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奇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感悟

[复制链接]
721#
 楼主| 发表于 14-4-10 05:24:26 | 只看该作者
有半个月没有上过论坛,觉得是多么的遥远,陌生!

我大哥病情加重了,我应该去陪陪他,所以我又一次回到了老家。这次来一直要等到把大哥送走,所以,具体能呆多长时间不能确定。虽然老家的亲人们每家的房屋都很宽敞,但我还是喜欢一个人独自住,清静。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女儿,得到女儿的支持,她提前打电话给侄女为我租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

由于我走后宝宝没人带,女婿提前打电话要他妈妈来,所以我这一次回老家没带上宝宝。女儿的宝宝是个男孩子,快两岁半,也比较调皮。一个古稀之人,带孩子还要兼买菜做饭,所以这两年多来我感觉很累…很累……就因为怕他们请保姆在家里,而给我带来所谓的别扭、复杂、混乱、不自由,我再苦再累也从不叫一声苦。反而觉得是一种“应该”和“责任”的理所当然,还恨不得我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

因为我租的这套房子没有网络设备,所以我已经有半个月没有打开过网页。直到昨天,女儿一个在移动公司的初中时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后,来我租房子地点专门为我牵了一根临时的线,我才有机会上网。

大哥住在他三女家,离我租的房子比较远。我每天大概10点钟左右吃过饭,然后步行将近一个小时来到大哥住的地点。在那里一直耍到下午吃过晚饭后,又一个人步行将近一个小时走回我租房子的地点,每天就这样碾转于这两处之间。

大哥已87岁,也算是高寿。大哥对我恩重如山,现在他要走了,我不应该为自己的以后留下谴责、遗憾,内疚,我应该好好陪陪他。但我却不知道应该怎么陪,觉得很惭愧,也很无奈,因为我连一句客套的话,一句安慰的话也不会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2#
发表于 14-4-11 09:26:27 | 只看该作者
真心的陪伴,是最温暖的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楼主| 发表于 14-4-12 06:18:30 | 只看该作者
赟儿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4#
 楼主| 发表于 14-4-12 06:21:50 | 只看该作者
遇到一次不足挂齿的小小的受骗:
前天,我吃过饭后顺着一条大街正往大哥的住处走,旁边一间我没看清楚是不是一家小店里走出来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看上去很穷也有些可怜。他问我,知不知道县医院在哪里?我随便给他指点了方向。然后他说,他一个三岁的孩子病死在医院里,他连30元的停尸费都交不起,他妈妈又气晕了,他很着急。看着他很可怜,我赶忙从包里拿出了30元钱递给他。我问他从那家店里走出来是不是在里面吃过饭,他说他饭都吃不起,我又赶快从包里拿出了10元钱递给他,要他去随便买一碗面吃。


我们一边走,他问我是不是也要到医院里去,我说我不去医院,只是要从医院门前路过,要他跟着我走。走着走着,我忽然觉得有些不对,他作为一个父亲,孩子都已经病死在医院里,他怎么连医院在哪里都不知道。我就问他说,你怎么不知道医院在哪里,他大概也看出了些什么。正好前面过来了一辆三轮车,他向三轮车招手,然后跳上车跑了。我就这样看着他拦车后又上车,却没有说过一句话。钱也不多,看着他那可怜的样子,似乎也不忍心再骂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5#
 楼主| 发表于 14-4-14 06:11:20 | 只看该作者
从《试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与和谐人格》文章中摘录以下部分: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与和谐人格

人格是多种成分和特质的有机结合,依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看,人格就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在每个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关联,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表现,则是这个有机组织协调活动的结果。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在一个健全的人格之中,这三者结构的作用必须是均衡、协调的。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主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调节心理的平衡。”

如果一个人的人的人格多种成分协调一致,我们则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和谐人格的人。所谓和谐人格是指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内在成分之间处于协调、平衡与统一状态,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界环境。和谐人格至少有三种含义:其一,和谐人格意味着在人格结构中存在多种成分,诸如感性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或者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二,和谐人格的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依存,协调统一地发展着,实现了自身各成分内在的平衡;其三,在内部各成分平衡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保持与外界社会环境的平衡,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完整性、平衡性是和谐人格的主要特性。

完整性是指人格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并且,组成人格的多种成分的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人格的人就是“完整的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完整的人”的概念,他认为,“完整的人”就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为一体的人”。这种人“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罗杰斯所概括的“完整的人”,包括感性、理性和非理性等成分,其实质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等部分是吻合的。

平衡性是指人格的各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入,在矛盾与冲突中达到协调与统一,共同发展与提高。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知,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而来,三者相互渗透。同时,本我与超我总是处于矛盾斗争之中,自我协调着本我、超我、外界环境,使三者协调统一。

3,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与和谐教育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能量系统,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能量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的产生。“布莱勒在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时便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他将统一的丧失,精神内部分裂视为此病的本质。”人的发展是由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和谐发展构成的,人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发展观中的最高层次和最高体现。而和谐人格是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证。

和谐的人格需要依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用和谐教育的理念,剖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我们在进行和谐人格的培养和教育时,要把握好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和一致,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将会造成人格的畸形发展,导致人格障碍。

