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政策锚定通胀目标,有落入逆经济周期风险
央行观察mp2016-08-24 17:06:31央行 阅读(162) 评论(0)
“
研究认为,中国既没有掉入改革陷阱,也非完全落入流动性陷阱。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改革进入阵痛期的调整阶段,但改革效果向好;然而,货币政策锚定通胀目标明显,有落入逆经济周期的潜在风险。
陈创练,华南师范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曾任(香港)招商局集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博士后,央行观察专栏作家,本人微信公众号:scnu-lhtz。
郑挺国,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统计系博士后。
姚树洁,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长江学者,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经济讲席教授;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摘自:《时变参数泰勒规则及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研究》,《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博士发表观点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有点落入流动性陷阱,他的观点是M1增速持续提高,但同期经济增速却没有明显回升。而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博士则认为中国不改革陷入的恐怕不只是流动性陷阱,更是改革陷阱。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在凯恩斯IS-LM模型框架下,货币供应增加,但利率却保持不变,从而使得利率对投资影响的传导渠道断裂,当然对产出的影响效果就不明显了。目前,我国虽然在2015年底名义上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由于利率的价格传导渠道不顺畅,货币政策利率调整对产出的影响则相对有限。
陈创练、郑挺国和姚树洁(2016)设计了一种新的模型系统和实证方法,研究认为,中国既没有掉入改革陷阱,也非完全落入流动性陷阱。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改革进入阵痛期的调整阶段,但改革效果向好;然而,货币政策锚定通胀目标明显,有落入逆经济周期的潜在风险。
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提升,经济增速换档也在情理之中(详见:陈创练(2016).二十张图看清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同时,长期上,产出缺口对通胀冲击的响应自2012年以来转负为正,说明经济运行符合经济规律。由时变总需求方程还发现,在此期间通胀对产出缺口影响的时变参数急速提升,并且于2014年起转为正值,更重要的是,货币政策短期名义利率对产出缺口影响的时变参数则急速下滑,并且长期为负数。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产出缺口方程已经完成落入符合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区间,这同时也进一步说明我国宏观经济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在减少对大规模财政刺激依赖的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向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因此,我们不认同中国落入改革陷阱。
其次,央行货币政策有治理通胀偏好,特别是2008年起重回较强的盯住通胀目标锚阶段;而盯住产出缺口参数却从1999年以来呈下降态势,特别是新常态期间还曾为负数,2015年该数值仅为0.295,但依然显著小于1,可见近期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掉入逆经济周期的潜在风险。因此,我们认为中国非完全落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相对有限是治理通胀偏好所致。
泰勒规则是指一国货币政策根据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规则,即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的前提下,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率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名义短期利率。
传统泰勒规则设定短期名义利率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调整机制是常系数。现有研究表明,美国利率规则在1979年后发生结构性转变;同样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反应参数变化较大。可见,传统常系数泰勒规则存在一定缺陷;而且,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名义利率、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反馈关系(即内生性),由此可能引起经验研究严重偏离宏观经济因素间内生关联的现实,并产生对时变参数泰勒规则的估计结果有偏。
鉴于此,陈创练、郑挺国和姚树洁(2016)设计一种关于利率、通胀和产出缺口(经济周期)的两个理论模型系统,即常系数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TVP-SVAR)模型,在两方面做了拓展:
首先,将总需求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和货币政策置于一般均衡框架内,从而能够有效地消除内生性对模型估计的影响,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简称MCMC)方法估计简化式的时变向量自回归随机波动模型,同时可以通过反推实现时变参数泰勒规则的估计,该方法也可视为本文对当前货币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其次,运用随机游走(即实时变化)的时变参数模型来刻画泰勒规则及其相关联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方程,在非线性和时变参数框架下,进一步考察我国1996年一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样本期内的时变参数泰勒规则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并探讨我国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特征和政策取向。
基于TVP-VAR模型估计得到短期名义利率、通胀率和产出缺口的VAR模型,并通过反推得到时变参数泰勒规则为:
