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恳谈李谈抑郁症(推荐)转自心理咨询网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05-2-4 06:58:15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善恶之哲学辩释
1、善恶的生命伦理意义
这是一对最大的伦理学范畴。伦理学从本质上说也是生命伦理学。因此,善是指一切有利于生命更好地存续、生长,有利于其质量的提高与改善,或者当不同的生命利益发生冲突时,有利于解决利益分配、相互促进的因素或指向;相反,恶则是指一切有害于生命的存续、生长,有害于生命质量的提高与改善,或者当不同生命利益发生冲突时,有损于冲突解决、相互阻碍的因素或指向。

如此看来,一个人如果不善待生命,而是虐待自己,比如自卑、自残、自杀等,就是恶的;而一个人如果善待自己,自尊、自爱、自强、自我实现则是善的。那种不利于生命自然生长的束胸、包脚、瘦身,也是可以归入恶一类。但本文不讨论单独一个个体的生命伦理,只着重谈谈涉及人际关系时,人性的善恶,即社会性善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05-2-4 06:58:37 | 只看该作者
2、人性的构成:生物性与社会性

人性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人的生物性,一个是人的社会性。生物性是由人是一个有机体、需要新陈代谢才能有效地生存发展所决定的。不供给人以生命所必需营养(包括氧气、水和其它食品),人非但不能很好地生存,甚至连可能也没有。所以,人的第一个,也是最基础的一个特性,是人的生物本能。所谓生物本能,就是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经历了进化而沉淀于人的遗传基因中的那些先天性的倾向。这里,又有两个次层,一是为了自身生存的生物本能,一是为了种族生存的生物本能。饥而觅食为本身生命存续所需,而性饥渴之下寻找异性与之交合则为种族本能所驱使。后者也是人性。它们与其它的一切生物都是相似的。

生存竞争既然是竞争,就不免于是残酷的,有时甚至是惨烈的。生物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可谓不你死我活。当人处于生存竞争的环境中时,也就难免于向着人的生物性靠拢,显露出其本来就有的酷烈来。如果说在这个意义上谈论人性的善恶,毫无疑问,人性是恶的。准确地说,对于自身生命而言人的生物本能,一般来说虽是有利于自身的存续与发展,而对被其生物本能所征服的另一生命(被吞噬者、被瓜分者、被掠夺者、被牺牲者)则是不利的,因此,也是恶的。

所以,我们毋宁说人有一定的生物性,而不去关注它的善恶。人早已不只是生物,而是社会生物。

我们还是要着重谈谈人的社会性的善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05-2-4 06:58:58 | 只看该作者
3、社会性善恶是人类发展的产物

在饮血茹毛的原始社会,人的生物性即构成了人性的绝大部分,而社会性却占有相当少的比重。这时,人主要是由竞争性所决定,其生存动机受到本能的支配,而无法脱离低级的生物性。

可是,人类终究从直立行走开始从纯生物分化出来,渐渐地拥有了自己的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最初的出现在于个体的需求和动机与其它个体的需求和动机产生了矛盾,需要加以调和的时候。这时,人就要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是谦让还是抢夺?是任由自己的本能无限制地发挥,还是有所限制?是不顾一切地为自己生存而战,还是通过和平协商等方式兼顾到同伴的利益?这就不能不涉及到社会伦理了。

社会伦理意义上的善恶概念这时才粉墨登场。

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人与人的竞争性就受到物质丰富性的削减,而协作性就成为可能了。

通过若干实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只依赖个体的自私的基因作出行为选择,虽然一时一地个体能比较有效地满足其需求,取得生存的权利,却可能因为缺少联合与协作而显得力量过于单薄,反而不利于整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样,强者或先知们就开始尝试着把单独的个体组织起来(形成社会)并在社会中达成某种契约,以协调个体与群的矛盾。这些契约,不成文者为道德、习俗、惯例等,而成文的,则为制度、条规、法律等。这些就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这时,那种只利于个体生命存续的善,不得不让位于有利于群体或种族生命的存续者。所以,原先的有利于个体生存之善,一旦与群体之善发生冲突而坚持者,就被发展了的社会上层建筑断定为非善,即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05-2-4 06:59:21 | 只看该作者
4、善是对生物本能的超越

善是美德。善使人有别于冷酷的生物。

有了为解决利益冲突的社会文化规范(包括法律、道德等),人就不仅仅是生物人了。人被教育学习这些文化规范,被教育“从善如流”。有了他人利益、群体利益的观念之后,觉悟者先行者们身体力行,做出了不少牺牲个人利益而顾全他人、整体利益的高尚之举,而受到尚未觉悟的后进者的尊敬,并取得了社会的领导地位,于是,为善成了社会进步的动力,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善行,谓之“行善积德”也。

