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阳光小屋——我的读书随笔专栏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01:42 | 只看该作者
                    你会倾听吗——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一部需要用心去看的作品,整个人深深地沉浸其中,用心与作者交流、探讨。我想,用心写就的文字,也许只有同样用心才能感悟吧。否则,双目所见的,只能是一些文字的组合而已。

        你会倾听吗?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在倾听。在书中第18章 “学会倾听不容易” ,郑杰校长为我们解释了倾听的含义。“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现在很多人都是喜欢说不乐于和善于倾听了,其实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得就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这段话说的非常好,我的深有体会,我在接听来自全国各地朋友的心理热线的时候,常常扮演的就是倾听者的身份。文中写到倾听还是一种丰富情感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心灵冷漠的人居然会倾听!倾听时一个逻辑的归纳、综合、演绎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我觉得的确如此,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是没有精力也不善于倾听别人说话,这个时候他们更渴望的是别人能好好倾听他们说话,倾听他们把心中的烦恼倾诉出来。倾听是心理咨询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我在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上还专门上了倾听这门课,我的耐心倾听帮助了很多朋友。文中说了一句很严肃的话:“一个不善于倾听的人,他的人生也许会因此非常失败。”会听有时比会说更重要,这句话我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们教师当然也需要倾听,教师只有善于关注、倾听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有可能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学会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觉得常常是我的话说得太多了,留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还是少,作为一个好老师,我需要学会精讲,少讲,面带微笑多倾听学生的心声,老师和学生都能学会倾听,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我们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朋友,在公共场合常常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不爱说话,其实我认为你能学会好好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也非常不错,也会很受大家的欢迎,倾听可以使我们的心与智两方面越来越发达,我们没有理由不倾听。学会了倾听,我们才可能通过倾听而学会别的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倾听其实是一种幸福。生活中,我们不妨倾听父母那喋喋不休的唠叨,这是一种爱意的释放;我们不妨倾听子女的诉说,以朋友的姿态去感知那颗心灵,给予他们前行的信心;我们也不妨倾听同事和朋友的喜悦和烦恼,真诚地为他们的进步高兴,为他们的成功喝彩,成为他们雨中的一把伞,路上的一盏灯。
      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是一种美德,让我们都学会倾听。


     这本书留给人们很多的思考,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东西,我会一直好好地读下去,让它时时陪伴着我的教学生活。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7 08:0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02:50 | 只看该作者
公开一封前一段时间我和李镇西老师在站内的一封短信,也算鼓励自己,不辜负李老师对我的期望!
内容:


李老师,还记得我吗?好久在论坛没有看到李老师的身影了,知道你现在当了校长非常忙,也不愿意随便去打扰你,走出抑郁以后,我在去年重返教学一线,今年决定重返教育在线,我要重新起步,我在书香世界我五年前曾经担任过三个月版主的栏目里开了一个阳光小屋我的读书随笔专栏,邀请李老师有空为我捧捧场,为我加加油,很难忘你以前对我的批评和帮助,非常感谢你,你赠我的书我一直非常珍惜,相信我会好好工作和生活,也会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的。 我的阳光小屋在这里   http://bbs.eduol.cn/2008-1/20/6212576732.html


这是李镇西老师给我的回复:
问老朋友好!威海的王惠老师当然记得!
祝贺你的进步!
期待你更多的成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04:14 | 只看该作者
             努力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从文中就能感受到作者郑杰校长是一位正直、善良、真诚、有思想的人。因此,其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出于真心与真诚。正如作者所言:“我能承诺其中每个字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自己强迫。我能容忍自己每个字都是错的,却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与一位博学多思、充满诚意的人交流,我也变得胸怀开阔起来。郑杰校长在本书中有许多观点充满实事求是的思想,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的成分。

       郑杰校长是非常关注教师幸福的,他在《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这篇文中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幸福这个话题。郑杰校长告诉我们: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他说长期以来教师是奉献一词的形象代言人之一,很多人认为教师的生活应该是清贫的,粗茶淡饭,自命清高罢了。教师对物质的追求就认为大逆不道。其实生存和发展是人来探索永恒不变的主题。先解决生存,然后谋求发展。人首先要获得物质基础,方能解决生存问题,任何抑制人对物质的追求都是不人道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追求物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对物质的追求无可厚非。真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否则就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这个说法非常实事求是,现实就是如此。

      幸福的第二层楼艺术生活是属于精神世界。面对汹涌澎湃的课改浪潮,教师的工作压力,学生的学业压力依然未见明显减轻。压力给师生的生命质量、人生幸福带来影响。郑杰认为用艺术来“宣泄”是最佳的方法。音乐、美术、小说、诗歌、散文、电影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我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我认为自己在物质上的追求不是很多,物质生活能达到小康水平我就很满足了,不追求大富大贵的生活,我要努力提升我的精神生活。虽然自己没有多少艺术细胞,但我喜欢欣赏音乐、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旅游、喜欢欣赏好的绘画,喜欢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我会通过欣赏艺术来获得幸福感。

       郑杰校长指出“艺术能实现人的一部分解放,但迄今为止艺术还都受到物质的限制,如练书法就要受到纸墨笔砚的限制"""",任何艺术都会受到时间、空间或材料的限制而不能完全自由,因此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郑杰说中国人的顾眼前利益,缺少思想信仰,高度务实有时很可怕,我也赞同这个观点。虽然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有时也免不了陷入实用主义,自己有什么心愿,在佛菩萨面前祈求,一旦心愿满足,就去还愿。虽然也做过不少利益众生的事情,但总觉还是太少。佛家讲究“苦修”,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来受苦的,以修来世幸福。