其中,i为短期名义利率,y为产出缺口,π为通胀率;ρt为时变平滑利率参数,γ1t为盯住通胀率时变参数,γ2t为盯住产出缺口时变参数,i0t为时变长期均衡利率参数。
图1 时变利率平滑参数
注明:实线为时变参数,阴影为基于MCMC得到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下同。
首先,时变平滑利率参数。与传统的VAR模型估计常系数平滑参数(0.8724)相比,图1显示时变平滑利率参数相对较小,其95%的可信区间为[0.505, 0.581]。值得注意的是,自1996年起,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平滑参数逐渐下滑,而且95%概率水平下均是显著的,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正逐渐朝“规则型”转变,利率调控空间也逐步转向调整产出缺口和通胀目标,但2011-2014年利率平滑系数则逆向上升,此后则掉头急速下滑,说明货币政策向规则型转变速度变缓甚至有逆转迹象,但总体方向不变。可见,由于传统常系数模型估计的平滑参数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刻画,相反时变参数模型的利率平滑参数相对灵活,能够较好捕捉我国央行不断调整的货币政策规则。
图2时变长期均衡利率参数
其次,时变长期均衡利率参数。如图2,1996-2015年我国长期均衡利率也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而且95%概率水平下参数估计均是显著的。特别地,从1996年起,长期名义利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996年一季度的6.02下降至2015年三季度的2.06,下降幅度十分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6年起,我国五年期长期贷款利率多次下调,已从1996年5月1日的15.12%下调至2015年10月24日的4.9%,下降幅度高达67.59%;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我国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政府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从而使得资本劳动比呈增长态势,而资本的边际报酬率则呈下降趋势,这势必促使我国的长期均衡利率不断下降。
图3 盯住产出缺口时变参数
再次,盯住产出缺口时变参数(见图3)。从历史走势看,1996年起,盯住产出缺口的时变参数呈短期递增态势,而且在95%概率下高度显著。这意味着1996年统一了全国同业拆借市场,而且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有效地激发了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利率渠道。盯住产出缺口时变参数大于零表明,现阶段我国盯住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是顺周期的,即在保持通货膨胀给定的情况下,如果实际产出高于(低于)潜在产出,则名义利率增加(减小),从而导致投资下降(上升),实际产出下滑(上升)和产出缺口缩小,从而起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对此过度乐观,自1999年以来,该参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在调控产出缺口中的作用和效果有下降态势。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步入新常态,盯住产出缺口的时变参数在2013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转为负值,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大环境经济增长放缓外,央行在此期间主要采取盯住通胀率为目标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掉入逆经济周期。虽然此后在2014年第四季度起该值又从负转正至2015年的0.295,但依然显著小于1,可见近期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掉入逆经济周期的潜在风险,依靠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较快发展的操作空间也随之变小。
图4盯住通胀率时变参数
最后,盯住通胀率时变参数(见图4)。观察可得到以下三点重要结果:
第一,从历史走势看,盯住通胀目标参数呈现出显著的适时调整过程,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近年来存在较强的盯住通胀目标,而且该参数在大多数时期(除2006年一季度外)都大于零,在95%概率水平下也是显著的,表明我国盯住通胀的货币政策是顺周期的。
第二,就数值而言,盯住通胀目标参数2013年以前长期低于1,表明货币政策对通胀反应不足,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在此期间治理通胀的效果。其中,2000-2006年盯住通胀目标参数下降迅速,特别是2006年一季度该数值竟然为负值,主要可能原因在于,2000-2006年我国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由费雪定理可知,实际利率不降反升,则实际投资和总需求减少,最终恶化通货紧缩,也即名义利率下调并不足以抵消通货紧缩导致的物价下滑。此外,2013年以来盯住通胀目标参数大于1也正好解释了在此期间利率冲击对通胀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第三,2008年起,盯住通胀目标参数快速回升,表明货币政策又重回较强的盯住通胀目标锚阶段。但必须特别关注的是,最近盯住通胀目标参数已从2015年一季度的1.398显著下降至2015年三季度的0.928,下降幅度高达33.6%,盯住通胀目标时变参数又小于1。可见,2013年以前以及近期,我国货币政策在调控通货上均面临一定压力,表现出较强的适时调整过程,这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货币政策取向具有明显治理通胀偏好。
结论与启示
第一,我国长期均衡利率和利率惯性均呈显著的下降态势,同时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目标的时变特征,而且近年来均处于顺周期。其中,盯住产出缺口参数相对较为稳定,大约为0.483,且2000年以来间总体上呈稳定下降态势,而盯住通胀目标参数则随通胀率变化呈现显著的适时调整过程,大约在0.422与0.659之间,且2006-2014年间呈显著增长趋势,这些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正向“规则型”转变。
第二,我国货币政策存在较强的盯住通胀和产出缺口目标,而且盯住前者尤为明显,反映货币政策取向具有明显治理通胀偏好。虽然近年来盯住通胀目标参数呈增长态势,且盯住产出缺口目标参数也略有回升,但2015年起盯住产出缺口目标参数已从2015年一季度的0.295显著下降至2015年三季度的0.018,可见我国货币政策有掉入逆经济周期的潜在风险,依靠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较快发展的操作空间也随之变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