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奇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感悟

[复制链接]
766#
 楼主| 发表于 14-12-28 14:40:35 | 只看该作者
将进有半年时间没有登陆论坛了,我也明白了些问题,其中就有感官问题。以我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为借鉴,再借助一些相关资料为说明,我终于搞明白了,孤独症的听觉、视觉、触觉、眼球震颤等所有感官问题,都是发生在传导通路,发生在反射活动的问题。完全可以用“回声原理”来作解释:“回声是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

在《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文章资料中说:“四周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成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元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另一方面,大脑皮质将这些感觉信息整合后,发出指令,沿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和内脏效应器,引起效应。因此,在神经系统内存在着两大类传导通路: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从总体上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和传出部分……”

又说:“在整体情况下,反射活动发生时,感觉冲动传入脊髓或脑干后,除了在同一水平与传出部分发生联系并发出传出冲动外,还有上行冲动传导到更高级中枢,乃至大脑皮层的中枢,进一步通过高级水平的整合,再发出下行冲动来调整反射的传出冲动,使反射活动更具有适应性。因此,在反射发生时,既有初级水平的整合活动,也有较高级和最高级水平的整合活动;通过多级水平的整合,反射活动便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适应性。”

什么是“反射”?什么是“反射弧”?什么是“传入”和“传出”?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什么是“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是由内脏及其他自主神经所支配的结构,负责将神经脉冲传送至下视丘、延脑及脊髓等处。由于这些部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中心,可借由自主神经系统传出反射脉冲以回应外来刺激。“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是神经冲动的传导路线;

什么是“传入”和“传出”?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兴奋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

这也就是说,感觉和相应活动的产生,首先一点是第一个反射弧“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必须产生兴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经过第二个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导至第三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后产生新的神经冲动,新的神经冲动再沿着神经纤维经过第四个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传导至最后一个反射弧“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动。

前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中说:“四周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成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元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一一这里边提到产生“感觉”。

我知道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的解释很得体。我知道这五个“反射弧”反射活动的过程,就是心与脑结合的过程。我知道这五个“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完整就是“身心合一”。我也知道这五个“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完成,其中就包含有“感觉”产生这个环节。

百度里对整个反射活动的过程的解释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以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作为解释。但是在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解释中,我始终找不到“感觉”产生的这个关键环节。也就是始终没有“感觉”这个词汇的出现,这让我觉得不踏实,似乎缺了些什么。因为由于我对“感觉”的缺失,所以对“感觉”这个词汇很敏感。这里只是通过第三个反射弧“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后产生新的神经冲动,没有提到这新的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而是直接由第四个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就传导至产生相应活动的最后一个反射弧“效应器”。是解释上的没有完善,所以,让我觉得缺了些什么。

我还认为,“神经中枢”这个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活动。通过“神经中枢”这个“加工厂”加工出来的新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出神经”这个反射弧传导至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所作出的反应方式就是条件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活动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活动基础上的,这就意味着低级中枢是高级中枢的基础。神经冲动能不能传导至高级中枢的大脑皮层,取决于“神经中枢”这个反射中枢能不能产生出的新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或强或弱或无。我认为高功能孤独症就是终止于这个低级“神经中枢”,终止于“延髓”处。

因为:“延髓是生命中枢里的总开关,参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延髓构成脊髓与高级中枢联络的通路。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

这里,高级中枢的脑为“心”,低级中枢的脊髓为“身”,延髓将心与身连接。心与身结合的途径,就是通过反射弧的反射活动得以实现一一“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要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都不能正常进行。”这就是高功能孤独症的“心”与“身”分离,也就是自我的“分裂”。

借助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我还可以解释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五个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完成,就是“本我”的完善。非条件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属于“本我”的发源地,而“本我”的完善要在高级中枢的大脑皮层。就如《心与脑的研究》所说:“高级中枢管理人的理性意识活动,而低级中枢则管理人的感性意识活动,这包括有人的本能、无意识的各类肢体运动;包括人的本能欲望、需要和情感活动等。”

在前面说:“反射弧是由内脏及其他自主神经所支配的结构,负责将神经脉冲传送至下视丘、延脑及脊髓等处。由于这些部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中心,可借由自主神经系统传出反射脉冲以回应外来刺激。”

这里边说到“自主神经”。自主神经也叫植物神经或内脏神经,反射弧就是由它所支配的结构。孤独症的问题,就是自主神经系统的问题。自主神经系统贯穿着整个全身,贯穿着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我认为,整个自主神经系统,也就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属于本我的范畴。只是低级中枢属于本我的发源地,而高级中枢的大脑皮层属于本我的完善之地。

自主神经也叫内脏神经。内脏神经是指主要分布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所以内脏神经也代表着“心”。心血管神经的活动属于低级中枢的活动,脑血管神经的活动属于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活动。所以,内脏神经与大脑皮层的结合,也等于是心与脑的结合,等于是低级神经中枢与高级神经中枢结合。心与脑,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两者一体共同构成人体的心脑血管神经中枢,共同调节人体的全部生理机能。

