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184|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治疗抑郁症:那些在受抑郁症困扰的人,进来看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2-2-16 17:4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彼岸的阳光 于 12-2-16 17:58 编辑

前些天,在天涯看到如题的帖子,楼主是一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治疗抑郁症的心理学者,感觉不错,推荐给大家:

转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spirit/1/55252.shtml

作者:缘木求愚

帖子以前是发在杂谈上的,今天把它整理发到心灵来,因为我觉得这里更多人需要了解这些.....

  
  我对抑郁的几点看法:
      1、就医和药物问题。抑郁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心理疾病,我们曾经在大学里做过调查,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那么我认为患了抑郁症的人最重要的是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很多人说重要的是自己要调节,或者家人朋友的支持。但是抑郁患者一个基本的表现就是他会丧失一些体验和感知与别人关系和爱的能力。就医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到精神病医院,因为他们病人太多,通常是开药了事,他门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你做分析和听你的倾诉。所以最好是找一些专门的咨询机构(大点城市都会有)或者大学里面的专业老师(他们经常做咨询,不过收费较高)。对于药物我不反对,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医生吃了药就万事大吉,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痛苦承担责任,你不仅要努力配合医生,而且要努力自我调整。中国青年报调查精神病医院抑郁症患者治愈的不到10%。
      2、诱因问题。很多人发病都有一个诱因问题,比如升学,参加工作,情感破裂,家人逝世等等。但是我们看到的本质的东西是其实在这个诱因之前他的矛盾就已经存在,比如升学。特别在大学生中,很多人没有对自己生活的了解,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等。这些情况在大学之前会由于家人细心照料,被安排的很满的学习生活所掩盖,看起来好象是正常的,但是一到大学,生活无法自理,没有朋友,不知道干什么,很多问题一下暴露出来了。又比如感情,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感情好或者由好到破裂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在感情好的时候他是正常的,感情破裂他就无法承受,他不去寻找感情破裂的原因也不去反省自己或者开始新的生活,他更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的破碎,生活没有意义了或者整天沉迷在怎么报复别人或者折磨自己来引起对方同情的兴趣之上,说白了他没有能力过独立的生活,如果这样一个人,谁又有勇气与之生活一世?我们有时候得到一些东西不得不用相反的方式,比如爱情,你千方百计想要找义愤爱情来填补空虚的生活时,爱情会原离你,可是当你压根没有想到却充分的表现了你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命运时,它却不期而至。所以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际遇时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得到一个东西之前要想清楚它对我有用吗?我有能力把握和拥有它吗?我有能力承担失去它吗?如果不满足任何上述一条则不要轻易把自己卷进旋涡中。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随时做好了准备,包括我。但是最起码的在生活的际遇和变动中你要能够认识到我在着个变动中的得失,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并主动的去充实自己和调整自己。在生活中成长而不是在生活中悔恨。
      3、自杀问题。抑郁是一种心理疾病,任何一个患心理病的人他会有一个本能的防御,比如自我封闭,顺应他人,追求情感,成瘾行为等等。不恰当的防御方式本身也会构成心理障碍的一部分,甚至超越了它本声的问题。自杀就是一种防御,我把它称为终极防御,也是最有用最简单的防御方式。一切的错误在于病痛中的患者想走捷径来摆脱所受的苦难。他门的心理和这个世界上任何想走想走捷径发财或者出名而去犯罪的不法分子心理是一样的。因为毁灭一个东西比建设一个东西简单几万倍不止。我知道他们的痛苦和巨大的无价值感是怎么的巨大和足以吞噬一切,但是这种毁灭的方式是对生命的背叛,他们不过是当了魔鬼的发言人。当然有另外一种说法:因为无法用建设的方式来证明生活的意义,那么就用毁灭的方式来证明生活的无意义。“证明”的过程体现一种权利,也就是说他用死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有权利任意处决自己的生命。因为除了生命,他不拥有任何东西。
      4、抑郁的表现问题:1空虚感,无价值感,拼命想要干点什么却无所事事。2丧失体验生活与爱的能力。3丧失审美能力。4黑白思维和唯美主义倾向。5沉迷幻想,情感丰富并且失去控制,容易伤感和突然爆发。6觉得自己不再有未来的生活。7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有罪恶感和惩罚感,觉得自己所受的苦是应得的惩罚。8焦虑失眠,或者整天没有精神。9多梦,梦到被追赶,坠落,飞翔,或者有重大关系的亲人逝世等。其他的大家向想到补充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47:3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抑郁症患者的"善"
       有很多人说患抑郁症的人内心都比较善良,或者说患抑郁症的人都比较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我亦在咨询中看到这种现象,但是我要说的是他们的善良毋宁说是一种绝望,正如卡夫卡所说的一样,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绝望的表现,我这样说肯定会惹来无数砖头,但是我只想具实以论,我认为没有经过砖头检验的理论都是值得怀疑的.
       我们通常会把抑郁症患者的善称为"助人者综合症"。它和真正的善有着本质的区别。真正的善举出于一种对他人不幸的一种同情和给予,他给予的是他能够承受的东西,而且在这过程中很少会去想到在这善举中自己能够获得的利益。而抑郁症患者不一样,他们的善举不是无心之为,他们热中与为善,并且对这一行为产生依赖心理。其原因是:1,当一个人为善的时候那么他会获得一种道德上和地位上的优越感,抑郁症患者在面临自己能力低下或者对自己的问题无能为力的时候他需要这种感觉作为一种麻醉。2,为善的举动会给抑郁患者提供一种虚假的正常和强大的证明,这样他就可以绕开对自己的问题的检视,正如容格所说:“...将会承认,接受自己连同自己的一切邪恶,是最为艰巨的任务。单是这一想法就足以让他们脸色发白。于是他们毫不犹豫,轻松愉快的选择了一条对自己保持无知的复杂的道路,却同时忙着去管他人的毛病和罪孽。这种做法使他们表现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由此欺骗了他们自己,也欺骗了他们周围的人。”3,转移矛盾,他们通常将善举当作一种需要回报的付出(他们绝对不会承认的),一旦他们的善举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就对这个世界充满敌意并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充满抱怨,仿佛应该是世界而不是自己应该对自己的状况负责,所以他们往往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失败者,一个助人为乐确受人冷落的天使,从而逃避自己的责任。
       可见抑郁患者的善是一种骗举,他们不是为了欺骗别人,而是自己。他们见人就帮,也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他们掩盖自己问题真正所在,只是仿佛很强大的样子.......
回复 支持 2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48:1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缘木求愚 回复日期:2005-12-23 19:26:14  回复  

