像觉得自己临场旁观。甚至还会想到我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得罪了老虎。这中间就有潜意识的“反观”或“反省”。潜意识之所以不能“反思”,是因为没有一个集中的强有力的自我中心,自我不可能按照逻辑规范和程序自己控制自己。

晚年的这些表现也印证了“分裂的自我”中的这段话:“假自我系统越来越扩张,越来越自主,越来越蚕食进来,越来越深地侵入个体的存在,直至看起来一切都将归于这一系统为止。”不过,这和“论对象潜意识与自我潜意识”这篇文章是相通的。

奇迹 发表于 11-9-9 15:44:31

还是把这篇文章贴上来

论对象潜意识与自我潜意识
刘文英

摘要 潜意思和自我意识一样,都是人的整个精神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谓对象潜意识,就是主体自我关于对象的潜意识。一般说来,它有三个来源:一是伴随意识活动,而被无意识地摄入头脑的那些对象;二是原先曾经意识过,而后进入潜意识那些对象;三是潜意识自我想象,幻想所建构的那些对象。所为自我潜意识,就是主体关于自我的潜意识。它包括自我存在潜意识、自我无主潜意识和自我无为潜意识三个层次。

关键词对象潜意识自我潜意识

近代哲学对于精神的研究,仅仅局限在人们自觉的意识这个层面上。弗洛伊德在意识的背后,又进一步揭示出了潜意识这个人们通常自觉不到的层面,这是他的伟大贡献。但是,弗洛伊德并未弄清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而他的潜意识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笼统的。其实,在人的整个精神大系统中,潜意思同意识一样,都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潜意识子系统同样也有自己的结构。本文所要考察的对象潜意识与自我意识,就是潜意识内在结构中的两个层次或两个方面。

一,对象潜意识的三个来源和三种成分

弗洛伊德在讨论潜意识的时候,常常把潜意识同人的本能纠缠在一起,并且总是抢调潜意识的被压抑,而把“被压抑”作为其本质的特点。其实,本能是生物性的生物性的功能,并不属于社会性的精神范畴。而潜意识可能受压抑,并不一定受压抑,是否被压抑并不是潜意识之为潜意识的本质所在。我们根据中国传统哲学的经验,认为潜意识就是“神蛰”、“神潜”,〔1〕即在意识阈限之下所潜伏着的那种精神状态,精神活动与精神现象。而它的本质特征相对于意识的“有志”和“有主”,则为“无志”和“无主”。(2)意识有自我意志支配、有自我意识控制,潜意识则没有自我意志支配、没有自我意识控制。因而意识是自觉的,潜意识是不自觉的。

然而,潜意识尽管是潜伏的,尽管是“无志”、“无主”而不自觉,它确实存在着、它确实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劲。因而,正象意识活动中有对象与自我之分一样,潜意识活动中也有对象与自我之分。只是前者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后者则为对象潜意识与自我潜意识。

所谓对象潜意识,就是主体自我关于对象的潜意识。任何人的任何潜意识活动,也总要把某些事物、现象作为自己的对象。尽管主体自我对此不自觉,人们从梦中潜意思的活动还是可以间接体验的。对象潜意识的内容,也就是主体潜意识活动的各种对象,或主体各种潜意识活动的对象。由于对象潜意识总是对主体自我而言,它总是离不开自我潜意识。没有自我潜意识,也无所谓对象潜意识。

根据我们的研究,一般说来,对象潜意识有三个来源:

首先是伴随意识活动,而被无意识地摄入头脑的那些对象。

意识活动总有一个自我意识所控制的注意中心。凡在注意中心圈内的对象都会被意识所摄入。

与此同时,在注意圈外还有很多对象,它们同样作用着主体。因而它们虽然未被意识所摄入,却有可能被潜意识不自觉地摄入。当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曾把人对事物、对象的觉察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的觉察”,一种是“附带的觉察”。(3)当你专心欣赏一幅名画时,这是“集中的觉察”,注意力集中;一个姑娘擦身而过,没有留神,则是“附带的觉察”。很显然,前者是有意识的,后者是无意识的,可是,当时虽然没有在意,后来却出现在你的梦中,说明她的形象已被摄入你的潜意识。儒家经典《大学》中有一段话:“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然只要主体当时确实视过、听过、食过,尽管不在注意中心,尽管主体不自觉,有关印象总会这样那样在梦中再现、重现。这种来源的机制,就是现代心理学所谓无意识注意和无意识记忆。每个人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经常都可以发现和体验到。