3,1接纳本我,重视本我,正确引导本我

弗洛伊德把本我看作“人的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本我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本我,本我并不丑恶。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控制而又是最需要控制的部分,人的思想和观念会使本我失去理智的控制,或者会过分约束本我,使本我向病态方向发展。其次,我们要清楚意识到,本我是人格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消除,也无法消除。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本能和欲望是需要层次中的最基础的层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进化的源泉,消除了本我,就等于了消除了人生存的乐趣和动力;再次,我们要看到本我不能消除,但必须要以理智加以控制。合理的控制就是促使本我与自我、超我的和谐发展,以合理的方式表现,及其更具有价值,即像弗洛伊德所说的“升华”。健康是生命之本,快乐是生命之源,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在我们强调理想追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今天,仍然不能忽视本我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协调好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太重视本我,忽视超我,人格不能成熟,个体道德和社会文明则会受到损害;太重视超我,忽视本我,则会剥夺人生的许多快乐、幸福和乐趣,引发心理问题,导致人格障碍。和谐的人格需要本我与超我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充实自我,让自我永远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3,2把握自我,实现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

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理性成分,是自觉的能动心理活动的主要代表,它同时服侍着三位严厉的“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并且使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自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自我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必须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即调解好自身内部的平衡,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自我要有两方面的认识,一是对自己的认识;二是对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具体情境的认。认清构成自身各部分的因素及其特点是有效调节和控制自我的前提,在全面认识自身优缺点的同时,并以坦然的态度接纳自己。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

挖掘生命的意义,从根本上讲就是挖掘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使自我中的部分转化为超我中的“理想自我”。这样,自我才能在本我,超我和外界环境相冲突时,将本我欲望转化到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活动上去,将本我的冲动转化为高尚的追求,被外界环境接受和认可。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三观”教育,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受到激烈冲突的情况下,思想教育更有利于自我掌控全局。自我要从本我中吸取生存的动力,从超我中获取生存的价值,最终,使人性得到提升,个体要求与社会需求达到和谐一致。

3,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合理的超我

超我是道德化、社会化、理想化的自我,它追求至善至美,用良心和自豪感等指导自我,限制本我的冲动,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后天教育,因为人的道德观念不是头脑中自然生成的,是从无到有,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如果一开始就放任自流,顺从本我,则会危及社会和个人。但是,“超我不仅有积极肯定的文化性质,也具有内在否定的心理性质。从文化道德上看,超我是积极的有价值的,而从个人心理上看,它又是消极的反个人的。它的控制与禁止功能,压抑着本我的自然要求,控制着自我的运行方向,这就是超我取得文化道德价值的必然的人格代价。”所以,超我过强,也有损于人们心理健康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自我理想”过高,从而使个体不断体验到焦虑、自卑和压抑;有的追求至善至美,幻想事事成功,人人称赞,这类人极容易苛求自己,自我责备。许多人的行为偏差,就是由于超我过强而造成的。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格系统的能量是守恒的,其中某一子系统的能量增大,则其它两个子系统的能必定减弱。本我统治个体,自我和超我的力量便处于弱势,就会导致只追求自身的快乐感受而不考虑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容易产生不道德行为;自我统治个体,就会过于实际,缺乏理想与追求;超我统治个体,就会过于道德化、理想化,脱离实际,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和行为的偏差。任何一系统能量的强弱都会造成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偏差,导致人格障碍。一个健康的人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协调发展结果。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把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帮助人们树立理想和标准,又要让人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既要引导人们达到“君子”的境界,又要让人们意识到“凡人”的不足。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洞察与剖析人格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构建和谐人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6#
发表于 14-4-14 08:47:15 | 只看该作者
奇迹姐:好久不见你了。。别来无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7#
 楼主| 发表于 14-4-19 22:58:10 | 只看该作者
小羊好,谢谢你的惦记。

论坛升级,把我最后的两个帖子弄丢了,我再把它给补上。

点评

那两个帖子的数据没办法复原了,详情可以看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105405-1-1.html这里。  发表于 14-4-21 0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楼主| 发表于 14-4-19 23:05:04 | 只看该作者
能够深刻理解的,非常关键的这几段话,再一次的重复。其实,这就是《心脑共主神明》的理论逻辑:

首先心。它的突出机能并非是意识,而是主动地泵血。但它与脑和神经部分结合,如内脏神经管神经结合,就能形成生命的前意识,并还有产生意识的推动力。意识的起源离不开它,意识的发展也离不开它,因为它是意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包括生理上的启动力和心理上的内驱力。不仅如此,而且与脑皮层下的脑神经组织结合还可产生出意识,这种意识不是反映,而是由本能发展出来的欲念与需要。这就是说,在中枢神经的控制下,机体通过反射弧对内、外环境的剌激作出有规律性的反应,以适应内外环境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保证生命体的相对平衡,有序和稳态化。这就是说,主体的需要意识,它的产生根源,主要在心,而不全在脑,脑的高级神经组织的皮层部是一个确认和能动化的力量。
      
其次是脑。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主要条件,但它离不开与心的结合。孤立的脑,没有心的结合,脑不过是一堆具有剌激反应的神经机能系统,没有内在动力的起动和推动,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应,驱力,它就没有产生剌激反应的运动条件,也不会有发展的动力。所谓脑部神经的发展,完全来源于内驱力的结果。所谓内驱力,也就是主体的需要,没有主体的需要,就不可能自行产生出认知的意识活动来。人类的理性思维是产生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之上的。
     
