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波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分享森田理论精华和自己的共鸣--森田理论读书笔记汇总

[复制链接]
136#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4:38 | 只看该作者
把“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指导思想应用在处理社恐障碍方面的做法和心态是:遇到有事时,尽管不安,就算是涨红着脸,也要去找需要商议或处理的对象,把事情顺利地处理好。

如果总是逃避去干重要的、对大伙有益的工作,平时只干一些无足轻重的舒适活儿的话,就会得不到周围人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不管什么职业都免不了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不是要下功夫去避开人际关系,而是应该下功夫去研究如何顺利圆满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大人物面前感到不安,这是我们本身具有的性格,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我常把这称为:“纯真的心”。
上司或了不起的人都是能给自己谋利益和带来幸福的人,遭到这些人嫌恶的话,应该带来的幸福也会失之交臂,或者可能夺走已有的自身幸福,由于存在这种担心就会使自己生发出恐惧。对方会带来幸福,由此产生了尊敬心理;担心被夺走幸福,引发了畏惧情绪。
对下级或一般的异性,因没有与之切身的利害关系,就不需要恐惧和害羞,所以当自身满足于现在的地位和生活条件,无求于他人、不羡慕什么时,这个人就没有感到畏惧的对象了,也没有羞耻感了。功成名就的人,大体如此;而另一方面如乞丐和流浪汉那样绝望或自暴自弃的人却会认为:“反正像我们这些人,谁也不会关注。”那同样不会在乎人们会有什么看法的。
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和反应。


当因畏惧想逃离的心理和接近盼望想得到的幸福的心理鲜明对立时,我们的行动就变得微妙,变得更加适应现实,变得随机应变,即所谓“不即不离”的态度。这种对立心理体现出精神的拮抗作用,或叫调节作用。这种对立心理的双方活动越强烈,精神的能量越旺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5:15 | 只看该作者
神经症者的思考方法,或是被错误的精神修养束缚的人,试图否定和压抑恐惧、害羞等心理活动,同时又粗暴地鞭策自己想接近的欲望,拿出虚假的勇气去勉强努力,结果精神活动反而趋向萎缩和偏执。

   想为了不害怕,勉强地虚张声势,固执地强迫自己去接近,丝毫不顾忌他人的麻烦,就会变得厚颜无耻。

   上述的处理和应对方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想逃离、逃避而消除恐惧的心理和盼望接近、想得到幸福及好处的心理,是对立的两种心理活动。当这两种对立的心理活动活跃时,即使想接近对方,也不挨靠得太近;对方感到厌倦时,稍稍回避又不离得太远。听到对方讲话声,或有空暇时,情感变化微妙时,马上来到对方身旁,处于“不离”状态。就是说既不粘住,也不远离。进退自如,才能保持非常合适的功能,成为“亲近而不钾睨,敬重而不疏远”的境界。如果我们能够在现实中体验到“不即不离”态度(处事方式)的玄妙,就会感受到成长和快乐。

这两种对立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根源,在于“想变得伟大,想进步”这样生的欲望,源于一颗向上进取的心灵。

  什么时候才能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呢?可以说当注意力专心集中于目标上,舍却人为的自我筹措或耍小心眼时才能实现。这种自我筹措,也可称为“被束缚”,如“不应感到害羞”、“必须怎样”等主义和宗旨在思想上扎根从而被束缚。被束缚越多,离“不即不离”境界越远。

   森田疗法中的住院式疗法的最大着眼点,就是要脱离这种“被束缚”状态。怎么办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这个方法是,一方面不要放弃自己生存的目标(即在行动上践行为所当为);另一方面,当自己难以摆脱“被束缚”时,应顺其自然,暂时保持其原状继续“束缚”(这样就可消除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此时即达到了摆脱束缚的效果。

所谓“被束缚”就是以某种思想、某一语言为基准,作为座右铭,然后古板、固执地用之规范、推论自己的行为。不能够随机应变。
只要除掉了被束缚,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便利,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自由自在,在行动上也可做到随机应变了。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也就痊愈了。