其次是原先曾经意识过,而后进入潜意识的那些对象。

对象进入潜意识的途径很多,有记忆、有习惯、还有遗忘、也有压抑等。儿时的经历和接触过的那些事物,那些曾经强烈刺激和震撼心灵的事物,一般在头脑中记忆牢固,有很深的印象,经常出现在梦中。有些活动经常反复学习,而达到高度熟练和高度自动化以后,便不需要用意识来控制。比如,打字机或钢琴的键盘,最初都要有意识的记忆,并要经过强化和训练,一旦十分熟练和成为习惯以后,注意文稿和琴谱是有意识的,而键盘和手指动作则基本上是一种潜意识地操作。《庄子》书中描述,一个人“蹈水有道”,他可以随旋涡潜沉水下,又随涌流浮出水面,而自己却说“不知所以然”。一个人用手指画圆就如同圆规画的一样圆,而他的手揩并“不以心稽(量度)”。(4)这也都是由于习惯和高度自动化,而进入潜意识状态。那么上述字盘、键盘、水流、圆形之类也都成了对象潜意识的内容。有些事情由于时间太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费尽力气也想不起来,可是却在梦中出现,说明它一直还储存在潜意识中。精神病患者那被压抑的观念,原来都是主体意识过的,后来由于被压抑,自我才无意识。但仍潜伏在潜意识中,通过催眠、暗示及精神分析可以重现的。

最后是潜意识自我想象,幻想所建构的那些对象。我们在梦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从未经历的、从未见闻过的幻境、幻象,就属于这类对象潜意识。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中许多奇异的形象和情节,大多来自这种材料。在有些精神病人的头脑中,充满了这类潜意识的幻象,他们的性为也为这类潜意识幻象所支配。有些发现、发明和创造,有时也来自这些材料的启示。化学家凯库勒曾记述:他梦见一个个原子象蛇一样绕圈子,忽然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团团转。醒后即悟到笨分子的近似环的六角形的结构。(5)有人问印第安人,他们那些奇异的装饰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回答是“梦中设计”。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都是这样说。(6)由此看出对象潜意识的成分,有些是现实的,有些是不现实的。它们实际上也是交织在一起,并无绝对的界限。而只要它们被潜意识所把握,便被潜意识自我储存下来。所以,它们既是潜意识活动的对象,又是潜意识的材料库。

二,自我潜意识的三个层次和三重含义

所谓自我潜意识,就是主体关于自我的潜意识。具体地说,即人们对于自己作为主体存在与活动的一种不自觉的体验和一种不自觉的把握。正象在对象意识中蕴含着自我意识一样,在对象潜意识中也蕴含着自我潜意识。在做梦和其它潜意识的活动中,对象是潜意识的对象,自我也是潜意识的自我。但自我仍然和对象联系在一起。我因梦见老虎面害怕,又因梦见情人而高兴。“害怕”和“高兴”在这里,是我在非清醒状态下对一种虚象,幻象的一种体验,因而是不自觉的。但我确实体验到“我”看见、“我”害怕或“我”高兴。就是说,自我仍然存在着,只不过是潜意识状态下的自我。在潜意识状态下,自我要把握自我,同样要把自我对象化。但潜意识状态下的自我,一般不可能“反思”,而只能“反观”或“反省”。当然是一种不自觉的“反观”或“反省”。我在梦中不但看到老虎向我扑来,而且觉得自己好像临场旁观。甚至还会想到我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得罪了老虎。这中间就有潜意识的“反观”或“反省”。潜意识之所以不能“反思”,是因为没有一个集中的强有力的自我中止心,自我不可能按照逻辑规范和程序自己控制自己。