  那我推荐一些书给大家对抑郁关心的人去看,比如宗教方面的书《南华经》,《道德经》,《金刚经》,《心经》等,有些人或者会说抑郁和宗教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从我接触的抑郁患者来看,很多人对我说他们最后走出来的经验与宗教的体验有很多关系。这本身也不难解释,宗教关心人的精神和信仰,更多的关注人内在的统一和和谐,以及讲究与天道精神的契合,而抑郁患者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他的生活失去了目的感和价值感,也就是说他的心理能量(力比多:我对这个词语不是很喜欢)失去了原来的对象,它不是指向外部,比如去工作,娱乐,发明创造等等,而是指向自己的内心,并引发大量的内心冲突。这个时候的人象溺水的人一样想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事物来拯救自己,所以抑郁的人会有某些依赖或者成瘾现象,对药物的滥用,烟草和酒精的依赖,对网络和其他某种没有意义的事情的附着。其实他们已经走偏了,因为他们一切的行为对于他本身来说都是消耗性的,这种消耗不能产生任何东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消耗性的行为无法产生正面强化的成就,那么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但是他们无法避免,因为失去了对象的心理能量的冲突产生的空虚感和无力感足以吞噬一切。有过溺水经验的人会知道,其实人在水里如果你懂得调整呼吸,那么你不动也不会沉下去,比如静漂技术。不会游泳的人越挣扎那么沉的越快。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要说明如果有抑郁倾向的人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安静下来,从那些没有意义的消耗性的活动中抽离出来,并且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荣格的话来说就是“要虔诚的和自己的痛苦呆在一起”。这样你就能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是什么,以及那些冲突的力量所寻找的对象是什么,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成功的另一半在于各种力量重新回到他们的对象上去。比如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应该是有自己的家庭和爱人并为他们所爱,自己能感受到爱也能付出爱;有自己事业的舞台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成就,获得基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但是又有包容异见的气度;有亲密的朋友和普通朋友,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充分的群体归属感;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命运,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意愿,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要违背自己内心的声音;对自己的生活有足够的控制感,也就是说有足够的能力去选择一些东西,也有能力去放弃一些东西,承担一些东西。也许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困难的。如果我们的生活在这些方面或者很多方面有大的缺陷,那原本用在那一部分的能量就失去了对象,它就会成为潜在的破坏性的力量。有抑郁倾向的人所抱的观念不应该是逃脱病痛的折磨,而是怎么来重建自己的生活,完整的生活。
         我所推荐的其他书是《走出抑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常态下的癫狂》,以及荣格的所有著作。每个人走出来的方式也许会不一样,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千万不要放弃,抑郁最大的坏处是他破坏了人的意志,很多人有自杀的观念,因为活着也许更加困难。我不否认药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同样少不了本人的努力,你可以利用一切你能够利用的一切来重建自己的生活,但是你不要依赖任何东西,除了你自己。
         我永远相信一句话:一种病痛,它本身就包含着治愈的力量。我们要找到这种力量。汉语“危机”所表达的不是“机会”总是跟在“危险”的后面吗?

