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波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分享森田理论精华和自己的共鸣--森田理论读书笔记汇总

[复制链接]
406#
 楼主| 发表于 11-8-16 23:3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1-9-23 16:39 编辑

通信指导 
对那些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前来医院的患者,必要时采用通信方式进行生活指导。具体做法参照日记指导。现在通过网络来交流,更好!

  适应不安
这是高良武久先生提出的概念。高良认为森田所用的疑病性基调这一概念模糊不清,于是便提出了"适应不安"这一概念,以取而代之。高良认为,所谓"适应不安"就是感到无法以自己的现状去适应环境从而出现了不安。从这一意义上说,适应不安就是一种症状,严格地说,它同疑病性基调有不同的内涵。

  束缚
在森田的理论中,通常把引起神经症的心理冲突、其发生的机理用"被束缚"或"注意"来解释。就是说,冲突心理的产生,就是经常提到的"由于被束缚"、"过度注意"那样的自身原因所引起。导致"被束缚"和"注意"的个体因素,不能只单纯看成是疾病恐怖、对死的恐怖的单纯本能反应,更有复杂的因素。除对疾病、死和异常的恐怖之外,还与完美欲、优越欲、罪恶感和良心的谴责等有关。

  突然悟道 
恍然大悟。在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某些症状,有时会因某种突然的原因,一下子从困扰中解脱出来。 这就是突然悟道的例子。

  为值得烦恼的事而烦恼  
这是弗郎克尔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值得去烦恼的事(就算是烦恼也无法解决、于事无补的事),烦恼也没有用,大可不必管它;值得烦恼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达到或者靠近目标的,不妨为之烦恼,从而促进自己的思考和行动,那样就把烦恼转化为动力了。

天天是好日
这是云门蝉师的一句话。意思是,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得很充实,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能过得充实,那就是坏日子。至于这一天的情绪如何并不重要。

  日记指导 
是让患者把每天(或者一周)的生活写成日记,医生通过日记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同时给予评价,以此鼓励患者努力向上的方法。通常对住院患者每天的日记都进行评价指导。对门诊患者一周进行一次。日记的内容着重于记录一天做了些什么,而不能过多的记录其症状或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楼主| 发表于 11-8-16 23:3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1-9-23 16:41 编辑

人若有生活的目标,就能承受一般的困苦 
    意思是告诫人们:"活着要有目的",这是大原常说的一句尼采的话。

人是在不安中生存的  
    这是萨尔托尔的一句话,意思是:"人本来就是不安的",与不安常在是同义词。

睡眠的多少,要顺其自然
  如果身体需要睡眠,即使在火车上也能入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能边走边睡。与此相反,如果身体不需要睡眠,无论在床上躺多久也还是无法入睡。要紧的是情绪要放松。对于睡眠的多少,要顺其自然。只要睡上5-6个小时,精力就会得到恢复,足以坚持第二天的工作。

烦恼即解脱
  即使内心烦恼也不要企图逃避,毋宁任其烦恼。这样,烦恼的心情就会消失,即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

日新又日新
  尽管看上去,每天的生活内容千篇一律,但今天和昨天总是不一样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是需要自己去体验的。如果做到昨天、今天、明天都过得充实,这就是“日新又日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楼主| 发表于 11-8-16 23:3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1-9-23 16:41 编辑

