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恳谈李谈抑郁症(推荐)转自心理咨询网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0:0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自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韩三奇


  弱体群体在我的咨询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尽管我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福利性质的,只是象征性地收一元钱作为咨询费,但我还是尽力帮助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之所以收一元钱作为咨询费,是因为我要传达给他们一个信息:我的服务是有价值的,我帮助你不是因为我同情你,而是因为你需要帮助,仅此而已。我不想让他背上一个感恩的包袱,而是让他从心理上站起来,因为心若在梦就在。

  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强烈的自卑感。这是他们最深刻的心理体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使他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验不到自身价值,甚至还会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丧失自我价值体验,使他们心态失衡,陷入恶性的心理体验之中,走不出这个心理的阴影,就很难摆脱现实的困境。别人欺负他,即使内心不负气,也自认为是正常的,非常认同自己的弱势身份。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极易导致自杀行为。

  其二,过分敏感,自尊心强。弱体群体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唯恐被人忽略,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内心激烈的冲突,甚至扭曲别人的评价,比如,别人真诚地夸他,他会认为是挖苦。他们非常敏感,跟他们交往时,必须谨小慎微,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在其内心引起波澜,胡乱猜疑。

  其三,容易情绪化。他们表面上好象逆来顺受,然而过分压抑恰恰积聚了随时爆发的能量。由于他们缺少应对能力,失业、离异、患病等生活事件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认为别人睢不起自己,难以忍受,往往产生过激言行。比如有些民工受老板欺负,会因此自杀。他们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大动干戈,拳脚相向。有时当他们无力应对危机时,还会自残,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造成"弱势"的原因有许多,给弱势群体提供心理支持时,求助者往往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于社会环境,提出不少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要求。我告诉他们,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政府官员,而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我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只能解决心理问题。其实心理问题解决了,就会看到希望。正如刘欢所唱: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就是从头再来。

  对于弱势群体的心理咨询,我的咨询策略是帮助他们直面自身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自卑心理。鼓励他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不可改变的事物上,而是那些可以改变的方面。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力量非常渺少,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卑本来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是向上的动力,会使一个人不断超越自我,积极行动,也可以是向内的动力,让一个人行为变得越来越退缩,什么也不敢做。然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体验到。自卑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做事情时过分谨慎,害怕出错,等到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时候才行动,事实上,无论你考虑得如何周密,在实际行动中会出现很多意外,这些意外往往会给自卑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行动更加退缩,以此作为心理防御机制,避免更大的伤害。在咨询中,求助者用这种强大的退缩力量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这种力量非常强大,怎么能说自己非常弱小呢?如果这种力量向外发展,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成就许多事情。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正是引导求助者走出困境的起点,逐渐发现自我价值,事物本身并没有改变,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据说,从前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一个开洗衣店,天晴的时候老太太忧心忡忡,别人问为什么,她说:"我卖雨伞的女儿生意不好,我心里难过。"但是下雨的时候她也不高兴,她说:"我开洗衣店的女儿生意不好,洗好的衣服晒不干"。后来,有人告诉她:"其实,天睛的时候你可以为你开洗衣店的女儿高兴,下雨天你可以为你卖雨伞的女儿高兴。"老太太恍然大悟。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不言而喻的,生活有多面性,你可以选择快乐也可选择痛苦,主动权在自己的手里。

  一旦协助求助者找到自我价值感,他会从心理上站起来,找到自信,增加抗挫折能力,真正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而是脚踏实地。俄罗斯一位作家说过一句话:大狗叫小狗也要叫。

此外,求助者也要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遭遇心理危机时,不是一个人独自面对,而是找到亲戚朋友倾诉一番,倾诉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当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中国的弱势群体人数超过一个亿,需要一个及时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现在生活节奏非常快,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灾难性、突发性事件给人带来的应激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很容易积淀下来,成为一个永远的心理创伤,非典时期的心理恐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国内开通了不少非典心理援助热线,但毕竟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机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1:04 | 只看该作者
自信需要的是一种诚实     

肖峰


近日看了一篇采访某国总统的报道。当记者问总统是如何处理好国事和家务事的关系时,总统先生的回答出乎了记者的预料:“这个平衡点没有找到。像许多企业家和艺术家一样,我几乎很少做家务事。”
看了这篇报道,不知你有何感想?