      学习郑校长的一番话我深深体会:每个人,只要是人,特别是当教师的人,思想是很重要的。因为人的思想能带给人无限的幸福,我们确实要给自己一点空闲思考自己的简单的问题:如我今天干了些什么,我干得怎么样,能不能干得更好,我为什么得干这个工作,我从我的工作中是否得到乐趣等等。作为教师要通过思想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进入思想的幸福这一更高楼层。而思想从哪里来,我们需要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什么而教,怎样教。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面对压力,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知足者常乐”,在平平淡淡的每一天里体会幸福、享受幸福。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7 08:0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05:18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教师身上有静气——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我喜欢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真诚地表述着郑杰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把我的心紧紧抓住。

     郑杰校长在《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23条提到《教师要有静气》,他写到:“我们许多人身上有躁气,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干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能干得彻底,却急于表功。躁气病是一种现代病,这种病还会传染,自然就要传染给学校,传染给老师。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教师要有静气,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我想郑杰老师所说的这种静气就是在拒绝了匠气,俗气和躁气之后能静下心来感悟生活,潜心工作。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只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想通一些东西,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而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沉静的心态,没有一种平稳的心绪,是无法有较缜密而全面的思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

        我认为老师要有静气,首先需要学会静下心来多读一些好书,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要教书,先读书,作为一名教师,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责任。热爱读书,高效读书,快乐读书,在读书中积淀,在读书中成长,不断创新自我,真正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让教师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生存必需。把读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在读书中去体味怎样备课,怎样评课。读教相长,读写结合,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展现教师魅力和为师者的风范。

       “读书是使自己灵魂丰富起来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生最大的精神快乐之一。”当今,忙忙碌碌的多,来去匆匆的多,手捧书本的少,静心阅读者稀。满脑子的钱,满脑子的利,为钱而生,为利而活者众。可以说,这也是与真正的幸福无缘的。当然,读书,还有一个读什么书的问题。今天的书界,好书多,一般的书也多,质量低劣的书也不少。所以,早就有人喊出:“开卷并非都有益”!提升自我,丰富内心,享受幸福,还必须在读书上多花时间,多费精力!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09:48 | 只看该作者
                    努力让我们“现代”起来——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郑杰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中,第5条《让我们“现代”起来》提到:现代化是不是片面强调物质层面的发展呢?比如说住房啊,汽车啊,各种各样的时尚商品等等,现代社会中的繁华是由极大丰富的物质构成的。那么是不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比我们的祖宗更幸福呢?看来未必。也许像古代文人那种怡然自得的深情,你在现代化的地铁和大街上再也见不着了。人们为生存在奔波、竞争、赛跑、不得不承受焦虑和紧张。现代化的缺点也许就是物质在发展而人的精神方面的满足感并不发展,所以许多人反对现代化。

      可是现在放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适应现代化,会不会被现代化淘汰,以及我们如何在现代化社会里保持竞争优势又不使精神堕落的问题。因此剩下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成为现代人,以适应现代化。

      他说在市场化的今天,要从需求中推测你的价值。

      怎样才能知道你作为教师的价值?郑杰校长认为价值最高的就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老师。同事需要你,对体现你的价值很重要,还要看你的领导对你的需求。

     对照这几条,我真是感觉很有危机感,感谢领导前两年对自己的照顾,现在自己身体康复了,重新返回了教学一线,感觉身上又焕发了青春的活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我拿出行动需要恶补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多思考、多实践,有所作为,努力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市场的残酷性只是对一部分人而言,他认为,对更多愿意有所作为的人说,市场的存在可以让人增值。我觉得我们应该看到市场在给有作为的人增值。市场的确很残酷,现在有很多师范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进不了教育口,我们拥有教师身份的需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工作才是。

      现在有一个新观念,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新课改为我们教师的的教学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我们得为学生提供新的服务,要教学生更好的方法。现代的教师的确非常难干,来自社会、家长、学生各方面的压力让我们很多老师深有感触。我们需要现代吗?这就是现代。

     郑杰校长最后说我们当教师的不先现代起来,怎么帮助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只要我们在学校工作一天,我们就有责任将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用现代的学习方式传递给学生。

     郑校长说得对,还是调整好我们的心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让我们“现代”起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让自己被时代淘汰。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7 08:2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13:4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中,郑杰校长在第85条〈每个人都应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开篇写道:原来以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宾馆商店是侍候人的地方,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教育也成了一种服务?岂不是等同于宾馆商店了吗?教育一贯高高在上,怎么能低三下四迁就于人呢?看了这段话,我感到这确实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老师的想法。让我们老师变成宾馆商店的服务员一样的角色,太让人难以接受了。毕竟我们很多老师都太习惯于管学生,对服务学生这种说法还是不习惯。

        我接着看下面一段,郑校长写到:后来他想明白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这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服务者与学生、与家长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比以往民主多了。但还不够,让教师成为一名服务者,这又遇到了认识上的麻烦。教师是教育者,现在作为一名特殊服务者,与其他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要为顾客带来愉悦,这要使教师作出多么大的身份转变啊!郑校长说得对,现实的确如此,我们很多老师可能都不能很快转过弯来,我自己也是如此。

        郑校长很聪明,很了解我们普通教师的想法,他接着提出,在一所学校里,难道只有教师是服务者,其他人员都袖手旁观或指挥教师服务于学生吗?显然不是。要追求真正的办学高质量,就要全校、全员、全岗位、科学的质量管理,也就是让学校每个人都成为服务者,不仅成为服务者,而且还必须是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学校里每一名领导干部、教师、后勤员工、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工作的实质是一样的,就是都要努力为别人服务,因为我们可以将校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的概括为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接着下面几段郑校长又比较详细地说出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与家长的关系应该如何转变,让我耳目一新,看来我们的很多观念确实需要好好转变了。

