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阳光小屋——我的读书随笔专栏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06:08:44 | 只看该作者


                       [url=]给灵魂一次接受洗礼的机会吧——读司晶《拉自己一把》有感[/url]
  
  《拉自己一把》是一本非常值得大家看的书,是司晶感人的亲身经历,一个残疾人用自己的感人经历挽救了许多在迷途中的人,她的精神和毅力让我流下了许多的眼泪,让我由衷的钦佩!

     司晶,一位关注平民危机,创造灵魂复苏的心灵大师,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经历,活出高贵人格魅力的平凡百姓;资深心理咨询师、《婚姻与家庭》杂志专栏作家,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几十家大中小院校特聘教授,心理顾问,被公认为当前国内最全面、最有效解决青少年各类成长问题的杰出女性。

  著名导演谢晋:向精神巨人——司晶学习!
  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司晶是我最佩服的大姐!

  著名剧作家白天光先生:司晶是上帝把她带到人间的天才,司晶不是自己的,是属于大家的!

     读着这本书,读着一个脆弱的生命与病魔的坚强抗争,感人肺腑且超越生命的故事,与作者司晶一起在艰难的求生路上,用心感触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聆听着世间所有的忧伤和欢乐,触摸着一个非凡的心灵对生活、事业、金钱、权力、情感和死亡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思考。“拉自己一把”,司晶做出了许多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一件事;拉自己一把,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给自己带去了希望和光明。

    残疾是人生的不幸。其实,人生有很多的苦难和挫折,有各种各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现实,只要我们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接纳生活,用一种大度的胸怀享受生活,用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面对生活,不幸的生命会因苦难和挫折而更精彩。

 书中的上 篇—— 没有足迹的路,在这里,司晶写道:如果你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倾听我轻轻地向你述说我经历过的一个又一个惨淡的故事,你会猛然发现,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成功的彼岸距你只有一步之遥,让哀痛变为欢乐不是神话。

      当医生对9个月大的她宣读了“这是个废孩子”的判决后,经历了两年痛苦与无奈的折磨,双双身为高干的父母终于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将她寄养到兰西县的姑姥家。这是东北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县城,姑姥则是一个婚姻不幸又不能生育的厉害女人,她没得到过爱,更不会付出爱,一心认为这个瘫孩子是前世造的孽。都说多磨的孩子早立世,司晶从小就特别善解人意,自我约束力强,她深知自己是个残疾人,只有对身边的人好才能赢得别人的感情,孩子的自由天性荡然无存。

     在那个年代那个小地方,人们对待残疾人的同情是有限的。姑姥爱干净,家里一尘不染,用报纸糊的墙壁不许靠脏,用油擦的柜子不许粘上手指印,否则都要挨打。

    “我被放在炕角上不让乱动,可我根本坐不住,只能用两只胳膊支撑,或是把两条又细又软的小腿垫坐在屁股底下。”这样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但她从来不说累,脊椎骨在没有一块肌肉的支持下渐渐向左侧弯了下去,以至于后来不得不进行矫正手术。

    她还曾偷听到姑姥对来看望她的妈妈说:“像这样的孩子都是要账鬼,早死早省心,不死就是你的累赘!”这对一个生性要强的孩子来说又是一记多么残酷的打击。

     然而至今让司晶感到庆幸的是,上帝虽然剥夺了她站立的权利,却给了她一副聪明的头脑,去捕捉体味生命中每一件美丽的事物。

    天暖的时候,姑姥常把她放在院子里一个晒米用的笸箩里,丢给她一张旧报纸一把小剪刀。四五岁的她剪出的小鸭子、小狗活灵活现,招来大人们的一片感叹与惊讶。13岁那年,因为怀疑自己没有鞋才不会走路,她向邻居央求来下脚布料,没人教,也没向人请教,一针一线为自己缝制出生平第一双鞋。

    “由于右手半瘫,两手配合不好,手指被刺得血淋淋的。”尽管如此,对活计十分挑剔的姑姥也不得不吃惊:“这孩子是不是成精了?”
    后来司晶曾在文章中写道:“我有一种爱鞋的情结,我不舍得扔掉每一双穿过的鞋。我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每一双鞋子的底都是崭新的,它们从来没有踏响过生活的足音,却加速了心的驰骋……”

   从此她爱上了针线活,“那个时候体现一个女孩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会做活儿,很多十八九岁的姑娘因为针线做得不好被家人骂,可这根本难不倒我,凡是从我手里出来的东西保准惊人。”

    可为此她也丢失了不少她渴望的友谊,妈妈们常常比着司晶做的针线把女儿们臭骂一顿。这种自信与痛苦交织的感受让她无所适从,即使成年之后也常常困扰着她。

     从生病开始就被医生宣判要死的孩子,谁会想到要送她去念书呢?17岁之前,司晶是一个文盲,家里写来的信只能听姑姥读个只言片语,为了求别人多读几遍,她要靠缝一堆衣服和织一双手套来换取,这常常让她感到屈辱。一次一个男孩子捉弄她,信读到一半就扔在地上跑开了,周围没有一个人,她眼睁睁地看着信被一只猪踩得面目全非……她下定决心要认字。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第一个字竟是从墙上开始认的。“县城的居民爱用旧报纸、海报糊裱墙壁,这可帮了我的大忙。”司晶还发现县城里的人,识几个字的对书没兴趣,却喜欢念叨别人家墙上的字。于是她抓住爱逞强的孩子,故意说他们认不全整篇文章,孩子们自然要证明自己,她就暗暗跟着记,两遍念下来基本都记住了,再一遍一遍加深对每一个字的记忆。

    “我觉得每认识一个字,眼前黑色的天空就出现一个小小的亮点。我像着了魔,眼睛整天盯在墙上。”顶多两个月,她已经捧着《青春之歌》读得如痴如醉了。看着没有一支笔一个本的司晶,大人们再一次震惊了。

    有了书做翅膀,她不再是连炕都走不下的瘫孩子。也许姑姥说的有道理:“老天有眼幸亏她不能走,否则她能上天。”
    会认字的司晶在姑姥眼里越来越难管教,这个脾气越来越坏的女人甚至用烧书的行为来表示她的恼怒。在挨了狠狠一巴掌之后,司晶用借来的一支笔艰难地给家里写去了第一封信,她回到了阔别16年的家。

    “姑姥去世时的情景非常惨烈,尚未断气的她因为养女迫不及待地褪她手上的金戒指而被活活气死。”司晶同情这个没有爱也不懂爱的女人。
     回到家她闭口不谈过去的生活,直到第一本书出版,母亲才得知她的遭遇,从此经常内疚得流泪。而她却感谢父母把自己送走,说这反而造就了她,“否则在百般呵护下,我会成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纨绔子弟”。

   我从来没有看一本书可以看得我泣不成声,在读《拉自己一把》的上篇时,我的眼泪却是一直没有止住。虽然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但每读一遍都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我从来没有想过人间有如此成长之人, 我从来就不知道世间有如此残冷的环境, 她在书上的每个字,每一个词,都是那刺痛我的神精; 还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受到如此震憾, 还有什么理由让自己觉得不幸? 还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受到如此震憾。除了当时的自卑心情外,我词穷的无法形容阅读的心情。有对司晶老师的同情,欣赏,鼓励, 有对姑姥的痛恨,及姑姥一生的悲哀, 苦命的人儿,活出了甘泉的人生; 拉自己一把,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本书,起码可以让你停滞复杂的心灵得到一次圣洁的洗刷. 如果你稍有空,买一本回来,给你的家人,朋友,孩子,和自己;值得一读!!