善于是就和友爱、无私、自我牺牲、奉献精神、宽容、……诸多美好的形容词结伴而行,更有甚者,竟达到了“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的境界。

这些善的品质、行为,都向生物界宣告着人永远不可能回到原来的阵营里去了。善是可习得的。生存竞争的生物性本是天生的,蕴含于我们的遗传基因中,不由我们的喜好所改变,所转移。当发生利益冲突时,按我们的本能(快乐主义)行事,无不具有回归于生物性的危险。但文化的熏陶之下,还是有不少人从中学习到了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05-2-4 06:59:57 | 只看该作者
5、一种人格理论:社会-文化心理学

人是文化社会中生存的特殊的生物。所以,人的个性中不能不有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因人而异,取决于其成长的环境条件。社会-文化学派心理学代表人物凯伦•霍妮认为,一个人的人格主要地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家庭,尤其是父母对女子的教育方式所决定的。她认为,童年期有两种基本需要,一是安全的需要,二是满足的需要。如果父母对子女表现出真心的爱抚和温暖,就能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如果父母对子女表现出冷淡、敌意、甚至憎恨,儿童的安全需要就会受到挫折,前一种状况导致了正常的发展,而后一种状况可能导致神经症的产生。在这两种不同的个人成长环境之下,儿童人格中善与恶的比重就各有不同了。

霍妮甚至把父母教养方式中不适应的方式直接称作“基本罪恶”,它们是:

A.对子女的冷漠
B.拒弃子女
C.对女子怀有敌意
D.明显地偏爱某个子女
E.奚落
F.羞辱
G.乖僻的行为
H.不守诺言
I.拒绝女子与其他儿童接触

一个被父母滥施以上一种或多种形式的教育的子女都会对这种父母产生一种基本敌意感。那么,这个儿童就会陷入一种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的处境中。既然儿童无法改变这种情况,他为了生存,就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儿童的这种敌意的压抑是由无能、恐惧、爱或内疚的情感所激起的。由于无能的情感而压抑基本敌意的儿童有可能会说:“我必须压抑对你的敌意,因为我需要你”。由于恐惧而压抑基本敌意的儿童可能会说:“我必须压抑我的敌意,因为我害怕你”。

不幸的是,由父母引起的敌意感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泛化到整个世界和世上的一切人。那时它使儿童确信,世间一切事物和一切人对他都潜伏着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这个儿童体验着一种“基本焦虑”。她说:

“……儿童在一个潜伏着敌意的世界里体验着孤独和无能的感觉。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利因素能使儿童产生这种不安全感:直接的或间接的凌驾、冷漠和乘僻的行为、不尊重儿童个人需要、缺乏真诚的指导、轻视的态度、过分颂扬或缺少赞扬、缺乏可依赖的温暖、不得不在父母争吵中选择一方、负担过多的责任或不负责任、过分溺爱、不准与其它儿童交往、不公正、歧视、不守诺言、敌意气氛,等等等等。”

霍妮进一步阐述了接受了父母不良教育的子女是如何顺应“基本焦虑”的:

1、对友爱和赞许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活着是为了获得爱和赞美。
2、对求助于人生伴侣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需要依附于某个保护他或她免遭危害,满足其所有需要的伴侣。
3、对处于自己狭隘生活圈子中的神经症症需要:这种人非常保守,为了避免失败而无所欲求。
4、对权力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崇拜强权、蔑视弱小。
5、对剥削别人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害怕别人占他的便宜,但把自己得到的好处视为理所当然。
6、对社会承认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活着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最高目标是获取威望。
7、对个人景仰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活着是为了被人奉承与恭维,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他们理想化的自我意象一致。
8、对抱负与个人成就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对成名、发财、地位均有极大的兴趣,甚至不顾后果。
9、对自足和独立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极力回避对任何人承担责任,不愿意被任何事或任何人所束缚。
10、对完善和完美无瑕的神经病症需要:这种人力图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而对批评极为敏感。

以上各需要正常人也都有,但不执着于某一种。他们会以正确的观点来对待它们,并使之不发生冲突。相反,神经症者把其中的某种需要当作“生活方式”,结果,耗尽一生,以损害所有其它需要的满足为代价来试图满足这一需要。这种人就钻牛角尖了。由于基本焦虑的克服要由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协同进行才能完成,神经症者就一直处于需要的不满足之中,因而越来越深地钻进这一唯一顺应策略中,不能自拔。