对于我来说,我很钦佩这位总统的坦诚,没做家务就是没做,不寻找托辞,也不加以掩钸,这显现了自信者、成功者对自身不足的一种坦然的态度。他们由于对自己有自信,不担心别人是否看得起自己,因而他们能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而不是心灵脆弱地回避、否定、遮掩。所以说自信是一种对待自身优缺点的诚实态度。

玉华从乡村考上大学后,她那一口乡音常常引得众人的大笑,为此玉华感到很苦恼、很自卑。每当她在众人面前说话时,玉华就感到万分地紧张,说话吞吞吐吐,脸红心跳,甚至说到半截就说不下去。于是她找到我来进行心理咨询。听完其诉说后,我指出她问题的本质是“自信心不足,脸皮太薄,容易害羞。”谁知玉华马上否认:“我自信心挺强的,我不是害羞。”在我耐心地讲了半天道理后,末了她终于承认,她是自信心差,容易害羞的女孩。可她却又不愿承认这一点,老想给人留下个落落大方、开朗自信、谈吐不凡的印象,这样思想包袱太重,话反而说得更不利落了。

大治是位正处在青春期的男孩,自认为相貌不佳,表情有点呆板。为此他很苦恼,也很怕面对别人而受到冷落和嘲笑。这种自卑的心理使大治常常做出许多异常的行为:上课时,其实他很想听课,但因怕容颜“曝光”而对不起老师和同学,就老斜着身子看窗外,或干脆趴在桌子上睡觉,或低着头做小动作;大治原本体育成绩很好,但他还是放弃了各种体育活动,因为他不想招人现眼;他还尽量不讲话,以免引起别人对其容颜的注意。如果旁边有人发笑,大治总觉得那是在笑自己容貌不佳。就这样大治被容颜压得喘不过气来,真是过今天愁明天,他感到自己太累太累。

毫无疑问,有些人常常是靠讥笑别人以获得某种心理满足,而自卑者也常常是由于畏惧这种讥笑而拚命地掩饰自己,装扮自己,这反而使他们的心灵更加脆弱更加自卑。
反之,如果自卑者一旦主动地道出了自卑,坦诚地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陷与不足,那他便能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不认为这是一种羞辱,消除了畏惧,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以至完成由弱至强、由自卑到自信的转换。

可以这样说,自卑会因为乐于坦白而渐渐消失,也会由于极力隐瞒而日趋严重。
上面我们提到的玉华,自咨询完回到学校后,开始不刻意地掩饰自己。每当在公众场合发言时,她总是先说上一句:“我心情很紧张,我的口音也不标准,可能让大家见笑了……”

这样一说后,玉华反而心情轻松了许多,使她能专注于讲话的内容本身,所以话也越讲越流畅。又由于她不再怕人笑话而敢于和别人交流,玉华的普通话也越说越好。
所以,我们每个人必须尊重和正视真正的自己,勇敢地推翻虚妄的自己,不仅自我要承认有关自己的现实,而且也要不惮于向别人承认。这样,我们会如释重负,变得欢乐。因为我们没有了重重心事,也不会担心别人会窥见我们的某种不足与缺陷而天天不安,在妯此轻松自如的心态下,我们才能去追求成功,享受幸福。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中年时患上了小儿麻痹,这时他做了参议员,在政坛上炙手可热,遭此打击,他差点心灰意冷,退隐乡园。开始时,他一点也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个人偷偷练习。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级一级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他的母亲见状忙阻止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的,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罗斯福断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自信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自信还需要一种诚实,一种对自己一切存在着的不管是优点还是缺陷的诚实。没有这种诚实,自信也便绝对无从谈起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2:01 | 只看该作者
自信应该怎么看     

主持解答人:肖峰

生:关于自信的意义,我想谁都知道很重要。但问题在于自信是对自己能力和本领的信任,是有了能力才会产生的体验,不是空口无凭的。自卑、内向者往往表现为各种能力(特别是为人处世)的不足。既然承认了自己能力的不足,那还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呢?这自信又从何而来呢?此时即使鼓起勇气,壮起胆子,喊几句“我能行”,那么这种“自信”是不是真正的自信?我疑惑极了。而且,我现在似乎有这种想法:一个人如果不先去掉自卑,不先在周围人面前挺起胸膛、抬起头来,蔑视一切轻视你的人,那么,你的每一个言行都将是畏畏缩缩的,都无法全身心地忘我投入。即使勉强硬着头皮尝试了100次,恐怕也不能打赢一仗。

师:我可以同意你给自信下的定义:是对自己能力和本事的信任。但我必须提醒你注意,这种信任所起的时效,不仅仅是“现在时”,也包括“将来时”。为把这个问题说明白,请允许我自造两个名词,一个是观念性的自信(也可称为引导性的自信),拥有这样自信的人,自身现在的水平、实力、本领并不一定很强,但他相信自己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好,因此他敢于尝试、追求成功、不怕失败、乐观充实。另一种是实力性的自信。这类人已形成了独特的人生优势,有实力有本事。这里实力并不是讲与他人相比自己多么多么成功,而是相对他自己而言的——能驾驭好他的生活,获取属于他自己的内在成功和幸福。

一般来说,人都需要先有观念性(引导性)的自信,才能去积极努力,不断向上,而后获得了实力性的自信。而后者又强化了观念性的自信,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没有前者,后者往往无法获得;没有后者,前者不能稳固持久。两者是一种相互强化、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到一定阶段后两者会融合统一为一体。

