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千年牧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日志] 千年杂记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13-8-12 14:09:0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在一次发作中躁狂和抑郁症状共存,即有经典躁狂症状,又有明显焦虑、抑郁、心境恶劣,则称之为混合状态(混合性躁狂,心境恶劣性躁狂或易激惹性躁狂)。历史上有躁狂性木僵,病人呈运动性迟滞,刻板,缄默,但心境高涨。观念飘忽的抑郁,病人心境抑郁,但思维加速,有观念飘忽的描述。多出现在躁狂和抑郁转型或过度期间,往往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更常见的是病人兴奋多动,但心境是低沉而忧郁的,单独发生,自始至终均有此混合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躁狂时出现一过性心境低沉十分常见,但混合状态最常见于躁狂和抑郁症状持续存在的病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13-8-12 14:18:03 | 只看该作者
走出抑郁的“怪圈”

当人的情绪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时,人的思维往往缺乏逻辑性,出现消极情绪或行为异常。造成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错误,大体有8种现象。   
  
    1.走极端。这种现象表现为走极端,非此即彼,不是白就是黑。这种人一遇挫折便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进而觉得自身已不具任何价值,失去自信。   

   2.公式化。认为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会不断重现。生活中遇到困难与不幸,即认为困难、不幸会重复出现。   

   3.变色镜。有的人遇事总想消极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变色镜看问题,滤掉了所有的光明,整个世界看起来暗淡无光。   

   4.疑心病。有些人无事生非,终日担心自己将大病临头,遇事往往自我断论,主观猜疑,杞人忧天。   

   5.失锐气。这是一种人为的情绪失调,把别人的真心赞美当作阿谀奉承,对正常的人际关系想入非非,毫无根据地自怨自艾或愤世嫉俗,导致本来松弛的情绪变得紧张。   

   6.谬推断。有的人把一般性过失、欠缺、挫折和困难看得过于严重,似乎做了不可逆转的错事。生活中总是过分夸大自已的不足和过低估计自身的长处。    

     7.消极化。有的人把自己的不良感觉当成事实的证据,如:“我有负罪感,那么我一定是干了什么坏事”,“我觉得力不从心,那么我一定是‘低能儿’”。尤其情绪低沉时,这种感觉推理特别活跃。   
  
     8.自卑心。有的人总是主动承担别人的责任,并且妄下结论,认为一切坏的结果都是自己的过失和无能所致。此种变形的自卑、内疚心理,来源于人格的变形和过分的责任感及义务感。   
  
      以上的错误认知,导致了许多人陷入抑郁困境而不能自拔。抑郁症在西方社会被称为“精神上的流行性感冒”,其传播范围之广,受其影响之容易,可以从“流感”二字看得出来。如近来媒介报道的戴安娜王妃之死,使众多英国人染上了“抑郁症”。在东方社会,抑郁症也并不少见,尤其是中国人,性格内向,往往真实思想不愿暴露,宁愿被抑郁情绪折磨,却不愿向精神病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如此发展下去,可由抑郁情绪跨入抑郁症患者的行列,有的人便以自杀了结。   
  
      消除抑郁,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可使用一种由精神病专家艾伦*贝克博士倡导的认知心理治疗手段,就是让抑郁者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步改善心境,从而使生活重归欢乐。   
  
      抑郁者要想消除抑郁情绪,首先应该停止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埋怨,明确自己的认知错误,来源于以感觉作依据来思考问题。因为感觉不等于事实。每当你焦虑抑郁时,切记以下5个关键步骤:

     1.瞄准那些自然消极的想法,并把它们记下来,别让它们占据你的大脑。

     2.读一遍本文提及的8种认知扭曲的模式,准确地找出你是怎样曲解事实的。一定要击中要害。

     3.用更为客观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认知,彻底驳斥那些让你自己瞧不起自己、自我寻找烦恼的谬论。一旦开始这些步骤,你就会感到精神振奋,自尊心增强,无价值感就会烟消云散。

     4.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活动表,每天结束后填写回顾、分析日记,既能使你摆脱不愿活动和不想做事的处境,又能给你带来活动后的满足,逐步消除懒怠与内疚。

     5.学会自我称赞,自我欣赏,坦然对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矫正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改变认知错误现象,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一旦你对周围事物能做客观的分析后,对现实生活就有了正确的领悟。那么,你将置身于一个充满积极向上情感的世界中,心情会豁然开朗。尽管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之事,但不会由于一时的认知偏差,造成感情挫伤,失去对生活中美好意境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13-8-12 14:4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生的雪儿 于 10-1-19 22:05 编辑


http://mayantao.haodf.com/wenzhang/36323.htm

把握自己的情绪,有关双相,你应该问医生的13个问题
发表时间:2009-01-11发表者:马燕桃 (访问人次:2253)
1.     是否有特别的原因或事件造成这个疾病?