犹如《心与脑的研究》中说:“如果心血管神经中枢就是调节的低级中枢这一假设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人体的生理调节,从整个机体系统来说,心与脑血管神经中枢就是人体生理的主要调节手段,心为调节的低级中枢,脑(指皮层)为调节的高级中枢,两者一体共同构成人体的心脑血管神经中枢,共同调节人体的全部生理机能。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力量,就靠从头到脚下的全部神经机能组织的生物电离活动和全身川流不息的血液的生化反应,神经和血液的共同作用,是心脑调节的主要物质基础。”

这种“共同调节人体的全部生理机能”的现象,也就是本我的完善。在《心与脑的研究》中还说:“首先是心。它的突出机能并非是意识,而是主动地泵血。但它与脑和神经部分结合,如内脏神经中的心血管神经结合,就能形成生命的前意识……”一一这里说到一个“生命的前意识”,我认为这个“前意识”的形成,也就是本我的完善。就是以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完成为基础的“前意识”,也就是以本我完善为基础的“前意识”。也是“自我”分化演进的基础,是主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但是这个“前意识”仍然属于“潜意识”范畴,仍然属于本我活动的范畴。只不过它属于广义的“潜意识”,属于广义的“本我”。就如弗洛伊德有一句话说:广义的潜意识涵盖了“前意识”。

这就是孤独症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发生在无条件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孤独症的问题,就是发生在无条件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发生在感觉上行传导没有完成。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同样的,运动的下行传导是建立在感觉上行传导基础上的。因为要有感受器接受的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信息,由感觉上行传导将这些信息传导至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才会根据这些信息发出相应的指令。否则,大脑皮质将无法作出任何反应。这就是“感觉剥夺”的原由。

三组相同类型,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的孤独症的差别,就在于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中各不相同的进程的区别。但是,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这也就是说,在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中,无论你的进程如何,无论你中断在哪一个环节,哪一个反射弧,反射都不能发生。意味着感觉不能产生,更不用说产生相应的活动。

再说孤独症的感官敏感问题,我认为就是四周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后不能产生兴奋,不能形成神经冲动在传导通路中传导,而引起的刺激在局部的反弹反应。比如听觉异常的问题,因为声波进入耳内也要引起振动而产生神经冲动进行传导。
我们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感受,就如“回声原理”的解释说:“回声是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至于这个“障碍物”放在三组相同类型的孤独症这里,我认为他们的差别应该是“感受器”没有启动,或者反射弧在途中中断。因为无论是“感受器”没有启动,还是反射弧中断,都无法进行传导。

我认为孤独症的听觉问题,就是当外界的声波碰到内在的“障碍物”时,它会往外弹。也就是我们再次听到这个弹出来的声音。我认为,无论是视觉、触觉、还是听觉,所有感官问题,都是相同的原理,都必须产生“神经冲动”进行传导。

而且耳朵里还有一个“耳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前庭是内耳的组成部分,它控制着平衡、协调、垂直平衡、肌肉紧张度及身体所有的肌肉, 包括眼睛的肌肉。正是由于耳前庭的存在我们才可以在空间中表达我们的身体,作出各种动作。 耳前庭还是身体传达给肢体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继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7#
发表于 14-12-28 20:11:35 | 只看该作者
奇迹的钻研精神一向令我折服。很高兴看到奇迹还在按自己的思路研究自闭症。

感官问题的确是自闭症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尽管直到DSM5它才被承认并写入诊断标准。另一方面,据我所读到的资料来看,有感官问题的人不一定有自闭症。另有一个诊断叫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即“感官(信息)处理障碍”。有一个妈妈写了本书,叫“Almost Autism”,直译是《几乎是自闭症》,说她的两个孩子都有感官问题,表现上很像自闭症,但是没有被诊断为自闭症,而被诊断为感官处理障碍。她通过用生物疗法等等的干预,很有效果,现在孩子已经成人,一点都没有自闭症的迹象。

但也有学者认为,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主要是由感官信息处理问题造成的。由于感官感受不同,自闭症者对世界的认识和常人大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社交反应和行为也就不同。

是否有感官问题的人都有自闭症,或者,没有感官问题的人是否也可以有自闭症,感官问题和自闭症究竟是怎么个关系,看来还没有定论。自闭症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们的观点也莫衷一是。现在的说法是,自闭症不是一个东西,而是“复数”的概念。学者们现在也开始承认唐娜的“水果沙拉”的说法了,唐娜对自己感受的描述也开始被很多学者引用。

所以,我看现在自闭症是一个开放的问题,目前它的定义依然是行为的,而很多先天的后天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同样的外在行为。如果科学家们找不到一个比较可靠的基层指标(比如遗传的,生物的,脑功能的,或认知的)来比较确定地定义自闭症,那么自闭症就继续是一个有巨大争议的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8#
 楼主| 发表于 14-12-29 15:1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奇迹 于 14-12-30 11:52 编辑

