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了克服人生的困难和挫折 这样,定能打开成功之路 人在烦恼时看不清周围的情况 。人生可作各种比喻,而在我看来却有这样一个感觉,即犹如"随着河流向下游作漫长的旅行"。在河流中,既有水流平缓之处,也有流急势猛,打起一个个旋涡的地方。刚觉得河水每天迎着温暖的阳光,顺畅不息地流淌着;忽而又遇上连日遭受暴风雨的袭击,几乎要被浊流吞噬的险状。急流也好,暴风雨也好,对人来讲都是无法抗拒的。意志和努力固然是人要生存下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但就如漂浮在下行河面上的人的一生而言,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其间会出现许多不随人意的事情。无论是谁,在他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从而使其陷于不知所措的困境。即便就职员的人生而言,也有不少人陷入这种险恶的困境。对一个人来讲,这正是接受考验的时候。即看你如何设法对待,若能安然地摆脱困境,就会增长你克服下次突如其来的急流、狂风的力量和智慧。换言之,此人能否进一步成长、成熟,还是变得懦弱、无能,其关键取决于他如何对待人生的困难和挫折。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战胜人生的危机,打开人生的通途呢?人在遇到困难,为之十分烦恼时所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的特征,是看不清周围的情况吧。因其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自己所遇的困难和为之烦恼的心绪上,从而无法客观地看待他人和事物。这种状态恰如钻进隧洞,只看到出口处的那点光亮似的,若用术语,则称其为"精神性的视野狭窄"。举例来讲,有一个受对人恐怖心理驱使的家庭主妇。假定她接到一张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通知书。虽说此时距离开会之日尚有一个月时间,可是她自从接到通知书后,心中总是惦念着这件事。原本就怕当众出丑,非常讨厌这种场面的她,当然不愿去参加家长会了。但若不参加,老师和其他家长也许会感到奇怪。尽管如此,她仍不想去。"怎么办哪?怎么办哪?"--她无时无刻不在为之感到烦恼。随着家长会的日期日益迫近,她都焦虑得无法外出买东西,最后甚至变得不能照顾丈夫和孩子。自己的注意力过度地集中在烦恼的对象上,整天躲在家里,看不到自己应做的事情。这位主妇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另外,还有这样的例子。要说职员世界中的挫折,那首先是为了个人发迹而展开的互相间的竞争吧。于此,介绍一个我的年轻朋友T先生的例子吧。T先生毕业于第一流大学,进公司时的考试成绩也相当好,因此他对公司内部的竞争也很有信心。然而,在首次从同期进公司的职员中选拔干部的一次人事变动时,T先生却暂时未被考虑。仅就这件事情,已使原本充满自信的T先生很受刺激了,然而又如火上浇油,偏偏同科室同期进公司的另一个同事又被提升为系长。在T先生看来,那个被提升的同事不过是个"二流大学"出身;当他看到委任状时,顿觉怒上心头,眼前变得一片漆黑。当晚,T先生丝毫未能入睡。同事提升了,而身为"优秀分子"的我却被排除在外。真让人羞愧得无地自容。翌日,他去公司上班,心想"大家肯定在心中暗暗笑我吧"。于是,羞愧心情变得更加强烈。此后,他总是这样:晚上夜不成寐,白天在公司上班时也是心不在焉,无精打彩。曾经似乎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他,后来甚至都变得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说话了。不久,胃开始作痛了。当然,食欲也随之锐减。即便去公司,上班也做不了工作,最后只得在家病休。此后,他开始到处找医院接受检查治疗。虽说转了好几个医院,但无论到哪里,告诉他的诊断结果都是"内脏无任何异常"。由于处在这样一个到处碰壁、一筹莫展的情况之下,他不禁越想越感到苦恼:"我的人生已到此结束了。"于是,写了辞职报告。就在他准备寄出这份辞职报告的时候,偶然在一家书店买到关于森田疗法的书籍,此后便参加了书中所提到的"生活探讨会"的地区学习座谈会。约三个月之后,T先生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状态。他终于能够正视过去的自己:即因在提职的竞争中败于其他同事而失去理智,并一时地为丢脸、出丑的感情所驱使,以至最后对任何事物都变得视而不见。复职后的T先生比规定时间早一小时到公司上班,打扫办公室,并将科内全体职员的办公桌一个个地擦拭一遍,而且每日如此。起初,有些职员带着嘲讽的口气说:"怎么了?那家伙。休了那么长时间,刚回来上班就天天打扫,真新鲜啊。"