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觉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灌水专贴

[复制链接]
136#
发表于 24-3-18 15:36: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敏敏AMY 发表于 24-3-11 09:40
你姐真有先见之明,我是想问问择校,到底是去好的需要住读的,还是直升一个一般的学校好

难道不是应该去好的学校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4-3-18 16:5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敏敏AMY 发表于 24-3-11 09:40
你姐真有先见之明,我是想问问择校,到底是去好的需要住读的,还是直升一个一般的学校好

择校唯一办法,就是学区房,学区房比普通房贵很多,我们这里最便宜,二手学区房去年大约100万,今年便宜,大约75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4-3-20 12:10:10 | 只看该作者
以消极的心情、感受本来的样子看待它们,而不是去改变,改变反而会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4-3-21 17:5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4-3-21 17:56 编辑

依附理论的十个中心原则
作者: 苏珊 约翰逊   来源: 《婚姻治疗的九个步骤》
1、依附是一种天生的基本动机
寻求和维持与重要他人的接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贯穿终身发展的一个基本动机。以往被我们的文化视为病态的“依赖”是人类天性中与生俱来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因年龄增加而失去的儿童特质。依附和与依附相关的情感,是亲密关系的特征。是婚姻治疗的实质。这个观点在许多文化中都成立。它也跟人类成为文化动物的演变有关,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观点,就像沙吹进眼睛会感觉刺痛一样,每个人都害怕失落和孤单。

2、安全依赖和独立自主是互补的
按照依附理论,世上没有完全不需要别人的独立,也没有过度依赖这回事。而只有有效的和无效的依赖。安全的依赖有助于建立独立自主和自信心。安全的依赖和独立自主是一体的两面,而不是分歧对立的。研究显示安全依附与一贯、明确和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关。关系愈稳固。就愈能有区分和差异。在这个模式中,健全的意思是维持可感知的相互依赖,而不是保持自足与他人分离。

3、依附给人一个重要的庇护所
和依附对象的接触是人类求生存的本能。依附对象(通常指父母、子女、配偶或爱人)的存在提供了安全和舒适的感觉,而缺乏依附对象则会造成痛苦和焦虑。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可以使神经系统镇静。这是人遭遇紧张与损害的天然解药。对任何年纪的人而言,正向的依附经验创造了一个“庇护所”,缓和外界的挑战与变动所带来的冲击,也提供了人格继续发展的环境。

4、依附提供人一个安全基地。
安全依附也提供一个让人去探索世界、回应环境的安全基地。这样一个基地,让人能对新信息抱有好奇心与开放的态度。它让人能有信心去冒险尝试、学习与调整对自己、别人和世界的看法,然后产生面对新环境的适应方法,安全依附让一个人更有能力站在一个比较超自然的立场观察自己,省察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况。当关系使人感到安全,就能让人向外开展,去给别人支持,积极正向地解决冲突与困难。这样的关系通常会比较幸福、安定,让人感到满足。伴侣间对情感安全连结的需要,也就是对能给人庇护和安全的关系,这是夫妻困境和关系修复的主题。

5、情绪的接触与回应,建立情感的连结
大体上说,情绪引发并且主导依附的行为。具体而言,建构安全连结的原料是情绪联通和情绪反应。依附对象可能会人在心不在,分离会造成痛苦,因为感觉无法找到或接近依附的对象。关键是情感的保证,并且有信心在需要时这个保证是有效的。按照依附理论的看法,任何反应(即使是生气)都比没反应好。如果依附对象不作承诺,没有情感回应,意味着“你的信息不算数,我们之间没有关系”。情感是依附的中心,这个理论让我们对关系困境中的许多极端的情绪反应有一个理解与正常化的依据。依附关系是我们最强烈的情绪的来源,也是冲击我们最猛力的地方。情绪告诉我们自己也告诉别人我们的动机和需要是什么——它们是依附之舞的伴奏音乐。如Bowlby所言:“情绪的心理与病理……大部分是情感连接的心理与病理。”

6、恐惧和怀疑引发依附需求
当人受到威胁时,如遭遇伤害,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负面经历,如压力或生病,或是依附连结本身受到攻击,人就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产生,寻求安慰与连结的依附需求也会格外突出与迫切。像寻求接触这样的依附行为就会开始运作。感觉跟所爱的人连结,是一种天生的情感调节的机制。跟重要他人的依附是使我们“免于感觉无助与无意义的保障”。这个理论让婚姻治疗师了解在派对中调情或在需要时短暂的疏离,这种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为何会对关系造成威胁而导致困难愈来愈大。

7、分离痛苦的过程是可预测的
如果依附行为没有得到依附对象给予的安慰与接触,就会出现生气地抗议、紧跟不放、忧郁、绝望,最后情感抽离的典型反应过程。忧郁是关系断裂的自然反应。Bowlby认为在亲密关系中,愤怒代表想跟无法接近的依附对象接触的企图,在愤怒中是否仍有希望,意义是不同的。没有希望的愤怒会演变成绝望和胁迫对方。在安全的关系中,抗议会被接受和承认。以情绪为焦点的治疗师会将困境的基本剧情,例如“要求—逃避”,看作分离痛苦主调的种种变奏。