谢谢黑眼睛。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孤独症的问题属于脑功能的问题。典型孤独症的问题在“古大脑”,高功能孤独症的问题在“间脑”。但是“脑”是否能发挥它正常功能作用,与自主神经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神奇的人体神经网络世界,既复杂而又有序。我也不想过多的去罗嗦,我只是简单的说说。

如果从低级神经中枢说起,以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来理解,我认为典型孤独症是第一个反射弧感受器没有启动,没有产生兴奋并形成神经冲动。这也就是说,典型孤独症的反射活动没有启动就已经终止;如果从高级中枢说起,就是我以往曾经解释过的:典型孤独症的人格分化演进完全没有启动,这就意味着没有启动就已经终止。有资料说:“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自我意识,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时形成。”这也就是说,人格分化演进完全没有启动的典型孤独症,他们的状态相当于1岁8个月前的婴儿状态。

介于两者之间的非典型孤独症我就不说。而高功能孤独症如果以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来理解,就是第一个反射弧完成,然后由第二个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将第一个反射弧的神经冲动传入至第三个反射弧“神经中枢”。由于第三个反射弧“神经中枢”的反射活动没有完成,没有神经冲动的传出而终止于神经中枢的“延髓”处;如果从高级中枢说起,就是我以往曾经解释过的:高功能孤独症的人格分化演进开启,而且主体与客体分离,也就是自我从本中分离出来,自我意识形成。他们的问题出在自我的分化没有完成。也就是说,高功能孤独症虽然分化演进开启,自我也从本我中分离(分化)出来,但是由于本我不完善,最终导致自我的分化没有完成,他们的状态永远停滞在“儿童”时期二元阶段。

孤独症的问题是出自自主神经系统的问题。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或内脏神经,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具有拮抗性质,也就是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以下摘录几段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资料: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被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神经失调症。”

从我以上摘录的资料就知道: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典型孤独症就不用说。在高功能孤独症这里,是对内脏活动应该产生起兴奋作用的交感神经没有起到它唤醒有机体的作用;而是对内脏活动产生抑制作用的副交感神经在起着它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的作用。本来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就是起抑制作用,如果交感神经不能产生兴奋作用,那就成了“一边倒”的抑制。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也就是成为一种“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的“一边倒”,缺失的是“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且交感神经的神经纤维遍布全身,而副交感神经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

这自主神经对内脏功能“一边倒”的抑制,就足以能够解释卡夫卡所说的话:“的确,在一个通行"肉搏"法则的世界上,完全一边倒的能量对比足以导致一个人不幸……”他这“完全一边倒…”,指的也就是抑制的“一边倒”。如果是兴奋的“完全一边倒”,那就成了无法无天的“本我过强”。

有资料说:“脑髓功能紊乱又称元神功能紊乱,最具代表性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

有资料说:“元神为脑髓功能的总括,与生俱来,禀受先天精气而产生,是“神”最重要部分,主宰人的生命。元神是指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的神气,元神随胎儿一起来到世间,封闭在身体内,不能直接接触事物,也不懂事物属性,需要身体通过各种方式在脑髓中储存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元神才能对这些知识和信息作出灵性判断。元神囊括着脑髓的运动、感觉、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主宰着人的生命。”

有资料说:“潜意识内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的资讯。它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与宇宙法则,即人类过去所得到的所有最好的生存情报,都蕴藏在潜意识里。”

这潜意识、本能与自主神经系统总是联系在一起。其实这脑髓、元神,与潜意识、本能都是同一回事,而自主神经系统是它们活动的动力。我认为有什么样的自主神经系统,就有什么样的大脑的功能。

高功能孤独症封闭在高级中枢“间脑”这一带。往下永远也穿不出被“门闩”紧闩着的大门,不能与“心”接轨;往上走不进大脑皮层这个“社会”的大门。他们永远生活在社会的边疆,他们要能够走出去,才能成为“社会人”,才能和社会接轨,和世界接轨。

典型孤独症被封闭在“古大脑”,往下永远也穿不出被“门闩”紧闩着的大门,往上走不进“间脑”,更别说走进大脑皮层这个“社会”的大门。他们生活在社会边疆以外很遥远的地方。

生活在社会边疆的高功能孤独症,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他们可以通过边疆以内的“社会人”的行动行为为借鉴,按照他们自己所具备的“自我意识”的认知理解,来学着模仿着,虽然很艰难,但是他们还是能够生活。

而生活在离社会边疆以外很遥远的典型孤独症就有所不同,因为他们生理上的启动完全没有开启,他们既没有意识的概念,也没有借鉴模仿的条件。他们完全是与世隔绝,是一只完全封闭在蛋壳里的鸟。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空白。所以,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不能够领会,对任何事物都不会产生反应也就不足为奇。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来说,也就无从说起。

这个“闩”字,是从对“延髓”的解释中得来的。因为在“延髓”的解释中出现了一个“闩”字。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这不就等于“闩”着了感觉和运动的上下行神经传导通路;“闩”往了心与脑之间的联络通路;“闩”往了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之间的联络通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9#
 楼主| 发表于 14-12-30 11:5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奇迹 于 14-12-30 11:59 编辑