然而,他们看到T先生每天不声不响地打扫,甚至连以前干都不愿干的杂活也都主动地承担下来的这种工作态度后,不久也就刮目相看了。甚至有的同事也与T先生一起打扫。两年后,T先生被提升为系长。T先生在追述往事时无限感慨地说了以下这段话--"当我在首次提拔干部中被排除在外时,感到以前的自信顷刻间全都荡然无存了,除了看到惨遭挫折的我本人外,什么也见不到了。当时,只是为丢丑、毫无出息的感情所支配。真像钻入隧道一般。" 做好陷入绝境时的思想准备 人在商业世界中生存,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即不管你平时多么努力,难免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候会遭到暴风雨的袭击。比如客户破产、公司内部出现重大事故等,突然处于难以自拔的困境。平时,凡事素以头脑冷静的经营者,往往在这样的时候也很难保持常日之心态。倘若此时银行再见死不救,则更觉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也有这样的事例,即当事人完全不知所措,正百般挣扎,以求生路的时候,没想到又上了品质恶劣的金融经纪人的当,结果一切都化为乌有。当公司走上正轨,一帆风顺地不断取得进展时,人们仅以经营能力的高低来评价一个企业家。但倘若遇到诸如险些陷入破产这样一种走投无路的绝境的话,那时则将追问一个企业家的真正价值--是否具有多方面的力挽狂澜的才干。被称作"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是个善于向那些备受艰辛的众多前辈们学习的一个人。他在《经营百话》(PHP研究所)一书中,介绍了某位前辈的这样一个故事。这位前辈年轻时,事业曾一度遭到失败。他在债权人蜂拥而至的情况下,遂将全部财产摆在他们的面前。从自己住房的房契到他所拥有的财产,从夫人的戒指、项链到日常生活所用的东西,悉数端出,并告诉他们说:"这是我的全部财产。请你们随意处理吧。"此时,他真正成为一个一无所有者了。债权人和银行里的人见此情形,说:"完全可以不必如此嘛。"他们当场就将夫人的东西和日用品归还给他,并建议说:"既然你有如此果断地成为一个一无所有者的诚意,我们也愿意与你合作,请你再次拟定一个重建计划,怎么样?"于是,他便拼死拼活地投入到重振自己的事业中去,并且成功地重新站了起来。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众所公认的优秀企业。当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谁都会身不由己地偏于自我保护。只想巧妙地蒙混过去,以期自己得救,此即所谓"我执"。倘若在商业世界里也这样做,即便有一次侥幸地逃脱了,而这个人的信用却因此而成为零。不仅如此,反而会丧失再度振兴的机会。虽说这样做是很痛苦的,但自己仍应诚心诚意,站在准备做一个一无所有者的立场,直截了当地向对方交涉。可以说,具有这样的精神准备才是最重要的吧。面临商业的危机和困难的情况时,应具有哪些精神准备呢?卡耐基就此问题在他的著作《打开通途》(创元社)中,是这样写的。该书介绍了纽约空调公司总经理克利亚的经验,其重点大抵为以下内容:一、首先应大胆、直言不讳地分析现状,并预测由于失败而可能出现的最坏的事态。二、一旦预测到可能出现的最坏的事态后,要做好精神准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承认这一现实。三、以此为转机,冷静地集中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尽力使最坏的事态能向好的方面转换。而我们在遇到某些巨大的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一味地被眼前的障碍所困扰。因而,往往看不到全局,陷入所谓"隧洞现象"而走错了路。然而,我们在遇到如此严重的事态时,更应牢牢地把握住眼前的现实,而不是回避,逃脱。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地接受这一现实,做好可能出现最坏结果的精神准备,在此基础上冷静地应对。
结识能给予你教诲和启迪的前辈 人在公司中,不只是像T先生那样伴随着提升而出现的例子;其实,公司职员所遇到的挫折、困难的时候是很多的。如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疏忽而让客户生气,以至拒绝与公司做生意;或由于自己负责的某个项目遭到失败;或在竞争中输给作为竞争对手的彼方公司,等等。这样的情况在商业世界中可谓家常便饭,毫不足怪。话虽如此,但对他本人来讲决不是一件可视为家常便饭似的小事。不仅如此,恐怕还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吧--过去付出的辛劳顷刻间化为乌有,几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特别是那些非常认真、患有权忧症的人所受的打击最大,此时往往容易陷于"隧洞现象",看不见客观存在的事实,缺乏冷静的判断能力。