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湘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果然神奇-消极思维日志

[复制链接]
136#
发表于 16-5-19 00:22:11 | 只看该作者
jzh1979 发表于 16-5-17 16:52
有些不现实的期望导致沮丧情绪,这包括:a. 如果我想要得到某些东西(爱、幸福、提升等) ,我就应该得到 ...

非常同意:... “如果我是一个好妻子, 我的丈夫就应该爱我” ... 把应该变为“我真希望我可以……”.

有时我们被别人 突然变道超车,会很不高兴,有时气愤;心里的潜台词:“人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而且每时每刻都应该遵守”,这样一反思我们自己都知道这个"应该“不现实,我们自己情急时也会 突然变道超车。 夫妻间的”应该“会更多,因为大事小事都会引起不同的观点理念背景和角度,其实更需要:把应该变为“我真希望他/她可以……”,而且相互表达出来...  没事平时多沟通

愿我们 病情和 (夫妻,亲子)感情 都变好...

耶稣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 10:11)", 其实圣经上还说,丈夫是家里的头,头要能为肢体舍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16-5-19 00:37:05 | 只看该作者
湘峰 发表于 16-5-13 08:22
谢谢解答,让我增加了不少知识。
有什么适合的基督的入门书籍推荐吗?
我准备先大量阅读两教的相关书籍 ...

《圣经》有66本书,旧约39本,新约27(3x9)本。 你可以 先读约翰福音,马太福音,读不懂的可以快速跳过,然后读路加福音,使徒行传,雅各书...

参考书很多,偏爱理性思维的朋友 可以 从《游子吟》开始浏览{http://cclw.net/gospel/explore/youziyin/htm/index.htm}; 偏感性的朋友,我不太了解,但可以看名著《悲残世界》,雨果写的,还可以试试:《谢谢你用爱骂我》{http://cclw.net/book/xxnyamw/main.html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16-5-19 00:40:27 | 只看该作者
神,就是爱 !
《潘知常: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http://www.aisixiang.com/data/77488.html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16-5-19 14:4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湘峰 于 16-5-19 16:15 编辑
卫重生 发表于 16-5-19 00:40
神,就是爱 !
《潘知常: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http://www.aisixiang.com/data/77488.html

写得太好了!摘录一些:

可以把在西方的基督教中所实现的生命的“根本转换”称作“化蛹为蝶”,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种神奇。
试想,苦难和受难是中西皆然的。这在美学上,应该叫做:边缘情境。生命的边缘情境,是德国的一个大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来的,指的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无缘无故的绝境的时候的突然觉醒,这个时候,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了突然的全面的断裂,赖以生存的世界瞬间瓦解,于是,人们第一次睁开眼睛,重新去认识这个自以为熟识的世界。这个时候,生命的真相得以展现。也是这个时候,每个人也才真正成为了自己,真正恍然大悟,真正如梦初醒。用雅斯贝斯的话说,人只是在面临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面临为实现意愿所做努力的全盘失败时,换一句话说,只是在进入边缘情境时,才会恍然大悟,也才会如梦初醒。


这样的恍然大悟与如梦初醒,在西方就意味着生命的“根本转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化蛹为蝶”。

      《沉重的时刻》
            里尔克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
  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
  望着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16-5-19 16:10:0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可以拒绝宗教,但是不能拒绝宗教精神:我们可以拒绝信教,但是不能拒绝信仰;我们可以拒绝神,但是不能拒绝神性。

希腊教是把宗教变成了艺术,儒教是把宗教变成了道德,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是把宗教变成了宗教。基督教则是把宗教变成了信仰,因此,在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离信仰最近。

根本转换,是指人们从陷于一般存在的困扰(罪过、无知)中,彻底地转变为能够在最深的层次上,妥善地处理这些困扰的生活境界。这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使人们体验到一种最可信和最深刻的精神实体。

在《圣经》中,《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被称之为“诗歌智慧书”。惟有受过苦的人才能为《约伯记》作注,惟有从叛逆中回头的人才能释意《约拿书》,那么惟有经历过幻梦破碎、对世界绝望、厌弃的人,才有资格写《传道书》的注释。

一切的苦难都不存在什么善有善报和恶有恶报,但,却都是上帝的安排,因此,尽管无缘无故,我们都应该坦然受之,快乐受之!这个世界的苦难是无缘无故的,因此它绝对不可战胜。可是,作为人,我们又必须去战胜它。因此,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一如以往地去做,我们都有始有终地去做,我们都无怨无悔地去做。可是,怎么去做呢?“敬畏上帝,谨守它的诫命,这是人当尽的本分。”