不安常在(不安常住
此话与"顺其自然"相同,作为指导人们率直地表达心理状态而使用。要告诉人们,不安是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所以事实上是不可能去除不安的,也不可能让不安消失。期望越大,不安就越甚。要是想从不安中逃避、想多少减轻不安的话,神经症的致病机制就会得到强化。你越是想摆脱不安,它越是穷追不舍;你越和不安对抗,它就会越是加剧。要是考虑到这一点,承认不安、觉悟到不安是不能凭人的意志所能消除的,对于不安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顺其自然,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尽管此时做事情的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也要尽力而为、尽己所能去行动,在行动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恐怖突入 (或突入恐怖)
说到不安常住,亦即不安是挥之不去的。当与人交谈时,不安就会接近。再如,不赶紧乘车,就要迟到。但是,一乘车就会担心不安发作。
此时,不管怕不怕,总之要付诸行动。只要有迎着不安或恐惧的勇气,去观察和体验不安,就会感到有所不同。因为许多不安是预期焦虑,只要付诸行动,不安就会慢慢消失。开始时可能感到确实可怕,但只要突入这种可怕的事情中去时,道路就会打开了。因此,在出现不安或恐惧时,要毫不退缩、毫不逃避,宁可体验到这种恐惧的心理的同时,力所能及地行动,并突入恐怖之中,体验恐怖的产生和自然消褪。否则,如果采取逃避或对抗的心态,则越是想摆脱恐怖,则恐怖的心理会越发厉害,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不安心即安心
即使感到心神不安,如果能够毫不惊慌失措地泰然处之,那么不安就会逐渐消失。如此一来,即使有不安也如同没有一样。
这句话本来就是难懂和意味深长的语言,是所谓不安中才有安心的似懂非懂的话,让对方任凭不懂,以所谓的真是那样的心情,去转变对待不安的态度。
因为感觉到了不安,才能多加小心。而且,不安保护着我们,所以要是感觉不到不安而走在街上的话,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像所谓的有了不安的心情,才能变得安心,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楼主| 发表于 11-8-16 23:3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1-9-27 11:55 编辑

不要耍小聪明
一般用于告诫患者不要想方设法人为地去筹措情绪(念头、症状等),玩弄小花招,而是要顺其自然,事实唯真,无所住心,达到“纯真的心”状态。

梦中的有无,皆无
用此话来说明,无论是拘泥于理论,或者陷入错误思想中,都是错误的、毫无意义的。神经质症者在身处症状困扰、束缚时,其所思所想往往与客观事实有出入、不一致、出现扭曲。因此,此时的胡思乱想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就相当于“在梦中无论是出现了好事还是坏事,都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当人陷入错误思想后,由此得出的善恶观,完全是虚的,人为捏造的东西,是毫无意义的。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中的是与非,是非相加仍是非。所谓迷惘,就是执着于自己,不能正确、客观地进行观察思维。无论是注意或是其他活动,都必须是顺应着当时的客观情况,自自然然地流动前进。人们常常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想要如此这般地硬加安排一番。由于未能照想象的情况进行,所以,往往又形成思想上的冲突,反倒陷入了思想矛盾,倘能顺从个人精神上的自然流动状态,就会既无冲突,也没有痛苦了。
这个概念与“事实唯真”可以说是相对应的

事实与实践
人生的问题不能靠理论或理想来解决,而要靠事实和实践。人需要吃饭、希望工作,而且不愿堕落。人生的过程在于顺从自然。这没有定规的人生,要以事实为事实,要顺其自然地服从它。

平常心是道
意思是无私欲的坦诚的心即人所追求之道。平常心需要我们自己去体验,光靠别人的描述,是很难把握准确个中的确切涵义的。

坦诚
当因脸红恐怖,在人面前被称作"你是腼腆的人"时,最好是敞开心扉照实说:"实际上我为胆小而发愁,无论对方说点什么,我都立即脸红。这样无可奈何的事情真是少见。我真是的。"这种讲法暂且可以作为公式来多次地反复使用。


疑病性、疑病性基调、疑病性体验
这些是森田理论对神经质症发病因素描述的概念。森田先生认为,表现在神经质症者身上的疑病同其他疾病引起的疑病相似却又不同,因为神经质症者有着强烈的“生的欲望”,只不过是其生的欲望已经被死的恐怖掩盖了而已。

而疑病性基调是导致神经质症发病的素质(精神倾向),虽然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素质,但却与后天的养育环境关系重大,受到后天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青少年以前的时期的养育环境,影响更甚。

疑病性体验是触发神经质症发病的心理机制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是种种心身方面的不快、人际关系上的失败,社会活动中的不如意等。。。而对自己的心身状态或机能不得不进行自我思考的种种体验。