在这样的时候,若独自一人为之焦虑、发愁,则越想越易钻入狭窄的死胡同。对此,有这样一个方法,即下决心向平时所敬重的上司或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前辈诉说自己的窘境,坦诚地征求意见,接受他们的建议和忠告。为此,就必须从平日起就注意与那些在关键时刻能给予帮助、不吝赐教的人交往。在当代年轻人身上常见的一种倾向是:即平时总装出一副与别人不相识的样子,唯有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苦苦哀求,以此希望别人能非常热情地关心他、帮助他。这实在太自私了。我在前面已经提及,要尊重训斥过自己的上司和前辈,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经常地向他们汇报。唯持以这样的态度,一旦有事的时候才能有所依靠。我本人在迄今为止的商业生涯中也曾有幸与几位难得的前辈交往。担任公开经营指导协会理事长的喜多村实先生(已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总是毫不拘谨地给日本化药总经理原安三郎先生(当时财界屈指可数的实力派人物)打电话,几乎每次都能轻易地见到这位原安三郎先生。在尼齐伊创建之初,承蒙喜多村先生带我们去见原总经理,并从各方面征求了他的意见。当时,让我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喜多村先生即便如何见多识广,也不过是一家经营咨询公司的理事长而已,但他却能如此随便地给一位超一流企业的总经理打电话,或登门拜访,且对方总是热情地欢迎先生。这个疑问直到我有幸与喜多村先生亲切交往之后才得以解开。原来,先生平时就十分注意细致、周密的工作方法。如托别人办某件事后,必定向对方报告其结果,并表示谢意;若是别人有事相求,不管多么细微的事也要立即去做。正因如此长期不懈的努力,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大人物都对他报以极大的信赖的吧。这位喜多村先生同原总经理两人的关系,对我来讲恰好是个难得的学习榜样。对此,我牢记在心,向偶尔相见的日本维克多唱片公司总经理松野幸吉先生求教。我一年有两次同松野总经理一起吃饭,席间向他请教各种问题。这也是我从喜多村先生那里学来的方法。在直至松野先生去世前的近15年间,无论公私我都受到他许多非常宝贵的建议和忠告。就连我这个不仅生性认真,而且小心谨慎、患杞忧症的人,无论向松野总经理诉说多么愚蠢的乞救相助的问题,他总是诚心诚意地予以解答。直到今天,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我之所以能避免走上人生的各种歧路,勉勉强强地完成一个企业家应做的工作,也全仗松野总经理和喜多村先生的教诲。我还算幸运的吧,那是在我周围总有这样一些上司和前辈。最重要的是:应及早地发现你认为是属于这样的上司和前辈,坦诚地向他们请教。 回归原点 我有幸从松野先生那里聆听到各种有益的教诲,他所提及的有关人生挫折的话,至今仍记忆犹新。松野先生在"松下电器"任职期间,曾遭左迁而被调到闲职的岗位上。那是由于某件事触怒了松下总经理才被赶到那样的岗位的--不给予任何工作,让他做一个靠边站的干部。这样的生活整整持续了两年。对于一个职员,特别是对于一个在工作上富有自信心的职员来讲,没有比不安排工作更使他感到痛苦的了。连这样坚强的松野先生也曾一度消沉,多次考虑退职。恰在此时,一个朋友对他说:"你现在正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应趁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回顾一下过去的生活道路;回忆一下你的原点(初衷)是什么?"松野先生细细地咀嚼了朋友的这番话后,对眼前的闲职不再抱怨,而是忍受下来了。松下总经理是知人善任的天才,他不会总对一个确有工作才能的人弃之不用的。不久,松野先生除任日本维克多唱片公司总经理外,还被委以其他重要职务,纵横驰骋于人生舞台。人生的舞台、因归原点--这两句话无一不蕴含着深奥的意义。当你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若转换视角,将其视为天赐的人生舞台,你便等于得到一个回归原点,重新思索人生的契机。这种"回归原点"的思考方法也见诸于著名的人生指南--《菜根谭》①一书。书上写着:"一旦被逼到走投无路的绝境时,则回到原点、出发之时进行自我反省。"有一个与此有关的实例。最近,一个老朋友来向我征求意见,他最初是靠进口杂货,后再批发给超级市场这一买卖起家的。事业发展顺利,公司规模也逐渐扩大。其间,他考虑:与其从商社购入杂货,不如自己创办进口公司来得赚钱,于是就创办了新的公司。确实,这个新公司运营得相当不错。当时正值泡沫经济的繁荣时期。