以下贴上两段文章:

从《自我意识的觉醒》文章中摘录一个小节:孤独与内向:

孤独是自我深入心灵痛苦的外部条件。孤独使自我咬住不幸不放,去发掘心灵的痛苦,去探索自我的命运,去固执地与不幸作心灵的抗争,终于发现自我意识。

只有在孤独中去酝酿这不幸,自我才会发现自我价值受到的极大损害,从而真正产生心灵的痛楚。只有用孤独来加工不幸,自我意识才能觉醒。


于是,我们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常恩惠于内向的人。

内向者有孤独沉思的习惯,习惯地关照内心的自我,就容易发现自我的命运本质,从而激发反抗命运的热情。内向者往往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而且有记忆,自我意识觉醒较早。

外向者情绪外露,自由地宣泄感情,感情也就不容易沉淀到心灵,往往事过而忘,痛苦随时间而去,自我也就显得浅薄无知,自我意识也就不容易觉悟。


从《写给时代的神经症患者》文章中摘录两段话:

神经症不是最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却是很痛苦的。反倒是最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丧失了自知力并不觉得痛苦。神经症患者虽然长期生活在痛苦中,却一般不会自杀。神经症者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无法接受现实的自己,因此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总是在和自己战斗。

神经症者都是完美主义者。他无法接受现实中那个有缺点的自己,无法与自己和平相处,他把自己当成敌人和对手,总是处于战斗状态。他的思维方式是非此即彼的,全或无,他想找到一种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却永远也找不到。他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不能容忍一种有缺陷有遗憾的生活和人生。他的自我是分裂的,既自负又自卑。


在卡伦霍妮的《我们的内心冲突》的文章中说:“必须说明,神经症一直是个程度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0#
 楼主| 发表于 15-1-4 11:39:46 | 只看该作者
在这狭义神奇的潜意识世界里,这还包括“肺”在内的以心脏为首的心血管网络;在这神秘的冰山底下,这浩瀚的以自主神经系统为主的广义的潜意识世界里,潜藏着太多的人类生存的秘密和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1#
 楼主| 发表于 15-1-9 13:0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奇迹 于 15-1-9 16:42 编辑

我认为,“感受器”没有启动的典型孤独症,似乎找不到可以解释的途径。因为他们就如同一台完全没有启动的机器。就如同一只完全封闭在蛋壳里的鸟。对于心灵的反应来说,由于他们没有意识的概念,也就不会有心灵的经历。

而“感受器”启动了的高功能孤独症就大不相同,因为他们具有了“自我意识”的功能,所以,他们的心灵就有着太多的,不为人知的难言的痛苦经历。


资料说:“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而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因此反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保证。”

反射活动是从感受器开始,到效应器结束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反射弧的反射活动。反射弧分为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要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都不能正常进行。

反射活动是在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但是自主神经系统还是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这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自主神经系统,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射活动。


这就是“联结”。孤独症的联结异常,就是发生在反射弧的反射活动不完整。在反射活动中,三组相同类型的孤独症的差别,在于反射活动中依次的进程的不同。反射活动的进程不同,也决定着意识的发生的进程也会不同。就如我以往曾经解释过的:典型孤独症处于一岁八个月大的“无意识”的婴儿阶段;非典型孤独症处于“畜群意识”的幼儿阶段;高功能孤独症处于“自我意识”的儿童阶段。

在《心理原理概念》的文章中说:联结是在先天的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后天完成的,联结的对象可能会因环境不同而不同,但联结这一功能的后天形成是水到渠成、不可逆转的,是神经系统后天发育的必然过程。联结是意识形成的核心环节,意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心理的形成过程,分为以下两个时期:

1、联结期 联结期是人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人出生后的几年里完成,在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决定了人的社会性。

2、成长期 几年的联结期之后,在数十年的生命期限里都属于这个时期,是联结的延伸、优化期。这个时期又可细分为多个时期,关系性格、气质、智慧、才能、学识以及家庭、工作、事业、成就等人生的方方面面。

“联结是在先天的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后天完成,联结这一功能的后天形成是水到渠成、不可逆转的,是神经系统后天发育的必然过程”一一这就意味着孤独症是先天与生俱来。而在《脑神经联结异常—自闭症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新进展》文章中却说:“修复受损或发育不全的神经是治疗的关键”,这神经也能修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发表于 15-1-9 19:06:35 | 只看该作者
奇迹其实可以给出那篇文章的链接,这样方便别人查找。

脑神经联结异常—自闭症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新进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楼主| 发表于 15-1-11 06:32: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黑眼睛,我不会做连结的操作,不知道怎么连接。只是没有转载,篇幅也太长。

我认为这篇文章比较靠谱。比如文章中的:“进一步得出脑神经联结不足的观点,即认为自闭症个体不同脑区之间缺乏正常的结构联结和神经联结,造成各脑区间的协作功能低下。”