再次是意。由于心脑结合产生出意识来之后,意识又会影响脑的结构变化;影响心脑结合机能的变化,由此产生出新的意识来。所谓新的意识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二是新的适应能力和需要。前者仅是一种认识,后者却是一种行为动机和欲望,还有可实践的能力。这种新的意识在生命的运动中,又会继续影响脑的结构变化;影响心脑结构机能的变化,并由此又一次产生出新的意识来。因此,人的意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生命的运动中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它可推动脑不断地有新的认识;推动心不断产生新需要和欲望,并变成新的内在动力。
心、脑、意是一体,又互动,由此构成了人这个世界上所独有的生命体。他代表着物质世界的能动性,有他,既能认识物质世界,又能认识自己;既能改变物质世界,也能改变自己。

首先心,其次是脑,再次是意一一既复杂,又明了!

心,是机能,是意识的推动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主要条件,但是没有内在动力的推动,它就没有产生剌激反应的运动条件;再次是意,由于心与脑结合,意识在被内在动力的推动下流动起来,意识有了能动性,这样才算自我完善。只有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人在进入社会时,才有能力去应对那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的流变。

我认为,本我的完善,必须是心的机能的完善,也就是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完善;自我的完善是,心、脑、意一体。至于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完善,也就是本我的完善,不是通过人为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有这样的功能。它必须要有触动心的先决条件,这个条件是先天与生俱来……
我认为自闭症的症结是,心主血脉,主神志没有完善,没有内在动力的起动和推动。典型自闭症是没有内在动力的起动,他们的人格演进完全没有开启;一般自闭症和高功能自闭症是没有内在动力的推动,他们的自我不能完善,而导致人格的偏离和障碍。

人格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也就是能量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大系统中,可以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但能量永远不会消失。人格能量的守恒,如荣格说:每一个人能应用的力必多是固定的……力必多能量是守恒的,能量永远不会从心灵中消逝,它只是转移到别的活动上去了……弗洛伊德说:应该记住,人格可以获得能量是一定的,不多也不少,这就是说,如果自我得到了能量,那我本我和超我——或两者同时——就失去了能量。人格中的某一系统获得能量后,就意味着其它系统已丧失了能量。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关系示意图: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三者各自代表人格的一个方面,
本我——生物本能我——快乐
自我——心理社会我——现实
超我——道德理想我——完善  
相互交织构成人格整体,
能量守恒——动态系统
协调一致——健康,
敌对冲突——疾病

人格的能量是守恒的,自闭症患者也不例外,他们可以获得能量同样也是一定的,不多也不少。既然能量都是一样的守恒,那自闭症患者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就出在虽然都是“能量守恒”,但它必须是一个“动态系统”。而自闭症患者,缺的是“动力”。没有动力的推动,能量在人格之间不能互相转换,转移,而导致的系统的瘫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9#
 楼主| 发表于 14-4-21 06:3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奇迹 于 14-4-21 07:00 编辑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前庭、本体觉与视觉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所谓“感觉统合”。人类生存的每分钟,都要与地心引力做平衡性的感觉统合。

眼睛是视觉,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所以,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

能够拥有一双正常的眼睛,拥有健全的光觉和视觉,便能对大自然艳丽的色彩以尽情的感受和反应,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多么的幸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0#
 楼主| 发表于 14-4-22 11:27:5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自闭症与神经症、与人格障碍、与超常记忆力、与良好的音乐感觉,我都说过了。另外在说说自闭症与“眼球震颤”,这个问题我以往就曾经提起过,只是当时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依据来说明问题。

首先再来重复说说困扰我几十年的不为人知的“眼球震颤”现象:我走进自闭症版块,也就是四年多以前我就曾经不只一次的提到过的,困扰折磨我几十年的不为人知的“眼球震颤”现象。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明显的觉察到这种现象的也不记得,我想应该是在青春期这个“大动荡”的过渡阶段吧。
我的问题是白天不能闲着没事在外面从容地呆上一会儿,不能在天空下静静自在的休息,眼睛不能在天空下随意自如的注视任何事物。特别是那种半阴半晴的天气,那带点微白色的光感对眼睛的刺激,眼球不自主的震颤,特别的难受,说不出那种滋味,总是感觉眼睛在天空下无处躲藏。眼睛不但没有起到它的“窗口”作用,反而似乎成为一种负担。只要是没事静静坐着,就是在和眼睛纠缠,就是眼球在和光打架,在和光斗,是一种焦点落在视网膜上的里应外合的眼球和光的争斗。眼睛根本无法在光感下对某一件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用心注视。即使闭上眼睛,光感也好像能穿透眼皮,刺激到眼球。有事情做就不怎么觉察得出。晚上,或是在家里面光线暗的地方睁眼时,眼震就会消失。

虽然几位自闭症知名人士没有提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但我始终认为,他们没提到并不等于自闭症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没有提到的问题多了。另一方面是药物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天宝和唐娜,她们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眼球没有发生震颤和她们的用药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我的“眼球震颤”现象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持续到晚年的过了花甲之年。我的“眼球震颤”的停止,是我晚年的一个意外收获。归结于我晚年又一次患病,服用每天三片左洛复盐酸舍曲林片,和三片氯硝西泮片的大剂量抗抑郁药物,一直服用到一年半才开始减量,我的“眼球震颤”的停止也是药物的系。