归结以上十种顺应方式,1、2、3是依从型的,4、5、6、7、8是敌对型的,而3、9、10则是分离型的,它们作为神经病症冲突的对策,可以列表如下:

神经病症冲突的“对策”

自我埋没对策-爱-“趋向人”(依从)

扩张对策-控制-“反对人”(攻击)

放弃对策-自由-“避开人”(分离)


结论

在受过不良教育的儿童眼中,这个世界可能是极不安全的,因此他或她就充满了基本的敌意。由基本敌意引起了基本焦虑,为了摆脱焦虑而采用了一系列的神经症性的对策。在这样的儿童看来,以人性本恶来解释自己的焦虑是最有效,也最简单的办法。也因此,这样的儿童的人格根部,一定有着人性恶的哲学基础。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0:16 | 只看该作者
6、人性本善之“善”是拟本能

抽象的人性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人性问题的要害在于,是相信大多数人是社会人,并有着经学习而来的善的品质呢,还是大多数人是生物人,依然为自私的基因所主宰,具有恶行的潜势?如果回答是前者,就可以说是人性善论的持有者,而要是后者,则可以说是人性恶论者。

心理学研究所告诉我们的则是,一个从小受到不良教育的儿童长大后很容易把儿时对父母的敌意扩大为对整个世界的敌意。在这种敌意之下,象是戴上了一个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都是充满敌意的。也就是说,同一个世界,在性善者看来是善的,美好的,进步的,而在性恶者看来,却是恶的,丑陋的,腐败、堕落的。所以,不管人性善还是人性恶,都不过是当事人对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主观评断,它与这个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的没有关系。

人性本善之“善”是拟本能。就是说,人并非生而为善,也非生而为恶,只是社会文化的不断影响之下才渐渐形成。一个人可以行善,也可以作恶,只在于他是如何选择的。但总有一部分人达到了人性发展的一定高度,从而使其社会性超越于生物性而趋向于善,又在自己的生命中不断修养,最后也许就抵达了不假思索地取向善的价值这样的地步。这种不假思索地从善的品质,可以对照本能而说成是拟本能的。而人性善论者的意思也不过是说,具有善这一拟本能的人所占的比重大一些,而人性恶论者则认为这一部分人所占的比重小一些罢了。

真理在此就是相对的。不能说执人性善者就是对的,正确的,而执人性恶者是不对的,不正确的,它们两者都无法在科学的意义上加以证明或证否。这个人性的命题,不具有“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而它们却是科学命题的前提。但我们还是要说,凡是执人性善者都比较容易发展健全的个性,比较容易适应社会生活,比较容易达成情绪安定,个性积极的目标。而执人性恶者相反。

至于人性恶哲学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及危害,已于先前的人际交往模型中得到了不少的阐述,不再赘述。此文只是从理论上澄清一些观点与概念,以求与之呼应。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0:47 | 只看该作者
7、从人性论说开去

你可以对照检查自己的父母是否有霍妮所说的种种“基本罪恶”的教育方式?也可以参照她所提示的“顺应对策”来查看自己是否具有一些神经症性的需要?并且,再一次思考并理解自己人性观的形成过程与原因。这些我想比我们争论到底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来得更为重要吧。

“基本罪恶”:
1、对子女的冷漠
2、拒弃子女
3、对女子怀有敌意
4、明显地偏爱某个子女
5、奚落
6、羞辱
7、乖僻的行为
8、不守诺言
9、拒绝女子与其他儿童接触

正确的顺应策略,应是三种都有,但不偏执的。

比如,既要安于独处,也要乐于合群;既要(为外在)个人奋斗,也要(为内在)自我实现;既要追求与人联合,追求爱与友谊,也不产生依赖,更不产生基于敌意的攻击;如此等等,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与之相应的则是健全的心理与人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1:18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jiuzheyang在 2004/07/11 04:25pm 发表的内容:
对我个人来说,综合各种症状,我确实自卑不少,甚至过甚,但我又不全是因为抑郁而引起的,我只是对外界的事物和人要求太完美了,看到丑陋的讨厌的就会厌倦,而世界本身就是很丑陋的不完美的,所以不断的失望,叹息,造成现 ...

