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阳光工程心理网 心理知识 查看内容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

08-12-16 20:24| 发布者: sunshine| 查看: 2268| 评论: 0|原作者: 冈本常男|来自: 阳光工程心理互助公益网

五、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上面四章,我以各种实例为素材讲述了当代的公司职员们所面临的心理上的危机以及战胜危机所需采取的方法。由于篇幅所限,实在无法将所有的现象一一提出讨论。而且,我本人既不是医生,也非心理学家,当然不可能对提出的心理上的疾病和危机作学术性的分析。但我本人在当职员的生涯中,曾经历过种种烦恼和痛苦,若这些感受能对处在相同情况下的职员有所参考的话,那该……。就是基于这样想法我才动笔写这本书的。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里,我想说的是: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你命运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正如森田博士所说:"所谓命运,就是对境遇所作的反应的方式。"命运这种所谓强大的力量,当然不会从外部来操纵你的。而是由你本人决定你自己的命运。假若你哀叹:"我这个职员真不得志,不走运!"那说明你为自己的境遇所困扰,牢牢地把自己绑在这里。所谓不得志的命运,不过是自己把它加在身上的。此时,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从自己束缚自己的境遇中摆脱出来。即改变观察事物的视角,改变维系心理平衡的支点。唯有如此你才会明白:你是如何把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局促的精神世界里的。我再重复一遍,命运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要想做一个很有成就的公司职员,就必须朝着这个方向,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我想在这一章里探讨一下它的具体方法,同时也算是对前四章的一个小结。

   这样,才能抓住机遇——没有问题意识便没有机遇

常听人说:"那人运气真好,被××选上了。""他偶尔碰上好的商业机遇,所以这一下算成功了。"以上这些话,都是对抓住机遇的人所发的羡慕之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机遇是从什么地方掉下来的,唯有运气好的人才能抓住它。果真是这样吗?确实也有"天赐良机"的说法,也许看起来机遇是从同本人毫不相关的地方飘落下来似的。但是,这种思考方法只看到了它的结果。假如把机遇这个词换成"邂逅"来思考,便容易明白些。其实,我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邂逅。既有同人的邂逅,也有同书籍的邂逅。这些各种各样的邂逅,全都是机遇,更确切说,都是机遇的兆头。也就是说,机遇的兆头无处不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能否把一个邂逅当作机遇的契机,从而使其转化为机遇,关键也掌握在各人的手里。举例来说,我常常应邀参加各处的讨论会和集会,在会上主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和感想。至于听者如何理解,那是他们每个人的自由。有的人认为与己无关,只是听听而已;有的人却抓住这一契机,即很想听听自己为之日夜苦恼的神经性的肠胃障碍和不眠症、乘车恐怖症等是如何治愈的。或许其中还有人虽与神经症无关,却从我讲话的某些方面感悟到重新考虑自己人生的启示。即邂逅的本身是偶然的,倘若能从中引出什么启示,那避逅就会因此变成机遇。请回忆一下前一章提及的我与西端总经理的邂逅。当时,我每天都到由西端先生创办的日本第一家无人售货的衣料店去参观学习。尽管西端先生与我素不相识,但见我如此热心地学习,他就主动地招呼致意。从那时起我们便成了忘年之交。承西端先生诸多启发和开导,不久,我也毅然地将自己的店改成无人售货式的。是日本第二家无人售货商店。因此良策,营业额增加了三、四倍。此外,有一次我还通过西端先生得到聆听喜多村实先生教诲的机会。在喜多村实先生本人看来,他讲了极一般,极普通的话,可对我这个听者来讲犹如茅塞顿开,拨云见天。以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对买卖的偏见为之一变,从那以后,无论身心我都毫不迟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觉间,大阪零售业者同仁的经营学习会诞生了,不久便着手创立根据现任总经理小林先生的提议,由四家公司合并组成的尼齐伊。回顾当时的情况,这一切都是由不间断的邂逅构成的。同这些优秀人物的邂逅,或许可以说是偶然的,但最后能将邂逅转化为机遇,我想是因为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惦念着解决这个课题以及实现这个课题的满腔热忱。就在我最初遇到西端总经理的时候,我只是考虑如何扩大商店的规模。