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情有旷达自安康——谈抑郁症的预防(3) 束缚中国女性的裹脚布已经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束缚中国人民思想的裹脚布却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程度上束缚人们的思想。而且在个别人身上还相当严重。现在按中学教学大纲开生理课,但好多学校在涉及到性的章节时却不讲解,而让学生自己阅读。"性"即淫秽这一偏见长期误导着人们。在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钟情"、"怀春"是纯真感情的萌发,青春期两性间朦胧的爱使人激动,并为生命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本是正常的、健康的。然而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缺乏性科学知识,使许多年轻人对正常的生理反映却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以至于造成人生悲剧。报载,80年代末,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曾披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身体发育健康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男性中学生,因为认为自己遗精、手淫"下流"而偷偷动手阉割了自己,造成了终生残疾和不幸。这虽然是极个别的例子,但在性成熟期的性萌动却使很多少男少女产生负罪感,却不是个别的,以至于影响到成年后正常的生活。笔者就会这样的体会,在我少年时代首次遗精后,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慌恐和茫然,甚至有一种负罪感。一次,我偶然看到一本《性的知识》的读物,当时很怕别人看到,仅草草翻了一翻,当我翻到书中介绍"手淫问题"一节时,由于看得很草率并没有正确理解手淫,而把手淫理解为当手接触到生殖器官时的正常生理反应。当看到书中关于手淫的不良影响时,就背上了思想包袱,有好几天情绪低落。当时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手淫,那时自己也没有手淫的习惯,自己误认为手淫的那种现象是健康男性的正常反应。旧的性知识书籍对手淫的结论都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用今天的观点看,现代的大量研究业已证明,手淫对青年来说,是一种满足性欲的自慰行为,适当的手淫不仅无害,反而有益身心健康。以往的心理学家或医学家把手淫的危害估计过高是不正确的。 记者陈靖在《警惕:青少年中的心理疾病》一文中披露:在心理卫生医院接受治疗的80%以上的患者是青少年。按照每个年龄段的患者发病数量排列,依次为高中生、初中生、大学生,这就是说,少数青少年已成为心理疾病的主角。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下面,我摘录一位初中三年级的女学生写的《期中考试总结》。她是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且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女孩,只因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没有名列前茅,在全班排列第七名就痛责自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定程度的病态心理。 期中考试总结 期中考试结束了,一场风波也结束了,可惟一没有平静的却是我这颗受伤的心灵。我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痛苦,甚至达到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不明白,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这次期中考试我失败了,我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失败了! 这也许只因为我太在乎了,我太在乎各科老师对我的印象了,我太在乎同学对我的看法了,我太在乎父母亲对我的期望了,更在乎那已年过花甲却每天都为我按时做饭的姥爷、姥姥期待的目光了…… 我在乎的是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甚至不明白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辛酸苦辣,为什么这一切让我经受不住的事偏偏发生在我身上。我可以想象是出现在各科老师对我印象如何,同学们又是怎样看我的。他们一定会说:"张××不行"。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反复地问自己,可是我却仍然要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真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我不明白现在这种考试方式与语文书中写到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现在的考试制度已把我们这些想考入重点高中的中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 翻开自己的试卷我看了许久许久,似乎在怀疑这张试卷是否是我答的,失误的地方是如此之多。自己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这次考试不好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过硬。例如,考几何时,有一道题我没有证明出来,看到这道题不会之后,我便茫然不知所措,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东一头西一头的,不知是做题好还是检查试卷好,于是我便思考一会证明题又翻一翻前面答完的题,看到哪便检查到哪,还不时地去思考那道没有证明出来的题。就这样,考试时间已到铃声响了,我也没有解出这道题,也没有检查好其他试题。 以后的几科考试不难想象,我这种心态是很难考好的,甚至在答化学试题时还在想着那道几何题。在语文考试时,当我看到有人的答完题在检查试卷时,可我的作文还没有写,就非常着急。我也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人,每当我见这种情况时,心中总有些不平衡的感觉。看到人家答完了又在检查题,我马上就乱了方寸,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在写什么,慌乱中写完后,又回过头来检查,又觉得作文写得极差,于是又重新修改,造成卷面不工整。语文考试后,我更不能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了,致使以后的几乎成绩都不突出,都没答出我应有的水平。 这次期中考试对我的触动是极大的,我不知道这种心理疾病何时才能除去。我经过多次考试,在心理素质差上吃亏也不算少了,应该接受教训了,可是我实在是克服不了这个毛病。这也许是因为我太在乎了,对我身边的一切都在乎,每个人对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都是很在乎,更不用说他们所说的话了。这次考了第七名,我敢肯定说,这绝不是我的真实成绩,我一定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弱点,这种现象在我身上争取不再重演。 这名中学生只所以感到精神压力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她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诚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对好些事都"太在乎了"。好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超过孩子身心所承受的限度,整个社会都被网在分数、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文凭、学历的恢恢巨网中,当学生并非由于本人不努力,暂时学习成绩下降或偶然考试没有考好,父母老师不必过多指责,此时的批评犹如雪上加霜,心理压力越大,学习效率越低。家长、老师、学生不妨把这些看得淡一些,只要学生尽到了自己应该尽到的和能够尽到的就可以了,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也有利于学习轻松学习。常言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极易产生悲观心理。青少年学生有时并不怕恶语相骂,不怕受皮肉之苦,但往往受不了父母过分期待的目光,过多的不适当的爱怜也会造成孩子的精神压力。 《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她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也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在这里,把性格理解为一种心态,把命运理解为人生,也是很有道理的。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在完成即定目标过程中受到阻碍时,就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挫折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客观环境因素;二是主体自身的精神因素,而主体因素又起主导作用。 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或遭到不幸时,所有的人都会造成心理的不快,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利于主体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不论心理健康程度如何,所有的人都会产生不快,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对这种不快反应的深度和影响心态时间是由每个人的精神因素决定的,而这种精神因素对有些人来说是有差别的,甚至差别很大。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
GMT+8, 24-12-28 14:48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