点评

很受启发  发表于 15-6-1 16:44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48:4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缘木求愚 回复日期:2005-12-23 19:27:50  回复  

  抑郁症患者,他的坚强与脆弱
      
       无庸质疑,抑郁症似乎是一种更喜欢光顾优秀者和强者的心理疾病。我们经常看到抑郁症患者身上所闪现的批判性,创造性的光辉,也看见他们异于常人的执着,尽善尽美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精神,不了解他们的人会把他们当成生活的强者和成功人士并作为自己努力的榜样,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同样看到在抑郁症患者坚强的外表下脆弱的心灵和坍塌的灵魂,看到他们的无助与绝望。
       这两种不相容的东西却同时存在于抑郁症患者的身体里面,造成一种内在的分裂,他们常常对我说“我好象觉得有两个人在我的体内”我也常常问他们“哪一个是你自己”,他们常常说是脆弱的那一个。这种分裂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成长历程和所受的教养方式有关系。从社会方面来说,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价值混乱和逐渐泛滥的物质主义使生活于其中的个人失去了正确的约束和引导,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多的关注外在的物化的身份的强调物,而忽视自己内心的呐喊和灵魂的出路;从个人成长的经历和所受家庭教养方式来看,我认为抑郁症是由于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即忽视自我价值和自我需要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方式的获得常常是长期养成的,我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多从家庭结构上来说是有一定缺陷的,包括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的死亡,遗弃的经历,单亲,父母关系存在严重的裂痕,在幼年的教养上过分被溺爱或者被忽视等等。上述的经历常常造成一些偏激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常常是他变的坚强的动力,也是他保护自己的脆弱的一种方式。
       先来说说抑郁症患者的坚强,他的坚强通常是外表的,这一点他自己无比的清楚,但是他恐惧别人也会看到这一点,于是他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维持别人对他的看法身上,(从客观事实上来说,很多时候他们更能干),他们固执的在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也是他们依赖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无法独自来承担自己的命运。存在两种坚强:除了如前面所说要“证明”自己给别人看和为了保护自己很清楚的内在的软弱不被伤害的坚强以外,还存在一种形式的坚强,那就是恐惧失败,失败对于他们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在他们恐怖性的幻想里面无数次的重复进行着,那种耻辱和羞愧是他们绝对不能够承担的,于是他们唯一的道路是坚强,不让这种事情在现实里发生。一个女孩子固执的爱一个男人,很多年过后还是纠缠没有结果,问她为什么不放手,她说我从来没有失败过。而且她心里对那个男人的怨恨多余对他的爱,但是她放不下。就像一个赌徒,本来就已经输了,但是还想下注翻本。
       再来说抑郁症患者的脆弱,就像《天龙八部》里面的萧远山和慕容博一样,武功练的越好,他们内伤便会越严重,因为没有相应的佛法的化解。同样,一个人把自己外在的堡垒修的越坚固,那他内在要保护的东西也越脆弱,越黑暗,越混乱。真正的坚强是坦荡的,不许要任何保护,如果你的灵魂和信仰如磐石坚硬,你需要再在外面加层铁来保护吗?抑郁症患者强大的外表下是内在的坍塌和价值的混乱,这是一个事实,他们也不总是掩饰这个事实,有时候他们又会把这个事实夸张的呈现在他亲密的人面前,比如父母和爱人,来引起他们的同情和关注,但是这都背离了他的痛苦的实质。我们常常忽视的是,造成痛苦的和被压抑的东西往往是内心最真实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灵魂所寻找的出口,他们的弱小和阴暗是长期压抑和忽视造成的。听他们的声音是必须的出路,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生活也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好比一个蜗牛,无限加厚自己的外壳,却最终妨碍了自己的行动,需要打碎外壳,获得真正的自由,是的,自由会引起焦虑,脆弱的心灵无法承受强烈的阳光和世道的艰难,但是这是一个宏伟的开局,意味着以后永远脱离保护,获得真正的强大的一个开始。
       我要说的是抑郁患者应该的是不是怎样消灭自己内心的黑暗和阴影,怎么去消灭无助和无聊,而是怎么去打破自己的坚强的外壳,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黑暗和阴影,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失败和不足,开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只有“走出来”,才能“想的开”,不要停下来想问题,你们要奋斗,扩张自己的生活,认识新的朋友,以新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家人,永远不要停下来,在问题中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我要强调的是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只是一种心理的疾病,它的根源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错误,我们采用了一种分裂自己和背叛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惟有用另外一种方式把它矫正过来。不然的话我们只是在欺骗,即使你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异者,但是你的生活是塌陷的,你想要成功的一切方式都只是把你在失败之前抬的更高而已,那必然也会摔的更重。承认和接受你现在的失败和脆弱也许更加能够让别人了解你和接近你,甚至尊重你,那也是我们为了长远的健康和成功所应该做的,为了更好的将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48:5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缘木求愚 回复日期:2005-12-23 19:29:55  回复  

  抑郁症患者,他的转折和希望.
      
