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Israe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美国慈善文化的渊源

[复制链接]
106#
发表于 07-8-25 19:22:16 | 只看该作者
是重构国人慈善伦理的时候了  

2007年08月23日 08:05:3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重病女孩私吞10万元捐款、北大研究生退学创业被指骗取善款之后,湖北襄樊5位贫困学子日前又饱受责难:据报道,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由此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8月22日《楚天都市报》)

    一直以来,国人对受助者普遍抱有这样的看法———他接受了我的钱,应该给我写信,否则是不尊重我;他接受了我的助学款,就要按我设计的路线读完大学,否则就是违背了我的意愿。毫不客气地说,类似要求受助者作出种种承诺的行为,实质是强行对受助者进行“道德绑架”和“人身依附”。为什么受助者一定要报恩捐助者?难道他们不能在以后回报社会?受助者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接受捐助不对捐助者作出承诺,并不意味着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受助者日后拥有一份体面工作,敬业爱岗、辛勤劳动何尝不是回报社会?

    持狭隘“报恩”想法的捐助者,往往视受助者为“附属人”,就像用钱买了受助者一样,所以给受助者添加种种道德、义务。“报恩”心理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古时捐资助学,多为乡村邻里之人共资学生,以期日后考取功名,为乡村邻里博得名望和利益。因为是邻里资助,邻里之人必然给受助者灌输一个概念:知恩图报。否则,邻里资助便是白搭。而在当时的乡土社会,受助者受传统伦理教化明白邻里之人的用心,考取功名之后都会回报村人。如今的时代,显然与以往不同了。捐助者与受助者不在同一“熟人社区”,日益觉醒的权利主体也与昔日“为家族而活”的秀才不可同日而语。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不同,一套旧有的慈善伦理自然显得不合时宜。

    实际上,“一对一”的慈善捐助渐已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思,他们建议摒弃因为对象明确容易给受助者添加道德负担的“一对一”捐助。与此同时,更为“现代”、“西方”的慈善伦理则逐步得到认可,那就是抛弃个人之间的捐助,改由第三机构集体运作慈善。通过社会机构运作慈善,使捐助成为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救助某个个人。受助者与捐助者均坦然接受互不见面的慈善方式。从“个人-个人”到“个人-社会-个人-社会”,西方慈善伦理实现“个人救助”到“社会责任”的完美“转身”,显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慈善捐助一再引发纠纷,除了反思技术方面的瑕疵,更应该重构国人的慈善伦理。对受助者不以“道德绑架”,于捐助者而言免了无所谓的道德焦虑,于受助者而言少了道德负担。在以“慈善作为社会责任”的伦理观指引下,捐助者与受助者没有个人纠纷,只有社会之责,慈善之路或许将走得更远、更好。(尹保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07-8-25 19:25:13 | 只看该作者
慈善为什么后继乏人  

2007年06月02日 09:05:37  来源:新京报  



    慈善热心人士无处容身、颠沛流离是对爱心、对善的最大的歧视,最大的惩罚

    北京长城饭店由美国喜来登公司经营管理,而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民间慈善最发达的一个国家。将近一半的人是积极志愿者,人均每年从事志愿工作时间达52小时。这样一种传统,按说应该影响到长城饭店的管理者。但其实不然,正是这家美国人经营管理的著名饭店,最近却揭出一桩大新闻:该饭店一位中层干部因利用业余时间,到一所慈善学校做义工,遭解除劳务合同,其19年职业生涯,竟因慈善而止步(据5月29日《北京晨报》)。

    我们过去常常抨击中国企业家缺乏慈善精神,现在看来不免偏颇———连在慈善传统中泡大的美国人,到了中国都没有做慈善的兴趣,我们却要求从来没见识过多少慈善风景的中国企业家热心慈善,岂非陈义过高?不能不承认,我们的社会存在太多爱心的沙漠,慈善的真空。似乎没有哪一阵风,能把我们自己历史上的,和别的国度的善的种子,吹落到这块土地上。爱心需要不断的鼓励,善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坚持,才能形成力量。美国为什么那么多人乐于从事志愿事业?就因为在美国,从事慈善和公益不仅能得到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而且有助于提升个人信用。美国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个人信用的提升对个人发展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个人历史上有较好的义工记录,升学,就业等等人生通道,都会更加畅达。

    所以,在美国从事慈善和公益,不是做苦行僧,不是牺牲自己,而是能够得到正当回报的,能够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虽然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爱心的代价太大,善的代价太大,普通人还是不免望而生畏的。尊重这种基本人性,顺应这种基本人性,给爱心一点小小的但却是持续的鼓励,给善一点小小的但却是持续的鼓励,那么一旦社会需要爱心,需要善,一般人是没有不愿意付出的。这是美国慈善事业发达的根本原因。

    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机制,无疑有着严重的缺陷。

    长城饭店那位义工的遭遇,就是这种缺陷的生动说明。这种缺陷,我把它称做对于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的社会性歧视。这种社会性歧视之强大,以致到了连落户中国的美国企业和美方管理者竟然也被习染、也被同化的地步。

    对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社会性歧视,直接伤害的当然首先是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的热心者。长城饭店那位义工的遭遇,其实还不是最悲惨的。我认识的好几个志愿者朋友,整个单身时代几乎都用于慈善和公益,常常饥寒交迫。等到结婚生子而必须求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时,才发现已然错过了最佳就业年龄,同时自己除了做志愿者,已无它长,原来的专业早已荒疏。原来那段志愿者生涯,对于就业非但毫无帮助,反而只有拖累。

