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econdqui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牢牢骚骚] 对经济危机非常焦虑

[复制链接]
136#
 楼主| 发表于 16-8-23 18:27:29 | 只看该作者
好混乱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16-8-23 18:44:49 | 只看该作者
感冒了额额额额额额额额额额额额额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16-8-23 18:51:29 | 只看该作者
感冒还没好额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16-8-23 20:30:03 | 只看该作者
吃了两片维生素C,感冒好一点了额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16-8-23 20:47:5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要喝感冒灵颗粒,我每次喝了感冒灵颗粒就差不多好了额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16:29 | 只看该作者
唐朝的一场经济危机

陈忠海
2016年08月24日09:46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原标题:唐朝的一场经济危机
说起古代著名的理财家,有位唐朝的官员不得不提,他的名气虽无法与范蠡、商鞅、张居正等人相比,但他所主持的改革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功,帮助“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重新振作起来。

全面危机

刘晏,出生于唐开元三年(715),当时正值“开元盛世”,但社会已经隐藏了巨大的危机。刘晏从小聪慧过人,在宋人编的一种《三字经》里还专门提到过他:“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

这里说的是一段历史佳话:刘晏7岁便被举为“神童”,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其家乡,刘晏拿着自己写的一篇《东封书》半路见驾,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悦当场出题考刘晏,刘晏对答如流,被唐玄宗授予秘书省正字,即掌管校正书籍的官员,杨贵妃也很喜欢这个孩子,把他抱在腿上亲自为他画眉。

还没有成年就成了朝廷的公务员,这让父母多骄傲、多省心啊!然而,唐朝的国运却差得远,不久发生了“安史之乱”,这一场长达八年的混战让国家变得千疮百孔。战争直接破坏了经济,很多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记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杜甫写诗:“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朝廷的财政更面临严峻的局面,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全国有852.6万户、4891万人,天宝十三年(754)有906.9万户、5288万人,而到了安史之乱后的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全国只有293.3万户、1699万人,人口下降了一半以上,有地方官员上奏:“关中人口,十去其七。”据当时的统计,总人口中纳税人口占比很小,仍以乾元三年(760)为例,当年的纳税人口仅为237万,不足安史之乱前的1/3,朝廷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已不可避免,总水平急降至400万缗左右,唐朝最强盛时这一数字曾超过3000万缗。

为增加税收以维持运转,朝廷对关津市肆大量征收杂税,史书记载“肃宗救江淮堰塘,商旅牵船过处,准解纳钱,谓之埭程”。杜甫写的“三吏”和“三别”,记述的正是百姓所承受的兵役之苦和赋税之重,虽多发生在“安史之乱”中,但战后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当时“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或于津济要路及市肆间交易之处,计钱至一千以上,皆以分数税之”,这种“雁过拔毛”式的强收强征,当然无法持续。

战争对经济的破坏还体现在物价上,“开元盛世”时两京的米价每斗不过20文,面每斗32文,一匹绢210文,史书称“自后天下无贵物”。经过“安史之乱”,经济萧条加上流通不畅,粮价急遽攀升,米价上涨到每斗400文,有些地方涨到1000—1400文,是之前的数十倍,百姓苦不堪言。

唐朝躲过了战乱这一劫,但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人口锐减、经济倒退、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劫后余生的朝廷如果一味靠增加苛捐杂税来维持,各种社会矛盾无疑会越来越激化,这驾摇摇晃晃的马车随时就有散架和倾覆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唐肃宗提拔了时任户部侍郎的刘晏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领使职”,即以宰相的身份主抓人事、经济等工作,一场为化解危机而进行的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国进民退”

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其中最紧迫的是控制粮价。

对这个问题历代都有一些好做法,最重要的是平籴法,具体是:国家在农作物收成好的时候收购农户手中多余的粮食,收成不好时再把粮食平价卖出,“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汉宣帝时设立了平籴仓,东汉初年又设立常平仓,晋武帝时制定了“通籴法”,北魏中期实行了“和籴制”,唐代也延续了这种做法,设有常平仓,但因战乱时间太长,库存的粮食早已用尽,这种方式失效了。

如何在短时间里迅速平抑粮价考验着刚上任的宰相,刘晏经过调研,发现粮价过高不完全由供给不足所造成,江南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大量北方地区人口南迁,江南的农业生产仍在继续增长,因而有不少余粮,但苦于转运困难,一时满足不了北方的需求。

