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摆脱烦忧***幸福人生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08-4-23 16:49:04 | 只看该作者

青少年人际交往案例

询师初步印象:身体状况良好,面带微笑,害羞,不敢正眼对视
兴趣爱好:下象棋  喜欢看体育方面节目,特别是足球赛
主诉:上课时经常会想起武打电视剧情节,足球赛,影响听课,又无法控制。
来访目的:希望能不再开小差,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来访者情况概述:学习方面,该生总体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数,物两课,由于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作业,督促力度强,要求严格,所以能认真对待,加上近几次测验成绩都有进步,受到老师表扬,学习较自觉,成绩在中等水平,这两科上课期间基本无出现开小差现象。语,政,化,英,由于老师约束力不够,授课形式枯燥无味,上课基本以划书,抄笔记为主,加上眼镜度数不对,看不清黑板,很多笔记就懒得动手去抄。化学老师教学水平一般,听不明白。英语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经常辱骂班级,对之又害怕又反感,这几科开小差现象明显,成绩不好,经常不及格。
人际交往:性格内向,同学们经常取笑他,听到别人说到他的名字特别敏感,觉得又在拿他开玩笑了。一方面很渴望和同学交流,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跟他们交流。
案例分析:该生属于典型内向性格类型,一般认为,内向的人兴趣与注意是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喜欢沉思,好幻想(该生很喜欢下象棋,上课走神时经常会幻想自己身处现场,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呐喊助威,沉浸在美好的自我世界里,显然,这比枯燥无味的课堂有趣多了);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正如该生所言,其实他很渴望能与同学们交流,但现实中往往屡屡受挫,被同学取笑,所以行为言语更加小心翼翼,生怕成为笑柄,越是这样,出错越多,越不敢与人接触。像他这样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很安全,但却很孤独,他无法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
内向性格的人,自我意识是十分敏感的,正如他提到的,有人说到他的名字时,他就认为别人肯定拿他开玩笑了,即使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人其实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很想在同伴面前表现出色,这种高要求,高期望又会导致交往过程中情绪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不自信的人的浅层感受是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第二次咨询过程及技术运用
1.探索对自我的认识(我-----列举并分析讨论)
2.针对该生学习动机明显不足这一情况,跟他探讨学习目的,意义等这些空白话只会浪费时间,效果不大。在上次咨询中,我留意到,该生对老师的关注,表扬是很在意的,效果也是明显的(数,物两科成绩不断进步就是老师夸出来的),学习也变得自觉用功了。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考虑到中考将近和该生学习基础,我会和他共同探讨制定每科的相对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每天坚持并检验效果,与此同时,家长,老师要关注该生进步,并及时表扬(这些我会从家长方面着手沟通)
家庭背景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这种小孩大多来自专制型家庭,要求高度服从性,家长对孩子的探索精神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强制扼杀,在第二次咨询中我将会探索其家庭成长经历,收集相关资料,如果假设成立,那么治疗过程中我会从家长方面着手,调整和改善的现在的家庭教育模式。
3.行为改变的家庭作业设计
(1)自信心训练——照镜子技术
站在镜子前,挺胸收腹,先做三四次深呼吸,望着镜中发自内心面带微笑的自己,心中默念自我暗示语(贴在镜子旁的),早晚两次。
(2)练习走路挺胸抬头
(3)练习与人交往时眼睛看着对方,并面带真诚自然的微笑
(4)观察班上认为人缘很好的1到3个同学,观察并记录下他们与人交往时的内容,神态,动作等.
(5)选出班上认为容易沟通的1到3个同学,寻找一次合适的机会和他交流,记录下与他聊天时长,内容,对方态度以及谈话后感受.

针对该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自我暗示语,帖在镜子旁
我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
我相信我有能力和身边的人相处融洽
我每天都很快乐
我的信心一天比一天更强
我拥有美好的人生
我爱我的人生,爱我的父母,也爱我的同学,我身边的人
我无条件的接受生活的挑战,并积极对待
我每天都有收获,都在不断成长进步
我凡事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

家庭作业附表
照镜子技术
练习行为解释: 站在镜子前,挺胸收腹,先做三四次深呼吸,望着镜中发自内心面带微笑的自己,心中默念自我暗示语(贴在镜子旁的),早晚两次。
        
练习行为: 与人交往时眼睛看着对方,并面带真诚自然的微笑
     
模仿学习
观察班上认为人缘很好的1到3个同学,观察并记录下他们与人交往时的内容,神态,动作等.

沟通练习行为
选出班上认为容易沟通的1到3个同学,寻找一次合适的机会和他交流,记录下与他聊天时长,内容,对方态度以及谈话后感受.

               

第二次咨询记录
这次咨询主要任务是深入了解来访者人际交往情况,以下是部分咨询对话
摘录一
A你知道在同学眼中你是怎样一个人吗?
B反应慢,处事能力低,理解能力差
A反应慢?
B恩,因为他们说话时我都心不在焉的
A你的意思是你的心不在焉让你反应慢了?为什么会心不在焉呢,你当时都在想些什么?
B————(沉默)

A那处事能力低,理解能力差呢?你凭什么觉得同学们会怎样看你?
B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我的位置靠在电器开关旁,有时候同学让我开,我不想开。
A为什么呢?
B因为我不知道哪个按扭是哪个电器的,就不动,不开。他们就笑我反应慢,办事差,其实换了他们也不清楚哪个管哪个的。(可见,他明显认为凭这点就给他这种评价是很不公平的)
A恩,那你觉得就这件事有解决的方法吗?
B——(沉默)
A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也会遇到象你同样的问题。按扭的确很多,后来我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每个按扭旁贴上一个标签,象前左,前中,前右,让自己能一目了然地分辨出哪个按扭管哪个电器。你觉得我这办法对你可有帮助?
B——(沉默)(来访者所举例子不具代表性,给我感觉他是借此谬论据推翻论点,换言之,他很不接受同学们这一评价,认为被误解了,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要再深入)
A你还可以给我举其他一些例子吗?
B(停顿)太多了,我一时想不起来。反正我觉得他们就是这样看我的。更多时候,我也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不过我知道他们是在笑我,连老师也说他们很无聊,根本没什么好笑的。
A恩,那你怎样看待他们的笑?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呢?
B我想大部分是善意的吧,只是觉得好玩,但我们班上有两三个人特别坏,他们经常欺负我,拿我开玩笑,然后全班人就跟着起哄了。
A恩,那你对这两三个坏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B我不理他们,但就是躲不过他们 ,他们总会有事没事就取笑我,这让我很苦恼。
A他们就爱欺负你,没欺负别的同学了吗?
B没有(再深入,如同学对他们评价怎样;他们只欺负你,有没有自己该反省的地方?)

