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叁贰肆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对《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的解读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4-11-15 19:4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庖丁解牛 发表于 24-11-15 19:33
不吃药,能挺住,就相当厉害,我不吃药肯定不行,
你要是有点好的机会,就能翻身
我并发症很多,胃反酸 ...

我们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我是强迫症。之所以不吃药,并非我能忍,而是好转很多以后不感觉有多痛苦了,偶尔还挺舒服,但耽搁了太多时间。依照森田博士的说法,我这种神经质症40天左右就可以痊愈,我花了近20年时间,我很心痛。所以我现在想为森田疗法的发扬光大做一点事情,如果能够的话。我希望帮助更多的我走更少的弯路,如果能顺便赚一点钱,那想必也是极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4-11-15 20:01:4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脑袋,也是各种想,停不下来
森田病床,开始时候,卧床,一动不动,等到实在待不下去,才去活动
没事,呆着时候,主动各种想,要是有事,忙起来,想的就少了
我关注双相主播,说的很好,我天天看那个人
我就是一点点小事,就会担心,就会一直想怎么办?一直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4-11-16 10:22:2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如下:
●装腔作势的粗浅认识
以上阐述的一般疾病和神经衰弱的关系,业已说明某一种疾病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它自身必然的结果,并非是神经衰弱格外加进去的。与此具有同样关系的还有所谓心身过劳会引起神经衰弱的说法,这也只是单纯从普通常识出发产生的一种看法。它并不是什么正确的科学见解。过劳就会感到疲劳,这是一种身体疲劳的表现,而不是什么病,更不需要装腔作势地把它叫做神经衰弱。倘因失眠、不休、不食导致身心过劳,自然就会出现破坏新陈代谢平衡、身体衰弱、体重减轻等现象。因为这些心身活动属于神经机能活动:所以,它们也是一种神经衰弱的表现。但却不能再进一步把它叫做神经衰弱。说是身体较弱,或者文雅一点叫做心身衰弱也就足够了。很早以前,我在医科大学参加毕业考试时,从6月到12月这大半年的学习中,体重最多时减少了五、六公斤,最少的时候也在两公斤左右以上。于是,神经也出现了衰弱的表现。但这却不能叫做病。爱迪生在发明创造最着迷的时候,常常连续三天三夜不睡觉,每天只吃一次饭。但却从没听说他得过什么神经衰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或多或少地出现心身疲惫与精神饱满,身体衰弱与逐渐恢复这样不断反复循环的现象。然而,假如我们现在每天忙得连恢复疲劳的空隙也没有,只是一味日以继夜、精疲力竭地不停地奔波的话,情况又将如何呢?按照脱离实际的机械观点,必然会肯定的确由于身心过劳造成了神经衰弱。然而,事实上并非这么容易就造成疾病,因为在我们人类身体机能中,有种专司测试和界定疲劳感受程度的生命安全阀。不管你能承受多大限度的耐性,如果只是蛮干下去突破了安全阀,最后也只有躺倒死亡而后已。但若以“躺倒死亡”为界,只要尚且未越雷池,就还有可能重新恢复。
但是,任何事物的法则,都没有不存在例外情况的。这儿所说的例外,就是患了病。有的精神病患者,便没有这种专司疲劳感觉的安全阀。极个别的人,毫无休止的不断兴奋、不断亢进,直至亢奋到死亡。这种情况当然就不算是什么神经衰弱了。但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种感受疲劳的分寸也各不相同。这种疲劳感觉格外严重的人,一般都是所谓神经衰弱患者,也就是我所说的神经质。还有一种过分缺乏疲劳感受的人身体虽属勉强承受,但却大大咧咧、毫不在乎。这种情况,则不能算是有种种表现的神经衰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4-11-16 10:23:1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解读:
得了躯体疾病的人会表现出忧虑、担心、恐惧、失眠等等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只是得这些疾病之后的应然表现,并非神经衰弱导致的结果,与神经衰弱是两回事。心身过劳也不会导致神经衰弱,说心身过劳会导致神经衰弱不是一种科学的见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类身体机能中存在一种安全阀,只要没超过安全阀就都有可能恢复,当然如果超过了安全阀那就挂了。但神经质症患者的注意力大都指向内部,非常关注、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不会允许自己超过、甚至接近安全阀,所以很多神经质症患者没有必要因为恐惧、失眠、焦虑等等神经质症状的影响而对自己生命安全过于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4-11-16 10:38: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庖丁解牛 发表于 24-11-15 20:01
我的脑袋,也是各种想,停不下来
森田病床,开始时候,卧床,一动不动,等到实在待不下去,才去活动
没事 ...