        《拉自己一把》下篇 生命对话录

  司晶在这里写道: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医生,至今我尚未给自己的事业一个准确的定义,为了让人们能接受,只能暂时叫“咨询”。我很自豪地说,我是求咨者的朋友友,我不能给他(她)们治病,但我可用我独有的方式,让他们从迷茫中觉醒,从绝望的谷底重新站起来。   有医生这样形容司晶:“她背负着一具连着骨肉的‘十字架’过日子,每一分钟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加倍补偿,亲友的同情,没有人需要她做任何事,她的生活就是每天原地从床上起来,到晚上再原地躺下。
     她开始怀疑自己真的如姑姥所说是个“累赘”,为了证实自己的价值,趁家人不在的时候,她用手撑着小凳子把自己一步步挪进厨房做饭,她用椅背顶着胸口洗大盆的衣服,她趴在地上为全家六口人做过冬的棉衣……

     那些正常人干起来也不轻松的家务活,她要为之付出的代价难以言语。身体因为超负荷的劳动累坏了,但她觉得值得。劳动不仅磨炼了她的意志,更让她获得了自尊和成就感。

     然而严重侧弯的脊柱,深深凹陷在胸腔里的肋骨,头与腿几乎贴在一起,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了危及生命的综合症,这一切逼迫着27岁的司晶必须进行脊椎整形手术。从十几岁就上手术台的她,对手术并不陌生,但这一次要冒的风险,无人能够预测。

     一刀竖切的刀口有40厘米长,另一刀从腰间侧切过来,整整是腰的半径。五根穿过神经区的钢丝将一根钢棍固定在脊椎上,再截一块髂骨砸碎了铺在上面。

     八小时后被推出手术室的司晶大睁着双眼,心痛的父亲用手为她闭上,直到晚上她才清醒过来。麻药的效力逐渐解除后,捆在脊椎上的钢棍随着体内的温度一点点挺直,这种痛苦让她终生都难以忘怀。

    然而由于植骨太少,背部肌肉全瘫没有力量,手术后一年,刚直起来的腰又弯了,她不得不进行第二次脊椎强直手术。后来她听护士长描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手术,电刀子一上去一股白烟从上到下把人劈开了。”她的身体里又被加进了两根钢棍。

    为了不伤害大脑,她控制使用镇痛药,常常与别人说话的一瞬间就疼昏过去了。只有医生能够了解她正在遭受怎样的折磨,这个已经与司晶成为朋友的男人,做了几十年的手术,第一次被一个弱女子忍受痛苦的超常意志力感动得流泪了。还有医生这样形容司晶:“她背负着一具连着骨肉的‘十字架’过日子,每一分钟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虽然她能做饭、洗衣、擦地板,赢来别人的赞叹与钦佩,但她无法逃脱终生被轮椅所困顿的现实。学绘画、学英语、练习写作,她依然在每一条路上四处奔突,为的就是拉自己一把,不做一个“活死人”。

    当生活在姑姥家的火炕上的时候,就有大姑娘小媳妇找到善解人意的司晶诉说心事,而她还不懂得爱情为何物时,就能告诉人们怎样去爱。回到父母身边,因为善于思考和乐于助人,她周围的朋友一个连带一个,越聚越多。他们坦诚地将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向她吐露,于是形形色色的人生,错综复杂的世界,一一在她的面前展现开来。

    她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角落,那里面郁积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与苦恼,不懂得释放和化解,就会羁绊前进的步伐。然而不管他们感到多么无奈与绝望,她总能用自己的人生观帮他们重拾信心。看着陌生的人带着信任来,又怀着尊敬和感激离开,她逐渐感知到了自己的力量。

    第一次脊椎矫正手术中,她喉管边缘的肉被呼吸机全刮掉了,形成了息肉,边割边长,医生警告她:“立刻停止讲话,否则容易病变。”她毫不理会,找她的电话依旧铃声不断,她也并没有像医生所预言的那样。

    另一次手术后的危险期内,一位感情受骗的妻子千里迢迢赶来求助。谈话结束后,汗水湿透了衣服,可看见对方脸上露出的笑容,她欣慰得食欲也大增了。“周围的人都说我有瘾,有瘾能过瘾就是享受啊。”

    那时的司晶并不知道“心理咨询”这个名词,东北地区的心理咨询业起步也比较晚。还是一位专业人士提醒她说:“司晶你应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实际上你已经在这么做了。”

    偶然发生的一件事,促使司晶下定了决心。“一个想自杀的人一见到我就瘫在我的床上说:要是再找不到你我就真的自杀了。”
    她意识到这是一项神圣的职责,选择这项职责也将照亮她的人生。她报名学习中国科学院医学心理学函授课程,而且怕家人阻拦,毅然从家中搬出来独住。经过艰难的努力,她通过了11门功课的考核,以优异的成绩拿到毕业证书。1995年8月,司晶在自己的家中正式成立了“福源心理咨询所”。

    人们沉甸甸的信任让她心怀感激,在一个咨询者的鼓励下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由于不收费,前来求助的人对司晶的信任度是百分之百的。有人说她是家庭条件太好不需要钱,而她不这么认为。她曾经给一名大学生做心理咨询,谈话结束后男孩两手插在兜里默默地流泪。司晶问他还有什么事,他回答说他想给钱,也给得起,但觉得那样做就把她给亵渎了。司晶也感动得几乎流泪:“他理解我,他说我改变了他的一生,一个人能花多少钱去改变另一个人的一生啊。”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来自学习、事业、情感、人际、物质上的挫折和坎坷。有的人消极颓废,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忧郁寡欢,有的人绝望轻生。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叹息和抱怨。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无望的世界,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没有欢乐的人生。难道生活真的是那么让人灰心和无望吗?难道这世界真的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吗?为什么在同一种环境下,有的人站起来,有的人却倒下了?因为前者发现了自己心灵荒漠中的“甘泉”他得救了。而后者把手举得高高,但却趴下了。因为一个奢望外力的人,永远是一个不得饱足的乞丐。一个没有自救意识的人,无论什么都救不了他。当我们经常为生活中的坎坷而感叹生活太残酷的时候,不要忘了问自己,我为生活微笑过吗?当我们为人生太冷漠而感叹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问自己,我们曾几何时付出一份真诚的热情?当我们埋怨世道太黑暗的时候,请扪心自问,我们为这个世界增添过几许亮点?如果我们把这一连串拖住我们脚步,从而影响我们生命质量的问题提及出来,我们就会猛然发现,至关我们能否活出高品味的一个太平常的小道理,那就切不可忘“拉自己一把”。因为自身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们能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到力量源泉,我们就会有勇气面对任何挫折和苦难。当我们濒临干渴绝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向前一步就有活水,我们就有可能绝处逢生。只要我们懂得拉自己一把,生命就有转机,只要我们不断“拉自己一把”生活中就不会再有过不去的坎。如果每个人都学会“拉自己一把”人间就会变成美好的乐园。
    请记住这一句话:经常的拉自己一把,把自己拉到水面上,那样可以看到天很蓝,还有很多海鸟、白帆……

