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波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轻松告别抑郁症--森田养生法(中村敬、施旺红主编)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226#
发表于 13-9-17 19:30:4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才知道一稿不能多投。我就到你给我整合的帖子里写了。你一定要给我起一个新的名字,我自己改不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13-9-18 19:51:55 | 只看该作者
你想改名的话,只能通过站内短信联系BANU管理员,只有他有改名的权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13-9-20 13:53:02 | 只看该作者
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莫愁 该用户已被删除
229#
发表于 13-9-21 09:47: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13-9-21 21:14:41 | 只看该作者
看看网上是否还有卖?

我刚才上当当网查看了一下,还有区域限购,也就是还有少量书,但我们这里就没有了。你还可以看看其他的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13-10-9 08:40:08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 ... ghlight=&page=3

恭喜长风在经历了8年的磨炼的同时得到了很好的成长,我相信这种成长对你今后的人生会大有好处。 因为经历了磨难后,人会更加成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道家的观点说得好:祸福相依。我们在战胜灾祸(抑郁症或者是其他的神经症)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体会不断得到成长。正如蚕蛾在脱蛹的过程中,定然会经历了种种痛苦,但脱蛹而出之后,就可自由自在地飞翔--跳出了束缚,感受了自由。

但不知长风有没有知晓抑郁症与神经症之间的区别。据我了解,抑郁症与神经症根本就是两回事,它们的诊断标准是不同的。在有神经症的症状时,如果其症状达不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那就纯粹是神经症。如果是纯粹的神经症,我了解的情况是如果不是十分严重,单靠心理治疗与调节就可康复。如果症状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虽然该患者同时会有神经症的症状,但此时就需要按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先行治疗(我的观点是中度以上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休养,在抑郁症康复到一定程度(活动意欲、动力有所恢复,兴趣有所回归,至少有活动的意欲和相当的精力和脑力)后,再介入心理治疗与调节,以改善认知,掌握并践行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理论,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体验到不断的成长。当走出心理障碍的困境后,我们就会比之前生活得更加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  

与长风商榷,希望与长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也希望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单纯的神经症病友可以单靠领悟就可得到治愈,但抑郁症患者并没有这么幸运 ,故只走领悟之路是走不通的(特别是中度以上的抑郁症病友)。

就抑郁症患者来说,如果其症状严重(中度郁抑以上),就失去了像健康人那样生活的能力(包括精力、兴趣(意欲)、动力、思维、脑力等方面),故无法仅靠心理治疗与调节来使患者康复,而且对于重症抑郁症患者来说,非常痛苦时心理治疗与调节根本起不了作用(我自己的体验,不知道是否正确)。不过,据专家研究,抑郁症本身是有自愈力的,只要好好休养,就可增强其自愈的能力。许多抑郁症病友就算不用药,也可能自然康复,但所需康复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感受到的痛苦也就多些 。

我的观点:如果确诊为抑郁症,最好还是借助药物治疗,这样更有利于抑郁症的康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13-10-9 09:10:32 | 只看该作者
百度百科中对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的定义
1.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而无明显的运动性抑郁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本症国际上通称为“心境恶劣”。
  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的患病率为3.1‰。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报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占精神科门诊患者的21.2%,占神经症的70.6%。对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报告占神经症的27.8%,提示本病患病率较高。女性多见。
  抑郁性神经症在西方国家中比较多见,这可能由于西方国家居民发现心情抑郁时就会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请求诊治。另一方面,许多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对有神经症的症状伴有抑郁情绪,认为就可下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病因和发病机理
  1.遗传起较重要作用。
  家族史中患情感性障碍者比例较高,而且有其他心理疾病或不良心理卫生问题的人也较多,约占30%。例如,神经症、人格障碍、酒精中毒、自杀等问题。
  2.不良心理社会问题。
  绝大多数患者可在起病时查到此类诱因,可视为诱发因素。
  3.心理缺陷的致病基础。
  本症患者存在人格缺陷问题。其突出的特征是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有较强的自卑感;遇到挫折困难容易悲观失望,采取听天由命、退避三舍的应付策略;有依赖性和被动性,胆小怕事、软弱、敏感等。许多病人经过治疗,虽然抑郁症状缓解,但上述人格特征依然存在,说明并非疾病症状或其后果。缺乏亲密朋友和适当的社会支持,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亦有一定关系。