摘录二
A就你懂事起,你最开心的一段时光是在什么时候?在哪里?
B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时侯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堆积木,可开心了,他们也不取笑我,那时候我也不懂事,很天真,也没在意别人怎么看我。
A恩,的确很让人怀念。你有没发觉,你现在长大了反倒丢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B(疑惑)你是说天真?我都那么大了,怎么可能象上幼儿园一样天真呢?
A那你的意思是,人长大了,懂事了,就不应该天真了,是那样吗?
B——(沉默)
A你想想,你小时侯的天真让你多快乐,你来找我,不就是觉得自己现在不快乐吗?我想在幼儿园的时候,你肯定还有很多品质也是让小朋友很乐意和你交往的,比如,你会对他们很热情,很主动,也很友好,我的猜测对吗?
B恩,你说得没错。但现在我不知如何和同学们交往,不知怎样融入进去,就更少主动找他们说话了。不过我肯定,如果他们主动和我聊天,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的。
A那你知道他们都喜欢聊些什么话题吗?
B他们喜欢网络游戏,象魔兽什么的,还有他们喜欢上网吧上网,这些我都不感兴趣
A那你对什么感兴趣呢?
B足球啊。偶尔我也会和班上的一个胖子谈足球。
A除了谈足球,你跟其他同学还会聊些什么?
B学习吧,不过聊得也不多。

第二次咨询在和他母亲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小时侯由于脑部受过损伤,得了继发性癫痫,服药十多年了,一直没复发,这两年才停了药。所以父母因为这病,对他学习要求不高,只要他身体健康就好了,但在小时侯管教时,经常因为孩子不懂事,不乖,就随意训斥打骂,造成他现在做事都畏畏缩缩的,担心作错事就会受到惩罚。当这种受挫感伴随他长大后,为了避免遭受惩罚,他就会形成回避,被动,退缩的行为反应,这种反应方式明显是不利于他的人际交往的。
在咨询师引导下,母亲也对这种教养进行了反省,也十分愧疚,并保证以后会注意言行,并积极配合孩子的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08-4-23 16:50:10 | 只看该作者

透视七种难对付的性格偏差

偏差1  自私自利

    丝丝回到家,发现爸爸在吃东西,丝丝就问:“吃什么呀?”爸爸说:“巧克力!”丝丝吐着舌头说:“爸爸怎么能吃巧克力呢?那是我的。”爸爸愕然……

   老师问:“我们看到盲人过马路会想到什么?”(老师显然是想让孩子说“去帮助他”)岚岚说:“给盲人让路。”维嘉却说:“我们现在路上已经很堵了,要是还要给盲人让路,那不是更挤了吗?所以盲人应该待在家里。”

分 析

   幼儿园里,像丝丝和维嘉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这是典型的自私性格偏差。这种性格倾向的典型特征是:

   1.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感受。

   2.认为父母或他人的爱是应当的。

   3.缺乏正义感、道德感,不关心他人,一般也不会有几个好朋友。

爱心提醒

    丝丝和维嘉的自私,一方面可能跟宝宝的心理特征“自我中心”有关;另一方面也跟父母的溺爱和教育方式有关。父母可以这样做。

   *悄悄教育。当宝宝出现不友好行为时,父母要当机立断地制止孩子,悄悄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做错了。

   *强化友好行为。当孩子出现友善行为时,及时亲吻、拥抱或赞扬孩子。

   *拓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如分享等。



偏差2  胆小孤僻

浩浩不像其他小孩那样爱吵闹。他很安静,从不多说一句话,喜欢独自静静地坐着,有时自己一个人玩汽车可以玩两个小时。开始时,妈妈还很高兴,觉得浩浩能集中注意力是好事。可是时间久了,妈妈就发现问题了,无论是小朋友还是表兄妹邀请他一起玩,他都会胆怯地跑开。

分 析

为什么浩浩会表现出紧张和退缩?父母应学会观察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早采取措施。这种性格偏差通常表现为:

   1.言语及认识方面异常。不爱讲话,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

   2.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自己熟悉的游戏。

   3.行为缓慢退缩,情绪比较平静。

爱心提醒

浩浩之所以表现出交往退缩,可能跟父母的行为有关,父母自外地来而且工作很忙,很少与其他人交往,这种行为自然而然感染了浩浩,所以父母的行为影响很重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下面这些。

  *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儿童,要多让孩子和其他儿童一起锻炼,一起做游戏,共同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热爱集体的良好性格。

  *某种程度上,胆小孤僻跟父母过多的宠爱和包办有关,这会剥夺和压抑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克服这种偏向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妈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1.浩浩生活的空间太封闭,一个人的天地有乐趣,但孩子毕竟是一个社会的人,需要你把他带入社会,如定期带他去公园、游乐园,去窜亲戚等。

   2.采用小步子原则,帮助浩浩逐渐学会交往技能。如浩浩目前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妈妈可以先陪浩浩和小朋友一起玩一段时间,然后再保持一定距离看着浩浩和其他小朋友玩,直至最后完全退出。



偏差3  胆大“妄为”

雨晨虽然是个女孩,胆子却很大。特曼从桌子上往下跳,一会儿拉着爸爸秋千。最令妈妈尴尬的是,带她去点点门就“不老实”,自行翻来翻去找别人家把点点的玩具娃娃的眼睛给挖了下来,地说:“我没有钱,我不能赔你。”

分 析

雨晨已经不仅仅是胆大了,而且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可能使孩子自身到很大伤害。这种性格倾向通常的表现是:

   1.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去摸摸东西,用脚去踢踢周围的物品。

   2.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

   3.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爱心提醒

    雨晨的这种行为可能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孩子的规则意识没有建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对雨晨的过激行为设定规则,并坚决按照规则进行约束,例如不能随便翻别人的东西。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可以宽容,这样才能使她意识到许多行为并不一定会让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从而学会放弃。

  *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暴力刺激的来源。平和安静的环境能使雨晨静心从事一些阅读或手工制作类的活动,从而减少她冒险行为的可能性。

  *带雨晨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猎奇训练、野外定向等活动,以使她的冒险性格得到合理运用和发展,并培养她对自然的探索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



偏差4  冷眼挑剔

   34岁的高级会计师屠正云这样形容她的儿子盟盟:他从不在父母面前撒娇,他好像是这个家里矜持的、无懈可击的客人。他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一小段钢琴练习曲没弹好他就显得很焦虑、很自责。我倒是希望他放松点儿,他毕竟才5岁,但这个希望很明显没被他接受。有时,我甚至觉得他对我们也不满意。我们夫妻俩大大咧咧的性格,一定不是他心目中的

‘理想老爸和理想老妈’吧!

分 析

    盟盟的妈妈一直很庆幸,自己的孩子特别乖。但时间久了,却发现这样“乖”的背后隐藏着孩子一颗冷漠的心,这令他们倍感惶恐。碰到这样一个冷眼挑剔的小孩你怎么办?这种性格倾向通常表现为:

   1.对外界环境极少表现出普通孩子应有的兴趣。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开心与否,他都没有明显的反应。

   2.很少明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

   3.没有固定依恋的人。

爱心提醒

    盟盟妈妈在孩子智商正常发展的情况下,看到了孩子情商发展的问题,这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取决于智商,而是非智力因素。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下面一些。

  *父母要多陪伴他,多与盟盟交流自己的感受,帮助他打开自己的心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帮盟盟交朋友,使他能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学会主动表达自我,体验游戏的乐趣,理解他人的感受。

  *可以指导盟盟喂养小动物,激发盟盟的爱心及责任心。



偏差5  缺乏耐性

    小伊今年3岁,活泼好动。最近搬新家后,越发爱玩,要爸爸妈妈满屋子地追逐,她才肯坐下来10分钟。但瞅着大人不在意,她马上就像弹簧一样跳起来,不停地乱跑。爸爸说,由于孩子本身喜欢米老鼠等卡通人物,他在新居中特意把孩子的卧室设计成米老鼠主题屋。他说,希望女儿“感受一下童话熏陶,沉下心来”。可没料到的是,孩子越发好动了。

分 析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但小伊的表现明显已经有些多动的倾向,一点耐性也没有。她有一定的多动性格偏差。主要表现为:

   1.喜欢做的事情很多,但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即使对喜欢的事情也只有三分钟热度。

   2.精力充沛,行为多动,能静下来的时间较少。

爱心提醒

小伊的好动除了性格偏差的缘故,恐怕还有儿童房颜色的缘故。其实,性格好动的小朋友卧房不需要特别设计成“漫画主题房”。尤其是红色给孩子的视觉冲击非常强,不适合用于儿童房的装饰。此外,形态活泼、造型夸张的卡通图案绘制在墙上,这种“充满动态”的心理暗示也会严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好动的小姑娘更加无法抵挡房间各个角落带给她的引诱了。冷色调更能使孩子安静下来,如蓝色、紫色、白色等。对小伊的好动,可从以下入手:

