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奇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感悟

[复制链接]
496#
 楼主| 发表于 11-10-26 09:39:58 | 只看该作者
有感于前天智空所说:“住茅草房和住高楼大厦一样”这一类的话题,我觉得这些话很符合我平时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一直都没有过过高的要求和欲望。就我几十年前,无形中对于居住和生活条件方面有一种不自觉的要求标准:只需要有厕所、有水、有做饭吃的地点、有放床的地方、外边有绿色的树木、粗茶淡饭,我就满足了。

我也觉得,睡茅草房和睡洋房都是一样的睡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睡高楼大厦和睡低矮窄小的房屋也是一样的睡觉,无论你的房屋有多么高大,多么宽敞,晚上睡觉时你最多也不过睡三尺宽;无论你再多的钱,千万富翁或亿万富翁,你一顿也只能吃那么一点点,每天的大鱼大肉,也许你不一定能吃得下去。钱就是一个数字。

就如十几年前我还住在学校的时候,我的生活费从每个月的五十元加到最后的一百五十多元,粗茶淡饭够我用,我就已经感到很满足。别人住的是新楼房,而我住的是还没有房改前分到的已经算是破旧房屋,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反倒觉得别人的“金屋银屋,不如我的狗屋”。我大哥的儿子曾经这样说我:“世界上的人都和你一样,地球都不转”。不过他说的话也有道理,如果大家都和我一样,那社会也就停留在那里,不会发展也不会进步。

钱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有用,不能缺少。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对钱也不例外。只要在满足我最基本简单生活的前提下,我对钱就不会看得那么重要。我买菜时不像那些每个月领一千多,一两千元的人那么斤斤计较,那么抠门。买一点点白菜萝卜都在一遍又一遍的讨价还价。又没有买十斤八斤,讲去讲来就便利那么一角两角钱,再说那些卖菜的山上人也很辛苦。

其实这些都是无我的表现。我觉得一个人要有自觉明显的自我感,有(私)字的存在,这些金钱物质才会有地点“存放”,连最起码的“我”都找不到,一切也就无从说起。我觉得我比禅师悟道后的空还要空得彻底,空得连天、地、万物都没有;比禅师他们的无我还要无得彻底,无得只剩下一个只存在着生命的物体。禅师的无我感是主动人格解体的结果。禅师并未失去统合的感觉.而我们的无我感是先天造就的人格解体的结果,也就是永恒的失去统合的感觉。


受智空说的话的启发,我以“人格解体与佛教关系”为线索,搜索到以下一段这样的资料:

人格解体 无我与空性

据说,一半以上的成人,有至少一次人格解体的体验。这是一种非常离奇的、令人不快和极度不安的感觉,人觉得自己不真实,与自我脱离,好象身在局外,观察自己的生活一样。与自己,与身体,与周围的世界都脱开了,象个机器人,浮在梦一样的状态里,看着自己的动作就象在电影里看自己表演一样。味觉、嗅觉、触觉、痛觉—一切感觉都没有声息了,跟纸板一样,没有任何真实感,感到周围是一个奇怪而不现实的世界。(1)

若把心理学中对人格解体的描述与禅师悟道后对世界的看法对照一番,会发现十分有趣,佛教典籍中充满了水中月,镜中花,梦幻泡影等对世界和人生的描述.

如指月录卷八南泉禅师,陆大夫向师道:肇法师也奇怪,解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师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时人见此一珠花,如梦相似.”

指月录卷十二沩山灵佑禅师,师睡次,仰山问讯,师便回面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师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圆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倾,香严亦来问讯,师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圆了,汝更与我圆看。”严乃点一碗茶来。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实即是梦,梦与现实是一非二.

看来人格解体的无我感,梦境感与禅师悟道后的感觉十分相似,但禅师的无我感是主动人格解体的结果。禅师并未失去统合的感觉.

这是一种实际体验,而非思维认知的结果.