基尔凯戈尔:“只有当人看不到任何可能性时,人们才去信仰。”
舍斯托夫:“确切地讲,真正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世人眼光看不到的出路。若非如此,我们何以还需要上帝呢?只有在要求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的时候,人们才转向上帝。至于可能得到的东西,人们对之也已满足。”

苦难固然无缘无故,却绝非无法跨越。毕竟,苦难并非最后的意义。最后的意义还蕴藏在事实的背后,它需要心灵的眼睛去洞穿。

有些人看不到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的意义,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生命的意义是必须从结果来衡量的。得到,才是成功。得到得多,才是笑到了最后。因此,如果终其一生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果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对于爱与信仰的奉献之中,无疑就会觉得无异于一种莫大的失败,当然,就不屑为,也不愿为。可是,这其实是出于一种对于人生的误解。人生有限,如果看中功名利禄恩怨情仇之类现实的回报,那即便所获再多,也不可能无限。

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还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面对苦难的方法、实现“根本转换”与化蛹为蝶的方法,还是人类文明得以大踏步前进的前提。从表面上看,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仅仅是洁身自好,其实,它绝对不仅仅如此。这是因为,转身,让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平等、自由、博爱等价值的更加重要,更加值得珍贵。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再可能回过头来再次置身那些低级的和低俗的东西之中了。我们被有效地从动物的生命中剥离出来。须知,为人们所熟知的从希腊开始的对于人类精神生命的悲剧“净化”说,道理就在这里。
当一个人把人生的目标提高到自身的现实本性之上,当一个人不再为现实的苦难而是为人类的终极目标而受难、而追求、而生活,他也就进入了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此时此刻,他已经神奇地把自己塑造而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就是人自己塑造的东西,为了这一切,人必须从自己的终极目标走向自己。

鲁迅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就是“黑暗的闸门”。他说我要肩起黑暗的闸门,把孩子们放到光明的地域。但是,黑暗是有闸门的吗?如果黑暗真是无缘无故,它就没有边际。他是一个永远的永恒的东西。那你能够在什么地方把黑暗“扛”起来呢?什么地方又是黑暗和光明的边界呢?成熟的文化思想和美学思想家一上来就知道了,黑暗即光明。例如海德格尔就一开始就想清楚了这个道理,而鲁迅还是想把黑暗斩断,他认为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所以我经常想,其实鲁迅给我们的最不好的影响就是,他自己变成了一座黑暗的闸门。他因为抗起了黑暗的闸门,让自己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黑暗。而且,如果是个体的心灵黑暗,那就只能靠自己来拯救,又怎么能靠鲁迅来拯救呢?鲁迅又有什么权利去拯救呢?

我经常说,《肖申克的救赎》,写的是监狱,其实是人生,写监狱的越狱是一种比喻,比喻的,是人生的越狱,是从自己心灵的黑暗所铸就的动物性的地狱中越狱而出。而且,人生永远是在越狱的路上,也永远是在越狱的过程之中。
在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瑞德对安迪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 可是,安迪却是怎么说的呢?“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而且,“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

它相信的是人类灵魂的无限力量,这个力量将战胜一切外在的暴力和一切内在的堕落,他在自己的心灵里接受了生命中的全部仇恨,生命的全部重负和卑鄙,并用无限的爱的力量战胜了这一切

——以上摘自:潘知常: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中国人为什么走不进天国——三论中国文化的“信仰困局”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16-5-19 16:1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湘峰 于 16-5-19 16:32 编辑