2.     您会推荐哪些治疗?

3.     您会给我开药吗?

4.     药物有什么副作用?

5.     有哪些副作用需要我立即报告?

6.     服用锂盐的时候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以及隔多久做这些检查?

7.     万一漏服了药物怎么办?

8.     正在服用抗抑郁药,这些药物会导致转躁狂吗?

9.     有哪些表现提示抑郁很严重,很危险,甚至会出现自杀?

10.    有哪些表现提示需要立即和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联络?

11.    医生您是否推荐家庭治疗?

12.    如何让家庭学会掌握这类的心境起伏和行为规律?

13.   饮食是否很重要,甚至能够影响自身的行为和用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13-8-12 14:5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年牧风 于 13-11-9 16:04 编辑

是人际关系问题还是精神病早期的过度敏感?作者:凌笋昂
发表时间:2009-01-16发表者:凌笋昂 (访问人次:2421)
在我的诊疗生涯中,我经常会遇到患者的家属跟我询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家人得的病重吗?他/她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是不是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的?

精神病患者首次发病或多或少都能找出一些社会心理因素,比如患者在学校对老师或同学有意见,在单位对上级或同事有意见,甚至发生争执和肢体上的接触。但是通常这些因素对常人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那么精神病人得病果真是这些社会因素直接造成的吗?

精神病的发生,除了脑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等所致的精神障碍能够找出具体的病因以外,我们很难明确重性精神病的病因,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重性抑郁症等,我们就很难找出具体的病因,医学科学家明确指出这些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集合效应和个体的易感性造成的。

有时候精神病会在不寻常的生活事件发生或遭受心理创伤后发生的。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从早期症状到临床精神病性症状的出现,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期。这一时期精神医学称之为前驱期或疾病发展期,这一时期患者还保留一定的社会功能,继续履行他/她的社会角色任务,但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变得紧张或不和谐或淡化。只有到了疾病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幻觉、妄想症状,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功能——学习或工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才受到周围人的重视,才怀疑他/她是不是真的病了。

一般说来,在精神病发病或复发前的数周到数月期间,患者会出现失眠、烦躁、焦虑不安、多疑、社交退缩、与平常生活习惯脱离,生活轨迹逐渐发生质的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以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与亲友关系疏远,生活懒散,细腻情感缺失,失眠、焦虑紧张、敏感多疑,甚至出现抑郁烦躁;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诉说众多身体上的不适,表现力不从心,对很多原来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食欲、性欲下降,自卑,不愿交往,躲避社交。躁狂症患者却表现精力旺盛,自信心膨胀,对人过分热情大方,或容易发脾气等。

案例:患者,男,22岁,大四。从上学起,学习成绩一直优秀,但从大二下学期起开始变得孤僻,不好交往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和家人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经常无故旷课,不及格的功课越来越多,到了大四上半学期突然打电话给家人,说同寝室的人都欺负他,后来多次打电话给家里人,说很多同学都说他坏话,感觉背后总有人议论自己,自己行踪总是被人监视,自己想法不知怎么地就被人知道了,自己没有隐私可言了,出现紧张害怕。家人信以为真,到学校了解情况以后,事实并非如此,家人以为患者得了抑郁症,就带患者到专科医院就诊,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样的诊断结论让家人感觉到非常恐慌。就带患者到其他几家专科医院就诊,诊断结果大同小异。最后家人只得认命,将患者送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正规治疗,患者很快就康复出院了,并考试毕业,完成了学业。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患者的精神症状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到了社会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以后,才得到治疗。另外,也说明,精神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后治愈的希望还是存在的,得了精神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
在前驱期的患者,他们可以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抑郁情绪。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精神病患者是因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多疑,而非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精神病。只要仔细观察或回顾病史,不难发现这种现象。当然,实际生活或工作中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也容易诱发精神病发生或复发,但不一定是直接病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13-8-14 05:56:1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该去广州了,可天气太差了,不敢去。药还免强够一个星期,下次让医生多开两个星期的药,稳当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13-8-14 06:01:43 | 只看该作者
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原则
发表时间:2009-04-28发表者:方贻儒 (访问人次:2086)
    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尽管目前有较多的抗抑郁药,但在实际应用时,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主要有一下几点:

