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为啥甘为邓小平顶雷 (2014-10-18 22:16:47)转载▼
由于写了《刘志丹》,康生对习仲勋猛下毒手。从1962年开始,这位前国务院秘书长、副总理被打入牢房,一进去就是16年。 2013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纪念其父亲诞辰100周年(逝世11年)的时候,透露了一些外人不甚知晓的父子之情,催人泪下。 不到9岁的习近平,就被迫与其父亲长期分离。老父亲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一直到了1972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之下,他们一家才得以见一面。 习近平引用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来描写10年以后重新见到父亲的感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0年未见,习仲勋认不出习近平是小儿子,还是大儿子。而习近平见到的父亲,虽然可以认出来,可是原来的黑发,已经变成花白。他说,他对贺知章的诗句,是完全颠倒过来理解的。 习仲勋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整过人,连坏人,他都是容忍到了极致。出生在贫穷的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时代造就了英雄。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到了陕北,是习仲勋、刘志丹和谢子长领导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给提供了落脚的基础。新中国的诞生,习仲勋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富平县的习陵,习仲勋的坐像非常慈祥,坐像的旁边,刻了习仲勋生前写的16个字,“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 这16个字,非常简单、朴素,却透露出一个硬汉子的宽阔胸怀。革命时期,浴血奋战,和平时期,蒙受16年牢狱的冤屈,而且,是那些一起闹革命的“同志”给整的。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不仅老百姓遭殃,更悲惨的,莫过于刘、邓、彭、陶和习仲勋等一大批开国元勋。 邓小平复出,1978年习仲勋得到了彻底平反。习近平在回忆中,特别提到了邓小平和叶剑英的名字,因为,是邓和叶委派了习仲勋到广东省当省长和省委书记的,为广东的改革,起到了破冰的作用。 如果你看到《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不难知道深圳的改革,在前几年的阻力有多大。邓小平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来顶住各种反对改革的势力。 习仲勋第一个在广东的报纸上要求大量宣传这个思想。然而,深圳能否成功,谁也不知道。坐牢16年,年纪已经65岁的习仲勋,刚逃出牢狱,就必须在广东用改革的成果,来证明《实践》的重要性,可谓是在老虎的嘴里拔牙。 好在广东人,就是那种敢于闯红灯的人,下面的人没有改革阻力,是习仲勋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错了,作为省委书记的他,一定是难逃其责。 换成别人,冲在改革的地雷区,不一定肯干,也不一定能干好。习仲勋和邓小平的共同之处,就是不怕“坐牢”。邓小平三起三落,习仲勋16年铁窗生活,却没有放弃党,因为,他们心里无私、无谓。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想的是党的利益、人民的疾苦。有了这样的精神,个人的得失,就非常微小了。 习仲勋用“快乐”二字,在他的16字座右铭的经典中,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位置。可见,快乐,乐观,可以使任何困难化为乌有,可以使牢狱之灾,变成励志的经历。 习仲勋的铁窗生活那么多年,却坚持每天在狭小的牢房里正着走1万步,退着走1万步,还要正面做俯卧撑。他的身板没有被牢房整垮,而是体力和毅力更加坚强了。 像邓小平和习仲勋这样经过无数磨难的人,都能活到90岁,90多岁,靠的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文革期间,许多人熬不住,自杀了。许多人想不开,得病死了。 经历过残酷的政治斗争,使邓小平、叶剑英、习仲勋这样的人,不再相信通过斗争来解决问题。就连“四人帮”被判了死刑,却没有执行。 他们对毛泽东的评价,也是以理解、宽容为本,最多把毛泽东的功过进行“三七”开,他们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仁慈、以民为本、雪中送炭,是习仲勋的情怀。在习近平童年的时候,习仲勋就给他讲对人要“雪中送炭”的道理。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区别,就是前者,能救苦民于水火,后者,有用但远不如前者。文化大革命之后,广大群众生活在贫困之中,如何摆脱贫困,就是政治家“雪中送炭”的作用。 习仲勋在广东,大搞经济特区,把深圳的建设作为出狱以后的奋斗目标,把广东省,从吃不饱,改变成为全国改革的排头兵。 在广东两年多以后,习仲勋被调回北京,当了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3年离休,而后长期住在深圳,非要目睹深圳的变化。 在习近平的回忆中,习仲勋有两个故乡,一个是陕西的富平县,一个就是广东的深圳市。这两个地方,铭刻了习仲勋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广东,其实,就是邓小平的改革先锋。他紧跟邓小平搞改革,愿为邓小平顶雷冒险的精神,完全出于两位革命者对中国人民的忠诚,对中国:)伟业的坚定信念。有了这种忠诚和信念,什么样的阻力,什么样的牢狱之灾,都无法阻挠他们前进的革命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