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票] 离开电视去读书 

[复制链接]
136#
 楼主| 发表于 08-12-20 09:08:12 | 只看该作者
四季读书歌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阴分阳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书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家四月闲人少,勤学苦耕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写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雁去燕来促我忙。桔灿篱疏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虚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08-12-20 22:55:16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敢看书 看了内心不得安静,做点劳务倒是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08-12-21 10:13: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辩证施治的读书妙方


      
经典名著
   
如鲍鱼、鱼翅、燕窝、熊掌。
   
固本强身,全面滋养。

         
历史传记
   
若人参、桂圆、莲子,补脾、
   
祛邪、扶正。

         
抒情小品
   
似清洌泉水、加冰糖菊花茶、
   
沸雪泡龙
井和碧螺春茶。

   
甘甜安神、清心养气;

         
言情小说
   
如梨子、萝卜、芹菜、香蕉。
   
润燥化食,健胃消胀。

         
哲理散文
   
如清风徐秋,焯水菠菜。
   
理气清肝泻火。

  
讽刺、滑稽、笑话、幽默故事
若辣椒、芥末、姜汤,辛暖解表,让你在笑声中开宣肺气.

选自:
王波《阅读疗法》一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09-1-17 05:34:19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即“存款”

作者草根儿

钱存到银行里可以再生钱,因为有利息。读书也是一样,不过是读书是往自己的“大脑银行”(可简称“脑行”)中存知识,存进去的知识越多,“利息”也越多,“利息”不是钞票,而是因为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的举一反三的“裂变效应”,知识越多,再学习的速度越快,对问题的看法越准确,对世界的认识越清楚。更大的“利息”是智慧,智慧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然知识不一定全是从读书中得到的,很多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但读书是借鉴别人的实践和思考,通过读书得来的智慧更丰富一些,更快捷一些,更有预见性一些。

“脑行”与“银行”相比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一来,财富缩水,甚至钞票变成了彩纸;与钞票相比,知识更具有便携性、安全性,没有人能从你脑子里把知识和智慧偷走,除非消灭你的肉体,而肉体消灭了,你写的书、你对别人说的话,仍然传承着你的知识和智慧。今天我们读《史记》,不相当于听司马迁说话吗?他说了两千年,并还将说下去,他的肉体被阉割了,但思想阉割不了。

所以平时要多读书,多往“脑行”里存知识,多从“脑行”里提取智慧,你的生活会因此而发生质的改变。

昨天的读书会往“脑行”里存储的最大一笔“存款”是健康知识。蜂蜜不要吃了,因为有添加剂,据说出口被大量退回,国内还没有报道;花生不要生吃,因为种花生之前都用毒药泡过,泡过的花生虫子不吃——虫子都不吃,人却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09-1-17 09:2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9# 美惠子 的帖子

我自认为还是很喜欢看书的,但我发现,自己记忆力不如以前,而且也没多少时间,可心灵急需营养,所以还望惠子姐,真想叫您"智慧姐"赐我一付读书的智慧良方.,让我早日脱离无知的深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09-2-9 08:57:20 | 只看该作者
在他浏览群书时,一些有趣的事出现了:他的思维变得敏捷了,做事专心了。老师也注意到他的变化。
我们要让孩子少看电视多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09-2-28 20:55:14 | 只看该作者
 白岩松每天读书两三个小时:阅读将迎来好的时代

2009年02月27日 16:3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说出来大家也许不信,白岩松每天最少有两三个小时是专门用来阅读的。他的阅读分成三个层面,第一是每天为工作而阅读,第二是为职业阅读,第三则是为自己而阅读。他觉得,除了需求阅读、职业阅读,还需要一种与时代无关的阅读,而这种阅读才是最重要的。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就应当提倡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最近,在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召开的一次关于如何办好全民阅读活动的策划会上,白岩松十分坦率地亮出了自己关于全民阅读的诸多观点。

  转变传统的捐赠方式

  作为一个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长期和慈善事业打交道。他认为,传统的捐赠书籍的方式早就该停止了。中国现在没有专门的图书慈善机构,应当尽快促成一个图书的慈善机构,把捐赠图书的事情统管起来。

  他说,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主要还是针对那些有读书的潜能和欲望,但是没有条件读书的人。如何解决这些人读书的困难,不能仅靠捐书来解决。实际上,捐赠书籍除了示范和道德意义,并没有实际效果。因为捐书的人不一定舍得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捐出去,而接受捐赠的人也往往对捐给他们的书并不喜欢。