有家银行便劝他买下车站前那幢高楼作为抵押,并说:"眼下不动产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倘若肯以此为抵押,我们便提供五亿元的贷款。"仅这一项杂货买卖,他是不会感到满足的,便打算扩大自己的事业。于是买下这幢高楼,投入由此得到的5亿元贷款,做起经营西餐店的行业。但是,他以前一直从事批发业,对于经营这种与过去不同的饮食行业是不可能取得很快进展的。结果,一年的营业额最多只有一亿元,而他投资了五亿元。就这一点点营业额,根本顶不上资金的周转率。正是祸不单行,泡沫经济于此时又陷于崩溃。瞬时间,资金难以周转,一时完全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我在听着他的讲述时,忽然想起了原点。企业家在不断扩大自己事业的过程中很容易看不到创业的原点之所在。经济学家舒佩特②曾经指出:"企业家精神之源泉固然是获取利润,但作为一个事业家却在于如何追求超乎常人的那种卓越性的行为。这在我来讲,也能充分理解。但,倘若站在管理公司这一组织的立场上,依然会看不到并忘却原点。这是极其危险的。当然,毋须多言的是:回归原点并不是忘却现在的苦境,沉浸在回忆之中以求逃避。倘若真那样做,那就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现在之所以遇到困难,其原因必定藏在以前你所走过的路途上的某处。重要的是:不是紧盯着眼前的困难而感到绝望,而是开阔视野,回到最初的出发点上重新考虑,这样才能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大自然是人类的教师 我在上节提到的"回归原点"的思想中,除了回归到创业的初衷这一层意思外,我以为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它不限于商业,而是每一个人的原点,即回归自然的思想。贝原益轩①(江户时代前期的儒学家)有这样一句话,即"触发天机"。这句话阐明了回归自然的重要性。其意谓:要解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那种紊乱的心理上的束缚、执著,就暂先置身于自然之中吧。他说:置身于太阳、土壤、空气中的我们,在四季自然的变化之中,观赏盛开的花朵,耳听小鸟的啼鸣。在目不转睛地注视花草、昆虫以及所有生物的生态时,我们的心灵遂得净化,萌发善心,人类固有的自发性也随之产生。我们现代人居住在远离自然的地方,为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疲于奔命。要说周围的自然,至多不过是庭园和公园里的草木一类的绿色而已。对此,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毫不足怪,甚至平日也不特意去追求自然。然而,人原本是生存在大自然中的动物,当他被逼入无可奈何的境地时,也许会本能地要求回归自然。原若叶台医院名誉院长福增广幸先生在一次对谈中,对心病治疗一事指出:"首先应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意思是说,通过在丰厚的自然中生活,将因患病而招致痛苦的心灵返回到零点。然后再次使之向积极的方向转化。若这样做,效果会非常明显的。是森田疗法在实践中,将"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开悟"的思想引入治疗中的。患严重神经症的人,如:担心手脏而反复洗手,否则就会感到不安的不洁恐怖;由于担心心脏病发作而不能乘坐电车;或因害怕见人而不敢外出一步--患有以上严重症状的人还是接受住院治疗为好。这样,就会很快治愈的吧。按照住院治疗的传统的森田疗法规定,住院后约一周内,让患者躺在房间里,这叫"卧床"。一天里,除允许去厕所和洗澡间外,其余时间均让他在房间里静躺。当然也不与任何人说话。倘若有个说话对象,他便会对他(她)诉说自己的痛苦,发发牢骚。但这也做不到,只好独自一人总在床上躺着。被置于这样状况下的患者,最初表现为内心十分苦闷,觉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烦恼不堪,然而总是这样也无助于排遣,约到了第五天便感到非常无聊。于是就想做些什么,也非常想活动活动自己的身体。当这种情绪达到顶峰的约一周后,终于允许他起床了。这是他住院后第一次到户外活动。于是,那在住院前完全没有感受到的清新的空气、美丽的花朵、悦耳的鸟鸣等自然景物,使患者不禁感到十分新鲜,心旷神怡。恰如泥水中的泥沙沉入水底,成为一泓洁净的清水似的,那些丑恶的念头、主意俱将沉淀下去,回归到人类固有的自然之中。不正是这样一种状态吗?至此才开始正式的治疗。森田疗法首先采取了一度使患者"回归自然"的方法,以作为进入正式治疗前的准备。这一点确实是非常卓越的,是符合人类本性的治疗方法。有一企业家通过使自己"回归自然"而重新站了起来。他就是在大阪经营批发袜子一类生意的粕井惯次先生。他在大阪开的店经营得当,很有发展,因而变得雄心勃勃,打算向东京进军,于是便办了分店。