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Israe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美国慈善文化的渊源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14-3-31 05:0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3-31 05:09 编辑

志愿者领补贴有悖于志愿精神吗?

从国际惯例以及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人性化管理来看,向志愿者支付交通、用餐等补贴作为对其志愿服务的尊重和认同,应是被更多志愿者所接受的。志愿者接受NGO的补贴,与其从事志愿服务所彰显出的志愿精神并不矛盾,反而是对其志愿服务的一种肯定、认同和鼓励。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背景的原因,中国人似乎已经把志愿者神圣化了。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志愿者=做好事=无私奉献=不能收取任何回报,而与此相反,徐永光就认为,事实上,有私奉献才是志愿精神的原动力。


  其实为志愿者提供的补贴并非劳动报酬,而是机构或项目本应支出的运营成本。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志愿者分摊部分成本,并认为志愿服务就应该这样。如果有条件的机构主动承担这部分成本,无需志愿者自费,反倒不习惯了,误以为是给志愿者的经济回报,是对志愿精神的玷污。


  诸如志愿者不能领取补贴,专职公益人不能拿工资或不能拿高工资,公益人不能喝咖啡、做慈善不能作秀等理想化、高期望、圣人化的观念,实质上是“反人性的道德绑架”,不利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对公益人的道德绑架,也同样存在于NGO内部,比如以所从事的工作是公益慈善为由,要求员工无条件奉献、牺牲,不领工资或只拿很低的工资,不买社保、不发加班费、在机构运营困难时要求员工捐一部分工资等等,这样的情况显然是在侵害员工利益,影响团队的稳定和机构的发展。


  很多人可以接受享有特权者和垄断企业、制污企业的高管、员工们拿高工资,却无法接受为公众谋福祉的公益人拿高工资,拥有体面的生活,实在是一个冷笑话。

  很多公益人一开始靠激情、靠理想,因为这些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但当激情消退,或者所从事的公益职业同个人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比如工资太低结不起婚、难以养家糊口等等,人的价值观就会改变甚至否定,进而逃离公益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14-3-31 05:1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3-31 05:14 编辑



雷锋精神与公益慈善、志愿精神的联系和区别

以下内容由天之心整理自百度百科及公益慈善论坛新浪微博网友讨论。蓝色字部分为天之心本人观点。


    在百度百科“雷锋精神”词条中,对于“雷锋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作出解释: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评注:)

    ——人民,本身就是政治术语。同时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适用于很多行业和职业。但公益慈善的实施者和受益者则是所有人,所有公民,甚至其他生命、生态环境。
    ——周总理的概括,显然是在诠释一种政治文化,而非公益慈善文化。
,
    雷锋精神的内涵::
    1、助人为乐;2、爱国精神;3、热情似火;4、默默无闻;5、勤俭节约;6、无私奉献;7、爱岗敬业;8、热爱劳动;9、忠于革命,忠于党;10、钉子精神;11、干一行爱一行。:


      评注:  

    ——上述内涵中,与公益慈善联系最密切的仅有助人为乐,而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爱国精神、热爱劳动、钉子精神、忠于革命忠党、干一行爱一行等内涵则与个人修养、职业道德和政治信仰有关。

    在现实中,很多人将学雷锋等同于好人好事,等同于公益慈善。很多人仅仅把学雷锋当成一个政治任务,一种时髦、一种每年特定时期例行的应景之举,而不是源于内心的自觉,不是作为随心所愿的慈行善举。


    年年在学雷锋,但具讽刺意味的是,很多人并不清楚雷锋精神到底有哪些内涵,只是简单地将雷锋精神等同于助人为乐,而无视其他内涵,进而淡化了雷锋精神的政治色彩。)

    几十年的学习雷锋活动,总是体现着对雷锋行为的机械模仿,以至于人们提到学雷锋,就让人们想起扶老大娘过马路,为孤寡老人打扫院落……当模仿行为机械化成为既定的形式套路后,人们对学雷锋活动的意义便产生了质疑,这种缺乏事业性载体的学雷锋活动,消减着雷锋精神的生命力。

    雷锋精神承载了太多的政治性,这些色彩凸现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其自身道德力量的张扬。

    从目前情形看,学雷锋活动更像是一场官方发起的政治活动。各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纷纷被抽调到社区充当“志愿者”,民间公益慈善组织被要求派人参加官方举办的学雷锋活动,一些民间自发组织的学雷锋活动被迫取消。行政化、任务化的全民学雷锋活动,形式是有了,但“精神”其实早丢了。

    只有以日常参与社会服务、关爱他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志愿精神,代替在道德楷模引领下的任务式、一阵风式的雷锋精神,才能让人们真正自发自愿地将公益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尽管一些官方组织、媒体、专家宣扬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暂且不论理论上是否成立,在实践中始终无法消除雷锋精神在特殊时代留下的政治烙印,无法消除行政化、被志愿、走过场、运动式、摊派式等与志愿精神相悖的种种弊端。简略讲,雷锋精神是出于政治需要,人为塑造、包装出来的宣传工具,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忠于革命忠于党”;而志愿精神则源自公民的自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公平、正义、平等与互助,指向和谐共生的公民社会。二者在本质和来源上的不同,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形式,也不存在传承或发展关系。

    出于对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的狭隘理解,中国青年报有一篇评论员文章甚至认为,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本质上都是人类社会自古至今都认可和鼓舞的助人精神,照耀它们的是同一束光。不要以为雷锋精神仅仅是助人为乐,更不要误以为志愿精神就只是助人!