唐代粮食转运的主要途径是漕运,对历代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康有为评论说“漕运之制,为中国大政”,在唐朝这件工作由政府来管理,但具体承运任务都“分包”给了大大小小的私商,私商只管短期利益,有利则往、无利则走,对于船只修建维护、河道治理等没有长远规划,他们平时打着官府的旗号,任意征用百姓为其运粮,却不给或少给报酬,造成很深的矛盾。战乱对运输体系产生了严重破坏,运输成本高昂,出现了“斗钱运斗米”的情况,运输效率也极为低下,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有时甚至需要几个月。

针对这种情况,刘晏果断上奏朝廷把漕运的经营业务也收归“国有”,由国家直接出面转运粮食。经过调研,刘晏发现扬州一带可调集的粮食最多,于是在扬州专门开办了10个造船厂,刘晏发挥自己兼任吏部尚书的优势,选拔廉洁有能力的官员到船厂任职,让他们大量造船,以保证漕运的需要。

朝廷重新雇佣百姓充当运丁,采取军事化管理,与之前私商做法不同的是,朝廷向这些运丁支付报酬,提前完成运输任务的还给予额外奖励,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运丁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运输效率。有些河道由于长期没有维护,出现了堵塞淤积,刘晏一面征调人力疏通河道,一面改直运为短途转运,保证大批粮食能迅速运到北方,仅扬州一地每年就可以运出粮食100万石,运输时间也由几个月缩短为40天左右。

改革漕运取得了成功,北方的粮价很快降了下来,这条运输渠道除了运粮食,还可以运送其他各种物资,史载“轻货自扬子至汴州,每船费钱二千二百,减九百,岁省十余万缗”。粮食充足后,刘晏又恢复了“常平仓”在调节丰歉上的作用,由朝廷拨专款购贮粮食,“诸州米尝储三百万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18:42 | 只看该作者
“国退民进”

通过漕运的“国进民退”,刘晏成功地平抑了物价,而且是在没增加朝廷负担的情况下进行的,整个改革不增徭役、不加租庸,创造了奇迹,史书上说“人以为神”。但这样的改革只能算局部上的调节,还无法使国家完全摆脱经济困境,刘晏经过观察,发现盐政可以作为下一个突破口。

盐是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对盐业实行专管专卖是历代的通常做法,之前唐朝盐政管理的模式是:盐户负责制盐,之后统一卖给官府,由官府负责运输、销售,收购和销售的价格都由官府制定。也就是说,官府承担了制盐以外的一切专卖事务,因而不得不设立大量机构负责这方面的经营,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盐业国企”,这些“国企”其实并不擅长做生意,在增加行政成本、滋生腐败的同时也降低了盐业运转的效率,盐价高昂不说,很多地方还经常面临缺盐的困扰,百姓常有“淡食之苦”。

刘晏改革了盐政管理模式,在运输和销售环节也引入商人参与,由“民制、官收、官运、官销”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政府负责收购和批发两个环节,其余交给市场去运行,政府由此撤掉了大批盐官盐吏,只在重点产盐区设立盐场、盐监进行管理,把盐户组织起来建立了亭户制,进行严格管理。为保证盐政顺畅,改革后还专门设立了巡院,对盐务进行巡查和监管。
人员大为减少,监管却没有放松,但这并不是刘晏改革盐政的初衷,引入商人从事运输和销售,提高了效率,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在之前模式下,国家对盐业其实是不收税的,国家的收入来自专卖的利润,最多时每年约40万缗。改革后国家对盐商收税,用税收代替专卖收入,结果实际收入不降反升,新政实行的第一年国家在盐业方面的收入就增长到60万缗,第三年“所入逾十倍”,这些钱并不是通过提高盐价得来的,而是通过体制改革调动市场活力、增加供应、搞活流通产生的,由于改革措施得当,史称“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人无厌苦”。

仅盐业一项就使朝廷每年增加了数百万缗收入,朝廷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每年的财政收入迅速提高到1300万缗左右,虽然较“开元盛世”仍相差较远,但财政危机基本解除了。

减税减赋

财政收入的增加为其他经济改革创造了余地,在刘晏主持下,朝廷又进行了其他领域的改革,使经济运行更为顺畅。

这些改革的核心在赋税方面,唐朝前期实行的是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基本内容是:丁男到18岁以上由国家向其授田百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死后还田;授田后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2石粟,称“租”,交纳2丈绢、3两绵,或2.5丈布、3斤麻,称“调”,服徭役20天,或按每天3尺绢、3.75尺布代役,称“庸”。