关于自我潜意识的存在,人在梦中的体验最典型、最生动。然而,在伴随意识活动的潜意识活动中,不但有对象潜意识,同样也有自我潜意识。不然,潜意识的对象及其有关信息,怎么能被主体自我所摄取、怎么能进入主体的潜意识。另外,在自我意识活动的间隙中,自我潜意识也会突然冒出来。

《荀子 解蔽》中曾讲到“心卧则梦,偷则自行”,“偷”指注意不集中,即俗话所谓“走神”;“自行”指思绪自己活动,不受自我意识控制,其具体表现就是胡思乱想,而无意识地胡思乱想就是潜意识的暴露。然而,“自行”是谁自行,胡思乱想是谁胡思乱想,显然不是自我意识,只能是自我潜意识。弗洛伊德曾注意到,人在清醒状态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过失、口误和遗忘。他有一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专门讨论这种现象。例如,一个人本来呼唤自己妻子的名字,却叫出了另外一个女人的名字,非常尴尬。其实,这也是自我意识“走神”,而自我潜意识想着另外一个女人。又如,正在同别人谈话,突然不知怎么忘记了,只好问对方“我刚才讲到哪里”,这也是自我潜意识冒出来、自我潜意识想着别的事情。如此等等。

关于自我意识,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作过一些研究。关于自我潜意识,则是我们刚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如果同自我意识相对照,一个是十分明确的,一个则是极其糊涂的。但无论多么糊涂,自我潜意识的确是存在的。作为潜意识子系统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层面,自我潜意识同样也有自己的结构和层次:

甲,自我存在潜意识

自我潜意识既然是主体自我对自我的潜意识,首先必定是对自我存在的潜意识,然后才是对自我其它方面的潜意识。尽管主体自我对其潜意识的活动并不自觉,然对其中自我的存在总有一种心理体验。最典型的莫过于梦,而梦中人皆知道自己的存在。一位近代法国学者这样描述:“你在梦中,你指挥,你号令,人家服从你;你或者不满,或者满意;你遭遇矛盾,你遇到障碍;你激动,你爱,你恨,你咒骂;你来你去……。”(7)当然,在这些体验中,同样有自我对自我的反观或自我对自我的反省,但“自我”并未意识到他在反观、反省。梦中的自我根本不会做出“我就是我”和“我不是非我”一类的判断。有时候梦中这种自我存在潜意识和清醒时的自我存在意识简直没有区别,实际上这里至少有两条原则性的界限:

第一,自我存在是实在的还是虚幻的。人在清醒状态下,自我存在意识是以现实的自我为主体,而人在梦中的自我存在潜意识,则指向梦中自我体验的那个虚幻的主体。一个叫法瓦的儿童,梦见他站在房间的地板上看见一个魔鬼。法瓦说:“他”,是梦中站在地板上的“他”,而不是当时实际在床上睡眠的“他”。(8)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梦中体验到的“我”,都是梦中视、听、思考喜怒活动中的“我”,而非当时睡眠的现实的“我”。

第二,自我存在是不是保持同一性和连续性。在自我意识中,自我存在具有一种恒常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在自我潜意识中,自我存在则不然。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曾经说,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不知是庄周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周。(9)此梦可能是庄周虚构的,但此类梦的确是存在的。奥地利哲学家马赫根据他的体验曾讲到:“在梦中,自我可能异常模糊,变成两个人,或完全不在场”。(10)“变成两个人”,即一会儿自己是主体,一会儿又象别人是主体。“完全不在场”不可能。那样的话,其梦就不成其自己的梦。所谓“不在场”,实际是指站在局外旁观。我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布恩和埃克斯特兰德的描述比较全面:“一个人的同一性感觉在梦中变化较大。梦者在梦中可以是他正常的自我,也可以觉得自己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或者是他自己的变形,在许多方面有变化。有时,梦者在梦里可能根本没有同一性,只不过是‘局外的’观察者看梦而已。”(11)人们从这里可以看到,由于梦中的自我不能稳定的保持其同一性和连续性,自我和非我的界限实际是很模糊的,至少是不稳定的。