    要让志愿服务常态化,不仅需要政策、制度的保障和鼓励,降低公民建立志愿服务组织的门槛,更需要公民精神的觉醒和成长,使更多公民意识到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建设离不开自己的一份付出,主动重建信任与互助的人际关系,而自己也可从中受益。

    因此,与其倡导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雷锋精神,不如倡导普世的志愿精神和公益慈善文化。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 2001 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中国志愿服务的四大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志愿精神除了最基本的“服务”“奉献”“利他”以外,互利、共赢是其最鲜明特征,志愿精神既有利他的一面,也有利己的一面,志愿活动能充分考虑志愿者的权利、需求和能力。这与我们过去把雷锋精神局限为单向的奉献、助人,甚至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价值理念大为不同。'  

网友观点:


@安哥兆兆:我的想法是,“雷锋精神”更多侧重的是“精神”二字,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宣传出的一种向善的行为方式,一种道德上的所谓“模范榜样”。“公益慈善”是需要社会参与度的行业,要注重效能,要可以创造出正面的社会效益。


@Anson梅:雷锋精神偏重于自我价值实现,更多是基于个人的,或者小范围内的行为,朴素而直接,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而慈善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与分工, 从整个社会层面弥补行政之不足,需要专业的知识,规范的管理。对于个体捐赠者而言,在基本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假手专业人士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覆盖范围更广。


@方方哎:多年宣传已然将好人统称为雷锋了,政治初衷被淡化,有时候觉得特尴尬别扭:公益赤子之心居然要由政治形象冠名。不过当埋头去实践的时候,称谓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吧,随他去吧。

@爱吃锅贴的吴胖子:公益慈善相比雷锋精神更加理性,更适合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系统自洽,能够形成价值共识;雷锋本人值得尊敬,但雷锋精神被政治化符号化,被用来证明伟光正。;

@米秃刘敬文: 雷锋是被树立的一个道德楷模,就像清官的楷模是海瑞,事实上,号召全民学雷锋是不妥的,就像不可能所有官员都学海瑞一样。公民在遵守法律之外,有不做好事的自由。公益是建立在公民社会的基础上,每个积极公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自己所在社区事务和感兴趣的公益事务贡献力量。


@密陶同志:雷锋是道德超人,是牺牲自己奉献他人,一般人做不到,公益是道德常人,是为包括自身在内的普罗大众谋求平等权利。


@tyh_昆明:雷锋不常有,公益人常有。

@减肥中的小辣椒啊:雷锋没有见过,公益人天天见到;雷锋的做好事只是听说,真心慈善的人身边很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14-3-31 05:15:20 | 只看该作者
三种爱,值得拥有!

爱人类——助人为乐
爱自然——绿色环保
爱自己——净化心灵

让爱渗透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让爱充满你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让爱遍布全世界!

爱心能人变得更聪明、更健康!

只要你心中有爱,就让爱展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14-4-26 09:44:22 | 只看该作者
香港慈善如何吸引全民参与?

2014年04月08日 10:2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炜娜








11人参与 2评论


长春社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环保团体,将于4月26日举办港岛区卖旗日,招募义工,募得款项将用于举办环境教育项目及自然保育等工作。(图片来源:网络)
香港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加在前面的定语有许多:东方明珠、购物天堂、金融中心、动感之都、廉洁之都……香港的魅力在于它经济的活力、文化的多元包容、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不过,在繁华闪耀的霓虹灯下,港人乐为慈善的传统,却让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华丽的外表下更添温暖底色。没有物欲横流的冷漠,享有情义之都美名,香港慈善事业同样被许多地方作为学习的范本。
近日,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香港年轻人参与过公益活动,数以千计的慈善组织和团体尽心竭力扶危济困……有学者认为,慈善事业和机构在香港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
捐出来的港大
香港大学发展及校友事务部总监徐咏璇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讲述了港大和香港的捐赠传奇。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曾任港大客座教授,她在新书推介中写道:“徐立之校长在任(港大)的十二年中,感动了五万个人捐款,为港大筹得一百亿。”
2002年,香港参照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提出校园慈善“配对”,也就是当院校筹得一元,政府便资助一元。此后,慈善捐款成了高等院校的重要经费来源。有香港媒体称,除了政府资助,一直以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港大校友的捐助给予了港大莫大支持。从这个角度上看,说港大是捐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充足的经费,给了香港高校创造奇迹的可能性。成立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在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高居第35位。年轻学府的成功,香港科大总结经验中,就有经费充足一条,充足的经费使其在增设实验设施、招聘高端人才上有了底气。霍英东曾一次捐赠8亿元,是香港科大接获的单笔最大捐款。
富豪热心公益,从纯粹数字的角度来看,贡献良多。近日统计显示,去年香港80%的善款是由20%的人捐的。香港还有不少公众知名度没这么高的富豪,比方说余彭年。2010年,余彭年这个名字因为“裸捐”才被大家广泛知道。那一年9月,88岁的余彭年将总值93亿港元的资产交给香港汇丰银行托管,百年之后全部用做慈善。他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实际行动“裸捐”的人。在当年的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97名身价百亿元的中国富豪中并没有余彭年的名字,胡润说,这是因为余彭年长期热心公益,把财富都捐出去了。裸捐在港渐成风尚,香港人乐善好施,盛产企业家,也盛产慈善家。
慈善不是富人专利
当然,对高等教育的捐赠只是富豪们做慈善的一个方向。香港慈善最可贵的是,慈善不是富人专利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香港,20%的人贡献了数字巨大的捐款,而另外80%人的参与却令整个慈善生态更健康、更持续。
香港是东南亚“首善之地”,在过去5年连续名列全球十大慈善地区,每年有超过六成市民作出慈善捐款。从街头捐款到定期助学、助老、助环保、助医疗……港人亲近慈善的形式多种多样。
或许连到香港旅游的游客都有过买“旗”的经历吧。每周六是香港“卖旗日”,也就是各类慈善组织街头筹款的日子。义工在不同区域向路人筹款,捐款的人就会获得一枚圆形的“旗子”贴纸。“卖旗日”的义工,中小学生是主力,甚至还有父母陪伴的幼儿园小朋友。慈善的种子就在这样的活动中播撒开来。
慈善已经像是流淌在港人生活中很自然的要素。“百万行”、“渣打马拉松”这样深受公众喜欢的体育活动,也是一年一度的慈善盛事;“星光熠熠耀保良”、“欢乐满东华”这样坚持了数十年的大型综艺晚会,筹款也是关注热点;就连博彩业也在做慈善,香港最大慈善公益资助机构——赛马会捐款总额已超过280亿。
善款去向提供公众查询
香港向来倡导“为善最乐,不甘后人”,关怀、信任、互相扶持,是潜藏在民众的活力。香港的全民慈善的风尚是何以形成的呢?