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量贫苦农民失地逃亡,实际“纳税人”不断减少,相关负担其实转嫁给了未逃亡的农户,恶性循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已很难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改变了“按丁收税”的做法,实行按田和资产多少来收税,分别称“地税”和“户税”,唐代宗时又增加了“青苗钱”,按亩征收,每亩开始收10文,以后增加到15文。

沉重的税收,加上基层官员的横征暴敛,直接导致了农民的反抗,“安史之乱”后还爆发过多起农民起义。赋税太重、征收不科学虽然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但这件事涉及国本,没有足够的魄力不敢触碰,基于漕运、盐政等成功改革和皇帝的信任,刘晏果断地开启了赋税改革。

刘晏坚持“养民为先”和“富其国而不劳于民”的宗旨,普遍降低税负,还把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解决农户的实际困难。对于工商户也制定了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改革前被评为“上上户”的商户每年需交税4000文,改革后这笔税负逐渐减少,最后只收500文,标准降低了但商业却活跃了,商户大量增加,总体税收不降反升。

这就是刘晏被视为“理财高手”的原因,会理财不同于会敛财,敛来的财再多也都是不可持续的,只能加快失败和灭亡,刘晏理财的思路是先让商人富裕、让百姓收入增加,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步增长,因而是良性的和可持续的。一些具体的改革政策,比如“国进”还是“国退”、减税还是增税,这些都不搞一刀切,而视具体情况具体去对待。

唐朝渡过了“安史之乱”后的危险期,国祚又得以延续140多年,这与刘晏在关键时期所主持的这场成功改革密不可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28:32 | 只看该作者
透支的年代:全球金融危机及大衰退的原因
2016-08-24 04:30:00 和讯网
《大停滞?》
《大停滞?》

  摘自《大停滞?全球经济的潜在危机与机遇》 作者:萨蒂亚吉特-达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并不在正常的经济繁荣—萧条周期范围之内,而是经济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亿万身家的投资者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称这是超级繁荣(Super Boom)的终结。债务水平过高、全球经济失衡严重、金融化过度、未来权益层叠但缺乏必要保障,重重压力之下,战后的经济扩张衰竭了。

  这场危机背后的首要因素,是在制造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对借贷的依赖越来越严重。2015年一项涵盖22个发达经济体和25个发展中经济体的研究发现,2000—2007年的全球债务总额从87万亿美元涨到14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 3%,是经济活动增长水平的2倍。很多国家的债务达到了非战争年代罕见的水平。似乎每个人都赞同王尔德(Oscar Wilde)的说法:量入为出只说明你太缺乏想象力了。

  家庭借贷的原因是真实工资水平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在美国尤其如此。家庭借款买房,房产不断增值;借款购买必备品,以维持媒体所描绘的生活方式;借款炒股票和房地产,以支付医疗、孩子教育和退休的开支。他们借款,因为他们借得到。

  便利的融资渠道和低利率使得企业可以不断扩张。企业用债务代替产权,因为这样成本更低,而且利息是可以免税的。他们贷款回购自己的股票,这提升了股份持有人的收益,抬高了授予核心员工的股票和期权的价值。

  政府贷款进行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提供附加服务——这在大选时可比提高税收更受欢迎。金融机构借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因为货币是它们的库存产品,贷出去的越多,它们的收益和利息也就越高。

  贷款必须要靠存款来支撑。蒸蒸日上的经济、退休和医疗的需求,都促进了存款的增长,这就是贷款的来源。股票和债务证券形式的全球金融资产从1990年的51万亿美元涨到2014年的294万亿美元(大约是全球GDP的3. 8倍),年增长率大约为8%,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增长。

  银行通过所谓的准备金(Reserve)或比例制银行业务(Fractional Banking)的程序让存款流通起来。钱存进银行后,比如100美元,那么这100美元最初的所有者仍然拥有这笔钱,但银行或者从银行借款的一方也同样拥有这100美元。借出去的钱作为存款可能会回到这家银行,也可能进入另一家银行。然后这笔钱会连续地再度借出、再次流通起来,这同时扩大了货币与债务的供应。唯一的限制是银行要保留一小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以应对提款的需求。