        今天到这里来写的东西主要是为了回答LZ和各位的一些疑问.当然我不是专家,我写的东西也未必能够给各位一个清楚的解释,但是我本着一种交流的目的,希望可以和各位对抑郁症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朱小北说:"我想和有过自杀经历而未遂的朋友交流一下,是不是从死亡边缘走过一遭之后,症状就会减轻?"这个问题也是我考虑了很久,而且想要和大家探讨的,当然在这个帖子里面,已经不是朱小北唯一一个发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我们的病痛中,通常那些遭受了自杀未遂的,或者承受了巨大痛苦的人反而更加容易得到一种解脱,并且再此基础上战胜自己的抑郁?
        在深入到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抑郁症相关的表现.抑郁症患者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他不是活在现实的生活中,他的生活沉溺在一种顽固的想法里面,这种想法抓住他并且控制了他,导致他对生活的无能为力,正如昆德拉的一本书的名字一样《生活在别处》。那些导致他沉溺的想法导致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他在精神上的疲惫和在情绪上的兴奋和激越。福柯把抑郁症称为“软弱无力的疯癫”,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精神上的疲惫导致个人无法进行任何一项有建设性意义的事情,甚至维持生活的基本活动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他的生活濒临塌陷和枯萎的境地,这些可以看做是精神疲惫的产物;但是相反在他的疲惫的精神和肉体中却存在着非常活跃的各种想法,让一个抑郁症患者一天什么也不做他也回感到劳累,因为他的想法是如此复杂的在他的头脑里面搅和和消耗他的能量,这些想法产生了大量激越的情绪,通常是兴奋和沮丧,希望和绝望,无聊和逼迫等等交替进行的,所以我们要看到抑郁症患者所承受的巨大的折磨,他们被自己的一种想法和情绪所控制,而这一种想法和情绪与对应的生活联系起来后呈现几何级数的增殖,从而消耗了一切原本应该用于建设生活的那些能量。这必然导致生活的失败,而这种失败亦将患者推向绝望的边缘。
        但是戏剧性的是他们在绝望的边缘转了一圈却反而获得了某种战胜这种病痛的能力,这似乎是意见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这是事实。我所钟爱的作家卡夫卡说过一句话:“存在着一点,我们将无路可退,这一点是能够达到的。”注意他用的那个词语“达到”,我们亦可以用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霍妮的观点来解释这一事实:“神经症患者追求的是个体疆域的瓦解”,不仅如此,另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尼采也有类似但是更加精彩的论述,在他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山上的树》一篇他写到:你为什么惊怕呢?--人和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的升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深入到恶里去/......当我在高处时,我觉得孤独。无人向我说话;孤独之霜使我战栗。我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我的轻蔑与我的热望程度一起增加,我越升高,我越轻蔑那些想升高的人。他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如果它想说话,任何人不能够了解它:它长的太高了/于是他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什么呢?它住的太靠近云端了:它或许在等待雷火的第一击吧?”我们看到,在不同的年代的思想者都发现了这样一些共同的东西:一个分裂的神经症患者,他的一切行动都表明了他在追求和热望他的失败和毁灭。他们把自己虚无化和客体化了以逃避作为一个正常人所应该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构件属于自己的“价值,意义和个性”。从表面上来看,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是优秀的或者在他们眼里自己一度是优秀的,而且这种优秀和成功也是他们要努力去维持和追逐的,即使在他们患病期间,他们恐惧失败。因为他们要把自己的位置永远固定在高处,在云端或者在山顶上。成功是他的目的,但是他不顾一切来追求这种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却恰恰导致了他不能获得这种成功,或者在成功后不能拥有这种成功,于是造成了他最终的失败。把中间的一切省略后我们惊讶的发现,原来他们想要达到成功的一切方式,最后都造成了他们事实上的失败。即使他不愿意承认这种失败,或者在意识里依然拼命维持一种成功的想法。
        我们要检讨一下,为什么追求成功的方式最后却成了失败的致命物?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反思的,原因在于你用的方式是否是恰当的和符合你自己的支付能力的,是否与你的天性是相适应的。比如一个人的目的是获得爱,他追求爱的方式是过分的顺从和依赖,以至他喜欢的人对他避而远之。一个人想要考上研究生,于是发奋读书,谢绝一切朋友和与读书无关的活动,终于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与次同时他的失败开始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怎么与别人交往,他觉得孤独和寂寞,于是他发现自己除了读书一无是处,他讨厌自己并变成一个神经症患者。这些虽然是随意编写的事例,但是在生活中却有成千上万的原型。所以这样的成功所导致的失败是必然的。
        我们要回到一开始讨论的话题上来,那些在生活中遭受了重创的人从哪里获得了再生的力量?我的答案是从事实中,是的,事实!!还是用《山上的树》来说明这个问题,抑郁症患者活在一种想法中,活在反复的证明自己依然像往日一样优秀和不会失败的想法里面,而且他把太多的精力化在了维持自己虚假的优秀着一工作上面,与此同时,因为找不到实在的证明和现实生活的坍塌的巨大打击使他绝望,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成功是漂浮在云端的没有根基的或者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在他最绝望和最无法忍受的时候于是他放弃了这种努力,他不在维持这种假象,他决定承认这个结果,是的,我的确是失败了,于是他们从云端,从那被自己的各种幻想抬升的最高处重重的摔到地面上,他们将要经历他们一生最大的苦,有些人在此时选择了自杀,一切都崩溃了......
        但是那些跌落下来,把那巨大的痛苦忍受了的人,和那些自杀未遂的人,他们在经历了这种“巨大”的痛苦之后他们会非常惊异的发现,即使人生中最大的苦,包括死在内,也及不上他们曾经在高处想要维持自己虚假的成功或者坚强的那种苦,更没有出现他们在云端里想象的一旦失败所将要承受的那种令人无法忍受的苦难。于是他们从对比中发现了事实,从高处跌落下来其实比在云端里舒服些,他们发现了事实是所有的痛苦最厉害的是自己吓自己的各种恐怖幻想,而事实的失败和痛苦好象还可以承受,他的最终的失败终于让他脚踏实地,也终于让他回到了他本来的位置上来,他重新获得了对自己的认识和获得了生活给予他的力量和支持,他必将学会对自己的忠实和谦卑,这是他的新生,他亦必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来理解和阐释自己的成功,也许他会发现当他从高处掉下来却仍然平安无事,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战胜了自己。所以我们发现成功和失败只有一步之遥。我将要揭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追求你的目标的时候,时时反思你的缺陷和你作为一个完整人的需要,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头贪婪的野兽,安抚它,满足它,不要欺骗它;另外一种就是去勇敢的追求你的失败,如果你承担了人世上最大的痛苦而依然故我,而安然无恙,这一切本身就足以令所有胆小者汗颜,那时当你低下头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匍匐在你的脚下来彰显你的高度。我们将要追求真实的生活,追求自我的价值和对自我的认识和完善,从那些虚假的表象中走出来,回到地面上,如果你失败了,没有关系,你将得到你自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49:2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缘木求愚 回复日期:2005-12-23 19:32:44  回复  