试举“守礼”一例:人如果一旦被礼仪所束缚而不顾自己的“守礼”行为是否会给他人造成困扰和麻烦,似乎只要自己符合礼仪就行了,反倒成了利己主义,这样一来,就算自己的客套“守礼”行为对他人带来妨碍也不在乎。世界上经常可以看到茶杯让他人先端,而拿点心却怎么也不肯先礼让的这类待人接物的现象。这种人尽管拘泥于“礼仪”这个字眼,事实上却违背了礼仪。(这是假性的礼仪,是真实自私的表现)。我们不要在表面上硬要表现自己的谦逊可掬,结果却让他人去做不必要的举动。因为这是由于人们出于自己的利己主义考虑的,而对他人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就缺乏了同情之心。

如果能够因情况不同而随机应变,以“利他”为着眼点,就可体现我们自我“纯真的心”,从而达到脱离“被束缚”状态的目的。当我们摆脱“被束缚”时,就可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以免给他人增添麻烦、浪费时间,从而提供方便。

当一个人身处神经症的状况时,如果在“理应如此”和“必须这样”两者间循环探究,就会引发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从而毫无结果和现实意义。此时,最简单的做法是:任其束缚到极点,悲伤就让它悲伤,痛苦就任其痛苦,被束缚只好任其束缚,也不过如此。这是我们心理活动的事实。如果能够体验到这些,就可摆脱“被束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5:45 | 只看该作者
稍微留意观察我们的内心活动,发现自然的本能具有惊人的微妙作用,适应着环境,对周围情况作出对应。
我们可以体验到“初一念”的原貌,但若试图人为地保持“初一念”,二念、三念就会相继接踵出现,这就成了“恶智”,人为地处置,就陷入“思想矛盾”之中。

只要自由自在地、没有顾虑地照想的那样去处事,被束缚住也行,任其“固着”,“固着”到了尽头,就会淡漠、消失。在反复积累这样的体验之中,渐渐洞察适应周围环境的自然本领。

为了义务而做或为了别的勉强去努力的话,不管怎样也摆脱不了痛苦的感觉,心情开朗不起来,成为一种强迫观念。与之相反,出自自然的情感,即“纯真之心”去行动,就变得愉悦、开朗起来。

“日新又日新”,每天自己动脑筋,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步,就会体验到充实和快乐。只有随着纯粹的愿望(即纯真的心)去动脑筋,才会有所收获。但是,也不是不要去考虑方法,方法是根据愿望自然产生的。这些正如“花的红、柳的绿”那样,如果没有体验,是难以用语言来理解和描述清楚的。要了解事实,必须通过体验,语言往往难以充分表达。

道理虽明白却无实际行动,故疗效很小。(这里说出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
实际上硬要自己的行为去适合一定的格言,不是按照自然纯真情感行事,结果就会造成思想矛盾。(对此,要特别注意)这是一种“被束缚”。

我们的行为,搞破坏是很容易的,要有所建树却非常困难;破坏是轻松的,要建树必须经常承受各种艰苦困难。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6:11 | 只看该作者
森田理论要求的主旨,是让精神和肉体对外界、内界的刺激作出自然的反应,即“服从自然,顺应境遇”,不是自己去主动勉强筹措心理活动,否则,会形成思想矛盾。如果达到“服从自然,顺应境遇”的境界,走出困境就是迟早的事情。

想治疗不眠症、强迫观念,想摆脱痛苦,这是极自然的思想,但却不了解“神经症本身不是严重的病这个道理。失眠也罢,强迫观念也罢,一切置之度外,只管像正常人一样去工作。专心致志于工作时,就会忘记治疗的事情,这样在不知不觉间就治好了”。但如被“要舍弃想治疗的念头”的说法所束缚,同想消除痛苦的自然愿望作对抗,干扰了自然的心理活动,就会怎么也治不好。

   正确的做法和心态是:应该带着痛苦,且带着“消除了痛苦,该有多好”的思想,努力去工作,渐渐投身于工作之中,在无意间将身心和工作融为一体,治病一事自然就忘记了,精神交互作用也就自然消除了。