若按现在的想法,毕竟是很有限的。于是,我就带着"怎样做才好呢?"这一课题,不断地收集、寻找那些似乎有用的信息。正在这个时候,我听说当时有一家前所未闻的无人售货商店。便连忙赶去。我在那家店里,真是瞪大了眼睛,整整参观学习了三天。我之所以有如此热心,是因为我头脑里存在着急需解决的课题和问题意识。否则,若我以一种随便参观参观的心情外出的话,结果只是粗略地看一看,认为"啊,无非如此",便转身回家了吧。倘若是这样,当然也就不会邂逅西瑞先生,也不会有日后的发展。从我自身的例子也可看出,机遇并不是哪个人施予的,而是靠自己捕捉的。进一步说,是自己创造的。邂逅,不过是机遇的兆头,犹如未加工的璞玉。如何将其挖掘出来,则靠自己对它的强烈关注和问题意识。若对某件事寄予关心,并将其看作自己必须完成的课题,那么与人相遇也好,读书也好,或者看报纸、看同行业界杂志等无论什么都可成为宝贵的信息来源,都能转化为机遇。相反,假如没有问题意识和努力实现它的积极性,无论怎么宝贵的邂逅,也不会珍惜,只当作极其普通的事情而失之交臂的。森田正马博士的话"所谓opportunity(机会),总是处在变化之中。对此也有人这样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各自把握着自己的命运。与此相仿,遭受到同样的境遇时,有的人成为暴发户,有的人破产。这只是每个人的理解方式、反应方式所致,决不是由命运这种来自外部意志所捉弄的结果。"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在某一领域里争当一流 

我想,一个人自己规定某一课题是抓住机遇的最重要的条件。那么,何谓规定课题?或许还记得我在前面谈到的有关"在一生中你想做些什么?"的内容吧。若只是漫不经心地度过这40年的职员生涯的话,那成功是毫无希望的。因此,首先需确定:自己作为一个职员究竟想做什么?什么工作最适合自己?一旦确定下来,接下去便是在这领域里争当一流。要成为一流,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没有必要为此着急。可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据此目标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这就是所谓规定课题。比如,你的目标是想成为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一流专家,或市场购销方面的专家。无论技术领域也好,信息方面也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薪俸阶层者所需的安定生活;或飞黄腾达,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常说道:"精一艺者,则通万事。"意即,因为达到精艺而付出了努力、发挥并增长了钻研精神,那你就自然而然地具有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独到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规定了课题,就能马上抓住机遇。还需要创造邂逅的条件。比如,与人的邂逅,与新的信息的邂逅,即对建立人际关系和信息收集需进行投资或抱有积极性。否则,课题也会逐渐黯然,失去光辉,最后终以空想而告终。建立人际关系,毋庸说当然是与人接触,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无论公司内外,只要你认为有利于交际的集会和会议。并且,不仅仅要参加,而且还需与讲演者及其他参加人员交换名片,以求得亲近。至此,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就能做到。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接下来需做的,即需努力将业已获得的建立人际关系的契机发展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际关系。我在前面也已提及,喜多村实先生之所以在财界人士中有如此高的威望,完全有赖于他平时对别人的关心;建立人际关系的秘决就在于此。喜多村实先生甚至对我这样一个无名之辈也关怀备至。如赠送中元节礼品①、年末礼品等自不待言。每次同我见面后,他必定给我寄上一封致谢的信;我的生日他也记得很清楚,总忘不了给我祝贺,以及凡事所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照。而且,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从未间断过。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总是向那些似乎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赠送昂贵的礼物。馈赠礼物本身并不是坏事,然而,若其中并无诚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有时还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坏效果。设想一下,在选举中,总是频频鞠躬致意的政治家,一旦当选旋即变得傲气十足。对此,无论谁看了都会感到不舒服的。