        看到这里让我不禁想到到商场买东西,服务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让你购买,脸上堆满了笑容,不论你说什么她从不反驳,因为你是她的上帝;课外补习班的老师对待学生也是关怀备至,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因为你是她的经济支柱,工作以外的经济增长点,学生的选择性非常大,不满意就走。然而联想到自己,总是说要提高服务意识,但从没有从思想上改变过,没有把他们当成上帝,呵斥学生张口就来,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甚至自己心烦了,偶尔也拿学生撒撒气。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读书不学习不进步,不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树立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总有一天会被淘汰。

        郑校长在最后写到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他人提供服务,没有一个人有理由利用手中的职权对他人吆五喝六,指手划脚,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完成服务转型,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声誉。我觉得他分析的很对,解决了我的很多疑问。

       总之,作为服务者的教师,应该尽可能真正去感受每一名学生的处境,了解每一个孩子的需求,成为他们学会把握自己追求幸福权力的守望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我们需要改变的地方很多,我们一切努力吧!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7 08:2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15:00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学会对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锐——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中,第三条《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郑杰校长开头写到:“世界上有两种哲学,一种是所谓的“看破红尘”,以为这个世界已无法拯救,人本身也无法自救,那是个悲剧性结局的世界,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多半消极厌世,希望早日结束世俗的恶梦,能进入极乐的天堂。刚过去的“世界末”的恐慌,便是因为这样一种悲观的哲学已深入集体无意识而产生的。第二种哲学是“入世”的,十分珍惜上帝的赐予,享受一切,包括苦难与挫折,因此这种人对来世不存什么奢望,在并不算慢长的一生中,活过了,爱过了、痛过了、感动过了、便死而无憾。”

     对郑杰校长这个说法,我有一些不同意见,特别对他的第一种观点我不是很赞同,他所说第一种人是“看破红尘”的人,可能指的是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郑杰校长本人肯定是没有宗教信仰,因为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我是佛门的俗家弟子,我是相信有前世、今世、和来世的人,但我在很多灾难面前并没有看破红尘。如果郑杰能去了解一下台湾证严法师他们佛教慈基金会倡导的人间佛教,如何用出世的心态,来做了许许多多入世的事情,是如何感动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也许他的看法就会改变不少。因为这个世界存在很多问题,也有很多的灾难,所以证严法师一直在呼吁人间菩萨大招生,她领导的慈济世界的志工菩萨们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和苦痛的地方,让慈济的心灯照亮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都是和我一样相信有来世的人,但同时也非常珍惜今世的生活,因为大家都知道生命是很无常的,生命就在呼吸间,所以特别强调行善要及时。要学会活在当下,毕竟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学习佛陀能在第一次看到一朵鲜花和第五百次看到时有同样的惊喜,这个能力就是能够活在当下,让我们学会用活在当下的能力对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锐。能够感受美好,必须有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否则,他眼里看到的尽是灰暗的东西。对"看破红尘"的诠释差异,也许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侧面.

     郑杰校长说:“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她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而满心欢喜。”

     这个说法我比较赞同,字里行间,读懂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即使面对丑恶与黑暗,人的内心世界依然天然的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企盼。而对于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我们没理由不享受孩子,不享受教育。会享受生活的人,每到享受的时候,神情总是非常专注的。这种专注因为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才可能是至纯至美的声音。

        我愿做也正在努力做一个享受教育,享受学生的老师,我是倾心而专注的。因此在专注的背后就有了更多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向往,就有了更多的目标并努力付诸于我的行动。有时,这也是支撑我们的思想,慰籍我们心灵的源泉。(即使,有些时候美好不会如期而至,但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我们自当用享受的心态去体味,这便也是一种美好了。作为教师,每天用倾听花开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生,让我们自己的每一天都美好的进行着;这是做幸福教师的开始。

       从对美好事物保持敏锐的角度说,不仅仅是教师,作为生命体,能够用发现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无异于给我们或苍白或绚丽的人生多一点靓丽的色彩。这一定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16:46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对后进生永不放弃——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在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其中第78条《永不放弃》中提到做老师的常常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首先是好多学生不爱学习,他分析到因为我们很多老师潜意识中,把学生当作考生,老师们又太正统,只认为传统的学科、经典的知识才有价值,其他都不足挂齿。因为老师们存在着知识偏见,我们漠视了孩子们其实并未停止学习,我们老师们无视孩子们不够“经典”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不爱学习,让老师们很痛心。这一点我有同感,以前也差不多抱着这样的观点。他又分析到:“现在很多学生不服管,我们很多老师对此都不太很理解,孩子们现在连老师的一片好心一片真情都不能领受了,他们怎么那么不听话?搞得老师们都黔驴技穷了,虽然我们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学到了很多方法,到了现实生活中,走进课堂里,面对那些不爱读书,不服管束的学生,做老师的依然是一筹莫展、苦无良策。”这里可以看出郑杰校长真的是很理解老师们的甘苦,知道就是这只有20%的学生,却占去老师80%精力、体力和工作时间。“面对这些让人头疼的学生,还要面对一些令人头疼的家长,我们很多老师都常常感到愤怒、甚至都有些绝望了,转而为自己选择这个职业感到悲哀。”郑校长说得很对,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非常大的挫折,想过辞职、想过该行,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实现,自己因为工作压力大等种种原因还患过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后来经过积极治疗和自我调整,总算走出来,康复以后去年又重返教学一线,又重新和这些孩子们打交道。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差别甚大。当我们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这里郑校长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如果我们总是那样充满积极的期待,孩子们现在或许不会领情,可将来,只要他们有良知,他们也会感激,不仅感激,而且作为一种精神的火种他们还会传递。教育从来不是一时一刻见成效的简单劳动,虽然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孩子们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必悲哀和气馁,我们在做着天底下最傻又最可爱的事,这就足以自我夸耀一生了。”