普通人的人格解体,是当他们处在某种压力下或者发生在一些极为抑郁的人身上,而宗教修炼者的主动人格解体,有一些特定的如修止、修观等方法。

无我之后,即空性显现。空性无处不在,没有形象即无相,有相即已非空性,能描述的空都非真正的空,只能是相似空。

当然从无我感到觉悟空性还有一个转换认识的过程,并不简单。暂且存而不论。

佛法修行是实践的学问,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在身体力行者看来也许是十分可笑的。但这种探讨对心理治疗也许是有用的.基本的思想是让人格解体的人学会如何有意自我诱发人格解体症状,这样,他就可以得到对此感觉的控制和掌握感,而不受其奴役。人们还可以学会联想在太空浮动的愉快感觉,以替代疏离的失控感.(2)

(1) (2)《精神自诊手册》— 分裂体验—人格解体障碍 〔美〕艾伦*弗郎西斯  迈克尔*弗斯特著   胡东霞译.


另外我还了解到我以往没有搞清楚的“分离性障碍”,原来它是一种统称,里面包括有多种,“人格解体障碍”也属于里面的一种。下面我只是转载了“人格解体障碍”这一部分,其它的几种我就没有必要。

分离性障碍
◆心理活动的分离,脱离整体,不再有完整的自我意识能力
◆障碍并不能由可检测到的大脑损伤来解释
◆DSM一一IV中分离性障碍包括了人格解体障碍,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出神障碍及分离性身份障碍等

一, 人格解体障碍
◆表现为突然丧失了对自己的感觉,主要特征就是感觉到自己很奇特或不真实
◆经常在个体遭遇重大创伤性事件之后发生,不过,有些研究提出,在一个创伤性事件中,人格解体是有适应性意义的,它可以降低创伤性事件之后所带给个体的抑郁与焦虑
◆人格解体障碍是很少见的,有研究说它倾向于在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发病,随后发展较快。而相反的是,恢复却比较慢,容易形成慢性病程。

DSM一一IV对人格解体障碍的诊断标准
◆A,持久或反复地体验到自己精神过程或躯体的脱离感,似乎自己是一个旁观者(例如,似乎做梦的感受)。
◆B,在人格解体时,现实检验能力仍完好无损。
◆C,这种人格解体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
◆D,这种人格解体的体验并非发生于其他精神障碍的病程之中,例如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或另一种分离性障碍、也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一般躯体情况(例如颞叶癫痫)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7#
发表于 11-10-27 21:23: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阿弥陀佛。大姐真能写啊

昨天才发现搜狗拼音上也有手写程序,奇迹大姐可以不用手写板了,鼠标就可以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楼主| 发表于 11-10-28 09:46: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智空。我现在也是用的鼠标写字,但是必须要安装手写板,手写板始终要和电脑连在一起,鼠标才能写字。如果把手写板的插头从电脑里抽出,鼠标找不到手写板,也就失去写字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楼主| 发表于 11-10-28 09:47:2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啊人生
梦里梦外都相近
人生如梦
梦如同人生
梦外没有真正拥有过的东西
梦里同样不能真正获取
梦外的世界陌生,遥远,沉寂
梦里更是黑、紧、乱、不着边际
梦里没见过清晰的天空、大地
而尽是些拥挤不成体统的旯旯旮旮杂杂乱乱场景
没见过清晰而相近距离的事物与人
而尽是些浑浊模糊没有生机的物体


当我稍稍在意的时候……
说实话,我还是很想参与这种基本有共同语言的阳光战友的聚会。那天去参加波波他们一共有五六个人的聚会,在过程中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我也不会去体验在意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自然就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稀里糊涂的还是感觉很好。

如果是平时,就如我那个儿时朋友有时约我去她家耍,有时还不只我们两个,事后我想不到也根本不会去在意这方面问题,因为这已经是一种自然。人人即我,我即人人,对于世界中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认,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这次事情完了回到家里安静的休息下来,特别是在闭上眼睛睡觉时,当我去在意它的时候,仿佛才知道这一切仍然与我无关,好像没有发生过,很陌生,遥远而沉寂,仿佛不是我经历过的事,我只是一个旁观者。隐隐约约的好像对这些事没有什么印象,不是失去了记忆,而是隐没了……