说说我所认为的,自闭症患者存在“眼球震颤”现象。

对于《科学家发现自闭症儿童瞳孔反应慢》的文章,我以往就曾经说起过。文章中说:最近,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有效率为92.5%的瞳孔应答方法来确诊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此项研究中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的瞳孔对光线变化的反应要迟缓一些。 在研究中,我们分别在黑暗和明亮的环境中使用短暂的光去刺激、诱使孩子瞳孔对其作出反应。我们发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与正常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了一种电脑双目红外设备,这种设备是眼科医生平时用来测试瞳孔对100毫秒闪光的反应的。瞳孔反应测试揭示了自闭症患者的脑部的潜在失调所起的作用。测试结果显示,患有自闭症的小孩的瞳孔反应要明显地慢于那些正常的小孩。
就现在我搜集到的以下的一些有关资料说:

……很多孩子抱怨在视觉阅读上有困难。通常当他们尝试阅读时眼睛不稳定。这可能是因为“视觉大细胞”功能缺损。症状包括:不稳定的双眼注视,因此,视觉知觉也不稳定,受约束的&急速跳动的辐辏控制,急速跳动的追随眼睛运动,视觉搜索缓慢……

在一篇名为《美国自闭症研究学会有关听觉统合训练效果总结评价》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在一次开放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对22名年龄在6-13岁的自闭儿童进行眼球水平运动和眼球震颤。在AIT训练前,训练后即时和训练后3个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即时患儿的眼球水平运动明显改善,三个月后水平和垂直的眼球活动明显改善,眼球震颤未见改变。”

还有一篇名为《自闭症患者眼球追随运动障碍》的文章中说:眼球运动研究是评价自闭症大脑多系统功能完整性及认知过程的新方法。本研究使用斜向及摆动目标比较了60例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及94例按智商、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眼球追随运动。自闭症患者具有正常的眼球追随潜伏期,但在追随斜向及摆动目标时闭环追随增益降低。左向及右向追随的闭环降低情况相仿,但在青春中期后自闭症患者与其年龄匹配的对照组间的差别更为明显。该现象提示自闭症患者的眼球追随系统发育欠成熟。自闭症患者同时还存在开环追随增益降低(初始追随100m s)及foveofugal渐进倾斜任务中初始追随扫视精度降低。但这些异常仅在目标进入适当的视野内方能观察到。自闭症患者的开环及闭环追随运动均与其手部习惯相关。双侧闭环追随运动中使用内源性视网膜外信号能力异常与前纹状体或小脑回路有关。开环追随中的半视野特异性缺失提示左侧纹状体外侧束功能或感觉运动区视觉运动信息传递的异常,这两个区域分别负责提取视觉运动信息,及将视觉信息转化为适当的眼球运动指令。

在一篇名为《暗光敏感/娥兰镜片 (scotopic sensitivity)/(Irlen lens)自闭症》的文章中说:

暗光敏感指不适应亮光, 但较能适应暗光。由于某些有阅读问题和知觉问题的人对白色光谱的波长特别敏感, 娥兰认为视网膜上某些特定的细胞会因而变得过份刺激, 而将不正常的讯号送达脑部, 娥兰将这种视知觉问题称为"暗光敏感症候群" (scotopic sensitivity syndrome) (Heflin & Simpson, 1999). 这种问题出现在某些有学习/阅读障碍,自闭症,和其它发展障碍者身上,暗光敏感症可能对光的来源 (荧光, 昼光),发光性(反射,强烈眩光), 强度 (亮度), 波长 (颜色), 及/或颜色对比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对光敏感,印刷字会有模糊, 双重影像,扭曲,移动,受限的视觉广度,头痛,晕眩, 阅读困难等问题. 因为白色的背景可能完全控制了阅读者的知觉系统,而黑色的印刷字便遁入背景中,干扰了阅读的过程。

从以上的这些资料,基本能说明我认为自闭症患者存在“眼球震颤”的说法成立。特别是这里提到,自闭症的“暗光敏感”,指的是不适应亮光, 但较能适应暗光。亮光所指的是:荧光、昼光、反射、强烈眩光、亮度、颜色。和我所说的情况吻合,而且还称为“暗光敏感症候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1#
 楼主| 发表于 14-4-23 13:34:5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一篇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文章,其中我省略了一部分: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1感觉统合失调症简介

感统失调症是感觉统合失调症的简称,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是指外部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多发生在5、6岁至11、l2岁的儿童身上。通常,这些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却有学习或行动上的障碍,部分儿童甚至学习成绩很差,被误认为是存在智力发育障碍。这种孩子最明显的表现是有紧张性颈反射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状,但一般来说症状较轻,所以一般的智力测验、脑电图检查或机能检查都很难发现。由于对原始反射抑制不足,导致平衡反射发展迟缓,使身体的反应出现严重异常,造成知觉机能和注意力的障碍,儿童对自己身体的自觉能力和心理的自尊能力也受到影响。知觉机能障碍会影响孩子自动化知觉机能发展不良,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2感觉统合的概念简介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器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并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大脑必须以灵活的、不断变换的方式比较、选择、联系、增强和控制感觉信息,即大脑必须统合信息才能产生有效的注意、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如我们对“苹果”的认识,就来自于苹果作用于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和皮肤、手部肌肉等感觉器官形成的各种感觉信息。也就是通过眼睛我们可以观察到它的颜色、大小和形状,通过鼻子可以闻到它的香味,通过舌头尝它的味道,通过手可以感触它的软、硬程度等,在这些感觉信息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比较、联系、控制等统合过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别于其它水果的苹果概念。