比如:“同时又不能获取广泛的低级功能脑区所传来的信息,其高级的统整能力(包括社会、语言、情绪等)将大大受损。”

比如:“根据脑神经连接异常假设的预测,自闭症个体在局部的低级功能脑区会出现更多的激活,而在具备整合功能的大脑区域将出现激活减少,以及与低级功能区域之间的功能协同减少的现象。”

不过,这说的只是存在着的现象,而没有说明这现象发生背后的内在原因。

文章中还提到一个“杏仁核”。在百度里的解释:“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而且研究发现,幼儿自闭症似乎也与扩大的杏仁核有关。”

“杏仁核”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资料说:“边缘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边缘系统所包括的大脑部位相当广泛 ,如梨状皮层、内嗅区、眶回、扣带回、胼胝体下回、海马回、脑岛、颞极、杏仁核群、隔区、视前区、下丘脑、海马以及乳头体都属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的主要部分环绕大脑两半球内侧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故此得名。边缘系统内部互相连接与神经系统其他部分也有广泛的联系。它参与感觉、内脏活动的调节并与情绪、行为、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我往天曾经解释过,高功能孤独症发生的地点是在间脑,其实这边缘系统里面的“下丘脑”就是间脑的一个部分。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这也就是说,如果以扩大范围来说,高功能孤独症的问题同样也发生在边缘系统。

我认为,这三组相同类型的孤独症,他们分别就住在边缘系统中不同的位置,如“古皮层”、或“旧皮层”、或新旧皮层之间。在《边缘系统》文章中说:“边缘系统是指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层、旧皮层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神经结构和核团的总称。” 我还认为,人的许多心理疾病发生的地点基本就在边缘系统。

间脑有着太多太多的功能,特别是“下丘脑”。走进了“间脑”,觉得这思路特别的广!也包括边缘系统,包括这从头到脚的,把肌体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体的心脑血管,以及负责把血液运送到每一个“角落”的神经网络。哪里有血管,哪里就有神经……

间脑这太多太多的功能,这也许就是“潜能”吧。而对于高功能孤独症来说,这只是一种潜藏着的,没能实现的功能…这也许就是霍妮所说的,“潜能与实现的脱节”,或者《分裂的自我》中所说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分裂”……

住在间脑内的高功能孤独症就如同一台多功能机器,这只能说明他具备有很多的功能。如果机器没有电源插入,就不能运转,它永远只能是摆放在那里的一台多功能机器……

这台多功能机器的电源来自哪里?来自在自主神经系统操控下的心脏发电站。这一条条的神经纤维就如同一根根电路,电线。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就如电流在电线上的传导。首先,反射活动是一项活动。既然是活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动力基础。所以,反射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动力基础上的。只有能够具备一定的动力基础,才有反射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同时还搞明白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我认为高功能孤独症的问题发生在“间脑”。而百度中对“间脑”的解释又说:“间脑为左右脑的支配器、桥梁、亦是开启潜意识的一把钥匙。间脑的启动可以平衡左右脑的功能,加强左右脑信息的沟通,让理性思考与感性思维平衡发展。

对于间脑的这种解释,我就有些搞不明白。间脑既然启动,它就会左右脑一并启动,不可能只启动右脑而不启动左脑。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启动的间脑的活动情况,会和有关资料中所说的右脑的活动那么相似。这间脑和右脑会不会有什么联系?我想弄个明白。于是,我就在百度里提问:间脑和右脑有什么关系?

结果不出我所料,间脑和右脑之间确实有一定的关系。文章中说:“右脑的心像能力给间脑以影响。它具有控制间脑的能力。此外心像能力还能影响到神经细胞。产生控制生命信息的能力。”还说:“间脑是整个大脑的指挥塔,所以人们所说的灵性就在间脑之中。”

没有和大脑皮层联结的间脑的意识,属于潜在的意识,也就是潜意识。所以,开发右脑等于同开发间脑,也等同于开发潜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4#
发表于 15-1-11 19:3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lackeye 于 15-1-11 11:36 编辑

奇迹如果学会了如何贴链接,长文章就不用拷贝粘贴了,方便很多。

如何贴链接:点击回复框上面左起第四个小图标,就是样子像个链条的那个,下面有个小绿色加号。点了之后,就会有个弹出的框框,你把文章的网址和文章标题(不放标题也可以)复制之后,粘贴在相应的位置,点击“提交”即可。我放两个截图,奇迹下次可以试试。
先点红箭头指的那个小图标
弹出的框就是这样的,在上面一栏粘贴文章的网址,下面一栏粘贴文章标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楼主| 发表于 15-1-12 11:3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奇迹 于 15-1-12 11:37 编辑
blackeye 发表于 15-1-11 19:32
奇迹如果学会了如何贴链接,长文章就不用拷贝粘贴了,方便很多。

如何贴链接:点击回复框上面左起第四个 ...