除了文化传统的因袭,慈善的发展还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香港《税务条例》规定,民众捐钱给认可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以免税,最少只需捐满100港元善款,多捐则多免。市民如果将不动产、遗产赠送做慈善用途,也不需要交纳不动产转移的印花税,更能豁免部分遗产税。香港政府也鼓励企业参与申办慈善项目,企业捐多少钱,政府也投入相同的数额。港府还善待慈善机构,社会福利署、卫生署会经常有拨款和补贴。
善款运用的透明度,是决定民众参与慈善意愿的重要因素。在香港,政府、媒体和民间团体都是慈善的“看门人”。香港目前有6000多个慈善团体,慈善团体都有公众人士和政府代表参与监督,如何运作、财务报告需要定期向公众公布。近年来,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成立的“惠施网”和“明施慎选”等,更是把慈善机构的财务报告提供公众查询。(李炜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14-4-26 09:44:44 | 只看该作者
近日,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香港年轻人参与过公益活动,数以千计的慈善组织和团体尽心竭力扶危济困……有学者认为,慈善事业和机构在香港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14-4-26 09:5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4-26 09:52 编辑

明星做慈善屡遭质疑 邓飞:爆料者应有理有据

2014年04月25日 07: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曦








24人参与 3评论


中新网4月25日电 继“嫣然基金”后,由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也遭到质疑。有网友指出截至2014年4月20日8点02分,收了近4个亿捐款的“壹基金”,目前只拨付4000多万,质疑李连杰贪污雅安地震捐款3亿善款。事后,李连杰和“壹基金”相关负责人立马出面澄清,但也不由让人感叹,明星做慈善为何屡遭质疑?
现象:明星做慈善屡遭质疑
近年来,由于受到一些负面事件影响,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遭遇了信任危机,尤其是明星做慈善,更被不少网友认为是中饱私囊博眼球。
花钱花慢了遭质疑
4月22日,实名认证为“中国知名的时政思想评论类网站”的“四月网”发布微博,质疑李连杰贪污雅安地震捐款3亿。“四月网”在微博上写道,“我们的捐款去哪了?截止到2014年4月20日8点02分,全国219家基金会参与雅安地震募捐,接收社会捐款16.96亿元,目前已支出款物6.45亿元,占总收入的38%。壹基金一家独大收了近4个亿的捐款,目前拨付4千多万,仅占9%。”随即还附上了目前各个基金会款物支出情况的数据表。
23日凌晨,微博认证壹基金秘书长杨鹏发表声明称,灾后重建项目有时间跨度,花钱不求快。李连杰也在发布公开声明进行澄清,他戏言,自己就算想侵吞善款都没办法,“真的真的很想很想贪污深圳壹基金的善款3个亿”,但监管这么严,“我还真是没想通,谁能教教我,这个事怎么做呢?”
乘坐高档交通工具遭质疑
除了账目,不少网友也十分关注明星做慈善时的交通工具,伊能静4月1日在京出席静新图书基金发布会时,就表示明星做公益不容易,她透露自己没拿过一分钱静新图书基金的管理费,“我就是怕被质疑,去年我坐飞机去坐慈善,有网友说我为何不坐火车更省钱,其实我去年捐了100万,出差费和团队运营费都是我出的。”
和伊能静一样怕被误会的还有李亚鹏。李亚鹏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畅谈嫣然基金风波,他提到因为嫣然被质疑,导致基金会和各界的合作发生了一些影响,需要自己出面沟通,“跟医疗机构以及一些台湾的医疗资源、人员的合作,也是因为受这样一个事件的影响,大家产生了一些疑虑。我举一个例子,在飞机上,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台湾客人,正巧也是公益领域的一位人士,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甚至他都会突然问我一句,说李先生,你来台湾考察,基金会付费吗?我笑了笑,我说我所有与嫣然有关的工作都是自费的,包括我现在坐的这个头等舱”。
行政管理费遭质疑
2012年12月10日,名为“落魄书生周筱赟”爆料称,儿慈会的账面上有一笔高达48亿元的资金,离奇出现神秘消失,希望相关部门对巨额资金的异常流动给出解释。
儿慈会随后举行说明会公开报表,称48亿的数字属于会计报表编辑错误,并欢迎网友查看完整账目。
随后,这名网友继续爆料,指成龙基金会从儿慈会处接收了1800万元的违规资金,并猜测其用途是为了提取10%的管理费。对此,“成龙慈善基金会”微博发声明做出回应,称基金会的管理成本完全由成龙会长一人支付,相当于零成本为其他捐款人提供服务,没有将一例善款用于行政开支。
成龙后来也在采访中说:“我的慈善基金会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所有管理成本都由我一个人承担,我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还有这样零成本的基金会。很感谢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但是希望有真凭实据后再下结论,否则这些不实声音会蒙蔽大众,也会让很多有心做慈善的人退缩。如果真有人利用慈善做违法的事,第一个要抓他去坐牢!”
专家解读:质疑要有理有据
对于当下的慈善环境,记者也联系了著名公益人士、“免费午餐”的发起人邓飞。在他看来慈善事业接受百姓质疑是天经地义,“但质疑要有理,要有基本依据。我们可以批评质疑壹基金,也可以说它善款发得不够快,不够多,但不能说李连杰贪污,这是两个概念”。
邓飞坦言,百姓对善款去向存在很多看法,这都情有可原,因为大家可能确实不理解不明白,但其中一些质疑却是因为对慈善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才导致一些误解和认识上的偏差,“比如‘壹基金’这次事件,国家的法律是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所以‘壹基金’是花钱慢一点,但是负责任使用了捐款。”
近日,邓飞的“免费午餐”也和明星——李湘女儿王诗龄合作,他透露王诗龄将通过“劳动”来筹集善款。问到如何看待明星加盟慈善会带来的质疑,邓飞笑了笑说:“对我来讲,慈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希望能联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做慈善;第二我做任何事都不会考虑外界会否质疑,只去想是否合法、正当。”
另外,对于网友提出的一些质疑,邓飞也一一做出解释。
疑问1:我捐钱了,为何没有收据证明?
邓飞:没有主动提,不会开收据证明和发票,主动要求,一定提供。一是不知道寄到哪里,二是邮寄也需要人力成本。
疑问2:我捐的钱为何没有显示去处?