   具体来看,作为一神教的基督教所带来的根本转换是:
  首先,为爱与信仰找到了出口,走出了神的迷宫。一切都不再是神,不再是一个神的战场、英雄的战场,而成为被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成为受造的世界,并且因此而出新了管理的问题(社会科学)、规律的问题(自然科学)、意义的问题(人文科学)、审美的问题(美学)。由此,上帝成为绝对的、无限的,而不再是相对的、有限的。
  其次,人不再是万物中的一分子,而是万物之灵。自然成为一个对像,成为偶然和被造,人则要为其负责,同时,动物也与人区分开来,人可以被拯救,动物却不能。这样,人也就离开世界而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成为上帝的肖像,成为上帝的子孙。上帝也只与人对话,人类因此而获得了解放。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作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个体而去独自面对绝对而唯一的神的,每个人都是首先与唯一的神发生关系,然后才是与他人发生关系,人与神的关系先于人与人的关系,由此,也就有了自由意志的问题。
  最后,神成为唯一。一切都只有它才能够做到,而且,一切也只有期待它,倘若它不出手,那也只有继续期待。于是,宗教不再是一场交易,而是一种期待。受苦,因此而有了意义。因为靠上帝去支撑,而且上帝不会忘记回报(工作也成为一件快事)。中国常见的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因此也就都不常见到。爱,也因为有上帝的支撑而成为常态。一个更加合乎人性的光辉未来,引领着人生并且成为人生的全部。
  与此相应,历史也从有限走向了无限,并被附加了目的、意义与价值。爱因斯坦说过: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我们可以理解宇宙。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基督教。这样,曾经的历史是循环的,无始无终的,而现在是了直线的,也有始有终了。自然,开端意味着理由,理由的出现就是历史的根据。同时,开端也意味着希望。于是从命运到天佑,古希腊的宿命被基督教的希望取代了。最后,进步的观念应运诞生。有著名作家说:生活在别处,其实,历史也在别处。于是,历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成为人类精神的历史,它是人类从有限走向无限的故事,也是人类从相对走向绝对的故事,总之,是从心路历程走向天路历程从尘世走向天国的故事.。
  这样一来,区别于中国文化的自在与逍遥(有缘有故的苦难与有缘有故的爱)的“乐感文化”以及印度的苦难与解脱(无缘无故的苦难与无缘无故的放弃)的“苦感文化”,西方文化走向了原罪与救赎(无缘无故的苦难与无缘无故的爱)的“罪感文化”。


   我们看到,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西方文化起码在三个方面出现了根本的变化:

  第一个方面,是强调人应离开自然本能而从精神世界的角度来对自己加以评价,所谓灵与肉,也就是不从“肉”的角度来评价自身,而从“灵”的角度来评价自身;不从自然世界的角度来评价自身,而从精神世界的角度来评价自身。结果,就出现了一种新的阐释世界的模式,这种阐释世界的模式发现了这个社会不但有自然的异己力量,而且社会也在成为一种强大的异己力量。“无缘无故的痛苦”就是这样形成的。那么,怎样去战胜它呢?西方走向了“无缘无故的爱”,也就是走向了从精神上重新界定痛苦的道路。

  第二个方面,是把无限提升到了绝对的精神高度。它把古希腊的自然的人变成了基督教的精神的人,这时人就成了一个终极关怀的象征,成了无限性的象征。这时西方人就像我过去跟大家说的那样,他们悟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人需要先满足超需要,然后才满足需要;人只有实现超生命,才能实现生命。

  第三个方面,是强调了在信仰中获得救赎。什么叫在信仰中获得救赎呢?那就是它发现了人的有限性,也发现了人是无法走出“无缘无故”的苦难这一悲剧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去赌信仰存在,赌上帝存在。也就是靠“赌”的办法去在信仰中获得救赎。“赌”,把精神从肉体中剥离了出来,和上帝建立起一种直接的关系。于是,也就赋予了人的精神生命以一种高于世俗秩序的神圣秩序和独立的价值。因此,不论是起初的“信仰后的理解”,还是后来的“理解后的信仰”,总之是信仰不变,也就是对于精神力量的高扬不变。结果,西方基督教通过对于上帝的信仰而升华了人的存在。使人获得了新的精神生命。

  而在这当中,最为关键的是,在基督教中人与人的关系被人与神的关系所取代。人首先要直接对应的是神,至于与他人的对应,则必须要以与神的对应为前提,由此,现实的无缘无故的苦难,对于首先关注人与神的关系的人来说,就没有必要去遮遮掩掩,也没有必要去闭目不视,是什么就是什么,无缘无故就无缘无故,又有什么了不起,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前面在《约伯记》中所看到的一切,既然一切都只有上帝才能够做到,而且,既然一切也只有期待它,那么,也就一切都听命于它,在苦难面前,倘若上帝并不出手,那也只有继续期待。于是,在中国人看起来几乎是如丧考皮的“无缘无故“,在西方人看来,却竟然是再自然不过。