    我们的社会,不仅没有奖励慈善和公益的热心者,而且没给他们准备一条退路。等到他们在慈善和公益的高空中飞累了,需要着陆的时候,他们往往发现,他们的人生已经没有可以停靠的平台了。于是他们只能继续颠沛流离。这在客观上,是对爱心、对善的最大的歧视,最大的惩罚。这种歧视和惩罚,陷先驱者于不幸而无从自拔。这种反面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它警示着后人:爱即等于被社会排斥,等于边缘化;善即等于受苦。从事慈善和公益,必须以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为前提。

    大多数人是常人,是趋利避害的。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敢于效法、敢于做后继者呢?慈善和公益也就只能一直荒疏下去。穷人往往只能陷于绝对无助的境地,也就是必然的了。□笑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07-8-25 19:28:09 | 只看该作者
强制募捐有损慈善事业  

2007年06月14日 08:18:4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报道,今年6月,山东威海全城掀起慈善捐赠的热潮。市委市政府发起“慈善月”活动,从市委书记到水电维修工,从集团公司到个体工商户,全都参与其中。短短10天,募捐现金近2000万元,企业认捐基金超过10亿。在这创纪录的募捐成绩背后,则是一双强大的政府推手在运作。该市以行政方式层层推进募捐行动,各单位募捐成绩被纳入绩效考核,一些官员更是把募捐当作“政治任务”逐级下达。

    慈善捐赠乃是出于爱心,完全是个人的自觉行为,一旦通过强制力来迫使人们捐赠就扭曲了慈善的积极意义。实际上,过多的行政化色彩始终是我国慈善事业的一个弊端,这使得一些官僚作风延续到了慈善领域,权力寻租就是一种明显表现。深圳彭年酒店原董事长余彭年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慈善活动家,他曾经捐过十部救护车,结果发现有一半都被当地政府挪用变成办公车了,并没有被用于救死扶伤和接病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经委托有关部门寻找贫困学生给予资助,结果送去的所谓贫困学生竟然是当地领导的子女,无奈之余,他只好花费200万元自己派人去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行政化色彩伴随慈善机构,使得这些机构的运行效率低下,透明度不够,信誉和形象也难以受到社会的认同,这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国有近200家慈善组织,接受的捐赠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0.05%,而美国有各类民间慈善组织150万家,其所吸引的社会捐赠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7%至8%。两者之间的差距之一,就是我国慈善机构多寄生或依附于政府有关部门,行政化色彩过浓,而美国慈善机构基本上都是民间自主成立。

    这种区别在制度的设计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在美国,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政策对慈善机构予以支持,以带动民间财力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而在我国,只有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等五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也就是说,只有这些极少数慈善机构获得了政府的特别许可,有权开出可以得到政府财政部门认可的捐赠证明。这样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民间慈善机构的边缘化。

    社会财富有三种分配,其一是追求效率的市场分配,其二是政府通过财税制度主导的二次分配,其三是依靠安心和社会责任进行的三次分配即慈善事业。显然,慈善事业的本质就是一种以爱心为依托的财富分配,应该靠社会、靠人们的自觉来完成,而不是靠强制力来完成———这不仅容易使财富分配的形态发生扭曲,同时也容易伤害到人们的爱心。□云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07-8-25 19:30:03 | 只看该作者
慈善组织的制度比个人的良心更重要  

2007年08月09日 08:34:31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年5月,身患脑瘤的山西女孩小娟得到网友帮助,最终筹到15万元善款。当时组织方和小娟口头协议,治疗小娟剩下的钱将转捐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6月,小娟手术成功,却把剩下的10万元带回了山西老家,小娟此举引来不少非议。(8月8日《南方都市报》)      

    当慈善遭遇“非善”,慈善遭遇信任危机,那些曾经
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心中是很难接受的。事情也在网友中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表示“震惊”、“痛心”、“总之是一场很悲哀的事情,欺骗了大家的善良”。募捐组织者担忧,小娟事件后,还有多少人愿意为萍水相逢的人募捐。

    容易发现,很多网友以及募捐组织者都把事件的中心放在了小娟身上,毕竟小娟的行为有违社会公德,也有违个人的良心。但在笔者看来,其实没必要担心此事件后,为萍水相逢的人募捐的人会急剧减少,也不用太担心人们的善心会因此受到多大的打击(虽然打击不可避免),因为,作为个人而言,对慈善的信任首先来源于对慈善组织的信任,而不是来源于需要帮助的那个人。此事件中真正经受考验的不是小娟的良心,而是慈善组织的制度。

    个人的品德良善是无法百分之百保证的,没有人敢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道德品质上都是好的,慈善组织所帮助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像小娟一样的人。但是帮助一个人要看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而不是首先测试他的道德分数(这也很难做到)。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慈善寄托在受助人的良心上,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看慈善组织及其活动是不是让人信任。

    而这也就对慈善机构和慈善的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运作要求。为小娟组织募捐的这个慈善团体,近年来自发组织募捐帮助他人,仅今年就成功对陕西陈晶晶、河北张秀玲、湖北李芳芳、甘肃刘林林等急需帮助的人实施救助。这或许也是他们多次举办募捐并获得成功的原因。慈善要发展,需要组织者的爱心,但是更需要完善严格的制度,透明的运作。或许人们会出于对组织者爱心、诚心、名声等的信任而捐助,但这种信任却难免会遭受到类似“小娟事件”的冲击,而只有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的信任和慈善才最持久,最能经受得住考验,这样的慈善才可能走得更远、更健康。丁洪峰(山东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07-8-30 06:52:50 | 只看该作者
两名贫困生一年未与资助人联系被停捐2007年08月30日04:04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潇湘晨报   湖北襄樊的5名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让资助者寒心,从而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此事前不久被披露后,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就在最近,长沙两名贫困大学生也因为同样的“冷漠”,被长沙温州商会取消受助资格。




