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千年牧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日志] 千年杂记

[复制链接]
76#
 楼主| 发表于 13-8-11 11:3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3 00:13 编辑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 ... 8986&highlight=
[原创] 抑郁症是精神振奋剂(毒品)吗?--随向阳光的朋友问好!
琴川杨
或许许多的朋友看着我的名字眼生,会疑问,这是谁啊,怎么上来就出任药版的版主了?!所以先向阳光的各位朋友先问个好!
其实我是阳光的老会员了,但是因为近段时间俗事太多,以致好久没有阳光,也和阳光上的朋友生疏了。自我介绍一下,琴川杨,网络经历曾经担任中国心理咨询网总版主,阳光工程网上医生(太不好意思了,很失职的),目前是中国精神科医师论坛的管理员。网下的身份是某精神卫生中心的心身科主任,精神科主治医师。
因为在年底,要写好多的总结,所以现在上网的时间还是不多,不过,既然美惠子邀请我担任药版的版主,所以还是要经常来看看。
刚上来,就看到有网友将精神类药品和毒品等同,刚好,今年刚出版了一本有关抑郁症的书,中间我写了一段,其中刚好提到了相关的情况,所以发出来让大家看看,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抑郁症是精神振奋剂吗?
    有些人把“抗抑郁药”和“精神振奋剂”混为一谈。甚至有的朋友直接对我说“抗抑郁药物让人振奋以来,那服用毒品不是也可以让人的精神振奋吗?抗抑郁药和毒品又有什么差异呢?”其实抗抑郁药能够治疗抑郁症,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但她仅仅提高那些异常的低落情绪。而对于正常人的情绪,并没有振奋作用,相反正常人服用抗抑郁药如三环类等,是会产生反作用机制,正常人长期用药或急性用药均不能活跃情绪,反可引起思睡,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13-8-11 11:3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3 00:11 编辑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hread.php?tid=3512&highlight=

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

我在网络上碰到许多的朋友,他们总是抱怨说他们使用了药物但没有用处。甚至有一位网友说他得病半年,使用过了所有的抗抑郁药但没有一个有效,所有非常坚决的对我说,药物对抑郁症是没有作用的。其实他们都没有进行一个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同时我发现许多的网友在使用药物使病情好转后就随意的停药,最终导致病情出现反复。为此我写下了这篇短文,希望大家对抗抑郁药的使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抗抑郁药物的足量足疗程治疗

一、为什么要使用药物长期治疗?

1.一般来说我们将抗抑郁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急性期治疗:一般指服药治疗的头三个月。这一期的治疗目标是显著改善原有的抑郁症状,使患者的病情缓解。随便提一下,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般在2~4周。

☆ 第二阶段为持续治疗期:是急性治疗期以后的六个月。这一期治疗的目标是巩固原有疗效,避免病情的复燃。

☆ 第三期为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病情的复发。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有人报道重性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5年复发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100%,所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持续治疗是必需的。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其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一般认为,第一次发作且药物治疗临场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时间为6月~1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三次或三次以上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直至终身服药。

目前维持治疗期其实是有点争议的。支持的专家认为三期缺一不可;而有的专家却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维持治疗,他们认为既然抑郁症的缓解期是完全正常的,就没有必要用药,只要在病情复发时在用药治疗就行了。但是不论专家对维持治疗的观点是什么,大家一致的意见就是抑郁症的治疗必需要经历急性治疗期和持续治疗期。
也就是说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最起码要连续服用药物9个月。   

2.长期治疗的剂量问题:
   
        一般认为,持续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治疗的剂量相同;对于维持治疗的剂量,有许多医师习惯将维持治疗剂量降至治疗量的2/3至1/2。但随着新一代抗抑郁剂在临场的广泛应用,目前有一个被广大临床医师接受的观点即抑郁症的维持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期治疗的剂量相同。如用氟西汀治疗,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均为20mg/天(每天一片)。   

3.维持治疗仍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所以患者应定期门诊。对于复诊的频率,有文献指出,在维持治疗的第一年每1~3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半到一年复诊一次,如果出现社会心理因素、服药不依从、抑郁症症状再现和出现明显的副反应,应随时复诊。

二、导致不能坚持药物治疗的因素:

(一)患者服药不依从,自行减药或停药,是维持治疗失败的首要因素。

患者对服药的不依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抑郁症的疾病特征可能导致依从性的下降:

        ①.抑郁症可有较长的缓解期,在缓解期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疾病以完全康复,而自行停药。

        ②抑郁症的自责自罪、内疚意识是患者认为不值得治疗而放弃治疗。

        ③抑郁症患者的动力不足和迟缓导致患者忘记服药和被动不依从。

2.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也是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有研究表明与社会隔离的老人依从性比较差,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依从性要差,经济状况差和伴有物质滥用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离婚、未成年人和有偏执意念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

3.其他导致依从性下降的原因为:①服用多种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②一日多次服药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③每次服药多片的依从性比较差。总之,服药越烦琐,其依从性就相应下降。

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方法:

1.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抑郁症知识,让他们认识到①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性格软弱所致。②抑郁症是可被有效治疗的,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③抑郁症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抑郁和维持正常的心境,而不是掩盖症状。④抑郁症停药后复发率高,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100%。⑤抑郁症的恢复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不要有侥幸心理。⑥应警觉复发的征兆,如出现失眠和明显的食欲下降。

2.让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治疗知识:①患者应每天坚持服用抗抑郁药;②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要2~4周;③在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也应继续服药;④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减药和停药。

3.其他方法:①告诉患者抑郁发作时会增加社会功能受损、医疗费用和自杀危险性;②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服药;③以积极的态度与病人交谈;④重视解答病人的实际问题;⑤医嘱要简单,最好是单一用药、每日服药一次、服药的片数较少。⑥定期随访。

(二)药物的副反应也是导致终止维持治疗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的副反应比较小,但长期应用后仍可能导致明显的副反应而导致患者自行停药。目前的主要副反应有以下几点:

1.体重增加,有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药物后导致肥胖,而自行停药,这一因素在青年女性中尤其明显。氟西汀有减轻体重的作用,所以必要时可换用它维持治疗。

2.性功能障碍,有许多抗抑郁药对性功能都有影响,如抑制勃起、射精和性乐高潮等。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要比老的抗抑郁药要小的多。有报道称米氮平(瑞美隆)对性功能基本没有影响。

3.失眠,氟西汀最易引起失眠,故氟西汀一般在早上服用。

4.嗜睡,三环类抗抑郁药和米氮平(瑞美隆)可引起明显的嗜睡。

5.其他还有如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也相应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而导致停止维持治疗。

对于药物的副反应,如果一旦出现,患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三 停药方法

       在达到维持治疗时间后就涉及到一个停药的问题。首先要说的是抗抑郁药是没有成瘾性的,故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所以不存在棘手的停药问题。但是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会使体内的受体敏感性发生变化,故不宜突然减量或中断用药,而应缓慢停药,以使体内受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状态。总之停药时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擅自突然停药。

本主题由 波波 于 09-1-15 22:08 设置高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13-8-11 11:4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1 01:59 编辑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 ... 3790&highlight=

转帖:
70亿身家富豪为何因强迫症自杀(小心被自杀)
作者:武志红(心理专栏作家,点击阅读专家个人博客)

5月初,赫然看到作家余华的一篇博文《悼魏东》。他是余华的好友,一个远见卓识而又重情重义的好男人,国内金融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年仅41岁,拥有70亿身家,一手创办了投资集团“涌金系”和国金证券……然而,这样一个男人却选择了自杀。他为什么自杀?真的是自杀吗?要知道,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一个句子是“小心被自杀”,因为很多被官方宣布为自杀的事件都有着诡异的气息。
    但魏东之死显然真的是自杀,因他用手写了一封给家人的遗书,透露了原因:
    近年来我的强迫症愈发严重……近期外部环境又给了我巨大的压力,强迫性的动作,强迫性的思维,如影随行,几乎时时刻刻的困扰着我,伴随着严重的失眠和抑郁,使我无法面对生活,对于未来能否摆脱它毫无信心,而且长此以往会拖累我的爱人……因此我决心把大家都解脱出来。
    从遗书中,可以看出魏东的强迫迹象。例如,错别字他会认真涂掉,写完后又做过检查,其中一小段文字“深深的内疚”,显然第一遍书写时修改过“疚”字,而在写完后的检查中又将“深深的内疚”修改为“深深感到内疚”。此外,遗书中没有连体字,甚至每一笔每一画都分得清清楚楚。
    强迫症是怎么回事,它为何会将一个如此优秀又拥有如此丰富资源的男人逼到绝境?
    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周期性强迫思维或者是强迫动作”。常见的强迫思维如反复考虑或怀疑是否被污染/不洁、导致别人受到伤害、或者怀疑是否锁门等,常见的强迫动作如反复洗手、检查和计算。
    强迫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在训练幼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时,抚养者的标准过于严格,从而使幼童对“不洁”有着很大的恐惧,因他担心,一旦“脏了”就没有人爱自己了。然而,大多享乐的欲望和本能性的能量都与大小便的控制有关。于是,在严格的抚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把享乐和本能冲动与“脏”联系起来。童年的体验沉淀下来,就成了一个人的潜意识。他的内心深处会不断涌动着欲望和本能的东西,但潜意识中又认为这都是“脏”的,并担心“一旦不洁,我就会失去爱”,于是他会恐慌、焦虑乃至恐惧,而为了压制这些负性情绪,他就会发展出强迫动作。       (我的强迫思维是这样发展的)
   
      认知行为学派则认为,强迫症患者的一个核心逻辑是:念头=事实。这个完整的逻辑是“坏念头=坏事实=坏我”。即,强迫症患者一有不好的念头,他会自动将其等同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并据此认为自己很坏。所以,他们会把大量精力放在控制这些念头的发生上。     (是这样的,知道是疾病引起,坏念头,坏事实,坏我不是真正的自己,内心的自责就会大幅下降,就不会走绝路的,也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我就是因为知道了这点,才历经千辛万苦,才坚持,找到,等到治疗好转的一天。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支持我想法的文章,感觉主,我没有被欺骗丢了性命,我在您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最艰难,最痛苦,最危险的重度燥忧期,2010年我会康复的。)
   
    然而,依照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说法,控制者和控制对象是一体的,当念头产生的那一瞬间,念头即“我”,“我”即念头,消灭念头即是消灭我,而这是根本做不到的。相反,越想消灭一个念头,就意味着这个念头所卷入的心理能量越多,于是这个念头在内心中的分量不是越来越轻,相反是越来越重,这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
    强迫思维的重量=强迫思维×对抗努力程度
    强迫症几乎总是伴随有其他类型的心理疾病症状。因为,“强迫”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强迫所要对付的内容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如果这个内容是“悲伤”,强迫症患者就会伴随有“抑郁症”,如果这个内容是“焦虑”,那么强迫症患者就会伴随有种种焦虑障碍,如社交恐怖症。由此,可以说,魏东的“共病”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特征是“三少”,即言语少、行为少和情绪低落。假若一个人同时具备抑郁症和强迫症。那么,他很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逻辑:懒散是不好的,必须与之对抗。于是,内心的动力越少,他表现出来的反而越勤快。
    但是,勤快是和抑郁在对抗,这并不能减少抑郁,反而会令抑郁加重。于是,勤快抵达顶峰之日,便可能是彻底崩溃之时。    (是这样的 ,我最近的好转就是我把能放下和不能放下的事情基本都放下了除了上班。医生一直给我说,休息能加快我的康复,只是我没有选择)。  
      