  *设立目标,培养小伊的耐性。

  *要对小伊活动的过程多加关注,减少对活动结果的关注,把对她活动的外部控制转换成对她活动的内在约束。



偏差6  固执任性

乐乐上小班了。早晨妈妈喊他起床,他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穿小熊(他的新上衣)吗?”妈妈说:“昨晚妈妈给你洗了,今天我们穿别的。”这下乐乐可不依了:“我就要穿小熊,我要小熊!”一边喊一边哭,一定逼着妈妈把小熊的衣服拿给他。

分 析

乐乐执拗行为中反映出一种固执己见的性格偏差。这种性格倾向的主要表现有:

  1.在涉及到自己的一些事情上,不管父母或其他人怎么说,他都会坚持自己的要求和意见。

  2.任性,重复坚持自己的意见。打骂对他没有明显效果。

爱心提醒

对孩子的固执,父母要分清孩子的合理要求和无理要求,如果是合理要求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是无理要求就要巧妙应对。

  *当孩子固执的时候,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任性来对抗孩子的任性。必要时不妨适当“让步”,先使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再教育他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避免类似的行为再次发生。

  *日常生活中多启发孩子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增加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如玩积木、拼插玩具等。



偏差7  专人依赖

安琪,父亲从事证券交易工作,妈妈是会计师目前由外婆专职带。3 岁多的安琪,平时不但总要外婆抱(不太肯自己走),学习上也同样依赖外婆。他还常对外婆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哭。而在幼儿园,安琪就以“告状”的方式来依赖老师:“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没扔”……

分 析

孩子的依赖性,与祖辈家长疼爱、过分照顾有关溺爱还不断助长孩子的依赖性。专人依赖主要表现在:

   1.依赖某个固定的人,一看见这个人,毛病就全来了。

   2.害怕被忽视,想尽办法引起某人注意,如告状

爱心提醒

父母要尽量自己带孩子,实际上在这种情形中外婆对孩子的情感依赖比孩子对外婆的依赖有过之无不及。你不让她溺爱孩子,她比孩子还难受。有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可从这些方面考虑。

  *给孩子“讲道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要的是行动。对一些依赖程度较深的孩子,纠正时应该有梯度,否则容易造成伤害。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幼儿园能起很大作用,请幼儿园老师和自己配合,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自立。

  *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可适当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周末全家大扫除,让他体验自己做事的乐趣和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08-4-23 16:51:4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有着人际交往障碍的高中女生

小叶,高二的学生。以前活泼开朗,但自从进入初三后,有几位男同学说她长得丑,经常一起嘲笑她。这样使原本单纯可爱的她开始注意相貌,发现自己的确长得不漂亮,而且,慢慢的越看越觉得自己长得丑。渐渐的,她发觉很多同学对自己都好像有一种讨厌的眼神,似乎都不想与她交往。等她升入高中后,觉得同学们对她好像有点疏远,没人愿意与她交朋友。她认为是因为她长得丑,所以没有人缘,别人不喜欢。
  小叶的症状应该属于自卑的非理智认知中的“我“我长得不漂亮,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跟我交朋友”的非理性认知模型。由于同学说她丑和对她的嘲笑,使她认为:觉得自己不漂亮,所以别人不喜欢。她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免和他人接触,独来独往,久而久之,最终真的形成“别人不喜欢”的局面,导致她还怕与人交往。
  理性分析,正确认知
  通过谈话,让当事人对自己的非理性认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能自己找到问题所在。
  “你真的认为自己很丑吗?”
  “是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有什么依据?”
  “有的,初中的时候有几个同学这么说。”
  “那么别人说的一切话都很重要吗?他们的话都是真的吗?”
  “也不一定。”
  “是不是所有的都说你丑,说你笨吗?”
  “不是的,只是有些人。”
  (通过提问来澄清事实)
  “一个人必须要长得很漂亮,才会受人欢迎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这样才会有朋友,不然的话就会被人遗弃吗?”
  小叶没有回答。
  “一个思维敏捷、聪明、可爱又善良的女孩,会仅仅因为相貌问题就会被人看不起、讨厌吗?就会没有朋友吗?”
  “可能不会,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不漂亮,但是却很受同学欢迎。”
  (通过夸张的提问一步步紧逼,让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那么一个受欢迎的同学是不是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呢?”
  (通过辩析,探讨一个人是否受欢迎的一些因素:不仅仅是相貌,还有更多方面如思想、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等等)
  “那么一个人怎么才算是好人缘呢?是不是需要所有人都喜欢?”
  (交往是双方的事情,并不是要所有人都喜欢你,就像你并不是喜欢每个人一样。)
  通过提问与辩析,小叶对自己的认识似乎有了一些改变。
  适当引导,建立新认知
  小叶沉默了一会,她说:“我知道自己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我害怕与人说话,我怕他们会嘲笑我,说我丑。”  
  (通过最坏可能性的假设,让她认识到情况即使是最坏也不过像这样,再也不会比现在更糟。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有好一点儿的结果。)
  通过共同的讨论,我们得出这样新的认知:“他人的看法,我们要善于分辨正确与否,并不需要全盘接受”、“一个人是否受人喜欢,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漂亮”。
  新的认知要伴随着新的认知情感:“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当你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投入生活时,生活同样会回报你快乐,并且会使你的快乐加倍,形成良性循环;但如果你始终以一种消极退缩的态度去对待别人,那么你所得到的也只能是他人的远离,那将是一种恶性循环。”
  我与小叶商定:从身边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转变自己的心态。
  我们一同制定计划:首先与身边很熟悉的人说话,然后再与身边的熟悉的人说几句话;接着与你比较喜欢的人讨论一些问题,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总之是你感兴趣的而且是你比较擅长的。就这样,在前一个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自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并且每天记下自己的感受。
  后记:
  在实施过程中曾出现一些反复,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认识和行为的改变总是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上,小叶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心情和心境也有了很大的好转。我与小叶的交流还在进行着,她已经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当然遇到一些问题时会来主动找我,当然,这种交流并非心理咨询,而是朋友之间相互坦诚、平等的交流。
  处于青春期的青年面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增长,这个时期的青年较之以前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异性产生特殊的关注,也希望自己能够引起异性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有的人对自己的相貌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的相貌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情绪。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千人千面,和相貌出众的人比,绝大多数人的相貌都可能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漂亮的女孩在生活中的确有更多的机会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注目。但并不需要对此介意。因为,相貌是天生的,而且人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他人的尊重,重要的还是学识、能力、成就、气质、风度、心理素质、为人等因素在起作用。如果相貌存在明显不足,也不用自卑,而应当积极努力学习,在学业有所成就,以提高自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08-4-23 16:52:36 | 只看该作者

怎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怎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方式与别人交往。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功能在于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并逐渐形较和谐的社会关系。就个体而言,人格的交往、沟通是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人格发展成熟则意味着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应该社会、文化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

  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因素一般来说有下面几方面:

    1、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交往的语言、语意差异,交往态度差异,以及接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差异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交往障碍。语言不通的异国移民无法一下子在新环境中广交朋友,便是这方面显而易见的例子。

    2、社会背景。主要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个人身份以及年龄、性别等方面。当年鲁迅先生指出,美国的石油大王何曾知道中国拾煤渣老太婆的辛酸。悬殊的社会差异,必然影响人际间的交往。

    3、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双方在认知、情绪、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征等。具体来说,双方的思维定势、观点观念、情绪状态、气质、性格、兴趣、价值观、品行、能力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均能影响彼此交往的深度和层次。有关人际吸引的研究表明,交往双方在空间上的接近性、在个性特征和态度等方面的相似性、在需要和期望等方面的互补性以及出众的能力和仪表等因素,都可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受人欢迎的个性特征别人乐于接受并与之交往的人,心理学上称为“人缘儿”。据国外研究表明,受人欢迎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聆听重于表达,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过分谦虚,犯错误时勇于承认及坦诚道歉,不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不过分讨好别人,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不受人欢迎的个性特征阻碍人际吸引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以及妒忌心强、自卑、偏激、退缩、内向不合群、充满敌意等。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与艺术人际交往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种艺术,只有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交往的效果,才能改善人际关系。它包括人际交往所必须遵循的规范、礼仪、风俗、习惯,还包括沟通的技巧及谈话艺术等等。例如,人际称呼要适当,登门拜访要有礼貌,喜庆节日要致意,谈话态度要诚恳,玩笑和幽默要掌握分寸等。此外,良好的交往态度和心理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应该怎样做才能改进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把自己当别人”(即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荣辱得失,把自己的荣辱得失看做发生在别人身上,不因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人际关系);
   
