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彭小宝20100205 于 13-8-8 07:49 编辑
感谢波波的肯定,如此谬赞令我诚惶诚恐啊!
如水的鱼儿说得很对,其实森田的最高境界,便是没有森田。回顾自己的经历,每每是好转的时候都不记得森田,而发作的时候,会想起诸多道理,但是道理是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觉得之所以会陷入对理论的强迫,还是因为对理论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有迷惑也不是坏事,往往这时是我们觉悟提升的契机,一旦突破,在认识上又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并不代表我们最终追求的是对理论的大彻大悟,其实彻悟以后,是把一切都放下了,完全融入生活的。
因最近看钦哲仁波切书籍的缘故,我最近练习对生活中的心念保持警觉,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一、“小我”在发现在有被解构危险的时候,会异常强大,以非常微妙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存在。通俗的说,是习性非常的固着,必须非常警觉不被它所惑。
比如我在尝试练习观照思想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声音说:“哎呀,我这人这么懒散,估计坚持不了。”当我看到有人说自己修法不当,产生了被害的幻觉,心里就会想:“我还要不要练呢?万一我也陷进去怎么办?”
但是我立即意识到这是陷阱,是“小我”在拒绝改变,所谓我的懒散,只是我的认识,我并不是生来就懒散,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假设一下,我如果一定要“认为自己不懒散”,结果会怎样呢?那么我便会试试,结果,我发现自己做到了。
所以,平时生活里多多练习改变自我认知,会非常有趣,当然前提是你要经常以“观察者”的身份,去“照观”你的思想念头,否则仍然会很轻易的陷入对它的认同。
二、我的“小我”无时无刻不在夸大危险,无时无刻不在贬低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在意别人的看法。
比如,周五打球的时候,总有一些时候我不能挥洒自我,总怕自己的动作别扭、不标准,会被LG的同事笑话,再想想自己有些发挥不足的地方,立即觉得很沮丧。甚至我不打球了坐在一边,也不能很放松的坐着,想着以怎样的姿势最好,这样不让别人发现我在紧张。
我意识到这一点,心里释然一笑:“谁会看你呢?你看看你自己,你会注意别人这么多吗?再说别人的想法你永远不会完全客观的了解,所以假设他们的想法有什么用呢?还有,这么多的想法浪费了多少时间啊!我还是好好看着他们是怎么打球的,学习学习如何提高的好;再说,应该看到自己发球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不像以前挑那么高了,而且我在回球的时候已经有了战略意识,别人也说过我球感很好,为什么总是盯着不足之处呢?”
如此一想,我放松下来了。感觉很好,我也意识到,确实别人根本没有注意你,人家都在投入的打球,谁在乎别人的每一个细节呢?
上面我只是举了一个小例子说明我这个神经症性格的人,是如何攻击自己的,我的不自信是如何一点一点的积累和强化的。而通过这我也明白了,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为什么在同一件事情上,有的人会悲观的想自杀,有的人则完全不当一回事坚信一切都会过去。原来都是日常不断的积极正面的看待问题,才练就了自信、乐观、开朗的性格。
最近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一切都能被改变,包括性格。没有什么是绝对和永恒的,包括快乐,包括痛苦。只要我们保持警觉,然后改变自己对自己的认知,经过系统全面长时间的训练,过去的一切将永远的成为过去。
再举几个例子,来看看我们是如何自找烦恼的,而烦恼又是多么不堪一击。原来我们本可以活得更自在!
1、在一个红绿灯路口,我们直行刚刚过来,突然前面一辆右拐就冲到我们前面去了。幸好老公及时控制了车速,不然就追尾了。老公下意识的骂了一句粗口,态度很气愤。我说:“这个人也许有急事呢?再说,他是值得同情的,毫无安全意识,要知道不会每一次都这么侥幸;同时,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们,保持安全车距以及适当的速度是很重要的。”如此一说,我和LG完全释然了。
2、这个周末公司要去一个水上世界,我担心自己腹部的赘肉露出来,这样我平时努力保持的形象(平时穿衣比较讲究搭配和时尚的)不就毁于一旦了吗?干脆不下水了。后来一想,生完孩子身材本来也不可能恢复跟少女时一样了,再说再美的容颜都会有衰老的一天,执着于它干什么?因为这个可笑的想法放弃跟同事一起快乐的机会,未免也太不值得了。最后决定,到那敞开了玩儿吧!
3.周六朋友聚会,准备带两岁多的女儿,我建议她穿粉红蕾丝裙,而她则坚持灰色熊猫T(我们几个大人一致觉得它太灰了)。转念一想,还是尊重她的决定,所谓的审美标准因人而异。即便她这么小,也有权自己做决定,我希望她长大后有主见,在这些事情上为何要把自己的审美观强加在她身上?再说我希望她服从我,完全是虚荣心作祟,无非是希望别人觉得我的女儿漂亮,和我这个妈妈会打扮孩子。
在育儿这件事情上,我曾经非常的偏执(因为我不希望女儿重蹈我的覆辙,所以事无巨细我都要过问),大量的阅读相关书籍,很刻板的要求我那个出自农村的妈妈放弃自己的观点,完全按照我的标准来做,结果大吵小吵不断。在教育问题上我也时常觉得无所适从,因为书籍不可能解决每一件具体细微的事件。最近半年我想开了,好像智慧都回来了一样,甚至都不需要这些书了。我知道教育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是孝顺父母,是维系夫妻感情,是尽力而不是事求完美……。
还有很多事情,我通过心念一转,最后都不那么纠结了。同时突然发现,用开放心态去面对,都很容易找到答案。
最近经过这些体验我意识到想法、情绪、烦恼,皆由心造。佛法所说真实不虚。
在写的时候,我偶尔会想,别人看我写的会不会觉得我啰嗦?波波可是那样称赞我的。后来一想,真可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