     一次,我去安抚一个朋友,她男友刚刚遭遇车祸去世。当时的情形有些不可思议,他没喝酒,没情绪不稳,在宽敞的路上遭遇一辆大型车辆,本来只需往自己这侧拐一点就可以没事,但他却拐向另一侧而钻到了大型车辆的前面被碾碎。
    在她家中,我见到了她男友的照片,我被他脸上有点落寞的神情所吸引,看了一会儿后,我脑海中突然跳出一句话:或许,他早就不想活在尘世中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极好的男人。这得到了她的确认,她说,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男子,一个细致入微的男友,一个可以为所有人两肋插刀的侠客……
    魏东也是这样的人。在余华的博客中,一个网友回复说:
    魏东先生是个一生追求完美的人,他在他事业最鼎盛时期选择离开人世而不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离开,正是因为他高度的责任心,他没有丢下一个烂摊子让人家收拾,而是将一个治理结构完整的集团公司留了下来。他知道即使没有了他的存在,集团公司的各项业务也会健康正常的运作下去。就在自杀前的几分钟他还镇定自若的询问公司的情况,工作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这一段回复便体现了魏东的身上的“勤快”与“抑郁”的对立。余华写道,魏东是“成果来了,与人分享;挫折来了,独自承担”,而显然是魏东的一个密友在余华博客上写道,魏东“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太好了……唯独没有惦念他自己”。
    马斯洛提倡“自我实现”,罗杰斯宣扬“成为自己”,这都是一个意思,即生命的根本动力是为自己而活,而且最能达到这一点的人,他们自动会与别人、社会和世界达成一种和谐。但是,我们文化中,常常将“为自己而活”视为自私,而一个将这种观点内化到潜意识深处的人,势必会将“为自己而活”的念头视为要消灭的敌人,他会将巨大的生命能量放到与之搏斗上,但最终,“好我”将“坏我”彻底击败的时候,便是同归于尽之时。
    余华的博客上,一个网友回复说:魏东极度在乎“清白”。我想,这种“清白”表面上是法律与非法的搏斗,而更深层次可能是“为自己而活的‘坏我’”与“为别人而活的‘好我’”的搏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13-8-11 15:40: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shytz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61245-2-1.html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原则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需要治疗的问题,一是抑制兴奋点的发作,二是歇斯底里情绪的处理。

首先要分清什么是躁郁症,他的发作周期应该是半年至10年都有,并不存在对称的情绪高涨与低落。而出现的情绪高涨与低落是歇斯底里的表现,是人能够承受的现象,而不是躁狂的发作点。

贪食症的周期,发作在7天左右,相对是对称性的,人还是能够承受,可以有更好的药物控制方案。不需要按躁郁症治疗。

人格解体和边缘人格,分别所表现的两种人格有不同的情绪现象,也存在周期性的高涨与低落,他们的转变周期一般半年以上。人格解体,是两种偏向的观念,一个观念高涨,一个观念低落,产生不同的人格表现。边缘人格,一个观念是正常的,一个观念有点偏激。由于这是一个人有不同观念的相互转化,引起的情绪高涨与低落。属于他特有的正常表达方式,也不属于躁郁症。

厌食症,有的把厌食周期的极度抑郁现象,当成了情绪的低落期,把正常的情绪当成高涨期。厌食发生后,会有思维很灵活增强的表现,并不是情绪高涨期,是与躁郁症相反的一种形式。

躁郁症中的歇斯底里情绪,分辨它的标准,就是对称的情绪高涨与低落,没有脱离正常的思维逻辑,是一种轻微的形式,没有药物的干预,不会出现很强的情绪起落表现。对于这种情绪,不是用药物去控制,而是让自己去适应,慢慢承受这种情绪反应,就不会感到那么严重。一旦认识了这种情绪的实质,实际在生活中也会很轻松,完全适应期要1—5年时间,药物的介入,反而会引发更乱的情绪反应,药物带来的思维混乱,有可能激发情绪要爆炸的感觉,咋一看就是躁狂发作,要增加药物,实际本身就是药物引起的思维混乱。

躁郁症,最主要是抑制兴奋点的发作问题,因为发作后会感到极大的痛苦,不好使用药物冲击式治疗,维持剂量也相对大些。

抗精分药,被称为强安定剂,有很强的安定情绪作用,能够最有效的抑制躁狂的爆发,剂量使用常用规格的半粒至一粒左右,具体根据使用经验测定,可以随时调节增加与减少剂量,减缓思维混乱引起的压抑感觉。如果思维混乱感到压抑,可以减少一点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下调,会释放一点兴奋的情绪缓解压力,如果感到兴奋或记忆力单纯的下降,可以增加一点药物剂量。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剂量控制点也会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慢慢找到合适的方案。

情绪安定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这类药能够有效的控制兴奋点的发作,可一般安全范围很小,剂量依赖性很强,同一剂量持续半年以上会有药物出现失效的迹象,增加剂量就会上调触发兴奋点的敏感性,从而造成无法减少剂量。
孙红雨    地址: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西洋村一组    邮编:225413
http://blog.sina.com.cn/shyt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13-8-11 19:3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3 00:21 编辑


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发表时间:2009-10-21 09:51 发表人:颜文伟
     
        躁狂抑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或双相心境障碍。据统计,患病率约为1%,也就是说每一百人中有一名患者。它的特点是周期性发作。一般每次发作2周到数月。有的先是抑郁期,其症状表现与抑郁症(单相)没有区别:情绪低落、兴致缺失,早醒、食欲减退、甚至消极自尽。抑郁情绪一般持续2周以上,一天中几乎大多数时间都抑郁(不是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不开心),特别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生活再也没有意义。然后,情绪自行恢复正常;或直接、或过一段正常生活后,进入躁狂期(实际上,应该说是‘兴奋’,‘躁狂’这二字不太确切),患者自己觉得心情愉快、情绪高涨、说不出的高兴,用不完的精力。有的患者热衷于助人、做好事。有的乱买东西、乱花钱。有的自以为是伟大人物、能力高强(但不会让人觉得荒谬可笑)。有的整天忙忙碌碌,一件事情没做完、又去做另一件。言语增多,要让他一个人讲、而且讲个没完,但是内容连贯,与他人有交流,而不是自己对自己‘自说自话’。有时,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会转移话题,但是内容没有破裂散漫。他的高涨情绪会感染别人,往往使听众哄堂大笑,而不会让人感到愚蠢或莫名其妙。一般不会打人,不会摔物,不会搞破坏,除非受到实在极不公正的待遇。晚上不是失眠,而是认为自己精力旺盛、不需要睡眠。他们肯定没有被害妄想。一般不会有幻听;仅有个别患者在极度兴奋时,可能听到“你真伟大”等很简短的、似乎是幻听的声音。只有极少数病例会达到极度严重的狂躁、家属无法照看的地步。大约2周到数周后,会自行好转,恢复正常。也可能直接、或过一段正常生活后,进入另一个躁狂期或抑郁期。在每个周期之间,他们的表现与正常人毫无区别,而且有充分自知,能够认识到“啊!原来自己曾经精神不正常了”。但是,即使自己想不再复发,也无法预防下一周期的发作。至于发作周期的长短、和间隔的长短,各个不一,没有一定规律。有的一年发几次,有的几年发一次。有的连发几次抑郁,有的连发几次躁狂。有的躁狂很轻,只是稍微兴奋而已。有的抑郁很轻,只是稍微不开心。

           最近,国内外、不少医生有扩大躁狂抑郁症诊断的错误倾向,说什么“混合型躁狂抑郁症”、什么“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症”,实际上,都是经不起考验的。考验是不是躁狂抑郁症的试金石是:1)发作之间的间隔期,是否完全正常?特别是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但是必须具有的、特别重要的条件是“当时不吃抗精神病药”;否则精神分裂症也会完全恢复正常。2)不吃抗精神病药,单吃情感调整剂,便能保持半年不复发。这一点,精神分裂症就办不到了。

          至于治疗,最好的办法应该说是应用“情感调整剂(心境调整剂)”。原先我们把这类药物称为“抗躁狂药”,后来发现它们对抑郁也有一定效用,所以改了名称。这一改、可改坏了,有些医生就把它们乱用,竟顾名思义地认为它们可以调整各种情感!哎,可叹!近年来,国内外药厂为了推销药品,把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都说成是能够治疗躁狂抑郁症的药。它们变成了“万能药”;遭害的、还是病家!更有甚者,有的医生申请到了有关躁狂抑郁症的科研经费,便把不少精神分裂症病人诊断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症”;岂不知,这不但害了病家,还糟践了科学!
          正确的治疗、来源于正确的诊断。如果的确是躁狂抑郁症,必须应用“情感调整剂(心境调整剂)”,例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它们的效用出现得比较慢,至少2周以上、才开始见效。所以,实在太兴奋的话,可以在应用它们的同时,应用一些抗精神病药‘压一压’,什么种类都有效。等兴奋情况有所好转后,就予停用;单用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就可以解决问题。以后,便用它们维持,预防复发。

          我建议随便哪位被医生诊断为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双相心境障碍)的家属,把这篇短文打印后交给医生,让他参考参考。
有位病家提供了一篇英文摘要,说明:有些国外学者认为此二病可能是同一种疾病。其依据之一是:奥氮平、利培酮或喹硫平,都可以‘治疗’这二种病。依据之二是:有一些报告认为二病共有同样的基因。

         我的评论是:
         
       1、奥氮平、利培酮或喹硫平,都可以‘治疗’这二种病吗?事实是:它们只不过与氯氮平、氯丙嗪、或氟哌啶醇一样,可以用来治疗躁狂抑郁症的躁狂期,起到‘压一压’的作用。它们本身都会引发抑郁症,怎么可能治疗抑郁呢?别忘了:药厂为了推销药品、对精神科医疗的大量干扰,就是起自外国的大医药公司!他们正在糟践科学!!!

       2、把精神分裂症病人糊里糊涂地诊断成‘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抑郁症’,就是起源于美国。在那些找我看病的、原来居住美国的病人中,我就至少看到过被美国医生误诊了、按躁狂抑郁症治疗、一直没能缓解的4例。我给他们按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全都恢复正常了。这股“把躁狂抑郁症诊断扩大化”的歪风,就是起于外国;如今,我们国内也有人在跟着爬了!就像六、七十年代,美国“把精神分裂症诊断扩大化”一样,这股歪风、迟早要被纠正!  很有可能,就是这些本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例,被当作了躁狂抑郁症,也混进了基因研究的课题中,于是就出现了躁狂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有同样基因的结果!出现这种错误的结果,并不稀奇,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恐怕没有几十年,是没法彻底澄清的了!这又是他们在糟践科学!!!

        我深信,我的那位原来是某医院外科主任的、我的师兄,肯定是躁狂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风马牛不相干;如今,每天3粒丙戊酸钠,愉愉快快,欢度晚年。我深信,原来有幻听和妄想、后来用氯氮平治好、换用五氟利多,一直维持到现在,十八年来一直正常生活、工作、结婚、生子的那位女医生,肯定是精神分裂症。他们两位的疾病,绝对不是一回事。就像大叶性肺炎与肺结核,肯定不是一回事!各用各的治疗方法,都有可能治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13-8-11 20:1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2 02:47 编辑


转帖

太晚睡觉等于自杀(一定要看看,以后不熬夜了!)
沉重的话题: 一个97级的名校高才生,毕业后进微软的,上月死了,只不过25岁的黄金年龄,珍视自己的生命吧,大家。对自己好一点。又听到一个悲伤的消息。广告界的好青年,又挂了一人了。此人是联旭的,是业务还是设计我也搞不清楚,。前几天在连续加班后的某晚, 回家睡觉后第二天就叫不醒,挂了。奇的是,约二个月前,也是联旭的一位女生业务,也是这样,不过她是离职后第二天,还是第几天,睡一觉就起不来了。医生说是猝死,推测是过劳。总之,这些天九点联旭就全部关灯,大家都不加班了。大家要好好保重身体呢。

那两名........发生迹象:原本一向身体健康,时常运动(打篮球)但在近日连续熬夜数晚,经过数日后,突然第二天起床会觉得很疲劳!一闭眼就想睡觉!(跟前一日熬夜的感觉不同),而且会腰酸背痛,但一到晚上精神又好起来!

别以为这是小事!根据中医的看法,是因过劳而造成体内器官阴阳失调,就是体内器官起内讧,互相打架,最后造成器官衰竭而死,所以希望你不是下一个!