喜多村实先生送给我的礼物,既不是什么价格昂贵的,也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东西,但它却包含了先生的一番心意。每次与先生见面后所收到的来信也总是那样关怀备至。倘若受到如此关怀,不论是多大的人物,还是生性执拗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他真是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啊。可不能总受人家的照顾,要想着报答才是。"近来,我不禁感到,能这样由衷地关心他人的人变得少了。在今天这个唯获取现实利益的想法大行其道的社会里,虽说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总使人感到有点空荡不安。进一步说,现代社会明显地存在着所谓专讲索取的人。他们别说关心他人,就连人际关系的最低准则--平等交换也都弃之不顾,唯有在为自己所需而求助别人时才去接近,一旦得到后又装出一副陌生人的样子。倘若如此,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机会也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若要争当一流,首先需结识在这一方面的一流人物。不管什么领域、凡达到一流水平的人都有识别他人的洞察力。所以,最好事先做好思想准备:若不以坦诚的态度虚心地向他求教,则将一无所得。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不要错过良机

人们常说,机遇之神前发浓密,后脑勺则是光秃秃的。你从正面看的时候并不清楚,只有看它后面时才知道是机遇之神。然而此时已抓不到头发了。这句话说得很妙。意谓把握机遇的时机是很难掌握的。说说我弟弟的例子吧。过去,他在旧国铁(今天的JR①)下关站工作。他以前就一直说:"想去大阪,想办法在大阪工作。"正在他朝思暮想的某一天,国铁内部召募大阪的新干线工作人员。可是据说,这次召募消息,大家在早晨刚刚知道的,而当天傍晚就要截止报名。这个速度也太快了,很像跑在新干线上的那种特别快车的劲头。得知召募消息的职员不只是我弟弟,谁都想调到大阪去工作。这样,就能在大都市工作,而且做个新干线工作人员在当时也很时髦。虽说大家都很向往,然而真要决心去应召,首先必须听听家里人的意见。弟弟平时就一直说"想去大阪"工作,总和妻子提到这件事,妻子当然也表示同意。因而,他当场就决定提出申请。结果,只有弟弟一人被录用了。他是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通过的;非常高兴地当了大阪的新干线工作人员。听说,他的业务级别也确被破格晋升了两级。虽说与上面提到课题、问题意识的情况有所不同,弟弟之所以能成功地抓住机遇,是因为他平日一直抱有强烈地"想去大阪工作"的愿望吧。他的这个愿望非常迫切,而且也总和妻子商量,因此,当召募大阪新干线工作人员这个绝好机遇降临时,他当然能比别人更快地采取对策,抓住机遇。如上所示,把握机遇的时机是非常难掌握的。其实,抓住机遇的人和错过机遇的人二者之间仅隔一纸之差。但这不是运气,而在于反应方式的不同而已。因此,唯有平时对某事寄于关心,抱有问题意识,并对此作好准备,才能作出准确,迅速的反应。也就是说,若把机遇比作球,这就要准确地判断球飞来的方向,迅速赶到球的落点,然后牢牢地将它抓住。顺便提一下,我曾听说在棒球的防守中,最难的当属short,即游击手。因为他站在二垒和三垒之间,不知球是从左边还是从右边飞来。不用说接球很难,将接到的球投向何方也不容易,必须根据防守情况于瞬富间作出判断。因此,听说人称著名游击手的那些选手都机敏过人,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首先是头脑非常冷静、灵活。因为他们必须在瞬息间推知:在全局中应采取什么必要的行动。被誉为著名领队的广冈达郎过去曾是巨人军的名游击手。将这点联系起来考虑,我想不无同感吧。或许大家以为我说得有些离题吧,其实不然。这个棒球的例子非常适用于商业世界。一般而言,很难确定机遇的契机何时、从何处、又以何种形式而来。要准确地认识、把握它将从何处来,以什么方式来,那就需要有应付自如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必须既不偏于左,也不偏于右,善于随机应变。在商业社会里,因不能灵活地适应情况,为此错失良机的事例可谓屡见不鲜。这是因为这些人或过分地使劲,或被心理上的某些障碍所束缚。不仅如此,我们还是要始终将球接好,即在把握住机遇的契机后,如何有效地将其发展为机遇,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倘若将接到的球投向错误的方向,那将立即陷于困境。因而,机会的契机反倒成了失败的原因。请回忆一下前文提及的那位在大型化学公司担任新产品开发工作的Y先生的例子。Y先生自根据欧洲考察所提出的方案被通过后,本人就成为实施新产品开发这一大项目的负责人。他出色地抓住了机遇,犹如使用了妙技抓住了普通选手很难抓住的刁球吧。至此,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在后来的处理中犯了错误。无论打棒球还是搞企业项目,都有赖于每个成员的协作和配合。若不把抓住的球转投到别处,那比赛就进行不下去了。可是,他却好像很有把握似的,笃信自己的力量,故而没有顾及球队的整体就匆忙地作出判断。