  白岩松说他曾经专门搞过调查,去了解给青少年捐书的情况,结果发现实际情况是三方为难:那些需要读书的人对捐给他们的书没有多少兴趣,因为他们想要的书并没有;负责中转一方书送不出去,只能堆放在库房里;而捐书的一方也不高兴,认为捐出去的书没有派到很好的用场。所以白岩松认为,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图书慈善机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像希望工程那样,慈善机构可以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希望工程300元就可以让一个孩子读一个学年。而如果每个人捐100元,10个人就可以让一个农村的小学校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白岩松认为,现在,农民工的子弟学校全国各地都有,比较贫穷的农村学校也有很多,对这些学校来讲,一个藏书丰富、设施齐全的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促成一个慈善机构扮演好这个角色。

  阅读将迎来好时光

  现在有许多人对阅读趋势下降表示忧心忡忡。但白岩松对读书并不悲观,相反他还认为,阅读将迎来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他认为,现在的好书非常多,去书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年出书品种从1万多种到现在的20多万种,出版没有退步而是进步,是百花齐放。他说自己从事媒体工作20年来,觉得现在媒体对图书比过去重视了,全国有很多报纸、杂志、时尚媒体都留出了很多的版面在做图书,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但白岩松也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对现在媒体图书版的意见。他认为媒体在做图书版的时候有两个倾向是非常糟糕的:第一个是象牙塔式的推荐,打开一张编排得很好的版面,却发现里面推荐的书过于专业了;另一个极端就是过于庸俗、过于低端、过于迎合大众。媒体推荐图书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很少能真正走进人们心里,这就会离阅读者越来越远,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希望图书专版在推荐图书的时候,要更务实一点,要考虑那些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人们的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白岩松建议,要有社会知名人士,尤其是作家和学者参与其中,不要等到全民阅读日的时候才想起邀请名人推荐图书。如果每个月都有10个左右的知名人士通过媒体去推荐他们印象最深、自己刚刚读过、觉得非常好的书,一年12个月持续和积累下来,就有一大批好书为社会所熟知。推广阅读其实也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可以把它常态化,每个月都要推荐。

  要关注需求类阅读

  白岩松特别提到,在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时有两个要点要抓住:第一,要把“阅读是一种幸福”当成一个口号提出来。他说,阅读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能让人心静下来。他认为,大家追求物质生活把钱当成宗教的时代快结束了,因为许多人发现有钱也不幸福,就会想到怎么才能幸福一点。而阅读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径。要通过口号的宣传,不断地强调阅读与幸福有关,鼓励更多的人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第二,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文字之美。对读者来说,读到好的文字的时候,真的让你感觉很幸福。另外是对翻译者和创造者也要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写故事,但是不会用好的文字写故事了。文字之美如果在全民阅读活动中不能体现,就会失去了提倡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意义。

  白岩松还认为,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和媒体推荐图书很起作用,但是阅读相当重要的一块是需求阅读,国外像韦尔奇的书一出来就是畅销书,而国内图书市场上不用任何宣传就火得一塌糊涂的健康类书籍,包括百家讲坛,这都是一种需求。在全民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能仅仅考虑文化、文学类书籍,需求类同样重要。比如说励志类书籍、心理类书籍、财经类书籍,都是在大家不太关注的情况下撑起图书市场的一片天。需求类阅读一直是全民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所以要重视。

  白岩松还透露他3月要去美国,其中要做一个专题就是拍美国的图书馆,而且是拍社区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我们期待着他的北美之行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生动的关于图书的影像故事。

  □本报记者 朱侠

【编辑:张中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09-2-28 20:59:2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是一种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09-3-1 12:22:31 | 只看该作者
温家宝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采访问答全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当唐尼问温总理:“你一定读了很多有关美国的书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温家宝回答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谈到读美国的书,我可以跟你讲一个故事,就是我见韩国总统卢武铉时,他说他的就职演说引用了林肯1861年的一段演说。我回去翻我书架上有关林肯的书,发现在同样的一段话下,我用铅笔画满了红线。林肯说,记忆的神秘琴弦,从每一个战场和每一个爱国者的坟墓,延伸到这些广阔国土上的每一颗跳动着的心和每一个家庭,它一定会被触动,它一旦被我们天性中善良的性灵所触动,必将奏出联邦的大合唱。我想林肯处理南北战争的态度影响了卢武铉,他希望朝鲜半岛南北和解。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09-3-1 12:23:31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 “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

    网友“天天向上”问总理:“总理,您好。我感觉中国人对待自己的文化真是重视得不够,能不能设立全国读书节,提倡全民读书,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温家宝回答说:“我赞成他的意见。方才我讲,我们这个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

    温家宝表示,毫无疑问,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世界的先进文化,但是如果连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都没有能够学好,就很难增强对世界的了解。

    “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温家宝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09-4-2 17:28:5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户均年消费图书1.75本 传统书阅读率续走低
2009年04月02日 07: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宗璞散文》、《张晓风散文》、《周国平散文》、《论语》、《朱自清散文》、《聊斋志异》、《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寄小读者》、《城南旧事》、《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这是杭州市一名中学教师推荐给学生们的书单。  