  爱心资助半途夭折,到底是谁的过错?是捐助者不该附加条件,还是受助者不懂感恩?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我们不想在此评判谁是谁非,只是试图将他们的真实想法呈现出来。同时,我们真心希望,此类现象不要再次发生。

  长沙温州商会的捐助人在对22名湖南贫困大学生进行捐助时,要求被捐助的大学生向捐助者汇报平时的学习成绩,谁知一年来,有几个被捐助的大学生却没有一点消息反馈。捐助人深感不快,最近,他们对其中的两个大学生停止了捐助。

  不要回报要汇报

  去年8月16日,长沙温州商会部分老板和22名湖南的贫困大学生面对面,一对一进行了交谈,然后他们一一选定了自己的捐助对象,承诺负担受助大学生四年的全部学费,有的老板还承诺负责受助者其他费用。

  在捐助现场,活动的组织者明确提出三个要求:不要受助者有任何心理负担,捐助者不要受助者回报;受助者要安心读书,平时要向自己的捐助者汇报学习成绩;受助者学有所成后要回报社会,有能力时捐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两名大学生被停止捐助

  一年过去,22名受助的贫困大学生中,有4名在一年时间内音信全无,没有向捐助者打过一个电话,写过一封书信。

  长沙温州商会正想停止捐助这4名“沉默”的大学生时,8月初,其中两个大学生突然给自己的捐助者打来电话,一个还特地登门拜访了自己的捐助者,受到了原谅。

  但是,另外两个受助大学生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两人的捐助者决定停止对这两个大学生的捐助。这两个大学生都是长沙人,一个在湖南一所重点大学上学,一个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上学。

  “我们想知道钱用到了哪”

  “我们不要什么回报,我们也不要他们说谢谢,但是我们拿出去的钱,我们也想知道他们到底用在了哪里,是拿去学习了还是拿去玩电游了,或者是干其它什么事了。”长沙温州商会荣誉会长徐良伟提起两个大学生被停止捐助的事情说。

  徐良伟告诉记者,自己去年也捐助了一名浏阳女孩,女孩目前在湖南师范大学上学,平时,女孩都会向她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逢年过节也会问候一声,这让徐良伟感到女孩“很有人情味”。

  徐良伟说,要求受助者向捐助者汇报学习成绩,是对受助者的一种鞭策,督促他们努力学习;并且,这样还可以了解到受助者是否成绩优秀而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如果受助的大学生得到了奖学金,学校奖多少,商会就奖多少。

  相关新闻

  浏阳女大学生主动放弃捐助

  去年8月,浏阳一名女孩主动放弃对她的捐助。此事被捐助方誉为“高风亮节”。

  长沙温州商会荣誉会长徐良伟向记者介绍,该女孩目前在湖南师范大学上学,家境很贫困。去年8月,在了解到女孩的家庭窘境后,长沙温州商会决定对该名女孩进行捐助。然而,仅仅4天后,捐助款还没有发出,该名女孩就打来了电话告诉徐良伟,称自己放弃捐助,希望商会捐助比自己家庭条件更差的大学生,因为她已经筹到了学费。

  “她的学费是这样来的,亲朋好友捐助了两千,她自己暑假打工赚了两千,家里还有一千,刚好够一年的学费。”徐良伟说完后,对女孩赞不绝口,甚至用上了“高风亮节”一词,“你看,这个女孩和那几个在受助后一声不吭的人相比,是多么不一样。”

  也正因为这样,长沙温州商会在去年特意奖励了女孩1000元,今年也奖励了1000元,并且,“以后两年里每年也会对她进行奖励。”

  (对话被停止捐助的大学生)

  “没联系,是怕影响叔叔工作”

  昨日上午,记者联系上了其中一个被停止捐助的大学生阳明(化名),他在湖南省内一所重点大学上学。阳明家很俭朴,不见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记者进门时,只有一台收音机还在响着。

  在阳明家里,记者与阳明和阳明的母亲进行了一番长谈,试图从对话中了解阳明内心的真实想法。

  记者:去年你和其他大学生在受助时,长沙温州商会要求你们汇报每期的学习成绩,有这回事吗?

  阳明:是的。

  记者:那你为什么没有汇报呢?

  阳明:学习挺忙的,也怕影响郑叔叔(捐助人)的工作。

  阳母:他自尊心很强,不会说好话,怕热脸去挨冷脸,怕打电话过去受冷落。他一直是这么想的,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才是最大的感恩。

  记者:你觉得他们要求你汇报学习成绩的做法合理吗?

  阳明:当然合理。其实我春节前给郑叔叔寄了一张贺卡,顺便告诉了他我的学习成绩。但没有回音,我以为他烦我了。

  记者:湖北襄樊有几个大学生因为没有给捐助者写信打电话,被停止了捐助,你们知道这件事吗?

  阳母:知道,看到那个消息后我就有点紧张了。我也给我儿子看了那消息。

  记者:看了后有什么感想?