这就等于他一人牢牢地抓住球,独自在那里打棒球似的。结果,Y先生虽说已把握住机遇的契机,但没能成功地将其转化为机遇。假如他当时具有--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的那种灵活性,能从容地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地予以应对的态度,那么机遇定会开花结果,如愿以偿的吧。以上说的是与棒球作比较。其实,就一般而言,为了不错失良机就必须在时时刻刻地做好能予以应对的各种准备(课题和与其相关的学习)的同时,善于捕捉信息。以我弟弟为例,假如他没有掌握召募新干线工作人员的这一信息,那就白白地坐失良机了。Y先生的情况不同,他的信息来自公司内部,故比较容易掌握。当然,信息并不只是公司内部才有的,从同行业界和一般社会,乍一看以为毫不相干的领域,也常常能出乎意外地得到非常宝贵的信息。因此,用于捕捉信息的天线,其覆盖面铺得越开越好。在这方面最有效的方法,当推上一节提到的人际关系。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现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信息泛滥的时代,,大量收集信息固然很好,若为此弄得晕头转向,那就失去意义了。为了能从大量信息中准确地识别自己所需的东西,还需具备冷静而灵活的头脑。换言之,犹如在自己身上有若干个频道,而不是仅仅一个。若是这样,便能精选出现在需要的信息、将来可能需要的信息。唯有随机应变地、主动灵活地去捕捉信息,才能实实在在地抓住机遇,从而真正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以为这是完全可能的。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我在本章的开头已经说了,决定你自身的命运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即,并不是命运这种无形的强有力的东西束缚着你,而是你本人将自己束缚住的。能否解开缚自己的绳索,解放自包的思想,是能否自我主宰命运的关键。所谓解放自己的思想,就是改变对自身的看法。人,不论是谁都兼备长处和短处。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有短处;反之,多么不好的人也会有长处。唯其如此,方始为人。纵然从道理上理解这个问题,若一旦涉及自身,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为之忧心忡忡。尤其是神经质性格的人,正如前面多次指出的那样,他们往往存在以下的倾向:小心谨慎,内向,自卑感强,非常计较别人的评价。这些倾向自然也都成为影响他们会生活的弱点、短处。但另一方面,他们大多具有很可贵的长处:忍耐性强、刻苦努力、信守诺言、不说谎话、秉性耿直、能关心照顾他人。但是,神经质性格的人还有这样一个特点,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即只要一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便感到十分悲观。自己不行,毫无出息。不仅如此,只要看到与自己的性格相反的人,如大胆、豪爽、直率开朗型的人就感到十分羡慕,总想自己也像他们那样;有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硬给自己规定了不切实际的修养课目。因而,其结局当然不如人意,这样也就更加悲观、消沉了。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总去算自己的不足,而要看看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诚哉,其言。我打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这不是等于本来适合马拉松赛跑的选手,因羡慕短跑选手而去拼命地练习短跑吗?适合搞长跑的人,却偏要同短跑选手比赛100米,其结果必然输给对方。因为想要进行这种比赛的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完全没有必要为不擅于短跑而感到自悲。而真正需要的倒是调整心态,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方向上来,即要对长跑充满自信:若是马拉松赛跑,必操胜券无疑。正如格言所示:"人皆唯其长处所用,不问其短"。然而,如前所述,纵然从理论上明白了,但真正要实现心理上的转变,那也是很不容易的。我本人长期以来,为无学历、身体瘦弱的这种自卑感所折磨,一直竭力掩饰自己,设法只让别人看到好的地方。结果,当然陷入了神经症的苦境。有过如此经历和体验的我到了60岁才总算切实地感受到这个道理:人,不论是谁都有长处和短处。事实上,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将长处视为短处,将短处视为长处。因而,若想做到客观地认识自己,其方法就是仔细地观察他人。诚如前文所说,即往往能清楚地看到别人,而看不到自己。