但这个分店的营业额的增长比想像得要慢。正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连大阪总店的经营状况也开始下降,因而渐渐地陷入了一筹莫展的窘境。为此而心烦意乱的粕井先生以一种求助于什么似的心情谋求精神上的转机,此时忽然想到要去登山。他所攀登的是作为修验道②的修业道场而闻名的鹫峰山。时值夏日盛暑,那全身汗水淋淋的他,一边体会着如同死一般的难忍的痛苦,一边不断地奋力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顶峰。他在顶上一边休息,一边远眺周围的峰峦。一眼望去,周围峰峦叠峰,群山连绵,数万株、数十万株杉树、桧树那样的参天巨木一排排耸立其问,其景色真是蔚为壮观。他忘却了疲劳,完全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他看着看着,忽然感到:那一株株参天巨木正在太阳和空气、大地的水分和养分等大自然的抚育下,一天天正直地茁壮成长。这是多么奇丽宏伟的真实自然的景象啊。为此,一阵阵的感动不禁油然而生。接着,他面对这一派大自然的景色考虑起正在为之烦恼的生意上的事情。竞争激烈、营业额上不去、职员的工作态度也不尽如人意。这一切使他感到无尽的烦恼,这样下去不知将来会出现什么结果。但他转念一想,这些烦恼本身不正是由于自己的随心所欲,狂妄自大所造成的吗?我们人也要像那些不会说话的树木在上天赐于的自然环境中正直地茁壮成长那样,在你哀叹现状,或为之悔恨之前,难道不应该先真诚地认识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吗?--粕井先生已把这种深深触到心弦的实际感受写入到他的著作(《水到渠成的生意经》,商业社)之中。自然的确是人类伟大的教师,同时也是力量的源泉。 向前辈们学习,"变挫折为力量的方法" 我想你们都知道江户时代后期的著名国学家保己一①吧。他虽是盲残之身,最后却成为一个代表那个时代的学者。下面是保己一年轻时代的一段插话,现仍流传于世。有一天,保己一在沿街的一家小店,为更换断了的木屐带,便向店员讨一根带子。而店员们却百般嘲笑他这个盲人,并且还围过来大肆奚落、取笑。直到最后才扔给他一根带子。保己一强忍着愤恨的泪水和难以克制的怒火,两手摸索着将扔在地下的那根带子拾了起来,修好了木屐。这时,保己一在心里暗暗地发誓:"好。纵然我是个瞎子,也一定要努力掌握学问。让这些嘲笑我的人看看!"后来,保己一终于成为一个天下负名的学者。据说,他曾叫来从前嘲笑过自己的那家商店的老板,托他出版自己的著作,而且还深深地对他表示感谢,说:"今天,我之所以能著书立说,都是因为当时店员们对我的谩骂和中伤啊。"在《菜根谭》中有这样一节--"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意即:逆境和辛劳对于锻炼人、造就人来讲犹如一个大熔炉。我想,这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普遍真理吧。人生存于世本身,也是一个在不断失败和摸索中前进的过程。一如前述,在继续不断的漫长的职员生涯中,总会遇到这种情况:即有时既会遭到降职,也会陷于一时不振;既会遇上意想不到的失败,也会因人际关系而陷入走投无路的窘境。另外,在私生活方面,有时为与夫人关系不和而烦恼,因为孩子的事而大伤脑筋吧。也许有时还为偿还贷款而四处筹措,狼狈不堪吧。其实,这都是些可谓家常便饭的小事,谁都会遇上的。这便是生活。另一方面,这些人生困难,同时又是锻炼人的绝好考验。"为什么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的人生怎么就这样不幸啊!"--倘若只知这样地哀叹、回避现实,那什么也解决不了,也不会进步。应把困难和挫折等危机视为上天赐给自己的有利于成长的良机,并采取积极的态度逐一地加以解决。只有这样做,才不会重犯同样的错误。即便万一再遇到同样的困难,也完全具有轻易地予以克服的能力。森田正马博士这样教导我们:"只有经历过各种迷惘、烦恼和困苦的人,才会在思想上产生转机。那些对生死问题,人生问题未曾作过深入思考的人,是不可能产生心机一转的。当你深入思考到这一步,虽说与人的素质有关,然而即便素质再好,若没有深刻地感受过痛苦,也仍然体验不到心机一转的心境。"无论学问还是事业,以及其他的任何领域,那些最终获得成功,成为第一流的人物决不是从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其中的大多数各自都遇到过巨大的困难,遭受过严重的挫折,而且主动积极地战胜了它们。当我们在评价取得成功的人的时候,却往往只看到他们的结果。而我们必须学习的,倒是他们获得成功之前的那段艰辛的历程。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明治时期(1868-1912)的大文豪森鸥外吧。鸥外的本职为陆军军医。由于努力和勤奋,他作为一个军医来讲,也算谋得相当的高位。年轻的鸥外对本职工作自然是勤恳踏实、尽心尽力,而且晚上还尽量减少睡眠时间,把别人浪费掉的时间用于研究和撰稿一类的文学活动。