致病因素
  1.心理社会因素
  本病常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诱发,如夫妻争吵、离异、亲人分别意外的伤残、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以及严重的躯体疾病等因素,使患者担心、焦虑,以致发生抑郁、苦闷、沮丧。在正常人经过疏导,此种压抑的情绪历时短暂即消失。但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抑郁维持时间较久,尤其抑郁人格障碍者更是如此。故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病程缓慢迁延。有性格障碍者,其特征为情绪低落,寡言少语,喜欢沉思,精力不足,凡事均看得悲观,回忆过去遣责自己,展望未来缺乏信心,面对现实困难重重。这些人明显缺乏自信,有自睾感。
  2.生物化学的改变
  在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证明有生物化学的改变。如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或5-羟色胺水平下降等。但由于抑郁性神经症仍能为抗抑郁治疗而改善。故抗抑郁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机理,也有待探讨。

疾病类型
   情绪障碍:
  患者心境不良,情绪消沉,或焦虑、烦躁、坐立不安;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丧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精力减退,常常感到持续性疲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严重者感到绝望无助,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大部分患者有着结束自己生命的意念,有的曾说过“要不是因为父母、妻儿,早已了却此生”。其中也确有付诸行动,造成不良后果的,手段也很残忍。
  思维缓慢及自我评价降低:
  表现思考能力下降,患者常常感到思维变慢了,脑子不好使了,各方面能力都下降了,常常自疚自责,自我评价过低,明明学习工作很好,却对自己事事不满意,将自己过去的一些小错误、小毛病都说成是滔天大罪,甚至认为自己罪该万死,是导致自杀、自残的主要因素。
  精神运动迟缓:
  患者精神运动明显抑制,联想困难,言语减少,语音低沉,行动缓慢。有时闭门独处,淡漠亲情,无力学习、工作,不能料理家务,严重者不语、不动、不吃、不喝。
  其他症状:
  患者常常出现食欲、性欲明显减退,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失眠严重,多数入睡困难,恶梦易醒,早醒,醒后无法入睡,抑郁症常表现晨重夜轻的规律。
  伴随症状:
  情绪反应不仅表现在心境上,而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变化,如口干、便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或全身不定部位的疼痛,有时因躯体症状突出而掩盖了抑郁症状,造成一时误诊。

  抑郁症的症状因人而异,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可有轻度、中度、重度抑郁不等。在我国,许多抑郁症患者讳疾忌医,出现了症状而不到专科医院就诊,以致贻误了治疗,酿成苦果。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人,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早日康复,重归社会。
临床表现
  1.呈情绪低落状态。
  本病在外表上不一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也无抑郁症那样悲痛欲绝、消极忧愁的症状。多数患者不经细致检查,无法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患者绝大多数皆有持久性情绪低落和不愉快的内心体验。多数病人诉述自己大部分时间的情绪是低落的,高兴不起来。自觉心情压抑、沮丧、忧愁、苦闷、悲痛、无精打采。对日常活动(工作、学习、生活、家务、业余爱好和娱乐活动等)缺乏兴趣和活力。对周围环境冷淡,缺乏积极社交活动的情趣。但是患者并非整天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露出正常人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但是总的心理倾向是孤独、空虚、忧郁和悲伤。多数病人用"抑郁寡欢"、"沉闷空虚"、"凄凉失望"、"孤独无生活乐趣"等词汇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不少人表现出"内苦外乐"的矛盾情绪状态,使他人看不到其真实的心理状态(也称微笑型抑郁症)。哭泣是常见的症状表现,一般来说,暗泣多于痛哭流涕。
  2.认知障碍。
  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染色剂",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无不打上情感色彩的"烙印"。因此,情绪低落必然导致认识功能的障碍。具体表现为"忧郁性认识三联征"--对自身、对现在和对未来曲解等认识障碍。其特点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罪,消沉悲观,优柔寡断,思维迟钝,自惭形秽,言行消极,对人生和前途充满消极情绪,感到生活毫无意义。
  3.意志行为能力低下。
  自觉懒散无力,精神不振,反应缓慢,对学习、工作缺乏信心,效率低下。意志行为退缩,缺乏动力和活力。对日常事务感到厌倦和无意义,尽量回避社交应酬和担负责任,甚至日常家务、吃饭、吃药等最简单的任务都难以完成。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但是被动接触良好。
  4.躯体症状。
  表现为全身疲乏,缺乏体力和精力,常有胸闷、心悸、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便秘、月经不调、阳痿、性欲减退等。睡眠障碍较为突出,失眠、难以入睡、早醒、多梦等是常见症状。不少人伴有疑病观念和躯体不适症状。
  5.自杀。
  虽不如抑郁症严重,但是大多数患者有消极观念,声称“活着不如死去”。少数重症患者有自杀的危险性,必须高度警惕。
  6.特点
  抑郁性神经症具有一般神经症的特点,本症临床特征就是持续性的心境恶劣。不少患者是在不良心理社会因素下起病的,这一点与内源性抑郁症在无重要心理因素影响下起病不同。
  