      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有感触,很多年后还记得我们老师,和老师关系特别好,见了老师特别亲切的往往就是这些后进生,那些好学生眼中往往是没有老师的。看来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是多么重要啊。后进生也是国家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才会让他们越来越好。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7 08:2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17:51 | 只看该作者
                        如何看待监视和被监视——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郑杰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70条中,他的题目是〈反对监视〉,文中提到了他由一篇文章中看到一所学校花了巨资引入一套电视监视系统,从此学校教风、学风、校风、为之一振,尤其是学生纪律状况明显改观。这件事让他心中一动,原来,我们为了“摆平”纪律,监视时一种惯用的手段,果然有效,引进现代化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监视效率,也可以节省了人力资源。文中主要阐述了为什么监视会有效地控制纪律,是从学生方面来说的,我认为如果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种探头监视又会给老师们什么样的感受,领导们想过没有呢?

      因为我们威海环翠区教育局就花巨资引进了这样一套监控设备,我们每个学校教学楼、办公楼、操场、不少教室都安装上了这种监控设备,我所任教的班级就有一个。领导们确实是很省时又省力,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监控到老师们的上课,对此我们很多老师们是如何看待呢?我们很多老师就像郑杰校长在文中所讲的那样,使人联想到监狱,探头在监狱中的存在是必须的,因为罪犯正在用他们的自由来抵偿他们的罪行。可是,对老师和学生们来讲,探头的卑鄙就在于它剥夺了自由的孩子们的自由,也剥夺了老师们的自由,当一个人感觉在别人的监视下做事,老师和学生们的心情是不会很舒畅的,本来老师讲课正在讲在兴头上,感到很有激情的时候,当看到墙上的探头像探照灯一样转来转去,到处扫描时,也许对有些老师来讲,激情马上就会消失,如果老师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可能在教室里向学生发火,探头一转,有不少老师可能会心惊胆战,不知又被领导抓住了什么小辫子,当然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对控制老师发火,对老师们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重视自己的课前备课,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都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老师们的心灵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谁愿意自己像犯人一样被监视,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监视,对一些心理素质不是很高的老师来讲,精神可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会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

      郑杰校长书中用了一句话写到:有时越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越显得卑鄙,卑鄙不同于罪恶,卑鄙者总会为卑鄙找到理由。这话说得确实很严重,不过细想起来也是很深刻。当我们老师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监视,领导对老师们用现代化的仪器进行监视,扮演的角色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纪律,但如果不是光明正大的实现纪律,如果我们不能在纪律教育中培养老师和学生的自律,那这样的纪律是要大打折扣的。郑杰校长他是坚决反对各种监视的,但对我们现在已经安上了现代化监控手段学校和班级来说,现代化的多媒体我们还是要用的,只要一开多媒体,监控器也同时发挥了作用。虽然内心是比较反感的,但也不能采用不用多媒体的方法来消极对抗,我们不能改变环境,能够改变的还是我们自己,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有时也需要学着脸皮厚一些,对有些事情不能太在意,需要学着带着脚镣来跳舞,呜呼,感觉我们老师真有点成了犯人了?这种感觉总是让人挥之不去。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7 08:2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18: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学习——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我看到郑杰校长在第12条《教师要继续学习》中提到:“有很多条理由支持教师可以不再学习,比如,教师工作量太大,平时工作很辛苦,教师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教师已过了学习的年龄,记忆力差了等等。”这些理由在现实生活中,确实看到有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想法。不过郑杰校长接着写到:“但支持教师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则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工作,那么工作就不会有了,现有的知识也无用了,而原来用来做借口的年龄问题正好成为回家休养的理由。”郑校长说得真是一针见血,事实就是这么回事。

    “教师要继续学习”,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教师要有长流水,要有办法把学生领到水源教会学生如何去取水。郑杰校长说:“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如果我们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和敏锐,那就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和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通过网上网下读书写作、听课、听专家讲座等途径恶补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

     郑杰校长在文章最后谈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半在工作中实现了。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唯一重要理由。”郑校长说得太对了,就为了胜任现在的工作,我们如果不想被淘汰,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继续学习。