诚然,他确有文学才华,但由于他的努力,才先以文学家的地位闻名于世而不是现职的军医。但,由于他的这一声望,招来了周围人的中伤、嫉恨。听说鸥外原居东京近卫师团军医部长的要职,后不得不将他调离,任小仓第十二师团的军医部长。这就是所谓左迁。当时,鸥外年仅38岁。若是一般人,横遭如此屈辱定会自暴自弃,借酒发泄,或向周围人倾吐内心的不平和不满的。退一步讲,若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个人才出众的优秀分子,则越发会感到如若堕入绝望的深渊的吧--哀叹以前为自己铺筑的这条成功、发迹之路至此被切断了,前途也被断送了。但是,鸥外一如既往,不为俗世所左右。他一边忍受着周围人那种嘲笑的目光,一边毅然决然地更加奋发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即将挫折视为促使前进的动力。他在这段境遇不佳时期的学习,竟为他日后创作出一部部确立其大文豪声望的杰作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他创作的原动力。倘若没有境遇不佳的小仓时代,鸥外的文学恐怕不会具有如此触动人心灵深处的巨大魅力吧。也许至多落得这样一个评价:文学之于鸥外,不过是一个优秀军医的高级业余爱好罢了。提起文豪,俄国大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年轻时代,也曾有过面临严重危机的经历。他是因为涉嫌政治运动而被宣判死刑的。临刑那天,就在他即将处决前的一刹那,突然下令恩赦。死刑虽免了,但他在以后的数年间,被押至西伯利亚流放。对陀斯妥耶夫斯基来讲,面临即将被处死的这一亲身经历,以及其后长达数年的流放生活,这绝不是一般的挫折,在如此重大的打击下,即便精神不失常,也要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但是,他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心中不断深化自己的亲身体验,并将其提至哲学的高度。其后如众所周知,创作出许多世界一流的名作。无论森鸥外也好,陀斯妥耶夫斯基也好,或许他们在文学上天赋很高,的确是些了不起的天才,但他们同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毫无差别。因此,他们当然也会遇上这样的时候吧,即面对使自己遭受灾难的困境产生绝望,对一切心灰意冷,甚至听之任之,不图振兴。但,关键在于:他们并没有被这样严重的状况所束缚,而是努力地从中寻找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付诸实现。即将挫折、人生的危机看作是促进自己奋发的动力。这一点也完全适用于商人世界。如前所述,松下幸之助先生每次听了前辈讲述他们那时辛劳的经历后,总是将它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多次出现的困难,改变了逆境。 失败是人生的引路明灯 我再举一个文学家的例子。名著《出家及其弟子》的作者仓田百三①有一个时期也受过几乎所有的神经症的折磨,如持续数数字的强迫观念和对任何事物都苛求美的审美心理压力等。仓田百三曾说过大致内容以下的话。"不过,即便如此忍受,事实上为达到这种心境,光凭意志的决断力是做不到的,需要多次反复,直至心灵上的凝结和阻力全都消除、全被瓦解。恰如用铁锹头捣碎挖出来的土块,将它变成松软的细土一样。世上的一切,倘若凭借知识就能认识,凭借意志必能实现的话,那就再容易不过了。人若消除私欲,则欲望本身就不复存在了。这决不是仅凭意志力所能抑止的,更不是凭借必死即生的这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英雄气概的高昂所能得到的。事实上,当你走投无路时,其通途自然而然地就会打开。当然,在你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时是非常痛苦的。但倘若没有走上这条路,是不会打开通途,绝处逢生的。因此,无论是哪条路,必然有痛苦相伴。"(《绝对的生活》)以上充满真实感受的这番话,唯有一生在痛苦和烦恼中摸索,打开新的人生之路的仓田百三才能说出来啊。实际上,仅凭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是什么也解决不了的。人生就是这样,往往遇到许多不尽人意的事。但若无不尽人意的事,也不会有心的回转,也不可能获得重塑自我的机会。"如对思想上的变化感到停滞不前,以及一切苦恼、痛苦、烦恼、矛盾、冲突等皆属不尽人意之事。但,心的回转正是从这种不随人意的事情中产生的。若无不早人意之事,闻法之念则就不会萌生"。以上是铃木大拙②禅师的话。意即,唯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或思想停滞不前时才有可能认识到以前没有认识到的事,也才有可能抓住在思想上得以飞跃的转机。