恳谈李:



这个世界:丑陋的、讨厌的、不完美的
自己:不断失望、叹息、无聊
未来:不知自己每天活着为什么

以上就叫“认知三联”,也可以说是构成了你的“认知图式”。

建议你找主攻“认知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做咨询,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你自己也可以去阅读相关的书,进行“自我治疗”的。

祝愿你有个好心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2:41 | 只看该作者
忧郁者都有自卑情节,我深有体会。但是,把自卑全归因于自我的完美主义以及老想比别人强就以偏盖全了。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环境的影响。不自信有时来自于依赖感,从别人眼里看自己,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一个敏感的善良的人,正确的感知了周围的信息。因为没有违禁性罪感,有感而发,被有违禁性罪感的人孤立。一人说,你不自卑,二人说,你不自卑,三人,四人,五人,十人……人人呢?有时自卑还来自于孤独,因为人是群体性动物。(新小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3:12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新小草在 2004/07/14 06:37pm 发表的内容:
忧郁者都有自卑情节,我深有体会。但是,把自卑全归因于自我的完美主义以及老想比别人强就以偏盖全了。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环境的影响。不自信有时来自于依赖感,从别人眼里看自己,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

恳谈李:



你所说的这种自卑“来源”,其实与个体的控制点有关。一般而言,高度自卑者,倾向于外部控制的;而比较自信的人,则更多的内部自我控制。

外部控制,也可以称为“社会称许性高”。这种人对舆论比较敏感,在意他人的言辞,缺乏自我判断力与意志力,因此,自主性差一些。

自卑可是一个多棱镜,透过它,可以折射出个体的性格的许多方面。呵呵。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3:53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布偶娃娃在 2004/07/15 11:57am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我没有自卑啊,但同样抑郁。我不知道自己每天活着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大家活着瞎忙什么。为什么我觉得没劲的事,大家做起来这么兴高采烈呢?

恳谈李:


如果你只是对大家在做的什么事不感兴趣,而同时又有自己的感兴趣的事,那么,一切都还是正常的。只怕是你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了……

你说你有什么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吗?比如上网?聊天?

那么你没有兴趣的事,都是些什么事呢?它有什么样的共性理由让你不感兴趣呢?

兴趣,其实源于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意义的认识,从意义而生发出价值与动机。没有兴趣,也可以说是价值失落感与意义危机感。你的价值感与意义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问题的?有刺激性因素吗?

抑郁又是一种什么样准确的状态?它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情感与社会功能了吗?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4:44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布偶娃娃在 2004/07/15 03:20pm 发表的内容:
  我是什么都可以乱想一通的。会为花开花落而惋惜,会为离离合合而悲叹,会为潮起潮落而感到无常。想不通陪了我十多年的猫猫怎么说走就走了?不明白惜日的情人怎么成为他人的新郎……总之自己为自己添愁伤又没 ...

恳谈李:


你选择了你的方式来应对你的问题,一定有你的理由;你需要的是与人交往,加强沟通,让周围的人来更多的亲近你,理解你。

你并不傻,你只是装成傻的样子,以免麻烦惹身。

你是一个多情的人,遭遇到了一个无情的世界,所以才导致这样的冲突局面,难以调和的。你需要真诚的爱,这个世界里更多的却不真诚!你需要无私的爱,而这个世界却为你显示着太多的自私!这样的世界,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只不过是想通过另外的方式逃避挑战,逃避这个在你看来冷漠而又丑陋的世界而已。

然而我们生活在世界,无处可逃。逃入幻想,逃入梦,毕竟是幻想与梦境,并不真实。逃入自恋,我行我素,自绝于人,看起来挺酷,却感到孤独难当!逃到哪里去了?逃得了和尚,逃不得庙哟!

心理学家霍妮告诉我们,我们应对世界的方式有三种:控制、依附与逃离。控制,是加强我们的力量的策略;依附,是寻求爱的策略;而逃离,则是一种拉开距离的逃跑策略。这三种策略必须混合运用,而不偏执一端,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才是有保证的。不然,就会失之偏颇了。

你想想,你是不是逃得太远,离得太远了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5:29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wrhe31在 2004/07/15 04:13pm 发表的内容:
我不自卑,性格也不内向,平时工作努力认真,可为什么我还会抑郁呢?我知道我的抑郁之源来自工作和工作环境,不是工作的难度让我承受不了,而是工作的成绩得不到认可,我自认,我是有能力的,且也很自信。对不公 ...

恳谈李:


你好!欢迎你的参与!