迷惑中的是与非,亦即是非相加等于非,是毫无实际意义的。脱离实际的理论,如“迷惑中的是与非,亦即是非相加等于非”那样,想推论正确与否的答案,但不管怎样都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想去喜欢讨厌的教科书”者成了读书恐怖;“想对肮脏的环境无动于衷”者成了不洁恐怖者;“想在人前不感到羞耻”者成了社交恐怖……这样的思考方法是形成思想矛盾的原因,如果不消除这样的思考方法,强迫观念永远也治不好,因为思想违背了实际。只有抛弃了这种容易造成“思想矛盾”的思考方法,还事实本来面貌,顺其自然本性,对“讨厌的东西,就该讨厌”、“人前当然会难为情”,这样反而在不知不觉间会对“讨厌的东西也容易变得喜欢起来”、“人前也不再害羞了”。假如遇上不喜欢吃的食物,却忍耐着像常人一样吃下去,一会儿也会觉得味道不错。

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人格的向上发展,并不是为了生活的安定。为了大学毕业,对于不喜欢的学科,也应该忍耐这着学习。大凡为了实现某个理想,必须忍受着许许多多嫌恶的工作。
不要以情绪而要以事实为依据判断一切事物。即“事实唯真”。逐步忍受着不安,无条件的接受医生的指导,如,睡眠不好也照常起床,对症状以“任何事情也不过如此”的心情对待,泰然处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0-9-21 16:58 编辑

患者对医生关于治疗、诊断上不可缺少的询问,必须正确回答;同时也要考虑到罗嗦的赘言也会给医生带来妨碍,影响诊断和治疗。因此,把握好尺度是重要的。

神经症是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各种因素掺杂而成的症状,只有查明和了解神经症特有的心理作用和发展过程,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订出积极的治疗方针。


不会因失眠而死亡。对于神经性失眠的人来说,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对睡眠的情况不担心,失眠时即使一点不睡也无所谓”那样的认识,就不会存在失眠问题了。对于睡眠问题不要勉强的去枉费心机。在失眠时,如果总是琢磨怎样才能睡得着,就会越想越睡不着。一旦后来想通了,持有“睡不着就不睡”这样的心态,那样一来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想睡觉(即睡意严重)时怎么办才好?这要看时间和场合,有各种各样的处置,不能一概而论。第一,一个人无事可干独处时,稍稍躺下睡一觉也无妨。第二,守灵或听课时,睡觉则显得不雅观。为了不给他人添麻烦,可以设法一边睡,一边装成醒的样子。第三,等火车或者要完成明天必须上交的稿子时,就去外面散散步,买点东西,随之心情就会改变,瞌睡虫赶跑了。坐着不动想赶跑瞌睡虫是不容易的。

如果“服从自然、顺应境遇”的话,闲暇时采取闲暇态度,繁忙时采取繁忙对策,也能够进行自然而合适的行动。正如“柳是绿的,花是红的”一样。还有,一时“人为处置的心理”也是我们自然心理。当任其这种心理存在时,这种心理反而会消失。因此,即使存在矛盾的心理也不要紧,总之带着这些念头去干好每天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行动去体验是最重要的。对没杀过人的人,要他去体验杀人的心情,是一句空话。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7:05 | 只看该作者
过分的教育法,学习上是有害无益的。
因读书恐怖烦恼的,大都是在校成绩优秀者。红脸恐怖者,重要地首先要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有否希望成功,想成为杰出人物等愿望。为什么要治疗红脸恐怖,是因为想作为一个人正常地发展,想成为有出息的人的缘故。不想发展,何必花工夫去治疗红脸恐怖呢?尽可能隐居起来不与人见面不就行了。故就算是哆嗦着也必须要坚持进行必要的交往。总而言之,具有怎样的目的,就应采取怎样的手段。按照这个要求去设计、去实践就对了。


没有苦恼的人是难以真正理解苦恼人的心情的

神经症患者,由于拘泥于武断的思考方式,容易走向极端。偏重于相信医生和非医生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还是中庸之道可取。