   抑郁症患者,他的“受害者”情结
    
     当我在谈论抑郁症患者的受害者情结的时候,肯定不是说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一个必然的情结,因为每一个来访者他在症状的表现上可能是一致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个人的症状背后都有不同的主题。在实际的治疗中,我们发现有些患者有很严重的受害者情结,这多半是曾经受到家庭教养方式伤害或者是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患者。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什么是受害者情结,这个词语是我自己在咨询的过程当中发明的。就是说患者把自己定义为他人或者生活的受害者,并在生活中突出表现自己失败,堕落和不负责任的一面,来作为对伤害自己的人的一种报复和惩罚,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举个例子: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来访者,长期的抑郁,并有多次自杀的经历。在她走进咨询室的时候我看见她手上有三道割腕后缝钉的疤痕。她自述父母离异,从小就缺少完整的爱,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都在金钱上满足她,其他不闻不问,于是她从小就开始面临生活很大的压力和孤独,后来在生活上不断的放纵自己,最后觉得人生无意义,选择自杀。她报告说当她看到父母因为她的自杀和生病而焦灼万分的时候,她感到心里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快感,并且在他们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无限的放大来折磨他们,来暗示这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你们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这个个案中我们不否认来访者本身的委屈与痛苦,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否认来访者对这种痛苦的利用,那么为什么来访者或者某些抑郁患者会这样做呢?因为作为一个“受害者”他们可以获得下面的利益:1、展示自己的脆弱,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同情。因为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或的情感和亲密关系,所以病痛成为一种手段。2、作为一种指责他人和报复他人的武器。他门常常说:“我就是要死给他们看,让他们看看他们曾经都对我做了什么,我要让他们一辈子都活在内疚当中”,这是最为典型的,因为她一旦生病,他就有了一种独特的使唤别人,奴役别人的特权。他们潜在的假设是:因为我是受害者,那么我无论怎么报复你都不过分。3、推卸自己应该对自己的病痛所承担的责任,他们的逻辑是:你们导致了我的病痛,你们必须承担责任并作出改变。而我自己只是等待和享受这个结果罢了。但是我必须要说明的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者,夸张自己的病情结果往往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改善,反而会引起自己更大的病痛,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因为这种消极的自我折磨和自我暗示一旦奏效,那么他在后面的治疗中就回变本加厉,但是如果他的这种手段没有奏效,那么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也得不到别人的关爱和同情,这些事实证明了自己是真正无价值的,他可能会作出过激的行动。
     正像前一段时间我在川大听美国来的SHERI教授讲的一样:他们不原谅和宽恕别人,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旦这样做了,那么别人永远都没有办法意识到他们曾经对他做过些什么。这也就意味着他所有的痛苦都会被人遗忘并毫无意义,于是他把自己的生活钉死在别人的反省上,他永远只能够被动的等待别人给他的快乐。
     所以我们要提倡宽恕和原谅,并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生活。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那么怎么去生活就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们伤害了你,那么请你依然感激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任何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他的幸福,这取决于他的心态,是否愿意把病痛和幸福都看成是自己的事,并为之奋斗。如果他人和环境伤害了你,那么正确的态度是每一个人都会受伤,或者这只能寿命我不够强大而已,永远要记住:人,是在伤口上长大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50:47 | 只看该作者
再谈抑郁症的治疗问题
  
