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黑眼睛,谢谢沉静。还是沉静看明白了。
其实,我在前的帖子中不只一次的提到,也说得比较明白:“我要说的是,唐娜、天宝、陈毅雄,他们的孤独症就是我所理解认为的孤独症,也就是《我们的内心冲突》中的三种类型的神经症中的一种,“回避人(自我孤立型)”;如果唐娜、天宝、陈毅雄,他们三人属于是高功能自闭症(不包括AS),那我可以这样说:现在自闭症谱系里的高功能自闭症,就是原来的孤独症;我所认为的,唐娜、天宝、陈毅雄,他们三个人的孤独症,就是唐娜所说的:“我辛辛苦苦阅读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就是为了发现到底是什么使我深受其折磨。这些书中没有一本提到孤独症。于是,象过去一样,我仍旧处于不明白之中”。”
其实,如果仔细看一下我最后转载的“自闭症的概念”这篇文章资料,大概就会有所了解。里面说得比较清楚,详细。他把自闭症谱系由社会性行为分类,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孤独型、被动型、主动但怪异型(这类似于霍妮对三种神经症类型的分类,她把这些类型划分为屈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孤立型人格三种)。这三种类型的中的“孤独型”,指的就是自闭症版块中三个高功能自闭症人士这种类型的自闭症。我所认为的“孤独症”,在这篇文章资料中也有鉴定说明。里面的:[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之定义,我认为就是针对这种类型的自闭症制定的:
依据[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之定义,自闭症之鉴定应符合下列三项标准:
■具有显著的口语、非口语的沟通障碍
■具有显著的社会互动障碍
■表现固定而有限之行为模式及兴趣
由社会性行为分类中:
■孤独型:极少主动对他人有社会性的接近,对他人的接近也少有反应(除非为满足本身的需求)。
■1,大部分时候都是孤独且不关心的(冷淡的)(例外:特殊需求得到满足时)
■2,与大人的任何互动都是以动作为主(身体试探)
■3,对社会性接触极少显示兴趣
■4,鲜少有口语、非口语的轮流
■5,鲜少参与活动或有共同的注意
■6,缺乏视线接触,不喜欢注视
■7,经常表现反复、刻板的行为(多自我刺激行为)
■8,对环境的变化没有特反应(如他人进来)
■9,具有中、重度认知障碍
在我前面帖子中所认为的,自闭症者则一定是神经症。在以这种观点的前提下,我认为,我所认为的自闭症者和神经症者的性格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易患神经症这种性格者一定属于是自闭症。以这种观点为前提,对于上面标题中的“资赋优异学生”的概念,下面我转载一份哪种性格易患神经症的资料:
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可能患神经症,但其中有一种性格患神经症的可能性最大:
哪种性格易患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神经症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而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什么性格的人容易患神经症呢?下面,且来听听小编的观点。
哪种性格易患神经症?
人的性格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一般来说,内向的人更容易出现神经症,不过,神经质者并非单纯的内向型性格者,在其内向性的另一方面,还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欲望,进取心,硬不服输的反抗心理。因为存在着上述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故易陷入精神冲突状态:
1、理论性、意识性的倾向
因为性格内向,而多有理智的、有意识的倾向,所以往往逐一仔细地,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现象,寻找产生的原因,容易对自己感到不满。从学习成绩上来看,多数是在中等以上,劣等者居少数。在人际关系方面,神经症者易于意识到自己举止笨拙、表情呆板,嘴唇发抖,脸上发烧等,于是更加拘谨。
2、强烈的完善欲
内向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有一种极强的自我发展欲望,而且因为是理智性的、意识性的,所以对自己的心身状态和自己的工作,要求的标准高。往往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弱点、缺点重大问题而感觉苦恼。他们做事往往认真细致、诚实,但如果太过分时,则会成为完善主义者,对任何事物,都求全责备,力求完善,而不胜苦恼。
3、敏锐的感受性
神经质症患者,具有比一般人敏锐的感受性,他们更容易感到较强的不安和痛苦,一旦执着于此,便对此的敏感会倍加痛苦。
总之,神经质症患者的性格是复杂的,他们往往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人为处理,这样就极易引起各种神经质症状。例如,对轻微的身体不适就会人为地认为是病态,而这种主观臆测易于使得他们拼命想排除不适感,反而陷入自我的强烈矛盾中。
神经质症形成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神经质性格;二是由神经质性格决定的,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感知或极力排除症状。结果使病人生活偏离常轨,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神经质是一种具有某些神经症基调的人格特征,也可理解为神经过敏的特殊气质。神经质的人对于消极事件有体验上的偏好。神经质往往会对个体的事业、爱情、生活、人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最终导致神经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产生。