平时经常进行适度运动的人,稍微有些激动,身体也不会有大的变化,血压也不会有很大的升高。

如果被理论所束缚,努力促使自己“顺其自然”,结果反而无法真正做到“顺其自然”。就如“竭力想集中思想,越是焦急越看不懂”、“越是不要介意却越是介意,苦恼越来越严重”等情况一样,希望能够顺其自然,但却怎么也自然不起来。主观上想要顺其自然,就已经不是顺其自然了。试图摆脱这种思想的纠缠。但越是努力不要去在意,而担心、恐怖之心却越发厉害,整天被心灵的苦恼所折磨。

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形式不同,但造成强迫观念的根本原因或称机理是相同的,只有理解他人强迫观念的痛苦,给予同情之心,你自己的强迫观念才能自然治愈。对他人的苦痛,相互有共鸣之心时,就往往是神经症症状治愈的第一步。
固执地不能理解他人的痛苦,那么他的神经症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

“成绩好坏倒也不在乎,但不能轻松地看书,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我把这样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称做为“情绪为中心”(即不是以事实来衡量,而以自己的情绪作为标尺的生活态度)。这是无视客观事实,只为自己考虑的“情绪中心主义”。正确的心态和做法是:为了提高成绩,应该把读书的痛苦作为理所当然,并甘心忍受这一痛苦。

痛苦的大小,与欲望大小成正比。神经症者与意志薄弱者有根本的区别。――是否有上进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7:33 | 只看该作者
只要自身觉悟就可治愈。正确地、不加修饰地认识到自我就是自觉。为了达到自觉,只要正确地深入细致观察,认识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了,过分地刻意和人为地修饰都是徒劳的。如不要懒惰,读书必须保持兴趣;人前要镇定,不应提心吊胆等等,这些人为地依靠小聪明或故意筹划出来的所谓道德标准,都是不需要的。过多作考虑反而添麻烦,是造成出错的根源。(因此,怎样才能把握好尺度就需要我们的智慧了)

不是由职业高低来决定人品,而是因人品产生职业中的贵和贱。树立起所有人的心理是平等的观点。

在我们的人生中,苦恼不安是接连不断的,除了甘心忍受外别无他法。决心不纠缠于弄清楚道理,重要的是投身于实际生活中,发挥勇猛奋进精神,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梦,是把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反映成如实的情感或情景,透视出心理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当被“情绪为中心”、“情感为中心”的思考方法束缚时,不管身在什么处境下,都会陷入类同于做梦的状态。

若以正确的态度观察梦的话,就可以洞察人类心理底层的奥秘,我们能经常深沉地观察自己心理的话,就会达到自觉、正觉、大觉的境界(正觉是指佛教中断绝妄念,得到的最高觉悟)。

神经症者完善欲特别强,有干任何事都想彻底干好的倾向。这种完善欲对发明和研究是有帮助的,然而妨碍了日常生活的那种过分的完善欲,我认为还是应克制为好。完善欲强,是神经症者性格上的长处。对完善欲不应压制,而需发扬。片面的完善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善欲。真正的完善欲,是一个人在任何方面追求向上发展的无止境的欲望。我们必须根据自己本来的欲望,在任何场合为追求完善而努力。这样做的话,就不会受片面的完善欲、金钱欲所摆布了。把完善欲引导到正当的方面,就能自然地调节和压制下等的欲望,在人生中终能有所造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0-9-21 17:56 编辑

自己为了告诫或勉励自己,变成一定的字句反复提醒的强迫观念。比如“你不要执着于过去,也不要为未来烦恼,你只有全心致力于面临的事情,除此而外,冲破命运的道路是没有的……”等,这样的或更复杂的长句,反反复复,重复到心安理得为止。把此称为祈念恐怖。神经症者的反复操心于无聊的事情上,还特别的有持久性。如果能够做到脑子要怎么想就让其去想,想得再荒唐也不过如此。就会体验到顺其自然的妙处。

应该认识到对这种不快只有忍受,别无他法.若采取这种态度,不快的心情就会像水泡一样消失.但受不了这种不快情绪的痛苦,想千方百计变得愉快,试图摆脱不快,那么结果是越着急,致使恐怖就会越发严重,且使不快情绪更加显著.