问3:举办慈善活动的钱是谁掏?邓飞:我们都想做公开透明,但这么大一池水,很难得知一股小溪流向哪里,如果公布每位捐款人善款的去向,需要更多人手,也会增加很多成本。目前欧美国家也没有公开到这个细节。但我们会公开收支的账目。
邓飞:根据法律规定,善款有三类开销,一是行政成本,就是员工的工资,二是工作人员的执行成本,比如到山区捐助时的住宿、交通;三是如果善款不够的话,就需要筹资,免费午餐是把这部分成本控制在3%,就是我花3元筹得100元。
疑问4:明星坐慈善为何坐飞机不坐火车?
邓飞:不要去纠结太多细节,明星最重要的是资源和时间。而且据我所知,很多明星的交通费都是自掏腰包。越来越多的明星做慈善说明社会在进步,我们需要更多愿意为公益付出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14-4-26 09:52:30 | 只看该作者
崔子研:壹基金3个亿捐款被质疑的思考

2014年04月25日 13:45
来源:凤凰公益








0人参与 0评论


这几日李连杰被指贪污,实乃无稽之谈,事实胜于雄辩,倒可不必多说。但这类事情频频发生,不能不引起深思。
一是法律有漏洞。《基金会管理条例》只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剩下的30%可以无限滞留吗,支出没有达到70%年检能通过吗,捐赠人的捐款从捐出到支出有规定时间周期吗。这一问题不只是壹基金的问题,而是所有公募基金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救灾项目,地方规划时间长、变动因素多、社会期望高、质量要求严,致使项目落实周期超长,加之没有刚性规定何时必须拨出捐款,各公募基金会为稳妥起见,都在质量上下功夫,而没在时间上抓效率,导致这类现象普遍发生。捐款没出问题,效率确有问题。
二是执行力太弱。目前我国公募基金会还远不是资助型基金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一手接钱一手实施项目的运作型基金会阶段。尽管壹基金也曾动用上千人、现在还有几百人运作灾区项目,但效果不尽人意。要解决之一矛盾,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变。否则,不是吃力不讨好的问题,而是整个公募基金会的走势问题。要充分发挥草根组织、志愿者甚至是地方行政的力量把捐款落实下去,把爱心承托起来。
三是公益生态不佳。最近几年,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对公益组织的质疑成为了一种舆论“时尚”。过度要求公益组织透明,毫无根据对公益组织怀疑,发现瑕疵穷追猛打,发表言论毫不负责,公益生态空前恶化。中国公益尚处在起步阶段、发育时期,社会倡导、支持十分必要。社会监督、新闻监督对公益事业大有裨益。但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积极良好的监督情态,本着对社会、对公益组织、对捐赠人、对受益人的终极关怀而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促进公益事业的良性运行。如果一味地带着有色眼镜看公益,甚至是道听途说、造谣诽谤就另当别论了(诽谤触犯法律)。公益生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真的是要拜托想监督公益、促进公益的人士了。
四是公益组织、公益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公益组织按照法律法规运行,加强自律,提高透明度,提高效率,是当然的要求,更是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在这一点上中外莫不如是。接受监督、接受批评、从善如流、积极改进,是公益组织分内之事。但不等于没有界限地有问必答、有索必予、有骂必接,依法依规办事,必能清者自清。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有质疑之声,公益组织就会以更大的声音辩解辩护,战战兢兢,匆忙上阵,论据不清,语焉不详,躲躲闪闪,王顾左右,结果是遍体鳞伤,于事无补。公益组织并不是无懈可击,公益人也不是什么圣人,有问题说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要有一点心理承受力。正确对待监督,加强公开透明,不必如临大敌。公益名人更当自持,大可不必暴跳如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14-4-26 10:05:18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对于网友提出的一些质疑,邓飞也一一做出解释。
疑问1:我捐钱了,为何没有收据证明?
邓飞:没有主动提,不会开收据证明和发票,主动要求,一定提供。一是不知道寄到哪里,二是邮寄也需要人力成本。
疑问2:我捐的钱为何没有显示去处?

问3:举办慈善活动的钱是谁掏?邓飞:我们都想做公开透明,但这么大一池水,很难得知一股小溪流向哪里,如果公布每位捐款人善款的去向,需要更多人手,也会增加很多成本。目前欧美国家也没有公开到这个细节。但我们会公开收支的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14-4-26 10:25: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4-26 10:28 编辑