     现在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8 07:1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19:46 | 只看该作者
努力让思索和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郑杰校长在第25条《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中提到:好多老师感觉写文章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我以前也常常这么认为,喜欢读书,却不愿写作,总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的天赋,很羡慕那些会写作的人,认为他们天生就是当作家当记者当秘书文书的料,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行的。领导一布置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任务就发愁。郑校长却认为这是一种偏见,在他眼中写作只不过只不过是另一种说话而已,虽然写作比说话要艰苦些,但本质上都是一种表达。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这里首先你得想表达,有一种表达的冲动,心里的话不说出来就难过,睡不着,好多人没有这种体验,他在一直努力保护自己的写作冲动,因为这是写作的原动力。这种说法我有同感,最近因为看的书多了,很有写作冲动,特别是写的文章发在博客和论坛里受到大家的表扬时,就更有写作的热情。这里郑杰校长谈到要保护想说话的冲动,要做三件事:一是让自己孤独一点,不去瞎应酬。他发现,平时看上去热热闹闹夸夸其谈,能说会道巧舌如簧的人,真要动起笔来,下笔却似千金重。这一点我也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这种现象。二是让自己安静而专注。内心要去了很多功利和躁气,保持对事物深沉的把握,如同平静的水面波澜不惊,在默默等待之中,却时时有那么多灵光闪现。我觉得能做到这一条对很多人来讲不太容易,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是急功近利,能够让自己安静而专注的来读书、写作,很多人会感到太难了,对我来讲我感觉还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淡泊名利的人,对精神上的追求比较高,物质上反而很容易满足,也非常酷爱读书,能够做到安静而专注。第三条是自信,从不怀疑自己,就是相信自己的文字就是自己生的孩子,一定是世界上最棒的。他说过去有句话俗话,说文人总是“文章自己的好,老婆人家的好”,这前半句说的就是写作者的自信和傲气。我发现自信是我以前最欠缺的素质,从小到大,因为都是在缺少鼓励的环境中长大,饱受我妈妈的批评和打击,缺乏培养自信心的土壤,总是比较自卑,写作方面也别提了。现在幸亏通过心理学佛学、儒家道家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很多贵人对我的帮助,让我在教育教学及写作方面逐步增强了不少信心。

       在有话可说这一条中,他认为写不出,绝对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头脑中的矿藏。他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几种做法:一是怀疑,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专家教授,也不迷信领导。第二件事是保持独立人格。因为在写作中,独立人格是起作用的,他认为习惯于依附于别人,依附于某些理论的人,一般不太善于独立表达,他把这毛病起名叫‘失语症“,许多人的这毛病。还特别指出,现在好多学生学不会作文,时因为我们有的老师从来不允许他用自己的话表达,长此以往,孩子们的独立个性丧失了。这里他提出要让大家放开写,写你心中正在想的东西,其目的根本不在写作本身,而是让大家体验表达的乐趣,只有自己独立表达,你才会有独立人格。我感觉自己现在就是如此,最近从元旦开始,重回教育在线,并且在那里开了自己的读书笔记专栏,逼着自己读书写作,鼓励自己在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也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努力做最真实的自己,感觉写作反而顺畅多了,文章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他介绍自己做的第三件事是表达自我,能自由的表达自我,是人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客观现实是不完美的,人的自我在现实世界里有时不能很好的表现,这时,他提出写作,是一种方式,,而且是价廉物美的方式,他说,如果没有写作,他的自我可能早已消失,因此,写作就成为了人的自我的避难所,这方面我也很有同感。

     他提出第三个条件是会写、善写。也就是我们驾驭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你的思想观点,让别人看懂你的意思。他认为只要你想说,而且有话要说,语言文字就绝不会和你过不去它们不是你的敌人。而当你枯坐在那里老半天一个字也挤不出,是在不能怪自己不能写,而要怪自己不能思考。所以一个人不能思考并不全是这个人的能力问题。所以决定折磨大家逼着大家将写作进行到底。

       对于我来讲,现在发现写作的确不是一件难事,最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写了40多篇读后感就是例子,而且越写越不害怕,越写越敢写,这真是一个很可喜的进步,也感觉到了思考和写作的很多乐趣。当然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期的功夫能练成,我也不求一鸣惊人,也不怕一鸣烦人。相信只要我勤于读书,勤于练笔、努力让自己活得精彩,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8 07:1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20: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读郑杰校长《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有感



     在《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中,郑杰校长在第29条《要学会减法》,中提到:有一种教育是“为社会的教育”,有一种社会是“为教育的社会”。“为社会的教育”是说教育的目的是为健全和发展社会;“为教育的社会”,是指社会发展的全部目的即为教育。我们的教育向来都是为社会的,我们的社会向来只会向教育索取,主动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并不明显,使教育在现当代社会每走一步都遇到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上的阻碍。我发现郑校长说得很对,现实的确如此。

    他接着分析在一个‘为教育‘的社会中,教师的负担轻,教师并不是孤单的劳动者,教师背后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在支撑,教师所教的在社会上能得到验证。而在一个“为社会”的教育中,老师的负担越来越重,因为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须承担额外的许多社会责任。不幸的是,我们的教育目前正是为着社会责任而存在。让我们的老师们都非常艰辛。在这样的重压下,教师的身心正受着催压,然而这一切都是无奈的,他指出教师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应该首先学会做减法。  

    在谈到如何做减法,他说首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他认为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入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中,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对他的这段话,我感觉不是很好理解,所谓个人目的指什么?指升官、发财、为个人谋求名和利?的确做教师要想靠教学来升官,发财的确是很难的,如果为追求更多的名利来做教师,的确会很辛苦,也会遭受更多的挫败。

    在其次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中,他提到教师的劳动严格地来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他说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觉悟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好好想想,的确如此,因为没有掌握到窍门,方法不得当,很多工作我们是事倍功半,付出了很多,收获却很少,搞得自己每天疲惫不堪。

    那如何做减法?郑杰校长说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来指挥我们的行为。对此我的理解是头脑中要加入知识,就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毕竟书本是知识的源泉,可是问题是现在人都很浮躁,爱读书的人太少了,很多人知识老化却懒于更新,没有知识,如何修炼智慧?心灵的成长也需要多读书,才能增加理性,当然除了读书,还要多读脑,听专家讲座,和同事朋友多交流,在交流中思想得到碰撞,得到发展,让自己的头脑充满智慧才行。