乙,自我无主潜意识

自我潜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不但表现在“自我的存在”的自觉不自觉,更表现在自我能否作为精神心理活动的主宰。自我意识有一种自我主宰的意识,自我作主、有意识地自己控制自已的意识活动。自我潜意识则相反。它没有自我主宰潜意识,所有的却是自我无主潜意识。即自我不是有意识地去作主宰,一般也不能有意识地作主宰。换句话说,自我不能控制自己潜意识的活动。我们前面曾讲到潜意识“无志”、“无主”。“无志”是自我“无志”,“无主”是自我“无主”。主要是就自我潜意识而言。自我“无志”和“无主”的原因,是因为自我存在不能稳定地、恒久地保持自己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因而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中心。即使勉强形成一个自我中心,心理能量极弱,也无能为力。我们曾经把自我主宰意识比作一个极有作为的国王,那么,自我无主潜意识可以比作一个徒有虚名、不问国事的国王。一位近代西方学者杜加斯认为,梦中的心灵活动是一种“无政府状态”。(12)弗洛伊德曾提出:自我“控制能力”在“睡眠时瘫痪了”。(13)他所描述的也是同一现象和事实。人们经常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人在梦中思绪混乱,好像失去理智。例如,一条狗会向我们讲话或诵诗,一个死人走向坟墓,树木会走动,水竟然从下往上流,水面上还浮着一块石头……。任何人在清醒时都会认为这些现象十分荒谬,然梦中的自我则可能漠然置之,并不觉得困惑或感到惊奇,也不对这些虚象、幻象进行纠正。同样对于种种善恶行为和美丑形象,人们好像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而不作选择。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曾非常恼火,我们清醒时所能遏止(“自我控制”)的那些私欲邪念,为什么在梦中沓来纷现,一古脑地都出来,理智(“自我”)那时到底哪里去了,为什么听之任之。(14)在潜意识状态下,由于自我无主,自我不能控制自我,自我不能支配自我。因此自我潜意识比自我意识具有更大的精神自由。自我意识常常要面对客观现实,自我潜意识则一般已经离开现实,因此它一般也不受客观对象、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直接限制。这样,自我潜意识,无论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尤其在梦中,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形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对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和变化。凡是接触过原始文化的人都会发现,一些图腾,神偶的形象,一些神话、传说的情节,其怪异和离奇是文明人根本不可想象的。若要问他们那种特别的想象力从那里来,必须联想到潜意识活动的极大自由,超常自由。原始人的意识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都是很低的,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潜意识的自我创造,包括梦象、梦境提供的很多资料。不过,即使是自我潜意识的精神自由,也不是绝对的。且不说客观现实和意识活动对整个潜意识子系统的制约。就是在潜意识子系统的内部,一方面它要受到潜意识对象潜意识的制约,不能超越对象潜意识所提供的对象材料;另一方面它又要受到本身活动能力的限制,诸如联想的能力、想象的能力、类化能力、整合能力、建构能力等等,不但有个体差异,也有时代差异。有些哲学家无限制的夸大这种精神自由,把它绝对化,那是不合适的,没有道理的。

无论人们承认不承认,自我无主潜意识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心理事实。由于它最集中的体现了自我潜意识,以至整个潜意识子系统的特征,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比自我存在潜意识要重要得多。我们只有从此出发,才能真正理解潜意识子系统为什么没有一个明显的强有力的自我中心,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潜意识的思想与行为。才能真正理解自我潜意识为什么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缺少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能力。

丙,自我无为潜意识

自我无为潜意识同自我无主潜意识直接相联系。自我无主潜意识如果面向对象,处理与对象的关系,它便转为自我无为潜意识。如果说自我有为意识突出了自我意识和整个意识的能动性,那么自我无为潜意识所表现的则是自我潜意识和整个潜意识的非能动性。这种非能动性的根源与对象潜意识无关,而是来自自我潜意识,尤其是自我无为潜意识。

自我潜意识在伴随意识活动时,也面对现实的对象,并同自我意识一起从事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有目的或有目标,并通过意志控制主体的活动,为实现其目的或目标而努力,其结果必会引起某种自然变化或社会作用。并且自我意识非常关心其结果与其目的、目标是否一致。然自我潜意识则不然,它也有一种意向,却没有自觉的目的或目标;它也活动着,却没有有意识地去影响客体;它也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或变化,却一点不关心它是否留下什么印记,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记。比方,你在专心致志做某件工作时,就自我意识而言,目的或目标都很明确,但周围的一切却在注意中心之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的自我潜意识并未立下什么目的或目标,视而无心,听而无心,是不是留下什么印象,既不知道,也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和自我潜意识是同时存在,同时活动的。但一个是自觉的、有为的,一个是不自觉的、无为的。