  在现代医学治疗高度发达和药物研制不断更新换代的前提下,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都不会反对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因为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药物治疗的确是有显著效果,特别是现在药物化学工业不断进步,新的发明不断出现的前提下。但是一个真正的医生也不会完全依赖于药物,而对病人的感受与情绪视而不见。大多数患者在进医院治疗过后都会对医生的表现十分失望,他们会抱怨说医生对他们的感情太粗暴,总是随便问20分钟,然后说你是什么症,然后给你开一堆药了事。患者真正想要说的,想要解决的问题却完全没有被发现。
  所以我们是有必要来对医学治疗的风险进行讨论。我个人认为:1、医学治疗的所使用的术语和分类的体系对医生和患者的暗示作用。无论是美国精神病分类标准,还是国际精神病分类标准,他虽然一方面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参考体系和治疗标准给医生,同时也对医生形成一种暗示,他们极容易通过症状来对人进行分类,而且只要来访者表现出来某一个方面的症状,他们就可能先验的把他们进行归类。这可能导致真正的问题被忽略。或者由于错误的治疗导致其他问题。对来访者的暗示作用在于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医生的身份,以及医生的诊断术语。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她看遍了成都所谓的最好的精神科医生,不乏教授等等。但是她每进医院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她不停的反复的问医生:我会疯掉吗?我是个疯子吗?实际上她只是生活混乱导致的神经衰弱而已,但是医生对她说你如果继续这个样子不疯才怪,以至与后来几天她整天都被这种想法折磨,甚至尝试自杀。而且她每去看医生一次对自己的担忧就更加重一层;她的逻辑是:你看嘛,连四川省最好的医生都治不好我的病,难道这不足以说明我有多严重吗?我肯定是没有救了..然后就疯狂的折磨自己.然后她就到我这里来,她依然不停的问我:我会疯掉吗?我每一次都肯定的告诉她:会。并且告诉她她的问题是生活的混乱,以及个人发展的不成熟,症状,它是心理的一种副作用。2、医学治疗的另外一个风险是降低了来访者的责任感,他们会模糊的把心理疾病等同于感冒,肠炎一类的生理疾病,认为只要诊断正确,吃药就会好起来。但是真正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自我反思和成熟,是一个重新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但是这些往往不会被患者意识到。更加严重的是有些患者会形成药物依赖,比如有的人吃了几年药之后就会觉得离不了,虽然这个药物并没有使他更加好受些。有很多人在抱怨说自己吃了很久药,觉得没有什么用,但是又由于医嘱不敢停或者停不下来.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药物只能降低你某种激素分泌的水平,能够使你短暂的从失眠,焦虑,烦躁等情绪中解脱出来,但是它永远不能赋予你生活的意义,价值和目的,而这些是根治心理障碍的最理想药物。这也是说明了为什么单纯的药物治疗复发率会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这就是我想要和大家讨论的,我认为心理疾病最核心的不是它会表现出来的症状,什么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等,它最核心的在于心理发展的迟滞,个人生活的混乱或者其他心理的障碍,症状只是这种障碍的表现形式而已,也就是说心理障碍的生理表现而已,如果我们只是去治疗生理的表现,而对心理的障碍视而不见,那治疗会变成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治疗本身也极有可能成为病痛的一部分。本来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严重,说白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极有可能在求医或者治疗的过程中变成真正严重的问题,这正是我所担心的。
  理想的治疗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有些人可能会抱怨说心理治疗太贵,但是实际上比起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相对来说是不贵的,而且是更有效的。重要的是找一个负责任的,真正的心理治疗师却是一个并不容易的事情,有一个患者说找一个合自己口味的心理治疗师比找一个合自己口味的老婆还困难。这也是由于现在市场上太多半路出家,所知远远少于所说的治疗师有关吧。这样给人的感觉是心理治疗也没有什么用,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真正的心理治疗师。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自己永远是自己最好的治疗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51:54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缘木求愚 回复日期:2006-1-6 20:34:48  回复  

  作者:木马回归 回复日期:2006-1-6 18:20:34 
    回 热心照坦途
      
    楼主的贴子我得反复看每次的感受也都是不同的!
    
    说实话我这两天也不怎么样!
    
    但还能有事让自己乐一下哭一下就已经很满足了!
    
    有时感觉着能哭出来真是比什么都强!
    
    楼主能否推荐几本心理学书籍,以您的经验?
    
  
  这也正是我想要给大家说的,阅读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我觉得抑郁症,除了专业的医生需要去了解它以外,还有抑郁症患者也非常有必要去了解抑郁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往往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被控制,我相信一旦我们明白了自己的症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且乐于从自己的经历中去反思和寻找治疗的力量,那么每一个都可以自己去治愈自己的病痛,当然,阅读这一方面的书籍,与专业人士的交流,与相同困难的朋友交流都是很好的途径.但是在这之前我要提醒和告戒大家,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原则:1、不要迷信任何比你更加权威或者更加有思想的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都有自己的痛苦。2、阅读不是寻找证据,不是刻意比对,你需要积极的去反思,你寻找相关的体验,以及实践一些方法。3、不要怀着一种太功利以及急于求成的态度去阅读.这样都是没有太多的效果的。
  
   下面我来介绍书:
  1、《道德经》 老子著
   之所以把这本书排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认为这本书所揭示的思想足以治疗任何心理障碍,前提是你能够和它的思想形成感应的话。许多伟大的心理学家都受到它的启示,包括容格。当然我在提到它的时候是在倡导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教义。
  
  2、《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霍妮[美国]著
   我们在读这2本书的时候要把神经症和精神病区别开来,神经症是美国专门用来称心理疾病患者而非精神病患者的一个概念,但是后来为了区别而弃用了这个概念。但是我国依然在沿用这一术语。它从精神分析,特别是从人的童年期的经历中揭示了神经症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它们很详细的列了很多神经症的表现。细读之下给人震撼。
  
