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日志] 我的成长经历和我的感情生活

[复制链接]
136#
 楼主| 发表于 06-10-7 21:29:1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黄金周的最后一天,也是阴历的八月十六,是我婆婆的生日,我提前好几天就打算等婆婆过生日的时候为她去放生,从今年夏天开始,我家里只要有人过生日,我都去放生,在过生日这一天放生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所有的罪业中,以杀业最重,因为众生最珍惜的是自己的生命,你杀了他,他最恼恨,怨仇结得最深!而所有的功德,以放生第一,因为众生最宝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你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多!
放生功德广大,不可胜数,兹举其大要述说于下:
              (一)无刀兵劫,免战争杀祸。
              (二)长寿、健康、少病。
              (三)免天灾横祸,无诸灾难。
              (四)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
              (五)多子宜男,所求顺遂!
              (六)官禄亨盛,一帆风顺。
              (七)合天心,顺佛令,物类感恩,诸佛欢喜。
              (八)解怨释仇,诸恶消灭,无忧无恼!
              (九)喜气吉祥,四季安宁。
              (十)得生天上,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直可往生西方极乐国土。

今天我发愿为婆婆的生日放生一只龟,因为龟是长寿的象征,也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和儿子到大世界海鲜市场,看到有卖龟的,野生的80元一斤,养殖的25元一斤,因为身上带的钱有限,只能先买一只人工养殖的,儿子帮我挑了一只,卖鱼人帮我用黑塑料袋装好,谁知这只龟一下子就把塑料袋给捅破了,只好又套上好几层,又往塑料袋里装上一些水才好一些,买完龟,又买了十元钱的泥鳅,两样花了将近50元,我们走到华联,坐上十路公交车来到经区的海上公园,还是我们以前放生的老地方鲤鱼池放生,今天的海上公园游人特别多,天气也非常好,八月十六也是结婚的好日子,海上公园来了好几十对新婚夫妇,都来这里拍录像,今天能看到这么多新人,也让我们大饱眼福了,海上公园是威海修的最好的一个公园,也是我和儿子最喜欢来的地方,到了公园,我们顾不得欣赏美景,先来到公园的鲤鱼池,这里成了我们很多佛友的放生池,鱼池周围的人不少,到这里喂鱼也成了很多新人结婚录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我还是来到里水边最近的一个地方,把塑料袋打开,告诉手中的龟和泥鳅鱼,今天是我婆婆的生日,感谢她你们也要在这一天获得自由,一边念着三归依的佛语给它们皈依了佛门,把塑料袋放在水中,让它们游出来,获得自由的龟和泥鳅鱼迫不及待的游进水里,看着它们获得自由,我心中也有说不出的欢喜,感觉自己又做了一件善事,我认为自己能在婆婆过生日的时候为她来放生,比给她买件衣服还要好,公公去世了,我希望婆婆能够健康长寿,全家人和和乐乐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06-10-7 22:24:35 | 只看该作者
美惠子姐姐真是一位好儿媳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06-10-9 13:39:25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病时,至少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越来越漂亮,进而改变我们的命和运。
这句话对现在的我来说非常受用.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06-10-9 13:56: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美惠子阿姨

看着美惠子阿姨写的这些文章,很真实,也很有理,很受用
今年我刚毕业,也是毕业后遇到的种种问题,让我认识了阳光
一下子进入社会这个大学堂,什么都是新的,接受着我从未碰到的障碍
阿姨很成功,是个很受尊重的女性,我很崇拜您.
我也想有一天和您一样
我会继续关注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06-10-9 19:12: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小鱼有点抬高我了,我原本就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常的人,我从来没有认为我是一个成功的人,特别是在事业方面,我在我们学校里也不是教学骨干,只是一名普通的学校图书管理员,还得经常帮助学校食堂帮厨,属于后勤打杂人员,不过我相信一个人活得是否精彩和有价值,和他(她)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成正比,其实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而是要看他对社会能付出多少,能作出多少贡献,平凡的人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只要我们有一颗漂亮的心,就一定能够活得漂亮,活得有价值。