因而,自己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若仔细地观察他人的言行,即能发现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有的人,在自己看来是完美无缺的,但却有意想不到的自卑感;反之,尽管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专长,却显得信心百倍。我们要磨炼这种所谓的洞察力,并将其应用于认识自己上来。甚至也可将自己的长处、短处分条写下来。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考虑一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挥这些长处。这和上述棒球跑垒手的例子不同,作为公司既有短期计划,也有中长期计划。公司就是在不断地设想可能出现的各方面的形势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因而,一定会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风格、优势的地方和时机。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这样,才能克服你的自卑感

如果能做到客观地审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将注意力集中到长处,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话,则短处也就自然地不再叫人担忧和牵挂了。但是,自卑感并不会那样轻易地就消失。甚至到了自己的长处得以施展,采取一种积极的姿态考虑事物的时候,自卑感依然存在;有的人还会一个又一个地产生新的自卑感。那么,简直让人束手无策的自卑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不言而喻,所谓自卑感就是将自己同别人相比而产生的。例如容貌、体格、头脑、学历、成绩、家庭门第等,人的所有一切,都不乏为比较的对象。自卑感强的人,换言之,就是比较意识强烈的人。若说得再确切一些,也就是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本没有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意识,故而总是注意别人比自己强的一面,并拿自己去和别人作比较。若从以上自卑感的本质来考察,它也会促使这种"只求赢,不愿输"的竞争情绪的高涨。因而,也有学者强调自卑感的积极的一面,甚至认为:"正因为存在自卑感,文明才会进步。"暂且不说这些,值得注意的是:大多具有神经质类型性格的人,或对自己的缺点作种种夸大的解释,从而为之不胜悲观;或由于疑病症所致,将不属实的事情认定为事实,独自为之烦恼不已。C君是一个26岁的小伙子,平时总为自己的嘴小而感到烦恼。他考虑再三,想去做整容手术。在我看来,对此,人们几乎毫无察觉;我想最多对他说一句"的确小了点",仅此而已。这莫如说,反倒使人家感到可爱,决不会给人以坏的印象。可是,这位C君对自己这张小嘴却抱有很深的自卑感。在参加"生活探讨会"的人当中,从数量上讲最多的是原有这种被称作对人恐怖的神经症。他们的症状,如见人便绷着脸,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他们认定是这样);或脸色变红;或紧张得口拙舌笨地连话都说不利索,等等。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人有这种症状:如在人前手抖得不能写字;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等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杞忧症和那种生存欲望极为强烈的性格所致。即,他想同对方不卑不亢地进行对话、生怕受到对方的轻视或嘲弄、博得异性的好感、或给上司留下好印象等--正因为他们这方面的要求非常之强烈,所以反而使他带来因种种预想的不安而感到紧张,例如:"倘若对方讨厌我,怎么办?""若遭到对方嘲弄,怎么办?""假如对方认为我是个没出息的人,怎么办?"等等,从而产生了对人恐怖症。不论是谁,多少会有这种类似的感情。不过,由于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上,"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上的矛盾"(即自己想的同实际相反)二者的恶性循环则越发加剧。而且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动辄白天竟不外出一步,整日闷坐在家里。如前所述,我本人从小就有强烈的自卑感。比如个子矮、身体瘦弱、胆小怯懦、记忆力差(虽见过该人,可马上就忘记他的相貌)、不辨方向等,我怎么能与人相比呢?是个多么没出息的人啊,我一直为之苦恼不已。我第一次下决心克服自卑感,是在西伯利亚当俘虏的那段时间里。下面,我讲一下当时的经历和体会。我被拘留在苏联期间,约有半年时间食品供应情况极差,总处于饥饿难忍的悲惨状态。我在军队里的军阶是二等兵,也就是最下级。即便当了俘虏,最倒霉的仍是这种最下级的二等兵。平时伙食粗劣自不待言,每天还要承担砍伐树木和铺设铁路的重体力劳动。当时,我真不知道这种俘虏生活何年何月才算是个尽头。我便左思右想:倘若这样下去,别说回国,对于我这个体力奇弱的人来讲,恐怕就连活下去都很困难。