不过问症状
由于神经质症的症状存在着主观虚构性,故患者关于自己症状的主诉只不过是他自己的主观感受。而且患者对症状的倾诉也会导致对症状更加注意、关注,而这种关注也会导致患者不良的情绪体验越发明显甚至会进一步加剧其主观感受,从而让患者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森田疗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在了解清楚患者症状的本质后,就把不过问症状作为治疗的一种技巧,把患者的症状主诉作为患者的一面之词,尽量不予采纳、不管不顾,同时指导患者通过行动去获得某种有益的体验,慢慢摆脱症状的束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楼主| 发表于 11-8-17 21: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1-9-23 16:40 编辑

目的本位(目的为准则)
指不受情绪或症状的影响,而是着重于通过行动去实现自己目的的生活态度。以买竹子为例:外出买竹子时,当时的心情如何无关紧要,只要把竹子买回来,且价廉物美,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成功!如果没有买来竹子,则不管心情的好坏都是失败。森田理论倡议让患者尽量抛弃“情绪本位”的生活态度。

笑望青山山亦笑,哭临碧水水亦哭
若是怀着愉快的心情仰望青山,则感觉山也在笑;如果用悲痛的心情凝视流水,则似乎感到流着的水也在哭。用这句话来说明人的心境对其认知的影响。同样,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人的认知对其情绪也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情绪和认知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适应焦虑(适应不安)
神经症的疑病性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的现状不能适应环境的焦虑,简称适应焦虑。是一种对自己生存感到不利的焦虑情绪。

主观虚构性:
神经质症的症状并非是由于器质性的损害造成的,而仅仅是患者的一种感觉(感受),可以说是属于一种“主观的虚构性”。如神经质症的失眠并非是真正的失眠,而是失眠恐怖,是基于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和失眠的不良后果过度关注、恐惧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我认为,神经质症的症状也有其生理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防御单纯化:
其心理机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神经质症患者往往会把某种事(症状或自认为的异常)看成是于己最为有害无利的东西,总想加以排斥、压制或消除,
表现出只对某一症状特别关注、纠结,必须除之而后快;但对其它症状或他人的难处就不大关心,欠缺移情和同理心,表现出自我中心。这种现象就叫防御单纯化。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的心身状态对自己的生存不利或者感觉到自己的现状不能适应环境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即适应不安)。但神经症患者的强烈焦虑(恐惧)情绪指向某一确定的对象,而不像健康人那样通常将自己的注意力或者是情感随着境遇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很容易由于过度防御(急切地想消除症状或者是焦虑的情绪)而被束缚。

体验“柳绿,花红”
用这以说明我们要通过行动来体验森田疗法而非仅仅是思维上来理解森田疗法的理论。意思是只有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了解、理解和认知“柳绿,花红”的状况,才能够有清楚、正确的认知。这种状况如果不经过亲身体验(相当于“行动”)而是单通过别人的描述(相当于“理论、思维上的理解”)是很难准确、全面了解和掌握的。

精神内向和外向
所谓精神内向,是指经常把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对自已躯体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不快、异常、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并为此而忧虑和担心,以自我为中心,被自我内省所束缚。精神外向,是指精神活动趋向外界追逐现实,目的明确。有时表现轻率,这种人热情,常因事业的追求,无暇关注个人身体疾病等。弗洛伊德也说过,"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身心内部的人,易成为神经症;精神经常向外活动的人,就不容易得神经症。"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楼主| 发表于 11-8-17 21:12:32 | 只看该作者
你笑会使周围的人一起笑,你哭就只是你自己哭;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作为心理健康的人,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和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楼主| 发表于 11-8-17 21:20:35 | 只看该作者
复 狗狗2011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81989-1-1.html

狗狗2011 的问题很明显是由心理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看中医或西医进行生物模式的治疗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而是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其心理问题,才能有效、彻底解决问题。