当自我潜意识单独活动时,它所面对的不再是现实对象,而是对象的潜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潜意识的自我无为更清楚,而最典型者则莫过于梦。人在做梦的时候,事先是没有什么明确目的或目标的。在黄梁梦中的那个卢生,虽然也整天想着荣华富贵,可是当他倒在客栈的床上时,他并不知道他就会做一个升官发财、娶妻荫子的美梦。在梦中,梦者一般也不会有意识地控制梦的情节发展。最后的结果是,梦者在梦中并不在意,就像脱了缰的马,跑到哪里是哪里。梦境的情节会影响梦者的心情或情绪,有时也会影响到意识活动。但绝不会在现实对象、现实世界直接打上自己的印记。

“有为”和“无为”,这是我们从中国道家哲学里借用的一对概念。不过要注意,道家的“无为”并不属于潜意识。《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15)这是说,圣人要坚持以无为的态度,由此去做各种事情。又曰:“为无为,事无事。”(16)第一个“为”字和第一个“事”字的意思,都是自觉的,有意思的。因此,道家实际所讲的,是一种“无为意识”和“无为意识”所指导的行为。不过,道家又用“任自然”来解释“无为”。如果从思想到行为,把“无为”坚持到底,一切都听任自然而然,那也可以由意识领域而进入潜意识的境界。另外,“无为”是就出发点而言,“无为”也会产生一定的结果,“无为”也有自己的特殊功能。例如,梦的“无为”就可以使人的精神张力最大限度地松弛下来。并有助于在意识中原来互相纠缠的各种思想、观念、感情、欲望自然而然地得到梳理,调节。弗洛伊德认为,梦中自我“放弃对思想流向的主动引导”,并不使精神生活变得漫无目标。(17)只是这个目标不是通过自我有主、有为实现的,而是通过自我无主,无为实现的。所以,潜意潜的自我无为看起来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也有自己积极的一面。当然,这种积极性,主要是就潜意识而言,不能无限夸大。如果无条件地把自我无为从潜意识领域而移置到意识领域,那人类将会丧失其自觉的能动性。

自我潜意识的三个层次,无疑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它们的含义,作用和功能的确是不同的。自我存在潜意识,只是在晚上睡眠中和意识间隙中维系主体的精神生命。而潜意识的运作,则是通过自我无主潜意识和自我无为潜意识来实现的。







我以往的疑问:“当我有时候想起来去刻意在意它的时候,我甚至有些怀疑,到了这种程度,我不敢相信我是怎么机器人似的应对白天常人世界里一切日常生活。也许是几十年的操作,已经熟练到成为一种自然,融为一体,熟练得仿佛成为一种由系统来自动操作完成的本能,仿佛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的自然。”

其实我这段话的疑问,从“论对象潜意识与自我潜意识”这篇文章来看,从我这段话中的:“也许是几十年的操作”这后半段,这种解释和文章中所说的意思大体有些相似。文章中说:“有些活动经常反复学习,而达到高度熟练和高度自动化以后,便不需要用意识来控制。。。基本上是一种潜意识操作”。这和我的这段话相似:“也许是几十年的操作,已经熟练到成为一种自然,融为一体,熟练得仿佛成为一种由系统来自动操作完成的本能,仿佛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的自然。”也就是说,我现在的所有一切活动,基本是一种潜意识操作。

下面对我的:为什么似乎不能思考,而只能是静静的思维。根据这篇文章做一个垃杂的解释:

其实这篇文章中的有些话,也类似“分裂的自我”中所说的。比如:自我存在是实在的还是虚幻的。自我存在是不是保持同一性和连续性。不过,类似这方面的文章资料,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