无论如何得想个办法才是,否则……当时所需的翻译人员根本不够,而且在俘虏中懂俄语的人也极少。我便注意了这个方面。心想:纵然当不上翻译,至少可以换个稍稍轻松些的事务所的工作做吧。为此就必须学习俄语。从此以后,拼命记俄语单词。当然,那时根本没有辞典这类工具书。起初让翻译就教我这一句话:"这用俄语怎么说?"以后凡不懂的,到处找俄国人请教。毋须说,当时我是利用重体力劳动的片刻余暇进行学习的。然而,无论在此之前或在此以后都没有像当时那样聚精会神地拼命学习过。从早上到晚上睡觉前,无论吃饭时候、上厕所乃至上床,嘴里都在念叨着俄语单词。过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什么数数、问候语、简单的会话也都可以应付了。据说,那时正好事务所需要一名工作人员,有人举荐说冈本还多少懂点俄语,因此我才当上了事务所的职员。那时,我听到周围的人说"冈本君的脑筋真灵,所以……。"不禁大吃一惊。我在兄弟姐妹的五人中成绩最差;从小时候起母亲总这么说:"常男的脑子最笨。"我没想到,人们对我为摆脱走投无路的绝境而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认为"冈本君的脑筋真灵"。这使我得以重新认识自己的同时,也感到稍稍能克服了以前一直觉得"我比别人笨"的自卑感。但是,神经质性格很强的我,在这以后的生活中,自卑感依然很强,竭力掩饰自己的缺点。今天,我深切地感到:过去为了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耗费了多少不必要的精力啊。 

      有效地发挥你的长处——保持灵活的头脑和心态

不论做什么事,重要的是需有信念。即便制定未来的目标和计划,也需建立在坚信现状会在某种程度上持续下去的基础上。当然还要确定这样一个目标,即纵然发生变化也是在可能预测到的范围内的变化。信念固然很重要,但假如一旦成为某种固定观念就危险了。若过分地相信:这将是如此发展,将是这样的结果。那么,当事态朝着与自己预测的不同方向发展时,就很难应付得了。佛教中有"诸行无常"的说法,意谓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今天还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也许明天已成白骨。这也就是所谓"前途莫测"。倘若这样说,年轻人也许会感到太夸大其辞了吧。其实不然,只要稍稍考察一下历史,就能理解: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例如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也是如此。直至在其崩溃后才有经济评论家对其作出说明和分析,说:"那是泡沫经济。既然是泡沫,当然很快消失,毫不足怪。"其实,在日本泡沫经济繁荣时,向公众大肆宣传购买土地和股票将会带来多大利润的,也正是这些经济评论家。事实上,当时我们也相信地价一定会上涨;即便股票价格有所下跌,"稍稍损失一点点"也不在话下。然而,谁也没有料到:随之而来的激变竟会危及到金融机关的存在。生存在变化如此激烈的社会里,该采取怎么样的应对措施呢?--对此,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持"灵活的头脑"。"森罗万象,当处于变化之中。"--这一句话似为永恒不变的真理。要抛弃固定观念,保持那种能应付任何变化的灵活的头脑。即便在公司职员的生涯中,有时那些根本无法预测的情况,不知什么时候,以何种形式突然就出现了,如"某日,因公司的企业方针突然更改,新的企业将关闭";"接到人事调令,调到子公司任职";"因与外国企业合并,被派往海外工作";"发布了难以想像的削减经费的命令";"自己信赖的上司突然去世"等,这样的例子简直举不胜举。所谓职员的生涯,也就是随时准备应付这类突如其来的事情。森田博士有一句很具代表性的话:"服从自然,顺从境遇。"意即:纵然自己以为"应如何如何"并定出计划,做好准备,若情况变化,或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则计划顷刻间成为一纸空文。当然,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作出最大的努力。若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仍未奏效时,那就不必总拘囿这一计划,而需要有一个"心的转换",即考虑新的方法。换言之,需保持灵活的头脑。这里所说的灵活的头脑,当然不仅在日常的工作上,就是在家庭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我在任尼齐伊副总经理时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顽固不化,一意孤行的人。在工作上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否则就放心不下。如会议开始的时间、业务报告的提出时间、听取报告的时间等,即便有一分钟的差错也会坐卧不安;最后,我甚至顽固到连吃饭的时间都作了规定:午饭在中午,晚饭安排在晚上八点。在其他时间,即便总经理来约我也断然拒绝。而且,我深信自己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想来,简直是个名副其实的缺乏灵活性的样板。