     司晶在新浪的博客我经常光顾,她的书、她的博客、她的文章、她的视频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感谢司晶,认识你真好!

  司晶的新浪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ijingl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06:10:53 | 只看该作者
[url=]关注艾滋病 善待艾滋病感染者——读《艾滋女生日记》有感[/url]

           昨晚用三个小时一口气读完朱力亚的故事,感到眼在流泪,心在滴血。真实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人,我一次一次被感动了。

       朱力亚——目前中国艾滋病群体中,惟一有勇气公开自己病情的在校女大学生。在书中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一个善良女孩从幸福的天堂跌入地狱,又从死神身边重返人间的悲喜历程。朱力亚的艾滋病是被她的外国男朋友传染的。在书中,朱力亚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记录了他们交往的过程,不乏浪漫的回忆。关于外国男友,朱力亚说“我对他‘爱’或‘恨’的感觉都不强烈,我想双方都有责任”。记得曾有人说过,历史可以回顾和评价,但不可以改变。对于一个本来就很脆弱的人来说,她的过去即使千错万错我们都没有必要去追究,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其实不只是给了别人,最终也是给了自己,相信我们都有错的时候,不要把别人的错误记得太牢固。

    此前,她已通过网络公开了自己的病情,请青年学生以她为戒。她的勇敢行为遭到非议,但也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她告诉大家“之所以向社会和公众讲述自己的难以启齿的经历,就是要把自己晾在阳光之下,让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到我为止,让大家从我这面镜子中懂得什么是危险,怎样自我保护。”可以看出朱力亚有责任感,有自我牺牲精神,献身说法,令其他人警醒。

    也许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的威力能够比得上艾滋病,它可以让众多的患者如此痛苦、绝望,甚至摧毁年轻的生命。当知道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时,朱力亚不是拒绝而是接受HIV检测。当知道自己是HIV感染者后,她痛苦万分,放弃了学习,离开了学校,但在经历流浪生活后,她最终自强不息并在人们的帮助下返回学校,重新开始学习。朱力亚走过生命的雨季,仍是生命的强者。我深深地被她的事迹所感动,直面生活的阴霾,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女孩子任何时候都应该理智点,爱一个人没有错,可是不懂得保护自已就是错的。

   在书中被她那种每次想死又渴望生的本能所感动,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在抑郁最严重时的影子,所以非常理解她当时的心情和很多想法。我深深理解她那种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自己父母的心情,深深理解从一个天之娇子变成人人鄙视的痛苦感觉。我只想说,得病得艾滋病就是受害者,没必要对自己进行谴责,别人更不能以五十步笑一百步。艾滋病虽然恐怖,但是失去了“自我”比什么都恐怖。坚定信念比什么强,人生也就百来年。无非早死晚死,事情已经发生后悔也无意义,坚强地走下去,才是人生之路。

     当今的世界还存在偏见和歧视,艾滋病病人常常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因此,许多人拒绝艾滋病检测或隐瞒自己的病情,为控制艾滋病流行带来了困难,为艾滋病继续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个嫖客招了几百次妓,没有染上病,在外面就被人以礼相待。一个女孩却因为一次的过错,因为缺乏自卫的知识,却染上了病,还有那些因为血液传播而染上病的生命,却使得周围人如同看一个异类,怪物一样。拥有灿烂文明历史的民族却也没了曾经那古人冷静审视的目光与睿智,实在是惋惜。越是这样惧怕,那么就越会被病所侵蚀,艾滋病的传播,游走于所有人的生活中,刷牙,理发,看牙医......都有被传染上的可能,艾滋病已经在所有人的身边虎视眈眈,而人们就要去勇敢地面对它,而不是像斩妖除魔般的态度去面对已经得病的人。

   朱力亚把自己的教训告诉大家,她是怀着一颗爱心提醒我们哪里有危险,哪条路不能走。她的行动值得全社会所有人尊敬。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艾滋病病人本身没有什么错,错的只是一些歧视病人的庸俗的想法。相信经过多数人们的努力之下,它不会在成为人们的恐惧。我们认为,改变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要比治疗用药更重要。在与艾滋病的斗争中靠的是人人参与,靠得是相互理解与支持。愿大家都对艾滋病知识多一些了解,对艾滋病感染者多一些宽容!

    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警世。国人往往以为这致命的绝症离我们还很遥远,至少自己的朋友熟人中还没听说有谁得病,不像非洲小国斯威士兰,有43%的成年人感染;也不像上世纪末的西方国家,在某些社会群体中,人人都有熟人朋友染病,天天都有死去朋友的葬礼。朱力亚的悲惨遭遇为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这样一个纯洁、普通而无辜的女孩都会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染病,说明危险已经迫近,近在咫尺了。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要警惕了。

     希望国家像重视防非典和禽流感那样防艾滋,减少对国人的危害,加大力度!尤其加强对吸毒、地下血道和暗娼的管理。

     我想如果大家都认真读一读朱力亚的小说,艾滋病感染者就会少很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06:12:34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贴上张万祥老师给我写的这封发在班主任论坛和书香世界里的公开信,感谢张老师,我会永远珍藏。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辜负您对我的厚爱的。
   给王惠的信

王惠老师,你好!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请我点评你的读书随笔。对青年朋友的请求,一般我是不会拒绝的,因为《教师博览》2007年第十期封二的《教育人物》专栏介绍我用的题目就是《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张万祥》,这是我的心愿,是我的追求,是我退休后生活的宗旨。
这些年,我越来越爱“才”了。一旦发现青年人才,我就兴奋,就眼睛发亮,就激动,就产生帮助他(她)的冲动。现在,读了你的文章,我再次产生了这样的冲动。最近比较忙,一部书正在主编,欠朋友几篇书稿的债务,但是,看到你的文章,这一切都顾不上了。你发给我八篇,我又自行下载了九篇。我发现自己发现了一块沃土,一座璀璨的宝库,一位出类拔萃的教师。感觉你是真诚的勤奋的有追求的有才华的青年教师。