神经质的共同特点:
(1)求生欲望过于强烈。
(2)内省力过强。
(3)将专注力指向生命安全,过分关注自身的体验或不适。
(4)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5)常有不安全感,喜欢穷思竭虑。
(6)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
(7)过分追求完美。
(8)主观强求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从学习成绩上来看,多数是在中等以上,劣等者居少数。”一一我认为,这就是自闭症之定义里面的“优异学生”。
“在人际关系方面,神经症者易于意识到自己举止笨拙、表情呆板,嘴唇发抖,脸上发烧等,于是更加拘谨;他们往往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人为处理……”一一我认为,这些都属于是自闭症(不包括AS)的特征表现。
“神经质往往会对个体的事业、爱情、生活、人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最终导致神经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产生。”一一这些都是不包括AS在内的高功能自闭症人士的具体表现。
“因为性格内向,而多有理智的、有意识的倾向,所以往往逐一仔细地,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现象,寻找产生的原因,容易对自己感到不满。”一一这也类似霍妮在“回避人”类型中所说的: “他们常常是自己内心冲突的优秀的观察者”。
所以,我认为自闭症(不包括AS)和神经症(不包括对抗人)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最容易患神经症的这种神经质症患者的性格,患自闭症的可能性也最大 。
在孤独型中有一项“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自闭症中,分布也各不相同。在由社会性行为分类中,孤独型类型特征表现拟定有9项,在最后一项也就是第9项是:具有中、重度认知障碍;而被动型是: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主动但怪异型:里面没有提到这个问题。这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自闭症不存在认知障碍。我认为“认知障碍”对于不包括AS在内的高功能自闭症,是最最关键的问题。
什么是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主要分类
主要包括
(1)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2)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
(3)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
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以我为例所具有的:感觉过敏、感觉剥夺、记忆过强、抽象概括过程障碍。在天宝的自述中也是提到感觉剥夺。我认为,“感觉剥夺”就是这种类型的高功能自闭症最最关键的问题。只需一个“感觉剥夺”,就等于剥夺了一个人作为人的一切,只剩下抽象的人性……这就是这种类型的高功能自闭症和AS的最大区分。以“分裂的自我”中说:一个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完整无缺……另一个是剥夺了作为人的一切,只剩下抽象的人性……以霍妮文章中说:他们像活人一样生活工作,却没有生命;而另外类型的患者却可以有较丰富的感情生活。
我认为,主动但怪异型不存在“感觉剥夺”,等于无;而孤独型具有中、重度“感觉剥夺”,等于有。主动但怪异型和孤独型属于是两极,而被动型的不同程度的“感觉剥夺”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由主动但怪异型的“无”,过渡到孤独型的有,或从孤独型的“有”过度到主动但怪异型的“无”,被动型就是在这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剥夺”。
在一篇名为《心理学上的"感觉"与"感觉剥夺"》文章中,里面的“感觉剥夺与行为心理的变化”这一中说:
感觉剥夺能够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涉及了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 也触及了诸如态度、遵从、动机与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
感觉剥夺的心理效应主要体现在①感觉剥夺造成注意力涣散, 不能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活动②感觉剥夺造成思维的混乱, 不能明晰地思考间题③感觉剥夺造成知觉能力的损伤, 不能正常地进行感知活动和分析④感觉剥夺造成想象能力的畸变, 有些被试甚至出现幻觉现象⑤感觉剥夺造成被试心理上的焦虑不安, 使被试产生痛苦和想逃脱的愿望。
总之, 纵观所有关于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 其共同点就是大大减少了输入刺激的数量和种类。而这些实验的结果“都趋于指出, 一个人被孤立以后, 甚至就孤立的意义来说, 也不再是一个完全的人了”。
