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是控制不住地发脾气,怎么办?
时间:2013-10-31 10:33|作者:admin|阅读: 1392 |评论:0
问:我发现自己最近脾气很大,有时候一点小事就会引起我很大的情绪反应,好像有东西堵在心里,要不发泄出去就会很难受,但发完脾气以后,我又会觉得很自责,每次我都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以后绝对不能这样”,可没有丝毫的作用。我不知道我这是怎么了。
德芬:和你的怒气同处当下,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很快会过去
发脾气了,越不接受自己,下次发脾气的几率就会越大
如果你无法接受自己又生气的事实,还要不断责怪自己的话,那么下次你发脾气的几率会更高。如果能跟自己的自责羞愧共处,什么都不做,只是和它同处于当下,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很快会过去,然后你该道歉的去道歉,该弥补的去弥补。放松胸口、深吸气,都可以帮助你与自己不喜欢的情绪共处。
想要不再痛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的去经历它,痛过之后就像打了预防针,不怕它再度来袭。如果为相同的理由一再受苦,只能说,你还是有抗拒,没有痛快的、心甘情愿的去经历它,还是用各种手段(包括各种灵修方法)在逃避它。
逃避痛苦,它就会如影随形,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培养受苦的能力
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痛苦,只要有执着,痛苦就如影随形,永远去除不掉。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培养受苦的能力,面对痛苦但不再受苦。而回到自己内心,不依赖外力(老师或法门),诚实的面对自己、觉察自己,是最好的方法。有位成道大师说,观察相对于你之外的现象是容易的,但观察你的愤怒、爱、贪婪、野心是困难的。理由在于,它们已经深深在你的身体里扎根。观照是一把锐利的剑,剑一挥就能斩断思绪、情绪。你更深入静心的时候,你的经验会让你了解,身体、情绪、思绪等都被远远的抛在脑后。只有观照还在,那就是你的真实本性。
来自:《内在空间》
一行禅师:你就是你自己生气的对象
我们大部分的痛苦,是源自对“没有独立自我”的真理缺乏了解洞察,其实,别人就是你,你就是别人。当真正发现这个事实,愤怒就会消失。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是谁?其实你就是那个让自己生气的人。比如,如果你对母亲生气,就是对自己生气。谁是你的母亲?母亲就是你,你是她的下一代而成为她的延续,她也因为是你的祖先而成为你的延续。好将你与祖先们联系在一起,而你也将她与未来的世世代代联系在一起,你们属于同一条生命的长河。如果你认为她与你是不同的个体,彼此完全无关,这是种无知。
当你了解这一切时,就会知道快乐与痛苦并非个人的事,你的痛苦就是所爱的人的痛苦,他们的快乐就是你的快乐。当你体悟到这点,就不会被惩罚与责怪的念头所诱惑,而以更有智慧的方式行动。这样的理解与智慧,是深思、深入观照的果实。
摘自:《当愤怒来敲门,该怎么应对?》
许添盛:愤怒是内在灵魂带给“有很深无力感人格”的礼物
所有的愤怒其实都是对“自身的无力感”的愤怒
每个心灵都必须感觉自身是有力的,有力量创造自己的实相,有力量改善自身及周遭的人事物。但因为时下有许多谬误的信念系统和主流的思想体系,已经深深地渗人了我们的教育体系,这些都深深地剥夺了我们心灵应有的力量与能力。当心灵拥有很多自我说服及相信自己无能为力的信念时,外在环境便成了触发的因子。一旦外界发生了令意识心不满、不符合心灵期待的事时,内在的情绪便逐渐转成强大的愤怒能量。
愤怒是要带给你力量,瓦解你“相信自己是无能为力”及“你是疾病不可避免的受害者”的信念。如果你持续地对家人、朋友、社会愤怒,就表示你持续相信自己是无力的,而且也将这样的力量投射出去。因此,你必须顺着愤怒收回自己的投射、找到自己的力量。
跟随你的愤怒,收回自己的力量
全心地跟随及接纳愤怒的情绪,千万不要恐惧被愤怒席卷,或基于形象、道德或修行上的种种理由压抑愤怒的能量。全心地跟随愤怒,看看愤怒带你到哪里去,你一定要找到愤怒背后有没有另一个情绪,也许是恐惧,然后你要继续跟随你的恐惧,看看恐惧的真面目为何;一旦完成这个程序,你才会解除愤怒及恐惧,找到内心真正的力量及平静。你同时必须去觉悟到:“到底是我的哪种信念带来愤怒及恐惧?”在觉察的光照下,找到那带来愤怒的信念,然后瓦解它。
《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好情绪的45堂练习课》
安然:爱发脾气,可能是身体病了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自身的调节,或者发泄、理智消解等方式来消除怒气以外,还可以通过饮食的调节来帮助我们减少怒气:
通过饮食给肝“去火”
脾气暴躁、情绪反常、嫉妒心强、爱发火的人应多补充钙(如海带、豆类及牛奶等);补充维生素B(各种豆类、桂圆、干核桃仁、蘑菇等)。因为爱发脾气,就是肝火过旺,维生素B在肝脏解毒的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人如果吃很多需要肝脏解毒的食物,比如酒精,烧烤油炸等等,会消耗很多维生素B,导致身体里缺乏维生素B,就会上火。
从饮食里着手,要多吃各种水果,每天吃红黑白绿黄色的蔬菜,肉类不可吃多。这样保证营养的均衡。
摘自:《青年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