你的问题在于没有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自信。你只强调了实力性自信的重要性却没有认识到人生的实力、本领都是需要学习锻炼,需要过程的。否则你所强调的实力性自信必是空穴来风、空中楼阁。

顺便说一句,我们自信训练的宗旨,也是帮助学员先建立起观念性的自信,从而不断向实力性自信转化。

生:教材认为自卑的实质是缺乏内在的自我价值感,转化的办法是通过积极的努力来建立一种独特的人生优势。我的体验是要想建立一种独特的人生优势需要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恐怕也难找到途径出路。8年前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希望有一件或一个能支撑自己的东西,如能力、本领,我不是个贪玩的人,我的求学生涯比别人艰苦和累得多,然而始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读师范时,嫌中师文凭低了,靠自学拿到了中文专科文凭。专科拿到后我发现自己仍无自信,怀疑自己水平差。考了几门,但去年暑假惨痛的打击迫使我中途停止自学,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的“书呆子”、“孔乙已”之类的蔑视,使我深深地感到即使现在本科拿到了,我恐怕仍不能使自己自信。并且我发现许多名牌大学像武大、北大这样一流大学中也有学生自卑,就是博士生中也有自卑者。所以我真怀疑这独特的人生优势对于我来讲该“拼”到何时?

师:你在对“独特的人生优势”这点的理解上,存在着严重的认识偏差。其一,你把死读书获得高学历,等同于独特的人生优势。我不无遗憾地告知你,目前社会上为追求文凭死读书的人大有人在,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何谈“独特”?另外,你书读的可能不少,但会运用吗?变成能力了吗?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吗?你说你拿了中文的大专文凭,但除了拿了一纸文凭外,你还能拥有什么吗?能写一手好文章吗?现在让你当记者能胜任吗?我看了你的文章,里面多有不通及错误之处。你这样拿来的文凭,能说有“优势”吗?

其二,你把获取人生的独特优势,与生活中许多需要你做的事情,完全对立起来了。你如果只去死读书,不去热爱生活,融入生活,你就放弃了学习尤其是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源泉,那你能学习好吗?你逃避生活,封闭自我,自然和他人无法形成和谐的关系,难于适应社会,心情必会经常痛苦烦闷,这岂不又会干扰你的学习?所以人要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哲学上的重点论和两点论,生活投入需要有重点,但也不能排斥全面兼顾,做好两者的统一,这才是拥有人生大智慧的体现。

生:我有位同事,我很爱她,但她想找一位当官的或有钱的当靠山。就我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只能保证自己将来在情感上能给她带来幸福,而没有把握保证在金钱和物质上也能让她幸福。我很痛苦,我该不该向她“出击”。

师:什么叫做情感上的幸福?什么又叫做金钱物质上的幸福?我建议你自己要先把幸福的含义搞清楚,弄清楚你的观念对不对?若对,再看她的幸福观是否与你一致,或者能否把她“拉拢”过来成为一致。另外你还要考虑你能否有制造这种幸福的能力,或者有没有这样的信心。若都可以了,那就奋勇出击吧!若还搞不清楚上述问题,那也干脆先行动起来,在追求的行动中你会了解对方,了解异性,学习关心体贴理解人,学会热爱生活制造情调,学会承担责任……当然,你也可能会失败。但那又有什么呢?失败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道沟坎,认真反思一下,迈过它,你必会走向成熟,拥有更为亮丽的人生前景!(摘自简报62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3: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自信的对话     
          曲伟杰


  那天,心理学校来了一位满怀疑虑的女中学生。她坐在我的对面,欲言又止。
  “你来这儿是想咨询哪方面的问题呢?”我试探着问她。
  “我……”她犹豫了一下,“我就是信不着自己。”
  “信不着自己……”我思忖着引导她的话。“你举个例子我听听。”
  “就说中考吧。去年初中毕业之前,老师同学都劝我报考重点高中,可是我从一开始复习就没有信心。不怕您笑话,我是一边哭鼻子一边复习的,生怕考不上让人家笑话。”
  “那你现在读的是普通高中啊?”我以为她落榜了。
  “三中。”她平平淡淡地扔出来这么两个字。
  “三中?!”这两个字吓了我一大跳。“考上三中你该有自信了吧?”
  “三中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我怕自己跟不上,万一毕不了业怎么办呢?”她愁眉苦脸地说。
  “哎哟,你真是太不自信了。”
  “是的,我一直为此很苦恼。我很想知道我是不是得了心理方面的疾病呢?”
  “心理疾病患者都有缺乏自信这种感受,但是不能说缺乏自信就一定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的诊断有明确、具体、严格的标准。如果你愿意配合,可以做一做专业化的心理测量和咨询,看一看你的不自信到底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还是你的性格中的一个特点。你看这样好不好?”