8、不安全连结的种类是有限的
人类对于依附对象不回应的处理方式只有几种。对于“当我需要你的时候。我可以指望你吗”这个问题负面的回答也只有几种。依附反应似乎是沿着焦虑与逃避两个向度而发生的。
当一个无可取代的重要关系出现危机,但是尚未决裂时,依附系统的反应会被提升,变得很强烈。依附行为会做出焦虑的紧跟、追逐等强烈的反应,甚至使用攻击的手段,以控制对方,或是逼对方做出回应。从这个观点来看,在关系困境中大部分的批评、指责及情绪性要求。都是为要解决依附伤害和在恐惧中的挣扎。
解决缺乏安全连结的第二个方法就是降低或压抑依附的需求,特别是当时方回应的机会很渺茫的时候。最常见的做法是将心思全放在工作或任务上,而不要去感觉,也不再尝试去跟依附对象有任何情绪上的接触。这两个基本的办法——“焦虑地紧跟专注”和“隔离逃避”——会变成个人在亲密关系中习惯性的模式。而从依附的角度来看,愤怒的批评最常被用来改变无法跟伴侣接触的情况,或是抗议被伴侣隔绝和遗弃。而退缩逃避则是想要维持互动。降低遭遇排斥和面对证实自己不可爱的恐惧的一种努力。第三种对缺乏依附安全的反应是,一方面寻求亲密接触。另一方面却在接触时害怕而逃避。这种依附策略发生在孩童身上时,文献称之为混乱型,而发生在大人身上则称为恐惧退缩型 。这种策略跟混乱或伤害性的依附有关,比如当依附对象同时是寻求安慰的对象,又是害怕的对象的时候。
焦虑畏避型反应最早是在婴儿和母亲分离重聚实验中发现的。有的婴孩在和母亲分开时可以调节自己的焦虑,而当母亲回来时,能够表达他们的痛苦不满,并且接受母亲的安慰。他们能够表达清楚的信息,从母亲那里获得安心的接触,并且对母亲会回应有信心,因而能够继续他们的探索和游戏。他们属于安全依附。有些婴孩在跟母亲分离时变得非常不安。他们对母亲会回来似乎没有信心,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紧紧黏着母亲,或是对母亲发脾气。他们很难安抚,一心一意专注于跟母亲的接触上,被称为焦虑型依附。还有一些婴孩有心理焦虑的迹象,但在跟母亲分开和重聚的时候,却没有什么情绪表现。他们专心自己的活动。被视为逃避型依附。这些类型会自行延续为个体的社交互动模式与控制情绪的方法。它们跟Ekman与Friesen 1975年所发现的情绪展示的规则相呼应,即夸大、替代(如以生气掩盖害怕)和减小。
最近对成人依附所做的研究,让我们对成人依附的型态有了较多的了解。例如,焦虑依附的成人在跟依附对象分开的时候。感觉会像遭遇死亡一样;而依附关里比较安全的成人。则能接受新的资讯,修改对关系的信念,同时比较有效地寻求保证。焦虑的伴侣比较爱生气,逃避型的则易怀有强烈的敌意,但却视时方为有敌意的。此外,逃避型的伴侣在时方难过寻求支持的时候,常会觉得对方不怀好意。研究显示逃避型伴侣的一般社交技能可能很好,但当自己或伴侣有依附的需求时,却不愿寻求或给予支持。逃避型的伴侣也更倾向于混乱的性行为。一般而言,焦虑和逃避都会培养出一种僵化的,对新情势和不确定过度警戒的态度,认为放松警戒就会变成无助。婚姻治疗师都会发现,这些因素是狭隘僵固的互动的前兆和它的一部分,它们也限制了亲密与连结所需要的弹性与开放。
这些习惯性不安全的结合,可以在新的关系中被改变,但也可能影响新的关系而延续下去。不安全的依附里有一些特别的行为反应,目的是要调节情绪和保护自己不要感受到被遗弃或排斥,以及调节认知的基模或关于自我的内在运作模式。在依附的献中,依附模式这个词跟依附策略是通用的,有人格特质的含义,而“习惯性的结合形式”这个短语更加强了这个观念中的人际的特质。这些结合的形式会随关系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最好是将之视为连续性的而非绝对性的(例如比较有安全感或较少量安全感)。关于依附舞步的这些结合形式的文献,能让治疗师跳过争执的细节与内容,而专注在舞步的关键动作和姿态上。对于这些策略或模式的描述,和描述婚姻困境的研究相呼应。例如,在关系破裂之前,会有从指责——追逐然后变成防卫—疏离的过程。
上述的研究充分证明了依附型态会影响婚姻的满足。依附不安全的人的配偶会觉得婚姻比较不满足。夫妻两人都是安全依附的,比起其中一人或两人都有不安全依附的。能调适得更好。这些习惯性的反应和自动延续的互动模式,让我们很容易看出依附理论是个系统性的理论。它会调节现实和制造现实的系统,而不只是反映现实。