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

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早上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

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

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如果觉得好一定要分享。。。独乐乐不如人人乐。。。我只希望看过的你能多为自己为家人着想,能尽量早点睡… ------- 手、脚、身体各个穴位所对应的内脏 (图) 下面这几张图显示了,咱们的手、脚、身体各个穴位所对应的内脏。按摩的时候,对准穴位下力,才能对我们身体有益。  

本主题由 一宁 于 6 天前 10:28 限时高亮

好帖子!我努力早睡找到根据l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13-8-11 21:03:31 | 只看该作者
失眠7年、强迫7.5年、社恐11年、抑郁16年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10 13:07 编辑


[转贴]     失眠7年、强迫7.5年、社恐11年、抑郁16年——心理治疗和疏导(量子社会学、冲击疗法、见网友)
                                                 Wooyuchun

2009-09-23 09:30


知行合一

首先向王守仁致敬!!!

说到这篇文章的作用:

1、供自己自娱自乐,供大家消遣娱乐,上厕所的时候看一下,看完可以用来……;

2、对需要帮助的人起到点一下、轻轻拉一把的作用。

您什么时候见过一个人看完一本成功书之后,就飞黄腾达、得道升仙的;什么时候见过一个人看完一本游泳书之后,就能跳下水畅游大自然的;什

么时候见过一个人看完一本投机书之后,就能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看书前和看书后还是同一个人,顶多就改变了几个脑细胞,哈哈……只有亲

自实践、不断摸索、反复尝试,才能找到出路,自己的路只能靠自己的脚踩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别人的帮助顶多占10%,其余的都得靠自己。

3、不得不再次向王守仁致敬!在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一座山,不是小山包,是珠穆朗玛峰……知行合一真的很难,您看我大道理讲起来一套一套

的、说的比唱的好听呵呵,其实这些都是空的,大部分连我自己都没做到。既然写出来就写出来了,放在这里和大家共勉,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森田疗法

该疗法的核心是——接受自我,顺从自我。无论什么样的自我都接受,无论什么样的自我都顺从,100%彻彻底底的接受、顺从自我,再辅之以药

物,对强迫、抑郁、社恐、失眠均有效。强迫症说白了就是不受控制的反复思想或行为,既然无法控制那就顺从它(如果可以控制就不叫强迫症

了),你越控制反而越痛苦。如果自己会数电线杆那就让自己数(或者闭上眼睛就不会数啦)、如果总是不断地洗手那就让自己洗个够(或者戴上

手套手就不会脏啦)、如果脑袋里反反复复的想问题那就让它想(或者找点小事做做,就会好一点啦)、如果在公共场合会脸红那就让它红(只有

让它红了呵呵,我最喜欢会脸红的女孩子),如果睡不着那就醒着、或者找点简单的事情做,在意志上不要和失眠对抗,接受它、顺从它,100%

的顺从强迫、停止自责、放弃控制,可以适当缓解病情。当然了,知道容易做到难,这个过程既漫长又曲折又反复,大家要有心理准备,短则两三

年、长则五六年,一点一点一点一点慢慢磨,进进退退、跌跌撞撞慢慢炼,急不来的。

最后再强调一遍:

跟天斗跟地斗,不要跟自己斗,躲到天涯海角也躲不了自己,无条件的、彻底的、毫无保留的接受自我 ,顺从自我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只要不违法

即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接受自我、厌恶自我、甚至憎恨自我,森田疗法以退为进,对此有很强的针对性。

个人经验:

1、在所有心理疗法中,森田疗法最能缓解痛苦。

2、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可能会加重社恐,待强迫症治好后换药;

3、森田疗法本身是一种轻松的、自由的疗法,漫长曲折指的是治疗过程。

4、顺从有多层含义:或忍受或回避或转移或发泄……随便,总之您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5、森田疗法是心理外科手术,如果绑手绑脚,就没法治了,错过了好东西可以回头、如果无法挽回也没关系,前面永远有更好的在等你;

6、踩油门时最好不要同时踩刹车,进两步、退一步,这是最好的前进方式,也符合自然规律,不必要求自己恰到好处、一步到位,反复震荡是个

必然过程,慢慢来;

7、森田疗法并非快乐疗法,不是让你无忧无虑,而是让你面对真实的自我,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别人当然不会顺着你,这是你无法决定的,做

好自己就行了,做到哪步算哪步;

8、在我使用药物治疗的前一年,森田疗法已经使强迫、失眠有所改善,虽然还是会强迫,夜里还是经常睡不着,但至少我不再对强迫感到痛苦、

不再对失眠感到烦躁,实际上做到这一点病就好了一半了;

9、“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八个字太抽象、太含糊了,到底怎么顺、顺什么?怎么为、为什么?患者看了往往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操作,所以

还得解释一下:顺其自然的“其”是指自己,对自己百依百顺,对其他的人、事、物,想顺就顺、不想顺就不顺;为所当为的“当”是指合法,只

要不违法,自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便;

10、语言是模糊的东西,很容易引起误解。如果看完一段内容觉得不舒服,没关系,您就按照自己的喜欢、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因为我写的东

西就像空气一样虚无缥缈呵呵,只有您的亲自实践、切身体验才是最最重要的,只有自己在实践当中感受到的东西才最最真切,通过自己不断摸

索、反复试验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最最得心应手、最最适合自己、并且对自己最最有效,我说的话好听就听,不好听就当胡扯了呵呵……灵活一点,

随意一点。

针对强迫症患者补充一点:顺从自我的一切……强迫,顺从;不强迫,顺从;顺从强迫,顺从;不顺从强迫,顺从;强迫自己不强迫,顺从;不强

迫自己不强迫,顺从;强迫自己顺从,顺从;强迫自己不顺从,顺从;不强迫自己顺从,顺从;…………接下去您自己编吧,我已经告别强迫好多

年了,忘记当年是怎么绕的了呵呵。

预防自杀

对于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劝他想开点、不要死之类的没多大意义,最好就呆在旁边看住他。解决方案:1、此类患者都是中度以上抑

郁,直接使用药物治疗,其他废话少讲;2、需要家属配合,必须严格监护、寸步不离,直至病情显著改善。尤其是药物治疗的前六个月,一定要

盯得牢牢的!!!因为药物首先提供动力,然后改善情绪,请患者家属切记切记!!!

患者家属(本段内容摘自网络,作者未知)

1、不要试图要求抑郁症患者振作起来。理由很简单:患者情绪低落完全是身不由己的,即使一味要患者振作,患者也根本做不到,相反只会使患

者更加沮丧和绝望;

2、不要对患者说“你的痛苦是你空想出的”。对患者而言,痛苦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时时让其有生不如死的可怕感觉;

3、不要埋怨批评患者。要知道,抑郁症患者多数十分敏感,每一句不够“中听”的话语都可能在其心中掀起大浪,甚至将其推向绝望的深渊;

4、不要向患者表明“你必须为自己的病负责”。因为这样的表明只会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5、不要强迫患者做其不愿意做的任何事。但是,不论患者做好了什么事情,都必须给予鼓励和肯定;

6、不要轻易相信患者的承诺。不少家属就是因为相信患者“我绝对不会自杀”的保证而放松了监护,结果导致悲剧发生。事实上,(重度)抑郁

症患者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绝望情绪。

尊重患者意愿

抑郁症患者有完全的自知力,是否治疗、如何治疗,应完全尊重患者自身意愿。

别人所能做的只是提供建议,由患者自行判断是非对错,让患者去亲自实践、反复尝试,什么有效、什么没效,自然就清楚了。如果患者没有亲身

经历过,别人讲再多也是徒劳。

轻度抑郁

1、以情绪症状为主的轻度抑郁可使用心理疗法,或者根本就不用治,这种类型的患者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抑郁型气质,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状

态;2、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轻度抑郁则比较棘手,不治吧好不了,治吧:心理疗法对他们无效,使用药物治疗时,对副作用又很敏感,麻烦啊……

只能从营养、运动、生活作息方面进行调整,如果实在要用药物治疗,剂量减半,如果副作用还是无法忍受,换药!(米氮平是个例外,剂量越

小、催眠效果反而越强);3、混合型的,参考以上两种类型,自己看着办吧。

神经衰弱

这是抑郁症的老叫法,目前美国医学界已经没有这种说法了,神经衰弱就是抑郁症,抑郁症就是神经衰弱,不是衰弱是什么,难道是亢奋?

什么是重度抑郁

本来不想写这段的,但抑郁症吧里每天都有人忧心忡忡的怀疑自己是重度抑郁,还是得解释一下。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痛苦:

1、重度患者根本上不了网,坐在电脑前只会让他们头昏脑胀,什么也干不了;

2、绝对不会有手机,手机对于他们就像砖头一样,很重且毫无用处;

3、绝对不会有女朋友/男朋友;

4、严重的阅读障碍,一句话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反复扫三遍才能看懂;

5、严重的心算障碍,两位数的加减法要想半天,还得掰着手指头数;

6、每天都失眠,早上起床时,浑身每一根、没错是每一根骨头都会疼;

7、差不多每两三天就会出现一次睡眠呼吸暂停,脑子有意识,但身体动不了;

8、每天都浑身酸疼,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酸的,没有力气,跑1500米绝对不会及格;

9、每天都拉稀,全天都腹胀难忍;

10、走一百米就会气喘吁吁,数两百张卷子、数到七十时浑身冒汗;

11、呼吸很费力,总是不自觉的叹气,总是打哈欠,每天都超过三十个。

12、一般每天讲话都不超过五句,有时候一整天都不说话;

13、极度极度的恐惧、绝望、自责,伤心时撕心裂肺,总是心酸,但哭不出来,没有眼泪;

14、很想死,但没有力气、没有精神动力予以执行,用烂泥来形容他们非常恰当,自杀风险最高的是中度偏重抑郁,而不是重度患者;

15、一般都伴有强迫症;

很多人都会想:太夸张了吧,怎么可能。唉~~~我不想再废话解释了呵呵,还有比这更惨的呢,连床都起不来。当你看到这段内容时,恭喜你:你

不是重度抑郁。


对牛弹琴

如果要问这两个月在抑郁症吧回答问题的心得,就是上面四个字哈哈……各位别生气,这是我的真实感受,一般在吧里回十个贴子,只有一个人明

白我在说什么,还有一个人会骂我两句,有三个人嗤之以鼻,剩下的都无动于衷……如果自己不想站起来,别人再怎么拉都没用,而且别人的帮助

始终是有限的,一般就是起到点一下的作用,明白人一点就通,不明白的跟他讲再多也是徒劳。很多人都是这样,包括我自己在内:撞到墙才知道

回头,吃过苦头才知道什么是错的,走过大弯路、才知道别人指的路有多近,叫小孩子远离开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被开水烫
一下,这似乎是个必然过程。

有位吧友说,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抑郁症,我觉得抑郁症还好、还有救,更可怕的是执迷不悟、坐以待毙。所以最近我定下一条原则:只帮助要求帮

助的人,只救可以救的人,这样我也省点力,也免得自作多情、拍马屁拍到马腿上。

抑郁症是人间极品美味,但尝尝就好了,不要老泡在里面。当然,找不到出口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概率的角度看,这世上永远都会有

一定比例的人深陷痛苦而无法自拔,这是必然的,有的人长期陷在里面,有的人出来了、但另一些人又会陷进去。这样看来,我还是很幸运的,感谢老天放我一条生路。

无奈之余,还是那句老话: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自助者天助之!



认知疗法

对于抑郁患者来讲,最重要的认知就是:抑郁症是以生理病变为基础、心理异常为表现
的身心双重疾病;抑郁跟抑郁症是两码事,只要有生理病变,性格开朗的人也照样得忧郁症。

本人愚钝,得病七年后才在报纸的提醒下明白这个道理,大家不要再走冤枉路。当然认知疗法不仅于此,只要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事物,统统加以

认识并接受,对纠正由抑郁症引起的认知偏差很有好处。实际上在抑郁症得到缓解之后,大脑自然就会重新认知世界,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叫

一个重度患者正确认知世界,他根本办不到,所以森田疗法在前,认知疗法在后。

辩证法(认知疗法的一种)

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只是最基本的划分,这世界既不是一元的也不是二元的,而是多元的,在黑与白之间有无数种灰色;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很多

面,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很正常。有些事物表面看很简单,可内在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变量越多,结果就越不确定。最近

就看到一个报道说: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使用并没有减少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因为开车的人安全了就会放松警惕,结果发生更多车祸、撞死更多

行人,美国的一位研究者就建议在方向盘上装一个尖锥,只要发生碰撞,驾驶者就会立刻脑穿而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哈哈,很有道理!