  “好,抽个时间我来测量。曲老师,您说缺乏自信对人的影响是不是很大?”
   “那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略微有那么点自信不足,说不定还能使人谦虚、慎重一些。如果缺乏自信不是一时一事的感觉,而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那对人的不良影响就会很大。”
  “您能不能把缺乏自信的危害具体点给我讲一讲?”
  “缺乏自信至少有三个危害。首先是能做的事不敢做。我有个学生学裁剪,手艺挺不错,可就是不敢承揽生意,坚决认为自己一做必砸。其实她给朋友们做的衣服都挺合体的。”
  “我也总觉得许多事自己能做,可就是不敢做,结果失掉许多机会。”她忙不迭地补充说。
  “缺乏自信的第二个危害是正在做的事不能坚持做。有不少朋友兴趣广泛,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舞蹈,后天练武术,大后天又要当琼瑶或是大岛茂什么的。就素质来说,只要坚持到底,就有可能在这些领域之一获得成功。可是没等练个三天五日就一口一个‘我不行’,到头来什么事都成不了。”
  “这就是常说的‘功亏一篑’吧?”她还来了个主动参与。
  “是这样。缺乏自信还有一个不小的危害。那就是做成功的事不敢再去做,生怕下次万一不成功,毁了自己这份热情。有一位高中生硬是因为偶尔得了个‘第一’把自己给吓出病来了,整天琢磨下次考试保不住第一可怎么办呢,后来让这种想法把自己给吓得都不敢上学了。”
  “曲老师,您说的这些危害都让我给摊上了。您说我怎样才能变得自信些呢?”
  “我给你提四个小建议,概括成‘四个要’,你可以回去试试看。”
  “您说吧,我把您的建议记下来。”她边说边打开一个挺漂亮的笔记本。
 
 “一是目标要实际。我说的实际是指你的奋斗目标应当同你的根本利益、现实条件以及你的各方面能力相符合。经过客观论证后,确定的目标就是实际的,不论这个目标是当总理、当专家、当秘书还是当运动员。”
  “只要目标既不高也不低,就算很实际,您是这个意思吗?”
  “是的。第二个建议是计划要具体。缺乏自信的朋友也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但是却很少琢磨怎么干,不善于用具体的计划把自己引向理想的目标,做什么事都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您形容得可真象。其实我就这样。我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一进书店就免不了买一大堆书回来。可是一到家就犯愁,哎哟,这么多书可怎么看呢?!”
  “是呀,神仙也不能同时看一堆书。真想多读书,就要有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当然,要想把计划变成现实,还必须有顽强的执行能力。”
  “我记住了,要有顽强的执行能力。”她的认真令人感动。
  “第三条建议是行动要坚毅。缺乏自信的朋友往往也善于给自己制定各种计划,什么工作计划呀、学习计划呀、交友计划呀等等,什么都计划,可是计划写完了也就泄气了:‘哎哟,这么复杂的计划什么时候能干完哪。’结果呢!所有的计划都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躺在床上。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训练自己的行动能力。只要计划定下来,就要一步一步照计划去做,坚决做到不跟感觉走,只跟计划走,大胆地往前走。当你用踏实的努力达到既定目标的时候,自信心也就提高了。”

  “您这三条建议都挺实用的,第四条建议是什么呢?”她一条也不想落。
  “第四条建议是奖赏要及时。”
  “奖赏?谁奖赏呀?”
  “缺乏自信的人总怕自己做得不好,真做好的时候又认为这次成功说不定是偶然的,说什么‘谁家三十不吃顿饺子’,或者担心下次做得没有这次好。我说奖赏要及时,意思是每取得一点进步都要记载下来,高兴一番,听听歌呀,跳跳舞呀,和亲友喝杯酒呀。小成功要有小奖励,大成功要有大庆贺。这样一来,不仅每一次奖赏都增加一种自信的感觉,而且也使生活充满乐趣,过得热火朝天的,你说好不好?”

 她很舒心地笑了一下,“我试试看。”
  “不是试试看,而是尽全力去做。”我纠正说。
  “好,我尽全力去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3:53 | 只看该作者
培养自信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更重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4:36 | 只看该作者
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的,这种比较可以给人带来自信,也可以给人带来自卑。当它给人带来自卑时,人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取自信。
其实,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高的人面前获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这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常规,也是许多心理咨询人员没有充分意识到的一个神秘武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5: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主题:转换视角看自卑 (恳谈李)

我们已经知道,自卑心理是几乎所有心理不健康的人的某种共性,尤其是抑郁者的特征性问题。那么,如何克服自卑,或者说如何把自卑心转化为自信心,就成为如何从心理上超越抑郁战胜抑郁的关键所在了。

为了能超越自卑,我们需要对自卑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视角的观察、研究,领悟自卑的本质,进而找到相应的自卑心理调整策略,导向自信。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自卑策略,都与相应的自卑的性质相联系。只有了解自卑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寻找到克服自卑的方法与途径。而自卑的性质,与自卑的形成过程,自卑的特点等紧密相关。因此,我们的观察与研究也要从自卑的形成过程着手来进行。

从自卑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把自卑问题分解成如下的一些子问题,它们分别代表不同视角下的自卑特点。

1、第一个视角:从注意的选择性看自卑

我们知道,半杯水在自信者看来是“不错,还剩半杯!”而在自卑者看来,则是“唉,只剩半杯了”。同样是半杯,为何有不同的体验呢?