因此,单一的感觉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和特性。只有各种感觉进行有效的联系、整合,才能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所以感觉统合功能实际上是从许多部分感觉形成为整体的认知。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

3感觉统合的生理基础

感觉统合的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的发展发育密切相关,若想了解感觉统合真正的生理基础就要先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接收身体内外传来的感觉刺激,产生认知,反应身体的姿势、动作、计划,并协调情绪、思想、记忆以及学习,是为感觉统合的过程。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这里省略了一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4感觉的类别分为哪些

l、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本体感受往上传至脊髓、脑干及小脑,部分传至大脑半球。大部分本体感受输入在大脑产生感觉的区域加以处理平衡感是人类后天形成的,平衡能力主要来自骨架和中枢神经的功能,并在中耳的半规管,组成辨识神经体系,以调节身体和地心引力的能力。人类生存的每分钟都要与地心引力做平衡性的感觉统合。

2、前庭感觉

前庭系统极为敏感,位置与动作有任何改变,均对大脑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始于胎儿的极早期,前庭核在怀孕后第九周就已出现,在第十周或第十一周,便开始发挥功能。在子宫中到第五个月,前庭系统已发展的很好,母亲在整个怀孕期间,均以她身体的运动来刺激胎儿的前庭系统。前庭感觉大部分在前庭核(脑干前面)和小脑中处理,然后由这两处下传脊髓,进入脑干,在脑干中担任重要的统合角色。

前庭感觉是以前庭神经核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前庭感觉是人类先天形成的,前庭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前庭平衡觉、口腔触觉。前庭觉的丰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信息,并作过滤及辨别再传给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是成长以后的视觉、听觉性质学习。

3、平衡感与前庭平衡感

平衡感是指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盖结晶)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保持人的身体骨架与地心引力之间的平衡;前庭平衡感是指人类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信息经过前庭过滤以选择重要的信息作回应。只有前庭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辨识身体的空间位置。

4、视觉

眼睛的视网膜是对光波非常敏感的接受器。光刺激视网膜,把视觉输入传送到脑干中的视觉处理中心。视觉处理中心处理这些信息,并使他们与其他感觉信息进行统合。然后,脑干核把信息传送到脑干的其他部分和小脑,以便与运动信息相协调,将运动信息传送到肌肉。

5、听觉

空气中的声音波刺激了内耳的听觉接受器,把信息传送到脑干听觉中心。这些核处理听觉信息,也一起处理前庭系统和筋肉及皮肤所传来的信息。听觉组织中心很靠近脑干中的视觉处理中心,两者可交换信息,就像视觉输入一样,有些听觉信息也会传送到脑干其他部分以及小脑,以便与其他感觉与运动信息相协调。听觉信息与其他感觉信息混合后,继续传到大脑半球的几个部分。

6、触觉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触觉系统是最早的感觉系统,触觉感是先天形成的,在人类的胚胎期就已经开始形成触觉系统。主要作用是保护人体冷,热,痛,痒的正确反应,辨别触摸到的物体的软硬,感受压力的大小。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省略

6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本体感觉失调、前庭感觉失调、视觉系统失调、听觉系统失调,以及触觉系统失调。本体感觉失调又分为左右脑平衡失调和动作协调不良,前庭感觉失调又分为前庭平衡失调和前庭网膜失调,触觉系统失调又分为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本体感觉失调

表现多为喜欢他人用力推、挤、压。手脚喜欢用力挥动或用力做某些动作。动作模仿不到位,常望着手脚不知所措。俯卧地板时全身较软,把头、颈、脑提起特别困难。坐姿不够稳定,坐时会东倒西歪。力度控制较差,常会因太用力而损坏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东西。速度控制较差,跑起来难以按指示停止。对蹦跳的要求高,喜欢摔跌自己的身体,喜踮脚走。

l、左右脑平衡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2、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前庭感觉失调

表现多为喜欢自转,而且转很久不觉头晕。喜欢看、玩转动的东西。经常喜欢爬高,边走边跳。平衡差,走路东倒西歪,经常碰撞东西。颈部挺直时间较同龄儿童短,常垂头。

l、前庭平衡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前庭网膜失调

表现多为视觉不平顺,喜欢斜眼看东西;注视、追视能力弱,数数时常要用手指指着数才能完成。原地打圈很久不觉头晕。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等。

视觉系统失调

1、即使常看到的东西都会让他害怕。
2、喜欢看手发呆。
3、对特定的颜色、形状、文字特别感兴趣甚至固执(如:广告纸、报纸)。
4、喜欢将物品排队。
5、喜欢斜眼看东西。
6、喜欢躲在较阴暗的角落。
7、喜欢看色彩鲜艳、画面变换较快的广告。
8、喜欢看风扇或转动的东西。
9、喜欢坐车,对窗外景色变化非常着迷。

听觉系统失调

1、常会掩耳朵或按压耳朵。
2、对尖锐或拉高的声音一点也不讨厌,甚至喜欢。
3、有时对很小的声音感兴趣。
4、在教室里对外界的声音很敏感。
5、常会听到某种声音而发呆。
6、对某些特定的音乐固执的喜爱。
7、特别害怕听某些声音。
8、对巨响反应较差,甚至无反应。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9、喜欢无端尖叫或自言自语。