谢谢黑眼睛,可以慢慢的学。

以下我摘录一部分有关感受器的文章资料:

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或神经兴奋,并借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经过中枢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整合后,产生感觉;再由高级中枢发出神经冲动,经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对刺激做出反应。

各类感受器都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所谓适宜刺激是指只需要极小强度的某种刺激即能引起感受器发生兴奋,这种刺激形式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引起感受器发生兴奋的最小适宜刺激强度称之为该感受器的感觉阈值。

各类感受器都具有换能作用,即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众多传入神经纤维获得来自各感受器的传入信号。

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涵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新的电信号系统即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即编码作用。因此,感受器将外界刺激转变成神经动作电位的序列时,同时也实现了编码作用;中枢就是根据这些电信号序列才获得对外在世界的认识的。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达到高级中枢的部位……感受器可通过改变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来反应刺激的强度。刺激加强时,还可使一个以上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向中枢发放冲动。

各种感受器的一个共同功能特点,是它们各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就是说,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即感觉阈值)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一刺激形式或种类,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在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是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适宜刺激,一定频率的机械震动是蜗毛细胞的适应刺激等。正因为如此,机体内、外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变化,总是先作用于和它们相对应的那种感受器。

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稍或感受细胞的电反应,前者称为发生器电位,在后者称为感受器电位。

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感受器功能作用的完成,只有当这些过渡性电变化最终触发分布在该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上产生“全或无”式的可作远距离传导的动作电位序列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作用的完成。

不论来自何种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入冲动,都是一些在波形和产生原理上基本相同的动作电位;例如,由视神经、听神经或皮肤感觉神经的单一纤维上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因此,不同性质的外界刺激不可能是通过某些特异的动作电位波形或强度特性来编码的。实验和临床经验都表明,不同种类的感觉的引起,不但决定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

根据在多数感受器实验中得到的实验资料,刺激的强度是通过单一神经纤维上冲动的频率高低和参加这一信息传输的神经张纤维的数目的多少来编码的。


至于刺激的物理强度如何转变成为传入神经纤维上频率不同的冲动,目前认为是由于强的刺激能引起幅度较大而持续时间较长的发生器电位,而后者引起神经末稍较高频率的冲动。

感受器产生适应的机制比较复杂,有的发生在刺激引起发生器电位这一阶段;有的发生在发生器电位诱发神经动作电位这一阶段。有不少感受器,适应发生的快慢一感受末稍所具有的附属结构有关。

在以上资料中有一句让我觉得特别显眼的文字:那就是“各类感受器都具有换能作用”一一这就意味着能量在人格中的流动就是感受器在起着换能作用。

这就可以用《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

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孤立环境,即不可能有能量或质量传入或传出系统。对于此情形,能量守恒定律表述为:

“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

我认为,这“能量守恒定律”,同样也体现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如:“应该记住,人格可以获得能量是一定的,不多也不少,这就是说,如果自我得到了能量,那我本我和超我——或两者同时——就失去了能量。人格中的某一系统获得能量后,就意味着其它系统已丧失了能量。”

再附上弗洛伊德的一段话:“一个人的思维、感觉、记忆需要能量吗?答案是肯定的,就如人们的工作、走路、运动一样,心理活动也是需要能量的。人体摄入的能量不仅用于各种体力活动,还用于各种思维,心理活动。操纵人格三大系统(本我、自我、超我)的能叫做心理能。”

在我上面摘录的资料中还有这样一段:“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涵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新的电信号系统即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即编码作用。”

一一这感受器能不能把“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新的电信号系统即动作电位的序列,这就取决于交感神经能不能起到它该起的兴奋作用。

比如资料说:“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绕来绕去任随怎么个绕法,孤独症的源头归根到底的问题,就是交感神经没有起到它该起的兴奋作用。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力,就是交感神经在起作用。感受器能不能产生兴奋,也与它有直接关系。这孤独症难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就是出在交感神经的问题。

再附上往天的:感受器被破坏后,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被破坏后,兴奋可以产生,但无法传导;神经中枢被破坏后,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再附上往天的:我认为:三组相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孤独症分别发生的环节。也就是典型孤独症发生在第一个反射弧:感受器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非典型孤独症发生在第二个反射弧:传入神经被破坏,兴奋可以产生,但无法传导;高功能孤独症发生在第三个反射弧,神经中枢被破坏,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6#
 楼主| 发表于 15-1-14 17:04:41 | 只看该作者
摘录以下一部有关传导通路,本体感的资料:

传导通路的概念: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有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之分。总体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和传出部分,一般要涉及最高中枢大脑皮质。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称反射通路。

传导通路的区分:由感受器经周围神经、脊髓、脑干、小脑、间脑、内囊至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什么是本体觉?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等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有两条,一条是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另一条是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