诊断鉴别
  本病表现的抑郁程序较轻,很少发展到严重程序,但患者描述却生动具体。如患者常诉心情不畅,消沉,沮丧,看事物犹如戴着一副墨镜一样,周围一片暗淡之感;对工作无兴趣,无热情,缺秒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感精神不振、疲乏。有些患者有轻生念头。这种抑郁情绪随着时间、地点生活会步同而有所改变,波动性大,但大部分时间是抑郁。尽管如此,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明显异常,故往往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人们常不认为是抑郁症。
  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状,常不能查出这些疼痛的原因。此外尚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及失眠等。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统计约30%的病人伴不同程度的焦虑,12%的患者伴心烦易激惹。约有1/3以上的患者有自责倾向,3/4的患者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少数患者曾萌生过自杀念头。有些患者有疑病性感觉。但无明显早醒,昼夜节律改变及体重减轻等生物学方面改变的症状。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的抑郁为主要临床象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
  (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
  (2)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
  (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
  (4)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
  (5)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接受同情与支持;
  (6)有想死的念头,但又顾虑重重;
  (7)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又主动求治,希望能治好。
  3.无下列各项症状的任何一项:
  (1)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2)早醒和症状昼重夜轻;
  (3)严重的内疚或自罪;
  (4)持续食欲减退和明显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
  (5)不止一次的自杀未遂;
  (6)生活不能自理;
  (7)幻觉或妄想;
  (8)自知力严重缺损。
  4.病程至少2年,全部病程中大部分时间心境低落,如有正常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月。

  由于抑郁症状可在许多疾病中出现,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又称内源性抑郁症,无明显心理社会因素而起病,病情较重,常为精神运动迟滞;抑郁症状时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幻觉、自罪自责;尚有生物学方面改变,如抑郁情绪常有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早醒性失眠,非躯体因素所致明显体重下降;严重的自杀企图或自杀未遂的历史及家庭史,既往的双相发作史,或3次的单相抑郁发作史,易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2.神经衰弱 有时有抑郁症状,但神经衰弱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兴奋与易疲乏为特征,抑郁症状不是首发症状,而是继发性症状,很少有兴趣减退、轻生观念、自我评价过低等,抑郁不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易于识别。
  3.精神分裂症 常有特殊的思维障碍和常见症状如幻觉和妄想,尽管伴有抑郁症状,也不难与抑郁性神经症状相鉴别。
  4.焦虑症 常伴抑郁症状,鉴别困难,有人甚至称为焦虑抑郁综合征。但首先分清谁是原发症状颇为重要。焦虑症以焦虑症状为主。如果有时有急性焦虑发作,或参考焦虑、抑郁量表的测试结果,则更易与抑郁性神经症鉴别。