9、依附里包含了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看法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义。前面说过,依附策略反应处理情绪的办法。在面对排斥时。有些夫妻无法忍耐而控诉抱怨,有些则一连几天沉默不语。Bowlby勾勒出在那些反应模式中。当事人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在安全的依附关系中,自我的运作模式认为自己值得被爱和关心、有自信、觉得自己能干。研究也证明安全依附和较高的自我效能相关。依附安全的人相信在需要的时候,别人会有回应,认为别人是可以依赖也能够信任。这些从过去千百次跟人互动所形成的对于自己和别人的运作模式。是一个人带到新的关系中的期待与偏向。它们不是单向度的认知基模,而是关于建立连结和处理依附信息的运作蓝图。在这些模式里有目的、信念和依附策略,它们都处处蕴含着情绪。运作模式是由情绪向通所塑造、演化、延续的。对婚姻和家庭治疗师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也需要用情绪沟通来改变。在跟所爱的人充满情绪的互动中案主自然揭露的内容,会让婚姻治疗师看到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例如,困境中的夫妻一旦过了愤怒抗议指控的阶段,常常就开始说出他们时是否被爱、被珍惜的担心。

10、孤立与失落必然造成创伤
最后,依附理论也是一种创伤理论。Bowlby一开始是研究剥夺母爱和跟母亲分离时孩子的影响。依附理论描述井说明了被最需要的人剥夺、排斥和遗弃所带来的伤害。以及它们巨大的影响。Bowlby认为那些创伤性的压力源以及接下来的孤立,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应付生活中其他压力的能力有深远的影响。他相信如果一个人有信心在需要时所爱的人生在那里。他比缺乏这种信心的人,较不容易有强烈或慢性的恐惧。婚姻与家族治疗师很了解剥夺与分离的压力,它是“平常”的关系困难里无可避免的一部分。而案主谈到这些困难的时候。却好像是遇到生死攸关的重大伤害一般,作为一个创伤的理论。依附理论让我们了解遭到排斥或认为被遗弃这类情感的伤害有多重大。困境中的伴侣在处理孤独隔离和失落所引起的创伤性无助感时,会采取对抗、逃避或冷战的态势,如同对创伤性压力的反应。创伤的角度以及它对无助和害怕的力量的关注,让婚姻治疗师可以理解困境中伴侣的真实感受,并做出妥善的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4-4-1 14:20:49 | 只看该作者
       能够依赖所爱之人的感觉创造了一个安全基地--一个可以探索世界、承担风险、觉察和培养能力及自主意识的平台。这种有效的依赖是力量和心理韧性的源泉,而否认依恋需求和虚假的自给自足则是不利的因素。能够触及和依赖可靠的重要对象并内化与其安全联结的“体验”是使我们人类能够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生存和繁荣的根本资源。——《依恋与情绪聚焦治疗》p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24-4-2 14:38:18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的个体通常用4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即孤独的、不可爱的、不被需要的和无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4-4-4 13:47:04 | 只看该作者
      那些能够在咨询中经常关注自己的体验、感受,并能清晰表达出来的来访者往往更容易好转,而不太能够集中于自身的体验只是一味理性分析、或纠缠琐事、或沉溺情绪等的来访者则很难好转。由此他们发现,来访者能否关注自己的体验过程是相当重要的治疗变量。(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4-4-4 18:48:24 | 只看该作者
台湾地震,我们11楼有晃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4-4-10 10:29:04 | 只看该作者
消极的情绪、感受是活的,它们会来也会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4-4-10 10:31:08 | 只看该作者
觉照 发表于 24-4-10 10:29
消极的情绪、感受是活的,它们会来也会走。

有时候可能需要改变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4-4-19 17:46:59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觉察自己的感受,但不要情绪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4-4-26 10:36:35 | 只看该作者
你内心的“问题”只是过程中被停下的那些部分,而聚焦的目标是让这些部分不间断,让过程再次动起来。——尤金·简德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4-4-27 10:13:3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在幼年涉及的关系有问题,那么我们后来经历的关系可以提供第二次机会,也许会帮助我们获得只有在安全的依恋关系中才能产生的潜能,可以自由地去爱、去感受(feel)、去反思(reflect)。心理治疗的最佳状态就是提供这样一种治愈的关系。——《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从养育到治愈,从理论到实践》p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4-4-27 15:53:23 | 只看该作者
对自己的状态要有觉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4-4-27 16:22:51 | 只看该作者
觉照 发表于 24-4-27 15:53
对自己的状态要有觉察。

觉察不是给自己贴上躁狂或抑郁的标签,而是了知并接纳当下的各种说得清和说不清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2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