走过忧郁的日子——我的抑郁康复经历――10000
更新我们的家教观念——读《不可忽视孩子的20个问题》有感-3000
没什么大不了的——读《心病谁没有》有感――近4000
在平凡中成就自我——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3500
富裕时代,我们怎样教子?——读《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3500字
高万祥《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近4500
努力学会爱自己——《生命的重建》读后感――近5500
一个潇洒、充实、快乐的老师——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后感――近3500
我愿意做一个细数阳光的人——《细数阳光》读后感3600
自己和自己比——《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2500
玫瑰有情余香绕梁——《玫瑰与教育》读后感――3000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母亲——<发现母亲=读后感――7500
努力做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善良、丰富、高贵〉有感――3500
让我们从优秀的心态开始——读《英才是怎么造就的》有感――4000
让我们心痛的妞妞——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3000
我身边的好榜样——《飘着花香的琴弦》读后感――2000
学会享受慢生活——读《慢生活》有感――近4000


我一边欣赏你的文章,一边做了统计,这十七篇文章,竟然达七万余字。你是从今年120日重新登上教育战线,从发帖子的。当然这些文章不完全是这一个月间写的,但是我敢由此肯定王惠是位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勤于动笔的老师。现在许许多多教师不肯不愿不屑提笔,有多少语文教师写千字文都是难于上青天,我这几年在天津任一本教育杂志的编辑,我向许多特级教师征稿,大多因为写不出来而谢绝;有的交稿后,我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进行修改,文字实在太晦涩了。而你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少则三千言,多则五六千言,甚至上万言,为什么,因为你的心中有书的海洋,情感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我从你的文章的字里行间分明看出了智慧、看出了才华、看出了勤奋。我为“认识”你,而兴奋不已。


这十七篇文章不多是读书笔记,你的读书笔记不同凡响。不是一般的读书笔记:你的读书笔记的特点——-融入了你的感情、生活体验、你的追求、你的思想,更立体化,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你的读书笔记感悟深刻,能够慧眼识英雄,而且准确精辟地分析到作者的长处,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说明你的分析能力强,理解力强,表达水平高你帮助我们认识到一本本书的精华精髓,也认识到人生,教育,启迪读者进一步去思考。读了你的书评,对没有读过的书产生了拿来读个痛快的冲动;读过的书,产生了重读的念头。

在我读你的文章之间,恰巧朱永新先生以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的身份到天津来,17日下午,我拜访他。他是我最敬重的教育家。我们畅谈了很长时间,期间,我说:“朱先生,我现在正在阅读王惠老师的文章,她是位优秀的教师。”朱先生说:“我知道她,她一直很努力很刻苦。”你在朱先生的心中有一席之地,而且,我发现你有许多“粉丝”,我的好朋友,当今班主任的样板――陈晓华支持你,我的好朋友张刘祥局长给你寄书……王惠老师,你的朋友遍天下,而且大家都欣赏你的才华。实话实说,我原来只关注班主任论坛,其它论坛无暇顾及,对你不了解。可是这几天,你请我点评你的文章,我才知道你,从文章中,才了解你。最初,为你的才华而震惊,后来越来越为你的卓然出众而惊喜。不说别的就说读书,我认为坚持读书是优秀的,坚持读优秀的书是优秀的,选择优秀的书也是一种能力。


我看朋友的帖子有个习惯,就是用红色把精彩之处划出来,读你的文章,也是如此。后来一看,每篇文章都有许多红色。你的文笔太棒了。我特别欣赏下面的文字(当然,我是挂一漏万了)

“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薛瑞萍这一位洒脱不俗的老师,里面精彩的文章一篇一篇地吸引了我。每一字里行间都她流露出自身的极高的语文素养。她那玉洁冰清、而又掷地有声的文字,她那深刻独到的思想和见解,她那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追求,还有她对语文的终身追随。带给我太多的启发和思考,她将会改变我许多。”
“教无止境,学更无止境。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年书。教育的路还很漫长,我们的探索之路亦然。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师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会享受每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然后细数着阳光……


“看云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学习习惯也深深影响了我,我现在也坚持每天上班下班的路上背诵经典,每天早上起床后家里就播放经典诵读方面的CD,让自己每天和经典相伴。”


“一个不曾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人,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人,一个不懂得如何去欣赏音乐和美术作品的人,他的情感世界将是枯涩无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将是荒芜和可怕的。而一个情感世界贫穷的人,想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感恩的心、博爱的心也是不可能会实现的。”
“善良做人,才能求得良心的安宁;丰富自我,才能获得智慧,活得明白;精神高贵,才能获得尊严。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是一种境界,需要修炼才可以达到。预施于人,己当先有,让我们先从自己做起吧,我们每一点的自我更新,都是这些美好品质得以延续的希望。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在社会上出现得越多,我们的社会发展也就更加显得生机勃勃,我们的孩子就更有着美好的前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宣扬善良,丰富,高贵!”
“就在自己小小的一点闲暇里,让自己享受慢生活吧。我要慢慢地把我的大大的书橱填满,慢慢地倚在我的床头上看完他们,写下我的读后感;我要慢慢地给家人给做美食,看大家开心地吃;我要挑选最好的家居用品,让自己看了就热爱生活;我要在暖暖的阳光里,收拾花草树木,慢慢地松土浇水,看它们荣了又枯,枯了又荣;我要躲在被子里,慢慢看完感兴趣的碟片,随意放声大哭和放声大笑;我要摆脱自己给自己的束缚,学会没心没肺地活着,不要总是双重人格;我要慢慢地陪爸妈逛街,说话,散步,听他们的唠叨,看他们老成我的宝贝。”
……。……


下面,为了你的今后发展,我想给你提一点建议:
第一,除了读书笔记,再发挥你的才干,撰写其它的教育随笔(也许你已经写了不少,我没有看见),最好,定个主题,为日后出书做准备;

第二,请你看看网上“初荷”的帖子,初荷,名字叫李迪,她是我的徒弟,刚刚出版了《李迪文集》四本书,原来也是默默无闻的;

第三,你说:“看完这本书,我产生了想和兰舟见一面的想法,想和她成为朋友,认识一下这个爱音乐、爱生活、爱学生、擅长写作的才女。毕竟我们同在威海,这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有缘见面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我要当面向她请教,当然在网上也会多和她交流,让自己能进步的更快一些,她能做到的,我想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梦想有一天,我也能出一本自己写的书。”你应该立即去实现这个计划。