防治措施
  1.遵循神经症防治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抗郁剂治疗。消除致病的各种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至关重要,如正确解决择业、进步、家庭、工作、恋爱、婚姻等心理矛盾。
  2.尽量摆脱诱发本病的环境因素,必要时调换工作和生活环境,放弃过高的人生追求,帮助和指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现实生活,保持心理平衡。
  3.应用抗郁药物。以阿米替林、多虑平为代表的三环类抗郁剂,是目前临床颇为常用的抗郁药物,效果不错。前者副作用稍多些,但大多数病人能够耐受,安全有效。第三代抗郁药以麦普替林为代表的四环类抗郁剂,效果确切,副作用很少,深受广大病员欢迎。但是由于目前药物价格颇高,一般作为第二线备用药物。抗郁剂的有效性已为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所证实。抗郁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常见原因是剂量不足和疗程不够长,以及患者因缺乏信心而自行中断治疗。
  一般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和多虑平,阿米替林每天50~100mg,多虑平每晚睡前50mg。用药宜注意因人而异,如剂量不足可逐渐增加剂量。有时也可用苯二氮卓类如安定每天5~15mg,或阿普唑仑0.4mg,每天3次。该药既有抗焦虑作用又有抗抑郁效应。安定睡前5mg,或舒乐安定每晚2mg等,往往睡眠好转后则情绪也容易改善。
  4.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效果满意。认知疗法认为患者的抑郁情绪继发于不正确的非现实的认识。治疗要点是改变他们的错误认知,通过自我检查、医生帮助分析,提高患者心理认知能力,纠正错误认知,达到改善情绪状况和应付方式。行为疗法是通过行为纠正和心理训练,转变行为方式,改善社会适应关系,提高精神卫生水平,增强心理防卫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本病虽属慢性疾病,但临床观察表明,经过针对性综合治疗,近期疗效尚佳,绝大多数患者可缓解症状。如不积极治疗,病程可迁延数年甚至十余年。
  大多数患者病程较长,如其精神因素单一,无抑郁人格者,预后良好。但如病情反复,随精神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具有抑郁人格障碍者,病情较迁延,预后欠佳。

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
  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其中心理治疗有疏导治疗、认知治疗、音乐治疗、发泄疗法等,有时集体心理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
  (1)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了解患者抑郁性神经症的病因、性质,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充分发挥患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有较大益处。近年来发展了一些新的治疗技术,使疗效明显提高,其中较具影响的是认知心理治疗。该疗法的指导思想是,病人的抑郁情绪发于不正确的非现实认知,因此,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通过自我监察、自我说理及自我强化,建立正确的认知,情绪也随之好转。有些治疗者更注重病人实际交往能力的缺陷及应付功能的不足,采取各种更具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以增加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抗抑郁药物。临床常用的为三环类抗抑郁剂,因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常伴焦虑与易激惹症状,故多用多虑平和阿米替林,剂量为75~150mg/日,分次服。对抑制性抑郁用丙咪嗪、氯丙咪嗪疗效较好。
  对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60~ 90mg/日,分次服。但应在停用三环类药物3~5周后再用,以免引起严重副反应。
  苯二氮?FDD6?类的阿普唑仑,既有抗抑郁作用,又有抗焦虑作用,对不能耐受三环类抗抑郁剂副作用者可选用此药,每天剂量为1.2~2.4mg/日,分次服。
  (3)电抽搐治疗:
  虽然抑郁性神经症无严重的自杀危险,但也不可轻视,故对少数有明显消极症状者应将电抽搐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症状消除后,可口服药物以维持疗效。

2.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心理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
    起病及病程
    缓慢发病,80%以上病人持续两年以上仍不痊愈,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中。有明显环境应激、压力影响。
    人格
    病前有抑郁性人格,例如缺乏自信或自尊,强求自我完美,对人过分依赖,对逆境易产生心境低落倾向。
    症状
    (1)自知力完好,生活自理好;
    (2)兴趣减退,但未丧失积极性和动机;
    (3)失望但不绝望;
    (4)自我评价低,但接受鼓励与赞扬;
    (5)被动人际交往良好;
    (6)有想死的念头,但顾虑重重,留恋亲人;
    (7)无精神运动性迟缓;
    (8)睡眠障碍同神经衰弱;
    (9)抑郁症状无晨重夜轻现象;
    ⑽性欲减退不明显;
    ⑾食欲轻微变化;
    ⑿认知:注意力、思维力、联想力、记忆力轻度下降。
    