1、  尽可能使用单一的一种药物。至少在治疗开始时,为了观察效果及预防不良副反应,不宜合并多种抗抑郁药。对难治病例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则另当别论。

2、  初期用药的原则是剂量应从小剂量递增,并要达到充足的治疗剂量。新一代抗抑郁药副反应较小,可以立即应用足量。

3、  安全性激耐受性好

4、  不良反应轻,而且服用方便,这样可以增强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5、  向患者解释药物必须每日坚持服药,而病情改善要等到开始治疗后2-3周才能逐渐出现,并且可能出现轻微的副反应但通常会在7-10天后消失。应强调患者在停药前应该征求医生的意见。在情况改善后应至少继续抗抑郁剂治疗三个月。

6、  对于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避免一次处方大量药物,以防意外,可以使用危险性较小的药物。

7、  如果患者过去对某种药物疗效满意,可以再次选用该药物。

8、  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或有躯体疾患,可选用较少出现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反应的药物。

9、  如果患者伴有焦虑或睡眠困难,可选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

10、如果患者以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病人,可以选择镇静作用较小的药物。

11、当伴发精神病性症状时,可与精神病药联用或同时合并电休克治疗。

12、价格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13-8-14 06:02:40 | 只看该作者
促进抑郁病友全面康复的几种方法
发表时间:2009-06-05发表者:方贻儒 (访问人次:2733)
1.及时识别典型的抑郁表现(例如精力减退、疲乏感;睡眠障碍;反复想死;自觉思考能力下降等),尽早就医。

2.及早的给与病友帮助,多找其谈心,不要让其默默承受。

3.帮助病友找出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到后帮助病友克服困难。

4.建议病友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5.可以让患者试着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  

6.对即将进行的任务可以与病友共同商讨可能面对的挫折与失败,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挑战消极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13-8-14 06:28:15 | 只看该作者
工作状态中轻躁狂表现出的精力旺盛--富于建设性还是具有破坏性?
发表时间:2010-01-08发表者:马燕桃 (访问人次:64)
(译自2009年9月“Psychiatric Service” 杂志Goodwin F.K. 教授文章,转载自健康报)

基于某种原因,双相疾病患者具有某些社交或工作上的优势。通常轻躁狂的适应性行为特点有:

l  坚持不懈

l  精力旺盛

l  增加的感知觉敏感性

l  充满活力和乐趣

l  乐观精神

精力旺盛和轻度的活动增加,以及创造性、多元性思维,有利于工作效率、与客户交流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在一些市场销售和社交活动中高度的自信和兴趣非常重要。

但是,尽管这些态度和行为具有建设性效果,双相患者需要理解他们潜在的缺陷和不利方面。这并非一个容易的过程,因为病人可能对一些不良后果缺乏自知力,如易激惹,冒险行为,不恰当的性关系。虽然临床实践中所见不多,但在双相患者的个体描述中经常见到的是患者的朋友或同事可能鼓励或利用患者的旺盛精力,从而妨碍了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

易激惹最常见于双相混合状态,也见于抑郁和躁狂状态,虽然强度有所减弱。即便主观性有所限定,易激惹仍会降低自信和工作效率。表现出来的易激惹,从轻度的烦躁到爆发性情感发作,对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中包括雇佣关系的终止。

对躁狂症状的描述。双相躁狂常见的冲动性会影响工作。包括不计后果的行动,过分冒险,或未获得充分的信息就下结论,都会造成问题,包括对自己或同事造成躯体伤害。话多,说话滔滔不绝,通常与内在的思维奔逸有关,轻者令人讨厌,重者严重影响与客户或同事的关系。

活动过多和精力旺盛可能被认为有利于工作效率。尽管如此,许多轻躁狂状态的适应性行为并不常见于抑郁、躁狂或混合状态。

精神病学的症状描述主要和躁狂发作有关,但也可见于其他精神病性状态。工作场所中很少见到妄想性思维或被害想法,会有部分想法是关于对他人的潜在危险的判断。

克服病人对理想工作状态的固定观念

一些双相患者工作的阻碍是他们把仅有一段短暂的,通常是很久以前的高智力或高效率状态看做是自身能力的基准。有这种观念的患者拒绝修正他们的自我认识。一些人将这些理想状态的丧失视为疾病的后果或社会对双相障碍的反应。他们的倔强不利于实际参与到工作或社会的各个方面。