第四,你说:“我感到汗颜,我也在很早的时候加入了教育在线,也曾经很痴迷的上网,也报名参加了朱老师的成功保险公司,然而却由于当时心态的不好,我没有很平和的坚持写自己的教育日记,很多事情是半途而废,感到自己荒废了大好年华,丧失了初为人师时具有的激情与上进。别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突飞猛进,我却在后退。不过值得安慰的是,虽然因为生病,我这几年离开了教育一线,但我在心灵方面的成长还是很大的。今年重回教学一线,我感觉自己很有激情、很有干劲,学习的劲头十足,我重返了教育在线,在小教论坛和书香世界重新开设了《阳光小屋——我的读书和教育随笔专栏》,从元旦开始,我已经写了20多篇文章,我已经听到自己拔节生长的声音!这次我要坚持写下去,从小处见大,坚持写教育随笔,加强教育反思,总结教育问题,广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自己虽然很平凡,很普通,但我会借助网络等途径,多阅读、多交流、多实践、多反思,努力不再半途而废,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努力做学者型的教师,我想我的路会越走越宽,景色越来越宜人。”我希望你实现自己的诺言。在网上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你一定成功,一定会结出硕果。



好了,不再多说。祝你在新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祝你永远拥有一个好心情!!
“老”朋友(因为我已经65岁了,当然是“老”了)-张万祥
2008-2-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06:14:06 | 只看该作者


             [url=]平心静气来思考人生的道路怎样走——《静思语》读后感[/url]


          证严法师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台湾佛教大师,对证严法师我是非常熟悉的,我曾在台湾慈济基金会的网站看过很多次证严法师给志工的早会录像,我拥有证严法师写的很多书,《静思语》就是其中的一本。我曾经从网上邮购过40本《静思语》结缘送给喜欢它的朋友。

       证严法师于1957年因父亲逝世,萌生对生死问题的困惑,经修道法师指点而觉悟到:“女人不单单只是为一个家庭付出,女人应该也可以和男人一样,承担起社会责任;把参与社会的悲怀推广到全人类,把每个人爱家的心,扩展到社会上,普爱天下的众生,这应该算是一种幸福吧!” 以宗教社会学眼光看,这是真正想明白了人之为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1966年,她与五位同道一起创立了慈济功德会,旨在“济贫、济病、济急”。由于她倡导的事业出于佛教本怀,符合市民社会需要,加以把握好台东花莲正缺医疗机构的时机,创建了慈济医院,通过联谊会等活动,注重发掘人们的爱心,提出“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的响亮口号,台湾大众群起响应,至今参与的会员达台湾二千三百万人口的四百余万人之多,设有本身的私立综合大学、护理专校、电视台、大型现代化医院多所、遍布全球的急救团队等。该会不仅在台湾广行慈济,而且专拨善款用于大陆甚至蒙古、非洲赈灾,并脚踏实地,努力推动资源回收与尊重生命运动,改善生态环境。证严曾皈依印顺,并以其为社会服务的卓绝贡献,被授予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1991年麦格塞塞奖。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她与该会坚持不赶经忏、不作法会、不化缘原则,绝不把佛教带入任何可能导致迷信的形式之中,体现了人间佛教发展的一大趋向;而且,其重建设而不尚无谓争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静思语》一书是证严法师的感悟集萃,以深入浅出的智慧之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痛苦与焦虑,读来颇有醍醐灌顶之快。证严法师本着“读书可以医俗,行善可以淑世”的宗旨,引导广大读者用正向的思维方式,积极面对人生,把心中无穷无尽的烦恼,化为无量无边的菩提。静思之语仿若一股汩汩的思想清流,以至诚亲切的语言鼓励读者读好书,行善事,充实深邃的心灵,彩绘亮丽的人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皆浮躁,各种各样的诱惑可以非常容易的让我们失去方向,丢掉自我。凡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不思考自己,今天的失误必定还会带到明天,昨天的遗憾必定还会蔓延到后天。天天做,天天错,天天错,天天做。我们的生活就会在这种无休止的重复中变的毫无意义。每天思考自己,总结自己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

        在《静思语》封二关于证严法师简介中有三句话让我感叹不已。证严法师说: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这普天三无,这句心包太虚与气度恢宏的开示,来自证严法师美善与坚定的心灵。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瘦弱的女子说出来的话,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大男人敢这样表白自己。

      《静思语》使我们懂得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的时机,做好自己的事,不浪费生命中的一分一秒,幸福的活在当下:《静思语》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人。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步,在人生的道路中就会很快乐。

        《静思语》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它叫人们发自内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抱着尽本分的力量,一定可以解决困难的。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静思语》让我明白,凡事不要计较的太多,只要自己做的问心无愧,不要强求别人为你做了多少。你用真心对别人是你自己的事,不要管别人是如何对你的,那是他的事。

       证严法师在《静思语》中告诉我们聪明和智慧的区别,如何才是有智慧:心有定力,智慧自然产生。人生常为外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聪明的人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证严法师向来少做惊人语,但却经常是一言点醒梦中人,法师的话,不用深典,不中华词,却每每从小地方发真智见,在答问中抒大启示。《静思语》是一本值得大家反复阅读的好书,在台湾很多学校的老师把《静思语》当作《三字经》一样的经典教孩子们背诵,也期待有更多的朋友来阅读感悟运用《静思语》,真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06:15:56 | 只看该作者
   
          [url=]跟九旬老人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治学——《阅世心语》读后感[/url]      

         对季羡林老先生,我一直都非常钦佩,也很喜欢阅读他写的作品,最近从当当网邮购了他写的这本《阅世心语》。这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先生学贯中西,才有资格提出一些看法,尽管不一定都对,但比起那些不学无术,却自以为很了不起的,徒有虚名的鼠辈,如高山比小丘,大海比水洼。

         比如,很多人到了60岁、70岁就退休,完全不能工作了,但季老却不同,他有股“不服老”的精神。对于那些老了没事干就提着鸟笼溜达的人,他似乎很看不起,而对陈寅恪、冯友兰、陈翰笙这些晚年失明仍坚守学术一隅、勤于著述的人,他则极力赞赏。正是因为有这种“人生从八十岁开始”的劲头,他才能在80-90岁之间完成两部开创性巨著《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译释》。 其实,季老在晚年,不光是学问完成了冲顶,散文创作也进入了一种“化境”。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喻之为啜香茗,齿颊留香,亦如沐惠风浴春雨,惬意无比。

          有人说过我们人生要经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个阶段,相信季老已经处于返璞归真的第三阶段。书中文字极平淡,如小溪流水,而道理却是正理,如大海一般包罗万千!他用一生去战斗,用一生去挖掘自身的潜能。大师就是大师,90高龄的老人,以自己的经历、领悟,从容地道出人生的智慧。季老的许多人生感悟,精妙绝伦,足可以让我等后知后觉者一生珍藏受用。比如;

              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

          对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和,有一见如故,有茫然相对。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于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我认为,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正常的;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是英雄。我们平常所说的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就是指的这个。不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孱头。不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也是正常的。