1.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能将本体觉传至大脑皮质而引起感知机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此传导路还传导精细触觉(包括辨别皮肤两点距离的两点辨别觉和辨别物体形状、大小、软硬和纹理粗细等的实体觉)。它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就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此通路是把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冲动传至小脑,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一一“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一一这一点就可以解释:当自己闭上眼睛时,就所有一切都消失了,包括自己在内!也可以准确地说:这一点三组相同类型的孤独症都是缺失的,都不具备“本体感”。因为高功能孤独症无论是从人格分化演进,还是反射弧的反射活动,都比他们多进步了一至两个环节,但高功能孤独症仍然缺失“本体感”,其他较低级的两组就更不用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7#
 楼主| 发表于 15-1-15 15:04:35 | 只看该作者
更正一下:我往天说孤独症脑神经的“联结”就是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现在我才搞明白,要传导通路才是对脑神经的“联结”。传导通路是人脑通过各种感受器及相关的神经元链与内、外环境建立联系。也就是由感受器经周围神经、脊髓、脑干、小脑、间脑、内囊至大脑皮质的传导通路才是脑神经的联结。

而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这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大脑皮层,而是从传出神经就开始下行至效应器。

这五个反射弧的反射活动是在大脑皮质以下进行的。是在延髓生命中枢指挥下进行的非条件反射。也就是非条件反射的活动,是“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的所有脑;而条件反射活动是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也就是条件反射必须要有大脑皮层参与。脑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大脑:包括端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狭义的大脑:特指端脑。

就如《心与脑的研究》中所说:“在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诸如间脑、中脑、小脑、桥脑,还包括延髓中的某些神经组织,它们都是通过网状结构组织受延髓中的生命中枢的指挥,由此形成自主神经系统,而心血管神经中枢是该神经系统的主管。”

在传导通路中说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就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一一这其实就是五个反射弧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所不同的是,反射活动不经过大脑皮层,而是从“神经中枢”穿出后,就由传出神经下行传导至效应器,这是一个神经回路。而传导通路是直接通过“周围神经”上行,经过脊髓、脑干、小脑、间脑、经过内囊进入大脑皮质。“内囊”主要功能为神经传导的通道。

传导通路就如同万里长征的步行,起着“宣传队,播种机”的串联作用。它把脊髓低级“神经中枢”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串联起来,把间脑、中脑、小脑、桥脑同大脑皮层一并串联起来。这就如同一个组织,只是分工不同。有的是搞外部的“串联”活动,有的是搞内部的组织活动,他们分工合作。没有外部组织的串联,就不会有组织内部的活动。没有传导通路将所有的脑联结起来,就不会有反射活动的顺利进行。

脑和脊髓是中枢部分的两个主要中枢机构,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相当于脑和脊髓是两个中枢机构,脑神经和脊神经是联络这两者之间的传导路。传导通路走的就是脑神经和脊神经串联起来的这条通路。从脊神经到脑神经之间,途中要经过脑干、小脑、中脑、间脑,也就是通过传导通路把所有的脑一并串联起来。这就是脑神经的联结。

大脑皮层以下的这些如脊髓、脑干、小脑、中脑、间脑,就是神秘的冰山底下,这浩瀚的潜意识世界。就如弗洛伊德说:“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那么浮出水面的部分就是属于显意识的范围,约占意识的5%,换句话说,95% 隐藏在冰山底下的意识就是属于潜意识的力量”一一意识只占大脑皮层那么一点点。这就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操控下的潜意识世界。自主神经系统总是和潜意识联系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8#
 楼主| 发表于 15-2-6 11:28:06 | 只看该作者
黑眼睛这篇《不言的孤独症》转载,让我想到我住过的那所中学,有一位大概比我小10岁的男老师,20年前自杀的事。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自杀,还传说他似乎是中了邪。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那所中学担任高中政治课老师。他诚实,心地善良,言语很少,不善于表达。记得那时候他最爱说的两句话就是:你是一个好同志,或我是不重要的人。他的字写得很好,经常看见他在学校办黑板报。

记得有时候学校也组织老师搞一些业余活动,不是比赛,而是带娱乐性质的,比如篮球乒乓球之类。不管会不会,全体教师职工都参加。学校按照教师的年龄以及体力的搭配,分为几个组。在看他们打篮球时,很搞笑,五花八门。特别是这位自杀的老师,他总是走在篮球场的边缘,从不往球场中心走。他们问他,他说这样安全。他在学校也做了不少的义务劳动。

在他上课时,课堂纪律很乱,他从不干涉他们。他们说他上课像是在念经,管他有没有人听,他把那节课该要念的念完了事。在学校他也分有住房,但他没有住在学校,而是每天从家里到学校来回大概是30多里路的步行走路,他从不坐车。他家住在县城,家里有一个儿子和妻子,和他一共3人。他妻子很能干,做一些小生意之类。

突然有一天下午他妻子给学校打来电话,说他在离他家比较远处的麦田边上吃药自杀。当时没有死,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住了几天,最终还是没有活过来。在他自杀以后,就听有人传说他中了邪,是被女妖骗到了麦田边上自杀的。现在才想到,他可能就是孤独症。