人性永恒

很多人都会说如果回到过去会如何如何的好,如果能活在未来又会如何如何的快乐……真是这样吗?现在就是古代的未来、未来的古代,今天就是

昨天的明天、明天的昨天,生活不断在变,但人生只是一代又一代的循环往复,七情六欲、悲欢离合大家都一样,这是永恒的;麻烦总是不断出

现,困难总是时刻相伴,每个人都是如此,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该战斗时战斗,该绕路时绕路,该避让时避让,该放弃时放弃。当抑郁症治好

后,我就发现这个过程很有趣,以灵活的策略应对各种各样的难题,这是大脑功能的自然宣泄,会让人产生满足感,生活的乐趣正在于此。还是那

句老话,呵呵…大家不要觉得肉麻:生命只有一次,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


关于幸福

幸福根本就不存在!通过十几年反反复复的折腾,心理的感受、生理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证明:这世上根本不存在幸福这样东西。幸福就是一种感

觉,对幸福的感知是大脑的一种功能,说的通俗一点:在保障基本的健康、衣食住行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一个人幸不幸福取决于他大脑的这项功

能是否强大,跟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生理功能!!

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在胡扯、或是在玩文字游戏,哈哈…随便了,如果你得过重度抑郁,然后又治好了,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关于成功

1、成功=天赋+努力+运气,三者缺一不可。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往往都会吹嘘自己如何如何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如何如何的远见卓识、

气吞山河,唉~~~没错,他们有付出努力,但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老天爷。就单项事业而言,成功是一件奢侈品,绝大多数人都无福消受,这跟中彩

票有点像。

2、成功的定义是多元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3、成功不是必须的。中国青少年受成功学毒害太深,社会、学校、家长对此要负全部责任!有美好愿景是好的,但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给

孩子灌输一大堆不切实际的观念没有任何好处。

4、成功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复制性。大多数成功都是创造出来的、不是模仿出来的;是摸索出来的、不是学习出来的;是因势利导顺出来的,不

是周密计划谋出来的。当然,创造始于模仿,模仿是创造他妈;先学后练、熟能生巧、巧能生花;周密计划、有备无患,见机行事、顺势而为。


生命的意义

打这个标题时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哈哈…肉麻~~没办法抑郁症吧里每天都会有人问这个问题:

1、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是为了繁殖;

2、从人生的角度看,是为了奋斗和征服,一个健康人自然会有这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到头来不都是“馒头馅”吗?不会啊,你的小孩就是你生命的延续,这样看来人是不会死的;

4、从宇宙的角度看,就是物质形态的转化,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既然老天爷赐给你生命,你就好好享受吧,管他那么多。

量子社会学

这是我自己瞎编的名称,你看着好玩就行了。

量子力学: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看粒子是无序不可测的、宏观看波动是规律可预见的;单个粒子的运动只能用概率来描述;时间和空间都是相

对的;物质都有反物质;质量和能量是一体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离散的。

进化论:连续渐变和间断突变共存;变异是无目的、无方向、随机的,后来的特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两个理论实在是太伟大了!我第一次看到时简直欢呼雀跃,感觉人类社会和这两个理论有很多共通之处:人不就是一个一个的粒子吗,从高空往

下看,单个人的行动轨迹无法预测,但宏观的人流是可预见的,比如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功成名就很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看似有意识

而为的成功,只是人们感情上强加的幻觉。

当然还有一个概率论,也很美妙: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概率问题,因为绝大部分事件的概率太大了,人们也就误以为是必然的了,只有

当概率变小时,我们才能感觉到该理论的存在,比如创业和投机的时候。

我承认自己很痴迷于这些理论,感觉就像看见美女一样,哈哈……对错暂且不论。

因果关系

人经常容易犯两个错误,我也一样:

1、把因果关系搞反。

很多病友都会问“如果我很有钱是不是就不会抑郁了”哈哈…如果你会抑郁,即使你拥有全世界也还是会抑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晚年就是帕金森氏病+失眠+抑郁症,当时全中国都是他的,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又怎样呢?这句话反过来讲有点道理,如果你不抑郁,赚

大钱的可能性才比较高;

2、把关联关系误解为因果关系。

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就是关联关系,你可以说它们是有联系的、有互动的,但不能说“因为实体经济好所以资本市场也会好”,不是吗。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在生活中发现很多和以上两点一样的错误,很有意思。

毛主席抑郁考证

史料摘自R.特里尔的《毛泽东传》:

1964-1965年间,毛与客人交谈时,不时有护士进进出出。帕金森氏综合症引起的震颤、僵硬和动作不协调一直困扰着他。

毛总是自己写信,结尾大都注有“凌晨四点”“凌晨六点”,这说明通宵达旦的伏案工作。

毛在1964年接见阿尔及利亚客人时说:“不过,我就要垮了,要去见马克思了,医生也不能保证我还能活多少年。”

该年(1964年)年中,毛对一些军队干部讲:“如果原子弹投下来,只有去见马克思一条路了。不过,年纪大了,终究要死的。”毛还曾感伤的

说,“负担太重时,死是很好的解脱方法。”

我的分析:

1、毛于1964年患上帕金森病,抑郁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常见共患病,甚至是某些患者的首发症状;

2、毛经常熬夜,长期失眠的人几乎都会出现抑郁症状;

3、焦虑绝望,轻度的自杀观念。

诊断结论:中度抑郁!!!

主席很抑郁,后果很严重,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长期服用安眠药使病情更加严重,一个自信有底气、乐观知进退的健康人,不会

多此一举的穷折腾,完全没必要:

1、根本不存在儿子继承“皇位”的可能,一个死了、一个疯了,杀功臣做什么,闲得无聊吗?

2、有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的支持,谁敢动主席一根寒毛,除非是活腻了,林彪同志就是脑子进水了;

3、以他老人家的功绩和地位,没有任何人有实力取而代之,即使退居二线,也照样是头号精神领袖、受万人景仰;

4、庐山会议发生在1959年,要搞死彭德怀早就搞了,不会拖到1965年以后;

5、如果仅仅是因为没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就对彭大将军下手,他也明白历史会如何评价自己,他看过的史书比我们摸过的都多;

6、吴晗写“海瑞罢官”是在1961年,当时毛就看出是在讽刺自己,但也没把吴晗怎么样;

7、如果要搞政治斗争,针对竞争对手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和党内几乎所有人对着干?

8、即使搞、也没必要统统都搞死,您自己也没剩下几年了;

9、党政系统里出现了走资派,抓出来就好了,有必要把全国所有的公务人员都赶下台吗?

10、文革十年,毛就依赖两个人,老婆江青、投机分子林彪,只有这两个人,一个男人竟然只能靠老婆和仅有的一条狗来摆平麻烦,这正常吗?这

十年中,他居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盟友;

11、一个健康人,需要经常的聚集几十万人、在天安门广场对着自己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来提升自信心吗?

大人物的情趣的确高妙无比,在这十年中,毛所做的一切只能用“莫名其妙”来形容,心智正常的人不会像他这样:

1、刘邦,靠老婆杀韩信,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叫你韩信忠诚度不够呢,而且就杀了他一个;

2、李世民,该杀的杀、两个兄弟杀起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功臣一个都没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实力;

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权在手谁敢不从?

4、朱元璋,就是大大方方、明明白白的杀,为了老朱家的子孙,在我闭眼之前、你们都得死;

5、毛泽东,哎~~我真的搞不懂文革十年他老人家在做什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伟人在抽风!抽得非常诗情画意、天马行空,很有情调……

正是由抑郁症引起的焦虑绝望、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敌对情绪、认知偏差、社交障碍,使老人家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另外其诗人气质、浪漫主

义革命情怀也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优点在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就会变成缺点),一场空前绝后的荒唐闹剧就此开始,的确是空前绝后,前

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这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全中国的不幸。

三种方法

到目前为止,治疗抑郁症就三种方法:

1、心理;2、药物;3、电休克

如果你正在使用第四种,小心上当受骗!!!


关于信仰

信仰不一定就要信神,我信自然、信宇宙、信自己,随便信什么,只要让自己充实、平静即可,哪怕你信马桶盖子也可以。。。。。

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最好在抑郁症状基本消失时使用,处在抑郁之中的患者,无论体力或精神动力都比较弱,只能时机合适时偶尔冲一冲,冲多了反而会萎掉。

与网友见面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见网友对社交恐怖症有疗效,当年我就是这么治的呵呵。实际上这就是行为疗法的一种——系统脱敏法:不敢直接与人交

流,就先打字聊天,聊熟了,就开视频,然后再语音、再电话,慢慢适应、逐步消除恐惧,最后见面。这样反复数次,病情会适当缓解。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强迫症吧里有很多森田疗法的相关资料,可以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13-8-12 05:0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26 01:13 编辑


双相障碍发表时间:2009-12-20 16:44 发表人:肖代齐 相关疾病: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抑郁症 躁郁症 环性心境障碍 访问次数:190次

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亚型,是指既有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语言行动增多。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或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为主。严重时也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一般呈躁狂和抑郁反复、交替发作病程,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双相障碍可分为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只要目前或病史中有达到诊断标准的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属于双相Ⅰ型;有反复的抑郁发作及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属于双相Ⅱ型。反复出现躁狂或抑郁发作而无相反相位发作者,称为单相障碍(unipolar disorder,UPD)。


西方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双相障碍调查资料显示终生患病率为3.0%~3.4%,而90年代为5.5%~7.8%。美国ECA研究认为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6%~1.1%(男性0.8%~1.1%,女性0.5%~1.3%),社区样本估计为0.4%~1.6%。1982年国内12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0.042%,台湾地区为0.7%~1.6%(1982~1987年),香港特区为1.5%~1.6%(1993年)。港台地区与大陆资料相差约35倍,主要原因可能是方法学和诊断标准的差异有关。


双相障碍相当于中医的“癫狂病”。其中躁狂发作相当于中医的“狂病”,抑郁发作时,相当于“郁病”、“癫病”。癫狂病以情感高涨与低落,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有癫狂专篇,论述该病的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脉解》曰:“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癫狂疾也”。《素问·阳明脉解》指出:“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为躁狂发作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创制生铁落饮和针灸治疗本病,首创“与背胞以手按之立快”点穴法治疗。此后《难经》对癫与狂病的不同表现加以鉴别。金代张从正、朱丹溪首次提出该病“痰迷心窍”的病因病机学说。清代王清任首创“气血凝滞”说,且创制癫狂梦醒汤用以治疗本病,并沿用至今。


【病因病理】


一 西医病因病理


(一)   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表明本病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揭示: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双生子调查发现单、双相心境障碍双生子同病率显著不同,单相障碍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40%,双卵双生子为11%;双相障碍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72%,而双卵双生子为14%,同病率显著高于单相。寄养子研究发现其生身父母患本病数明显高于寄养父母。以上三个方面的资料,均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近年来,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s)在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心境障碍(特别是双相障碍)可能与第4、第11(11p15.5)、第18号常染色体或X性染色体上基因异常有关。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神经生物化学因素  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递质系统紊乱与双向障碍关系密切,一般认为NE异常是心境障碍的状态标记,NE 减少出现抑郁症状,NE增加则表现躁狂症状;而5-HT缺乏可能是抑郁和躁狂症状的共同生化基础。乙酰胆碱(Ach)、g-氨基丁酸(GABA)等也与双向障碍有关;躁狂发作患者存在鸟苷酸结合蛋白亚型Gp蛋白活性的增强,情绪稳定剂调节Gp蛋白,因而起到治疗作用。


2.神经内分泌因素  约30%的重性抑郁症患者有甲状腺素释放迟缓,约10%的患者体内可检测到甲状腺抗体。这些异常在双相障碍病人表现较为突出。有人推测,甲状腺素机能减退与临床上抑郁和躁狂快速转换有关。