改变这些观念遇到的阻力通常很大,很难在短期内用集中式的药物治疗改变。特定的社会心理治疗可能更为有效。

治疗各个部分

双相的多种症状提示各个部分都需要治疗。可以用一个比喻的方法向病人传达这个信息是有益的。如在做猜谜游戏时,通常其中一部分拼完后,才会把注意力转向谜语的其他部分。类似的,当某个特定的双相症状好转时,不管是通过药物、生活方式、态度的改变或联合应用的办法,该症状的改善都算是稳定的,除非面对新的刺激(如应用某种可能干扰目前治疗方案的药物)。

如果情感稳定剂能够较好控制冒险行为、冲动性和情感波动性,那么该治疗就是有效的。如果有残留症状或其他方面新出现的问题(如焦虑、睡眠节律或易激惹),建议选择合并心境稳定剂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教育方式,治疗应当:

l  保证因新问题或再发问题来就诊的大部分病人不会完全复发。

l  减少病人或医生对已经有效的药物进行加药或减药。

教育病人注意这里列出的问题时可以用双相障碍患者的自传加以佐证。比如女演员Patty Duke对治疗她的严重双相障碍的有效性的逐步描述:

“我不再大发雷霆了,我的状态更好了。自从我被诊断双相并开始治疗,我的医疗费用账单每年下降了50000元。而在那之前,我一直因某些奇怪的疾病住院。我有严重的抑郁症状,但自从我被诊断为双相并开始相应治疗后我再没有住过院。

我从躁郁症中康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是突然的奇迹。对一个生命中50﹪的时间都在大喊大叫的人来说,现在我可以说,只有5﹪是这样的。”

对社会心理因素的考虑

工作场所中的病耻感问题。尽管大多数同事能够容忍和理解双相障碍造成的功能损害,一些人对精神症状仍持有偏见和不准确的观点。建议双相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决定,以利于改善周围环境对于双相患者的关注。

案例:

寻找新的平衡点:

在离开高压力的工作以后,S女士将工作局限在寻找半日职位上。她在一家书店找了一个责任很少的工作。她的表现很出色,但当被要求履行其他额外责任时她感到困惑。那其中有关于学习新的供货补给技术,或与不满意的顾客交流的建议。

在她更自信,对被解雇的担心更少以后,S女士和她的两名主管谈到了她的疾病。这影响了主管本来打算根据S女士的才能和努力工作而进行升职奖赏的想法。

在超过一年的精神科随访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医生和她本人探讨和关注工作场所的各种问题。经过这个过程后,S女士逐渐认识到一方面她取得和恢复了成就,而另一方面社会和职业能力受到损害。她也意识到亚症状群的症状仍然存在,尽管她的整体功能较好。她的这些认识和更好的自信能够帮助她解决和处理别人和她自己对自身能力的很多意见分歧。

结束语

由于双相障碍的某些基本特点影响患者的工作表现,很多患者关心和工作相关的问题。如果将这方面的干预和症状学、药物以及日常活动整合起来,工作反过来也会有利于管理日常生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社会心理干预来帮助病人建立更适当的对工作能力的自我认识。



译者注:作为美国精神卫生服务和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Frederick K. Goodwin教授在这篇文章中敏锐地指出工作场所双相障碍患者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比仅仅关注症状还要复杂,也更加实际。他对双相障碍患者如何在工作场所获得适应的重要话题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这对于中国的情况同样适用,而且显得更为迫切,因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这也是我们援引该文章的动机之一。



翻译:张磊,马燕桃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13-8-14 06:49:54 | 只看该作者
与情绪友好相处
发表时间:2008-05-20发表者:马燕桃 (访问人次:1238)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于  欣  马燕桃


  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轻微的或者适度的躁狂、抑郁可以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恢复到常态。因此,非专业人士往往无法对其加以识别。有关情感障碍的困扰除了通过看医生、用药的渠道解决外,了解自身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对病人和家属的意义也同样重要。

  在获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我们整理了某位病友在控制情绪方面的科学做法,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更多经验和体会。