  银行很快就可以熟练地提高货币流通的速度,进一步增加了信贷供应。这里的关键是影子银行系统,规模在25万亿~100万亿美元(全球GDP的40%~160%)。其他工具还包括衍生品合约(Derivative Contracts),即允许转移风险,让投资者可以把赌注压在贷款、债券、利率、货币、股票或商品价格上的金融杠杆工具。截至2014年,全球尚未平仓的衍生品总额在700万亿美元左右(比全球GDP的10倍还多)。在任何时点,这些合约的实际价值、利润或损失,都要低得多,但通常数字仍然较大,大约为30万亿美元(全球GDP的50%)。

  以未来偿还借贷的承诺为条件,债务使即期消费和投资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当下的经济增长。唾手可得的贷款加速了正常情况下需要多年才会产生的消费。

  有些经济学家对这些问题太过轻描淡写。他们认为,债务并不会提高总需求。一个人的存款带来的消费缩减会因借款人的消费增加而得到弥补,支出并不会改变。每个债务人都对应一个债权人,所以一方仅仅是把当前购买力让渡给了另一方,当贷款还本付息之时,交易就颠倒过来。如果货币代表的是占有收入或资源,那么借入资本无非是所有权转移到了将来的资源。债务人并不需要还本,他们只要重新贷款来支付到期债务或干脆拖欠贷款就可以了。

  也有不同意见。美国商业记者亨利·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1946年撰文指出,除了大自然中有些东西可以免费之外,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免费得到任何东西,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借贷。赫兹利特对债务可以忽略的观点嗤之以鼻,因为作为社会整体,我们欠了自己的债。

  当债务所产生的经济活动足以偿付借款时,债务是一件好事,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债台筑得过高,已超过了偿还能力。这笔债务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其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并没有带来足以偿本付息的收入或产值。

  贷款中只有15%~20%用于投资项目,剩下的80%~85%用于支撑现有的公司资产、房地产或无担保的个人理财项目,以“推动生命周期消费顺利进行”。在美国、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由债务推动的、需求根本不存在的房地产投资繁荣了建筑业,拉高了GDP。很多其他国家也加大了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以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供给。贷款常常用来购买现有资产,并期待升值,这些资产转过来又会用于还款。当借贷出现滑坡时,资产价格会下跌,低于未偿还债务,这就会带来偿付困难。

  债务的偿付还有固定的时间限制。资产价值下降或资信下降可能会降低为偿付最初的借款而再度贷款的能力,并引发财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债务需要定期偿还。债务占据了未来的收入和财富,做其他用途的款项因此减少,这有可能会扯经济活动的后腿。

  比例制银行系统以及影子银行和衍生品可能会放大经济中的风险因素。银行是债务的中间人,它有意进行杠杆化,使股份持有人资本中的每1美元可以支持大约高达30美元的贷款。资金损失很快就会威胁到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增大对现代经济来说至关重要的偿付体系的风险。

  既然投资者通过银行系统直接或间接持有借款人的债务,其存款的价值和安全就与借款密不可分。违约、债务豁免或通货膨胀会拖垮存款,而存款本来是要用于支持退休这样的未来需求,这就导致国民更多地指望国家来填补资金缺口。或者,这会减少存款人未来的开支,抑制消费。

  最后,过高的债务就像一个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国家、企业、个人需要的借款额度越来越大,这样才能偿付已有的债务,维持经济增长。2008年之前的半个世纪中,要产生1美元的GDP所需要的债务额度从1~2美元涨到了4~5美元。考虑到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减缓的增长和低通货膨胀,这样的快速增长是无法持续的。

  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认为,融资有三个阶段:在商业周期的早期,只有资信高、收入能与债务的本息持平的借款人才能贷到款,这个阶段称作对冲性融资(Hedge Finance);随着商业周期的发展,债权人互相竞争,也会把贷款对象延伸到边际借款人,这些人的收入可以支付利息,但不足以偿还本金,这就意味着债务要不断循环下去,这个阶段称作投机性融资(Speculative Finance);最后,债权人会把钱借给收入既不足以偿本也不足以付息的借款人,指望资产价值的上升可以偿还债务,这个阶段就是庞氏融资(Ponzi Finance)。当货币供应减慢或停止时,一个周期就结束了。无力偿付金融债务的借款人开始出售资产,这会导致价格暴跌,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就是这样的一个明斯基时刻。