    二.“把别人当自己”(一个人只有设身处地通过角色互换,才能善解人意地去急别人之所急、痛别人之所痛);

    三.“
把别人当别人”(即尊重别人,不干涉对方的隐私,做到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不冒犯对方的个人空间);

    四
.“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意味着在自知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扬长避短,更成熟地与别人相处)。

  要把上述四句话融会贯通并不容易,但只要有心去做,尽力去做,就会越来越好的。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8-4-23 17: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08-4-23 16:53:20 | 只看该作者

儿童退缩行为对策

退缩行为是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现象。一般表现为胆小、羞涩、孤独和畏缩,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到集体场所玩耍,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不愿随父母去亲友家作客。如果客人来访,他就会躲开不肯相见,宁愿一个人独自与玩具作伴。平时不肯去幼儿园,到幼儿园后,一人躲在角落里,不参加集体游戏,生活显得很被动。稍大的孩子则拒


绝上小学,与老师、同学接触显得紧张、不自然,一回家中,有说有笑,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儿童产生退缩行为的原因,一是先天适应能力差。二是后天抚养教育不当。三是家庭环境气氛不正常。


对于儿童退缩行为,采取的防治措施是以教育和心理治疗为主。家长和老师要正确看待这些孩子,热情地对待他们,要尽力改变他们适应能力差的先天素质,帮助他们适应外界环境;要改进教育方法,不溺爱,不粗暴,不冷淡,不急躁,鼓励孩子和小朋友游玩,培养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养成热情,活泼开朗的性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社会见识增长,退缩行为便会逐渐消失。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8-4-23 17: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08-4-23 17:00:13 | 只看该作者

小事化了心底宽

生活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那些较为重大的事件(如丧偶、离婚、退休、更换工作、搬家、人际矛盾、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因为这类事件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却常忽视“小麻烦”对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少仔细地考虑该怎么正确对待这种小事情。其实,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因扰的琐事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火烧身”。

     首先,有些人不能正确看待这类小事情。事实上,某一件事会给我们造成心理压力,与个人对这件事的评价有很大关系。例如,天气不好,已安排好旅游的人为此感到扫兴,上班的人则觉得这很平常。因此,人们对事情的看法是产生心理压力的一个因素。
其次,这和人们对待事件的方式有关。有的人遇到事情是积极面对现实,尽力克服困难,对于超出自身能力的事能客观对待,不求超出现实的结局,所以即使面对麻烦,也能平和处之。反之,如果该努力的却退缩,该回避的却硬顶,会使问题越积越多,压力也越变越大,最终形成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

     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才不产生心理问题呢?

     其一,要学会合理评估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事。首先,应该想一想发生的事情是好的、不相干的,还是会产生压力的。然后,考虑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并用想好的方法去应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所用的方法可做适当调整。通过对问题进行合理评估,当事人可获得良好的情绪及平衡的心态。

     其二,选择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也是减少心理压力的重要办法。有些事情需要直接去面对,并努力去克服困难。有些事则应采取暂时回避的办法,避而不想,避而不做,暂时做些退让,具有暂时缓冲的效果。同时,还要尽力去发现可以求助的途径,充实自己抵御困扰的能力。

    最后,要学会调整想法。有的人讲究完美主义,凡事求全责备,以为大难当头,不可收拾,实际上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理智地再思考一下,改变一个角度去
看问题,则发现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结果是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8-4-23 17: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08-4-23 17:06:01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改变孩子的孤僻性情

如何改变孩子的孤僻性情




  据一些学者推算,我国目前约有30-50万儿童患有孤独症,或孤僻性情。父母应学会观察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早采取措施,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

  有孤僻性情的孩子常有以下表现:

  1.言语及认识方面异常。表现为2岁以后不爱讲话,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针对这种表现,家长应引导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学习和玩耍,培养孩子与集体相处的能力。

  2.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对亲友无亲近感,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伙伴一起玩耍。为纠正这一行为,父母平时要经常在适当场合,培养孩子多发言,让孩子为客人唱唱儿歌,跳跳舞等节目,为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人创造条件。

  3.不关心别人。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体验人和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克服孤僻性情。

  另外,心理学家的试验结果表明运动刺激对儿童心理发展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儿童,要多让孩子和其他儿童一起锻炼,一起做游戏,共同活动以培养孩子热爱集体和良好性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08-4-23 17:06:29 | 只看该作者

改变看法 和孤僻再见

 上了年纪后,有些老人渐渐表现得较为孤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的刘兴华博士指出,除少数由疾病导致的后遗症外,一般的老年人性格孤僻是一种异常性格,属于一种广义的心理障碍。
      改变孤僻性格,应该从改变对人、对事、对己的观点和看法开始。倘若能从崭新的视野角度来看待别人、看待自己、看待事物,那么,你就会感到豁然开朗,性格也就随之而逐渐地产生变化与改善。
      由于性格主要是在人际关系的接触与交往中形成、巩固和变化的,因而必须留意促进增强人际关系的方法。性格是在和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也需要老人不断地改变、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每个人都可以设法改变自己的性格,比如,在大庭广众下容易心慌怯场的人,就可以通过练习调整呼吸法或自我暗示法,而逐渐地得到克服与改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08-5-1 10:27:34 | 只看该作者

 幸福生活篇

 幸福生活篇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第一章

  愈从容愈优雅

  从容的心是一潭平静的湖水,让人获得安宁,偶有波澜,也是快乐和惊喜。

  有些生活,我们无法选择,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选择优雅从容地去面对。

  让眼中的一切变成心中的种种诗意,即使忧伤,也要让微笑的花朵在心底绽放。

  人生不要太急躁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在边远的村庄买了满满一车西瓜,用拖拉机载着,往城里赶路,希望能赚个好价钱。

  由于从村里出来的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他不熟悉。于是,他便向路边的一位农夫打听,这里离大路还有多远。

  "慢慢走,你再过十分钟就能到大路了,"老农答道,"但如果快速赶路,将会耗费你很多时间,甚至白赶路了。"

  "这是什么道理?疯子!"这个人不加理会地说道。

  问完路,他逃命般地提速前进。不料还没走几米,车轮就撞到了石头,装满西瓜的车猛烈地摇晃起来。西瓜掉到地上,车速的冲击力太大,轮胎被锋利的尖石划破。

  无奈,西瓜赔本不算,还要修补轮胎。折腾了很久,总算可以开动了,可他却累得无法动弹了。他疲惫地爬回驾驶席上,想动也动不了了。

  此时,农夫的话在他耳边响起。他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在剩余的路途上,他小心翼翼地开车慢行。很快就到达了大路,只不过,那个时候,天已经黑了。

  在人生路途中,我们有时候又何尝不像这个人一样,希望早点达到目的,不停赶路,结果却事与愿违?