什么是“感觉剥夺”?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若干阶段。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在人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每一种刺激物都有多种属性,例如,香蕉,有颜色、味道、气味、软硬、重量等多种属性。感觉就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作为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强度,而且还决定于感觉者的认知机制。它亦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感觉的来源和内容来看,它反映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物,这是客观的。但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来看,它又是在一定的主体身上表现形成和存在着的。这又是主观的。所以,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们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昧、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工人操纵机器生产工业产品;农民种植庄稼提供粮食和蔬菜;科学家观察日月星辰,发现宇宙的奥秘,都离不开感觉提供的信息。通过感觉我们还能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择食,渴择饮。
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们要正常地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最后,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原来记忆过强也属于是“记忆障碍”:在九型人格的第9号型,也有关于“记忆力”的记载:“9号性格者对过去有超强的记忆力,因为记忆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存在。通过坚守过去,9号可以不去面对现实的承诺。过去的记忆是很难摆脱的,而且会经常在他们脑海中复苏,他们能迅速地从眼前的某个场景联想到记忆中的某个画面。”
在资料的最后提到自闭症常见的共病。还特别提到:不管如何,共病现象在ASD族群都应该被关注。我觉得单凭最后的常见的共病,和“不管如何,共病现象在ASD族群都应该被关注”,而且都是带有“症”字的,这点就应该明白,用不着再作过多的解释。
共病中的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是孤独型(高功能自闭症)所共同具有的。我认为“ASD族群”,包括孤独型(高功能自闭症),也包括被动型,他们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剥夺”。
以下我分别从三个高功能自闭症人士的自述中摘录一点点,只要能够感同身受的读懂他们所说的这些话,就一切都尽在其中,什么也用不着解释:
唐娜:我已经决定我的身体完全地不属于我。我感觉身体是和我相当孤立的什么东西,麻木不仁,我的精神则在千里之外……我的眼睛匆匆地扫视着我的手和脚,非常惊奇我实际上确实有一个肉体的身体。
陈毅雄:我不在‘我自己’里面。我不知道我有一个躯体。我的手不属于我,我不知道我有脚。如果不用眼睛看,我就不知道我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哪里。
天宝:嚴重的感官失調問題,例如視覺問題……感觉剥夺。
霍妮对回避人(孤独型)神经症的定义:只有当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出现了难以忍受的紧张,而孤独主要是为了避免这种紧张时,想独自一人的愿望才是神经症表现。
霍妮对三种神经症的分类为:回避人(孤独型)、亲近人、对抗人,她把这些类型划分为屈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孤立型人格三种。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症里面,她认为回避人(孤独型)这种类型的神经症,与其它亲近人和对抗人这两种类型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她说:所有类型的神经症趋势说到底都是防御性手段,但除了孤独症以外,其余那些趋势是患者力图以肯定的方式来应付生活的尝试。然而,如果孤立脱群成为占优势的倾向,患者则完全无力真正应付生活中的矛盾,结果孤独症变成只是一种纯防御手段了。
自我孤立者的感情生活不象其他类型的人那样有较为一致的模式。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原因是:前两种主要趋势是为了肯定性的目的——追求温情、亲近、爱或生存、支配、成功——而自我孤立型的追求带有否定性;他不要别人介入,不许别人干预或施加影响。所以,他的感情状态有赖于在这种否定性框架中得以生存并发展的特殊欲望。
他之所以这样害怕,是因为他没有应付生活的其他办法。他只能独善其身,逃避众人。这里再一次表明,正是孤独症所具有的否定性质,使这一趋势显得特殊,与其他类型大相径庭。具体说,自我孤立患者面对困难局势时既做不到委屈妥协,也做不到奋起抗争;既不能俯首合作,也不能颐指气使;既不能爱也不能恨。他毫无自卫能力,有如一头困兽,只有一种应付危险的办法——逃跑和躲藏。这种状态充分解释了他何以对生活总持有焦虑不安的态度。
他们像活人一样生活工作,却没有生命;而另外类型的患者却可以有较丰富的感情生活。
“大相径庭”:这是解释自我孤立型和其它两种类型的神经症之间的差距,我觉得,也是不包括AS在内的高功能自闭症,与谱系中的其它自闭症之间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