  债务和存款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负债无法清偿,幻影资产也就一文不值,整个系统将会崩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第二个因素是全球消费、投资和储蓄的严重失衡。有些国家相对于收入而言消费和投资过度,外债累累;另一些国家消费少、存款多,填补了缺口。

  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美国人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多过其他国家,同时拉动了对别国产品的需求,保持世界经济呈扩张态势。这一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但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美国介入来支持全球需求而加快了速度。

  美国消费者一开始是通过减少存款来支撑消费,随后他们加大了借款力度。因为他们所购买的很多都是进口商品,美国的贸易逆差很大,出口额低于进口额。于是,美国向海外借款来补足其中的差额。

  随着1999年欧洲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货币稳定,利率大幅下调,欧元区国力较弱的成员因此而受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加大了从德国等国家的进口额,结果就是德国的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大大增加。德国把这些外汇储备和庞大的国内储蓄借给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否则这些国家将无力支付从德国进口的产品。

  德国、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经济体的储蓄和外汇储备水平高,这是由传统的节俭观念、社会福利的缺乏、货币的估值偏低驱动而产生的。有时,储备是有意为之,以保护经济不受融资机会不确定的影响。当商品储备耗尽时,商品生产商往往将外贸收入的盈余部分投资期货。无论原理如何,这些储备和储蓄都已经变成了宏大的贷款计划,让有盈余的国家来资助贸易,推动贸易发展,加速全球增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资本流动性增强、金融市场高度全球化的推动下,这种失衡愈演愈烈。到2007年,美国吸收的全球流动资本高达总额的85%(每年5000亿美元)。亚洲和欧洲是世界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地区,排在其后的是俄罗斯和中东国家。跨境债务流动给美国政府提供了资金,也加速了美国私人债务的膨胀。这一全球失衡降低了利率,鼓励某些国家更多地借款。估值偏低的资本唾手可得,降低了这些国家储蓄或量入为出的需要。

  有些国家存钱,而另一些国家借钱来维持消费,这样的经济秩序从本质上来讲是不稳定的。购买商品时欠下的债务如果得不到偿还,销售者就拿不到货款。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这样的金融联结使得问题在经济体之间的扩散速度更快。

  第三个因素就是金融化,表现为庞大的金融业以及对金融工程的依赖。

  随着债务水平的上升,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相对于经济规模而言,这种扩大尤为突出。到2007年,很多发达国家的银行资产已经超过了GDP的100%。美国的银行规模约为GDP的78%,在日本,这个数字大约是160%,德国大约是270%,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为213%和269%,英国则超过500%,爱尔兰是700%,瑞士超过600%。这部分反映出这些国家作为主要金融中心,成为各国之间资本流通渠道的角色。

  这些银行为国内提供信贷,支持资产购买、投资和消费以及跨境贷款。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增加,2007年达到峰值,约为12万亿美元,比1980年的5000亿美元上涨了许多,年增长幅度约为12%。

  美国的金融业在其鼎盛时期创造了40%的企业利润,代表了股票市值的30%。庞大的银行体系未必麻烦多多。英国的金融和保险服务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250亿英镑的总附加值(GVA),占GVA总额的9%,仅伦敦一个城市就贡献了其中的46%。金融服务为英国的贸易盈余做出了显著贡献。这一行业提供了大约4%的全国就业机会,2010—2011年为英国创造了210亿英镑的税收。

  但是,如果银行的角色超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即方便付款、为存款提供安全去处、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以及管理风险,那么,庞大的银行系统确实会制造问题。对增长和更高利润率的渴望,导致银行去冒更大的风险,鼓励银行通过降低信贷标准来提高贷款额度。美国的次级贷款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会让借款人在没有足够抵押物或没有适当法律保护的情况下获得贷款。银行的焦点转为给投机活动或与客户需求无关的利润追逐提供资金渠道。经常会出现零和游戏,博弈双方的资产转移变成交易,但总体经济活动几乎没有增加。其中问题之一就是全球金融体系错综复杂的联结关系,这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传播的通道。如此一来,跨境资本流动陡跌,直到今天仍远远没有回到危机前的水平。

  无论是对个体机构还是对整个体系来说,金融创新都带来了新的风险。融资人利用复杂产品卖家和买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获利。银行经理、主管及监管机构跟不上这些新的发展,难以保障充分的监控。在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前,没有几个人意识到风险更高的抵押或贷款、复合证券、衍生品和影子银行潜在的问题,而这也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过去20年间,银行的资本比率和流动性储备资金大幅减少。在杠杆推动下,股本收益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稳定。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无论是否计入资产负债表,高杠杆比率都让问题进一步放大。