致于我为什么似乎不能思考,而只能是静静的思维?就如文章中所说的,不能“反思”,或者说思考,只能“反观”或“反省”。我的理解是,由于我“自我意识”的缺失造成的。有关“自我意识”,我在百度里摘录以下这两段话: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从上面这两段话中,就能明显的看出我属于“自我意识”的缺失。“自我意识”缺失的原因,在“分裂的自我”中有这样一段话:“与环境的系统关系出现分裂,自身之间的系统关系出现分裂。他们没有能力把自己与他人“一同”体验,也无法将自己“置身于”环境中加以体验。”也就是没有完整的自我。没有基本的整体感。对自身的体验,是根本的心-身分离。

自我意识有一种自我主宰的意识,自我作主、有意识地自己控制自已的意识活动。自我意识属于是“有志”、“有主”。潜意识的本质特征相对于意识的“有志”和“有主”,则为“无志”和“无主”。意识有自我意志支配、有自我意识控制,潜意识则没有自我意志支配、没有自我意识控制。因而意识是自觉的,潜意识是不自觉的。由于我“自我意识”的缺失,伴随着也就基本失去了“自我意识”所具有的这些功能。从而冥冥之中仿佛一切都是由潜意识在操纵,在支配。

由于我自我意识的缺失,伴随着的只有潜意识的“无志”和“无主”,没有一个基本的自我中心,自我不可能按照逻辑规范和程序自己控制自己。另外一个是,我觉得我整个大脑的紧凑,一团漆黑,脑子没有动起来的余地,也没有储存影像资料的空间。所以,我似乎不能思考,而只能是静静的思维。

这篇文章中所说的“自我”和“自我潜意识”,实际上就是弗洛伊德的“本我”范畴。只是弗洛伊德的“本我”比较笼统,里面没有划分“对象潜意识”和“自我潜意识”。这篇文章最末尾的一段,主要是在针对弗洛伊德“本我”的驳斥,我没有贴上来。但是我仍然赞成弗洛伊德的说法,因为它曾经让我一目了然,我在他的文章中读懂了我自己。同时也是用我的实践经验,检验了弗洛伊德理论的真理。






奇迹 发表于 11-10-26 09:39:58

有感于前天智空所说:“住茅草房和住高楼大厦一样”这一类的话题,我觉得这些话很符合我平时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一直都没有过过高的要求和欲望。就我几十年前,无形中对于居住和生活条件方面有一种不自觉的要求标准:只需要有厕所、有水、有做饭吃的地点、有放床的地方、外边有绿色的树木、粗茶淡饭,我就满足了。

我也觉得,睡茅草房和睡洋房都是一样的睡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睡高楼大厦和睡低矮窄小的房屋也是一样的睡觉,无论你的房屋有多么高大,多么宽敞,晚上睡觉时你最多也不过睡三尺宽;无论你再多的钱,千万富翁或亿万富翁,你一顿也只能吃那么一点点,每天的大鱼大肉,也许你不一定能吃得下去。钱就是一个数字。

就如十几年前我还住在学校的时候,我的生活费从每个月的五十元加到最后的一百五十多元,粗茶淡饭够我用,我就已经感到很满足。别人住的是新楼房,而我住的是还没有房改前分到的已经算是破旧房屋,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反倒觉得别人的“金屋银屋,不如我的狗屋”。我大哥的儿子曾经这样说我:“世界上的人都和你一样,地球都不转”。不过他说的话也有道理,如果大家都和我一样,那社会也就停留在那里,不会发展也不会进步。

钱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有用,不能缺少。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对钱也不例外。只要在满足我最基本简单生活的前提下,我对钱就不会看得那么重要。我买菜时不像那些每个月领一千多,一两千元的人那么斤斤计较,那么抠门。买一点点白菜萝卜都在一遍又一遍的讨价还价。又没有买十斤八斤,讲去讲来就便利那么一角两角钱,再说那些卖菜的山上人也很辛苦。

其实这些都是无我的表现。我觉得一个人要有自觉明显的自我感,有(私)字的存在,这些金钱物质才会有地点“存放”,连最起码的“我”都找不到,一切也就无从说起。我觉得我比禅师悟道后的空还要空得彻底,空得连天、地、万物都没有;比禅师他们的无我还要无得彻底,无得只剩下一个只存在着生命的物体。禅师的无我感是主动人格解体的结果。禅师并未失去统合的感觉.而我们的无我感是先天造就的人格解体的结果,也就是永恒的失去统合的感觉。