  阳明:那些学生挺冷漠的。有的学生一年到头也不写信,就是写信也是诉苦,要别人多捐助一点。其实我也怕郑叔叔心里怪我写信、打电话是诉苦要钱,所以也没有联系。

  记者:你们是怎么知道捐助停止的呢?

  阳明:昨天我妈到银行刷卡后,钱没到,就到民政局问,才知道是捐助人说我联系少了而停止了捐助。

  记者:知道后的想法是什么?

  阳明:我非常吃惊,我也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给郑叔叔打了电话。

  记者:那你昨天和郑叔叔在电话里说了什么?

  阳明:我就说了贺卡的事,他说“没事”、“没事”。

  记者:如果你上门去给郑叔叔道歉,然后再讲讲贺卡的事,兴许他会重新捐助你。你会去吗?

  阳明(沉默良久):有点拉不下面子。

  记者:那你以后的学费怎么办?

  阳明:(沉默)

  阳母:书肯定要读下去,如果没有捐助了,我借钱、卖血也要让他读下去。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会永远记住那5900块捐助款的,永远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他当初没有给郑叔叔打电话,我也有错,我没有想到。

  (捐助人回应)

  “怕打扰我工作肯定不是真心话”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了去年捐助阳明的郑先生,郑先生对阳明所说的话进行了简单回应。

  ◆关于成绩汇报

  郑先生:当时赞助他四年,说好了每年要有成绩向我们讲一下,我们才会继续捐助下去。后来他始终没有跟我联系,我就想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子呢,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继续上学,也不知道学习情况怎么样。可能他是城里孩子,农村孩子应该会好些。

  ◆关于打扰

  郑先生:他说他打电话怕打扰我的工作,这肯定不是真心话。逢年过节放假的时间都很多,过年的时候都在休息,随时都可以打呀。

  ◆关于贺卡

  郑先生:贺卡的事我不知道,昨天他打了我电话,我要他好好学习,就这样跟他讲了一下。

  ◆ 关于能否继续捐助阳明

  郑先生:再继续捐助他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专家观点)

  出台《慈善法》有必要

  史铁尔(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

  捐助的好事半路夭折,出现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我想这是捐助者和受助者双方沟通不畅造成的,双方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

  受助者打电话、写信给捐助者,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受助者往往有着过分的自尊,而不敢或者很少打电话、写信给捐助者,这时捐助者应该主动向受助者打电话或以其他形式,以朋友的态度和受助者进行沟通。如果沟通后受助人还执迷不悟,那捐助者取消捐助也是应该的。

  除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国家出台《慈善法》也是必要的。慈善捐助的许多环节,包括善款使用方法、使用范畴、捐助者和受助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可以通过法律条文或者双方的约定固定下来,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制度性激励体系,这样,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的矛盾就不会存在了。

  (网友众说纷纭)

  观点一:受助应当报恩

  网友:说声谢谢算是回报吗?资助者能慷慨解囊,不管资助1元还是2元,都得说声谢谢,这是做人最起码的礼貌。

  观点二:施恩不必图报

  网友:对“贫困生受助不言谢”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贫困生可能会因为生活环境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定要学习优秀、工作优秀,才有资格面对资助者。

  网友:为了感激而资助他人,不是真正的善举。真心想做善事,就应该有宽容精神。

  观点三:最好由社会援助

  网友:捐助应该有一个条例,最好不要一对一地搞个人捐助,让愿意捐助的人把款捐到一个慈善机构,由慈善机构来面对受助人。捐助者直接面对受助人,相互的关系往往不好处理。一方面,捐助者可能会期望道德回报;而另一方面,被捐助者因为自卑,或者因为不懂人情世故,可能会疏忽感激这个环节。本报记者贺银河 长沙报道

(责任编辑:李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07-8-30 06:54:13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不感恩被停止资助续 贫困生父亲是副局长2007年08月25日07:16 [我来说两句(574)]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长江商报   一名受助“贫困生”父亲是副局长

  ■《襄樊贫困大学生被终止资助真相》后续

  当事女生称父亲的钱也是辛苦挣的 捐助者感到“受欺骗”

  本报讯 “襄樊贫困大学生被终止资助事件”(详见昨日本报B/13版)又有了新的进展,据成都商报和本报记者多方了解得知:被暂时中断资助的学生中,在重庆念大学的杨同学的贫困生身份受到了质疑。



杨同学的母亲是樊城区环卫部门工作人员,而据环卫所工作人透露,其父亲是樊城区城管局副局长。

  探访

  贫困生家住在区委大院

  记者立即前往该局采访,一位工作人员称,副局长开会去了,他家住在樊城区区委大院里。记者四处打听,被告知杨同学家住1号楼6楼。打开房门的是一个高个女孩——杨同学。记者透过门帘看到,客厅里大彩电正开着,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

  杨同学带上房门,跟记者在走廊里聊了起来。她记不清楚去年是怎么被确定为贫困生的。她说,一开始没觉得什么,可后来心里就越来越不舒服了,总觉得欠了对方什么。她承认,整整一年她即没给对方打过电话,也没发过短信或写过信,虽然她有对方的联系电话,但觉得不好意思。

  坦言

  资助钱对她上学帮助不大

  杨同学说,她的家境不富裕,在大学里属于中等吧。爸爸每月工资1000多元钱,不到2000元,妈妈也就1000元左右,“不吃不喝一年就是1万4千元钱,自己每月在学校的花费也要800多元钱”。

  她说,对方资助的1000多元钱对她上学帮助不大,要不要都无所谓。当初之所以写了申请,想着反正能为爸妈减少点负担。工会也没派人来家里考察过他家的经济情况。

  杨同学说,一开始不愿接受记者采访,就是因为她有个当副局长的爸爸。当时她写资助申请时,爸爸不赞成,后来妈妈坚持,他就同意了。“我爸虽然是副局长,钱也是辛辛苦苦挣的。怎样才算真正的贫困,是怎样的标准呢?”