  这份书单被报道后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不少人都觉得书单看上去很熟悉。一名1979年出生的网友说:“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差不多也是这些书。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些书。”

  书单是一样,只是现在人们似乎不会照着书单读完这些书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户均年消费图书仅1.75本。传统图书阅读率呈持续走低态势,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降低了14%。至于不读书的原因,49.4%的人归结为“没有时间”,42.8%的人说“没有习惯”。

  大学生也不例外。《中国青年报》甘肃记者站曾对兰州9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大学生一学期的购书费用不足50元,17%的人几乎一学期不买一本课外书,近30%的学生表示读书最多的时段是在考试前一个月。

  不过,说国人不读书是不对的,只是读书的目的明确且理性。当当网最近一周的热卖榜,“实用”图书占了一大半,有4本都是健康类图书。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数据,58.0%的人读书的目的是“增加知识、开阔视野”,读书成为人们提高技能的重要方式。在形式上,互联网阅读率持续迅速上升,为36.5%,比2005年提高了8.7%,首次超过图书阅读。

  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英国25岁以下人群中超过30%阅读电子书,日本手机小说《深爱》销量更是达到250万册。有人开始担忧,网络阅读形式渐成人们的阅读习惯,可能造成国民思维能力的弱化。如果有几个小时的闲暇,大部分人更愿意看一部网络小说或搞笑帖子。人们并非不待见经典,恰恰是太待见,总想找个专门时间来拜读。结果网络小说看了一堆,阅读《论语》的那个美好午后仍是遥遥无期。

  如何让阅读再次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的心灵?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尤为重要。一位书店老板就说:“求学之后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面对复杂的世界和纷繁的生活,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阅读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当我们真正拥有了阅读的心境,地点和时间就都是次要的。林语堂曾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如果真正爱好书籍,就不会在乎有没有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只要有读书的心境,什么时间和地方都可以读书。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就在网上阅读?中国古代有一个备受推崇的“三上”读书法,据说是苏东坡的方法,在马上、枕上、厕上也不放过阅读。时代在发展,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入一个“网上”?网络阅读会不会真的取代传统阅读,我们无从预测。但可以期盼,纵使不再青灯黄卷,网络依然不掩书香。如今很多中国古籍都在网上有了供下载的电子版。这两年还出现了不少旧书网,给书虫们提供一个网上淘旧书并且以书会友的平台。

  图书馆里更该读书。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调查显示,只有23.4%的人会选择去图书馆看书,30.9%的人从来不去图书馆。据文化部2004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并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城市和普通居民很难便利地使用图书馆。图书馆一向被称为“推动全民阅读的根据地”,如何建设公共图书馆,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阅读空间的打造。

  家庭也该读书。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07年的调查发现,青少年也存在无书可读的问题。超过三成学生拥有的图书数量少于10本,六成学生的个人藏书量不到20本;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中国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如能把购书经费列入家庭开支,建立家庭必备的基本藏书,几代积累下来的家庭藏书就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所谓“书香之家”也就是这么来的。更重要的,是能给家庭成员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一家人静静地聚在一起,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读书,并非只能出现在电影和回忆录中。

  还可以在地铁里读书。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去年7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乘地铁时,“听音乐”是首选(65.4%),其次就是阅读报纸杂志书籍,60.3%的人选择此项。温家宝总理曾在今年2月28日回答网友提问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有评论指出,比之“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照读”的车胤,地铁中的阅读者应该是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华民族的新形象。

  当然,还有人说,现在市面上的畅销书那么多,书籍出版质量又在下降,想找到有价值的书确实有点难度。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或者懒得选,那就照着文章开头列出的书单,一路读下去吧。 (黄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09-4-4 21:23:23 | 只看该作者
推荐豆瓣 www.douba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10-1-4 12:37:07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家长要理智地对待孩子看电视,不但要替他们筛选内容,也要严格控制他们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10-1-4 12:43:33 | 只看该作者
好的读物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就是那些能够唤起你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冲动的读物,那些使你亲近书籍和人类精神生活的读物。记得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具体地说,一部好书给予读者的是倾注了作者强烈注意力(我们通常把注意力称为“心血”)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而一部糟糕的书给予读者的无所用心或用心很少地收集来的信息。张爱玲在评论爱默生的创作时说,爱默生的书不算多,因为他的书就像珊瑚礁一样,是在海面下缓慢地累积而成的,直到最后露出海面。

宋代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所谓“穷理”,就是作彻底的逻辑追问,就是追求理论的彻底性,就是努力求得思想的澄明,而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朱熹)“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这都是如何读书的经验之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10-1-4 12:47:01 | 只看该作者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大师对话;读一本好书,精神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没有书籍的滋润,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枯萎,人的生活色彩就会黯淡。书籍,可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读书会改变人生的气质,读书会让人脱俗。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5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