  看看我们的一生,总是在匆匆忙忙中度过。

  上学的时候,看到别的同学都在院子外面尽情地玩耍,而自己的作业还只做了一半。因此,快马加鞭,敷衍了事地做完了作业,跑出去玩耍。

  毕业后,看到别的同学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自己每天只是在人才市场游荡。什么理想,什么专长,统统见鬼去吧,有份工作就行。于是,饥不择食地选择了一份本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工作后,看到别人升迁、加薪,却没有自己的份。自己干得一点儿不比别人少,自己一点儿也不比别人蠢,为什么偏偏好事轮不到自己,天天梦想着有个"财富速成班"。于是,纵身一跳,换个新领域,从此又从零开始。

  有了孩子后,看到别人的孩子健康成长,懂事又可爱,自己的孩子总是惹麻烦,不免心中着急。于是,恨铁不成钢,甚至拔苗助长,惹急了孩子,孩子越来越叛逆,好心办成了坏事。

  孩子长大后,看到别人的孩子都已结婚生子,三代同堂,而自己的孩子还在外漂泊。于是,催着孩子快点结婚,并给他张罗着介绍媳妇,早点为家添香火

  一生中,我们总是这么匆匆忙忙。到老的时候,回首一生,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干成。人生虽然短暂,但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记得上学的时候,体育老师曾告诉我们,对于跑步,不同的跑步比赛,有不同的技巧。

  若是50米短跑,参赛选手需要短时间内爆发所有的力量;若是100米短跑,就得稍稍控制体力,以确保从头到尾都能保持很好的速度;若是400米、800米中长跑,那么一开始就不能太使劲,以确保后段路程的体力;若是1000米以上,那就不能靠急性子和爆发力了,而要靠不紧不慢的持久力和忍耐力。

  我想起了电影《孔雀》里面的女主角,那个叫张静初的漂亮女孩。张静初本是个默默无闻的女孩,因为《孔雀》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而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于有人将她捧为"继章子怡之后中国影坛又一个幸运儿",张静初听了淡淡地一笑说:"有些人是以长跑的姿态进入跑道的,有些人则以短跑的姿态进入跑道,暂时落后了你不能急躁,必须明白自己是跑长跑的,耐力和定力最重要。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赢到最后才叫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08-5-1 10:34:50 | 只看该作者

愈从容愈优雅

第2节:第一章 愈从容愈优雅(2)


  看看张静初的人生经历,确是一个有耐性、不简单的女孩。她中专毕业后做了老师,两个月以后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马上辞职,来到北京考中央戏剧学院。

  被录取后,同学们争相出演影视剧,她却从不去争。她冷静地告诉自己,现在正是我修炼内功的时候,人生的路还长,不能太急。

  当她身边许多同学都成名后,她还是那样平静。终于,经过努力,她等到了一只属于她的美丽的"孔雀"。

  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奔跑过程,不要奢望一步到位,跑到终点,也不要因为暂时的落后而灰心,停滞不前。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忍耐和等待。

  02.生活需要等待

  如果有人问你,你讨厌等待吗?你一定会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是的,有时候,我也讨厌等待,因为我没有耐心,也没有时间。

  等待不仅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而且让我很急躁。但是,生命中,不能没有等待,也没有人能逃避等待。

  当你兴致勃勃地进入新开张的饭店吃饭,遇到慢吞吞的上菜速度,对此,你只能愤然等待;当你驰车经过一个繁华的街道、遇到红灯的时候,你只得无可奈何地等待;当你去购物、买票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更早的人,你不得不安静地等候。

  每个人都等待过,也被等待过。曾经等待着,现在依然等待着。只要有生活,就会有等待。既然无法逃避,何不从容一点?

  等待中的人会有一种莫名的烦恼,这种烦恼中含有对他人的怨恨,对生活的急躁。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等待,不是不能继续等待,只是因为等待给我们带来焦虑。你以为没有了等待,你的步伐会走得更快一点。其实,行走也只能减轻我们焦虑的心情,却不能使我们更快到达目的地,有时反而使我们离目的地更远!

  会等待的人往往能得到命运的垂青,不懂得等待的人可能会经常受到命运的捉弄。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与女朋友约会。因为来得太早,但他又不喜欢等待,所以长吁短叹。突然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天使。天使送给他一样东西,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逃过所有的等待时间。

  年轻人觉得太好了。马上按了一下按钮,女朋友立即出现在他面前。要是现在马上结婚就好了。于是,他又按了一下按钮。出现在他面前的是隆重的婚礼现场,他和女朋友走上红地毯。要是现在我们就有了孩子,多好啊!于是,他的想法又实现了。

  他心中的愿望不断地超前实现。一时之间,妻子、孩子、房子、事业都有了,可是,看看自己,已经是风烛残年。他一直追求快点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东西都没有享受就已经过去了。这时,他才明白,在生命中,即使等待也有很大的意义。

  慢慢地,我体会到,等待其实是一种智慧。我想对你说的是:当我等待的时候,不要说我愚蠢,请理解我的等待。

  等待是一种责任。当我与你每说一句话的时候,我在等待你的回答;当我每给你发送一封邮件的时候,我在等待你的回复;当我每为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在等待你的评价。这,便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等待是一种情感。当你出门在外的时候,我在家默默地等待你的归来;当你犯下错误,我耐心地等待你改过自新;当你受到伤害,我在默默地等待你痊愈。这,便是我对你的情感。

  等待是一种希望。在寒冷的冬天,我会安静地等待温暖的春天;在很多次失败后,我会依然坚持等待下一次的成功;在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后,我会真诚地等待别人的谅解。这,便是我对生活的希望。

  因此,我们不能说等待是一种悲伤,是一种疼痛,是一种无奈,有时候,它是一种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和喜悦。

  03.多看一眼改变看法

  那个周六的傍晚,我带了很多的东西,提前坐公共汽车回家了。东西很多,有我下班前从单位附近的超市中买的一些零食、日用品之类,还有一瓶单位发的食用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08-5-1 10:46:51 | 只看该作者

愈珍惜愈拥有(2)


朋友不需要你刻意去追求,只要用心对待。

  记得以前看过一则小故事。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为了一点小事,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

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走出沙漠,他们来到河边。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刀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的朋友好奇地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一个人笑着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当你宽容对待朋友的时候,朋友也必然感受得到你的真情。有些情意立刻就能感受出来,有些情意要用一生去体会。朋友需要认真对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独自回味。

  02.你就是自己的好朋友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做自己的朋友。

  有一个女孩,总是渴望有那么一个好朋友,在她不快乐的时候,能安安静静地陪着自己,听听自己那些无关紧要的牢骚话;在开心的时候,能有那么一个好朋友,跟自己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然而,她身边的人,总是行色匆匆,没有一个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倾听一些与自己无关紧要的故事,女孩的朋友们总是那样忙碌,那样势利。因此,女孩总是显得孤孤单单。

  正是这种孤单和安宁,让她学会了与自己做好朋友。她学会了对自己诉说,然后又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心声。

  悲伤时有一个自己递过纸巾,接住那颗看不见的眼泪;快乐时有一个自己与自己干杯,一同笑着欣赏杯中得意的笑靥。

  经常,她一个人坐在屋子的阳台上,沐浴着阳光,享受着微风,桌边一杯水,手中一本书。这种宁静的生活,让她并不觉得有多么地悲伤和寂寞。反而庆幸自己可以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享受那种自在的独处空间。

  三毛曾说过: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一个也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

  在与自己做朋友的日子里,你不会因为别人的冷落而伤神。在这段日子里,你能感觉到自己一点一点地成长,你会变得更加坚强,你更懂得为自己而生活。

  做自己的朋友,就等于有了心灵的清洁工,它能扫除忧叹与烦恼,摒弃悲观与怨恨,给自己留一块神圣的绿洲。做自己的朋友,心灵就多了一位保护神,它将为你抵挡阴风苦雨,击退冷枪暗箭,给自己拓一角洁净的蓝天。

  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当所有的繁华退去,当所有的人都离你远去,别忘了向自己问一声好。

  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想办法活得很好,包括爱情在内,都不能依赖,这在人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也是必要的成长。

  做自己的朋友,是给自己一份自信,给自己一点儿闲暇,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做自己的朋友,是把心的一部分交给自己,把爱的一部分留给自己,对自己给予适度的关爱。

  做自己的朋友,是以一种宁静的心、一种宽容的心、一种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一切。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听听音乐,喝杯咖啡,放松自己,以一种冷静的心态来对待失败和挫折,以一种平常心来感受,微笑着面对窗外的阳光。

  不管成功与失败,不管富有与贫穷,不管是荣是辱,都要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份温暖。做自己的朋友,最大的回报是内心的宁静。

  是的,做自己的朋友,善待自己,关怀自己,珍爱自己!