    抑郁症
    起病及病程
    缓慢发病,但80%以上病人2年内痊愈,可反复发作多次。多无环境因素影响。
    人格
    病前人格基本健全。
    症状
    (1)重者自知力缺乏,生活自理困难;
    (2)丧失动机和活动兴趣,无愉快感;
    (3)对前途绝望;
    (4)自我评价过低、鼓励与赞扬不起作用;
    (5)被动人际交往困难;
    (6)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或多次自杀未遂;
    (7)有精神运动性迟缓(说话、动作慢);
    (8)失眠、早醒严重;
    (9)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晨重夜轻现象;
    ⑽性欲减退或丧失;
    ⑾食欲明显降低或体重减低3.5公斤以上;
    ⑿认知力中度~重度障碍。

  预防常识:
  抑郁性神经症通常由心理事件引起,在疾病初期患者对事件常耿耿于怀,故此治疗时要设法改变患者对事件的错误想法。病后患者伴忧郁情绪有众多不合理观念,如觉得不如人、自身无价值、成为他人的负担、无前途等。对这些观念需进行矫正,通常采用认知纠正技术。同时患者存在精神与体力的不足与疲劳感,可以通过喊叫等发泄方式振奋其精神及体能。药物协助提高情绪对治疗大有好处。抑郁性神经症经过系统的认知结合药物等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13-10-9 09:36:5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有些专家也把抑郁症作为神经症的一种,抑郁症的起因主要是心因性的,抑郁症确实不是常人所说的精神病,也没有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从这些因素看,可以把抑郁症纳入神经症的一种。只不过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与其它的神经症大不相同(但其实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和失眠症这些症状互有交叉,互相重叠,许多战友可能同时有其中的二种以上的症状),其关键点在于是否有“丧失动机和活动兴趣,无愉快感(即无兴趣、无动力和精力做事情)”,“反复出现自杀念头(其它神经症患者在症状严重时也可能有自杀念头)”,“存在精神与体力的不足与疲劳感”,“持续性的心境恶劣”。以上几点是鉴别抑郁症与其它神经症的关键之处。

本次参加全国森田疗法学术交流大会期间,与施旺红教授探讨了抑郁症与其它神经症的联系,他的观点也认为抑郁症和其它的神经症都是表示出一些症状(如生理的发烧症状一样),其都是神经功能性疾病(过度的、偏离正常的素质(状态)倾向),许多其它神经症患者在症状严重时,也会表现出抑郁症的症状,并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我认为,如果患者的症状虽然同时有其它神经症的症状,但只要其症状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应该诊断为抑郁症,按照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去治疗与调节、调养。目前抑郁症只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特别是中度以上的抑郁症),一旦抑郁症的症状缓解甚至消失后,如果还有其它神经症的症状,再进行相应的诊治。总的来说,我的观点是,对于有混合症状的患者(特别是同时有抑郁症)的神经症患者,需要分阶段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样效果会更好。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其疗效的出现后于副作用(因此需要战友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般需要2-4周才能显示出药物的疗效,故医生建议抑郁症患者在判断一种抗抑郁剂对其是否有效,至少需要坚持服药一个月以上,如果没有效果,再行换药。我同意一些专家的观点:在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当然,进行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足剂量、足疗程进行,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你也指出,你在最痛苦(即抑郁症症状最严重)的时候,就进行药物治疗(服药),就我的理解,尽管你体验不到药物治疗的显著效果,但其实药物的作用在帮助你渡过最困难的难关,只不过你没有深刻的体验罢了。我在上面的帖子中也指出,在药物治疗缓解(消除)抑郁症的症状后,如果还有其它神经症的症状,再进行相应的诊治(此时心理调节最为有效,特别是森田疗法对神经症的治疗有很好的效用)。我的观点是,对于有混合症状的患者(特别是同时有抑郁症)的神经症患者,需要分阶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诊断为抑郁症,就先进行药物治疗,减缓抑郁症的严重症状后,再介入心理治疗,这样效果会更好。