(三)其他因素


脑血流图(CBF)和正电子发射扫描(PET)研究双相障碍病人,两侧前额叶皮质不对称,额叶功能低下和全皮质葡萄糖代谢低下,治疗后前额叶不对称消失,但额叶功能低下和全皮质代谢低下持续存在。近年来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SPECT)研究提示抑郁发作时存在某些脑区的血流灌注下降,以及双侧脑功能区局部的血流不对称性。


二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和先天遗传有关,病位在脑、心、肝、脾,而病人瘀血、痰结闭塞心窍,阴阳失调,形神失控是其病机所在。


(一)情志所伤


卒受惊恐,情志过激,勃然大怒,引动肝火上升,冲心犯脑,神明失其主宰。或突遭惊恐,触动心火,上扰清灵,神明无由自主,神志逆乱,躁扰不宁而发为狂病;或思虑太过,所愿不遂,心脾受伤,思则气结,心气受抑,脾气不发,则痰气郁结,上扰清窍,以致蒙蔽心神,神志逆乱而成癫病、郁病;日久则心血内耗,脾失化源,心脾两虚,血不荣心,或药物所伤,中州受损,中阳虚衰,神明失养而成癫狂之虚证。


(二)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膏粱炙煿之品,酿成痰浊,复因心火暴张,痰随火升,蒙蔽心窍,神明无由出入发为狂证;或贪杯好饮,里湿素盛,聚湿成痰,发为癫病。


(三)先天遗传


母腹中受惊而致神机紊乱,或禀赋不足和家族遗传,出生后突受刺激则阴阳失调,神机逆乱而引发颠狂病。


【临床表现】


躁狂状态的基本特征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称之为“三高”症状。夲病多数为急性起病。部分病人可表现为轻躁狂,或躁狂发作后转为抑郁,或躁狂与抑郁混合发作。


1.情感高涨  病人表现为愉快、轻松、乐观、热情,体验到周围的一切都很美好,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情感高涨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引起周围人的共鸣,这是躁狂症的一个特征性症状。有时情绪反应不稳定,具有明显的易激惹性,常因一些小事或要求未予满足或遭批评而大发脾气,甚至出现伤人毁物等行为。


2.思维奔逸  病人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话多、声高、滔滔不绝,自觉“脑子非常灵活”,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注意力不集中,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意念飘忽、音联意联。在情感高涨的背景上,自我评价过高,高傲自大,自命不凡。有些病人则态度傲慢,颐指气使,常以长官或权威自居,动则教训和呵斥别人。也可出现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一般历时短暂。


3.精神运动性兴奋  病人社交活动增多,喜欢热闹场面,对人热情,与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好开玩笑,爱管闲事,整天忙忙碌碌,但办事缺乏深思熟虑,虎头蛇尾。经济上表现慷慨大方,滥买物品,造成浪费。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但面无倦容,精力充沛。有时易激惹,行为轻率,好接近异性,自知力早期丧失。躁狂发作时,病人活动增多与睡眠减少形成鲜明对比,体力与精力都显得特别旺盛。


4.混合发作  通常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换相时发生,病人既有躁狂的表现,又有抑郁的表现,如一个活动明显增多,讲话滔滔不绝的患者,同时又严重的消极抑郁的想法;又如有抑郁心境的病人可由言语和动作的增多。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躁狂发作、双相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1)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①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a、注意力不集中或随意境转移;
     b、语量增多;
     c、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d、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e、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f、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g、睡眠需要减少;h、性欲亢进。

    ②严重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③病程标准:

     a、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并至少已持续1周;
     b、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待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④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躁狂。


(2)双相障碍诊断标准:

     目前发作符合躁狂或抑郁症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双相障碍的临床类型分为双相Ⅰ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环性心境障碍,为其他未标明的双相障碍。


(3)环性心境障碍诊断标准:

       ①症状标准: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

      ②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③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但这2年中,可由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

      ④排除标准
         a、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病或神经活性物质的直接后果,也非分裂征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
         b、排除躁狂或抑郁发作,一旦符合相应标准及诊断为其他类型情感障碍。


(二)中医诊断要点


1.辨癫狂  狂证属阳,多实证,动而多怒,见于躁狂发作期;癫证属阴,多虚证,静而多喜,情绪抑郁,见于抑郁发作,两者相互转化,故又虚实夹杂。


2.辨新久虚实  本病早期或初病多以狂暴无知、情绪高涨为主要表现,临床多属心肝火炽、痰火或腑实内扰证,病性以实为主;治不得法或迁延,邪热伤阴,瘀血阻络,可致阴虚火旺或瘀血阻窍兼气阴两虚等证,病性以虚或虚中夹实为主。


3.辨病性  情绪抑郁,哭笑无常,多喜太息,胸胁胀闷,此属气滞;神情呆滞,沉默痴呆,胸闷痞满,此属痰阻;情感忧虑,昏昏愦愦,气短无力,此属气虚;沉默少动,善悲欲哭,肢体困乏,此属脾虚;神思恍惚,多疑善忘,心悸易惊,此属血虚。


三 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入,与病人自身的性格和思维也不协调,病人并无轻松愉快感,言语内容零乱,行为多具冲动性,无法让他人产生共鸣,呈慢性进行性病程;而躁狂症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剧,情绪高涨,具有感染性,加之家族史、既往发作史及间歇期精神状态正常,可资鉴别。


(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指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躁狂或抑郁)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而且一般恢复良好。而双相障碍以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情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或偶尔出现分裂症样症状,不具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因此详细了解病史和观察病程可以鉴别。


(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如麻痹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肿瘤、脑血管病等所致精神障碍,脑炎后综合征等,都可出现类躁狂症状,但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欣快症状突出,而情感并非高涨。详细询问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CT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对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四)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许多躯体疾病可引起躁狂状态,但不是真正高涨。如甲亢,除焦虑、易激惹外,躯体主诉多。同时,发现原发躯体疾病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五)中毒性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如毒品、酒的使用可能出现兴奋状态。某些非成瘾性物质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这种兴奋状态与躁狂状态的发生、发展与使用这些物质关系密切,停用或减药后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此外,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治疗】


一 、治疗原则


      双相障碍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复发。
     治疗力求系统、充分,以求得稳定得疗效。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特别注意不要加速由抑郁向躁狂状态或由躁狂向抑郁状态的转化,因为转化可能最终导致双相循环的加快,使治疗更加棘手,疗效更差。躁狂发作期以抗躁狂状态药物治疗为主,应用情绪稳定剂,攻逐、开窍的中药,及电休克治疗;抑郁发作可抗抑郁治疗,应用抗抑郁剂和(或)中药、针灸治疗,同时配和心理治疗。双向障碍具有反复发作性,因此在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之后应采取维持治疗。急性期药物治疗一般6~8周。巩固期治疗主要药物应维持急性期水平,抑郁发作4~6月,躁狂或混合发作2~3月。维持期治疗应根据病人发作情况而定。对于反复发作、间隔时间缩短的病人服药时间应延长。对恢复期病人,配合心理治疗、家庭及危机干预及社会康复措施,对预防复发和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十分重要。


中医治疗应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郁病以理气解郁,畅达神机为其治疗原则。若初病体实可用攻逐法或开窍法,久病正虚,则应养血安神,补养心脾。狂病以降(泄)火豁痰以治标,调整阴阳,恢复神机以治本,为其基本原则。此外,加强护理、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复与发生意外不可忽视的原则。


二 、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情绪稳定剂


(1)锂盐:碳酸锂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它既可用于躁狂的急性发作,也可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预防躁狂与抑郁复发。治疗有效率约80%。急性躁狂发作时碳酸锂的剂量为600~20OOmg/日。一般从小剂量开始,3~5天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分2~3次服用;维持治疗剂量为500~15OOmg/日。老年及体弱者剂量适当减少,与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剂量也应减少。一般起效时间为7~10天。由于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在治疗中应监测血药浓度。急性期治疗血药浓度应维持在0.8~1.2mmol/L,维持治疗时为0.4~0.8mmol/L。缺钠或肾脏疾病易致锂盐中毒,必须加以注意。


在合并电休克治疗时,由于锂盐具有加强肌肉松弛剂的作用,使呼吸恢复缓慢,故锂盐剂量宜小。


(2)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广泛用于治疗躁狂发作、双相障碍维持治疗及用锂盐治疗无效的快速循环型。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的治疗剂量均为400~12OOmg/日。也可与碳酸锂联用,但剂量应适当减小。卡马西平常见不良反应有镇静、恶心、视物模糊、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异常等。丙戊酸盐也较为安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震颤、体重增加等。


(3)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控制急性躁狂起效快,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维思通、喹硫平、齐拉西酮、啊立哌唑等均能有效地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病情严重者可肌内注射氯丙嗪50~1OOmg/日,分2次给药;或用氟哌啶醇,每次5~lOmg,每日2~3次。病情较轻的患者宜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200~60Omg/日,氟哌啶醇10~2Omg/日、氯氮平200~5OOmg/日,分2~3次给药;奥氮平5~20mg/日,晚1次服用、维思通2~6mg/日。


  ⑷抗抑郁药的使用:需要权衡利弊,以防转躁(有报道转换率可达10%--70%);一般建议抗抑郁药与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


(二) 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或对锂盐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可单独应用或合并药物治疗,一般隔日1次,4~10次为一疗程。合并药物治疗患者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三)心理治疗


研究表明躁狂发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对抑郁发作的治疗和预防效果优于躁狂发作。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学会面对现实,改变人格结构,能应付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采用个别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和小组治疗等治疗形式。结合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自知力的恢复,减慢抑郁、躁狂间的转化,使病情稳定,减少复发,降低再住院率,促进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


三 、中医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中医治疗,郁证见抑郁证、癫证见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的中医治疗如下:


(一)辨证论治


1.痰火扰神证


症状 素有性急易怒,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烦躁,突然狂乱无知,骂詈叫号,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或黄燥而垢,脉弦大滑数。


治法 清泄肝火,涤痰醒神。


方药 生铁落饮(《医学心悟》)。生铁落、钩藤、胆星、贝母、橘红、菖蒲、远志、茯神、辰砂、天冬、麦冬、玄参、连翘、丹参。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再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脉弦实,肝胆火盛者,可用当归龙荟丸泻肝清火,如阳明火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可用加减承气汤荡涤秽浊,清泄胃肠实火,烦渴引饮,加石膏、知母、以清热。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可用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以化痰安神。


2.火盛伤阴证


症状 狂病日久,其势较蕺,呼之能自止,但有疲惫之象,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而秽,舌红少苦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 二阴煎(《景岳全书》)。生地、麦冬、玄参、黄连、木通、竹叶、灯芯草、茯神、酸枣仁、甘草。亦可合定志丸(《千金》)以资调理。


3.痰结血瘀证


症状 狂病日久不愈,面色暗滞而秽,躁扰不安,多言,恼怒不休,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妄思离奇,头痛,心悸而烦,舌质紫暗有瘀斑,少苔或薄黄苔干,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 豁痰化瘀。


方药 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桃仁、赤芍、柴胡、大腹皮、陈皮、青皮、苏子、桑皮、半夏、木通、香附、甘草。


4.心肾失调证


症状 狂病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轻瘥,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寝不安寐,烦惋焦躁,口干便难,舌尖红无苔或有剥裂,脉细数。


治法 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合天王补心丹(《 摄生秘剖 》)。方以川黄连、牛黄、黄芩、生地黄、阿胶、当归身、生白芍;人参、丹参、玄参、酸枣仁、柏子仁、天门冬、麦门冬、茯苓、远志、桔梗、五味子。


(二)针灸治疗


1.体针  针刺取穴原则可辨证取穴或对症取穴。主穴取:水沟、少商、隐白、大陵、风府等;辨证属痰、热者配曲池、丰隆、大椎、百会等。躁狂发作时用泻法,亦可在①水沟、百会;②大椎、风府,两组穴位电针治疗,用强刺激。


2.水针  取心俞、巨阙、间使、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次取1~2穴,用25~50ml氯丙嗪穴位注射,每日1次,各穴交替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躁狂发作。


(三)单味中药与中成药


1.单味药  曼陀罗、黄芫花、灵芝、银杏叶等。


2.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礞石滚痰丸、人参归脾丸、十全养荣丸等。


   【预防、调护与预后】


一 、预防要点


预防双相障碍的发病,应重点做好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与遗传咨询工作;有效防止外界因素的侵扰,减少于各种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发生的有效途径。


二、 调护要点


对于躁狂发作的病人,首先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力争短期控制病人的兴奋。将躁狂的病人应安置在安静的隔离房间,或暂时与其他病人隔开。防止冲动伤人,同时也要保护病人的安全。对极度兴奋的病人,可采取保护带约束于床上。在约束期间,应严密观察,防止皮肤损伤或妨碍血液循环。还应及时补充液体和营养,加强个人卫生护理。


对抑郁状态病人,应加强护理、严密监护,以防自杀。应将病人安排在易观察的病室里,不宜单独居住。护理病人服药,防止蓄积藏药、尔后一次大量吞服。有些抑郁症病人,伪装痊愈,表现愉快的假象,以麻痹周围人员,达到乘机自杀的目的,医务人员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安慰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合理安排好工作娱乐活动,进行家庭干预及健康教育。


三、预后


美国曾调查(1994)双相障碍发病后平均10年才能得到首次治疗,50%以上的现症者5年以上未受过治疗,其中36%甚至10年以上未治疗;有认为,抑郁症中有20%--50%会发展成双相障碍,要用心境稳定剂来维持治疗,以免复发;25%--50%的双相障碍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第一次诊断为双相障碍的年轻病人在第一年内易于自杀尤应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13-8-12 05: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26 01:24 编辑


[转贴] 抑郁症是怎么一回事?图解版,强烈推荐读一下!