  03.健康是美丽的根本

  在电视上看一档关于美容节目的时候,当美容师介绍有的人为了塑造细腰而取掉身上的两个肋骨,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美丽居然可以让女人们如此疯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08-5-1 10:53:2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愈独立愈快乐(1)

第四章 愈独立愈快乐(1)


  第二篇 美好情感篇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伊萨可夫斯基

  第四章

  愈独立愈快乐

  相爱是甜蜜的,相思是苦恼的;被爱是幸福的,被弃是痛苦的。你想要永远甜蜜,永远幸福,但谁也不能告诉你,永远到底有多远。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靠别人给予。只有精神上、经济上独立的人,才不会让爱情这根无形的绳索套住自己的灵魂,才不会把爱情当成枷锁,自己作茧自缚。

  01.你就是最美的女人

  有一天,当我拿起一面镜子,对着自己这张脸看的时候,你猜我看到了什么?眼角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生长出来的细纹、嘴角因为上火而滋生的小痘痘,还有小时候摔跤在额头上留下的小疤痕。

  我说:"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真难看!"

  在一旁的朋友好奇地看着我:"什么样子?你不还是跟以前一样,有着明亮的眼睛,细嫩的皮肤和嘴角绽放的微笑吗?还是那么漂亮!"

  我顿时有了感悟!

  我的朋友,当你拿着一面镜子对着自己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在你的身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只是你没有去发现。你看到的只是你的缺陷,因为你在乎它们。因为有它们的存在,你便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为什么不试着关注一下自己的优点,为什么不试着去在乎自己的长处?因为它们的存在,你便会超越别人。

  记得卡耐基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

  我周围很多女性朋友喜欢把自己美丽的照片贴在自己的博客中,让人欣赏的同时,也自己欣赏。

  有一次,我把自己带着美好的心情拍下来的几张照片,贴在博客中的时候,一个好朋友,发表了他的看法:"现在的女人越来越喜欢臭美了!"

  我敢断定,他一边说这话的时候,一边不停地点击网上的美女照片,获得视觉满足。

  我笑着对他说:"臭美有什么不好?起码说明我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我对自己的样子很满意。"

  一个人,只有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美丽才会由表及里、由内至外地散发出来。事实上,只有相信你是最美的,你才会变成最美的。

  因为自信可以带给你红润的脸色,明亮的眼神,洒脱的举止 所以,请对自己肯定地说:"是的,我就是最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08-5-1 10:57:09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愈独立愈快乐(2)

第四章 愈独立愈快乐(2)


  前几天,跟着一位同学去参观惠的工厂。到那里的时候,惠正在给她的员工们开会,说话的声音震耳欲聋。

  高中的时候,惠是我们寝室一个很普通的女孩,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显眼的女孩,因为她的脸上有很大一块胎记,黑色的胎记几乎占满了她整个左边的脸。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几乎被她吓了一跳。我以为她会是别人眼中的笑料,是别人嘲笑、讥讽的对象。

  然而,与她相处一个学期,我发现一切都很平常,别人看她的眼神根本就没有什么异样。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脸上有胎记而感到自卑过。

  她有着别人没有的好成绩,她有着令人羡慕的荣誉,她更有着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上课的时候,她一直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休息的时候,她跟我们一起说笑,有她的地方就有笑声,不是嘲讽的笑声,而是欢乐的笑声。

  她喜欢帮助别人,无论是谁,只要遇到困难,她都会挺身相助,包括曾经鄙视、嘲笑过她的人,她一点儿都不会因此而记仇,总是能笑脸相迎。

  同时,她也是一个个性很要强的女人,说话耿直,永远都是一副大嗓门儿,从来不会妥协。在工作的时候,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个人从同事到合作伙伴,然后到结婚,开办了自己的工厂。丈夫对外联系业务,她负责管理工厂的内部运转,因为她懂得的技术要比丈夫懂的多一点。现在,她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她的丈夫虽说算不上高大帅气,但也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丈夫与她相恋五年,然后结婚生子,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感情不太看好,因为两人从外形上看,实在不太般配,我想不出惠有什么地方吸引着她的丈夫。现在我知道了,正是她的那份自信和坚强,吸引着她的丈夫。有时候,我也会羡慕他们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生活。

  在她的公司,每天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我想,她的员工们,从第一眼见到她,到与她相处,必然也会对她的看法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吧。

  其实,一个人,不管她的相貌生来如何难看,只要自己欣赏自己,她就是漂亮的。一个女人,在生活上如此,在爱情中也是如此。

  一个人,要得到爱人的关注,变成对方手中的宝,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宝。

  02.因为不爱,所以拒绝

  拒绝,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它不如接受来得坦然。你可能因为接受一个人而感到喜悦,却可能因为拒绝一个人而感到愧疚。拒绝不如接受来得喜悦,你可能因为接受一个人而感到快乐,却可能因为拒绝一个人而感到难过。

  当我们鼓起勇气拒绝以后,一种忧郁的惆怅就会伴随着我们,一种灵魂被挤压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因此,我们讨厌拒绝,逃避拒绝,害怕拒绝。

  而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因为有这种逃避和恐惧,产生了一些伤害。

  比如,在茫茫人海中,你会遇到很多投缘的异性朋友,你叫他们蓝颜知己。与他们相处,你真的以为你们就是好哥们,纯粹的好朋友。

  然而,有一天,突然发生了"情变",你所认为的友情,突然因为你的一个知己向你表白,一场友情便将变成爱情。

  这个时候,你便面临着接受与拒绝的选择,你开始被情所"困"。爱的表白,使你的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可是,你心里十分清楚,你并不爱他。

  你知道,拒绝意味着失去,拒绝意味着伤害。你不忍心失去一个好朋友,更不忍心伤害一个爱你的人,何况,你还想好好享受一下他对你的爱。于是,你不置可否,心中想说不,却有口难开。

  因此,爱你的人继续爱着你,他付出的是一颗炽热的心,而你在逃避与享受中纠缠。

  直到有一天,一个你爱的人出现在眼前。你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你像做贼一样地生活着,刻意地躲避着那个爱你的人,又要小心翼翼地偷偷去与那个你爱的人约会。

  有一天,你终于忍无可忍,向那个爱你的男孩提出"分手",而其实你们并没有过"牵手"。男孩伤心欲绝:"为什么你要背叛我?为什么你不爱我,却要惹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08-5-1 11:00:0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愈独立愈快乐(3)

第四章 愈独立愈快乐(3)


  你感到有些委屈,当初"惹他"的本意是不愿伤害他,不愿意失去他这个好朋友。

  从此,你们形同陌路。该留的还是没留住,其中还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仇恨。

  其实,你不过是爱上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并没有背叛任何人。你不爱他并没有错,你错在不爱他却没有拒绝他。

  不要以为不拒绝就不会有伤害,实际上,错误的接受,比拒绝对人的伤害更大,不仅伤害了对方,也会伤害自己。你以前不敢拒绝,是为了不增添烦恼。但是恰恰相反,拒绝像一柄巨大的梳子,能快速地理顺杂乱无章的日子,使天空恢复明朗。

  因此,如果不爱,就拒绝,不要不忍心,你的不忍心,结果只能让他越陷越深,当你想抽身而去的时候,你们也变成了仇人。

  当一个你不爱的男人向你示爱的时候,勇敢地拒绝,否则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我的周围有这样一个单纯的女孩,毕业后找了一份经理助理的工作。