  银行系统的庞大和复杂所带来的相关风险,是由国家隐式担保的,评估机构都承认这一事实。其典型形式是存款人的资金保护、流动性保险和心照不宣的资本支持。考虑到银行在支付和信贷供应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很难放任银行倒闭。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英国、爱尔兰和欧洲各国政府不得不介入来支持自己的银行,其他国家也通过扩大存款担保范围的方式间接支持本国银行。这或使政府负债更高,或加大了潜在的财务承担责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31: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波经济危机正在到来,已破产4个国家!

a782014071 2016-08-23 11:02  69

破产国家已达4个: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波正在到来!

核心:第一波危机直接挂钩大宗商品市场,使得大宗商品生产国直接堕入深渊。但大宗商品生产国毕竟比较少,更可怕的是危机第二波,第二波涉及到的国家将更多...

非洲最大的石油国尼日利亚倒下了

听到这消息,你会有什么感觉?那就是尼日利亚货币肯定又要崩溃了,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尼日利亚采取的办法是,直接关闭汇市,也就是根本无法换取外汇,但黑市汇率的走势,已经清晰的显示该国的货币已经崩溃了。

破产国家已达4个: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波正在到来!

继俄罗斯、委内瑞拉、阿塞拜疆后,尼日利亚也面临货币崩溃,这几个国家,最重要的一个相同特征就是:原油生产国。这些国家过去在油价高企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外汇储备,然而当大宗商品价格崩溃后,这些国家的财富迅速流失一空,连最基本的财政都无法维持,可见多么凄惨。

破产国家已达4个: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波正在到来!

尼日利亚信息部长莱·穆罕默德号召民众加入反腐行动

但这只是危机的第一波,第一波危机直接挂钩大宗商品市场,使得大宗商品生产国直接堕入深渊。但大宗商品生产国毕竟比较少,更可怕的是危机第二波,第二波涉及到的国家将更多。那第二波危机会在哪些国家出现呢?

1、外汇储备少的国家。这类国家非常脆弱,无法面对资金外流的压力,货币会突然性的崩溃性贬值。

2、资产价格泡沫高企的国家和地区。对于香港和中国这类房地产泡沫高企的国家和地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持续的资金外流将会冲击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开始大跌,中国内地也无法逃避这个命运。

3、实施固定汇率的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国家将无法维持固定汇率,而一旦放开,又是崩溃性的贬值。

破产国家已达4个: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波正在到来!

也许这些国家放开汇率,让本国货币汇率大贬值,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真正痛苦的是,明明知道本国货币汇率高估,但又不得不勉强维持,这才是最痛苦的事。

破产国家已达4个: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波正在到来!

负利率、汇率崩溃性贬值,都属于极端现象,用过去正常的观点衡量现在的经济、金融现象都已经过时了,现在全球进入了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而这种混乱,还远未结束。

今天,大宗商品生产国的货币汇率崩溃了;明天,资产泡沫国的泡沫崩溃也不可避免到来!

在油价大跌的大环境下,一些小国坐收渔翁之利。1月份,马杜罗政府收到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多年来石油交易的债务偿还,规模为19亿美元。可以说,委内瑞拉亏大了。如果按照那些石油运输的原定市值来算,多米尼加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高达41亿美元。牙买加可能也会效仿多米尼加的做法。

为了避开债务违约,委内瑞拉将不得不做出巨大的改变,其中一些举措将会给贸易伙伴带来影响,比如说削减进口、上调国内汽油价格、改变汇率管控体系,或切断对古巴的补贴石油供给,等等。

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自2005年开始启动“加勒比石油计划”:委内瑞拉为签约国提供极廉价石油,换取加勒比海国家各国的服务(例如医疗)。如果委内瑞拉切断供应,会对整个南半球尤其是中美和加勒比地区接受该国石油援助的国家(如古巴)产生冲击,影响拉美一体化。

不过,该地区至少有一个国家可能非但不会损失惨重,反而可能会受益匪浅,那就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岛国拥有加勒比海地区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

哥伦比亚很痛苦?