  进而,如果人生只有一次,那么,复仇、倾轧,就都是必要的。恶的循环历史也就是必然的。可是,假如人生有无数次呢?那么,不去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得失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于是,真正的审判也就随之转向了天国。试问,是自己去私立公堂去宣判(这就是中国的“快意恩仇”之类的现世报),还是期待着末日的审判?选择是明显的。何况,因为人与神的关系先于人与人的关系,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不去计较尘世的恩怨,而去倾尽全力地为爱喝信仰而奉献,也就被禀赋了深刻的意义。受苦,因此也有了意义,更有了重量。因为有上帝在背后支撑,而且,上帝是不会忘记回报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在《传道书》中的“敬畏上帝,谨守它的诫命,这是人当尽的本分。”。

  就是这样,人之为人在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中实现了“根本转换”与“化蛹为蝶”,人的无限本质和内在神性因此而得以被揭示,精神的人也因此而具有了绝对的意义,人,不再是一个“行者”(例如孙悟空),而成为一个 “信者”(例如班扬的《天路历程》、但丁的《神曲》、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歌德的《浮士德》中的主角),心路历程转而成为了天路历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16-5-20 08:36:20 | 只看该作者
2016.5.19 周四 晴 情绪指数:7.5

到公司打完卡后,下到写字楼2F的KFC泡了一天。看《围城》,上阳光发贴,看宗教书籍,摒弃外界干扰,心无旁鹜,内心无比澄澈。看着外面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想着人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倒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淡然。当然我知道我只是这段时间没杂事在心,真要忙起来我和他们并无明显差异,只是红尘中一蚁族而已,不过能时常以一种超然世外之心去观照,其实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修行。

这段时间比较关注宗教的知道,其实是想找一个精神的皈依和信仰。毕竟活到四十多,从小受无神论教育,现在要再虔诚地皈依宗教实非易事,如果不是受抑郁症折磨, 断不会对宗教产生兴趣。所以我觉得直正和宗教有缘的应该是那些身受重病或遭遇人生重大磨难的人,这是他们自救之道。而那些一帆风顺、一生安逸、自我感觉极好之人,难入宗教之门。宗教的意义在于,通过它,这二种人实现了根本的互换,前者籍着这种“边缘情境”顿悟,得以格式化之前的认知,重新睁开眼去认识这个自以为熟悉的世界,从而寻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那就是自由、平等和爱,实现了灵魂的终极自由;而后者纸醉金迷,陷入并沉溺于物欲和感官享受中,使灵魂陷入牢笼。

因此,上帝之所以让我们抑郁,实是在拯救我们这些有福之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16-5-21 01:52:3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 弟兄姊妹 有一句话 常常提起: 人的尽头,就是 神的开头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16-5-21 01:55:16 | 只看该作者
基督教 真的 可以不是 宗教,而是 信仰 与 科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16-5-21 22:29:30 | 只看该作者
2016.5.20 周五 暴雨 情绪指数:7

消极情绪日志记录:

1、给同事QQ留言,催其还早几天借我的职称证。好了阵未收到恢复。情绪:有些担心、着急。下意识反应:不会被她弄丢了吧?她是不是故意不想还我?早两天在公司应该找她要,拖久了容易出问题;这丢了就麻烦了,影响到我找工作。认知扭曲:先知错误、以偏概全(丢证件就找不到工作)。理性回应:她只是一时不大座位上,不方便回我。她怎么可能不还我呢?这么重要的东西她不不可能丢了,如丢了一定会第一时间告诉我。     结果:半小时后收到她回复,通知我过去拿。   这半小时的情绪完全是自取烦恼。

2、中午在办公室打印报销单。紧张、有点手足无措。下意识反应:打印机不会出问题吧?财务不会打回单吧?这么简单的事我为什么会紧张?不想再拖了,好像心里总藏着事,影响情绪。 认知扭曲: 似乎找不出,也许这是正常的反应,并非认知扭曲。       理性回应:好久没做事了,没进入感觉,有些不适应很正常。不要责怪自己。 这种情绪一下就过了,可观照、分析,不可批判。用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不去理它似乎更好。   结果:很顺利地搞好定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16-5-21 22:3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湘峰 于 16-5-22 17:49 编辑

2016.5.21 周六 雨 情绪指数:7.5

早上六点起床(这两个月坚持早起锻炼,已然形成习惯。可见万事开头难,步入正轨后其实很容易),爬山、买菜、给家人带早餐、和老婆一起陪女儿学琴。午饭后睡了一觉,逛商场,在一家很有特色的餐馆吃晚餐,看了场电影《超脑》,说的是美国CIA给一囚犯换上殉职的一名特工的脑(不是生物性地换头,只是通过在两个脑间接上连接的芯片,相当于脑电波的联通),使他具备了该特工的记忆、感知、思维、知识的、技能等。想想若此技术成熟,我们这些抑郁症就有治了。问题是大家都想植入最聪明、最快乐的基因,人人都无比智慧幸福,没有痛苦,这是快乐吗?没有痛苦的快乐能称得上快乐吗?