虽然过去的时间已无法挽回了,但,假如当时的我不论在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都能更加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的话,那么也许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吧。我就是在家中也同在公司里的做法一样,相信自己所做的"绝对正确"。所以,从没有平心静气地听取妻子的劝说,体谅孩子的心情。在妻子和孩子的心目中,我一定是个自以为是、顽固不化、冷冰冰的老头吧。近日,我通过神经症的折磨后才注意到保持头脑灵活的重要性,并深感自己身上存在的许多不足。总之,今天已是人生已80年为计的时代了。孩子长大、自立,结婚建立家庭后夫妇二人的生活至少还可以持续约20年以上。贝原益轩说过:"乐余生而终此身为好。"确实是这样吧。无论做工作或是在家庭,都要学会保持心胸的宽容和灵活的头脑,唯有这样才能对周围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希望记住这几点——置身于优良的环境中,结交良师益友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使自己茁壮成长,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置身于优秀人材荟萃的环境中。单靠个人努力,自我提高是非常困难的。我在西伯利亚过了整整四年的俘虏生活。回到日本后,大家纷纷来安慰我:"这四年真够你受的啊。"我听了这些话自然很高兴。诚如所说,确实吃尽了苦头。但是,说实在的,从我的实际感受来讲,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严重。那是因为受苦的人不只是我一个,凡是俘虏全都置身于同一环境之中。虽说其中也有人不愿吃这样的苦头而逃跑的,但几乎全被枪杀。当大家都置身于被迫吃同样苦头的环境时,反而出乎意料地不觉得痛苦难忍了。我以为较之更难的是:即便不需特别的努力也能设法维持生活的这种环境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边过着简朴的生活,一边踏踏实实地学习,我想这是更难做到的事情了。提起学习,我联想起一件事来。我们在筹备合并尼齐伊之前,承喜多村先生、以后的西端总经理、现在的小林总经理等人的提醒,盼望零售业得到发展的同仁们聚集一起,每参加各种集会总要互相切磋,共同学习。当时,我们就在这样的集会上,学习了经营哲学、无人售货式服务、事业形态、选定地区的条件、未来零售业的变化、国际化等。就连原本就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我,一加入到这些同仁们中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我们不仅能学到新的知识,而且也自然地汲取了有用的信息,了解到其他企业的长处和成功的范例等。从昭和二十五、六年到昭和三十五年的约10年间,在原有的商店街上继续做生意的人(商店街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和像我们这样的转成批量转销商店的集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这一可谓决定性的差异,其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参加到那些富有进取精神的集团中去。以上事例证明环境是何等重要啊。环境对自己的学习来讲也同样是很重要的。例如家里人都去别处了,就剩自己一人在家。尽管你原想今天自己可以好好学习了,然而,其结果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看起喜欢的电视,忽又读起小说什么来,就这样白白地度过了这段时间。俗话说:物以类聚。若你想将来成就一番事业的话,那就要主动地接近好的集体,结交好的朋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也须不惜自我投资。法国诗人安德烈·蒲鲁东说过:"假如你想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人,你就举出你的朋友的名字吧。"也就是说,若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只需看看他的朋友便一目了然了。"我深深地感到:正是因为有幸结识了己故的西端总经理,并与现小林总经理、福田副总经理、前副总经理广崎等人亲密相处,所以才有我冈本的今天。可见,好的朋友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财宝。瑞士医生托罗尼埃将朋友分为以下三类:(《生的意义》,山口实编译,圣文社)①可以与之相互交换想法的朋友。②甚至能推心置腹地与之倾吐自身的烦恼、喜悦等个人感情方面的朋友。③具有共同的哲学、信仰的朋友。我想,至少需有第②类那样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而且其中需有前辈、同辈、后辈等各自不同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是不会谈那些露骨的恭维话和赞美之辞的。有时还会进以刺耳的忠告和规劝,但你要能诚心诚意地接受下来。此外,这些朋友还会给你带来有关社会和公司方面的准确信息。若有这样的朋友,即便你有什么差错,也不至于会发生像不久前社会上为之哗然的"某日,突然解除董事职务"这一类事情吧。我想,为了结交这样的真正朋友,也必需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接近他们吧。