当时他学校分的住房就在我们同一单元的顶层,有时候他路过时也会到我们家里坐坐。因为我和他同姓,他说我们是家门。看上去总觉得他有些心事,觉得他很苦闷。也经常看见他笑,但是这笑不是发自内心的。那时候,无形中我似乎和他有一种共鸣感。只是那时候还没有听说过什么抑郁症,孤独症之类。

也许,他不适合做教师工作。如果他做的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也许他不会自杀。教师工作是专门和语言打交道的工作。如果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暂且不说学生,首先一点是自己没有自信,也就不能给自己树立威信。这就是首先自己就给自己造成伤害。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不会把教师工作做好,自己既无法承受,又无能为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自己的无能为力为自己造成的重大伤害,最终会导致崩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9#
发表于 15-2-6 20:46:37 | 只看该作者
“特别是这位自杀的老师,他总是走在篮球场的边缘,从不往球场中心走。他们问他,他说这样安全。”

这点很像我家大的那位,不是去抢球,而是躲球。我觉得这也是协调问题,也许是感官信息不能迅速传到脑子里,也许是大脑不能快速处理和整合多通道的信息,不能迅速做出判断,或者不能迅速支配身体做出反应。但是他可以打羽毛球和壁球这种人数少、球的走向相对比较容易判断的球类。乒乓球可能不行,速度太快了。

我自己的运动能力也不是很好,但像柯文哲一样,没有差到“过界”。

我现在觉得,自闭症这个东西确实应该被分解,与其说谁有没有自闭症,不如说谁有没有某些具体问题,比如,感官问题,注意力问题,关注细节问题,执行功能问题,工作记忆问题,整合能力问题,抽象能力问题,运动协调问题,ToM问题,等等。我们现在不知道谁影响谁,但我们知道,如果在多种能力上差到“过界”,就会有自闭症表现,这样的个体就有比较大的困难,需要比较多的支持,因为他无法靠自己的能力补偿。单个维度上差到“过界”,或者多个维度上有问题但没有“过界”,则不一定算是自闭症。

当然,我这只是猜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0#
 楼主| 发表于 15-2-7 14:16: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黑眼睛。黑眼睛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谁影响谁,我认为不是谁影响谁,而是同步进行。因为:“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人体的神经系统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回避人(自我孤立型)中说:“自我孤立患者面对困难局势时既做不到委屈妥协,也做不到奋起抗争;既不能俯首合作,也不能颐指气使;既不能爱也不能恨。他毫无自卫能力,犹如一头困兽,只有一种应付危险的办法——逃跑和躲藏。”

在《弗洛伊德文集文明与缺憾》中说:“避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痛苦的最容易的保护措施是自动离群索居。这个途径所带来的幸福显而易见是静谧的幸福。面对可怕的外部世界,如果你想单枪匹马地保护自己,你就只能躲开它。”

我认为孤独症的退缩和逃避,无形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没有能力做到的事,如果要大胆去尝试,那就只能是自己毁灭自己。如果大胆的去尝试,首先就是自己带给自己的伤害。然后又在个体自己伤害自己的基础上,又再去大集体中循环,会带来更多更大的伤害。这不是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就如同弗洛伊德说:“个体好比行星,整体好比中心星球。个体之以整体性为主要目的,好比行星绕着中心星球公转。而行星在围绕一个中心星球公转的同时,也围绕自己的轴自转。无自转,何谈公转。”一一连你自己都转不动,你怎么能去围绕集体公转。

对于教师工作,我也曾经犹豫痛苦的挣扎过,在我往年的帖子中曾经叙述过:曾经的60年代有很多民办教师,后来全部都转正为正式教师。当时曾经有人推荐我,在我们村里那所小学担任民办教师。我很明白,虽然我只是个小学生,除去对拼音字母我不认识不懂以外,对其它小学课本知识我基本能够理解,在边教边学中应该没有问题。从心里我也很愿意这份工作,也很喜欢“园丁”这个称号。但我却不敢胜任……带着惭愧、带着遗憾、带着惋惜、带着不为人知的隐私秘密,我没有“声张”,也没有谁知道,我就这样默默地给推辞掉了。这也是我几十年来守口如瓶的不为人知的隐私秘密。而且那时候正是艰苦岁月。如果我能接受这份工作,最起码我不会起早贪黑劳累那么几十年。晚年还有退休工资。这于情于理我都不该放弃,但我又能如何?

不管什么年代,可能没有谁不希望能渴求有一份工作。我很惭愧,除了那份别人给我推荐的教师工作外,我很怕再有人为我介绍类似的工作。怕的不是别的,而是不愿牵动,不想再承受更多的由于自己的无能而带给自己的自责自卑的伤害……为了自己不再受更多的伤害,千万不能轻意去尝试,千万不能打破这种特定的局面。否则,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还会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后果。所以,只能委屈自己,无奈的保持着这种现状。宁愿忍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委屈,也要求全自己精心维护着的,我那一份不为人知的“无所作为”的隐私秘密,同样也是在维护着别人眼中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05: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