  3、《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 (瑞士)C.荣格著
   荣格,神秘主义者,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我们中国人去读荣格,是绝对不会有陌生感的,因为荣格的思想有太多的东方痕迹,中国的道家思想和印度的佛教思想都对他影响深刻,我们从他的书里看到太多关于灵性和共感的学说。他的书关注的是人类的灵魂,以及为什么现代人会如此的困惑并与自己相分离,他的书都很薄,但是却是一次不错的回归之旅。回归,归于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
  
  4、《常态下的癫狂》 (德)阿尔诺·格鲁恩著
  这本书对我几乎有转折性的影响,它既是一本哲学著作,亦是一本优秀的心理学著作。它的价值在于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看起来普通的行为中看到“癫狂”的存在,同样,它证明了一个人在儿童时后所受的影响会怎么延续到他的一生去并通过一些癫狂的方式发挥到及至。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人在常态下的破坏性原因。这些根源常常隐藏在所谓人类的好心或维持秩序的理智背后,作者列举了包括第三帝国或越南战争中发生的令人发指的事件。它的好处是使人变的敏锐,能够从表面上正常的举动之下看到地层隐藏的东西.
  
  5、《爱的艺术》 (美)弗罗姆(Fromm,E.)著
   在心理学界,流传着一句话:从原则上来说,爱可以治愈一切心理疾病。但是同时爱也是生成心理疾病一个重大的原因,爱是一个如此复杂的问题,它又蕴涵着如此巨大的能量,那么正确的爱,正确的爱的方式,则是每一个人都要去掌握的。这是一本经典之作,虽然非常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52:4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缘木求愚 回复日期:2006-1-9 14:31:04  回复  

  作者:木马回归 回复日期:2006-1-7 20:56:11 
    楼主,汇报一下,我现在有种感觉,不知是对是错.也许按你的思路想可能我又反复不定了.就是我总在想一个问题,既所以追求完美的和带有忧郁基因的人是不是必然会发病,或者与我们类似性格的人,有的不是就挺好的吗?为什么我们会成为上帝的宠儿,是不是所有的忧郁者都是生活方式的错误?
  
  
  
  首先我要为你高兴,因为我能够感觉到你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期,一个真正的对自己的症状提出挑战的转折期,虽然这一转折的过程是那么痛苦和不容易.然后我要祝福你,从你的帖子上看见你出差了,希望你保重.记得我在《抑郁症患者,他的转折和希望》里面引用的尼采的那一段话吗?“在他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山上的树》一篇他写到:你为什么惊怕呢?--人和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的升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深入到恶里去/......当我在高处时,我觉得孤独。无人向我说话;孤独之霜使我战栗。我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我的轻蔑与我的热望程度一起增加,我越升高,我越轻蔑那些想升高的人。他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如果它想说话,任何人不能够了解它:它长的太高了/于是他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什么呢?它住的太靠近云端了:它或许在等待雷火的第一击吧?”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就要象这一棵树一样,敢于把自己的枝叶升展到云端里去,敢于迎接雷火的第一击,并且要把根升到恶里去,这是成熟的必由之路,你要象它一样。其实谁的生活中能够没有痛苦呢?那么什么样的痛苦是我们能够忍受的,什么样的痛苦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我人是:再强烈的痛苦只要是你从前没有遇到过的都是值得你去承担和探索并且去克服的,虽然小的但是反复出现的任何痛苦都是我们最不能忍受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是严重的失败感和停滞感,以及无能为力的感受。所一你不用怕你现在的痛苦,它对于你来说是以前没有的,这是一种经历....你要想办法把这种经历变成一种力量...
  
  你感到一种痛苦,对未来要发生什么不测的痛苦。其实这是焦虑,因为对未来没有足够的把握,担心有重大不幸的发生,我曾经也有过。但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最大的一个处世态度:对待生活保持无知。这种无知是尊重真正的事实,并且能够接受一切可能够发生的任何事实,这是对自己的一个基本信念,真正的信念不是我永远可以避免痛苦,而是即使痛苦来临我也能安之如怡,你需要这样一种自信并且学会用事实去检验你那些可能不真实的想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2-2-16 17:55:3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缘木求愚 回复日期:2006-1-10 14:15:52  回复  

  继续推荐书
  
  6、《家庭系统排列》,《爱的序位》(德国)波特.海灵格
   波特.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的创始人,思想也深受道家无为的影响,他的书基本上是现在心理咨询培训中必推的书目之一。这两本书不仅是给心理治疗师学习家庭系统排列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我们生活的指导,他倡导的是:每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承担自己的责任并把别人的责任还给别人,他喜欢讲故事,并在故事里面让我们去感悟和感动.
  7、《当尼采哭泣》 (美) 欧文·亚隆(Irvin D.Yalom)著
   这是一本小说,虚拟了伟大的哲学家尼采和伟大的心理学家布罗伊尔相遇,尼采用哲学治疗布罗伊尔的绝望,而布罗伊尔用谈话(宣泄)治疗尼采的头痛,这放在中国就是一个关公打岳飞的故事,但是写的相当引人入胜。本书探讨了中年危机、女性意识、婚姻问题、操纵与索求等病征的描述。
  8、《一个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巴西)保罗.科艾略
   保罗.科艾略在我看来是南美魔幻主义的一个继任者,他的小说以寓言和哲理而闻名,我初次接触他是因为看他写的一篇关于黎巴嫩森林的3棵雪松的故事,讨论关于命运的期待和现实,然后我就很喜欢他。《一个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这本书是关于成熟,他所揭示的是,我们往往追求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唾手可得,但是我们要经历一个长长的经历和种种的磨难才能发现和认识这一点,重要的是不是我们最后得到了什么,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这本书关于成熟..
  