另外小鱼你是大学刚毕业吧,今年也有20多了吧,你一声美惠子阿姨,让我感觉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中年了,虽然心中认为自己因为心理成熟较晚,刚过35岁还不算老,平时他们中学生以下的孩子叫我一声阿姨,我还比较坦然欢喜的接受,如果是20多岁的大学生也叫我阿姨,我就有点不自然了,还有人不知道我的具体年龄称呼我小姐,更让我哭笑不得,小鱼,别叫我阿姨,叫我大姐我还比较愿意接受。阿姨是给那些中学生一下的孩子们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06-10-10 10:23: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鱼 于 06-10-8 20:56 发表
阿姨很成功,是个很受尊重的女性, ...

               有同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06-10-11 10:48:28 | 只看该作者
美惠子姐姐,从刚到阳光就一直很熟悉你,甚至在去年抑郁期想过给你打电话,但怕影响你的状态。

你是我知道的第一个真正有知识有见地的信佛人,希望能向你多多学习。

我从来不信仰任何宗教,但从来也不排斥宗教信仰,照一般人的标准来说对宗教的了解还多一些,对圣经和金刚经等一些宗教典籍的入门材料都看过一些。

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够信仰,也许是因为我头脑里思辨性的东西太多,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信仰中去。

会从你身上学到更多的,我深信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06-10-11 18:28:34 | 只看该作者
为惠姐姐呐喊加油助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06-10-11 20:08: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malnu 、波波,还有棉花糖里的星星小妹妹的捧场,这两天上班感觉很累,上午要在食堂帮忙,下午要去给一年级一个班代课,原来班的老师十一结婚请了一个周的婚假,早上的两节课是由两位教导主任一人上一节,下午的三节课都由我来上,一年级我以前教过整整九年,三年前调到现在的学校后再也没有正式教过,一年级老师确实是很辛苦,一年级的学生也最不好教,班上有不少孩子是我上学期在幼儿园里教过的,所以他们看到我也很亲切,和孩子们在一起有不少烦恼也有很多快乐,有时学生难管,上课不好好听讲,我也忍不住发火,发完火反思自己学佛的功夫还远远不够,学佛学的好人遇事都是很少发火的,因为有火烧功德林一说,以后再想发火时心中提醒自己默念阿弥陀佛,让佛菩萨加持我一定要学会忍耐。

其实学佛真的是很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八个字能完全做到的话确实很不容易,在学佛的路上我就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佛门,还有很多的知识都不懂,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就像同心个人签名所讲,聪明的人可能会抑郁,而智慧的人不会抑郁。我认为聪明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智慧却不是谁都拥有的,我希望我的人生都过的充实快乐,佛门特别强调活在当下,同时又告诉我们考虑问题要长远,因为因果是通三世的,而且因果确实是不虚的。

我以前也曾经是无神论者,现在我变成了有神论者,这其中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路程,让我现在相信了六道轮回,相信了西方极乐世界和地狱的说法,相信了人有前生今世和来世,让我真正走入了佛门,成为一名如来的弟子,我真的很喜欢我的法名如慧,我要努力做个像如来一样有智慧的人,这其中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佛法是重实质不重形式,知识知道得很多还不够,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这一点才是比较难的。我的身上也有很深厚的业障,我需要好好学佛念佛多做善事来消除我的业障,我也很希望我们阳光工程里,能有一批和佛法有缘的朋友能和我一起来学佛,念佛确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06-10-12 20:47:28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有时间看了你此专栏的全部帖子,看得眼睛生涩,但内心不断温暖而感动.

         从文字来看,你是特别关注自己精神的一个人,有着难得的善心与热心.抑郁之人,本来就心性善良,你再皈依佛教,心性之善,溢满字间.同时也从文字中见出你的坚强与忍受,不屈与抗争.