曾任尼齐伊第一任总经理的西端行雄先生说得非常好:"当我走到四处碰壁,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时,突然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好主意。真让人不可思议。我想,所谓干事业就是这样吧。"现在,采用无人售货方式的衣料商店随处可见。然而,最初引进这种售货方式的是西端先生。当时,在食品销售行业中,虽有部分商店已引入这种销售方式,但衣料零售行业中,别说在国内,就是在全世界也找不出一家。打破因袭的旧习惯是要有极大的勇气的,而西端先生却敢于向它挑战,创办了世界上首家采用无人销售体制的衣料商店--"鸽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顺便提一下,在我听到这位西端先生经营的商店生意兴隆的消息后,当时,我就每天去参观学习。西端先生见我如此热心便主动地对我说:"我们稍微聊聊怎么样?"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始了交往。当然,这也关系到日后合并创办尼齐伊的事业。犹如西端总经理的实例所表明的那样,陷于走投无路的绝境也是一个得以飞跃的良机。假如还抱着与过去同样的想法,一成不变地干,那必将一蹶不振。反之,在不断深入反复的思考中,便会出现心的回转、流动,对眼前的新事物顿觉豁然开朗,并涌现出正视现实,不畏艰险的勇气。这同因走投无路而采取的自暴自弃的态度、撞大运的那种比赛,看去虽很相似,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那种自暴自弃的态度只不过是一种逃避方法而已。关键在于:身处痛苦的状态之中,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客观地冷静地把握事实。在遭到惊涛骇浪的袭击时,越是拼命挣扎,越易被巨浪所吞没,以至溺海而亡。因而首先要作出判断:是乘浪,还是钻过去。一旦确定下来,必须以最大的勇气去作拼搏。我在上面似已反复说过,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难得的考验。越是抱有宏大的理想的人,越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和失败。只有遇上困难和挫折,才会认识自己,战胜它们,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成长。正如松原泰道师(临济宗禅师)所说,失败确实是人生的引路灯。它是为那些人指明人生方向的巨大路标。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将挫折和失败视为今后必将毫无前途、令人绝望的危机呢?还是认为不管现在有多么苦,都是促进自己成长的良机,将来必有巨大的发展。 转祸为福 据说,任何一个著名的体育选手、超级选手,在其运动生涯中必定有低谷时期、竞技状态不佳时期。我曾听说过:他们之所以成为著名选手、超级选手,正是因为这些人对如何走出低谷都有着独自的方法和信念。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常言道:"人间万事犹如塞翁失马。"人存命于世,不会总遇上好事,也不会总碰上坏事。还有句话说:"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缠。"意即,世上既有好事,也有坏事,二者总是不断地反复出现的。我想,在商业世界里也是这样,完全符合上述的道理。顺与不顺,二者总是交替出现,但重要的是:在顺境时已在它的某处萌生出不顺的兆头。反之,在处于到处碰壁的不顺的境遇时,已在它的什么地方潜藏着朝顺境方向转化的契机吧。关键在于:要抓住时机,尽快采取对策。不过。除周期性的顺与不顺的波动外,还有连任何征兆也没有,忽然从天而降的祸害、灾难。在这种时候,由于没有精神上的准备,往往容易不知所措,心慌意乱,致使失去判断能力。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总会有出路的。不要灰心,也毋须逃避,只要奋力坚持,令人意想不到的通途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即必能"转祸为福"。为了便于理解上述这番话的意义,举一个我本人的例子吧。前文已提到的拘留在西伯利亚的那段经历,对我来讲无疑是个莫大的灾祸和不幸。但是,若转换一下视点来看,正因为我被押送到西伯利亚才得以结识Y先生,并承他劝导,我日后终于走上了生意之道。我虽说走上生意之道,所在的批发店仅维持了一年多就破产了,这肯定也是个灾祸吧。但由此我下了独立经营的决心。要是那家公司的发展总是很顺利的话,我也许很快当上干部,薪水也得提高,在这样舒适安逸的环境中生活,那个憧憬独立经营的美梦总有一天会落空,实现不了。