与人笑脸相迎,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这叫“礼仪微笑”。要想不给别人以不愉快的感觉,确实是一件很要紧的事。从道德上来讲,也就是一定要经常抱着宽容来待人。但是在这里不得不考虑的是,为什么不能给别人有愉快的感觉,自己又是抱着有怎样的目的才不给人以不快感呢?由此而来的,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本心是自觉的,就应该从自觉出发来磨练自己,这是少想错,少搞错的最好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位高而不低头,就难保其位”。那是因为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要靠更多的支持才行。当受到下面人排斥的话,就不能保住其地位了。

能够原封不动地觉知、承认自己心中的想法就叫作“自觉”,而能够看穿自己心底最深奥之处就叫作:“正觉”。不要把问题单纯的评价其是好,还是坏,仅仅是原封不动地承认,原封不动地坦白自己内心地想法就好。(这就是观照,自己的体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我们需要脱离一般普通的评判)做为对境遇的反应,不存在好坏之分的问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0-9-23 17:09 编辑

只要承认事实本身,服从自然,顺从境遇就行了。努力也好,懒散也罢,只要觉悟到总会受到相应的报应(即必然会承担相应的后果)。用不好的态度去对待人家,当然要受到人家的讨厌。而对人强装亲切,因并非出自本心,事后仍要为别人所嫌。如懒散则一生不能直起腰、抬起头来。如像个男子汉一样,具有敢于接受那种报应的觉悟,就不会有那种“一切都想获得成功,但在行动上却像小虫”这种状况,那么对这个人就可以说他是勇者,是善人。

不靠直感来感受就会出错。勉强做的总是虚假的,顺应自然即是真实”。老实说,人们最尊重的就是真实的事物,因为它是正确的东西。能超越善和恶、利和害那种差别,抛弃名利的纠缠,顺应自然就能从观念、空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自在地生活。

敢于面对自己眼前的痛苦,就可以得到安乐,否则只会在自我中心的圈子里度日。必须坚强,能承受艰辛,方能成为善人。
红脸恐怖患者忘记了通过受人喜欢才能得以发展这个真正的目的,光是想着做一个在不论那一位大人物面前也别红脸的厚脸皮人;或是患有不洁恐怖症的患者忘记了想使身边环境清洁这个真正目的,只是想去掉自己不干净的心情。这样的急功近利观念是决不可能治好强迫观念的。

让精神保持紧张啦、把注意力分布到四周啦、勉为其难筹划自己的精神之类的事是精神修养家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原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不要勉强筹划自己的心,如把工夫下在顺应好周围的境遇上,那么自己的心就会对此境遇变得自由而很适应。首要的是能把自己投放到适当的境遇中,这样就可自由自在地紧张或松弛,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

在被恶智所困的时候,对什么都不敢兴趣,世界变得荒凉不堪。悲伤的时候没有欲望是理所当然的。抛掉恶智,改变心情的话,那么神经症的症状就会治好,对形形式式的事情也会变得有兴趣。

“自己很不幸、劣等”,“人生不可解,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等等都是相对的、比较性的语言。不幸是相对于幸福而言的,不可解是相对于悟解而言的。如果看一看那些没有像自己那样优裕的人们,就不会光说自己不幸了。

如想做一个出色的人,就要向出色的人看齐,同时会努力改变现状。

不说抽象的东西,只教如何实行,只教“尝试一下,对其作探讨”。要铭记在心的是,在现实世界里若不认真观察自己眼前的事物,就不会有哪怕一丁点儿的进步与发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0-9-23 17:21 编辑

幸福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是难以测定的。幸与不幸、善与恶等均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说“幸福就是地位高、有钱、长寿”似乎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有钱而有地位的人一旦患了抑郁症,就掉进了悲观的底层;而无地位又无金钱的人一旦患了躁狂症,就会充满了幸福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不断提高效率,现实地活跃心身活动就行了。到了那时,神经症症状也就治愈了。
强制的,即是虚伪,顺其自然才是真实”。平常心不是造出来的,是原来就有的东西。如果可怕的话,就顺应自然地让它去可怕好了。那就是平常心。