我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与体会,是想战友们能够少走弯路,更快摆脱郁抑恶魔的困扰,顺利走出郁抑。

中度以上的抑郁症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在减缓抑郁症的严重症状后,再介入心理治疗。

据专家研究,抑郁症是一种有自愈能力的疾病,只要治疗与调养的方法得当,不进行药物治疗也可走出郁抑,但与用药相比,如果不用药的话,患者走出郁抑的时间需要更长,而且所承受的痛苦也更多。施旺红教授所著的书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就是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就相当于对陷入泥潭里的汽车加一把前进的推动力,使汽车更容易驶出泥潭。同样,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就相当于对身处郁抑恶魔困扰的战友们加一把前进(走出郁抑)的推动力,使战友们更快、更顺利地走出郁抑,减少痛苦,缩短痊愈的时间。

单靠自身的知识与努力,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和行动来走出郁抑,是一种“应该主义”,而不是顺其自然。对此,我深有体会。而且我相信“绿色”战友(我觉得,我们的许多观点都不谋而合,呵呵。。。不知她现在的情况怎样了?)也是深有体会的。

“其关键点在于是否有“丧失动机和活动兴趣,无愉快感(即无兴趣、无动力和精力做事情)”,“反复出现自杀念头(其它神经症患者在症状严重时也可能有自杀念头)”,“存在精神与体力的不足与疲劳感”,“持续性的心境恶劣”。以上几点是鉴别抑郁症与其它神经症的关键之处。”

对高良武久下面所述很是认同:抑郁症患者“会显得无精打采,对外界事物不感趣,悲观厌世。这是抑郁症的主要征。”“患者一般动作缓慢,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思维僵化,遇事不易做出判断,与人接触感到痛苦,”“严重的抑郁症与神经质症很容易区别,但较轻微的抑郁症因患者与正常人几乎无异,就很容易被误诊为神经质症。患有轻微抑郁症的患者,只是感到有此情绪低落,气力减退,对外界事物很难发生趣,工作虽不能说越做越差,但一般费时较多,效率降低。但是,我们如果认真对上述症状做以分析,就会发现这类患者没有神经质症必有的内心冲突,”此外,还有我自己的体验是:与人主动的交流明显欠缺,但被动的应答影响不大。

药物治疗是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甚至消除症状,使患者的意志力、意欲和精力等得到有效恢复,从而更好地践行森田理论这种生活哲学,在实践中体验森田疗法的理论,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重新回到良性循环之中,这样,只要持之以恒的践行,最终可达治愈的目的(但不是苛求所有症状的消失)
正如“ 唯事实为真”所说:“何必苛求治愈。痛苦忧郁焦虑强迫观念等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对于自然现象无法消除,只能坦然接受顺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森田疗法使我逐渐学会了怎样协调内心世界,以达到知己则明的目的。一味要消除症状达到治愈,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13-10-12 15:20:15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
我也希望有一天能想lz一样走出抑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发表于 13-10-13 18:16:53 | 只看该作者
你好 波波!!我这次在病发的时候 无意间看到你这篇文章!!看了以后 对我帮助很大。。对忧郁症有了更深的认识。。很谢谢你的分享!!还有很多的感触。。因为现在在忧郁的恢复期,病情还在反复。。然后工作还满多的(已经劲量的偷懒了,呵呵) 所以就不一一说过!!保持精力 能更快的恢复。。希望恢复后可以好好的交流一下。。再一次的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13-10-14 09:23:00 | 只看该作者
不用客气,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上山下海 该用户已被删除
237#
发表于 13-10-17 10:56: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13-10-17 14:03: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关注!