  质疑

  这样的学生也算贫困生?

  随后,记者采访了资助杨同学的襄樊市白鹤实业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马建先。马建先说,她不知道杨同学家的情况,市总工会的只是说对方是环卫所的。

  当听说其父亲是副局长,马建先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表示将尽快到市总工会核实此事。“我们拿出钱来,就是希望资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那些钱对杨同学的学费既然没帮助,那我还捐给她干什么?”同时,她表示:对市总工会把这样的学生纳入贫困生行列,很迷惑。

  反应

  襄樊总工会:找人继续资助他们

  当初,我们只是想通过媒体讨论一下在慈善事业中的感恩心态,没想到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现在已变得无法收场。”昨日,襄樊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周华玲表示,将联络社会各界人士,寻找资助者继续资助这几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两爱心人士:用多种方式帮助他们

  昨日,杭州格图科技有限公司的钟先生致电本报表示,“我很能理解王可的想法。我们将用多种方式帮助她,比如给她提供带薪的实习岗位,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收获,可能这样更符合她的性格。”

  北京的江先生说,自己也是受到帮助的人,身边不少朋友也有同样的情况,但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感恩的压力,现在学成工作之后,通过帮助别人来感恩社会,“这才是正确的感恩方式”。

  受助者家属

  “我们不想再接受别人资助”

  23日,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涉事的学生。昨日,本报记者再次联系这两名学生时,她们不再愿意接电话。

  据周华玲说,媒体对该事的报道影响如此之大,已对涉事的学生造成了伤害。昨日,甚至有学生家长向总工会表示,要退掉此前的资助款,不愿再继续接受资助。

  学生王可(化名)的奶奶说,没想到接受别人的资助会闹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现在不想再接受别人的资助,把名额让给其他更困难的家庭。”

  成都商报记者 梁效兰

  本报记者 刘飞超 王维博

(责任编辑:赵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07-10-30 16:13:01 | 只看该作者
李连杰:做慈善比拍电影要辛苦100倍(组图)2007年10月30日10:06 [我来说两句
]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外滩画报