原因很简单:自卑者往往只看到不足之处,只看缺失之处,而不看优势、不看积极的一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注意会受到我们动机、人格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自信心或自尊心是我们性格的一个核心内容。大凡自卑者,由于性格因素,导致了注意力过度集中到不利的方面,结果就是自卑感的加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自卑者经常抱怨的思维过程了。

自卑者的选择性注意,聚焦到了不利的方面;如果能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不利方面转移到有利的方面,自卑感就可以一定程度地被超越了。

心理咨询中,我们的咨询师有时候会要求求助者写出关于自己的几大优点。自卑的求助者往往感到很为难。它反映了自卑者的注意力特点,它总是粘滞于自身的弱点而难以转移到强项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6:05 | 只看该作者
2、第二个视角:从评估的倾向性看自卑 (恳谈李)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自卑,只不过是评估过程出了问题。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评估倾向性决定了这件事的价值。倾向于自卑的人,它对事物的价值的认识,往往倾向于否定。自卑者实际是就是一个有着自我否定思维习惯的人。

比如,我们的某些人格特质,本来是中性的,但在自卑者眼里,那绝对可以说是缺点或问题。“老实”,在自卑者看来,就不是诚实的优点;而是“老实人会吃亏”的同义词!甚至是“蠢笨”的另一种说法!其实呢,老实人在很多时候都是最省力的,最经济的处事方式。更有朋友指出,诚实是自信的基础!(参见美惠子提供的材料,《自信需要的是一种诚实》——肖锋)

再比如,自卑者的相貌,哪怕很正常,他们却总是要说自己丑陋的;这种评估根本就是脱离实际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6:38 | 只看该作者
3、第三个视角:自卑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于逃避挑战 (恳谈李)

他们为何总是倾向于过低地评价自己呢?

追究这个问题,你可以发现,其实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了作用:我把自己说得“不行”,我就有理由避开一些问题,逃离一些挑战了!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行为找根据的人,总是愿意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另一个防御机制在于,先把自己说得不行,也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因此,当真正失败或挫折来临时,似乎可以更坦然地接受了。这样的自卑者,就有理由安于现状,安于失败,安于无为了。

所以对自己的低评估,还真给自卑者带来某种心理上的“利益”呢:至少,他不必直接面对现实问题了!换言之,自卑心理是偷懒者的专利,是胆怯者的护身符!

(待续)

还有其它的视角,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先不谈,以后还会接续着谈。在这个间隙,我们可以停下来思考思考,提问答疑。欢迎大家发言!我希望我可以做到有问必答!谢谢参与。

特别感谢美惠子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自卑的文档,可以让我们具有更好的视野来了解自卑问题,进而为解决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不要怕提问不到位或不深刻,不要以为那样就会“出丑”、“丢人现眼”!讨论问题时,没有谁是专家,不过是相互沟通。披露自己的疑惑,是勇敢的行为;承认无知,更是了不起!我们都是小学生,我们需要在相互探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大家前边看到了,tinaliu28朋友,是一个勇于提问,勇于面对自身问题的人!所以她的学习就很有成效,问题解决也就伴随着她的成长!她从我们的对话中获益匪浅,并慢慢地开始走出抑郁了!大家何不以她为榜样,也踊跃发言呢!恳谈李特别欢迎朋友们以自己独特的角度来谈论自身的问题!

而要是有朋友愿意从理论上探讨自卑,他也很乐意奉陪!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7:3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个视角:从经验的局限性看自卑(恳谈李)

自卑者的主观世界,被过去的挫折与失败的经验所统治,很难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因此,遇事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往坏处想,贬低自己,仿佛成功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经验里,而对经验的局限性一无所知。无助、痛苦的心理体验异常深刻,其印痕似乎无法再抹去。孰不知,早已经是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场合,早已经是星移斗转,物是人非了。

这种无助感,就是“习得性无助”。在习得性的无助状态中,一个人的理性已经遭受了破坏,变得不健全了。认识事物的能力下降,客观性丧失,疑虑增加,自信降低。哪怕外部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当事人做得更好,当事人也可以完全视而不见,当成是命中注定自己是无助的,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改变与逆转的希望。

抑郁者的无为,是一种极度懒散的表现。他们的意志消泯,可以发展到根本不愿动的程度。甚至沐浴,甚至穿衣,甚至吃饭,甚至睡觉。有的抑郁症的患者朋友告诉我,他们甚至连睁开眼睛的愿望也没有了!