壹基金向爆料者发律师函 四月网:我们不是为了上头条

2014年04月25日 07:3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泽伟








420人参与 25评论


本报讯 昨天本报以《壹基金拟走法律途径回应质疑》为题对四月网微博质疑李连杰负责的壹基金雅安地震3亿剩余善款去向一事做了报道。昨天,壹基金向四月网发了律师函,并通过官方微博贴出律师函全文。壹基金理事长杨鹏表示,李连杰也考虑采用法律手段作回应,此外,壹基金将不再就此事进行回应,法律事务将交由律师处理。
这份律师函认为,四月华文(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拥有的“四月网”微博说“壹基金”贪污善款三亿元涉嫌诽谤。“用疑问方式和煽情语言指责李连杰贪污雅安地震捐款三个亿,把矛头直接指向壹基金。然而,这种攻击性言论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纯属诽谤”。律师函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律师函认为,“四月网”微博故意歪曲和捏造事实,在网络空间发表和传播无端诽谤他人的言论,损害了“壹基金”名誉。要求对方接到律师函的当天,“以我方认可的适当方式,在原先传播的范围内,澄清事实、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律师函最后还表示,“如果我方的正当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我方将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严肃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杨鹏昨晚在电话中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还没有收到对方道歉,而且李连杰也将采用法律手段作回应。他还表示,壹基金将不再就此事进行回应,“诽谤纠纷等法律事务都交给律师处理”,他们将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
对话
“说贪污是原则问题”
对话人:壹基金秘书长杨鹏
北青报:向对方发律师函是出于什么考虑?
杨鹏:我们认为诽谤李连杰这事儿,有点儿不靠谱,你要说对我们资金分布计划有意见,这是个技术问题,我们可以讨论,说贪污是原则问题。
北青报:你今天发微博说李连杰给你打电话表达了类似意思?
杨鹏:对。他电话里跟我说的,平常工作也经常有交流。他也要起诉,壹基金起诉壹基金的,他起诉他的。李连杰也很郁闷,他在壹基金是一分钱都赚不到的,还消耗这么多时间,很辛苦,他做点好事也不容易,太冤枉了。他会走他的一套法律程序。因为他是自然人,他在壹基金是个理事,不能和壹基金混在一块儿走。
北青报:那李连杰状况如何?
杨鹏:他也挺郁闷,但还蛮淡定的,他自从做了壹基金,大小风波遇到很多,有这个心理准备。
北青报:你们发的律师函要求对方道歉,收到了吗?
杨鹏:律师函发过去也不久,下午才过去,目前还没有收到他们的道歉。采取法律手段,符合我们的理念。
北青报:接下来壹基金方面还会做何回应?
杨鹏:壹基金官方不会再做回应了,我们准备限定在法律程序中走。一旦进入法律程序,取证、准备等都要时间。诽谤纠纷这些法律的事情交给律师,我们还是潜心做事吧。我们很忙,还是集中力量做事儿。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回应
四月网首度回应:“我们不是为了上头条”
昨晚23时,四月网官方微博通过私信回复了北青报记者的问题。
为什么质疑壹基金?
四月网表示,之所以“单挑”壹基金,是因为壹基金一向标榜自己是行业廉洁自律的典范。作为龙头老大,而且作为被普通民众视作“良心”代表的慈善机构,有理由有责任带头做好公开透明。
四月网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请壹基金公开账目,平息所有群众“这笔钱到底去哪了”以及“壹基金为什么要将这笔钱长时间放在自己账户”这个疑问,“这是我们一切质疑的初衷,而不是上什么娱乐新闻头条。”
壹基金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对壹基金的律师函将作何回应
四月网表示,国家的慈善基金监管法律和壹基金自己的章程都规定了每年的支出必须是上年收入的70%,“10%算是怎么回事?”即使是在壹基金自己的年报里面,所谓的五年计划,也远远不到70%的法定要求,请壹基金解释这一公然违反国家监管法律的行为。
四月网表示,还没有收到律师函,但在网上看到了,他们认为壹基金现在转移焦点,将所有的话题转到小编发微博的“贪污”两个字上面,“他们在律师函里面还特意省掉我们标题里面的一个问号,暗示我们是用陈述语气讲述的这件事”。四月网表示会有公开回应,目前还在考虑以怎样的形式回应。
希望壹基金怎么做?
四月网表示,壹基金公开的只是最粗略的表格,“我们要的是公开银行账号余额,同时这个账号没有办理过任何抵押和担保。换一句话说:我们要慈善机构的任何财务往来都彻底透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14-5-25 17:17:34 | 只看该作者
公益领域的三个浪潮与三个反思!
王振耀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疏通善道,既需要进行体制性的疏通,更需要理念和思想的疏通,甚至思想的疏通更重要,我们需要从斗争型理念转化为建设型理念。
  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快速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中国的公益事业也是处在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中。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是需要引起我们公益界思考的,也有三个硬伤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商业运营的基本标准。现在全世界的企业界都在讨论慈善资本主义,我将其归纳为善经济时代。这其实是商业文明正在转型,慈善正在进入到商业、正在改造商业,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它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普及,特别是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普及。所以,无论你愿意与否,现在企业做慈善、商业和公益在结合,都是一个巨大的浪潮,慈善正在提升人类的商业文明,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进程。
  第二,另一个浪潮更加直接地冲击中国的慈善领域,那就是社会企业、社会创新、社会影响力投资等等,这些概念正在普及和践行。欧美很多慈善家已经运用商业的方式到中国来设立项目。令我感慨最深的就是博士伦眼镜公司,其实它是博士伦基金会的一个企业,这个品牌在中国相当普及,但我们可能还不知道它和慈善的关系。人们正在运用商业的手段来直接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在这个领域我们国家也正在迎头赶上。
  第三,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更为直接的推动力是中国的慈善家群体。这个月初,中美两国的慈善家就共同参加了在夏威夷举行的首届东西方慈善论坛,像牛根生、曹德旺这些中国优秀的企业家、慈善家们,与前纽约市长布伦博格、洛克菲勒家族成员等美国的慈善家们在一起,三天的时间里深入交谈、讨论合作项目。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他们都觉得这样的交流应该更加深度化,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先生与他们交谈时就表示:我们是需要建立合资慈善项目的,像合资企业一样来合作。
  养老界过去有一句话,说我们养老服务业起步十年依然在起步。所以在整个国际化的大潮中,我们要保持警惕,中国慈善界有三个大硬伤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的。
  第一个硬伤,我们的慈善还没深入到社区。我常常感慨,我们的慈善是大灾慈善,不是日常生活的慈善。在欧美发达国家,近80%的公益慈善行为差不多发生在社区、落实在社区,我们这方面还太少太少。
  第二个硬伤,我们的慈善和专业化的社工还没有结合,在整个体制上还没有很强的保障。
  第三,慈善与商业的结合还是一个大家尚不认同的事情。
  未来的慈善、未来的公益,在国际化的大潮中到底怎么走?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非常明确地提出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体制改革阶段,这个阶段是社会发自于内的需求,它也不断要求我们公益慈善事业要快速发展,并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但坦率地说,我们现在的体制和思维惯性很大程度上还是老办法,我常常形象地比喻,我们现在还保留着前大禹治水年代的惯性,面对慈善和财富的洪流,基本理念和办法还是堵、还是斗。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疏通善道,既需要进行体制性的疏通,更需要理念和思想的疏通,甚至思想的疏通更重要,我们需要从斗争型理念转化为建设型理念。
  何道峰前两天讲了一句话令我很受启发,他说:我们斗争的这个惯性,已经融会贯通到我们的血液和日常生活习惯中,我们动不动就想斗,估计要把思维方式转过来,恐怕得转上几十年。
  要做现代慈善,要实现国际化,要很好地把我们的现代慈善融入到整个全球社会的慈善和社会建设大潮当中,就需要解放思想。但这次的思想解放,是全社会思想的解放,只有这样解放,才能让我们更迅速地推进慈善事业的体制变革、政策调整和专业化力量的加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14-5-25 17:5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5-25 17:52 编辑

