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症的认知治疗(1)(2007-01-05 14:06:12)
分类:抑郁症
在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中,有两个徒步的探险者,天气是那样的热,两人都感到口渴了,各自拿出了水袋,有一个看到自己的水袋中还有半袋水,他心想“太好了,我还有半袋水喝。”他感到非常的幸运,喝完水后,又迈开大步向前走了;还有一位同样看到自己的水袋中还有半袋水,他心想“怎么?就只剩下半袋水了,真糟糕!眼看就没有了。”他感到非常的沮丧,脚步也越来越沉重了。为什么相同的事件,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呢?认知治疗学家的回答是,因为两个人的认知的过程的不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抑郁症的认知模型认为认知、行为和生物化学都是抑郁症的重要成分。药物治疗主要从生物化学水平上进行干预,认知心理治疗在认知、情感、行为水平上进行干预。认知科学研究着重于抑郁症状学中的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性。负性的、歪曲的认知是抑郁症的核心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在“抑郁的认知三联征”中:抑郁症病人对自己、对所处的世界以及对未来都存在有负性的认知。他们把自己看成是无价值的、不完善的、没人爱的和有缺点的;将他们所处的环境看成是灾难性的,有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障碍;最终他们总会经历挫败或者丧失。对未来失去信心与希望。
抑郁症病人常会歪曲自己对事件的解释,这样他们就会保持对自身、环境和将来的负性观念。这些歪曲的认知是偏离于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的。比如武断推论、全有全无想法、过度概括等。
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病人进行认知重建,其中包括矫正病人对解释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对前途作出预测中的系统偏见。认知治疗是一个学习过程,其间治疗医生扮演主动角色,帮助病人澄清和矫正认知歪曲和功能失调性假设。
抑郁症的认知治疗(2)(2007-01-06 17:15:50) 分类:抑郁症
抑郁障碍病人在认知过程中常见的十种认知曲解认知歪曲:
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患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一个教师因为上课讲错一句话,就认为“这下全完了,”“我已经一文不值了。”
2.随意推论:指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便任意下结论。这种扭曲现象包括「大难临头」或对于某个情境想到最糟的情况。例如在街上见一位同事匆匆走过,未打招呼,于是心里想:“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生我的气了?”实际上,他的同事心中有事,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罢了。
3.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如某青年向女同学提出一起去听音乐会的邀请,遭到婉言谢绝后,认定自己被女同学所讨厌,没有任何女青年会和自己交往了。或者如你曾咨询过一位青少年而碰到困难,于是你便下结论说你对青少年的咨询是不擅长的,你也可能下结论说你没有能力帮助任何人。
4.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得出关系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如一位母亲不慎打破了一个碗,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5.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如拍照时手抖了一下,一张照片拍坏了,就觉得不得了了,认为别人要把自己看成无用的人,而做成一件事时,又说是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6.个性化:指患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别人的一切不幸、事故或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如一位朋友生病去世,患者责备自己忙于个人事务未能照顾好朋友的健康,为此内疚悔恨。
7.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如一位学生考试时答错了两道题,于是对这两道题念念不忘,甚至想到学校可能会要她退学。事实上,她考试成绩优秀。由于这种选择性消极注视,使病人在某种情境中倾向于只让消极信息滤过,造成了不必要的烦恼。
8.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定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如:“我觉得象一个失败的人,所以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我感到失望,所以我的问题一定不可能解决”,“我有内疚感,说明我一定做不了什么不好的事”。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情绪推理,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性情况的了解,使人陷于情绪不良而不能自拔。
9.“应该”和“必须”陈述。指病人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如“我应该做到这个”,“我必须做好那个”。这意味着病人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这个标准,就会以“不该”这样的字眼责难自己,产生内疚、悔恨。如果别人的言行不合自己的期待,就会觉得很失望或怨恨,认为“他不该那样”。
10.乱贴“标签”,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例如:“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这样贪吃,丑陋可恨,简直象一头猪”,“我的神经天生脆弱,不堪一击”。这是把人的某些行为失误和对人的整体评价混同起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