哀大莫过心死,用来形容极度抑郁的患者,是再恰当不过了。经验的局限性就是一个死牢,把抑郁症者牢牢地囚禁住,而习得性无助的感受,则是死囚身上的镣铐!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8: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个视角:从应对方式看自卑(恳谈李)

自卑的人,越来越觉得自己无用;因此,自卑者很容易地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产生依赖需要;而由于自身的能力低下,他人会瞧不起自己,抑郁者的依赖常常得不到他或她所希望的结果。他或她所得到的援助因此也是比较少的。越是需要依赖的人,在关键时刻,越是常常感到寡助,因为周围的人被依赖搞怕了,对抑郁者的依赖也产生抵触与反感,因此也会自动地逃离抑郁者的依赖。结果就是,抑郁者缺乏朋友。他们不得不退行到自我的幻想、过度关注、自慰等应对方式上。人际关系的紧张,遭遇困难时的无助,加剧了心理能量的内瘀,形成不通畅的情结。这种情结又特别容易诱发自我关注,形成恶性循环。

在依赖不成、自助无能的条件下,悲观失望也就只能持续存在了。在遭遇重大刺激时,为了避免再次失败,抑郁者的通常对策就是事先防止挑战的出现。因此,一小点可能构成挑战的事情,对于严重抑郁或自卑的人而言,就意味着巨大的威胁。他们害怕学习,害怕面对新问题。他们愿意坐以待毙,也不愿意冒着哪怕一丁点风险去积极探索。他们对于问题、风险、不确定性是极端过敏的,大有一有风吹草动就风声鹤唳的意味,弱不轻风。他们越来越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方略,越来越退缩到一个人的角落里,或孤芳自赏,或悄然垂泪到天明。

直面人生,接受挑战,对他们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对于前途自然不能看好,对于他人,自然就觉得充满敌意了。这个世界似乎把他们给忘了。他们认识不到他们本身的应对已经大大地成问题,只是抱怨为什么人们对他们这么冷漠。人际的相互作用已经淡化了,剩下的,只是他们无尽的牢骚。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与他们过不去,完全把他们给遗忘了。

(待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9:17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引用由困惑在 2004/05/07 07:46pm 发表的内容:
一个极其抑郁的人,不愿治疗怎办呢?有什么办法让她有想治疗的想法呢?
因为她一触及到自己就受不了,坚持不下去,就想逃。。。。



恳谈李:

一个有的求助愿望与动机,是咨询师无能为力的事情啊。也许,你的亲人可以帮助你;也许吧。而他们和你的关系好吗?你觉得他们会帮助你吗?你如果连自己的亲人也不信任了,一点亲情也不感念了,那么,这恐怕也难有指望了。

不是说上帝只帮助那些愿意自助的人吗?你是不是愿意自助呢?你自己是否想努力一下,把自己从抑郁状态下解脱出来呢?

哀大莫过心死,请你摸一摸你的胸口,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吧:我的心死了吗?我是永远地死了,还是暂时地昏迷过去了?是否在不久以后就会复苏呢?我需要吸气(求助于外界)吗?你扪心自问之后,这件事就搞清楚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39:59 | 只看该作者
恳谈李:

困惑,你好!
不管怎么说,我想你还是愿意活着的;因为活着还代表着各种可能性,而一死只能了之了。死,是最后的选择,而你还没有到水穷水尽的地步!

我也是一个棋迷,可以通宵达旦地下,不知疲倦。我很想有机会咱们对栾一番,说不定你还不是我的对手呢!

暂时的困难不算什么。就是十年的痛苦,还是有朝一日得以超越的,你要相信自己,相信心理科学,相信我们大家可以帮助你!在你有了自助的愿望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的。

过去的应对的方式是麻木,逃避,幻想,这些不良方式有待深入检查,反思并加以纠正。虽然它可能很吃力,但不是不可能。这就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你到现在为止只是简单地重复着“我很痛苦”,这样一句话。因为在你的材料里,并没有多少实在的内容啊。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你可以慢慢地回忆起真正压迫你的内心事件,慢慢地倾吐出来,那样,不久以后你也就可以真正地宣泄郁情,暴露伤口了。在这个基础上,接受治疗也就成为很现实的事情了。

希望你带上自信调整自己,接受心理治疗,配合心理咨询师把自己的心灵交出去进行清瘀、消毒、手术、包扎等工作,最终让自己的心灵重新获得一个良好的状态。

如果你信得过我,你可以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写出来,发到我的邮箱里。我把邮箱通过短信告诉你,然后我对你的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系统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于寻找更好的突破口,展开我们的后续咨询。你说好不好?

祝你平安。(恳谈李)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41: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恳谈李在 2004/05/22 08:55pm 第 1 次编辑]

和一个抑郁朋友的网上咨询沟通,愿和大家共享!
-----------------------------------------------------------------
某某网友:

你好!