李连杰

团体照

  从1997年开始,我专心寻找生命的答案
  2007年的李连杰已与1997年的李连杰完全不同,他说,自己是被海啸冲出来的。在生命接近死亡的边缘之后,他开始从事慈善事业,建立了“壹基金”。在上海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李连杰说:“做慈善不容易,我把这20年来的人脉,都用在这个壹基金上了。”
  文/ 李卉
  10月12日,蒙特利尔凌晨6:30,李连杰早早赶到机场,准备飞往上海。他利用等飞机的40分钟,通过越洋电话,接受了《外滩画报》的采访。
在加拿大拍摄电影《木乃伊3》的间隙,李连杰竟然还像在横店拍摄《投名状》时每周末返回上海宣传“壹基金”一样,此次专程到沪,还是为了他的“壹基金”。
  不过, 这次在上海与他合作的,是两个美国公司——NBA 和迪斯尼。“做慈善比拍电影要辛苦100倍都不止。”他说。这位向来低调内敛,甚至给人害羞感觉的功夫电影巨星,今年年初,忽然脱胎换骨般高调起来,在短时间内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在各大媒体频频亮相,由此也招来非议。
  对此,承认自己有一点点自闭的李连杰,用带点粤语拖腔的普通话说:“没办法啦。拍电影,别人总是会为你准备飞机的头等舱。但为了慈善,我可以去求我们片场里的场记,而且我也可以一上飞机就开讲。”
  “40岁以前,我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为了我的家人和自己拼命赚钱;但40岁以后,我发现即便是不工作,下辈子吃喝的钱也够了。这时,我就开始关注大我。”李连杰说。
  事实上,李连杰的人生角色和电影中的一样,在不断嬗变。从最初的武术天才到电影巨星,再到虔诚的佛教徒。“我这一生,见过不少皇后、总统,也和黑社会的人打过交道。一个在内地长大的人,孤身闯到了香港,然后从香港又走到美国,去完全陌生的西方世界里闯荡。每一个阶段,我受到的心灵冲击都很巨大。”李连杰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李连杰在小学二年级那年暑假,被吴彬教练千里挑一选进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此后,李连杰一头扎进武术世界,11岁时,他获得第一个武术比赛冠军,开始有了固定的薪资,可以拿钱回家帮助家庭。李连杰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按照当时的国家规定,一块金牌,工资涨一级别。”他说。此后,李连杰连续五年夺得全能武术金牌,十来岁的他,在级别上已经达到高级工程师、正教授的级别,工资拿到了当时的顶级水平88元。“我从来没有打开过自己的工资包,从来都是捧在手里交给了妈妈。”他说。这一习惯,后来在他结婚后,也没有改变,只不过这个替他打理的人变成了利智。
  1982年,17岁的李连杰被张鑫炎一眼相中,令他出演《少林寺》。在拍摄《少林寺》的时候,李连杰的腿断了。“其实整个1980年代,我每拍一部电影,身体就要断一处,钱一块、两块、三块地涨,身体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断一次。我断过手腕儿、腰板、脊椎。”回忆起这些鲜为人知、令人动容的细节,李连杰颇为淡然。10月17日,李连杰出现在中福会少年宫。因为他的壹基金和迪斯尼共同组建了“迪斯尼开心小屋”,李连杰戴着红领巾,和小朋友一起围在小桌旁边给纸上的木偶老人涂色彩,一同嬉戏的还有两位NBA巨星乔治•格尔文和瑞克•巴里,他们都是壹基金的永久义工。以后,这个设在青少年宫的“迪斯尼开心小屋”,将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提供帮助。
  “物质不能带来快乐”
  B= 外滩画报
  L= 李连杰
  B:你为什么如此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你在少年时代的成长中是否也遇见过巨大的心理困惑?
  L:那是一定有的,每个人在自己年少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我从11岁开始,因为到处表演武术,走遍世界,所以已经不完全相信大人讲的话。16岁,我觉得大人说的既然不全对,我就自己选择人生。但是每一段人生,比如,从内地到香港、从中国到美国,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我看见过一个数据,说中国有3000万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我就想,3000万这么大的数字,我能为他们做什么?我的壹基金就专门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B:你自己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L:我从17岁开始拍《少林寺》,整个1980年代,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痛苦的阶段,为自己的名、利、物质奋斗的过程。我走过每一个年轻人都要经过的阶段。如果一个年轻人决心为自己的名、利、物质努力奋斗,我完全理解,也很同情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所要遭遇的问题。一直到了1990年代,我才真正了解人生。
  B:1997年,是你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刻吗?
  L:不是最困难的时刻,而是我开始真正用力去思考人生的时刻。其实,那时候我想退休了,我不想拍电影了。我发现,物质不能带来快乐,我开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它是什么?
  这时,我遇见一个西藏的上师,他告诉我不要离开电影,他告诉我,我还有我的责任。当时,我很不理解,直到我在东南亚海啸中,直接面对死亡。
  向克林顿和NBA学习
  B:那场海啸,给你带来了什么?是不是没有海啸,你就不会创建壹基金?
  L:那一年,不仅是海啸,其实我在一年之中,面对了三次死亡,一次是海啸,两次是在西藏。
  我在海拔4200米的青藏高原上去禅修,由于氧气稀薄,我完全无法呼吸,差点死了。海啸之后,我被救了。困在酒店里,我割断了和外界的任何联系。我专门花时间去想,名利是什么?我内心到底需要什么?生命很短,好好珍惜每一天,去爱每一个人,去回馈社会。其实,在海啸之前,我就已经创建壹基金了。在中国内地,壹基金是今年4月正式进入的。但在美国,壹基金已经运作了7年,在中国香港也运作了两年,只不过以前我一直比较低调。可以说,是海啸把我和壹基金冲出来了,冲得更高。一年之内三次面对死亡,也让我真正悟到了生与死之间的道理。
  B:现在这个壹基金开展的状况如何?你还记得,谁是第一个给你捐款的人?
  L :“壹基金”提倡1个人1个月捐助1块钱来温暖1个地球大家庭,这个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受难的人们,以及关爱越来越普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壹基金大都是通过手机和网络捐款的,所以我还真不知道谁是第一个捐款的人,但我记得,在内地,最先响应的有徐静蕾、刘翔、申雪、赵宏博、李妮娜,好多好多人。
  现在,壹基金筹款已经筹到700多万元,用出去的善款是100多万元。按照有关条例,基金的账目应该每3个月公布一次,我们也一定会做到公开透明。
  B:听说你做壹基金特别辛苦?你曾说能为壹基金去求看门的大爷?
  L:(笑)是啊,每次拍摄电影,我都在片场里告诉每一个人壹基金的理念,我还会在小黑板上做宣传,所以每次一部电影拍摄完毕,剧组里的每个人都会非常清楚壹基金,也有不少人加入其中。做慈善不容易,我把这20年来的人脉,都用在这个壹基金上了。
  B:这次和NBA、迪斯尼的合作从何而来?
  L:我们和NBA 已经合作了3个多月了。其实,关爱别人、对社会尽一份责任,是NBA、迪斯尼这样的大公司一直推崇的理念,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相通的。
  我这次也是来向NBA 学习的。在NBA,每一支篮球队、每一个球员都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我现在才知道NBA大大小小的慈善基金就有300多个,这令人肃然起敬。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美国,到克林顿基金会中学习。那次是“克林顿全球行动计划”年度国际研讨大会在纽约召开,全球有1500人,一起在那里共同学习探讨了包括诸如环保、消除贫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我感觉受益匪浅。2005年的时候,我带我的孩子去美国迪斯尼乐园游玩,结果在大堂,一个员工交给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5美元。他说,这是85个员工每人捐助的一美元。我很受感动,这些员工很多都是扫大堂、清扫卫生间的普通人啊。
  “我最喜欢李时珍”
  B:你最近这么高调,你介意别人如何评价你吗?你觉得自己是功夫明星,还是慈善明星多一点?
  L:哈哈,高调低调,现在对于我来说,都无所谓啦。我现在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我就想尽我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B:那么你如何看待武术?
  L: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爱。武术是用来平息争斗的。
  B:生活中的你,真实的性格是怎样的?现在怎么觉得你是豁出去了?
  L:我其实有一点点自闭,主要因为太早出名了,出名以后,就很保护自己,生怕说错了。我不希望跟人接触,喜欢独自看书,跟好朋友在一起。
  直到最近几年,因为佛教的关系,给我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社会,再也不是为自己做事,40岁前为家庭,接下来就是为社会。
  B:最后,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你的偶像是李时珍啊?
  L:(大笑)嗯,对。不要用偶像这个词吧,可以说我最喜欢的人是李时珍。你看他完全没有一官半职,但是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尝试那么多草药,后来写出了《本草纲目》。
  每一次尝试都有可能死去呢,而且他的目标是解除别人的痛苦,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07-11-6 19:57:36 | 只看该作者
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久不坏的,行善要及时,若想等赚大钱后才发心造福人群,恐怕会来不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08-3-29 16:21:57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09-5-31 22:19:46 | 只看该作者
美惠子姐姐真是有信徒的热情和信念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09-5-31 22:22:40 | 只看该作者
美惠子姐姐记谢谢你的一个钟头长途电话的关怀和问候,我那段时间不好,之后一直很逃避。
祝福善良博爱,为了众生不辞辛劳,勇于担当的美惠子姐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09-6-1 08:14:28 | 只看该作者
Israel, 俺今年2月才好起来。。。在这以前很悲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09-6-2 02:44:22 | 只看该作者
俺今年2月才好起来。。。在这以前很悲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14-1-6 07:58:07 | 只看该作者
 