     他在文中最后说人只有爱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工作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这个支点在哪里,怎样来找?需要我们大家的智慧来解决。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8 07:1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21:4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到底为谁而教?——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21条《为自己而教》,郑杰校长写到:在我们做许多事之前,都要思索一下,我为什么要做?我为谁而做?如果事先你思索了,那么你是理性的,如果你只做而不思索,那就是盲目的。特别是在为谁而教呢?这个问题上确实值得好好思考一下。

       他指出很多先进人物都说是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教,他们教书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合格劳动者。基于这种思考,他们可以完全忘我,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颂扬他们的“无私奉献嗯”,他们是每个时代的英雄,值得我们仰视。他说他们确实心口如一的话,我愿意称他们为“圣人”,如果一切自私自利的想法都只是尘埃的话,那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模范教师真是一尘不染的“明镜”了。称他们为圣人和明镜是因为他们照亮了这个世界,也照出了其他很多很多人心中的尘埃。他说至少自己的心中满是“尘埃”,须时时拂拭,方可“勉强照人”。看到这里感觉郑杰校长这是很说实话,事实上我也存在着一些疑问,反正我让我在现实生活中让我找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榜样,我钦佩的人只有台湾的证严法师,还是佛门里的人。她那三句气势恢宏的开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这普天三无,这句心包太虚与气度恢宏的开示,来自证严法师美善与坚定的心灵。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瘦弱的女子说出来的话,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大男人敢这样表白自己,证严法师在现代很多人眼中的地位跟圣人差不多。

    古以来,像孔子、佛陀这样的圣人总是少数。因此学校才要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底线保证教师不偷懒,也要用制度激励教师,这些制度都是为了让德才兼备的“好人“受到好一点的待遇,把不称职的教师淘汰出局,也就是说;学校的种种制度设计都是基于一个基本常识:教师中圣人不多,或几乎没有,有的只是普通人,他们并不因为承担着要教化别人的工作而摇身一变成了圣人或明镜。很有同感,现实就是这么回事。

         他分析到教师打扮成圣人是有害的,有两大害处。一是造“假”,让教师自以为真是圣人了真可以像圣人一般随意指点别人,这样带着面具的“假圣人”使真实的“我”被深深地隐藏。“我”一旦隐藏,就会活得太累,他说许多教师工作不愉快就是与每天上班背着沉重的表演圣人要用的“行头”有关,看到这里,我真是有点忍俊不禁,真是太幽默了。他说更糟糕的是,自我一旦隐藏,便难以找回,就会变得盲目而不理性,这样的话,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就失去逻辑起点,原本极有可能通过几十年努力而成的“圣人”潜质也被糟蹋掉了,因为假圣人将永远成不了圣人他练一点点进步的可能性都会丧失殆尽。在把教师打扮成圣人的第二大害处,他认为是至“伪”,而“伪”总和“虚”做搭配,表现出人的两面性,是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两面性,也是在不同场合做不同表演的两面性。他说这是一种伪善,显得造作,也让自己难受,当你想得到而不能付诸行动,或当你要拒绝却不可以说“不”的时候,你在承受着人格被撕裂的痛楚。他分析到:也许,正是通行的伪善,使人格外拘谨和内向,妨碍我们做“求真”的表达。看来我们是坚决不能做这样虚伪的假圣人,害人又害己,我们要努力活出真实的自我。

      郑校长说,除了少有的圣人,绝大多数倒是应富有理性的思考那个早就应该思考的问题,用心去思考:我为谁而从事教书这个行当?原来是为着自己!为着自己的幸福,希望自己首先胜任工作,只有胜任才可以换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还希望工作愉快,从教师那平凡而细小的工作中去把握生的乐趣。如果恰好条件允许,和不让自己做得更好,做得更好就不再反映劳动力的价格上,而是你作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上,这样个人价值的实现便把你从一般为谋生和简单的乐趣中提升到一个精神文化的境界里,到那时,你才可以全然不顾别人对你的评价。他说你不在乎评价,是因为你在为自己活着,而在为自己的越来越深的对幸福的理解中工作,你是理性的,因而也是坚定的。比较赞同郑杰校长的这个观点;我们首先要善待好自己,我们为自己工作,自己活得好,自己心中有了阳光,才能去照亮更多的人,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提高了,才能去服务更多的人,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人的思想境界是一步步提高的,不存在一蹴而就的事情。

    文章最后,他说,你这样为自己做了几十年,你的心早已充盈,你就可以无私输出和奉献了。可有一点我们心中都明白,能够输出和奉献的人,他们何尝不是为了自己,为自己等待升华的灵魂。

    说得好,很赞同,我认为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也要享受生活,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我们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8-12-28 07:2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30:41 | 只看该作者
                            让生命因读书而变得更精彩  