  经理是一个几乎跟她的父亲差不多大的男人,但是看起来风度翩翩。在她进入公司的一段时间里,他给了她很多帮助,教她如何工作,如何与人相处,像长辈一样,但是,经理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对她过于热情,没人的时候,总是摸摸她的手,拍拍她的肩膀。

  在她第一次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亲了她的额头,以表示鼓励。女孩很反感,但是没有拒绝,甚至以笑脸相对。

  后来,每次她到经理办公室的时候,他总是摸摸她的手,像摸自己孩子的手一样,语重心长地教她一些工作。女孩不喜欢,但还是没有表示出来,仍然以笑脸相对,她不想让自己难为情,也不想看到经理的尴尬。

  在一次公司的庆功会上,公司的员工都在酒店的大厅喝酒、庆功。经理把女孩叫到房间,说让她陪自己喝几杯。

  天真的女孩答应了。她来到房间,经理就热情地拥抱她,进而想占有她。这个时候,她想反抗,却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她的身体实在太单薄。

  女孩因为不懂得拒绝,最终不仅仅失去了一份工作,而且失去了贞洁。

  拒绝他人,不仅减少了对他们的伤害,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因此,拒绝也是一种处世智慧。

  03.把糖留在自己手中

  如果你逗过小孩子,就一定经历过一件这样的事情。

  "乖乖,跟阿姨亲一个,好不好?"你很想跟小孩子亲近,但他对你不感兴趣,任你怎样哄,她都不吃你这一套。

  "看,这是什么,"于是,你拿出一颗糖来诱惑他,"阿姨有糖给你吃!"心想,这下你该答应了吧!

  "我要吃糖!"果然,孩子对你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把注意力放在了你手中的棒棒糖上。

  "先亲了阿姨,再吃糖,好吗?"你有些得意,有糖的诱惑,孩子一定会妥协。

  "不,我要吃糖!我要吃糖!"没想到,孩子很坚持,开始在你面前撒起娇来。你不给,他的眼眶里开始有泪光在闪动。

  你拗不过孩子的撒娇,不愿看他哭,也实在想得到孩子的亲吻,就轻易地把糖递给了他:"好,那就先吃糖,再亲阿姨,好不好?"

  "嗯!"小家伙一手抓过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你。

  可是小家伙并不讲信用,拿了糖就跑开了,边跑边欢叫着,甚至连看也不再看你一眼。刚才你还有机会得到他的亲吻,现在连人都抓不到了。

  于是,你后悔,真不该先把糖给他。

  有时候,男人就像孩子,你就是那个阿姨,而棒棒糖,则是你吸引着他的地方,或许是你的美貌,你的个性,甚至是你的身体。

  在这里,我要说的,正是你给他的身体诱惑。有时候,你把糖给他,本来是想得到他,结果却失去了他。

  在我们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母亲作为过来人,常常会告诫我们一些生活智慧,比如,女人要自尊,自爱,要懂得保护自己。当母亲说到这里的时候,或许你会偷笑,那是上个世纪的道德准则,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年代不同了,一切都放开了。新时代的你,遇到了心爱的人,不会像母亲那个时代那样,扭扭捏捏,面红心跳,而是奋不顾身地扑过去。我要说的,并不是一个道德问题,也不是你在乎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感情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08-5-2 08:52:58 | 只看该作者

野狐禅:放下虚伪——《中国的人心与文化》——朱建军

野狐禅:放下虚伪(1)

  野狐禅:放下虚伪

  一

  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有一个情节。维也纳人很喜欢音乐,因此聚会时总要演奏一些 乐曲。约翰·克里斯朵


夫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但幼年的他表现得很不喜欢这些演奏。很多 人对此觉得诧异,为什么音乐世家的孩子居然不喜

欢音乐。--而实际情况是,约翰·克里 斯朵夫非常喜欢音乐,因此,他不能忍受那些不好的演奏。

  我的表现,会让一些人觉得我对佛家不是很热心,其实,我是佛家中的幼年约翰·克里斯朵 夫。我最受不了


的就是一些有文化的人的野狐禅。

  听他们高谈阔论,引经据典,仿佛对佛家深有领悟,看他们时时表现出的莫测高深的表情, 让人都怀疑这些人是否


已经明心见性,悟道解脱了。但是,如果你能有机会和他们多一 些日常交往,就会发现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许不仅不超凡脱俗,有的连一般人的 道德水准都不如,或者心胸比一般人都还狭隘。

  我把他们都归到"野狐禅"中。

  "野狐禅"一词,来源于一个著名的故事:百丈禅师说法的时候,有个老人对他说,"我不 是人,是只野狐。我过去也是一个有名的僧人,但有一次,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 无',我回答说'不落因果',结果五百生都成为了野狐"。后来,百丈禅师纠正了他的错 误认识,这个"老人"才得以从做野狐的命运中解脱出来。

  因此野狐禅,就是代表对佛家观点的错误理解,按照这个故事所说,这样的错误带来的后果 是来生变成野狐。后来,人们把那些看起来聪明,能够夸夸其谈,但是并非真实有境界的佛 教徒也称为野狐禅。

  二

  佛教传入中国后,根本的思想虽然保持,但是具体表现的形式上,却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 响而有了改变。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有两个,一是净土宗,另一个就是禅宗。禅宗的特 点,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禅宗能在中国产生并繁盛,一个主要原因是,道家的一些思想 能为禅宗奠定基础。我们知道道家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道"的不可言说性。老子《道德 经》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国哲人自古习惯于通过类似 直觉性的方法,来把握那些宇宙人心最深的真相。而不习惯于条分缕析,用复杂的逻辑和概 念去近似地把握世界。道家固然也不能不有所言说,但是道家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些言说只 是启发我们领悟的手段,如同捕鱼用的"筌",当我们捕到"真理和真相"的鱼了,就应当 把注意力放在鱼上而不是筌上。

  印度佛教产生时,在表达方式上实际很常用严格的逻辑思维,因此有非常复杂的术语体系即 所谓"名相",和严格的逻辑即所谓"因明"。传入中国后,这种需要复杂逻辑思维去把握 的佛教思想,中国人比较难于消化。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辛辛苦苦 西天取经后,在中国创立了法相宗或称唯识宗,但是这一宗的影响却并不够大,原因就是逻 辑太复杂了。天资超人的玄奘法师固然能理解,但是对缺少逻辑思维习惯的中国人来说,是 很难理解的。这并非说中国人智力低,而是说中国人不喜欢用逻辑,中国人的智力是用另外 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是用更直接的"悟"来了解真理和真相的。

  因此,当达摩祖师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方式传佛法,刚好契合了中国人的思维。道家长 久给中国人进行的训练起了作用,中国人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佛教--禅宗。

  三

  中国的禅宗大师们发明了许多极具启发性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激发学佛者,因此,在一段时 间内效果显著。比如当头棒喝就是一个极有创造力的方法,对执着在名相中的求法者,得道 高僧出奇不意的一声大喝,或者当头一棒,就能使求法者突然脱离执着,体会到佛法的真相 。另外如赵州和尚的公案:有人问什么是佛?赵州给出一个毫无关系的回答,"吃茶去"或 "庭前柏树子"等等。一时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悟道高僧,大成就者。

  以心理学视角去看这些方法,这都是用于打破思维定势和惯性的策略性的方法。人的思维有 一种自我强化的趋势,我们的一个观念会引发另一个观念,导致一种连续不断的观念的链条 。特殊情况下,这个观念的链条有可能变成一个环,使人反反复复地想同一个事情,那就形 成了一种"强迫思维"的症状。比如回忆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首歌的旋律在你脑 海中不停地唱,到了结尾就又转到开头,你没有办法让它停下来。这就有些类似强迫思维。

读后感——我希望自己不要做一只野禅狐,惟恐天下人不知道你懂的多,其实,是半瓶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中国人就是爱面子,像我就很爱面子,以前没有发觉到,像我的父母。