         记得鲁迅曾经说过,干损人利己的事还可以理解;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千万干不得。我现在利用鲁迅的话来给坏人作一个界定: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又不利已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

       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几十年来,我已经爬出了上千万的字。这些东西都值得爬吗?我认为是值得的。我爬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醐,吃了能让人飞升成仙;但是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假冒伪劣,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最近几年里,季老还出于对民族文化命运的关心,频频地出来说话,要大家重视传统文化。

        季老的文章读来娓娓动人,平淡的文字中散发出生活的气息,让我爱不释手!作为一个90多岁的老人回头看世界看人生,给我太多的启示!季老自称不是国学大师,但我却认他是东方文化大师!站的高,看得远,说得透。虽然季老在《病榻杂记》中为自己摘掉了“国学大师”、“学界(术)泰斗”、“国宝”的帽子,在我心中,季老仍是国学大师、是学界泰斗,和钱学森先生一样是中国的国宝! 黑格尔曾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不一样的,“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小孩子也能说,可是对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意义”。

      季老在流年碎影中里面谈到了巴老冯友兰等,这些大师都是德高望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寿!心底宽广无私,说话细声慢语,做事谦虚谨慎,治学严禁有道!此乃我们年轻人需要慢慢修道才是!

       季老在相期以茶中提到了自己这几年因病住院的生活,文字幽默风趣,他老人家把三次住院称为三进宫,打吊瓶输液时因为吊瓶打得多,让老人家竟联想改写了李后主的两句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吊瓶知多少,让人真是忍俊不禁。

        总觉得季老在我们身边,感觉像极了儿时爷爷对我的耳边细语。季老的文字能让处于浮燥社会的我们放下负担,平常心做人处事! 季老谦逊虚怀若谷,是我辈楷模。季老使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人生百态,感谢你,用给世人的指点,给我的帮助!犹如耳提面命,亲切中感受淡然。一代学术大师,著作等身,笔耕不辍,实乃我们的福。季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也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祝福老人家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06:17:32 | 只看该作者
     
      [url=]守护婚姻,守护易碎的花瓶[/url]
          ——读《和谐婚姻手牵手向前走》有感

大年初一带儿子去逛新华书店,发现了明天编著的《和谐婚姻手牵手向前走》。拿在手中的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它可以让我轻轻松松地读完,爱不释手;它可以让我读后深深地思考,获益匪浅。我和老公的婚姻已经走过12个年头了,这12年中,我们有过不少争吵,但总的感觉在双方的努力下,婚姻还算比较幸福,看完书以后我发现了自己身上还有很多问题,让我感觉自己在婚姻中需要成长的地方有很多。

        我很佩服作者,也更感谢她为探求幸福婚姻所做的努力。作者明天不愧是高级心理咨询师,知名婚姻专栏作家、我以前在《婚姻与家庭》杂志上看过她写的很多文章,分析非常到位。看得出作者潜心钻研婚姻家庭理论,总结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处理婚姻关系的法则。

     嫁错郎、娶错妻似乎是婚姻永远的遗憾,如何能了却这种遗憾呢?

    这本书告诉我们
    幸福婚姻的奥秘不是在于寻找最好的伴侣,而是在于做最好的伴侣。
    你只需要对婚姻的成长负部分责任,却要对个人的成长负全部责任。
    做你应该做的,做你能做的,做好你正在做的。

  她认为:幸福的婚姻不是背靠背,也不是面对面,而是手牵手向前走。

      她倡导:寻找好伴侣不如做个好伴侣。

  她针对具体婚姻家庭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理论性强,不空洞,不说教,往往能使人举一反三,既具有个体意义,又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深受广大咨询者欢迎。书中处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展现着作者的理论功底。然而,它又绝不是一本单纯说理的书。它有着纪实文章的生动真实,又有着抒情散文般的细腻优美。它记述的故事,普通得就像你家、我家、他家发生的事;它提出的良策,看得到、做得来,积极地帮助人们去跨越家庭中一个又一个坎坷;它运用的语言,像涓涓的溪水流入读者的心田,滋润着人们婚姻中有时会出现的那片干涸荒芜的沙漠。读它,就像在与一位知心的姐姐聊天:您无话不谈,她静静地倾听,然后你们共同寻找生活的真谛…

      有人形容,现代婚姻已经从牢不可破的“石器时代”走向了“瓷器时代”,我以为这种种比喻倒有几分贴切,婚姻,确实是一只精美易碎的花瓶。

     这本书我觉得非常好,也很实用。书中详尽地分析了亚健康婚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也逐一开出了解决矛盾的药方:要在婚姻中划清双方的的责任、重新探索自我、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学会化解婚姻中的冲突、寻求共同生活的意义,等等。这就是告诉我们:爱情和婚姻是有规律可言的,幸福不是不可捉摸的,不是撞大运的赌博。而在现实中,很多人不肯在婚姻中成长,坚持做一个幼稚的孩子,固执地在情感中一错再错,错到一定程度就拒绝婚姻,发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之类似是而非的感慨。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词语、句子、段落给我启迪:

1、作者反复提到的夫妻“互爱”。并认为夫妻之爱就是“以货易货”的交易,你必须拿出他认为有价值的爱,他才会拿出符合你要求的爱来。
2、  划清双方的责任,强调自制。
3、作者对责任感的诠释:责任感就是在对方没有要求你的时候,你仍然不折不扣地履行着你的义务,任何时候,你都不能忘记你对婚姻的责任。
4、 工作狂是一种变相的缺乏安全感,是婚姻沟通出现障碍的表现之一。
5、 强调夫妻双方个体都必须具有与人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
6、 夫妻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事情、任何责任和要求都要重要得多。要为爱设立优先权,必须为爱投资时间。
7、 你越是受到其他潜在伴侣的吸引,你对自已伴侣就越不满意,你对现有婚姻的投入也会越少,收获的幸福感也将会减少。
8、 哪些东西容易构成婚姻中的“第三者”呢?孩子、朋友、姻亲、工作、嗜好、家务、金钱等等,都是“危险分子”。这些内容是婚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一旦它们的位置超过了配偶在彼此心中的位置,对婚姻关系是极具破坏力的。很多人习惯用忙碌来填充那个夫妻间不适当的距离。

     开放的社会,我们的婚姻要面临多种暗流涌动的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诱惑,爱之舟要面对更多的暗礁,这本书对夫妻关系无疑有“稳压器”的作用。对追求家庭幸福的人来说,呼唤爱的意识和探讨爱的技巧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