民间公益组织生存日益窘迫 不足30%能生存超2年
内部管理不全 捐助渠道不畅 造血能力不足

  民间公益不能“做好事只有自己知道”

  近期,被当地媒体热捧的郑州“雷锋哥”孙德坤,因长期不顾家庭,以及一意孤行违反公益组织规定等原因,遭遇公益组织的质疑,引发社会反思。近日,河南本土成长起来的公益品牌,每天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免费提供早餐的“爱心早餐”又起内讧。该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因利用“爱心早餐”新浪官方微博账号对捐助者表示不满,与现任管理团队在网络上大打“口水仗”。

  随着民间爱心人士以及爱心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不断涌现,他们在赢得了社会尊重的同时,也面临着奉献爱心反被质疑、内部管理不健全、捐助渠道不通畅等诸多困惑。民间公益的未来该如何发展,仅凭一腔热情是否足够?

  爱心早餐”起内讧曝管理问题

  “爱心早餐”是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善缘公益社联合发起的一个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免费提供热腾腾早餐的公益项目

  自2012年12月29日在郑州发起以来,除今年春节和十一国庆节两个法定节假日,“爱心早餐”每天都会定点定时免费投放。每份价值5元的早餐,有包子、豆浆、鸡蛋、粥,环卫工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搭配。

  如今,“爱心早餐”已在河南省郑州市和新乡市建立4个发放点,一般每个点每天发放60份早餐,稳定的受益人群约有近400人。

  2013年11月22日,名为“林国雅V”的网友发布了其给“爱心早餐”捐款的微博,“爱心早餐”新浪官方微博却表示了不满,认为其“借公益炒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2013年11月24日,“爱心早餐新乡站”发出声明,称“项目官方账号于2013年11月22日被私自更改密码并发布不实言论,其言论不代表组织观点。”

  很快,一场围绕着“爱心早餐”的口水战,在网络上愈演愈烈。

  据了解,发布质疑微博的人叫梁春华,是爱心早餐的最早发起人之一,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梁春华和现在的负责人宁泽西、李明亮等人分道扬镳,但“爱心早餐”官方微博密码依然由梁春华掌握。

  梁春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3年11月22日,当他看见“林国雅V”在自己的微博上“显摆”为爱心早餐捐款一事时,觉得是炒作公益的作秀行为,心生不满,想反驳一下。“当时我自己的个人微博账户和‘爱心早餐’同时处于登录状态,误用‘爱心早餐’发布了信息。”

  对于现任管理团队认为梁春华“私自更改密码,至今还把控着”的态度,梁春华称“爱心早餐”微博是他注册的,作为发起人之一,他不认为自己现在已与“爱心早餐”公益事业毫无关系。

  在双方的“口水仗”中,“炒作作秀”和“项目不公开”两个词多次被提及。

  梁春华表示,自己对爱心早餐主要有两点不满:第一,部分捐助者借公益炒作,是一种作秀行为;第二,基金监管不透明。

  对此,2013年12月25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微博第一时间发出声音:“爱心早餐”,非一人之早餐,非私利之早餐!公益为众然做公益者寡,私利为寡而行私利者众!公益之路本就略显孤单更漫漫修远,同行之人更应且行且珍惜!

  捐助渠道不通畅遇尴尬

  在“爱心早餐”发起人与现在管理团队在网络上针锋相对时,一些爱心志愿者团体和公益组织则面临着捐助渠道不通畅的尴尬。

  在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有一个由在校学生组建的“爱心接力部”,他们接收校内师生、社会人士捐助的衣物,统一清洗、消毒后,捐给有需求的学生和校外需要帮助的群体。

  然而,随着“爱心接力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积压的衣服成了头疼的问题。

  “我们和贫困地区的联系比较少,所以导致衣服囤到这里送不出去。而社会上知道我们的人也不多,前来领取衣物的,都是自己学校的学生。”洛阳师范学院校团委的王晶感到很无奈。

  河南一家食品爱心企业捐赠负责人说,他们献爱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慈善部门,然而,慈善部门繁琐的捐助流程和态度,让他们碰了壁。