  志愿精神——社会责任与生命意义的融合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把志愿精神表述为: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人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它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则认为中国的志愿者精神体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光大;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
虽然以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在文字表述上差异较大,但却包含对志愿精神理解的共通之处,即强调对志愿服务的奉献性(自愿参与、不计报酬)和志愿精神促进社会进步的意义。根据志愿服务的主体、对象及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志愿精神。

一是从志愿者角度,志愿精神可以理解为“奉献”精神。这一点也体现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誓词中,“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和伟大的革命战士雷锋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

二是从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角度,志愿精神可以理解为“互助友爱的精神”。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具有“双赢”的特色。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完善,得到精神和心灵的满足。另外,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并培养了组织、领导、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服务对象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帮助,志愿服务过程就是与志愿者与服务对象成为相互关爱、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誓词:“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就是对“互助友爱”精神的最好诠释。

三是从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角度看,志愿精神可以理解为“公民精神”。俄罗斯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说过一段名言:“你可以不做诗人,但你必须作一个公民。”公民精神高度浓缩了公民社会内涵,其表现形式则是公民的社会责任。简单讲,公民的社会责任就是公民在享受法律权益的同时,履行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个社会如果缺少公民精神,就会变成一个私人利益的卑微集合体,而国家也就变成了依赖私人利益结合成的空洞的法人团体。培育公民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是一种持续动力。在过去较长时间内,一些人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比较模糊,履责自觉性也不强。当然令人欣喜的是,汶川特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让我们看到了志愿精神在升华。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奔赴灾区抢险救灾;北京奥运会,十多万志愿者用微笑和服务展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华友爱精神。这两次公民精神大历练,必将产生发散效应,“催生”公民精神的萌发,加强社会责任的聚集。

最后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志愿精神可以理解为“人文精神”。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即志愿精神体现为“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显然,志愿精神在影响志愿者和救助对象、作用于社会体系结构和心理各方面的基础上,最终的目的是在全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灵中得到内化,成为一种面对人生、社会和生命的个体态度。这是志愿精神的最深层次,是“奉献服务”、“自助助人”、“公民参与”、“互助友爱”和“共同进步”等精神内涵在个人人生态度中的升华。

契合以上四点,我们认为新时代的志愿精神是社会责任与生命态度的融合,它绽放着生命价值的光辉,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14-5-25 18:3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14-6-24 21:45:53 | 只看该作者
李连杰称对壹基金质疑太对了:只有一面让人不舒服

2014年06月24日 09:2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张燕









【人物】李连杰与马云合办太极禅
“公益的心,企业的运营,会比纯粹的慈善少一些争议。”
40年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李连杰是武术冠军;30年前,出现在电视上的李连杰是武打巨星;7年前,李连杰以公益组织壹基金创始人的身份出现在灾区;2014年,再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李连杰,则开始以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的身份运筹帷幄,一头扎进了“生意人”的队伍。
虽然银幕上的李连杰永远扮演着大侠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他却随性天然。6月14日,记者面前的李连杰穿着黑T恤,牛仔裤,戴着一顶鸭舌帽,脚上穿着一双普通的黑布鞋,如果走在人群中,不仔细看是不会认出他就是李连杰的。
在接下来接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李连杰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坐姿:双腿在小腿以下交叉,一只脚踩在另一只脚上。采访过程中李连杰不时变换着双脚,看上去随时想把双腿盘起来坐在沙发上。
对于熟悉中国武术的人来说,盘膝而坐是他们最自然最舒服的一种坐姿。或许对于李连杰来说,不论身份如何变换,他的人生主题始终没有变过。如今的李连杰将“人人公益”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并创立“太极禅”来推广健康快乐的理念。
壹基金:
从“李连杰标签”到“去李连杰化”
就像“少林寺”、“黄飞鸿”一样,李连杰用7年的时间,把“壹基金”淬炼成了一枚个人标签,提到李连杰,就会想起他的壹基金,和他的慈善事业。
壹基金的创办源于2004年12月印尼那场全球百年以来最大的海啸。带着家人在马尔代夫度假的李连杰意外遭遇了这场劫难。在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灾害的力量后,劫后余生的他产生了创办壹基金的想法。
2006年12月,《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礼上,李连杰带着他的 “壹基金”计划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一次次地感谢,一次次地鞠躬,恳请现场嘉宾、媒体和观众支持慈善事业。
2010年12月,壹基金向深圳市民政局提出的登记申请终于获批,成为中国首家成功“转正”的民间公募基金会(即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4年来,壹基金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似乎越来越具有公信力。但是,有了“合法身份”的壹基金又迎来了新的麻烦,日益增长的捐款后面是公众越来越高的质疑声。
面对种种质疑,李连杰认为非常正常,“质疑太对了!怎么能不质疑?就好像太极的阴阳,只有一面都会让人不舒服。你见过有谁不被质疑过?”
变身公募基金会后,对待壹基金身上的“李连杰标签”,李连杰更希望公众记住的是壹基金,而不是他本人。“谁是李连杰并不重要,壹基金永远传承下去,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李连杰说。
2013年,李连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经强调,走向公募就要“去李连杰化”。“刚开始的时候,需要用我的无形资产去推动。走到一定的阶段,需要去掉个人化,用制度去推动组织的进步。把李连杰的名字拿掉,将壹基金打造成集体领导的、透明专业高效的机构。”现在的李连杰是壹基金理事会的理事之一,但已不再插手具体事务。
李连杰对今天的壹基金很满意。6月14日,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壹基金可以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和国际接轨提早5年到10年。但在壹基金我已经不再处理日常的运营事务,我的角色是不断做一个志愿者去参与,不会牵涉我太多精力,我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太极禅。”
李连杰:
我不是企业家,只是太极文化推广者
在壹基金的理事会成员名单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系列商界大佬的名字:柳传志、王石、冯仑、马云、马蔚华等等。也正是从壹基金开始,李连杰结识了马云。2011年,两人一同注册了“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马云对太极的迷恋可谓人尽皆知。不久前的一次活动上,马云曾经笑称,自己从阿里“功成身退”以后,还有“三大事业”:教书,做环保,练太极拳。
李连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太极对他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982年他拍摄《少林寺》的时候,但是武术产业化的想法是在他去美国以后形成的。事后他和马云探讨这件事情,两人一拍即合。
“中华武术扬名海外,但是我们的武馆往往是以作坊的方式存在的,和国外的瑜伽、跆拳道相比,人家的产业化比我们高很多。我就一直在思索原因。”李连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后来我发现这和我们的文化有关系。中国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了,学无止境,学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很难说清楚。所以我们要把太极文化产业化,把它推向全球,就要把它标准化、制度化,让客户清楚地知道,你花了多少钱会学到多少东西。”
之前外界曾经传言,李连杰将担任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一职。但是在2014年正和岛岛邻大会举办的“太极禅之夜”活动上,李连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担任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一职的是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