     幸福婚姻需要共享、忠诚、宽容、理解、尊重、坦诚、平等。正如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则一样,在婚姻中,你不能随心所欲,自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家里得和在办公室一样,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你想维持一桩婚姻,就得收收我们自己的性儿,就得注意对方的感觉、对方的情绪。要知道,经营婚姻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夫妻双赢,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婚姻其实是一个最需要品位,最需要教养、最需要能力、最需要忍耐的地方,而我们恰恰在说“我爱你”的激情时刻忽视了这些。我们都希望被爱,都希望自己的妻子(丈夫)是一个会爱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拈花拈草、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希望自己不要受到情感伤害,那么,我们就要把经营夫妻情感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家精美的花瓶,不要让它掉在地上摔碎了。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婚姻,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离不开和谐婚姻。和谐婚姻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生活的重要环节,如果把握的不好,将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婚姻不是彼此成全,而是互补。婚姻不是你看我,我看你,而是两个人手牵手向前。

     希望每个走进婚姻中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作为两个独立且有个性的人携起手来,把幸福撒在崎岖而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感谢明天,感谢《婚姻和谐:手牵手向前走》这本书,它给了我们一把钥匙,让我们懂得:爱的问题,只能用爱来解决;幸福,其实把握在自己手中,幸福婚姻的奥秘不在于寻找最好的伴侣,而在于做最好的伴侣。做婚姻中最好的你。爱的承诺,能给婚姻带来最深的安全感。在有安全感的婚姻里,夫妻双方才会放心地牵起对方的手,才会全身心地为爱奉献。

      我希望每一对即将走上红地毯的情侣都能来看看这本书;我希望那些婚姻亮起“黄灯”信号的夫妻能迅速来看看这本书;我也希望让那些寻求婚姻辅导的怨偶首先看看这本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06:18:44 | 只看该作者
[url=]关于反省和反思的区别——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url]

       郑杰校长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的序中谦逊地写到:“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既然如此,不妨一读吧。然而读完之后却是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这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郑杰校长在第95条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中提到,一个老师要有绝活,而让自己有绝活必须学会做三件事,一是了解自己,二是了解别人,三是了解自己身处的时空。在了解自己这一条,郑杰校长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无所谓优劣的,你要不停地发现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每一个人本身就是稀缺的,所以发扬自己长处即可,有时候发现发扬自己的长处,就在给自己增值,老跟在别人后面,就越跟越贬值。对他这种说法我比较赞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好好扬长避短,努力让自己增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特别喜欢的就是郑杰校长关于反思和反省两个词的不同解释,让我耳目一新。他说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已。西方文化中的一个词是“反思”,我们现在用反思这个词,但依然做“反省”解,他说没有得到西方“反思文化”的真谛。他认为所谓所谓:反省,就是认为凡事都有一个规范或标准反省就是问自己“我哪些地方还不符合规范”,因此他说只要你开始反省了,那一辈子你就别的都别干了,成天改正错误缺点就够你忙的了。反省已经是一种文化,根深蒂固了,我们的教育就是不断的教学生自己查找缺点或帮他查找缺点的过程。

       郑杰校长接着谈反思则不同,反思是问自己:我还有多少能力、长处没有发挥出来?我如何做的更好?因此,反思是自己赞美自己,是张扬人性中的强势。在西方教育中你听不到批评而只有赞美,也看不到西方的小孩子将来长大之后有多少骄傲自满。反省时自己贬低自己,老在挑自己挑别人毛病,挑得别人不敢创新,不敢张扬,人性萎缩。

        读到这里,我颇有同感,现实就是如此,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批评太多,而受到老师父母发自自己内心的赞美和表扬太少,从而导致自己自信心严重缺乏。想想我们自己,当我们长期难过、情绪不良的时候,过多的反省自己的错误,我们是不是会讨厌自己、怨恨自己?有些人走到极致甚至会自杀。当一个人看不起自己,责怪自己,甚至自我放弃时,他在生活中会有什么表现?依据我的观察,他或是软弱、无能、没主见,或是傲慢、自大、固执、爱唱反调,或是没精打彩、沮丧甚至有自杀的倾向,或是三种型态的混合。当然每个人会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不会太积极主动,并且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很少看到不喜欢自己的人会快乐、和谐与自信。我们不能期待别人来赞美自己,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善待自己,学会如何爱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我们心中没有阳光,才能去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我们才能去帮助别人。

        我认为我们需要适度地反省自己,更需要多反思自己看看我们还有那些生命潜能没有开发出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努力开发我们的生命潜能,让自己能拥有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绝招,让自己成为学校里的稀缺资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16:32:21 | 只看该作者
读——丰富自我
思——丰富自我
写——吐纳自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16:43:5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每天

  最近在整理书柜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感谢每天》,是我去年在当当网邮购的,当时看了一遍,今天重翻,很多话让我感动,摘录其中一部分和大家一起分享:

    懂得感恩的人,才容易懂得生命的乐趣。

    每一天,我们都会遇上大大小小的事,而那件事对我们的影响,就端视我们自己的看法。四五十岁的人患上大病,他只会埋怨,我正当盛年,为何会是我?就算是六七十岁的人,也会埋怨:我才刚退休,停止了四五十年的劳累,为何会是我?

    他们都没有想到,在此之前,他们已拥有了几十年的健康,他们没有想到,有些人一生下来已百病缠身,身患顽疾。

    从今天、今时,今刻开始,我们要学会在每件事上,找出可以感恩的地方,诚心作出感谢,用感恩的心看世界,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可感恩的事与物也会变得愈来愈多。

    有信心,凡是可能。

    每天打开报纸,看到报纸,看到天灾人祸,我会开始感谢。

    要感谢,因为我们住的地方不在地震带,不像台湾一般,饱受天然灾害蹂躏。

    要感谢,因为我们不是生于没有自由的国家,活在恐怖政治之上,不能呼吸一口自有空气,没有选择理想生活的自由。

    要感谢,因为我们不是生于穷乡僻壤,没钱上学,挨饥抵饿,为了钱要买卖婚姻,为了改善生活要成为盲流,偷渡客,甚至出卖肉体。

    要感谢,因为我们不是从小就患上先天性疾病,生下来就要躺在医院,或是要父母到处奔走,为我们寻找适合的骨提或器官作移植。

    要感谢,因为我们不是生与暴力家庭,没有受到父母女虐待,不是生于变态家庭,没有受到父兄性侵犯,没有在弱小的心灵留下可怕的阴影。

    要感谢,因为我们不是失明、聋哑、手足伤残,我们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能看到美好的事物,可以参与各项运动,可以奔走跑跳,可以唱出美好的歌声。

    要感谢,因为身边有爱我们的人,又能让我们发挥天分的工作,有温暖的容身之所,有可以畅谈的朋友。

    因为拥有这一切,求上天赐我们一颗感谢的心,懂得幸福不是必然,懂得用我们白白得来的一切,无论是钱财或心力,去帮助需要的人,与他们分享我们所有的。

    万物可爱,只因你懂得爱。

    我们时常希望自己不是一个普通人,为此而挣扎,想不到,许多身体伤残或遭遇不幸的人,想做一个普通人也是那么不容易。
    我们从没留心的一步,连抬脚的动作也从不费劲的,对伤残人士来说,那一步却是这般艰难。
每一天起床,我们看着自己健全的手脚,其实都应该感恩。

    不要因为忙碌,而忘了你所拥有的以及所爱的。

    总有千般困难,我们一起撑住!