我认为,森田理论及其操作方法对帮助楼主摆脱困扰有帮助,希望楼主好好学习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通过自己的行动和体验,改善认知,陶冶性格,尽量发挥自己性格和素质的积极面二尽可能减少其负面的不良影响。建议楼主看看冈本常男的经历,相信对你会有借鉴作用的。冈本常男也是曾经一度为吃不下和肠胃功能差而万分苦恼,后来接触了森田疗法后,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属于神经质症。从您的描述来看,也是属于此类,并不是出现器质性的病变。

感觉楼主的问题所在其实是由于适应不安引起的,主要是缺乏“良智”和应对生活问题的技能。而通过学习、践行森田理论,对培育自己的良智,在行动中培养技能,都是大有好处的。

这些,我自己在学习、践行森田理论的过程中,深有体会!自己感觉获益匪浅。

希望楼主也能从森田理论的宝藏中吸取到合适自己的养分,让自己不断体验成长。。。

从你的描述看,是并没有抑郁症的症状,请放心。

你目前所纠缠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恶智,你越是纠缠,就越无法摆脱,因为存在着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等精神机制在起作用,使你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要想走出来,就需要坚持过建设性的生活,多些关注积极方面的信息,而不必去管你的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而且,你已经纠缠了这么久,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深陷其中。既然如此,何不改变一下,多一些关注事情的积极面、良好的方面。

关于吃饭问题,就按正常人的做法,一日三餐即可。就算是没有食欲,只要你去吃,就会把东西吃进去。食欲凭自己的意志是无法掌控的;但吃饭的行动就可以用意志去控制。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如食欲),就顺其自然;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掌控、可以做的事情上(如吃饭的行动),让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从事建设性的行动上。

如果你能够融会贯通森田理论,这些你自然会懂。现在,就算是自己暂时不懂其中的奥秘,也没关系,只要知道自己正确的努力方向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慢慢积累,就会体验到由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届时,就是你摆脱束缚之时。

只要你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我相信你会体验到上述的成果和成功的。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楼主| 发表于 11-8-21 22:28:20 | 只看该作者
《心灵桑拿――森田疗法心理处方》(大原健士郎著)读书笔记



注:这本书的内容与上面的《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基本上相同,是里面的案例部分,不过这本书的文字更易懂,容易读。


希望和期待越大,当不能满足时,其失望和苦恼就越大;如果“即使烦恼也无济于事”(因为此时的烦恼无法激发自己行动的动力或潜能),你就积极地放弃苦恼,而去操心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成果或成功的事情。

原封不动地接受不安或悲伤等情绪,不去撩拨、不去关注,像常人一样有目的地行动,这就是森田理论中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样,就可把病态的、非建设性的精神能量转化成为建设性的精神能量,过上建设性的生活,从而,心理变得健康起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生的欲望并积极地建设性地生活的人,是精神健康的人,而且往往是出色的人。

对于神经质症者来说,面向外界的精神能量往往是建设性的;而面向自己心身的精神能量,往往是非建设性的。治疗神经症的过程,就是将面向自己的、非建设性的精神能量转变为面向外界的、建设性的精神能量,而森田理论是一种较好的指导理论。

在绝对卧床期,患者出现渴望起床做事(活动)的强烈欲望,是“生的欲望”的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楼主| 发表于 11-8-21 22:31:05 | 只看该作者
以目的为本位积极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不管自己的情绪(症状)怎样,在行动上也要尽量与周围的情景保持协调一致,这很重要!如果不分场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与周围相协调,或者是每当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时,就对别人发脾气,我想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这样做,肯定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要与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人在一起。此时,重要的是在保持协调(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生的欲望(自我实现)。如果与周围不协调,那欲望就谈不上是生的欲望,而是邪欲。因此,在人际关系上,与人协调是很重要的。但神经质的人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是情绪本位者,与人协调很困难。

为了他人而尽力与周围保持协调,在自己有意见、有情绪时,也能谦让他人去保持协调,这样的做法很伟大!