一般人总认为,抑郁症是心病,‘心病要用心药治’。其实不然,就像心脏病、肝炎、感冒、肺

炎一样,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实际情况是,这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不是躯体症状,而是

抑郁等心理上的症状;并不是心理问题或心理打击、造成了这种‘疾病’。如果一个人在心

理上受到打击,例如失恋、或亲人遭殃,当然会心情抑郁;但一般在出事2周后,心情都会自

行好转。 但若心情抑郁一直持续2周以上,不见减轻,就应该考虑‘原发性抑郁症’这种

‘疾病’的可能。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情绪(心境)低落,兴致缺失(讲得通俗些,‘没劲’)。

其他功能(例如睡眠、食欲、性欲等)也有可能下降。

       [有一位患者给我来信,说得很是典型:“常有无力感; 缺乏欲望,食欲性欲都降低。尚

可入睡,但是往往在三、四点就早醒,昏昏沉沉直到早晨,一点没有晨清气爽的感觉。整日

里觉得生活灰暗,对于未来没有希望, 好像可以看到头、看到了生活的最后一天,觉得活着

没有什么意思。尤其是上午,心情最差,傍晚时稍有好转,但入晚上床时,又担心失眠,心情

又见沉重。人家听到好笑的事情会爽朗大笑,但我怎么也笑不出来。曾经想过自杀,出现过

一瞬间想自杀的念头,但想到父母家庭,从未付诸实施。对工作和娱乐都没有什么兴趣,只

想在屋子里待着,什么也不做。工作常常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质量严重下降。没有了自信

心,缺乏荣誉感,工作做得不好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记忆力和表达能力都下降,经常卡

壳,好像不记得要說什么,甚至有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好象开动不起来。缺乏耐性, 脾气

变大, 经常为一点小事,在心里堵上半天。”]

       对于临床医生说来,有一点很重要:心情抑郁而没有兴致缺失,那就不是抑郁症。例

如,有人炒股失败,心情抑郁,而却仍有兴趣与人打牌玩耍,能去卡拉OK唱歌,那就不是抑

郁症。抑郁症患者必然兴致缺失,觉得生活没有味道、没有兴趣,甚至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

思。另一点也很重要:抑郁症患者必然自责,他会责怪自己,认为问题出在自己,都怪自己

不好,而不会认为自己身体不好、是由于别人的缘故。如果有一个人心情抑郁,却说是别人

害得自己心情不好,那就也不是抑郁症。为什么会得抑郁症?主要有内因,因为他有抑郁

症病理基因。在全世界人口中,大约5-10%具有这种基因,容易患上抑郁症。所谓心理应

激或打击,只是诱因;对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患了抑郁症,却去费力

寻找这些诱因,那是白费力气。如果诱因是失恋,就此发了抑郁症,即使让她赶快结婚,也

治不好疾病。患了抑郁症,随你怎样疏导、设法‘解开心结’,也无法治好他的疾病。因为这

些都只是诱因。就像用打火机点了爆竹,即使把打火机丢了,爆竹仍会在空中爆炸。所以,

我们说,必须解决内因,必须用药物或其他方法解决抑郁症发病的内因,才能使疾病好转。

        从某种角度上说,抑郁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像感冒那样,不治也会好转。国

外有过研究统计,如果患了抑郁症,不予治疗,结果会是:30%(较轻的病例)会自然恢复正

常,大概需时6~12月。另30%会反反复复、拖成慢性,林黛玉实际上就是慢性抑郁症,抑

郁心情轻轻重重,老也开心不了(在精神病学上称为‘心境恶劣’)。另30%(较重的病例)

就会走上绝路,例如张国荣、三毛,家里一大堆药,没吃,最后自杀。上面说的这个‘6-12

月’,就是抑郁症的‘自然病程’。吃药等等治疗方法,能够改变症状表现,大概不到1月,就

能见效,患者便不再抑郁。但是这些治疗都改变不了自然病程,换句话说,要等它自己修补

好;如果停药太早,又会复燃,再次出现抑郁。所以我们主张应该服药至少6月以上。一般

说,50%患者在抑郁症治愈后,这辈子就不会再发,也就是说,50%的患者,一辈子只发

一回;所以我们希望患者都能够自觉服药较长时间,希望他们属于这个50%,希望他们能

就此‘断根’。

       前面说到,抑郁症患者都有容易罹患此病的基因。有的人,在上代亲属中就有抑郁症

患者,那么这种基因就是从上代遗传得来的。有的患者并没有这些亲属,那么抑郁症病理

基因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要知道,就像眼睛大小、是否双眼皮等躯体特点,或者是否内

向等性格特征,都被刻录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称为基因,可以比之为修造房屋的蓝图。父

母在生育我们的时候,让受精卵的细胞,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就像用复印机复印那样。

有时,不明什么原因,在复印出的东西上,有某些地方出现了字迹模糊。这个模糊如果出现

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就没有什么关系;但若出现在有关情绪调节的地方,那就形成了抑郁症

病理基因,称为‘基因突变’。

       在人脑中有几亿个脑细胞,称为神经元,靠它们伸展出的神经末梢,与其他脑神经元

联系,构成网络。但是它们之间并不像电插头与插座那样紧密,二者之间有一个间隙称为

‘突触间隙’),必须靠上一个脑细胞的神经末梢释放出神经递质(就像邮递员)来跨越间隙

传递信息给下一个脑细胞。接受信息的地方称为‘受体’(就像信箱)。神经递质有很多种,

例如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等。上面提到的

抑郁症病理基因,就决定了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产量的多少,但即使较少,还不会立刻发

病。然而,在某种诱因的‘扳机’ 样(就像用手指扳扣手枪的扳机)作用下,已经释放出的5羟

色胺神经递质又重新被回收进去。打个比方,脑细胞的神经末梢就像一个邮局,原先邮递

员就比较少,如今又打开了邮局后门,让邮递员都溜了回去,于是真正参加传递工作的就

大大减少。信息传递成了问题,情绪就迅速下降,表现出了抑郁症的种种症状。从这里就可

以看出,失恋等心理诱因只起了‘扳机’样作用,即使想办法解决这些心理诱因,也解决不

了抑郁症问题。必须

       原帖地址:http://wenweiyan.haodf.com/wenzhang/30832.htm

       我认为讲的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13-8-12 05: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26 00:39 编辑


‘锥体外系副反应(EPS)’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发表时间:2009-04-24 17:32 发表人: 相关疾病:精神分裂症 访问次数:2060次

     大脑顶叶有个运动区,在那里有很多比较大的神经细胞,样子像‘雪松’(上面小、下面大的圆锥体)那样的锥体,所以叫做‘锥体神经元’。他们的功用是:启动某种动作。举个例:我们想弯曲右侧肘关节,那就要大脑左侧顶叶的运动区、负责肱二头肌(上臂前侧的肌肉)的锥体细胞(神经元)发出命令,由神经纤维传达到肱二头肌,让它收缩。但是,与此同时,必须由锥体外系的神经元(在左侧黒质—纹状体部位)发出命令,让肱三头肌(上臂后侧的肌肉)放松,否则弯曲右侧肘关节的动作就没法完成。‘锥体外系’起的是动作协调作用,负责传送这种信息的、是多巴胺神经递质。

精神分裂症的关键之一,可能就在于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太多。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多巴胺受体(可以看作‘信箱’)被阻断,多巴胺发挥不了作用,精神症状就会好转。在精神病态好转的同时,负责动作协调作用的‘锥体外系’的功用,也被阻断。于是,患者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现象,显得比较僵硬呆滞。走路时,两手不会自由摆动,就像得了帕金森症那样。可以称之为药源性帕金森症,也可称为‘锥体外系副反应(EPS)’。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锥体外系副反应的问题所在,是由于多巴胺系统的水平下降、相对地显得乙酰胆碱水平过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苯海索(安坦)降低乙酰胆碱水平,达到新的平衡。苯海索本身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口干、和视力模糊(由于瞳孔暂时放大),但不严重,停药就好,没有不良后遗。有人说,长期应用苯海索,有可能影响记忆,看来还没有十分可靠的依据,一般不必理会。轻度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话,可以不予处理;但是显得呆滞、不太好看。比较严重的,甚至可能影响进食,那就必须处理了。

另一个有关的副反应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可能的机制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机体对多巴胺的过敏。历来的调查研究发现,TD与药物剂量没有明确关系,但与应用的长期与否有关,与药物的品种也有关系。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中,以氟哌啶醇最多,其次是氯丙嗪。1980年代的调查,发现在长期应用这些药物的长期住院精神病病人中,至少有9-25%出现TD的症状。在应用氯氮平的病例中,从来没有过TD的报道。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中,以利培酮最多,也有发生于喹硫平等药的;最近我见到的一例,是齐拉西酮所致。在应用奥氮平的病例中,却没有过TD的报道。就因为TD与药物剂量没有明确关系,所以,一般不主张把抗精神病药作为安眠镇静之用。早在197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会就曾给美国医学会其他科医生发了几百万封公开信,呼吁不要随便应用抗精神病药,以免产生TD,因为TD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也就因为这个道理,美国FDA没有批准‘黛立新’上市,因为它含有小量抗精神病药,有可能在长期应用后出现TD。事实也正证明了这一点,在我院门诊就见到一例。TD的早期表现是唇舌的蠕动,例如噘嘴、咀嚼样动作等等;有的表现为手指的扭动;有的表现为斜颈;甚至更为奇特的躯体扭转。这些动作都是‘不自主动作’,其特点是,不受意识控制;出现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不注意的肢体;在睡眠时完全消失。有称可以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进行治疗,但无明确例证。近年,对于斜颈,神经科有应用‘肉毒素’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的确也有明显好转的病例。由于对TD、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只能采取及早停药的方法。如果发现得早,一般有望在停药几月后自行消失;否则,便无治愈希望。至于泰必利等药,只是掩盖症状而已。这与应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可以掩盖症状一样,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注:我把这些质料放在这里,主要是方便自己使用,另外看到别的病友的问题,我可以很方便的查找,转摘过去,即方便又比较专业。
      我本人出现过最严重,很少见的锥体外系反应,接连4次,不用权衡利弊,我知道我必须得用,因为当时太重了。换了6-7种药,直到维思通,我用的是启始剂量(我有反应)的一半。
      我有很明显的有付作用(锥体外系),如果出TD, 那我也只好接受,也可能我不出现的。
      我是从专业的角度看这些文章的,本人情绪,思维目前已经不受这些医学词汇的影响(欢呼)。如果病友看这些有负面的联想,或疑病,建议暂时不要看或永不要看。我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13-8-12 05:3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年牧风 于 13-8-12 08:03 编辑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26 12:06 编辑