触觉系统失调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偏食,暴饮暴食,逃避咀嚼。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触摸生殖器。对某种感觉特喜欢;如:玩沙,刮东西。甚至显得固执而又会拒绝。拒绝使用某质地的用材。如:胶泥、浆糊等。

l、触觉过分敏感

1、不喜欢被人抱,有时甚至拒绝他人的触摸、拖手;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2、拒绝理发、洗发、洗脸。
3、不喜欢穿鞋,喜欢打赤脚。
4、不喜欢或特喜欢特定质料的衣服。
2、触觉过分迟钝
1、痛觉迟钝,以致意外碰伤流血而不易察觉。
2、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发音或小肌肉运动都显得笨拙不佳。
3、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
4、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7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其统合能力不足导致其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表达不畅,心理成熟晚,情感脆弱,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不会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差等等。

这里省略了一大部分……

前庭感觉是人类学习的枢纽

前庭感觉系统和大脑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前庭系统机能正常时,人的一生中.对重力(地心引力)会有持续性的信息输入.这些感觉信息会与其它感觉信息以不断重叠的方式输入大脑,所以这些重力感的讯息.由于相当持久和稳定,在它输入神经系统后,便会成为眼睛及其它身体感觉在判断讯息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头部转动或弯曲时.前庭感觉接受器的碳酸钙晶体,会离开原来位置,改变前庭经系统的传达流程。这种现象在跳跃、跑步、摇晃时更为严重,会使中耳半规管中的惯性液体流动,感觉接受器立刻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他像走路、乘船或头部有轻微振动时。前庭感觉也会立即有反应。在我们所有感觉器官中,前庭接受器最为敏感,其讯息能否对环境产生顾应,也最为重要。前庭随时在告诉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我们的视觉讯息也才有意义,所以前庭讯息处理不良的孩子,视觉便很难跟着移动的目标,也很难将双眼由一点移到另外的一点。眼肌和颈肌上的讯息反应处理也会发生问题,促使眼球的移动不平稳,常会以跳动方式去抓住新目标,造成孩子在阅读、玩球和划线上的困难。

此外,前庭神经会将讯息.由脊髓锥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缩和运动。同时也会将这种肌肉和关节的信息传到前庭神经以及小脑。如果这方面功能不佳,便无法达成感觉的统合,小孩子会常常跌倒或撞墙.动作上也显得举手笨脚.甚至害怕行动。更造成感觉信息的严重不足,影响身体的协调能力。前庭体系中的网状组织.作用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和警觉状态。所以当身体快速转动时,前庭系统必须迅速调节.才能让我们保持适度的清醒。如果前庭系统活动量低。调整的作用便会呈现不良,孩子出现多动及注意力散漫的现象。

前庭感觉不良,也会产生无法判断视觉空间的现象。空间感来自于身体和重力感的联系.缺乏重力感的孩子.很难有空间透视感,因此常无法判断距离和方向.写字时常把数字、字体或偏旁部首写反,甚至前后反读。在人多的地方容易迷失方向。也会因太靠近人或碰擅他人.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严重不良。前庭感觉不良.会使儿童经常遭遇挫折,丧失信心,更容易养成恐惧、伤心、生气、过度兴奋等感觉.无法有效压抑及协调,使人格和情绪的健全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前庭网膜成熟失常,最常见的五种毛霜,包括视觉不平顺,听觉识别不足、前庭平衡失常、本体感不足、触觉敏感过度。

触觉是对外界反应的基础

人类皮薄毛少,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最为多元化,这也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分辨、分析及组织能力的基础。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而拥有广泛细腻的学习能力,和人类触觉学习的多元化及复杂化有密切的关系。触觉的复杂性,也使大脑神经中感应触觉的部分最多,因此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足.会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导致触觉敏感(防御过强)或触觉迟钝(防御太弱)。

触觉敏感的儿童.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较弱.所以会固执于熟悉的经验上.表现为粘人、怕陌生人、不喜欢拥挤、缺乏自信.常固执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在团体中容易和别人争吵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中。他们经常会喜欢某种特殊熟悉的感觉,所以容易有偏食、吸吮手指和触摸生殖器的习惯;不喜欢被人拥抱,却喜欢拥抱别人,经常出现很多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触觉反应迟钝的儿童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大脑的分辨能力差,所以发音或小肌肉运动都显得笨拙.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学习能力也很难发展……

在所有感觉信息中,触觉刺激的频率最高,从肌肉关节到全身皮肤,每天都有无数不断的触觉;触觉输入大脑。脑干将这些信息加以过滤.一些对大脑思考及反应不重要的信息被压抑下来。因此通常我们对衣服、微风、一些不重要的碰撞都不产生反应,也使大脑不至于太紧张和忙碌。

这种过滤、整理到选择反应的过程就是感觉统合的能力。感觉防御太强的儿童,这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对任何信息都会急着去做反应.大脑动荡不安,自然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对衣服或周围一切接触都会去做不舒服的处理.重要的学习信息,自然也就很难专心的传人大脑皮层了。