  新年伊始,患者因躁狂再次发作,被送到医院住院治疗。此次发作的后果是他的同事和朋友目睹了他发作时的“丑态”(特别是在单位跟别人较真儿,在博客里写大话)。这对于他这个骨子里要强的人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罹患精神疾病以及疾病发作都会对身心产生不小的伤害,而且还可能招致一些歧视,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因此,如何尽快在医生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彻底康复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对自己的患病原因有一定的了解,并希望在医生的帮助下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防疾病复发。在控制情绪方面,他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尽力保持情绪的平稳,力争让头脑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让情绪做主宰。比如,他的性情有些急。当这种情绪出现时,他会迅速分析一下原因,用理性加以处理,避免其困扰。另外,他还有意识地加强对生活的计划性,并适当放慢自己行动的脚步和讲话的速度。

  二、努力消除负面情绪。当沮丧、悲观、自卑的情绪浮上脑际的时候,他会力争不让它们持续太长时间。他会在心灵的深处培养一个自己的好朋友,鼓励自己,安慰自己,告诉自己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个别时候,他的情绪极度低落,萌生过寻找外援的念头。可想到自己不能再给家人添太多的烦恼,坚持一下就挺过来了。不能否认的是,家人对他走出心理阴影起了重要作用。

  三、告诉自己别要求太高。这位患者属于易感人群,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成熟。于是我们告诉他,对生活中一些不太令人满意的东西不能看得太重,有时如果以乐观幽默的视角去看,可能生活还会别有趣味。同时,对自己也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对自己予以肯定,力争把心态放平和。

  情绪是人们生命的一部分,无论是否有情感方面的问题,我们都应当学会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果说心理治疗的过程是自我探索的练习,那么摸索和情绪相处之道,可以说是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强化锻炼。药物、治疗师、家属、朋友、互联网络,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能作为调整情绪的辅助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13-8-14 07:25:38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症的认知治疗(1)(2007-01-05 14:06:12)

   分类:抑郁症

    在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中,有两个徒步的探险者,天气是那样的热,两人都感到口渴了,各自拿出了水袋,有一个看到自己的水袋中还有半袋水,他心想“太好了,我还有半袋水喝。”他感到非常的幸运,喝完水后,又迈开大步向前走了;还有一位同样看到自己的水袋中还有半袋水,他心想“怎么?就只剩下半袋水了,真糟糕!眼看就没有了。”他感到非常的沮丧,脚步也越来越沉重了。为什么相同的事件,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呢?认知治疗学家的回答是,因为两个人的认知的过程的不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抑郁症的认知模型认为认知、行为和生物化学都是抑郁症的重要成分。药物治疗主要从生物化学水平上进行干预,认知心理治疗在认知、情感、行为水平上进行干预。认知科学研究着重于抑郁症状学中的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性。负性的、歪曲的认知是抑郁症的核心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在“抑郁的认知三联征”中:抑郁症病人对自己、对所处的世界以及对未来都存在有负性的认知。他们把自己看成是无价值的、不完善的、没人爱的和有缺点的;将他们所处的环境看成是灾难性的,有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障碍;最终他们总会经历挫败或者丧失。对未来失去信心与希望。
  抑郁症病人常会歪曲自己对事件的解释,这样他们就会保持对自身、环境和将来的负性观念。这些歪曲的认知是偏离于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的。比如武断推论、全有全无想法、过度概括等。
    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病人进行认知重建,其中包括矫正病人对解释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对前途作出预测中的系统偏见。认知治疗是一个学习过程,其间治疗医生扮演主动角色,帮助病人澄清和矫正认知歪曲和功能失调性假设。

抑郁症的认知治疗(2)(2007-01-06 17:15:50)   分类:抑郁症
抑郁障碍病人在认知过程中常见的十种认知曲解认知歪曲:
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患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一个教师因为上课讲错一句话,就认为“这下全完了,”“我已经一文不值了。”
2.随意推论:指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便任意下结论。这种扭曲现象包括「大难临头」或对于某个情境想到最糟的情况。例如在街上见一位同事匆匆走过,未打招呼,于是心里想:“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生我的气了?”实际上,他的同事心中有事,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罢了。

3.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如某青年向女同学提出一起去听音乐会的邀请,遭到婉言谢绝后,认定自己被女同学所讨厌,没有任何女青年会和自己交往了。或者如你曾咨询过一位青少年而碰到困难,于是你便下结论说你对青少年的咨询是不擅长的,你也可能下结论说你没有能力帮助任何人。

4.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得出关系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如一位母亲不慎打破了一个碗,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5.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如拍照时手抖了一下,一张照片拍坏了,就觉得不得了了,认为别人要把自己看成无用的人,而做成一件事时,又说是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6.个性化:指患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别人的一切不幸、事故或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如一位朋友生病去世,患者责备自己忙于个人事务未能照顾好朋友的健康,为此内疚悔恨。