         我们的经历有相似之处,年龄也相仿.不同的是,与你比起来,我要欠缺许多.愿我们同路而行.也祝福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06-10-14 08:51:2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乐子能有耐心看完我专栏里的所有帖子,而且给我这么高的评价,作为年龄相仿的同龄人,你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你的幽默风趣是我身上最缺少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大多数老师都变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幽默更缺乏,你的生活让我感觉像小资女性,而我是平民百姓,我的确是一个非常关注自己精神生活的人,对物质生活没有更高的要求,是一个比较容易在物质上满足现状的人,物质的追求都是向外求,感官得到的快乐一般都比较短暂,而且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欲求不满,欲求不满是导致抑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精神的追求都是向内求,关注内心长久的快乐,就像丹增嘉措活佛 在 《内心的安详与快乐》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普遍认为快乐是存在于外在物质上的,从而引发盲目冲动地去贪恋、去执着追求。不过,追求外在物质所产生的快乐并不可靠。一切外在的物质,都是虚假的世俗法,它们往往欺骗着我们从眼识(以及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乃至到意识间的感官。那些未证悟的人们,会经常跟着外在物质的假相跑,变得迷惑彷徨……

  我们所处的这个花花世界极具诱惑力,而人们的心也是飘摇不定毫无主见,导致心识被外境物质所控制,极不稳定,变化很大。举个例子来说,回忆自己从童年到现在的经历,思想认识的更替变化是如此频繁。过去判断为千真万确的事情,现在很多都成了错误的;过去认为是真理的,而现在有许多变成了谬误;过去认为是谬误的,但现在有许多变成了真理……由于看到如此变化的现像,不禁使人感到,过去和现在的想法的确是不同的,去年和今年的想法也不一定是相同的。不光如此,昨天和今天的想法,甚至早上与晚上的想法也不一定相同。由此可见,我们已经被心欺骗了多少次呀!诚如佛经中说,“眼耳鼻及舌身意,此等功用非正量,如若感官皆正量,圣者之道有何用?!”

  从无始乃至于今天,外境欺骗了感官,感官欺骗了我们……这一道理就如同西藏谚语所言,“仇人欺骗儿子,儿子欺骗父亲”。因此,不牢靠的基础——感官,依虚假世界所产生的身心感受,是非常不可靠的。

下面我们先从身识——身体的感觉说起。例如,当感到寒冷而难受时,就希望得到热的温暖,稍微享受了一下温暖,就感到舒服。但是,如果时间长了感到十分烦热,进而身体就难以忍受了——由此可见,从热的温暖所产生的安乐也不是绝对的。再比如,坐久了会感到烦躁,就想出去走走,活动活动,由此会觉得舒服。然而,走的时间长了,舒服感会消失,又想回去坐坐……所以,依靠外在形式所得来的安乐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假如从热的感觉中得到的舒服是绝对的快乐,那么,即使处在燥热的环境中,也应该感到安乐,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快乐的产生又需要在某种条件——冷气的加入下才能重新获得。从行走中得到舒服感,就必须以长时间久坐为前提条件……否则,安乐怎有可能产生呢?

  如果存在绝对的安乐感,就不应该需要其它条件。因为,其本身自可产生快乐。但是,实际情形不是这样。这种世间的快乐,在龙树菩萨所著的《宝?论》和圣天菩萨著的《中观四百颂》中都取名为“改变痛苦形式的快乐”。它意思是讲,某种痛苦仅仅是改变了形式,即成为所谓的快乐,其实,它本身并非是真正的快乐。

  同样,意识的感觉也是十分不可靠的。例如,从感情方面说,有些年轻人遇到了称心如意的朋友,最初时,对方的每个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可爱且百看不厌,仿佛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集中到了她(他)的身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要是没有了对方,就会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脸上也失去了笑容。和对方在一起的情意绵绵欢乐幸福,好象用世间所有美妙言辞都无法表达,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但是,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还需要面临许多考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根本不自在,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无法和谐统一的。事实往往是这样,当炽热的感情稍为冷却,而理智战胜感情时,也许你就会发现对方发生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变化。“以前的人怎么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此时,一看到对方,就心厌情忿。以前依靠对方所产生的快乐,现在则完全被痛苦所取代。因为误会而结合,因为理解而分开。最终事情到底是否如此,只要问一问那些离了婚的人士就明白了……