“像健康人那样去做,心理就会变得健康”是治疗神经症的准则。

天天都是好日子:工作、学习很充实的一天,就是好日子;否则,就是混日子、坏日子。

日新又日新:就算是每天看似相似或相同,但如果每天都过得充实,那每日就都是新的,是有意义的。因为其体验都是创造性的,都是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楼主| 发表于 11-8-21 22:32:23 | 只看该作者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是要找出自己优于别人的方面,并全力以赴地去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脱颖而出,最终取得骄人的成绩。

能够根据客观的需要努力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是一种治疗的手段,那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心智、忍耐力、韧性,可以拓展自己的技能等。

心理障碍的治疗关键是自己,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去治疗的,医生只是个助手,最多相当于在腿受伤时起帮助自己走路的拐杖作用。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多半是治不好的。

在过于保护、过于干涉中长大的孩子,其性格往往会存在缺陷,如任性、自我中心、倔强、依赖心和虚荣心较强等。如果改掉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将会受益终生。

成人型的神经质症者能够充分自省,有接受别人说教的能力,故采用精神疗法(主要是通过语言来指导,患者自己去行动)很有效;而对于小孩型的神经症者,由于其缺乏自省,过于任性,故用语言来指导收效不大,而是需要借助于生活实践的指导,让他们亲身去感受,以修正其体验和认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楼主| 发表于 11-8-21 22:33:27 | 只看该作者
神经质的人大多是谨小慎微、自寻烦恼的人,其表面上唠唠叨叨、忿忿不平,而内心非常仔细,很少出错,不自由散漫,做事有条不紊,而且能够很敏感地体察到别人的心思。从而,表现出性格的两重性特征。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发挥其好的一面,而把坏的一面收敛起来,防止其负面影响(对自己或他人、环境)。

如果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色;反之,如果只是睡觉、吃饭,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果。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心人的习惯,就将会在很多方面得到他人的感谢和回报。当然,有些人能体会到我们的关心,也有些人体会不到,对此,我们不必苛求,顺其自然即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反抗期(表现出叛逆、逆反),这是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为今后的适应打好基础,在与家人或老师的对抗中积累应对的经验和能力。如果小孩不经历过反抗期(一直表现很听话),那长大后在遇到挫折时,就没有解决问题的相应心态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可以说,如果不克服反抗期,人格就不会长大、成熟。

在教育小孩时,需要掌握必要的、正确的方法,如在小孩的教育出现问题时,手足无措地伤心、大喊大叫是于事无补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让小孩爽快地接受教育,就需要想出一些让小孩高兴的教育方法并去施行,才会有好的效果。

如果求全责备,则世上再快乐的事也不觉得快乐;如果热爱人生,则再苦也不觉得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楼主| 发表于 11-8-21 22:33:5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神经症的症状,你越是想逃,它就越发紧追着你,而且越追越紧;重要的是:原样接受症状,忍受痛苦,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症状不必关注、理睬、干预。在忍受过、扛过几次症状发作时的痛苦后,自信心慢慢就会增加了;反之,如果在出现症状发作的苗头时就一心想着马上去逃避,而且反复这样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感。

神经质症者往往会把消极负面的信息与自己关联起来,而且非常固执地认为事实就是如此,从而表现出认知评价上的扭曲。自己的病特殊,就算是医生也不知道,喜欢这样钻牛角尖,是神经症的特征。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想法片面、不合逻辑是神经质症者的倾向,其表现是往往把自己的症状当成影响自己成功的罪魁祸首(与其防御单纯化特点有关,也是认知上的偏差)。要治病,就要学习、了解和体验“当问题发生时,应本着什么样的正确态度去处理”,明确了这一点,才能保证努力方向的正确,治疗才会有成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需要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和把握。

傲慢、过于自信的人往往会莫名其妙地招人嫌。
生前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如果在死时其缺点暴露了,就会给人留下不够好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楼主| 发表于 11-8-21 22:35:19 | 只看该作者
有死亡恐怖是正常的,可以不用管它;重要的是要顺其自然地去过有意义、有价值、建设性的生活。

如果担心症状就不去工作,这是情绪本位的表现;尽管对症状很担心,但还仍然坚持工作,这是目的本位、行动本位的表现。我们要树立目的本位、行动本位的生活态度,而不要以情绪为本位。