下面我再从“分裂的自我”中摘录这么几段话:
无运动之物,无生动之物;一切死寂,连自我本身也无法幸免。自我为分离所阻,无法接近真实性和生动性,无法具有饱满的经验。个体无法体验到良性循环中与他人那种创造性的关系,无法体验到自我与他人的相互强化、相互丰富;相反,个体只能作出条件反射,作出机械的反应。这种反应一时看来是有效的、稳定的,但没有“生命”在其中(无生命力的关系)。一种类似它-它反应代替了健全的我-你关系,这种反应只能导向毁灭。

她无法前瞻,过去所有的记忆也变得凝固而僵化,挤满了头脑,显然,她正在失去的,是区分事件之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感觉——用明可夫斯基的话说是“体验”时间的感觉。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是:她越是感到她和人们无法彼此接近,越是觉得置身于她自己的世界中——“他们进不来我也出不去”

假自我系统越来越蚕食进来,越来越深地侵入个体的存在,直至看起来一切都将归于这一系统为止。

假自我系统越来越扩张,越来越自主,被各种强迫性的行为所“折磨”,属于它的一切变得越来越僵死、不真、虚谬、机械。

许多人最终只得到一个虚假的自我以适应虚假的现实,他们的成功仅限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
发表于 11-12-2 16:57:20 | 只看该作者
奇迹现在是在成都吗?你提到的五六人聚会是否是在成都进行?我非常希望可以参加。
我有一个8岁的ASD儿子,但我本人是个NT,不知道你们是否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楼主| 发表于 11-12-3 11:34:57 | 只看该作者
书阳妈妈好,我是在成都,聚会是在成都进行。你可能没有注意看写帖子的时间,聚会是10月份的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怎么会介意,欢迎还来不及。

书阳妈妈,你也住在成都吗?大概住在哪个方向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
发表于 11-12-3 14:17:17 | 只看该作者
我住在成都的正西方向,三环和二环之间。

这样的聚会是定期举行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3#
 楼主| 发表于 11-12-5 16:30:27 | 只看该作者
书阳妈妈好,我住在二环路边上,也许我们离得不是很远。

聚会好像不是定期举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
发表于 11-12-6 08:45:4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也是在西面,那我们应该很近呢。
我在五大花园片区,靠近草金立交桥的千盛百货附近,希望下次有机会参加你们的聚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
 楼主| 发表于 12-1-8 13:54:24 | 只看该作者
书阳妈妈好。
一个月没来论坛。我对成都这些地址名称位置都不太清楚,不知道五大花园片区,草金立交桥的千盛百货在哪里。我住在二环路西一段,红牌楼广场对面,也就是家乐福超市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楼主| 发表于 12-1-8 16:06:33 | 只看该作者
在漫长无奈的担心和惧怕中
女儿的宝宝降生了
虽然是剖腹产
但在怀孕过程中没发生过什么异常
也没有什么大的风险
宝宝健康又可爱
差不到一两就是七斤

宝宝40天照片


人生就是如此的巧合
命运总是这样捉弄人
难道这是冥冥之中天意有定
为何不给我一个大众化的女儿
非要在她身上刻上一个病字
非要为一个悲观主义的世界添砖加瓦
非要为一个荒诞的人生设置这么多万一
非要在草木皆兵的世界中埋下导火绳


八岁 十岁 十二岁 十八岁……
“万一”和“导火绳”常伴在我左右
绷紧的神经犹如上了弦的箭
在无奈和惶恐不安中一路走来
走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如今的她已经三十岁


按理说
一路上还是比较安全
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风险
读书 升学  
直到有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直到结婚生下一个可爱的宝宝
按理说
一路上还是比较顺利
没有多大的沟沟坎坎
再健康的人难免也有病的时候
也会有三灾八难


就因为这个病字
所以
伤风感冒 发烧咳嗽
即使她身上有一些包包点点
或许是蚊子咬过的地方
都会误认为会天塌地陷
以“病”字为导火绳
促使自己不自觉往里钻
经常被钻出的结果吓得魂飞魄散
总是在自欺欺人和不了了之之间循环