我理解你当前的压力,和压力下的焦虑反应,它们给你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甚至使你产生了生活毫无意义的绝望感。我也知道,在当前的症状条件下咨询是很有难度的,可是,我对此有信心,希望你也是。我们会慢慢获得一个平静的心情,开始我们理性的心灵的探索,并从中找到自我拯救的道路。

鉴于你目前的困扰比较严重,在条件允许下,我希望你能到精神科配备一些减轻焦虑的药物。这可以暂时地给你一些立竿见影的疗效,帮助你稳定情绪,并更好地进入心理咨询之中。

你的回复及时而又详细,我很高兴。

你已经按我的分类标准把你自身的个人评价进行了一次重新组织。我想,我们现在可以着手研究它,并有所发现。你很着急于找到自己的问题焦点,我们这一次的尝试就可以算是一种努力了。我想你能理解我下面的分析,我希望对你的自我认识有帮助。


1,现实自我:我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 我是一个总是觉得生活得没有意义的人。我小时侯是好学生,好孩子。很刻苦,很认真。我是个清高的人。在生活上,我是很粗枝大叶的人。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很多的时候,我是痛苦的。我是那种很容易就把心交给别人的人,没什么心计。




“我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这是你的第一个自我评价。我相信你的这个自我感觉,自我评价是主观真实的。注意,我所说的真实是一种“主观真实”。正如你所说的“我是一个总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的人”,是一种主观评价一样。你说“总是”的时候,在你看来是真实的,但因为是一种主观真实,有时候就不是真实的(除非特别声明,“真实”是指客观真实)。真实情况是,你并非“总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这才是真实。而事实也可能是,你很多时候并不“单纯”,比如你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可能就很多,比一个单纯而快乐的人相差很远哩。

“我小时候是好学生”,“好孩子”,这一点没错。只不过,这个“好学生”、“好孩子”都是以外部的标准来厘定,来衡量的。好学生是老师的标准,好孩子是父母的标准。你可能很多时候都是遵从这些标准的,因此,很努力,很刻苦,很用功。你的“理想自我”一直以来就是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而你的能力,是否与你的理想相匹配,你可能欠考虑了。这就造成了某种期望与能力的落差,使你经常性地感受到挫折。你的心理压力就是在不断的受挫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再加上你的主观自我评价“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更是使你对自身的问题扩大化了。你容不下自身的所有问题,哪怕只是完璧之瑕,你也要吹毛求疵。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个性,对于自我过分严苛了,导致你常常生活在不满与压力之中。你甚至对自己的个性中本来就是比较中性的一些品质也持怀疑态度,一味强调要“改造”它,结果反而是削足适履,适得其反了。你缺乏一种任其自然,对自己充分信任的为人处理精神,缺乏大度与宽容。尤其是对自己,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你都太挑剔了。如果你能以更为平和的心态来面对问题,接受存在于生活中现实里的种种条件制约,接受属于自身发展中的困难、困难与挑战,我想你对症状的接受、对自我的状态就可以更为从容面对了。


理想自我:我是一个上进的人,我是一个可以为了理想牺牲自己一切的人,我是一个可以成功的人,我是一个可以摆脱出来的人,我是永远都不会死掉的,虽然有时比死还要痛苦。我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我希望我一直是好学生。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




理想自我中你的第一个图景是“我是一个上进的人”。这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你是如何认识“上进”的呢?在你看来,你的目光是否过多地集中到了你的目标上,而忽视了眼前的现实条件?你的“为了理想而牺牲自己的一切”,是不是有可能损害你的感受?一个人先还是要把自己照顾好,才有能力照顾家人朋友;一个人先要尊重自己的内心需求,欲望,冲动,才有可能拥有充分的智慧与理性来解决问题啊。你在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是否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你当然“可以成功”,只不过是你对成功的看法有问题。成功者是更注重过程的;而你把成功当成某种结果了。是不是呢?成功并非“战胜一切”,更不是什么“战胜自我”。你的自我原是你的朋友,怎么可以说“战胜”呢?若是要战胜它,你首先就把你的自我当成了你的敌人,你的对立面,你能不自相矛盾吗?你能过得好吗?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接受的态度,接受自己,接受一个有缺点有问题的现实的自我,而不是在追求理想自我的同时,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最有生命力的一面,活力的一面给忽视了,更不能把它们打击了,甚至镇压了。你的各种反应,其实多出于你对自我的不能善待。你努力追求的东西,往往是“空”的,是一种外部控制。他人让你做好孩子,你就做好孩子,他人让你做好学生,你就当好学生,而你的自我呢?迷失了。


2,正性自我:我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我小时侯是刻苦的学生,我是好孩子。我有较好的面容。 我是个很好的人,(我自认为)我从不发脾气,对人也很好,只是总是心情不好,想的东西好多。




你的“正性自我”其实很多。比如,你的善良;你的认真;你的上进。当然,还有你的自我条件好,容貌出众。你总是为他人着想,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照顾他人。刻苦学习,先人后己,有理想有抱负……这些都可以是你引以骄傲的东西。我为你高兴。