       久闻山东教育主编陶继新老师的大名,也买过他写得好几本书,非常钦佩他的文笔和为人,也知道网上有很多老师都是陶继新老师的崇拜者,他们成立了陶友会,帮助陶老师打理着陶老师的个人网站。今年年初重回教育在线网站以后,我有一天看到陶老师上线,就鼓起勇气给陶老师发了一个站内短信,希望陶老师有时间去看看自己写的文章,陶老师给了我热情洋溢的鼓励。而且因为我的老公也姓陶,我曾在站内短信中和陶老师开玩笑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陶老师在今年六月还从济南给我寄来他刚出版的一本讲演录《作一个幸福的教师》,并且在短信中告诉我,如果能有机会再到威海来,一定到码头学校来看我,能够得到陶老师对我如此的厚爱,我特别感动。我知道陶老师特别忙,有很多地方都邀请他去做报告,本来今年暑假有机会在烟台和陶老师见面的,陶老师他们在烟台举行一个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研讨会,还专门给我寄来了邀请函,我因为要去浙江苍南参加新教育年会,这个会议时间安排的很近,烟台会议只好取消了,失去了一次和陶老师见面的机会,感觉挺遗憾的。上个周,我们的学校领导通知我陶老师有一次被邀请来威海讲学,问我想不想去听,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机会见到陶老师,这次机会说什么也不能再丧失了。星期六的早上,我们学校六位老师坐着车来到羊亭16中,羊亭是我的家乡,我刚毕业时也曾在羊亭小学任教过一年,16中是我的母校,我曾在这里上过三年的初中,好几年没有回来看看了,重新回到这里,看到这里新盖的好几幢教学楼,特别是和小学合在一起,整个校园显得特别气派。一点不像农村的学校,校舍比我们码头小学好多了,很为母校今天的变化感到高兴。

      我们来到16中的阶梯教室,找好位子坐下来,发现有好几个学区的老师几乎是全体老师都来了,相比之下,我们学校才来了六个人,觉得有些太少了,这样的好学习机会大家真是不应该错过。一会儿看到陶老师在有关学校领导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在主席台前坐下,初次陶老师,感觉他和自己想象中的一样,整个人看起来是那样儒雅、平和、清瘦的脸庞显出智慧与从容,看起来一点不像60岁的人,就像五十出头,给人的感觉特别平易近人,早就听过陶老师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早上都去爬山,而且在山上背诵经典,他的身体非常好,这一点是很多年轻人都无法相比的。这时候的我,很想跑到台前和陶老师打个招呼,再也不能像暑假李镇西老师来讲学时,明明见到李老师,却不好意思上台前和李老师打招呼。这一次见到陶老师不能再留下这样的遗憾了。看了陶老师在台前忙碌的整理着电脑,想想等中间休息的时间和陶老师打个招呼吧。

    陶老师的讲座开始了,主题还是他最擅长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我曾在他的讲演录上看过他以前在其他地方做过的关于这个内容的报告整理,但是今年听来,又发现增加了不少新的东西,而且因为是现场来听,效果比看书还是好多了。

      陶继新老师本人读书写作,学养深厚,德性崇高。陶老师在作报告时显得特别年轻、睿智、淡定、从容。他从“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读书走向:取法乎上”、“诵读内容:经典中的经典”、“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 “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等十个方面,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了读书“为什么读”“读什么”“怎样读”的诸多问题。整个报告娓娓道来,语言极富感染力,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深深地启迪。陶老师浸染经典文化,心灵自由崇高,呈现出健康、快乐、幸福的生命状态,令人羡慕与钦佩。

     你听:读书是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读高层次的书,会使女士美丽,男士更优雅。是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关键是贵在坚持,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雷打不动,日子久了也就会有更高的审美情趣了。陶教授讲到了学养深厚的于漪,锐意课改的韩兴娥,腹有诗书的苏静,奏起写作欢快乐章的黎志新,苦乐途中读写的杨同杰,重庆的曦曦,罕见奇才老咪等,茅盾巴金之诵,鲁迅小时候之读,很多名人的成才之路,都是大量多读、多诵的结晶。正是因为他们平时博览群书,始终如一日的读与记了大量的经典之最,他们才会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境界,才会在文坛上名振世界,文采飞扬,成为一颗颗璀璨的名星。

    听了陶老师的精彩演讲,真是开阔了视野,熟知了当今文坛上的许多名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体味得很深很深。陶老师讲的这些例子,有些我在他写的书中已经比较熟悉,有些和我是教育在线的网友,像小曼、黎志新、张万祥老师、朱永新老师,李镇西老师等等,不少我们今年暑假在苍南会议上还见过面。这一点我比其他来听讲座的老师也算有更多的优势,报告中每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都会让我情不由衷地睁大了眼睛,思索着他们卓越成绩背后的艰辛与付出,反思着自己方向迷失的问题与本质所在。

     我本人也算一个爱读书的人,最近几年也和儿子一起阅读了不少经典,特别是一起背诵了《论语》的大部分,《老子》、《大学》、《中庸》等经典名著,因为我们都喜欢国学,和陶老师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的很多观点我也很赞同,所以陶老师也很喜欢我。只是我现在在经典的运用方面还远远不如陶老师,听着一句句经典语句被陶老师随手拈来,如探囊取物,让我佩服不已。陶老师谈到他从49岁开始背《论语》,开展深入地钻研《论语》,50岁背《老子》,今年60岁开始背《周易》,他认为为时未晚。相比之下,刚我们岂不年轻得多。冰心老人说:人生从80岁开始。我们离开始还远着呢,人生不以年龄为界限,心态才最重要。听陶老师作报告,如沐春风,看他始终处在愉悦的心态下,看不出半点深沉或凝重,只有快乐和轻松,用他自己的话说,背《论语》,整个人生都变了。看来陶老师已经上了道的境界,我虽然背了不少经典,但还处于器的境界,陶老师确实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还要好好努力才行!陶老师讲述了读书三重境界:坚持、习惯、审美。万事开头难,开了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形成习惯后方有可能走向审美阶段。

    我认为陶老师这个报告感染力强的主要原因是论据材料翔实。所有论据材料都是自己辛苦采访过的对象,与自己有非常亲密的联系,里面包含了自己大量的汗水与心血,记忆犹新,呼之欲出。材料生动形象,而且真实典型、自然会打动人、感染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备课也能备到这个份上,那还用得上备课本吗?这简直是一种能量的自然释放。当一个人真正投入到事业中,事业就是一种最高级别的享受。干事创业也是人的本性的一种反应。