很高兴这些帖子能够引起您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楼主| 发表于 13-10-17 14:07:37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4604-1-7.html

"早上很早就醒过来,觉得难受,痛苦。"有早醒症状,而且感觉难受,痛苦,由此基本上可以认为你所患的是抑郁症。请找专科医生确诊。

“想着这样的生活,哪怕以后考上了公务员,上班,看电视,睡觉,多么地没有意义。”身处抑郁期间,我们最好不要比较,不要思前顾后,而是关注我们当下能够做些什么。因为当我们身处抑郁时,所思所想都是负面、消极的,此时我们处于一种糟糕的状态,此时的思维非常容易引起我们陷入更加沮丧情绪(状态)之中恶性循环。因此,不要回忆往事,也不宜展望未来。否则,就容易令自己陷入无力感和悲观失望的状态,这对我们走出抑郁只会起到阻碍作用。

身处抑郁时,对过去事情的后悔和对未来事情的担忧都容易导致心理的不安状态,给自己带来消极的心理感受,这对我们的康复是不利的。但是,如果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对今后的担心或是回想起过去糟糕的经历,也要顺其自然,不要在内心里拼命地抗拒或者抗争我们自动浮现的想法,否则容易由于思想矛盾和心理冲突而引发精神交互作用,从而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这样对我们的康复照样是不利的。因此,我们不必主动去回顾过去或是展望未来,但对于被动或者自动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想法就顺其自然,对它不管不顾,重点在于着手做眼前的事情,做马上可以实行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力所能及地去做,尽可能注重现在,注重此时此刻,这在走出抑郁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您能够好好体悟这些。

“森田的书看了一些,觉得都是针对强迫的案例,很迷惑,感到自己没有什么收获。  现在基本停止看书了。”其实经过改良后的森田理论是适合由于抑郁症的治疗与调节的,具体我推荐你看看我整理出来的下面帖子:
轻松告别抑郁症--森田养生法(中村敬、施旺红主编)学习笔记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66464-1-1.html


“最近慢慢觉得好些了。至少开始好好吃饭,按时睡觉什么的”这确实是好转的迹象

“多么希望自己不曾那么严重的抑郁过”这是伪问题。已经发生的事情,却希望它没有发生,这是一种幻想。是一种不敢面对现实、不能好好应对之前的苦恼对自己的负面影响的表现,是一种还不能面对和接纳的表现。这会给自己带来沮丧等消极情绪感受,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和负担,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的。面对并接纳现实吧,至少在理性的层面我们要认知到这一点。

“好像抑郁过,便再不能自由挥洒生命了 ”不知你所理解的“自由挥洒生命”是怎样的含义。我认为,只要自己的心灵是自由的,能够根据情景(包括要考虑到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水平,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尽自己所能过好建设性生活,就已经是“自由挥洒生命”了。

“我非常排斥用药。之前很糟糕的时候都熬过来了,以我现在的状态,应该可以不用药才对。应该是可以的。”如果经过心理精神科医生确诊为抑郁症,建议尽快进行药物治疗,否则会耽误治疗,给自己带来许多无谓的痛苦,不值得。

专家的观点,目前治疗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我们加快疗瘉,少遭痛苦。而且抗抑郁药物一般不会形成药物依赖,没必要排斥用药。

如果你继续抗拒药物治疗,就要有“比服用抗抑郁药来治疗”承受更多痛苦的心理准备,而且由于耽误治疗而容易导致抑郁症的慢性化。

由于我自己有过耽误治疗的经历与体验,故对此更是感同身受,不希望你也承受这么多痛苦。不过,经过我坚持进行药物治疗,以及自学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治疗和调整,目前已经问题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13-10-17 14:40:43 | 只看该作者
只是我常觉得好起来又怎么样? 生活还是如此,活着又怎么样?
yao.ann 发表于 2011-11-13 22:30
我想,这只是你身在病中的扭曲认知和糟糕的感受而已。在你摆脱抑郁恶魔的困扰后,所感受的和认知的与现在肯定会有非常大的不同。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走出抑郁后,我觉得生活很快乐、很充实,并且很珍惜这些美好的感受。当然,感觉快乐和充实也是个人的体验和感受

在身处抑郁时,所感所想都是消极、负面和糟糕的。因为,这是抑郁恶魔给你戴上的过滤镜,经过抑郁恶魔提供的透镜过滤后,所剩下来的认知和感受都是消极、负面和糟糕的。对此,我觉得有必要给您指出来,以免受到抑郁恶魔的迷惑。

只有不放弃、不抛弃,才能感受到风雨过后的阳光更加灿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5 17: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