  
  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2-2-16 20:22:0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好东西!!请允许我转帖双相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2-2-16 20:49:3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转吧,是免费的
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这个帖子的主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2-2-17 09:42:4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支持,先休息区,有空再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2-2-25 11:20: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又见大段大段的文字。
都是个人的真知灼见。
不单要有自己的主见,还要能消化吸收。
道理大家都懂得很多,为什么到自己头上就不行,
还是那句话,这些道理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特的路,而借鉴别人仅仅是借鉴,
关键还是要看自己能理解、接受多少外来的思想。
或者说是发生思想的碰撞,结合自己的实际产生新的感受
或者更干脆,让灵感之光直接从头脑中迸发!
什么时候自己能写出自己的大段大段的感悟,
并且真心的相信和感动
足以从侧面说明你的内心重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种重建如同新生,
如同一个历经磨难的人最后终于苦尽甘来。
希望大家不单单能学习,
也能写出自己的感受造福大家,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2-2-25 12:07:19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我想要和大家讨论的,我认为心理疾病最核心的不是它会表现出来的症状,什么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等,它最核心的在于心理发展的迟滞,个人生活的混乱或者其他心理的障碍,症状只是这种障碍的表现形式而已,也就是说心理障碍的生理表现而已,如果我们只是去治疗生理的表现,而对心理的障碍视而不见,那治疗会变成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治疗本身也极有可能成为病痛的一部分。本来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严重,说白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极有可能在求医或者治疗的过程中变成真正严重的问题,这正是我所担心的。
  理想的治疗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有些人可能会抱怨说心理治疗太贵,但是实际上比起长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相对来说是不贵的,而且是更有效的。重要的是找一个负责任的,真正的心理治疗师却是一个并不容易的事情,有一个患者说找一个合自己口味的心理治疗师比找一个合自己口味的老婆还困难。这也是由于现在市场上太多半路出家,所知远远少于所说的治疗师有关吧。这样给人的感觉是心理治疗也没有什么用,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真正的心理治疗师。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自己永远是自己最好的治疗师。

       说得真好,我一直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强迫和抑郁都只是表面,问题的根源是在于自己的内心。症状是内心障碍的表现形式!说得太精彩了!鼓掌!

          生活的意义,价值和目的,而这些是根治心理障碍的最理想药物。  鼓掌!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要说明如果有抑郁倾向的人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安静下来,从那些没有意义的消耗性的活动中抽离出来,并且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荣格的话来说就是“要虔诚的和自己的痛苦呆在一起”。这样你就能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是什么,以及那些冲突的力量所寻找的对象是什么,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鼓掌!

        我要说的是抑郁患者应该的是不是怎样消灭自己内心的黑暗和阴影,怎么去消灭无助和无聊,而是怎么去打破自己的坚强的外壳,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黑暗和阴影,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失败和不足,开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只有“走出来”,才能“想的开”,不要停下来想问题,你们要奋斗,扩张自己的生活,认识新的朋友,以新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家人,永远不要停下来,在问题中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我要强调的是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只是一种心理的疾病,它的根源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错误,我们采用了一种分裂自己和背叛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惟有用另外一种方式把它矫正过来。不然的话我们只是在欺骗,即使你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异者,但是你的生活是塌陷的,你想要成功的一切方式都只是把你在失败之前抬的更高而已,那必然也会摔的更重。承认和接受你现在的失败和脆弱也许更加能够让别人了解你和接近你,甚至尊重你,那也是我们为了长远的健康和成功所应该做的,为了更好的将来...........        鼓掌!我认为不单单是抑郁症,对于所有的神经症都有借鉴意义~

            抑郁症患者,他的“受害者”情结
       我也有,我承认一直在怨恨我的父母。

        医学治疗的另外一个风险是降低了来访者的责任感,他们会模糊的把心理疾病等同于感冒,肠炎一类的生理疾病,认为只要诊断正确,吃药就会好起来。但是真正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自我反思和成熟,是一个重新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但是这些往往不会被患者意识到。     鼓掌!


            .但是在这之前我要提醒和告戒大家,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原则:1、不要迷信任何比你更加权威或者更加有思想的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都有自己的痛苦。2、阅读不是寻找证据,不是刻意比对,你需要积极的去反思,你寻找相关的体验,以及实践一些方法。3、不要怀着一种太功利以及急于求成的态度去阅读.这样都是没有太多的效果的。      鼓掌!不是可以比对是去积极反思寻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他人的思想发生共鸣。

         作者:缘木求愚   得真的不错~是个人才~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 22: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