  的确,我们一般人的心理感受都是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这种变化也是非常迅疾的。所以,凡夫之人不论何时何地,永恒的安祥是难以获得的。如此看来,我们的心理感觉并不是一牢永固,如果真正的快乐存在于外境当中,那么,用游戏和歌舞的欢乐,对于那些因失去儿女而感到痛苦不堪的父母们来讲,也应该使他们心生欢喜。但事实上却是恰恰相反的。如果给他们这样做,必然会加剧他们的痛苦,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假使欲令他们快乐,那所必需的首要条件就是先要他们心情开朗——把心锁打……由此看出,所有的外在事物,仅仅是生起快乐的次要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

  人们因为愚昧的缘故,自以为一切快乐都能从外境获得,这种习气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往往极力追求外在物质的欢乐,这有巨大的危险性。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本不自在,即便获得了少许快乐,也极易被外境所转,而最终成为痛苦。他们追求外在快乐的行为,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米拉日巴尊者曾说:“内在欢乐尚未得,外在快乐皆苦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物质方面的进步,与精神方面的发展是十分不平衡的,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在当今社会,竞争局面与日俱增。为了追逐名利,人们不择手段,争前恐后。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可否认,有的人采用合法与不合法的手段,的确获得了些许成功。这些人的富有生活,对于弱小贫穷者来说,都是梦所不及的。有的人对他们羡慕不已,会不由自主地蜂拥而上,迎合奉承、谄言献媚……实际上,那些权利与金钱,正如借来之物一样,你仅可以暂时享用,但并不能永远属于你,对于这个道理又有谁能够知晓呢?
  无论拥有多少财富,仍没有满足之时,这是凡夫之人共有的特性。某些已有很高名利地位的人,他们欲望膨胀,对外在物质的贪婪达到了极限,而这种贪欲却永无休止……在此情况之下,若失去了地位,耗散了财富,那些灾难又接踵而至……这时,以前所有的欢乐幸福都变成了记忆中的痕迹,是再也回不来了,除了能增加自己的痛苦之外,是毫无益处的。亲朋好友会远离,而围聚在自己身边的人却是相互讥讽责怪,喋喋不休……此时此刻,这个人内心中熊熊燃烧着悔恨之火,所有希望都变得十分渺茫,最后连活下去的勇气也丧失了。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暂时没有丧失名利地位,但是,他们的心思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考虑着利害得失,一直都被焦虑所困扰,从而在精神上不断地遭受痛苦的折磨,他们不仅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且在前进过程中愈加感到惶恐不安。他们的内心总觉得如履薄冰,心惊胆颤。虽然尽可以得到现实生活中的丰富物质享受,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难再出现真正的安祥与恬静。因此,外在物质的快乐并非可靠,它是不健康的快乐。

  有人会问,既然这样,是不是我们完全不可以追求外在物质的快乐呢?我想,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期间,完全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是不太现实的,对此我并未加以否定。我想强调的是,要想获得健康的快乐,必须依靠内心这一主要因素,而外在物质是次要的。所以,一定不要对主要的追求和次要的追求在认识上出错,这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假如我们以内心为主要目标去追求,由此获得自在的话,那么,即使受到外部世界的干扰与刺激,也不会产生痛苦,而且,自然而然,就会在人生之路上充满了快乐与幸福。又有人会想,追求内心快乐是否妨碍到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呢?我认为,这不仅没有妨碍,反而是有助益的。假若我们的内心没有安祥自在,那么,不管外在东西多么美丽漂亮,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假若我们的内心已然悠闲自得,那么,对于外在物质品味,自然会感到快乐。

  我们上面所阐明的情况,是针对一般尚未达到高水平的修行者而言,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完全脱离外在物质的快乐。但是,对于高层次的修行者就不同了,他们是不被外在物质所支配的,完全依靠内心的力量来达到自在洒脱,对于一切都感到纯粹的快乐,从而获得一种安乐三昧。在《父母相会经》中说:“有一种禅定名叫安乐三摩地,若获得了此种三摩地的大菩萨,他们所感受到的万法皆是快乐的。”这句话在一般人看来,肯定会有些神秘色彩,但是,我们却不应该排除其中真理的存在。有人会觉得这个道理太过于理想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我认为,美好的理想不能代替现实的快乐,现实的快乐也不一定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只有失望。所以,过于的乐观与过于的悲观都是错误的。对于我们一般人,要想获得佛与菩萨所具有的快乐,也许还要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内心的快乐不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承受,而不应该是消极地遗弃。