本体感就是学习能力

我们不用看阶梯也能轻易上下楼梯,不用照镜子,也能用手摸到眉毛或鼻子,开车时不用低下头,踩油门的脚随时可以换踩刹车.蚊子叮身上任何位置.不用眼睛看.便可用手打蚊子,这就是本体感觉的作用。本体感觉医学上又称人体的深感觉,是全身肌肉关节的感觉输入。正常的骨、关节及肌肉张力的感觉输入使人能够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及全身的灵活运动。本体感觉在英文称为Bodymap身体地图.有人称为身体形象.好像我们大脑中有一张自己身体的地图.所以不用重新看,大脑可以随时掌握身体的任何部位。本体感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神经应变能力,也是大脑可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本体感的成熟最慢,除非前庭平衡及触觉发展正常,本体感才可能正常。从简单的吃饭脱衣服、写字、骑车到高难度的体操盈体能动作都需要本体感的功能。本体感不成熟的儿童常常表现为站无站像、坐无坐像、缺乏自信、挫折瘕感很多、没有创造力等等。


前庭平衡觉——大脑功能的门槛,人类行动的基础。
人和动物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保持正常的姿势是人和动物进行各种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姿势的维持依赖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觉感受器的协同活动来完成,其中前庭器官的作用最为重要。前庭器官由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它们是人体对自身的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间的位置的感受器,在保持身体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摘自《前庭的奥秘》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适宜的刺激,经前庭神经把刺激信息传入到相应的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小脑,经过与其他感觉信息(如视觉信息、其它本体觉信息)的整合、加工等处理后,再经多条神经通路把这些信息传送到脑内更高层次的中枢,进行高层次的加工处理,甚至形成主观意识,或经一定的神经通路传送到运动神经核(如眼动神经核、脊髓前角运动核等),从而做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功能反应。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高级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摘自百度

前庭器官的传入冲动除引起一定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外,还可引起各种姿势调节反射、眼震颤和自主性神经功能的改变,这些现象统称为前庭反应。例如,人在乘电梯时,由于电梯突然上升,肢体伸肌抑制使腿屈曲;电梯突然下降时,伸肌紧张使腿伸直。这些属于前庭器官的姿势反射,其意义是维持人体一定的姿势和保持身体平衡。另外,若对前庭器官的刺激过强或刺激时间较长,便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和皮肤苍白等症状,称为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对于前庭器官功能过度敏感的人,一般的前庭刺激也会引起前庭自主神经反应,易发生晕车、晕船等现象。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引起的一种眼球特殊运动,称为眼震颤。眼震颤主要由半规管受刺激引起,临床上进行眼震颤试验可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摘自百度《前庭反应》


这里所说的《感觉统合失调症》,是否可以理解为自闭症?
这里的“前庭觉包括前庭反应不足,和前庭反应敏感”,是否可以解释自闭症的反应上的过度敏感,和过度不敏感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2#
发表于 14-4-23 16:40:59 | 只看该作者
奇迹 发表于 14-4-23 05:34
转载一篇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文章,其中我省略了一部分:

感觉统合失调

按照目前的认识,感觉统合失调不等于自闭症,但自闭症一般都伴有感统失调。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在交流和互动方面,除此之外,感官过于敏感现在也写在诊断标准里了,另外就是有重复的行为或狭窄而强烈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3#
 楼主| 发表于 14-4-23 18:53: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黑眼睛:
其实,“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是全面性的,牵涉面很广,交流互动方面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这是一种连锁反应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没有哪一个方面的问题会脱离,会单独存在。


感觉统合失调里面,也有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语言的发展: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发声、词汇认知、组句及语言逻辑、交谈、认字、阅读、书写等。这些能力和人类的皮肤触觉、前庭感觉和运动企划能力有密切关系一一所以,这交流和互动方面的问题已经一并在内。

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本体感觉失调、前庭感觉失调、视觉系统失调、听觉系统失调,以及触觉系统失调。

维基百科中说:

感觉统合的定义是指一种神经过程,用以组织来自身体及环境的感觉讯息,好让个体可以有效运用其肢体与环境互动。若感觉统合出现障碍时,会产生知觉、语言、认知障碍、情绪及行为控制不良等问题,也就是无法正常与外界事物反应。

异常反应:
将讯息完全抑制、肢体无反应或反应迟钝(例如:自闭症)。
将讯息过分反应、造成焦虑、不专心(例如:过动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4#
 楼主| 发表于 14-4-24 10:48:3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以我自身经验的理解我认为,自闭症的问题完全属于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不是感觉统合失调不等于自闭症,也不是自闭症伴有感统失调,而是《感觉统合失调》里面就包含了“自闭症”。自闭症儿童所有一切异常的行为表现,都属于是“感觉统合失调”的结果,都能在《感觉统合失调》文章中找到说明。在《自闭症的表现》百度百科里面,对于自闭症临床表现的10条标准,都能在《感觉统合失调》文章中找到说明。而且自闭症的“眼球震颤”现象,也在前庭反应里面找到解释。

在百度百科《感统训练》的文章中,其中也把《感觉统合失调》的文章包括在里面,把自闭症也列入在里面,而且里面也说到“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

11、自闭症

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种儿童脑功能的失常,从它被人认识开始,一直被许多专家和父母所困惑。导致自闭症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自闭症的儿童显现出许多感觉处理不良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触觉学习的不足.但它所衍生的问题远远超过一般单纯的触觉敏感或迟钝。这些儿童如触觉不足的儿童。其大脑对感觉的分辨能力不好,甚至极差。