李连杰并不认为他将太极文化产业化之后就成为了企业家,他认为自己只是太极文化的推广者。夏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未来太极禅产业化的实施落地将由她来执行。她对太极禅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她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她和马云及李连杰第一次为太极禅一起开会的时候,马云告诉她说,太极禅就是别人做不了的东西我们都要做,别人做不好的东西我们要做到最好。
“我一直在说,我只是一个分享健康与快乐的人,我做太极禅,也是为了做公益。”
在李连杰看来,壹基金更多的是在做慈善,“慈善更多的是帮助贫困的人,或者遭遇天灾人祸,需要别人帮助来渡过难关的人。但公益不同,是公众的利益。现代都市压力很大,帮助每个人做到健康快乐,这就是公益。我和马云觉得换一种办法,用公益的心、企业的运营去做一些事情,这样,会比纯粹的慈善组织少一些争议,少一些绑手绑脚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14-6-24 21:47:04 | 只看该作者
李连杰谈壹基金:不能要求公益组织里全是雷锋

2013年05月21日 09:08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更多

771人参与47条评论


《看见》20130520期文稿
《独立的滋味》
【影像】2010年采访资料
李连杰:我从2007年突然之间,五六个月以后,全部两边都白了。因为白天想,晚上也想,怎么也想,吃饭也想。
柴静:会有这么严重吗?
李连杰:有。你和我,我们都不能理解的严重性。
柴静:那你觉得有可能你就中断了吗?
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有这种可能。
李连杰:所以我才第一次跟您说一些互动的话。从来没说过,以前这三年这是第一次,我们的团队还劝我别说,我说有些话该说的时候,为了集体的、公众的利益还是要说一说吧,我会面对,我会承担。
【演播室】这是三年前我们访问李连杰的影像,当时他所创立的壹基金,正处在可能中断的危急关头,壹基金其实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独立向公众募款的基金,但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无法如愿,就在生死未卜之际,李连杰向我们约定三年之后再来看壹基金的命运,今天,三年之期已到,壹基金独立,并且在前不久的雅安地震当中成功向公众募得超过三个亿的捐款,在获得巨大声誉的同时,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和争议,今天,我们按照三年之约,再访李连杰。
【采访】李连杰
柴静:我记得三年前你在节目中说,壹基金碰到了危机,甚至有中断的严重性。但是我之后不久看到媒体报道说你抱歉了,你说你失言了,这事是真的吗?
李连杰:没有啊。
柴静:你为当时你在节目中说的这些话后悔过吗?
李连杰:没有啊,因为那次的谈话,深圳的民政局长,看到了这段访问,所以回过头去看,其实我很感激媒体,推动了整个壹基金转型变成一个公募基金会,落地深圳是非常大的帮助。
【同期】李连杰:壹基金是一个年轻的梦想的时候,我就梦想着今天。
【解说】2010年12月3日,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脱离原先挂靠的中国红十字会,在深圳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拥有独立从事公募活动的法律资格,理事会成员由十一人组成,主要为知名企业家和媒体高层等,每年定期召开四次会议,壹基金还聘请了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为它做账目审计。
【采访】李连杰
柴静:独立的滋味怎么样?
李连杰:独立的第一件事就要去李连杰化。需要透明的,所以我才会请这么多的企业家进来来共同承担理事会的这个职责。
柴静:为什么是企业家?
李连杰:因为企业呢,首先我们大家那个时代里,追问的问题就是说我的钱有没有贪污,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才说这钱怎么用的,去到有没有真正需要的人手上。那第一件事你要建立它的公信力,你像王石管理的,上千亿的公司,它管理的这个可信度各方面,其实是很强的。第二个,就说的最难听的,如果壹基金出现了资金的空缺,或者对于个体的捐款人有什么问题,其实集体都可以承担,因为没有人敢或者贪污这点钱。
【影像】雅安地震
【解说】独立两年多之后,壹基金遇上第一次大检验,4月20日8点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20多分钟之后,壹基金启动了雅安地震救援行动,“壹基金救援联盟”四川山地救援队在上午10点05分到达灾害现场。截至当天晚上10点,壹基金的四支救援队共64人全部抵达灾区一线,他们主要负责灾民的搜救工作,还有另一支十多人组成的救援队伍负责紧急物资的运送,以及灾民生活安置的工作。地震一小时之后,李连杰在微博上呼吁所有网友支持壹基金这次对于四川雅安展开的赈灾行动。他说“希望所有人安全。希望所有人对这次雅安地震给予更多关注。”地震发生之后24小时之内,壹基金已向社会各界募集善款超过1500万。
【采访】李连杰
柴静:没有李连杰,这次雅安地震能够募到这么多款吗?
李连杰:差不太多,差不太多,真的我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你喜欢李连杰的这一部分人,百分比里边,有一大堆人就不喜欢李连杰的。所以那你说因为李连杰的存在,那帮人就不捐了,也有可能,所以这个功劳不能够放在一个个人身上。
柴静:但我也看到一些明星说,说我捐给壹基金,就是因为我认为李连杰这个人靠得住。
李连杰:我想是可能更多的不是李连杰,更多的是他相信李连杰说出的那个方法。
柴静:我看见你团队中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说扩大你的在这个品牌当中的影响力,会对这个品牌更好?
李连杰:那个目光是非常短的。
柴静:这个好处不也是真实的吗?
李连杰:是真实的,但是它是短暂的。
柴静:为什么这么判断?
李连杰:我整天都在说,李连杰死的那天的时候,壹基金还要成长,还要前进,这才是我想看到的。
柴静:那你是否需要承认你的知名度本身,在这次微博的这个募捐当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李连杰:有一定的作用吧,但是不是最主要的作用,重要的作用,你仔细地分析是它经过五年的成长,媒体不断地去报道它大小的灾难等等它的参与,以及转型之后不断地累积,累积的能量到这个时候爆发了。
【解说】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出的募捐倡议因措辞不当,遭到网友满屏指责,因此前数次公共事件积累的信任危机爆发,从地震开始,壹基金也被网友们用来频频与红会比较,出现了一些给壹基金捐款的倾向性意见,李连杰公开呼吁,请大家不要失去对红会的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14-6-24 21:57:12 | 只看该作者
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做公益其实是在帮助自己