受智空说的话的启发,我以“人格解体与佛教关系”为线索,搜索到以下一段这样的资料:

人格解体 无我与空性

据说,一半以上的成人,有至少一次人格解体的体验。这是一种非常离奇的、令人不快和极度不安的感觉,人觉得自己不真实,与自我脱离,好象身在局外,观察自己的生活一样。与自己,与身体,与周围的世界都脱开了,象个机器人,浮在梦一样的状态里,看着自己的动作就象在电影里看自己表演一样。味觉、嗅觉、触觉、痛觉—一切感觉都没有声息了,跟纸板一样,没有任何真实感,感到周围是一个奇怪而不现实的世界。(1)

若把心理学中对人格解体的描述与禅师悟道后对世界的看法对照一番,会发现十分有趣,佛教典籍中充满了水中月,镜中花,梦幻泡影等对世界和人生的描述.

如指月录卷八南泉禅师,陆大夫向师道:肇法师也奇怪,解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师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时人见此一珠花,如梦相似.”

指月录卷十二沩山灵佑禅师,师睡次,仰山问讯,师便回面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师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圆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倾,香严亦来问讯,师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圆了,汝更与我圆看。”严乃点一碗茶来。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实即是梦,梦与现实是一非二.

看来人格解体的无我感,梦境感与禅师悟道后的感觉十分相似,但禅师的无我感是主动人格解体的结果。禅师并未失去统合的感觉.

这是一种实际体验,而非思维认知的结果.

普通人的人格解体,是当他们处在某种压力下或者发生在一些极为抑郁的人身上,而宗教修炼者的主动人格解体,有一些特定的如修止、修观等方法。

无我之后,即空性显现。空性无处不在,没有形象即无相,有相即已非空性,能描述的空都非真正的空,只能是相似空。

当然从无我感到觉悟空性还有一个转换认识的过程,并不简单。暂且存而不论。

佛法修行是实践的学问,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在身体力行者看来也许是十分可笑的。但这种探讨对心理治疗也许是有用的.基本的思想是让人格解体的人学会如何有意自我诱发人格解体症状,这样,他就可以得到对此感觉的控制和掌握感,而不受其奴役。人们还可以学会联想在太空浮动的愉快感觉,以替代疏离的失控感.(2)

(1) (2)《精神自诊手册》— 分裂体验—人格解体障碍 〔美〕艾伦*弗郎西斯迈克尔*弗斯特著   胡东霞译.


另外我还了解到我以往没有搞清楚的“分离性障碍”,原来它是一种统称,里面包括有多种,“人格解体障碍”也属于里面的一种。下面我只是转载了“人格解体障碍”这一部分,其它的几种我就没有必要。

分离性障碍
◆心理活动的分离,脱离整体,不再有完整的自我意识能力
◆障碍并不能由可检测到的大脑损伤来解释
◆DSM一一IV中分离性障碍包括了人格解体障碍,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出神障碍及分离性身份障碍等

一, 人格解体障碍
◆表现为突然丧失了对自己的感觉,主要特征就是感觉到自己很奇特或不真实
◆经常在个体遭遇重大创伤性事件之后发生,不过,有些研究提出,在一个创伤性事件中,人格解体是有适应性意义的,它可以降低创伤性事件之后所带给个体的抑郁与焦虑
◆人格解体障碍是很少见的,有研究说它倾向于在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发病,随后发展较快。而相反的是,恢复却比较慢,容易形成慢性病程。

DSM一一IV对人格解体障碍的诊断标准
◆A,持久或反复地体验到自己精神过程或躯体的脱离感,似乎自己是一个旁观者(例如,似乎做梦的感受)。
◆B,在人格解体时,现实检验能力仍完好无损。
◆C,这种人格解体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
◆D,这种人格解体的体验并非发生于其他精神障碍的病程之中,例如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或另一种分离性障碍、也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一般躯体情况(例如颞叶癫痫)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