睡觉可以使心身得到休息,还有加深记忆以及其它很多作用。如果身体真需要睡眠,即使是站着也能睡着;如果身体不需要睡眠,即使想睡而且环境适合睡,也很难入睡。难以入睡、起居没有规律等会使睡眠节律紊乱。

闲着好生病,每天游手好闲的生活,就会变成真正的病人;如果对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很强的被伤害意识的话,就会导致逃避和真正的伤害。

笑口常开、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有必要的。

自己的心思别人不容易知道,同样,别人的心思自己也不容易知道,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看到的只是我们的行动(包括言行、表情等),因此,自己的行动怎样,是别人评价的依据。由此可见行动本位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楼主| 发表于 11-8-21 22:35:45 | 只看该作者
除了要做好工作和自己的事业,还要兼顾家庭生活,还要享受人生,因此要重视业余时间的娱乐,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才能维护好心身的健康和平衡。

要想自立地在这世上生活下去,既不工作也不学习是不行的;为了能更快乐、更有意义地生活,有必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要以目的本位、行动本位的态度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尽管自己不喜欢,但却必须去做。此时,不喜欢归不喜欢,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努力去做好。

坏习惯很容易养成,而好习惯就很难养成,就如破坏容易建设难一样。在“生的欲望”驱动下努力从事建设性的工作、放弃情绪本位,这是森田理论提倡的基本态度。

神经症的人认真,却很难和周围保持协调;有时为了协调,自己起润滑油(幽默)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要力争掌握与人保持协调的技巧。给别人带来不便和干扰的做法,是缺乏协调的做法。

神经质症者如果自我主张过强,不按指导者的要求(前提条件是指导者要深谙森田理论的精髓)去做,就恢复得不好。在此,培育“纯真的心”很重要。在纯真的心境界下,充分发挥神经质习惯的积极面,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好事要带头去做。能够让别人愉悦的事情,如果自己能够做到的话,就马上做,特别是那些不麻烦的事情。

接受生病的事实(现实),同时努力去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过上建设性的生活,这样,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就没什么了。

不健康的生活会养成坏习惯,心理就会反常;像健康人那样去生活,心理就会慢慢变得健康。这当中,可以看出人的行为习惯对其心理是有很大影响的。神经质症可以说是一种癖,是一种坏习惯。改掉坏习惯必须患者自己去改,医生只能做助手,起到指导帮助的推动作用。能治好神经质症的,只有患者自己,要靠患者自己的精神准备和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楼主| 发表于 11-8-21 22:36:22 | 只看该作者
经常想探索、怀疑、思考、行动的人,是精神优秀的人。真正精神健康的人经常想知道外面的事,不断思考、研究,这是生的欲望的表现。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做法和态度是有必要的。如果是能少说则少说、能少做就少做,不愿意付出,是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的。

大原健士郎认为:人先天的素质叫气质,气质加上年幼时期(我认为包括青少年以前时期,甚至是再后来,对性格都是有影响的。因为性格是可以陶冶的)的教育形成性格,性格加上文化的影响和修养就变成人格。人格是一种假面具,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接触的往往是彼此的人格(即假面具)。必须批评时就要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严肃地对待,即使此时很高兴或心烦意乱;如果必须和蔼可亲,就要笑脸相迎。总之,不同的情景要有相应的表现,随机应变。在人际交往时,要尽量掩盖不好的一面,努力让人看到自己好的方面。

不管自己的年纪多大,只要自己努力的方向正确,并持之以恒,那人格就会不断成长,气质和性格也会越来越好。一个人的性格怎样,是别人根据其言行举止来判断的。

要把自己性格中好的一面放在多关心别人上,就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了生活的模式,形成习惯。

尽己性:洞察自己应有的本性,为了生存而建设性地生活,努力实现自我。尽人性:承认别人应有的本性,使之充分发挥。尽物性:明确其存在的意义,提高它的价值或者充分利用其价值,尽量节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9-21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