    感染力强的另一个原因是:陶老师为人和蔼,极具亲和力,极具学者和大家风范。

     从陶老师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真正研究学问的知识分子的独特品质,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特别是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泛起的当今经济社会,能像陶老师那样主动辞官,不为名利所动,潜心研究学问,能守住一份宁静的人真是不多,他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

    陶老师又给我们读书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例如:以外国经典阅读为主,中国经典诵读相结合,以达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陶老师还风趣地说,“读书破万卷,教书如有神。”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而具有文化底蕴的诀窍在于——多读书、读好书,以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陶老师还谆谆教导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要融会贯通,就要边读边思,例证了古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要读写结合——有之则必然,无之则必不然。这些道理看似简单,大家都懂。但陶老师娓娓道来却让人耳目一新,另有一番感受,何也?这些都是陶老师多年来对于读书、学习的一些切身感受和经验总结,而非泛泛空谈,很值得借鉴。

    诚如陶老师所虑,身处纷繁社会和喧嚣闹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通过读书很难做到心静如止水,心无旁骛于事业。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疏离浮躁实乃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理应摈弃浮躁,疏离浮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下书,让自己的思想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从国内外大师那里分享思考,从经典书籍中寻找智慧,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思考问题,我们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就会像陶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我们的教学将会登上了“会当凌绝顶”的境地。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时候,我们任何的教学都感到那么从容轻松,那是一种幸福感。

    中间休息的时候,听说陶老师在外面的操场上和一些领导们留影,我忙拿着陶老师送我的书和同事小刘一起跑了出去,等他们照完相,我远远地和陶老师打着招呼,陶老师刚开始没有猜出我是谁,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陶老师以前也没有见过我的照片,等我把书打开,陶老师马上就猜出我是谁了,高兴地和我合影留念,我们还一起谈起了不少网友的名字,我告诉陶老师这里是我的母校,我的爸爸今年刚从这所学校里退休,我开心地和陶老师说了不少,陶老师也非常开心的鼓励我要好好读书,多练笔。

   有人说,陶老师的讲座是在“忽悠”听众读书,其实也不叫“忽悠”,而是真诚的劝告。在我们教师的生命成长中,需要有人唤醒,陶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如果一场报告能唤醒我们,让我们走向生命的成长,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那么这场报告可谓功不可没。读书,就是与圣人对话,与智者交流,这种思想与思想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往往能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陶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功利之心漫延,浮躁之风盛行,让我们淡泊名利,疏离浮躁。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改变不了风,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重量和我们心灵的重量。

     给自我加重,这是一个人不被打翻的唯一方法。

   是的,陶老师丰富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化底蕴,还有那谦谦君子的风度,深深地感染了大家,那精彩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报告,同样也深深地震撼、涤荡了老师们的心灵,陶老师短短几个小时的报告,肯定会让众多的老师改变了教育行走和生活、生存的方式,开始捧起了那书橱一隅落满着,业已蒙尘的文化经典、名著,开始与经典为伴、与书为友。

   陶老师因读书而幸福,希望我的生命因读书而变得更精彩!感谢你陶老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8:33:41 | 只看该作者
我把《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第一堂课:引爆内在的力量的经典语录摘录好下,供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来探讨一下关于如何开发生命潜能的问题,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潜能没有开发出来:
    1.太多不容辩驳的事实证明,成功从来都只偏爱有足够准备的头脑。准备得越多,就越靠近成功,反之亦然。我们要相信,灵感是从大量的积累或沉淀中提炼升华得来的。

  2.在这个世界上,最为活跃而涌动不止的能量、最具不可思议的超凡创造性的就是人类的大脑思维。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际遇都是大脑生生不息的主观思维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反映,是我们自己造就了我们的所有生活。

  3.我们以往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每一次的选择,所以我们的选择并不是偶然的或随机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思想范围以内作出选择,而不会做出超越思想范围以外的任何行为。正是所谓的思路决定了出路,想法决定了方法。

  4.我们的思想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一切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思想以及思维方式决定着我们的现状和未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对未来人生都影响深远。

  5.通常,我们潜在的能量总是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我们一切的力量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在世界。

  6.我们的内在世界虽然是无法触摸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个由思想、感觉、力量等要素构成的、极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神秘世界。你简直无法想象它强大到何种程度。

  7.我们的内在世界是由思想统治着的。我们只有意识到和探知到自己的内在世界,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那些使我们困惑不已的人生难题,进而就可以顺畅自然地解释产生这些难题的动因。一旦有效掌握了我们难以言喻的内在世界,那么,所有那些无往不胜的有关力量、取得成就与财富的规律或法则也就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了。


  8.内在世界是一座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无尽的智慧、无尽的供给的巨大宝藏,它拥有无比惊人的潜能,它可以轻松地满足现实的一切需求。只要能够认识到并加以运用和释放这种内在世界的无限潜能,那么由此而生的结果就会鲜活如实地反映在外在世界之中。

  9.融洽的人际关系,舒适的生存环境,处理问题的高效和最佳的精神状态等这一切,都是由内在世界的高度和谐直接或间接映射到外在世界而表现出来的。同时,内在与外在的契合与和谐既是一切力量、健康和成就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10.我们完全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并在外来困扰面前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而不是消极对待,这些也是内在世界和谐的表现。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也就是你所想的,决定了你的所得,你的所想会吸引你想要的东西的。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气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心态决定状态,定位决定地位,起点决定终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1: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