提请大家重视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发表时间:2009-07-02 07:49 发表人: 相关疾病:精神分裂症 访问次数:2682次

      有一位病人在服用齐拉西酮后,出现手指不自主扭动的现象,去问当地一位精神科主

任,他居然回答说,“不是TD;TD的表现是嘴唇的扭动” 。有一次,我问一位年轻医

生,“锥体细胞是什么?”他回答不出。所以我想,应该在这里重新讲一讲这些基本问题。

     锥体细胞是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负责发动骨骼肌运动的神经细胞,个儿比较大,连

细胞、带上它众多的树状突(dendrites),样子就像‘雪松’,顶端小、底盘大,呈锥体状,故

名。它们的轴索(axon),就组合成运动神经,交叉到对侧,作为脊髓的主要部分(锥体束),

支配全身骨骼肌肉;称为‘锥体系统’。我们如果想要弯曲自己的右手肘关节,就要由左侧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锥体细胞发出命令,指示右上臂的肱二头肌收缩。但是,与此同时,必须

有锥体外系统的配合。所谓‘锥体外系统’、位在大脑较深处的‘黒质-纹状体’。由它发出

命令,让肱三头肌放松;否则肘关节便无法活动,手臂就显得僵硬。在锥体外系统的神经细

胞之间,信息是靠多巴胺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协调配合)传递的。在服用抗精神

病药后,多巴胺受体被阻断,信息难以下传,精神症状就此好转;但锥体外系统的信息也难

下传,就出现了锥体外系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副反应(Extrapyramidal effect,EPS),一般有三种表现:

1)急性肌张力障碍 acute dystonia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不久,突然出现全身肌肉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扭转痉挛(全身向

一侧扭转)、角弓反张(全身向后反仰)、动眼危象(两眼向上翻)、和斜颈等等。常见于肌注

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或齐拉西酮)后。患者感到十分痛苦,家属十分紧张,只要肌注东

莨菪碱,便能立即好转。[但是,为什么肌注东莨菪碱就能好转?至今还原理不明,可以说,

还是一个谜。同样是肌张力障碍,迟发的TD,肌注东莨菪碱就没有任何效果,为什么?不

知道。]

2)静坐不能akathasia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有的会出现心烦意乱、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的情况。有时,

患者会诉述,似乎有‘蚂蚁’在身体里‘爬’那样难受;有的说是,心脏或骨头‘发痒’。有些

医生还会把它们误认为是躯体幻觉。在发生静坐不能时,应用苯海索或心得安,就可以立

即好转。

3)类帕金森症parkinsonian syndrome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有可能出现像帕金森症那样的症状表现,或可称为药源性

帕金森症。主要表现有三:

(1)      运动不能akinesia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想动、却动不了”的情况,往往因此呆坐一旁,出现

‘什么事情也不做’的局面;脸面毫无表情,似乎戴了个面具一样。一般都被家属误认为

‘懒’、‘抑 郁’。有些医生护士也会把他们当作‘阴性症状’,为此增加药量,结果反而更加

严重。这种情况在服用利培酮时很常见,但往往都被忽视。

(2)      肌张力增加hypertonia

       在给患者检查关节活动时,检查者会感到阻力,可称为‘肌强直’;有时,关节活动会

表现为咬合得不好的齿轮那样,被称为‘齿轮样强直’。

(3)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在这里,先对震颤稍作一些说明。震颤tremor,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a)姿势性震颤:

让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出现细小、快速的震颤。检查者可让患者手臂向前平伸,手指分

开,就会出现以中指为轴心的震颤动作。如果在他的手上平铺一张纸,可以比较清楚地看

到纸边出现‘放大’了的震颤。常见于甲亢、或服用碳酸锂之后。 (b)意向性震颤: 在用手

或手指进行有目的的动作时,会出现细小的震颤,往往每秒8-12次。常见于老年人,俗称

为‘哆哆嗦嗦’。 (c)静止性震颤:在不做自主动作、或自己不注意时,肢体或其他部位出

现频率较慢(每秒4 -8次)、振幅较大的震颤;一旦加以注意,便见减轻或消失。抗精神病药

引起的类似帕金森症的震颤,就是这种情况。

此外还有前冲样的步态,吞咽困难等等。

       实际上,还有第4种锥体外系副反应,就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

TD,还包括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ardive Dystonia,TDt)。如今,往往把它另提出来、与锥

体外系副反应并列;因为它们的表现与EPS不同、病因不同、治疗也不相同。

      所谓‘迟发性’,就是说,并非发生于刚刚开始应用抗精神病药的时候,而是发生在

用药较久以后。从症状表现看,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震颤,都是‘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s,亦称‘不随意运动’,是指病人意识清楚、

而却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临床常见的有:属于锥体系统的,如:肌束颤动、肌纤维

颤搐、痉挛、抽搐、肌阵挛等;属于锥体外系统的,如: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

挛、投掷运动等。属于锥体系统的,通常见于神经病变或癫痫,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

       所有属于锥体外系统的不自主运动的特点是:1)“不随意”,也就是不受意志支配;2)

在受到注意、或在进行自主动作时,会减轻或消失;3)睡眠时消失。前面提到的静止性震颤

就是如此,在不注意时会表现得比较严重。我常常提醒护士,在精神病人吃饭时,不要和他们讲什么问题,否则他们会不注意自己端着的饭碗,就有可能发生静止性震颤,以致泼翻了饭菜。

       震颤是反复的、有规则的、节律性的不自主运动。震颤不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表现。

可以这么说,除了震颤之外的不自主运动,都可以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表现。按种类

分,有:1)扭转痉挛:是指颈、躯干、或肢体近端大关节的,缓慢的、扭转性的不自主动作。

2)角弓反张:指躯干呈现背屈性(向后)痉挛。

3)斜颈:指头颈不规则地、不自主地向一侧扭转。

4)手足徐动(指划样动作):指肢体远端小关节的、缓慢的、不规则的蠕动。

5)舞蹈样运动:指肢体近端大关节的,快速、不规则、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有点像舞蹈那样。

6)投掷运动:比舞蹈样运动的幅度更大,像投掷手榴弹那样。从表现的部位看,可能涉及肢体、头、

面、舌等肌肉,往往是综合了以上各种运动性质而表现出来。

       实际上,运动障碍dyskinesia本来是神经系统病理变化的症状表现,应该属于神经

科的范畴;由于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才与我们精神科挂了钩。说个趣事。夏老还在世时,有

一次我看到他的嘴、像在嚼什么东西,心想‘夏老也挺时髦,还吃口香糖呢’。不一会儿,他

讲话了,并没有口香糖么!实际上,这是相当多老年人具有的‘自发性运动障碍’:咀嚼样动

作、舌头舔牙齿、嘟嘴、噘嘴。据说有人统计、多达19%!至于迟发性运动障碍,那是抗精

神病药引起的,其早期表现就与之类似,称为‘口-唇-舌三联征’。有的人,在这方面并不

明显,却表现为手指扭动(手足徐动)或手臂挥动(舞蹈样动作)。有个女青年,应用利培酮

的维持量,每天1mg。3年后,有一天,在考试时,右手正在写字,左手指却向上升起、扭

动。老师还以为她在举手、有什么问题。她这才发现自己出现了TD。就这样,虽然停了利培

酮,换用氯氮平,迟发性运动障碍还持续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仍然没有好转。有的人,综合

了‘扭动’和‘舞蹈’,表现为脸面的‘怪动作’;以前不了解,有人就在书上把它描述为精神

分裂症的症状:“装相mannerism”。记得那是1970年代,我们医院里有一个慢性精神分裂

症病人,病情缓解得还好,可以在医院内自由活动,但是头颈严重后仰,走路时必须自己用

手把头往前弯,否则看不到前面;我们还以为这是慢性病人的表现。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

们给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后果—TD。另一个女病人,脸面和手指都有不规则的扭动,

上级医生还示教说,“这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表现”。这个慢性病人早已不吃抗精神病药

了,所以大家都没有考虑把她的表现与药物挂钩;实际上她也正是TD患者,停了药也好不

了!

       大概是1985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与我们合作调查我院住院病人的

TD患病率;由我与另一位医生负责。美国来的那位Gao医生是毕业刚4年、一直在实验室工

作、没有多少临床经验的医生。他把典型的静止性震颤都看作TD,我与他有了争论;结果只

得请夏老一个个病例进行复核。我们调查的结果是9-10%的患病率。当时,我们没有给患

者停药,患病率可能低了一些;因为抗精神病药有可能会掩盖TD症状。据说,后来北京某医

院分期分批给病人停药,然后调查TD,发现患病率竟高达50%!夏老就此告诉我们一件

往事:刚有氯丙嗪的时候,把氯丙嗪等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品称为Major

Tranquilizer,就是夏老定的中文名称‘强镇定剂’;把现在称为抗焦虑药的安定等称为

Minor Tranquilizer‘弱镇定剂’。这种叫法,有很大问题。两种药,似乎只是镇定作用强弱

之分,实际上它们的药理作用完全不一样;完全不应该把小剂量的‘强镇定剂’当作‘弱镇

定剂’或安眠药来应用。氯丙嗪等‘强镇定剂’有可能引起TD,所以美国精神病学会

(APA)建议废除‘镇定剂’这个名称,并曾经给全美国内外各科医生发了几百万封信(当时

还没有email),提请注意“不要给那些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以

免引起TD”。TD的发生,与抗精神病药的剂量无关,与它用药时间的长短有关。给精神分裂

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出现了TD,那是偶然意外,如能及早停药,或许可以好转;如果实

在不能好转,也没有办法。但是,如果给那些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出现

了TD,那就是罪过!当年受过夏老教诲的我们这一代精神科医生,对于这一点都很重视,

都不随便乱用抗精神病药,从来不把它们当作安眠药来应用。

        但是,近年来,我发现很多精神科医生不知道或不重视这个问题。有一个药,叫‘黛

力新’,如今在内外科、神经科,用得很普遍,据说可以治疗神经症、抑郁症。这是把一种与

氯丙嗪同样年龄的老抗精神病药、加上一种与丙咪嗪同样年龄的老抗抑郁药的‘混合品’。

美国FDA认为它是不合理处方,至今不同意上市;特别是,认为它的应用、违反了前述“不

要给那些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以免引起TD”的原则。事实证

明,国内已经有了3例‘黛力新’引发的TD。我看到的一例是在某医学院心理科用‘黛力

新’治疗焦虑症3年之久,出现了斜颈和角弓反张,还不认识,说要再加大剂量。她到我院门

诊,请我院一位中医副院长诊治,才转到我处。那时候已经到了全身扭动、无法独自行走的

地步。看来,这个老问题必须提请大家重视了。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可能是机体对于多巴胺过分敏感。其发病与药物的种类有一

定关系: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中,以氟哌啶醇最多;在第二代中,利培酮较多。据调查发现,

迟发性运动障碍与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大小没有肯定关系,而与用药时间的长短有正相关关

系。迄今为止,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一般医生都在应用泰必利,实

际上并没有肯定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赶快停用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有人认为,至

今尚无氯氮平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报道,所以可以应用氯氮平代替原来服用的抗精神病

药维持。

      再重复一遍:除了精神分裂症之外,提请大家不要随便把抗精神病药(不论第一代还是

第二代)当作镇静剂或安眠药、应用于那些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包括抑郁症或焦虑症病

人),以免产生迟发性运动障碍(TD);因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看来,迟发性运动障碍没有很

好的治疗方法,往往延续终身。用夏老的话来说:“那是罪过”!