我们对世上的现象,一定要注意看其事实的本来面目。人们根据自己的方便而作的解释不是事实,惟有事实才是真实(唯事实为真)。

患者必须认识到“心脏没问题”这个客观事实和“自己是个害怕的人”这个主观事实。这样一来,就不用着到处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了。尽管仍感到恐惧,可是能照旧工作,照旧外出,这样的生活态度应该说是不成问题了,那便是“顺应自然”。

“与现在同化”,也就是达摩大师在佛学中所指的“人立顶点,不谋其前,不虑其后”的境界为已过去的事而烦恼,反复唠叨是谋前;因“不能攀顶而感到遗憾,生了病可不得了呀等等”的前提操心称为“虑后”。若与现在同化时,就完全不会为过去而痛苦或为往后而操心了。

我们最要紧的是别失去人生的目的,并尽现在自己的力量及能力做到最好。只有在那种时候,才感到已超越了自己的努力与痛苦。

即使是同样的境遇,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很憎恨的东西,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却应是感激不尽的。

光听他本人叙说是不能判断是非,善恶的。应调查他本人的气质,平时的生活态度,并且好好听听他父母亲所说的,才能作出判断。(即要全面的掌握情况、信息才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

经常憎恨、抱怨别人的人本身是个对人冷漠,缺乏爱心的人;而经常赞扬、感谢他人的人本身是个爱心浓厚的人。
没有人会不帮助真正窘迫的人,这便是人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0-9-23 17:37 编辑

我把那种“边怀疑,边实行”的做法叫作“顺从”。怀疑的是我(指森田先生),尽管心有疑虑,但仍然听从森田先生的指导努力实践之,靠的就是理智。怀疑和理智的对立越扩大,这两者之间的斗争也就越激烈,但如果仍然能够做到“边怀疑,边实行”,那便是“大服从”。平常我们说的“大疑才能大悟”便是这个道理。毫不怀疑听从森田是盲从,是迷信神经症的治疗也同样如此,越是以前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有过各种各样迷茫的人越是能够治好。

人在冷的时候会感到寒冷,在痛苦的时候自然会感到痛苦,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患病时出现担心是理所当然的。患病时只有感到担心,才能够去寻找适当的治疗。但是,如果让患者去担心不必担心的事,从而使之陷于烦闷、苦恼之中,便会坐也不好,站也不好,那样只会使病情恶化。

困难和成功,痛苦和安乐,生和死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过程”。

死亡当然可怕,达到大目的自然会伴有相应的痛苦和困难,只要觉悟到这个极其简单的道理,那么神经症症状,不管是强迫症状还是其他什么症状都会全部消失。

体会欲望和恐怖的调和把自己放在自然状态之中,就会变得自然。出现提心吊胆的状态是因为“既想做那,又想做这”的欲望过高所致,如果不一一拘泥于自己的心身异常,这样欲望和恐怖就会得到调和,神经症症状就会消失。初想也许认为是因太忙而使注意力分散之故,其实绝非如此。

所谓使痛苦与恐怖的同化,是指忍受痛苦,不以玩弄小花招去逃避痛苦。

能洞察自己心灵深处的行为称作自觉,对人生来说修养越多,自觉就越深,就越正确。

“生的欲望”指“想活得更好,不想受人轻视,想做一个了不起的人”那样的向上欲。生的欲望与食欲一样,求知欲也好,其他欲望也好,只要活着,就不会停止。人们一旦被理论所束缚,求生的欲望就会受到抑制。

可通过自觉而知道“求生欲望”。但如果进一步再反省一下自己的心灵深处,就会知道“欲海无边”,求生欲望也同样是无止境的

据我自己的自觉,这种欲望既不能否定,也不能去除。我称之为“欲望不能断念”,再加上“死亡是可怕的”,就是从我自觉中所得到的事实。

可用相对原理来说明“死亡恐怖”和“求生欲望”之间的关系,以容易理解,相对性是指两个东西的平衡。当“求生欲望”非常大时,“死亡恐怖”也就消失得感觉不到一样。相对关系就是如此,并不是说“死亡恐怖”没有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39:55 | 只看该作者
有了对日常生活的适应性,是神经症症状痊愈的原因。必须知道这两件事不是毫不相关的。