他们的大脑可以接受感觉信息.所以他们大部分是可以学习的,只是大脑分辨信息的能力非常奇特,常常是接受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则完全拒绝,显示脑干的前庭觉系统有很大问题.过滤及选择的方式非常的奇特。只要能进到大脑皮层的信息,自闭症儿童会学得比任何人都好;进不去的部分,则似乎如何加强刺激都没有用。

自闭症儿童除了少数有讲言障碍外,大多能讲话,只是他们的耐性很少.就喜欢用固定的几种。发音上虽然也不错,但缺乏抑扬顿挫,声高和频率变化很少。对很多刺激经常没有反应.没有喜欢也没有厌恶,对某些刺激又非常情绪化。甚至自伤或攻击他人的现象。

感觉统合失常的生理基础

感觉统合失常,一般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这些孩子的智能测验都在平均水准以上,确有学习上或行动上的障碍,有四分之一以上甚至造成学习成绩低落,被误认为有智障的现象。

这种孩子最明显的症状是有紧张性颈反射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和脑性麻痹症孩子类似的行为。不过通常这类孩子都属于轻微症状,因此一般的智力测验、脑波检查或官能检查都很难发现,这正是父母亲最感头痛的问题。

由于幼儿对原始反射抑制性不足,导致平衡反射发展迟缓,使身体的反应出现严重异常.造成知觉机能和注意力的障碍,对自己身体自觉能力和心理的自尊能力受到影响。

知觉机能障碍会影响孩子自动化知觉技能(The Automtized Percepual Skills)发展不良。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日前在小学生身上,最常见的是遗成阅读认字困难的眼球运动抑制机能(Ocular motor Control)不足。

这种现象大多来自于前庭神经系统的障碍。前庭属于人类内耳的一部份,具有统合讯息向大脑皮层反应的功能,并能抑制直接姿势动作的反射作用.是属于生理性的感觉,无法用意识化的能力了解。如果这方面产生问题,在生理上会有刺激过份强化、呕吐感、动摇感、升降感无法平衡的现象。

幼教专家应亚杰(Jean Pieget)在早年的研究使已发现.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孩子在日后智能学习式思考前期(三至六岁)运作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也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感觉统合能力不佳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不足,在理论上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Neurobehavioral Dysfunction,NBD)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项;
★感觉和知觉信息相互协调,是学习的要素。

因此感觉讯息的接受和整台上有所困难时。必定造成知觉信息的不顺畅,而影响学习能力。爱尔丝博士便指出:“无目的动作中,仍会引出大量的感觉信息(特别在固有感觉和触觉方面),这些感觉信息和身体的各器官必须保持足够的统合力和协调力.这是人类身体形象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由于身体形象的充分发展.视觉、听觉、特别是双手的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才能充分发展,对孩子学习能力自然有直接的影响。

★动作所产生的感觉讯息无法和知觉有正常的统合机能时,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能力。

德基若斯及希拉及在一九七九年所著的NeumpsychologicalFunldamentals in Learning Disability一书中表示:“有目的性的协调是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努力重点.这种协调在日常生活运动神经系统中最为重要。”如果日常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信息,无法有效回归到有统合能力的知觉系统中,任何学习都会遇到困难。

★在运动、知觉和学习中.最重要的神经行动系统是前庭感觉和固有感觉。

从大脑生理学来讲.脑干和大脑皮层承担着最基本的学习功能。以阅读来讲,视觉的感觉信息有籁脑干的前庭系统才能有效输入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分管记忆的区域来解读输入视觉符号的记忆。前庭及固有感觉不良,将影响正确稳定视觉信息的输入,进而影响大脑皮层的认知能力。

人类的神经系统是无法单独产生作用的,足够的统合及协调能力,才能有力的接收和回馈环境的信息.知觉系统中的认知发展也由此产生。

因此,感觉运动上有明显异常的孩子,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为0一12岁间,这些孩子将因一连串严重的挫折,造成情绪上或习惯上害怕学习和拒绝学习的态度.可能影响到他一辈子的生活。

语言发展迟缓大多由于感统不足

语言能力包括看、听、说、写,是人类独有的高度复杂性神经动作。大脑皮质层的分别有处理听觉、发音、词汇认知、语言组织及推论的功能区,透过神经组织这些功能区,必须和身体感官取得紧密配合,否则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贯穿脊髓及前庭觉的中枢神经,所以平衡能力及前庭觉不良,神经组织的能量到达不了皮质层的语言功能区,便会造成词汇能力不足、语言组织混乱、视听神经也会发展不全,形成阅读、听写及写字的困难。

触觉不足的孩子,感觉辩识不全,听觉层次受到影响,牵连发音组织的小肌肉发展不足,进而形成音感差及发音不正确等毛病。除了语言器官本身受损外,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大多来自于感觉统合不足引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5#
发表于 14-4-24 16:42:18 | 只看该作者
奇迹 发表于 14-4-24 02:48
其实,以我自身经验的理解我认为,自闭症的问题完全属于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不是感觉统合失调不等于自闭 ...

自闭症机构一般都有感统训练,但目前还没有听说这种训练对自闭症症状有什么特别大的效果,更不要说根本的改变。另一方面,身体协调性不好的人,不一定有自闭症。比如,脑瘫的孩子就不一定有自闭症,他们也是需要感统训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2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