2013年05月12日 09:3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董阳 张垚

分享到:更多

5人参与1条评论


做公益是每个人的责任
记者:这次四川芦山地震后,大量公益慈善组织积极筹集款物、开展救灾工作,其作用引人关注。可以说,公益慈善精神已越来越深入人心。您如何看待公益事业?  
李连杰:公益这两个字,应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包括你的利益和我的利益。公益行为是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起的责任。壹基金一直要推动的就是尽我所能做公益。这也是壹基金的立足点。
在我的理解中,公益和慈善又有一些不同。慈善往往是看到别人受难,我们觉得要伸手帮助他渡过难关。这是给予型的,不是义务。而公益是包括你、我、他所有人的公众利益。比如,我们的环境污染了,饮水不健康了,公众利益就受到了损害。所以,做公益其实不是一群有物质基础、有爱心的人去帮助他人,而是尽责任去维护我们自己的权利,维护公众利益。尽我所能做公益,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做公益要各尽所能形成合力
记者: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壹基金第一时间参与了救灾工作。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5年间以您的所见所感,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救灾工作有哪些变化?
李连杰:从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到四川芦山地震这些大的灾难来看,政府的救灾工作越来越专业,反应越来越迅速,而且动用的力量越来越大。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一个社会组织都无法像政府那样调动各种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忘我牺牲的精神去救灾,政府是救灾的主导力量。
同时,舆论导向更加精准,信息沟通也更加及时。我们可以看到,报纸、电视台、网络的报道都更加理性和冷静,包括不断呼吁让开生命通道让专业救援人员进去,及时公布灾区需要的物资等,可以说救灾因此更加有序了。
此外,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帮了大忙。最简单的例子,通过微信,物资的调配、接收、仓储、分发以及人员之间的联络、衔接变得更加及时、快捷、畅通了。
记者: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参与救灾,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李连杰:先说一件在每一次救灾中我都能看到的事情:大量的矿泉水、方便面等喝完吃完后的包装就扔在现场,好几万人的上厕所问题没法解决。当政府在抢救生命的时候,民间组织是不是可以去收起垃圾防止污染?是不是可以去建个厕所?
其实,在救灾中,并不是说你在哪儿发现了生命迹象才是救灾,每一条线上都有不同的任务。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功能,各司其职,这样我们的救灾工作才会更有效率,而不是公益慈善组织和爱心个人去跟政府抢战场,造成“爱心的交通堵塞”。我们应当搭建一个平台,加强各个民间组织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民间公益慈善的力量。
同时,要加强减灾防灾的教育以及备灾预案等工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也是壹基金未来发展战略上的一个重点。灾后重建也需要认真思考。比如,在解决人们衣食住行问题的同时,怎样有效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看得清楚”就有了公信力
记者:以您的经验看,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如何才能增强自身的公信力?
李连杰:我们一开始就提出“专业、透明、可持续发展”。壹基金能够走到今天,赖以生存的就是透明。壹基金一开始就强调第三方审计,而不是自我审计,同时基金由银行托管,我个人是碰不到钱的。一般来说,公益慈善组织能做到银行托管和年审报告,一进一出两头清楚,就很了不起了。

记者: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您如何展望?接下来,我们更大的动作是要做到“流程透明化”。什么叫“流程透明化”?就是不仅两头清楚,中段也要敞开。每笔钱是怎么出去的,小组开会程序是怎么走的,谁投了可行票,内部运营成本等,全部公开可查,也就是说筹钱、运作、结果全程透明。让企业家、捐款人看得清楚,公益慈善组织自然就有了公信力。
李连杰:我只能说壹基金的展望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理性的情况下,从月行一善走到日行一善。我们展望的不是募集多少钱,而是多少人认同我是公民,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公益。我们应该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这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太多的埋怨。既然埋怨改变不了什么,那么,我们就做点儿什么吧。这是壹基金的愿望。 (记者 董 阳 张 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9-25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