注:我把这些质料放在这里,主要是方便自己使用,另外看到别的病友的问题,我可以很方便的查找,转摘过去,即方便又比较专业。
      我本人出现过最严重,很少见的锥体外系反应,接连4次,不用权衡利弊,我知道我必须得用,因为当时太重了。换了6-7种药,直到维思通,我用的是起始剂量(我有反应)的一半。
      我有很明显的有付作用(锥体外系),如果出TD, 那我也只好接受,也可能我不出现的。
      我是从专业的角度看这些文章的,本人情绪,思维目前已经不受这些医学词汇的影响(欢呼)。如果病友看这些有负面的联想,或疑病,建议暂时不要看或永不要看。我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13-8-12 08:1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12 16:53 编辑


抗精神病药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颜文伟教授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发表时间:2009-08-02发表者:赵振海 (访问人次:1551)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常见的有:

1)嗜睡:一般以氯氮平最重,其次是氯丙嗪、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而阿立哌唑、奋乃静、氟哌啶醇较轻。五氟利多,在服用后缓慢吸收,所以显不出嗜睡,一般几乎没有。嗜睡副反应,一般在连续服用几天后会逐步适应。嗜睡副反应往往因人而异。

2)直立性低血压:刚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候,腿部血管放松。此时,如果突然站起,血管来不及收缩,血液来不及供应脑部,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甚至昏倒。所以在服药初期应该注意直立性低血压这个可能;服药久了,就会适应。

3)锥外副反应及TD:已经另作详述,请参阅有关文章。

4)抑郁:所有抗精神病药都有程度诱发不同程度抑郁的可能。请参阅已发表的文章。

5)强迫:以氯氮平为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的问题较为严重。氟哌啶醇、舒必利、五氟利多,未见此项问题。请参阅有关文章。

6)催乳素增多:所有抗精神病药都会阻断多巴胺受体。阻断了有关精神症状部位的多巴胺受体,精神症状得以好转。阻断了有关协调肌肉活动部位的多巴胺受体,便出现锥外副反应。阻断了脑垂

体有关内分泌部位的多巴胺受体,脑垂体就停止或减弱指挥卵巢的周期变化,子宫内膜就没有周期性生长和萎缩,就出现月经紊乱或停经。催乳素的升高,抑制了雌激素的分泌,引起了一系列雌

激素缺乏的后果。催乳素的升高,会促使乳腺生长和乳汁分泌。在所有各种抗精神病药中,这种作用以利培酮最大,舒必利第二。几乎80-90%的女性在服用这两种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月经紊

乱,甚至闭经。其他品种抗精神病药,这种副作用都很轻,只在较大剂量时才有些表现,剂量减少后就会自行消失。出现这种月经问题后,随你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利

培酮等药物的抑制作用没有办法得到解除。中药,没有解除多巴胺受体被抑制的本领。用黄体酮,可以人为地促使子宫内膜生长,以及突然停药后出现的‘撤药性’子宫内膜萎缩,于是从阴道流出

血液;这是人为地制造的阴道流血,并不是真正的月经,卵巢并没有恢复周期变化;又有什么意义!况且,黄体酮的摄入,更会反馈地进一步抑制那个已被抑制了的脑垂体,又有什么好处?!所

以,奉劝病家,如果应用利培酮或舒必利,出现了闭经这种副反应,应该及早换药。如果应用其他品种(如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等)出现的,不用着急,等病情好转、剂量减少后,月经问题会

自行恢复正常,不必担忧!男性病例,有的在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偶会出现乳房增大,也是这个道理。有的出现性欲减退,也是。我见到不少病例,换用五氟利多维持治疗后,性欲就恢复了。

7)所有抗精神病药都有抑制精神活动的作用,于是,显得‘没有精神、懒、什么都不想做’;这是正常的反应,并不是异常,并不是抑郁症(如果是抑郁症,患者回向家长诉述)。病家不必过于紧张!不必处理,只要予以谅解,就行!

8)往往在精神病情严重时,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显不出来。一旦病情好转后,副反应就明显了。病家不必紧张,这些并不是病情恶化。我教你们一个秘诀:如果是病情恶化,患者不会向你诉说,不
会要求治疗。如果是患者向你诉述的、或祈求你或医生解决的,都是药物的副反应。

9)抗精神病药偶尔会引发药源性肝功能变化,总数不多,但应于重视;所以,有必要定期检查。以氯丙嗪最多些,其次是氯氮平和奥氮平。奥氮平往往是一过性的,会自行复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其他品种也有发生,究竟多少,尚待统计。

10)以氯氮平为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往往会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导致猝死。研究发现,它与药物导致QTc(简单地说,就是心脏内的传导时间)延长有关。QTc延长过度,会导致严重心律紊乱,甚至猝死。从目前资料看来,齐拉西酮的这种不良反应最重,奥氮平几乎没有影响。

11)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多少,会涉及‘饥饱’的感觉:增加多巴胺,就感觉饱了,就没有胃口了,食欲就减退,于是体重就可以减轻,这就是减肥药的奥秘(为什么减肥药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作,也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氯氮平、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少多巴胺,从而产生增加食欲、增加体重的作用。从所有抗精神病药看来,都有这种作用,只是程度轻重而已。看来,增加体重的副作用,以氟哌啶醇、齐拉西酮、和五氟利多较少。据说,同时服用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对于减少这种副反应,有一定好处。

12)至于对血液白细胞的影响,主要见于氯氮平。大概千分之一的病例会出现这种可能,往往出现在半到一年之内,所以在初次应用时,必须按期检查。如果应用一年以上,一般说就没有问题了。如果白细胞不是十分低,可以加用小量碳酸锂(每天50到100mg,会促使骨髓释放出白细胞),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

13)所有抗精神病药都偶有诱发癫痫的可能。如果偶尔发作一次,不必立即应用抗癫痫药。可以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加强观察。如果不再发作,便不必处理。如果再次发作,宜请神经科医生处理。要注意的是,服用氯氮平或奥氮平的病例,脑电图本身就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所谓‘不正常’,必须对脑电图医生说明,以免误会。

附带说明一下:从药物的角度考虑,有治疗疾病的‘治疗作用’,也有我们不需要的‘副作用’。从人体角度看来,人体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反应’:对治疗作用的反应,称为‘治疗效应’,对药物副作用产生的反应,称为‘副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13-8-12 13:52:47 | 只看该作者
研究结论



    疗效最佳的药物分别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和舍曲林,可接受性最佳的则为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安非他酮和西酞普兰。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可能是目前常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中最有效与最能被患者接受(耐受性好)的药物。舍曲林在大多数国家的价格低于艾司西酞普兰,所以似乎舍曲林优于艾司西酞普兰。



    瑞波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和度洛西汀在疗效与可接受性方面均较差,其中瑞波西汀的疗效和可接受性均最低,作者建议不应再将其作为治疗急性期抑郁症的一线药物。



    观 点



    本研究从临床应用角度,权衡疗效与可接受性,结合价格等因素,提出舍曲林可能是成人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的最佳选择。



    研究有创新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首次将疗效判定时间(8周)作为文献入组标准,对不同抗抑郁药间疗效和可接受性进行比较的系统综述,对研究药物的疾病急性期作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能分析16-24周治疗结果,并对药物不良反应、毒性作用、停药症状和社会功能等方面亦进行分析比较,其结论可能会更全面,临床价值会更大。



    新方法成亮点 该研究一大亮点在于,它不仅是一项传统意义上的荟萃分析,而且是一项近年逐渐流行的多药治疗比较荟萃分析。传统荟萃分析只能整合分析药物间直接比较随机对照研究(RCT),如某药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及其他抗抑郁剂在疗效和可接受性比较荟萃分析,只能分析所有该药与其他抗抑郁药直接比较的RCT,只能得出该药比其他药优或劣的结论,而不能整合分析其他抗抑郁药间比较的RCT,不能得出何种抗抑郁药最佳的结论。传统荟萃分析的局限性,其所得结论亦存在片面性。



    多治疗比较荟萃分析,不但可整合直接比较RCT,且能整合间接比较的研究,即可整合所有药物比较RCT,并运用特定统计方法,将不同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排出次序。



    本荟萃分析就是运用多治疗比较荟萃分析法对12种新一代抗抑郁药的疗效和可接受度进行了比较和排序,得出最适合临床运用的证据。



    结论客观可信 研究者从临床应用角度,权衡疗效与耐受性并结合价格等因素,提出舍曲林可能是成人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的最佳选择。



    虽然研究中所比较的几种最新抗抑郁药(如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安非他酮和度洛西汀)的绝大多数研究是由制药公司资助,但该项荟萃分析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和偏倚校正,保证了数据及结论的客观和可信。



    新结果化解旧矛盾 评价新一代抗抑郁药疗效需设置安慰剂对照,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新药上市的必备条件。但对此始终存有争论,,安慰剂对照研究符合伦理与安全需要,研究者常会选择症状较轻的患者入组;其次,将安慰剂对照用于已具有效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疾病治疗实践中违背伦理准则。



    有鉴于此,Cipriani提出,舍曲林在疗效与可接受性两方面优于其他新一代抗抑郁药,更适于作为新药Ⅲ期临床研究的标准对照药物,这既可保障患者利益,又能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的现实可行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13-8-12 13:5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11 07:09 编辑


躁狂抑郁症的表现及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08-10-07 09:55:00来源:互联网

  人的个性各有不同,有人内向、安静,有的人外向、活泼。当然任何性格如总是极端的出现就是疾病的表象。可有一种人不仅表现出极端的性格,而且会在两个极端之间反复。对于他们而言,内心深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躁狂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

  躁狂抑郁症,是以情感活动过分高涨或低茖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疾病,故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临床特征为单相或双相发作性的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反复出现,两次发病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在间歇期精神状态完全正常,虽多次发病,精神活动并不发生衰退,一般预后较好。躁狂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异常会表现为躁狂和抑郁两种状态:



  躁狂状态的突出表现,是情绪高涨。这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喜悦和兴奋。患者往往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洋溢着欢乐之情。患者的愉快情绪和他的整个行为相协调,因而具有感染力。但是,自制力减弱,对接触的事物往往做出过分的情绪反应,因一点小事不称心勃然大怒,暴跳如雷。但随后很快又为原先愉快、高涨的情绪所代替。其次是思想奔逸。患者的思维快捷,联想迅速,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见解多肤浅片面,内容重复,自以为是。新概念不断涌现,话题常随环境变化而转移。再次是行为活动明显增多。患者天不亮就起床,开始他那极为忙碌的一天。或者不加考虑地去做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但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忙碌终日,无所事事。



  抑郁状态的显著表现,是情绪低茖。患者起初表现为疲乏无力,无精打采,失眠早醒,工作能力下降等;以后逐渐出现情绪消沉,忧郁、沮丧,一筹莫展;遇事消极,以往的“过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纷纷涌上心头,萦绕不去。其次,患者感到自己思想迟钝、脑子变笨。来生的抑郁情绪使他总是自现自罪,认为自己成为了废物或社会的寄生虫;甚至把过去的一般缺点错误夸大成不可饶恕的罪行而要求处理自己,因此而产生罪恶妄想、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等此外,患者还会根据便秘、食欲不振和腹部不适等而自疑得了某种不治之症。再次,运动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动作迟缓,卧床少动,衣着随便,不事梳洗,低头弯腰,双肩下垂,面无表情,嘴角下垂,双眉紧锁,目视地面,无言少动,可端坐半天而不变势。严重时还会呈现木僵状态。



躁狂抑郁症的病因

  躁狂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同患者的遗传、精神和驱体因素以及神经系统与代谢功能的平衡失调。



躁狂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对躁狂抑郁症的治疗主要进行药物治疗,抗躁狂药有锂盐、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戌酸盐等,但均有不良反应,需由专科医师处方应用。通常应根据患者具体,区别处置。躁狂型的患者可采用安定剂进行药物治疗。抑郁型的患者则可在抗抑郁剂治疗的同时结合进行心理治疗。对于躁狂与抑郁两种症状并存的患者,则应合用安剂和抗抑郁剂,可收到较好的效果。躁狂抑郁症的早期发现与识别,对本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13-8-12 14:00:32 | 只看该作者
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与哪些疾病容易混淆?健康站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12-13 15:56:32

  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神经衰弱
  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3.躁狂症
  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4.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
  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
  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人格障碍
  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20: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