在我还是一个小摊贩商时,每天出摊地头要从中抽头,还受到警察的驱赶,有时甚至被大雨浇得浑身湿透,因而迫切地希望早日能有属于自己的商店,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正是这些灾祸和不利条件将自己推向更好的阶段。至此,我在战后的混乱期间与其他人一样,为了生计而拼命工作。也许这不过是天赐给我的好运吧。作为生意人,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转机是在自己拥有商店之后。一天,店对面的一家化妆品商店的老板手里拿着一件我店出售的儿童衬衣大声嚷嚷:"冈本先生,你看看在你这家店里买的这件衬衣。下水一洗就缩成这个样子了。是怎么回事!。"我接过一看,这件衬衣果真横里长了30公分,而长里正好缩短了那么多。已经完全变了形,根本不像一件衬衣。我不禁大吃一惊,连忙再三地向他低头道歉,并另换了一件。让人感到棘手的是同样的衬衣已卖出300多件。不知怎么才好,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就找店员多方商量。大家认为:做生意信誉第一,没有比商店的信誉更为重要的了。我便决定散发广告单,受理全部退回的次品。当时,店铺的规模不大,若卖出的衬衣全都退回,这笔退货款将是相当可观,对我店来讲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搞不好,连本店都有可能因此而倒闭。然而,我已下了决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那结果怎么样呢?完全出于我意料之外,退回的仅有五六件。岂止如此,有的顾客反倒这么说:"看到你们散发的广告单了。既然贵店对商品如此负责,以后还到你这里买。"没想到有那么大的反响,反而成了我店生意兴隆的转机。生产次品的并不是我店,而是生产厂家。我只是从批发商那里批回来在店里出售的。另外,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出现次品并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但是,假如当时我把销售次品的责任全都推给生产厂家和批发商的话,那会怎么样呢?那样谁也不会说是我的过错,可能连责问我的人也没有了。但是,这样一来商店便把信用丢失了,何况顾客的诸如"以后还到你这里买"的一类鼓励更是绝对听不到了吧。在这种情况下对顾客应始终以诚相待,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并做好破产的思想准备。我想这是受到赞许的原因吧。一方面也是以上的原因,商店生意兴隆,发展十分顺利。我店再次遭受危机,正是在同一条商店街上,新开了一家其规模为我店两倍以上的大型竞争商店的时候。对方凭借雄厚的资金力量,向我们频频发起猛烈的宣传攻势,四处散发广告单,因而,顾客渐渐不来我店,营业额也随之降了下来。对此,我心中感到有些发慌,也非常烦恼。于是便向当时已经结识的西瑞总经理请教对策,还向经营顾问们求助。然而,事态并未好转。因担心此事,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破产这两个字总在我的眼前闪现,究竟怎么办才好呢?我甚至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现在想来,就是"隧洞现象"。那促使我重新振作起来的契机,是偶尔来访的那位朋友的谈话。他比较了我店和那家竞争商店的情况后,对我这样说:"你店里商品决不输给那家。服输的倒是你的心。"他给我讲了自己过去曾处于同样困境时的情况,也具体地谈了他是怎样摆脱困境的。几日后,我让店员制作了用于宣传的标语牌和广告单。我手持标语牌站在商店街的十字路口,向过往行人散发广告单。见此情景最感惊讶的是店员们--连总经理都亲自站在街头作宣传,我们焉能袖手旁观?于是也纷纷走上街头。这样一来,我店上下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协作和配合。那些以前一直受到竞争店重压而一度消沉的全体职员,也都情绪高涨,精神大振。没有比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投入买卖更有力的了。这家竞争店是以雄厚的资金为后盾,除店长一人外,均是由上面派来的薪俸阶层者。两年后,它就退出了商店街。我在对付上述第二次危机时,并不是什么也没考虑就去站立街头的。俗语说:"唯有舍身,才得成功。"这正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所作的最后的努力。也许是我的那种破釜沉舟的拼命精神感染了店员们的吧。是让灾祸任其毁灭自己,还是以此为动力,实现再飞跃,两者仅隔着一层薄纸,需慎重地作出决断。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
GMT+8, 24-11-25 11: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