  内心的安祥与自在,是真正宗教徒的生活。所有依靠外在欲求的快乐,都是不堪与之相比的。心里的欢乐和外在的欢乐二者的区别用一句比喻来说就是,通过外在的欲求所得到的欢乐,就如同搔痒而出现的欢乐一样,从内心中获得的欢乐,就如同摆脱瘙痒(皮肤病)之苦的欢乐一样。搔痒从开始到把患处抓伤,尽管觉得很舒服,可是越抓越难受。与此同理,依赖对世间的欲求所得到的快乐,从开始享受到结束,自以为是快乐,但是实质上并未超越坏苦的范畴。越是享用它,痛苦的感觉就会越大。反过来讲,摆脱了瘙痒之苦的欢乐,虽然没有瞬间短暂的变化所产生的快感,但是它的本质却是真正的快乐,无论怎样去享受它,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样,内心的安乐,虽然不是世俗人有染污的零星所现的快乐,然而,它的性质是一种本质的欢乐。无论怎样享用它,都没有丝毫的变化。这就是它的特点。

  针对这些情况,龙树菩萨阐述道:“搔痒所出之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享受欲求之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对于世间欲求的快乐(外在的快乐)和内在的安乐两者之间的差异,无著菩萨进一步讲道:“享用智慧的生活,也就是佛法的生活,那些只靠吃喝、女人和歌舞等所得到的欢乐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为什么呢?依靠吃喝玩乐等得到的欢乐:是不能遍及全身;这种快乐是依靠外界某种条件产生的,因此,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得到,具有很大局限性;这种快乐在享受中被享受所结束;这种快乐是产生各种烦恼和痛苦的基础。反之,享用佛法生活所得到的快乐:是遍及全身;是“随心所欲”就能得到的;这种快乐在享受中恒久不被享受所结束;它不会产生任何烦恼和痛苦。”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快乐的确是有很大区别的。

  获得内心真正安乐的人们,无论怎样做,对他们来说都是欢乐的。即便他们缺吃少穿,没有可亲可爱的亲友,也许甚至饱受饥渴与寒风刺骨的折磨,但他们内心仍然是喜洋洋乐融融的。此时,是真正达到了“乐中最殊胜,内心即安祥”的境界。

  米拉日巴尊者对他的现状曾这样描述说:“见其住所如兽穴,他人观之心恐慌;见其饭菜如狗食,他人观之胃呕光;见其身体如骷髅,仇敌观之泪满眶;见其内心如佛陀,如来观之生欢喜”。这个道歌是尊者唱给他自己妹妹听的,我们听了以后,也许尊者的身影会浮现在我们面前,想起当时的情景,就会百感交集。

  本来尊者米拉日巴兄妹两人,父母在世时,算得上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因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离开了人间,他们不再拥有自家积累的财产,亲戚们成了他们的仇人,一家人受尽了苦难。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痛苦折磨之后,尊者米拉日巴不得不离开家乡,与亲爱的母亲生离死别。

  多年后,他怀着见一次母亲的愿望回到了家乡,可是母亲已经去世,妹妹也流落他乡。剩下的只有茅草丛生的残墙,愈加令人感到悲伤。后来,他到了山上修行,一直也没有见到妹妹。这次突然见到她,假如他是一般人,心里又有如何的感受呢?