森田疗法看起来好像只有四个步骤,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四个步骤之间是有很强烈的情感体验上的逻辑,如果没有对这个情感体验上的逻辑领悟到,只会机械地照搬四个步骤,我觉得可能很难有好的效果,当然你也可以说,如果我都体验到了那还治个啥。照此看来,实施四个步骤时还得有对森田疗法深刻领悟之人在旁边指点才好,那何人可当之?当然是森田正马本人,除此之外,我没看见其他人,当然可能有但是我没看见。虽然先生已逝,但他的著作却留了下来,里面记录了大量的案例和理论讲解,是我们神经质症患者获得救治的宝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4-11-16 12:05: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叁贰肆肆 发表于 24-11-16 10:23
我的解读:
得了躯体疾病的人会表现出忧虑、担心、恐惧、失眠等等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只是得这些疾病之后的 ...

你和@觉照老哥的见解类似,独到而深刻,
可惜二人都没有考个证什么的,加油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4-11-16 12:17:00 | 只看该作者
叁贰肆肆 发表于 24-11-16 10:38
森田疗法看起来好像只有四个步骤,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四个步骤之间是有很强烈的情感体验上的逻辑,如果 ...

我最多症状,就是突然想起过去不好事情,心理难受,很大反应
感觉就是过去应激反应,再一次浮现
感觉不好,我就拦住,阻止这么下去,也是没有用
时间长了,变成习惯,出现就会去阻止
一直在想,怎么办?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4-11-16 12:18:16 | 只看该作者
thail08 发表于 24-11-16 12:05
你和@觉照老哥的见解类似,独到而深刻,
可惜二人都没有考个证什么的,加油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4-11-16 12:19:25 | 只看该作者
庖丁解牛 发表于 24-11-16 12:17
我最多症状,就是突然想起过去不好事情,心理难受,很大反应
感觉就是过去应激反应,再一次浮现
感觉不 ...

阻止就任其阻止是解脱阻止的好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4-11-16 12:26:06 | 只看该作者
thail08 发表于 24-11-16 12:05
你和@觉照老哥的见解类似,独到而深刻,
可惜二人都没有考个证什么的,加油哟!

出现症状之后,觉照老师认为,加上森田理论,去管理这些情绪,去解决这些情绪
这位老师认为,给这些情绪完全自由,随便,不去管他,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潜意识,想怎么的,就怎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4-11-16 12:38:1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森田,就像咒语,不断说,芝麻开门!芝麻开门
现在森田,就像人脸识别,不需要任何主动行为,所有情绪,都是给他们足够自由,随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4-11-16 12:4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庖丁解牛 发表于 24-11-16 12:38
以前的森田,就像咒语,不断说,芝麻开门!芝麻开门
现在森田,就像人脸识别,不需要任何主动行为,所有情 ...

森田一直是那个森田,只是很多人误解了,他们误己也误人,我也曾深受其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4-11-16 13:19:31 | 只看该作者
叁贰肆肆 发表于 24-11-16 12:19
阻止就任其阻止是解脱阻止的好方法

阻止,就让他阻止,如果不让他阻止,就像任性的孩子,越不让,我越是那么做
结果就是强化了,病情加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4-11-16 13:22:27 | 只看该作者
叁贰肆肆 发表于 24-11-16 12:19
阻止就任其阻止是解脱阻止的好方法

努力去阻止,人家不听我的,就变成对抗思维,一个往东,一个偏往西,卡在那里,一直这样玄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4-11-16 13:22:35 | 只看该作者
庖丁解牛 发表于 24-11-16 13:19
阻止,就让他阻止,如果不让他阻止,就像任性的孩子,越不让,我越是那么做
结果就是强化了,病情加重了

此处应有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