老婆给我买了件西装作为我即将到来的生日礼物。
一天波澜不惊,很平静,也比较充实,这就是生活吧。至味只是淡。

情绪不错,唯一一点还是有些不耐烦。语言有些偏激,如老婆和我说邻居一对夫妇每周末开车几十公里送小孩去贵族学校学游泳,我不屑地说了声“有病啊!”其实那对夫妇和小孩和我家比较熟,两家小孩之前也经常一起玩,只是近几个月疏远了些。人家有人家的教育方式,他们不愿让小孩接受传统的中式教育,情愿花大价钱让她上贵族学校,这是人家的选择,我可以不认同,但用这种口语说话显然是不妥的。

面对老妈的唠叨也总是很耐烦,总是对她不假辞色,想控制自己就是控制不了。我该如何来改变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16-5-21 22:32:42 | 只看该作者
卫重生 发表于 16-5-21 01:55
基督教 真的 可以不是 宗教,而是 信仰 与 科学; 

是的,人们在看不到任何可能性时,往往会皈依宗教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16-5-22 13:00:46 | 只看该作者
湘峰 发表于 16-5-21 22:29
2016.5.20 周五 暴雨 情绪指数:7

消极情绪日志记录:

中午在办公室打印报销单。紧张、有点手足无措。 是和当前心理感受状态相关,这个时候没有负性认知,可以运用森田疗法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16-5-22 13:03:34 | 只看该作者
湘峰 发表于 16-5-21 22:31
2016.5.21 周六 雨 情绪指数:7.5

早上六点起床(这两个月坚持早起锻炼,已然形成习惯。可见万事开头难 ...

面对老妈的唠叨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规劝,毕竟年龄大了,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简单的劝导和拒绝没人有爱听,可以把一些网上或者现实资料间接让她看看讲给她听,比如因为唠叨导致家庭破裂,重大矛盾,这样她会触动更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16-5-22 17:3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湘峰 于 16-5-22 17:43 编辑

2016.5.16 周日 晴 情绪指数:7

昨天老婆和我说,她姐想再买套房投资,但首付款不够,找我们借钱。我心中很不爽,素不喜欢她姐,自私,尽管排行老大,遇事从不考虑别人,总是寄希望别人帮自己。比如她现在已经在广州有了一套房,相当于身价数百万了。还不满足,想去投资。投资也罢了,打我们的主意,想拿我们的钱去玩。我和老婆都是工薪阶层,尽管小有积蓄, 可在一线城市基本顶不了什么用,尤其我现在工作不顺,新换这份工作工资很少,而且随时可能失业,再找份工作怎么着也得一年,实在不想借钱给人,使自己手头紧,压力大。当下向老婆表示不满,认为她姐没必要买房,尤其是借钱买房。我言辞有点激烈,两人有点不愉快。

想想自己还是心胸不开阔,男子汉大丈夫为这种事纠结。毕竟是她老婆的姐姐,老婆也无法。前段时间我姐因儿子结婚,向我借了笔钱,我不是二话不说就给了?心同此理,情同此心,对别人为何如此苛刻呢?而且老婆一直上班,我们经济上互不干涉,不像很多家庭男人的钱统一交老婆管。老婆算是挺开明的了。现在要借也是借老婆的钱,我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呢。在贪念上自己还是过不了关,金钱看得太重。修行还不够啊。钱财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吃有穿有住就行了。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还是为了面子,和人攀比。


今天早上睡到八点多起床,没去爬山,上午坐在沙发上看书,不一阵昏昏欲睡,懒怠动。周日偶尔放纵一下,就别苛责自己吧。 下午和老婆带女儿参加她们班的集体活动,去公园,爬山,出了身汗,算将今天运动的任务完成了。

不知为何现在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做事没什么意义,有种虚无感。中午吃饭似也无兴趣,纯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让自己吃。谈不上是抑郁,只是一种虚无感,有点洞穿世事的感觉。 这是暂时的情绪,还是修行必经的一种阶段呢,如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我现在是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了吗?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2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