  对于妹妹来说,当然内心的痛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母亲在世时,母女俩人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凄惨地死去,留下她孤身一人,流离失所……这些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心中,已经有许多年了,一直没有找到能够倾吐心里话的人,这次终于遇到了!可叹的是,这位哥哥已经不象个人样,而象个山中的野兽。他的身上长满了绿毛,眼睛凹陷,瘦骨嶙峋,手脚都象是快要断了似的。她看到这个样子,心里充满无限悲伤。她哭泣着对尊者说:“哥哥,阿妈是想念着你而悲惨去世的,除了我以外,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人。后来,我无法在家里继续呆下去,只好到处漂泊流浪。我不知道哥哥你是死是活,我想要是哥哥你没有死的话,你肯定活得会比较好。可是,我见到的你怎么是这副样子呢?而我的情况就是你眼里所见到的。象我们兄妹俩这么苦的人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说完,呼喊着父母的名字大哭起来……本来非常安静的岩洞里,突然间,尊者米拉日巴的道歌声和妹妹的哭声交织在一起,就象是在表演一场相聚无常的悲剧。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世俗人和修行者面对痛苦的态度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修行者对待痛苦的洒脱风范。

  内心得到大自在的修行者,无论遇到什么境遇,都不会受其挟制和役使,就象尊者米拉日巴一样,他是我们真正追求解脱的所有修行者的楷模,他的一生是辉煌的历程。对于这样的一位勇敢者,无论是什么样的痛苦和伤害,都无所畏惧。在这种修行者的人生旅途上,内心永远是安乐的。他们实现了永久的理想,而对于世间任何快乐都无所羡慕,从而,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如尊者米拉日巴所说:

  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
  抛弃傲慢嫉妒获安乐,
  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
  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
  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
  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
  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
  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我们在阅读了这些大成就者的传记后,会油然生起猛烈的信心。的确如此,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殊胜安乐。这样看来,大成就者们所得到的快乐,以及实现人生的价值,是远远高于世俗快乐和世俗人生标准的。我们应该树立远大而高尚的目标,去努力追求殊胜永恒的安乐。这样的究竟安乐是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之中的,若能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祥,死亦安祥”了……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阅读此书的有缘者:
  了悟自性光明大圆满!
  人生之路安乐得解脱!
  吉祥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06-10-14 17:21:0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圣 严法师的108句自在语,转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提升人品

1、需要的不多,想要得太多。

2、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3、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4、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5、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6、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7、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8、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9、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

10、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容易增进彼此友谊。

12、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13、在生活中,不妨养成:“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的想法,便能转苦为乐,便会比较自在了。

14、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15、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16、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17、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18、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19、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20、感恩能使我们成长,报恩能助我们成就。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6-10-14 17: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06-10-14 17:21:46 | 只看该作者
21、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22、遇到好事,要随喜、赞叹、鼓励,并且虚心学习。

23、少批评、多赞美,是避免造口业的好方法。

24、平常心就是自在、最愉快的心。

25、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语。

26、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坚定。

27、多听多看少说话,快手快脚慢用钱。

28、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29、踏踏实实做人,心胸要广大;稳稳当当做事,著眼宜深远。
享受工作

30、忙而不乱,累而不疲。

31、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32、“忙”没关系,不“烦”就好。

33、工作要赶不要急,身心要松不要紧。

34、应该忙中有序的赶工作,不要紧张兮兮的抢时间。

35、不要以富贵贫贱论成败得失,只要能尽心尽力来自利利人。

36、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

37、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38、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39、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

40、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长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06-10-14 17:22:24 | 只看该作者
41、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

42、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

43、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烦恼也就愈少。

44、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45、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46、大鸭游出大路,小鸭游出小路,不游就没有路。

47、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

48、“精进”不等于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49、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

50、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51、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52、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53、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与疲累。

54、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平安人生
55、生命的意义是为了服务,生活的价值是为了奉献。

56、人生的目标,是来受报、还愿、发愿的。

57、人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而在贡献的大小。

58、过去以成虚幻,未来尚是梦想,把我现在最重要。

59、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60、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06-10-14 17:2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2-5-15 10:34 编辑

61、积极人生,谦虚满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62、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63、你是有那些身份的人,就应该做那些身份的事。

64、在安定和谐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鲜的明天。

65、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66、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富则愈大。

67、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68、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

69、救苦救难的事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

70、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的健康、老的有希望。

71、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72、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的佛事。

73、每一个孩子,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

74、对青少年,要关心不要担心,要诱导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权威。

75、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76、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伦理”的关系。

77、现在所得的,是过去所造的,未来所得的,是现在所做的。

78、眼光,是你的智慧;运气,是你的福德。

79、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80、经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无虞匮乏的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