    我们从多多少少的危难中撑过来,不也是因为从来受过的支持、肯定、善意和善待吗?从小事做起,聚集起一点点善意、美意发放出来,可能汇聚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泉源,心灵加油站。

    愿智慧与身量一同增长。

    生活,与其无奈面对,坐困愁城,不如随遇而安,在逆境中发挥创意。


    怎么会心淡呢?假如我们做的微笑付出,能救得了一个人,一个家庭,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功业,无比的善行,我们从中也有美好的学习、体验、又怎会累,怎会心淡的?因为,做善事,不只是一件事,所救助的,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宝贵的生命。喜悦一个接一个,怎么会累,会心淡呢?

    爱火烧不尽,全靠一个炽热的心!

    前路漆黑一片?只要忍耐,亮光总会出现。

    生活,有时是苦涩的,但苦涩中带有一缕缕的温情和人情味。

    原来每个人都有忍受,都有委屈,都会遇上无妄之灾,在其中,除了消极的无奈,该是积极的学习互相体谅,长存感恩之心吧!

    与其呼天抢地,怨天园地,不如静下来感受当下。

    禅师喜欢讲:喝茶吃饭好修行,活在党下,享受当下,事事晋薪津轻,则人生处处是佳境。

    以前人生扭曲着,现在静心看清楚。

    要人人说“好”,是否自寻烦恼?

    有人认为失意时该把它看成长假,我认为,看成了进了训练营也不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08-12-22 16:46:36 | 只看该作者
与世界上普遍的苦难相比,我们是幸福的,为此我们很高兴。但有的人喜欢和世界上普遍的幸福去比,觉得自己是苦难的,为此他很痛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08-12-24 06:02:12 | 只看该作者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08-12-24 11:15:23 | 只看该作者
好诗。“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这两句的典故,还请解释一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08-12-24 19:48:13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是别人写的,对其中的典故我也没有好好研究,你提出来,看来有时间我也要去查一下它的来历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7:58: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辩证施治的读书妙方


      
经典名著
   
如鲍鱼、鱼翅、燕窝、熊掌。
   
固本强身,全面滋养。

         
历史传记
   
若人参、桂圆、莲子,补脾、
   
祛邪、扶正。

         
抒情小品
   
似清洌泉水、加冰糖菊花茶、
   
沸雪泡龙
井和碧螺春茶。

   
甘甜安神、清心养气;

         
言情小说
   
如梨子、萝卜、芹菜、香蕉。
   
润燥化食,健胃消胀。

         
哲理散文
   
如清风徐秋,焯水菠菜。
   
理气清肝泻火。

  
讽刺、滑稽、笑话、幽默故事
若辣椒、芥末、姜汤,辛暖解表,让你在笑声中开宣肺气.

选自:
王波《阅读疗法》一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08-12-27 07:59:40 | 只看该作者
      学会赞美真的很难吗?——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



      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让我们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和领导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

      在书中的第九条,郑杰校长写出《学会赞美真的很难》,我觉得他的分析真是非常透彻。文章开头他写到:如今难得听到学校管理者赞美教师,是因为管理者就是“查毛病”的人,越是严格要求的管理者,就越得查毛病,查了毛病就的批评人,哪里还有什么赞美?领导就是想赞美老师也会有不少顾虑,老师们赞美领导用他的话来说就则显得稀奇古怪多了,试想一下,当面赞美吧,有拍马屁之嫌,背后赞美吧,又嫌太肉麻,所以一般只听批评领导却不见赞美的,至多保持沉默,同事之间可能也难得相互赞美,赞美学生我们也做得很少。

     在我们的学校文化成分里批评和挑毛病压倒赞美,我们的常用表情是批评时的一脸严肃、被批评时的满脸无辜;我们的心态是挑毛病时的尖锐刻薄,被挑毛病时的紧张与痛苦,我们学校的通用语言是批评者的指责与训斥、被批评者的不满与抱怨。学校的空气因缺少了赞美而时常凝固。看了这段话,我很有同感,现实差不多就是这样!

     其实凡受过别人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了甜蜜,相较于受到指责,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作的事受到他人夸奖,可为什么人们那么吝啬赞词,难道学会赞美真的很难吗?其实赞美他人说难也不难,一两句轻轻的话语,配上一幅与赞词相匹配的表情即可,那么简单的事情人们为什么不做?

      郑杰校长分析,这种力量来自深重的不信任。领导不信任属下,属下也不信任领导,同事们相互不信任,大家互相带着有色眼镜看对方。不赞美学生是因为我们也许从来就不相信,缺少教师管束而光靠赞美,学生们居然能成才?大家明知道源于“不信任”的一切方法手段的效果并不好,而且还加重了人际交往中的痛楚,降低了几乎所有人的生命质量与幸福感,可为什么却扔不下不信任的重压呢? 也许,人们总是依着自己的心性来揣测他人,以心中的“小”来揣测他人可能的“小”。如此,信任从何而生?也许,很多人沉浮于不信任的惯性之中,使信任变得难行,赞词堵在咽喉。

      好在我觉得我们学校的领导心胸还是比较开阔,在我们学校老师们自己办的刊物《超越》,每期专门设了一个栏目《赞美教师》,我为这个栏目写了三篇赞美同事的文章,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我们很多同事也都非常虚心,能够很诚恳地赞美别人,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同事之间互相学习的气氛还是浓厚。老师需要赞美,我会努力使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并以此来慰籍我热爱教育的灵魂,足矣!我不敢奢望赞美,因为我是老师!我不企望赞美,因为我面对的可能的指责太多,对赞美已经不再有那份如孩子般的激情——也许,这就是成熟的代价。尽管,我不再祈望,但并不是我的心中没有阳光。因为,我是老师,我的职责是让我的孩子心中洒满阳光。

      我们的学生需要赞美,也许无数的孩子在心里说:“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老师,把那些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已久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吧,听你的脚步声在校园里快乐些,再快乐些的回响。”我会努力让自己的眼睛找寻到、让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学生身上值得我们赞美的东西,并使之发扬光大。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赞美和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赞美,也渴望受到赞美的。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多赞美表扬并不是说就不要批评了,而是少批评。当我们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做到:

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

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

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

四、注重事实。

五、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

    另外在家里我也会多看到老公孩子的优点,多赞美他们,让我的家庭更温馨幸福。

    因为我们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我们便可能看到有一天,不信任的阴霾,在赞美声渐渐驱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阳光,那时,也才有充满阳光的学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5 13: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