神经症患者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其所持有性格中“朴素、诚实”的积极方面,就会深受别人赞赏、重视。如能如此,其就会从心底里感谢与生俱有的神经质素质。因此,性格是有两面性的。

神经质具有对事物执着的特性,一旦定下某个目标,或者确定某个职业以后,就执着、依恋于此,很少发生有改变目的、调换职业之类的事。

森田疗法采用的是遵从自然的轻松的方法,而非那种苦行僧式的方法。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关键点。治愈后的患者不管出于何种境地,都能根据此时此地的境遇应付自如。

若因周围状况与自身之间得以平衡就不会导致身体不适的出现。在暖和的地方要保持轻松休闲,在寒冷的地方保持适度紧张就行了。

对于神经质者来说,所谓精神内向是指还没治愈时,一旦治愈就会变得外向,不管任何工作都能麻利地处理。虽说是变得外向,但不失自我内省仍是神经质的特长。

用人的注意点: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心情,但决不是放任不管。我只是一针见血地按照所想的去做,并尽可能不要无益地使用勤杂工。比如说自己在无事可干、抽着烟的时候,一些细小的事情就自己动手。

如果勉强地去做善事就是一种伪善表现。不光是指自己应该做而做,只有对别人的辛苦看不过去而去帮忙,自己的心灵才会对外开放,与工作同化,才能忘掉自我内省,那才是真正的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40:21 | 只看该作者
忘掉会被人怨恨,为了工友,或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同化,所以才能自然而然地真诚表现出来,这方面的窍门不作过体验是不知道的。

真正的“仁”是要看时间、场合的,是忘我利他,为社会而尽善尽美的,有仁者,其本人是没有时间为自己打算的

以事实来说明就非常浅显易懂,并能使大家都理解。光是讲道义如何、社交如何,就很难讲得清楚,而如从感觉触发,与其事物本身同化的话就会毫无障碍,顺顺利利,像流水一样畅通无阻了。因此,我们需要善于将我们的智慧及我们的感觉和感受融汇一起,以随机应变,相机行事,以简便、合适为标准处事。

如果一个人刚愎自用,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事,是不可能适应环境的。如果光凭自己感情行事(即刚愎自用),就会完全没有顺从性。

那些尚未被治愈的人只要具有纯朴的、顺从的心情,一边羡慕这些人,一边想着我也要像这些人一样治好自己的病,而紧盯不放,便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这些心情感化而治好疾病;相反,如果认为某个人是由于素质好、症状轻,所以治得好,而我则与其不同,或者是怀疑先生给我下的神经症诊断是错误的等想法,抱着这种歪曲念头,则是很难治好的。因此不要拘泥于是否治得好或是治不好这句话,只要学着那些被治好并恢复健康的人的样子去践行和体悟就行了。

不管对任何东西都是十二分地充分利用,使之发挥其价值。那便是“尽人性、尽物性”。不管是人也好,物也好,都要使其发挥全部的价值。

讲究实际,自己想做到的小事不需麻烦他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40:49 | 只看该作者
所谓“心机一转”就是突然一变。在一转之后,即使要想回到原来错误的观念上,那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从这种感觉变化时的心境触发,去思考“心机一转”就容易理解了,但是从道理上出发确实无法理解的。
所谓“穷达”就是指走头无路时的领悟。此外,所谓的“大疑、大悟”,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迷惘、烦恼和痛苦,也就不会发生一转,不去冥思苦想那些生死问题和人生问题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心机一转”。从这一点上讲,冥思苦想是和素质有一定关系的。但是,即使有很好的素质,如果没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那就不可能有“心机一转”的体验。

   神经质者所体会的“心机一转”通常是指性格由内朝外的转变。

正确反映观察:是没有预设好,还是坏,仅仅是原封不动地承认,原封不动地坦白自己内心地想法。能够原封不动地承认自己心中地想法就叫作“自觉”,而能够看穿自己心底最深奥之处就叫作:“正觉”。

我们大可不必硬撑着想去做一个善人,只要承认事实本身,服从自然,顺从境遇就行了。努力也好,懒散也好,只要觉悟到总会受到相应的报应。用不好的态度去对待人家,当然要受到人家的讨厌。而对人强装亲切,因并非出自本心,事后仍要为所嫌。