负性自我:我是一个很脆弱的人。我是一个很懦弱的人。我是个悲观的人。
我是自卑的灰姑娘。我是个爱面子的人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白白浪费了三年的光阴,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以外,我一无所获,只有无尽的痛苦,我倒宁愿说自己的高中生活是空白。 我总是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缺点的化身,太不完美了。很多时候,我是呆板的,我是指思想。我是传统教育下的产物,资质一般,我没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虽然我是那样的向往学识不够渊博,效率不够高,意志力不够强,性格不够乐观,坚强。。。。。。。我是个缺乏勇气的人。我是这样矛盾的一个人。我是个很笨的人,我是很没主见的人。我是个懦夫。 我是很脆弱的人。我是很容易受伤害的人。 我是个懒惰的人,总喜欢把事情往后拖,能拖就拖。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我却是这样的破落不堪。我是个迷失的孩子,早已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对比于“正性自我”,你的“负性自我”是不是太多太滥了呢?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我现在在分析的“负性自我”,主要是想帮助你引入一个发展观,而批判你过去的“经验局限性”。

比如你说“我是自卑的灰姑娘”时,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其实是把自己判了死刑。实际上,你可能有时候有自卑感,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谁都会有自卑的时候。可是,你一开口就说自己是一个自卑的人,似乎它是生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这就是你对自我评价的致命之处,倾向于给自己一个定论,它暗含了“我无法改变”的潜意识心理过程。这是最有害的,因为它会打击你的真正的上进心,打击你的士气。

你还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说这些话,你不觉得自己太偏颇了吗?你可以承认你有失败,甚至很严重的失败,但你不能说你是一个失败者。“失败者”之说是静态的结论,而承认自己失败,却可以同时保留自己日后的成功希望。正确的说法是,“我曾经失败,但我没有丧失信心,我可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一无所获,无尽的痛苦”等等,都是完美主义与静态人生观的表现。

你所刻意追求的意志力,其实对你是异常的有害的。你现在需要的绝不是通过意志努力来“战胜自我”,相反,你现在需要学习如何“善待自我”,宽容自我,接受自我。你要勇于承认自己有时候有些懒惰,有时候有些懈怠,有时候有些拖拉等等等等,它们都是很正常的人性。你不必天天让自己生活在自我施加的压力之中啊。

象“学识渊博”之类的目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去为了这样的目标而伤脑筋。你想,现在是知识时代,信息爆炸,作为一个力量极其有限的个体,试图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心应手,怎么可能?现在,只要我们学有专精,就应当是知足了。有道是“隔行如隔山”,我们也要把自己的心收笼,专心于自己的擅长领域,尽可能地扬长避短,而不是全面出击。在评价自己时,也应考虑到时代的特点,而不求全责备啊。

你的标准太高,太不实际了,才导致你诸多的负性自我评价,呈某种汹涌之势,来把你的自我感受破坏了,把你的真实自我淹没了。你没有你想的那么糟,你不必那么自卑的。你一直希望老师们,包括闻心庄主能给你自信,可你自己却以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负性自动思维)来否定了自我,打击了你的自我,灭了你自己的士气啊。请你好好地回顾你自己的评价,努力纠正它。作为下一次的作业,我希望你能改写你的“负性自我”,注入发展观,改善自我评价与感受。比如,我上文提到的关于失败的自我评价,你可以参照。你要把负性统统进行改写一遍。如果有困难,不妨提出来,我会帮助你。

请你特别地试用如下的句式来改写它:虽然(尽管)……但是……,在前一个省略号中填上你的问题,或缺点,或“负性自我”的客观一面,过去一面;而在后一个省略号中填上你的发展观,填上你的未来,经过你的努力达成的理想状态,主观的方向。这样,你就可以重新安顿你的自我感受了。愿你好好整理自己,让自己活出更好的姿态来。

上面是第一个作业。当然也包括我在文中提到的带问号的所有问题的回答。

下一个问题是:你对生命的意义是如何认识的?你不妨专门谈一谈它。它可以引发我们下一轮的沟通。你乐意这样做吗?不管你的认识有多粗糙或不合理,只要你按自己真实的理解谈出来就好了。你可以结合你的角色意识来谈它,也可以结合你的理想来谈它,还可以结合你对成功的认识来谈它。我想,你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祝你顺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05-2-2 15:43:24 | 只看该作者
许多患上抑郁的朋友,都把成功看得太重,把结果看得太重了。
这样,就把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对立起来了,造成了难以跨越的鸿沟。
只有立足现实,接受自我,包括当前的抑郁状态,自我才能重新找到勇气,渡过难关。
这时候,特别需要我们以批判性的态度对待过去的一切,和当前的问题。挫折,失败的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当前的困难,感受恶化,也是暂时的。以这样的发展观来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而不是排斥自己,打击自己,就可以重拾信心,重振旗鼓了。
各位朋友,你们说是不是呢?(恳谈李)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