      希望记住这几点——行之有效的生活技巧

一、早上按时起床的方法我从结婚那时候起就怕早起。每天总是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才起床。然后匆匆忙忙地洗了脸就去上班。早上的这种情况前后持续了20多年。适逢尼齐伊下属的一家子公司经营体育用品,让我兼任该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主要经销商品是慢跑运动鞋。一天,部下对我说,"您也要练习练习慢跑。"我本人从未练习过慢跑,因而对推销这种商品也就不可能在行。不得已每天早晨只好起来慢跑。我这个人即便不是因为慢跑,就是平时睡醒后也总感到情绪不好,不愿起身。因而,开始时总是懒得起床,全凭自己的义务感才硬让自己起来慢跑的。不久,身体的状况很快得到好转。过去,因肩酸和腰部疼痛而每月去做按摩。然而,自练习慢跑后不知不觉地治愈了。在这以后的15年来,我与按摩已彻底无缘了。而且,早上睡懒觉的习惯也完全改正过来,每天不等妻子催我就能不费劲地起床了。多年以后,当我读了森田正马先生撰写的有关"早起的秘诀"的文章时,发现竞与我得以养成早起习惯的道理完全一样,不禁感到非常吃惊。先生是这样说的。--那些有磨磨蹭蹭,迟迟不愿起床习惯的人,可以说是受了坏主意的支配。即在"想再舒舒服服地多睡一会儿"和"觉得这样懒散下去可不行,应该早起"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纠葛,以致躺在床上迟迟不起。而且,总是一味地原谅自己,考虑一些开脱自己的理由,什么"得下决心起床,可是……"等,故而根本就不想起床。为了养成早晨早起的习惯,若有一个与具体活动相结合的计划,如牵着狗出外散步、或修剪庭院中的花草、做做广播体操等,那自然就能早起。二、苦于字写得不好,不愿写信、报告和论文的人,如何将字写好的方法。从前,我字写得不好,因而最讨厌写信或报告。幸好我有秘书在身边,因而在非写不可的时候,就只好用那拙劣的字来写,然后请秘书誊写一遍。若有关工作上的需要,自然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解决,要是写私人的信件,这就不行了。为此,我一直是个不好动笔的人。森田先生对如何提高字写得拙劣的人的水平,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字写得拙劣的人,即便有利用(住院治疗期间的)晚上做作业时间练字的想法,也不要允许他,而是让他以一种把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稿纸格里的心情去写每天的日记,而且每个字要像印刷体那样。同时,还要提醒他们:字要写得准确,容易看懂,决不要求你写得多么好、多么漂亮。而且,不让打草稿,要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由于他们有了这种精神准备,原来字写得相当拙劣的人,约在一周后,定会迅速提高书写的水平。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自读了森田先生的这段文字后,我认识到"只要对方看得懂的字即可",于是,便开始亲自动笔写信、写报告了。由于这一缘故,现在我每月约写信和长篇文件等50封(篇)左右吧。先前那种苦于写字的想法也就烟消云散了。此外,还有一个进步的地方:过去,在接到别人来信需予以回信时,我无意中一拖再拖,可又总是惦念在心。现在,或马上就写回信,或给对方打电话。这是由于已不为字写得好坏而怕人耻笑了,故而便逐渐养成了立即付诸行动的习惯。三、关于因失眠而烦恼的人失眠者中虽说也有人因患有器质性疾病而真睡不着觉的。但为失眠而苦恼的人,事实上几乎全都是患有失眠恐怖症的。特别是第二天要有重要的考试、或有重要的会议、或有比赛等,往往头一天晚上头脑越发清醒,总也难以入眠。我想谁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吧:在这样的时候,越是想早睡,越是头脑兴奋,以致毫无睡意,难以成眠。这就是前面提及的精神交互作用所引起的结果。对于这种失眠恐怖症,应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准备呢?森田疗法对此作了以下解释。①没有人因失眠而致死我本人从前曾当过兵,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在连续四五天行军,其间,在几乎没有睡觉时间的情况下,人往往一边走一边睡,或即便稍有一点休息时间也能很快熟睡。人就是这样一种身体结构。②思想矛盾森田先生曾就睡眠说过以下这段饶有趣味的话。先生对于来诉说自己失眠的一个患者说:"即便睡不着,对身体也不会有影响。你就安安心心地躺在床上休息吧。"当晚,患者就按照先生的嘱咐去做,果然睡得很香,感到非常高兴。第二天晚上,心想:"原来如此,什么也不想,只要躺下就能睡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5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