要富于“纯真的心”,体现出真正的人情味,不要有任何宗教上或者道德上的理由。只有发自纯真的心时,才会不为任何目的,不为报酬,不怕被人误解去做自己的事,我想那才是真正的宗教和道德。

如果具有了即使被人讨厌也能想得开的精神准备,以及只要自己受到相应的待遇就行了的想法,那么就不只考虑自己,同时也要考虑情况的好坏。如果具有了即使被人讨厌也能想得开的精神准备,在那时候开始,成家、工作和微笑,那么这一切都将显得自由自在,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然的人情味。

如能根据时间和场合的需要,运用自如,笑也好,不笑也好,都是自然。根据对象或原因不同,会产生愉快的、滑稽的和尊重的感情,并引起相应的表情和行动。稍微有些滑稽就会微笑,非常滑稽就会大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2:41:24 | 只看该作者
嗜酒者往往一边想停止饮酒,一边又不断地去饮酒,这些即使不想饮酒但又克制不住的人终会成为嗜酒者。他们常用“自己意志薄弱”等理由作为借口,其实并非如此。想饮酒是主观问题,酒有害则是客观问题。如果他们能够承认并搞清这两方面的问题,那么就不会暴饮了。要是混淆了这两方面问题,自己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最终越陷越深。

一旦用自己的理智去下种种努力,反反复复地思索着去克服自己的纯情,纯情就会消失掉,心情转换也不会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悲痛会一点点消失.在感到无法断念之际,自然的也就断念了. 反反复复地唠叨反而会煽起自己的感情.
如果光是执着于自己生气的情绪,认为只要自己不生气就行了,光是专注于想什么办法能消除自己生气的情绪,那这种情绪就总是去不掉。一般说来在生气的时候,暂时把它搁置一段时间的话,“心随万境”,不知不觉之间被其他事物所吸引,生气的情绪也就马上不见了。那便是自然之心。但当执着于神经质的自我中心时,自然之心就会缺乏发动的余地。

该生气的时候要生气,这与该悲伤就悲伤、该疼痛时就疼痛是同一道理,那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我们对生气也好、吃惊也好,都无能为力,如果硬要不发火、不吃惊,就会产生强迫观念。

当会区别各种事物时,就会因外界对象的状况而做出高兴或生气的不同方法。大凡愤怒是产生于自己受到痛苦、不利,估计会被剥夺快乐、幸福时,并确实已存在这些情况时。

当面对着地震、打雷、火灾、父母长辈发怒等的时候,因对方过于强大,自己再怎样拼命也难以抵抗,也就往往只会缄口不言,产生畏惧之情。

当你想到长辈、大人物、神仙等会给我们幸福时,尊敬之念就会油然而生。

当导致自己不愉快、不利处境的对方是比自己还要弱小,能凭自己力量予以制服时,就会产生蔑视、轻视的感情。如果你在这种情况下发怒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像一个孩子。

最易导致发怒的是可与自己匹敌的、力量相等的对手,若自己予以奋发可以取得胜利,加以威胁可使之屈服。如果判断正确,就可以表现出生气、激怒、感慨、愤怒。如果判断失误,只能说属于认识不足、缺乏智慧所致。(根据不同的境况和对象,所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也就自然不同,故学会区别各种事物、境况和外界对象的状况很重要

另外,导致发怒的原因,除了外部原因之外,还与自身的心情不好、腹泻、头痛等躯体疾病状态的条件有关。尤其是发怒这一情绪变化,只有当导致发作的条件全部备齐才会开始,而不会只按自己方便与否来发脾气或不发脾气。

发怒时应该怎样才好呢?需要根据不同的境况和对象相应处理。应该保持发怒的姿态,面对引起自己生气的对方,如妻子、女佣、同僚等,应竭尽全力设法让自己发怒的目的达到成功,一旦成功,自己目的达到的话,气也就消了。

要想让父母亲、长辈按自己的所想那样去做,就不能把自己的怒火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而必须要委婉地下功夫。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6 14: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