女儿的怀孕
我没有过喜悦
也没有过庆幸
有的只是无奈
我怕她生孩子
却又不敢阻止
总有那么多惧怕
那么多担心
担心遗传
生个不健康的宝宝
担心女儿生命的安危
担心宝宝的不健康
会在女儿的“病”字基础上
再给她增加精神和心理上的负担
担心宝宝的不健康
会给宝宝的将来造成无辜和伤害
担心对女儿都愧疚不完
又接着对下一代的愧疚
担心宝宝的不健康
担心世界的不安全
我会遗憾终身
无奈永远


无论有多充实的事实证明
我的担心是不是多余
但在我虚假的世界里
永远也不会有终结
有的只是荒诞与虚无
不了了之永恒的神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7#
发表于 12-1-8 18:36:41 | 只看该作者
恭喜奇迹!宝宝真可爱!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楼主| 发表于 12-1-9 14:49: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黑眼睛,是个男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
 楼主| 发表于 12-2-26 12:04:53 | 只看该作者
借用“分裂的自我”中的一段话:人对自己的体验、对作为人的他人的体验,是基本的自我肯定。先是有这样的经验,然后才会出现各种科学的或哲学的问题:这样的经验如何产生?如何解释?

借助一些有关资料,和我自己的理解,对弗洛伊德人格论和本能论的一点感悟,只是说得很垃杂:

还是弗洛伊德的这段话:“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再引用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人格具有功能性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一个人的生活与成败;而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软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

从弗洛伊德人格论和本能论中,我觉得人生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成功与失败。如果说有错的话,那就错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本我,错在每个人的生死本能融合比例的差别,错在个体之间内在结构的微妙差异(四两能够拨千斤),而导致有的人幸运,有的人不幸!也许,这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辩解和推脱!

我觉得,在所有个体身上,无不体现着弗洛伊德的马与马车夫关系;无不体现着自我在征服本我;无不体现着能量发泄与反能量发泄的相互作用之间的循环,只是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个体之间的差别在于征服本我的过程中,有的是能动性的控制移归自我掌握,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有的是能动性的控制没有被自我掌握,但没有被马甩掉的人;有的是没有征服本我,反而被本我征服,被马甩伤的人。骑在马背上的人,基本能够相安无事地到达目的地;没有被马甩掉的人,不得不引它定向它所要去的地方;被本我征服,被马甩伤的人: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

弗洛伊德是运用心理学,从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方面去解释人的现实存在和行为动机。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心理学,也从未听说过弗洛伊德的名字和什么本我、自我、超我。但是,当我第一次在百度里发现弗洛伊德一段这样的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就这么短短的一段话,即刻,就仿佛发现了什么珍贵的稀世珍品,深深的吸引着我。几十年的寻寻觅觅,就这么短短的几十个字,仿佛就是我的人生,我的心路历程的写照,总结。是那么的贴切,那么的感同身受!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弗洛伊德用科学理论把人的心理世界分析描述得如此的深透、细致、生动,形象!让我认识了这股暗中主宰着命运的神秘力量一一潜意识!也让我对他的学说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潜意识是潜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也体验不到的一种精神活动,一股神秘力量。虽然潜意识不容易被我们知觉到,但它的能量极大,暗中推动着人类的一切行为,决定着人一生的主要活动。弗洛伊德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他把人的心理比喻为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上下比例为9:1。由此可见,潜意识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使人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各种生活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本能理论分析的字里行间,为我所有的问号一个个的找到归宿,让我读懂了自己,对我这神秘荒谬的人生,奇特的心路历程的归根结底有所认识,了解。虽然我只是小学文化,但用我的经验,用我的感同身受,去读他的科学理论,大体也能读懂。就如老师批改试卷,虽然你对试卷上的有些问题不是太懂,但是你是拿着答卷在兑试卷,不就容易多了(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楼主| 发表于 12-2-27 15:21:4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为什么发不出帖子?您的请求来路不正确,无法提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