  “拨打慈善部门的电话,有时候打了好多次都打不通,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就让下载个表格,填写捐赠数量、价值,然后就没下文了。”该负责人说,“难道是慈善部门觉得我们的捐赠规模小吗?人的能力有高低,企业规模有大小,捐赠也是量力而行,只要是捐赠就应该给予鼓励,个别慈善部门的做法,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无奈之下,一些爱心志愿者团体和公益组织开始在网络上寻求突破。

  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名为“捐旧衣服吧”的贴吧异常活跃,目前月活跃用户达6万人,累计发帖26万多条。

  “黔岭公益”是对乡村孤儿、留守儿童等进行救助的一个草根公益团队,至今已成立三年多。

  2013年7月,“黔岭公益”发起人李璞在“捐旧衣服吧”里发布了一条希望网友捐献旧衣的帖子。很快,李璞学校的两间22平方米教室已装满全国各地寄来的衣服。“大约有2000多套吧,全国都有寄的。”

  “造血”能力有限成明显短板

  在记者接触的几家民间公益组织或团体中,他们都有一个共识:民间公益具有结构简单、流程清晰、财务透明、做事细致的优势,不过,除了面临内部管理、捐助渠道等问题外,没有足够的筹资能力和相对固定的善款来源也是民间公益明显的短板。

  2013年11月22日,在郑州北郊城中村的邵庄,一家门头上写着“雷锋商店”四个大字的店面悄然开张,这家店面被当地媒体称为“河南省首家民间公益慈善商店”。

  店老板是一位身高不足1.3米的“小女孩”,名叫周勇兆,朋友们都叫她的昵称“星星”。星星今年已经28岁,因为身患垂体性侏儒症,星星的身材样貌和声音,永远停留在了“童年时光”。

  星星是个好强的女孩,就业不成,她就自己创业。“雷锋商店”所经营的商品,都是星星和公益爱心人士一起募集而来的,有衣物、图书、饰品、玩具等。

  “把捐来的东西再卖了,合适吗?”面对公众的不解,星星解释说,“我们在劝募的时候,就会告诉募捐人,这些物品捐赠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捐给公益组织的爱心仓库,这里的物资全部是免费捐献给需要的人;还有一种是捐给雷锋商店。这个提前就会告知,尊重捐赠者的选择。”

  星星说,这种公益与商业结合的形式,不仅能让爱心人士捐赠物品循环利用,保护环境,还能将所得款项用于支持残障和弱势群体就业。

  然而,正式开业的前两天,营业额分别是70元、94元,第三天创下新高时,也仅仅122元。

  处于类似窘境的,还有自称“终身义工”的方红。除了河南省发起较早的民间公益团体“恩来公益”,方红还创办了“河南狮子会”、“中国时间银行网”、“中原爱心联盟”等公益组织。

  方红说,2010年之前,他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一直靠自掏腰包来维持,最困难的时候,曾卖过一套房子和一辆汽车。

  慢慢地,方红也有了一些改变,他说:“自我造血,或者叫社会企业模式,是公益组织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如驻马店的‘遂平公益’,他们出资组建了一个腰鼓队,平常做一些盈利性的演出,然后用这些资金做公益。这种自我造血的模式能够让我们这些公益组织走的更远。”

  “做好事儿只有自己知道”很危险

  2013年11月16日,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中心调查的“2013年度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发布,该调查囊括了国内1000家民间公益组织的透明信息,从基本信息、治理与管理、项目、财务四个工作层面进行解析,民间公益组织整体平均分仅为26.95,60分以上的机构仅有61家。

  对于这份榜单,有机构叫屈:“我们机构网站上有项目披露呀,为什么只得到了几分?”对此,主办方的解释称:“大多数机构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做不到有效和集中,许多机构项目动态信息仅仅依靠活动图片的发布。关于机构的治理和管理信息方面,披露信息也非常分散。”

  “做公益并不是只有爱心就够了,对民间公益组织来说,一定要加强内部管理,形成公开、透明、规范的运作机制。”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许娜说,“拿自己的个人资产做公益,可以不公开,但如果接受了别人的捐助,就需要把接受的物资、发放的情况、是否用于公益组织的运作费用等做到公开、透明。否则,‘做好事儿只有自己知道’是很危险的。”

  民间公益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与之相反的却是,民间公益的自身生存却日益窘迫。有调查显示,能生存2年以上的民间公益组织,不足百分之三十。

  据记者了解,目前河南民间公益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个人倒贴、企业募捐、从基金会获取。其中,单纯依靠个人倒贴的多处于“朝不保夕”的状况,持续运作很难得到保障。

  不少民间公益组织虽然能够得到企业的募捐,但因难以实现民政注册,遇到“身份”的尴尬。如此一来,这些公益组织接受捐款和捐物时,企业和个人不敢与其开展深入的合作。而支撑公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志愿者,也出现流失的现象。同时,由于慈善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公益慈善领域的专业人才奇缺,缺少专业性也影响着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

  对此,郑州大学社会管理学院教授纪德尚认为,社会爱心人士、各种公益组织和团体的行动,切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宣扬传播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关注。

  “但爱心公益也是技术活,民间公益不能仅靠热情。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作为公益组织本身,也应该加强自律,努力畅通渠道,积极进行登记注册,公布各种慈善数据,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让爱心活动在阳光下公开、规范运行。”纪德尚说。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张玉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14-1-6 07:58:39 | 只看该作者
阳光工程能在网上生存13年,确实很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11: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