7.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如一位学生考试时答错了两道题,于是对这两道题念念不忘,甚至想到学校可能会要她退学。事实上,她考试成绩优秀。由于这种选择性消极注视,使病人在某种情境中倾向于只让消极信息滤过,造成了不必要的烦恼。

8.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定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如:“我觉得象一个失败的人,所以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我感到失望,所以我的问题一定不可能解决”,“我有内疚感,说明我一定做不了什么不好的事”。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情绪推理,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性情况的了解,使人陷于情绪不良而不能自拔。

9.“应该”和“必须”陈述。指病人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如“我应该做到这个”,“我必须做好那个”。这意味着病人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这个标准,就会以“不该”这样的字眼责难自己,产生内疚、悔恨。如果别人的言行不合自己的期待,就会觉得很失望或怨恨,认为“他不该那样”。

10.乱贴“标签”,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例如:“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这样贪吃,丑陋可恨,简直象一头猪”,“我的神经天生脆弱,不堪一击”。这是把人的某些行为失误和对人的整体评价混同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13-8-14 07:28:06 | 只看该作者
焦虑症的自我调节方法

  1、保持良好的自我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再次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2、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能最终驱逐焦虑。

  3、自我疏导

  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4、自我放松

  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用自我松弛的方法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可以想象自己在碧波荡漾的海边或湖边,沐浴温暖和煦的阳光,听得见波涛轻拍岸石的声音,闻得出空气中清新宜人的气息……让自己的身与心得到全面放松,抛弃过分的焦虑。

  5、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6、家常食疗方为你调节焦虑情绪效果好。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出现咽喉梗塞感(梅核气):

  ① 采用认为既能顺气,又能化痰的食物;

  ② 蔬菜主要有各种竹笋、毛笋、冬瓜、萝卜、鱼腥草(现在作为野菜食用)等;

  ③ 水果象橘子、柚子、芦柑、西瓜(包括皮)都是很好的选择;

④ 海产品如海带、海白菜等。

  7、饮食宜忌

  饮食相当重要,避免可乐、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麦粉制品、洋芋片等易刺激身体的食品。饮食需合50%-75%的生菜。

  8、避免咖啡因、番烟、酒精、药物

  酒精、药物可能提供暂时的解脱,但隔天紧张又来袭,而且这些物质本身也残害健康。因此,应该学习如何调适,而不是光靠逃避。在身心面临紧张及焦虑的迫害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饮食正当。正确的饮食将强化身体,使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状况俱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13-8-14 07:35:21 | 只看该作者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发表时间:2009-03-01发表者:朱丽萍 (访问人次:1604)

1.将不愉快以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要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事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当极其忧伤时哭泣、读诗词、写日记、看电影、听音乐都是常见的宣泄方式。节奏欢快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或者请到医院来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医师会给你分析、心理疏导和指导。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朱丽萍

2.多与人交往,摆脱孤独。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会习惯的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员,并希望从团体中得到爱。研究发现人际交往有助于身心健康。当你真诚的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时,你会欣喜地发现,你获得的比你给予的更多。千万不要因为怕别人不高兴而把自己同他人隔绝开来。孤独只会使抑郁状态更加严重。

3.增强自信心,做情绪的主人。人在正常状态下是可以通过意志努力来消除不愉快情绪,并保持乐观心情的。一是有意识地获取成功的体验;二是不在乎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三是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知识是自信的源泉。要学会容忍,培养坚忍的毅力。用积极进取精神取代消极思想意识。把事情看透,心胸开阔,情绪就能保持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13-8-14 08:17:2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你转发的几篇文章,尤其是关于双相患者工作的那篇,感觉很好。请继续分享,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13-8-15 14:44:55 | 只看该作者
104# 奇异恩典 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就很开心啦!我转它也是想让自已同大家更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与体会,更了解病人的疾苦,更好的理解支持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13-8-17 13:22:48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在外忙了一天,累。很担心女儿一人在家怎么样了,问她中午自已煮的方便面,夜晚很累两人都不想做饭,没吃!电脑坏了,女儿的光视频课学完了,光碟一张没看完。昨天心情很不好,情绪很低落,没忍住眼泪不听话的落下来........
     
    今天,早上6点多女儿醒了,她自已做的早饭,菜,洗碗。觉得有个女儿真好!吃完早饭,把电脑主机拆下抱到车上拿去修好给女儿好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9-23 11: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