野狐禅:放下虚伪(2)


  治疗强迫思维,有一个方法就是:出其不意,突然对来访者大喊一声"停",如果声音足够 大而且足够出其不意,则来访者的强迫思维就会一下子停下来。这和我们平时如果打嗝不停 的时候,旁边的人突然一吓我们,打嗝就可能会停止,是同样的道理。

  在佛家看来,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比较轻微的"强迫思维"者,这样的思维阻断了我们对"真 相"的直观。因此,我们需要打破日常思维的链条,让我们的直观能够显现。于是佛家采用 了一种"当头棒喝",或者故意答非所问的方法,来打破提问者原来的思维惯性。

  "当头棒喝"有效与否,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之一是,提问者本来已经把注意力高度集中 于一个观念上了。如果提问者的注意集中,则棒喝打破了这个观念后,一时不会有新的观念 填补脑袋里的空缺,这个空隙就可以使直观显现。但是如果提问者并没有集中注意,脑子里 有许多乱七八糟的观念,则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个棒喝必须出其不 意。如果提问者事先知道会有这样的棒喝,在心理上就会自发地有所准备,产生一种对棒喝 的预期和防御,这样,棒喝的力量就会被大大减弱。同样,故意答非所问,也只有在提问者 没有预期到回答者会这样答的时候,才会产生错愕,这种突如其来的错愕才能够打断原来的 思维。如果提问者知道回答者会"答非所问",那就完全没有了这个效果。

  但是,在禅宗大师用这个方法使一些人开悟的同时,这个方法本身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方法或策略逐渐会不好用。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大师的时 候,会预料到大师会棒喝或答非所问,从而使效果大打折扣。这也就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 逐渐地有很多人,特别是高文化阶层的人,熟知了禅宗的方法,也熟知了那些开悟者的应对 ,于是,他们学会了这种看起来很玄妙的游戏--用过去的大师和被启发而开悟的人一样的 语气和方式来说话,"表演"出一种高深玄妙、大彻大悟的样子。我所厌恶的"野狐禅", 大多就是指这个情况。比如,常常听到有人说什么"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我就难受,因为这样说的人往往对这个"见山是山"公案的真实意义并无所知,只是觉得 这样说显得很玄妙高深而已。

  四

  如果我们回观历史,会发现这样对待禅宗也是有文化渊源的。魏晋时期名士们谈的玄学,就 是一种把道家思想玄虚化的方式。野狐禅,也就是把禅宗方法玄虚化。但是,仅仅指出这样 的传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野狐禅师们的心理状态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做这 样的事情。

  当然,第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一种心理学称为"阻抗"的现象。心理治疗师都 知道,任何一个心理疾病的患者,虽然很愿意痊愈,但是在潜意识中却都有一种抵御治疗的 力量,也就是阻抗。按照佛家的观点,我们每一个正常人,实际上也都是更为轻微的"心理 疾病"患者,所以当禅宗大师"治疗"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自然会有一种阻抗。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发现。

  人的各种情绪、欲望和冲动背后,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能量。当人在心理上自我压抑的时候 ,他就会把这些心理能量压抑下来,往往使之沉入潜意识中。有时,被压抑的心理能量会转 一个方向冒出来,变成一个不同样子的情绪等。比如,一个人压抑了他的爱,就有可能"爱 不成而生恨",把爱的心理能量转化成了怨恨的心理能量。而如果他继续压抑这个转向后的 心理能量,则心理能量会再次转向。比如,一个人压抑自己对另一个人的怨恨,则可能把怨 恨的心理能量转向对着自己,自怨自艾,变成一个抑郁症患者


野狐禅:放下虚伪(3)

  我发现有些对自己压抑过分严重的人,有可能把一次次转向的心理能量一次次压抑,因此, 最后他会变得非常缺乏心理能量。

  这样的人,最后实际进入了一种"行尸走肉"的状态,他们的生命力全面压抑,他们的情感 变得麻木,不再有活力和欲求。他们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比那些有心理冲突的人还要差,因 为那些人还有力气挣扎,而他们实际上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

  但是,巧的是,这样一种全面麻木的状态,在外表上看,却和佛家大修行者所达到的,或者 是心理健康程度非常高的人(所谓自我实现者甚至超越自我实现者)状态非常类似,都是很 平静、没有心理冲突。美国心理学家威尔伯就特意描述了这个现象:真正高境界的人,和比 一般人心理状态更差的人,居然外表看有很多类似。

  当然,这两种情况还是不同的:全面压抑者,最后的状态是"死寂",类似荒凉的戈壁;而 佛家大修行者或心理超常健康者,最后的状态是"宁静",类似无风无波浪的湖水。前者是 "死"的,而后者是"活"的。前者是感情麻木的,他们虽然似乎没有什么烦恼(因为他们 压抑了烦恼的感觉),但是也没有了快乐、美和爱的深刻体验。而心理超常健康者则不麻木 ,他们能够体验到任何积极消极情绪,只不过这些情绪会随即得到很好的处理,而不会压抑 并淤积在心里,因而他们有一种类似儿童的"赤子之心"。

  但是,全面压抑者却不能区分这两者,他们往往把自己说成是佛家修行有大境界的人(或者 是道家修行有大境界的人),他们觉得自己的那种麻木不仁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四大皆空" 的高深境界(或者是道家的无欲境界),这样,他们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当作了心理境界,从 而大大满足了自恋。他们失去了一切,只留下了"我有大修为"的自恋作为唯一的补偿。他 们玩弄野狐禅,模仿"表演"高境界的举止,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把自己的症状解释 为境界。

  五

  这些人之所以会走向全面压抑,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怯懦。中国文人在宋代之后,总体上是 越来越弱不禁风,精神也越来越怯懦。--专制统治越来越严酷,也使得文人的勇气日渐萎 缩。出于怯懦心理,中国文人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于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而压抑得 非常严重,以至于心理有些麻木后,就会寻找一些借口掩饰自己的失败,最常见的就是玩弄 野狐禅,并自以为有境界,或者标榜自己"淡泊名利、无欲无求"。而实际上,他们不是无 求,而是不敢去求。内心有求而又压抑,使得他们潜意识中深藏了很多的不满的怨气,因此 ,如果我们不被他们的高谈阔论所迷惑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比一般人的心胸还要狭隘 。

  而中国思维方式的特点,不求逻辑的细致和缜密,重视直观和领悟,也给了这些人自我期盼 的机会。逻辑是人人可以验证的,所以难于自欺欺人,而直观和领悟难于验证。我说我开悟 了,我模仿以前开悟者的语气说一些玄虚的话,一般人是很难分辨出我是真的开悟,或者是 自我的幻想,或者干脆是故意欺骗。这样,自欺的人就有了机会,可以有意识地,或者潜意 识驱动而不自知地,把自己"表演"为一个有精神成就者甚至开悟者。在自己方面,这阻碍 了真实的自知,也阻碍了自己真实的心理成长的机会,而在别人那里,他的行为又给了别人 一个假象。我受不了野狐禅,实际上是受不了自欺欺人的虚伪闹剧--我称之为狐闹。

  要解决这个文化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全力鼓励"真诚"的做人态度,首先要真诚地对待 自己,这样才会有发现真实自我的动机。因为中国的直观认知不同于西方的精密逻辑认知, 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别人很难说服他,让他知道他的自我认识是错 误的。有了真诚的态度和真实自我发现的动机,如果鼓起勇气,就有可能通过自我内省,分 辨出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情况,也能够逐渐发现自己是否有怯懦和掩饰,是否真的心理超 级健康。在了解了自己的前提下,我们就有可能逐步完善自己的性格,使自己的心理能够真 实的成长,也许,经过艰难的成长后他们发现自己还没有开悟,但是,至少他们会成为更快 乐更善良更完整的人,这,已经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就了。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8-5-2 11: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9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