你所说的“不公平的评价”,到底是什么,我们其实是需要深入实际了解,并做出分析才好的。但你这么一小段文字,很难把情况讲清楚,我也就只能根据大概说一说我的看法了。

首先我要说,也许你并不是你所说的那么自信。这是因为一个自信的人,能一定程度经受压力,甚至受到攻击,接受委屈。在逆境中接受了考验的人,才真正了解什么是自信。你似乎被击跨了。所以你就是有自信,也不是很强大的自信。

第二,你说自己现在每天生活在痛苦中,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某种对“痛苦的延长”?我的意思是,即使人家对一件事的评价不公,很不公,你为此很生气,是很正常的;但你把它延长到以后一直为它生气,就不怎么对劲了。你为何不放开一点呢?

最后,我想说,也许你的躯体化症状对你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你的失眠等问题处理不当,也会对情绪构成很大的负性的干扰。所以如何进行全面的适调,让自己的生理与心理一并得到安宁,是你的一个大问题,它涉及到怎样才能切断你的内在的心理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把症状隔离开来。

我建议你到地面接受一次全面的心理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接受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在测定抑郁症状比较严重的前提下,则应接受心理治疗。

祝你平安快乐!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7:36 | 只看该作者
wrhe31 :

李老师,你说的很对,我的家人也这样说我,说我不够坚强,受不了挫折。
我在一家国企机关工作,多少年的兢兢业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提出的合理建议,他们不采纳,致使企业遭受损失和若来麻烦,他们不心痛,却慌报功,我认为这样不对,坚持正义,家人劝我,胳膊扭不过大腿,我不听,结果遭到打击报复,看到企业如此,我万念具灰,天还会明吗?

恳谈李:

什么叫万念具灰?如果是万念具灰,你也就不会出现在这里发帖求助了!

你是中了语言的邪了!你不断的自言自语,消蚀着你的信心与士气!你把自己打跨了,而不是外界的什么舆论、不公平不公正的境遇!

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人,能有什么希望走过困境呢?

所以你的问题,还在于你的个性缺陷!

关于控制:这是一种基于强化知识、能力、权力而得到安全感的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生活中生命里的不确定性,减少焦虑,增加安全感。

关于依附:这是一种通过人际的联合,尤其是爱,来增强个人的力量感,归属感,以及集体意识来获得安全感的策略。爱减少了我们的孤独与渺小,增加了生命可爱的一面,为生活涂上一层光亮的油彩。

关于逃离:这是一种“眼不见心不烦”的策略,最高的境界是那个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很多的隐士是喜欢这单一策略的,他们运用得也比较成功。但不少的抑郁症患者也运用这单一的策略,却导向了失败。逃是逃不远的,除非你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外加强大的经济后盾!

随口说说,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宽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05-2-4 07:08:38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恳谈李在 2004/07/13 09:03pm 发表的内容:
你所说的这种自卑“来源”,其实与个体的控制点有关。一般而言,高度自卑者,倾向于外部控制的;而比较自信的人,则更多的内部自我控制。
外部控制,也可以称为“社会称许性高”。这种人对舆论比较敏感,在意他 ...

新小草:


   恳谈李好,最近我在想个体的控制点与“软硬智慧”的关系。情商高者与后天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同样的环境,有些人愈挫愈奋,有些人沉沦下去,不光是情商的问题,还有智商。比较自信的人,更多的内部控制。失去自信陷入自卑,更多是用智商来解决面对的问题。可以说,被迫战斗的状态中,对对立面是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某些人。对这些人是没有宽容为怀的胸怀的。之所以不采取报复行为,是因为报复是下策,是连自己都拖下水的下策。没被对方的不择手段所击倒,是因为根本不反应。这里只有战略战术,没有其他。此时的情商只表现了控制,其他都忽略了。
   我认为情商与智商确实不好截然分开。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有时我还想,理性是必要的,但人的生命是限的.如果迷信任何理论就产生了宗教.如果迷信自己,就是愚蠢.
  用上帝的视角看问题,上帝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所以再偏颇的理论也有它的真理.大家在讨论时,理解并学以致用是聪明的做法.不管嘴上认不认帐,行动与理论都上升一个层次,就把翅膀练硬了.讨论者都受了益,可就有人不能旁观者清.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也是没办法,人的劣根性之一.老是"我要说话". 
  我很感谢大家的宽容,包括老鹰.嘻嘻,毕竟男人有男人的天性,不会太小家子气.
  我喜欢快乐,但有时也很难过.浓缩了的感受,痛的阈值比别人底.不过,只要有韧性,必然王国中的我会在天使的带领下,向自由王国飞升.愿意接受监督和督导.^_^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2 19: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