削减进口规模,可能会对委内瑞拉的资产负债表有利。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此举将会伤害该国的小商业伙伴们。邻国哥伦比亚已经感到痛苦。

委内瑞拉,是继美国之后哥伦比亚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哥伦比亚对委内瑞拉出口已明显下滑。数据显示,单就2014年,哥伦比亚对委内瑞拉出口跌幅就已超过12%。

目前,委内瑞拉尚未上调汽油价格,主要归因于马杜罗政府担心此举会引发社会暴乱。事实上,委内瑞拉历届领导人都拒绝提高汽油价格,因为1989年曾因此引发暴乱而被迫放弃这一提议。


本人对现货原油、沥青、天然气,白银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个人薇-信:Ldsj1918(长按可以复制),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本人对现货投资的四大生存法则解析:

1.拿的利润越大就越危险你需要克制——贪婪

2.行情变幻莫测拿捏不定是你要学会——变通

3.一时失利不要抱怨这时你要学会——忍让

4.错过了大行情你要学会——放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35:06 | 只看该作者
西班牙逆势上扬成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欧债危机后改革见成效
2016-08-22 18:01:00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举报
0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原标题:西班牙逆势上扬成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欧债危机后改革见成效)
据西班牙《世界报》日前报道,2016年第二季度西班牙经济增长排在欧元区第二,增长势头持续强劲,西班牙政府也将2016年的增长预期从2.7%调高至3%。在当前欧元区经济复苏仍整体乏力、英国退欧动摇欧盟经济信心之时,西班牙逆势而上,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动力。
欧洲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二季度西班牙经济环比增长0.7%,在欧元区仅次于斯洛伐克(0.9%),高于德国0.4%的增长,以及意大利和法国的零增长;同时二季度西班牙经济同比增长3.2%,在欧元区仅次于斯洛伐克(3.7%),高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0.7%、0.6%、0.3%的增长率。
西班牙经济大臣德金多斯表示,在旅游业的强力推动下,第三季度只要保持增长节奏,2016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一定超越3%。
事实上,除了公共债务依然高企以外,西班牙几乎各方面的经济数据都呈利好趋势。西班牙6月份失业率为20.3%,环比下降3.2%,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在出口整体下降的国际大环境下,直至今年5月,西班牙出口同比增长了2.4%,是历史上1-5月间的最好数据。另一方面,该国财政赤字下降了30.9%,达到自1998年以来第二低的赤字额。
从2014年起,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开始超过欧盟平均速度,并逐渐居于前列,2015年全年西班牙经济增长了3.2%。数据表明,西班牙执行的财政紧缩政策及结构改革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十分认可,认为“德国需要以西班牙为榜样”。
在改革措施中,银行业改革及劳动力市场改革效果最为突出。欧债危机爆发后,西班牙迅速对银行业进行救济和重组,关闭了一批问题银行,风险溢价大幅下降,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增强了市场信心,吸引外资能力也逐步增强。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西班牙通过增加用工的灵活性,降低劳动力成本,鼓励本土制造业发展。目前,该国多个行业特别是汽车业及其下游相关产业正变得更具竞争力,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5年汽车行业产值占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的8.7%,去年产量达到破纪录的270万辆,其中80%为对外出口。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古斯塔沃·马蒂亚斯对本报记者表示,西班牙经济保持了两年的强劲增长,不再是拖后腿的“欧猪国家”。能够在欧元区保持增速领先,西班牙政府进行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功不可没。目前,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就业率是主要的努力方向。
马蒂亚斯也提醒称,考虑到内外部因素,西班牙经济很可能在2017年面临下行风险。虽然从数据上看,西班牙经济增长仍在持续,但依然十分脆弱。长期无政府状态、英国退欧都为西班牙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带来不确定因素。同时,要达成减赤目标,也需要尽快组成稳定的政府,进一步收紧财政预算。他认为,西班牙要保持经济稳定复苏任务依然艰巨,改革不能松懈。
(本文原题为《西班牙经济形势向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39:12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范仲淹主政杭州 用经济学手段化解两次经济危机
发布日期:2016-08-14  来源:趣历史  作者:zouyijun  浏览次数:428
核心提示:范仲淹,经济学,经济危机," name="keywords"><meta content="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
喜欢本文,记得打赏小编哟。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
  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价飞涨、百姓叫苦不迭。按常理,作为官府来说,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然而,范仲淹的举动却很令人费解,他不但不去平抑物价,反而张榜要求商贩将谷价增加到每斗一百八十钱。众人都不理解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但也不敢多问。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杭州谷价提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粮商一见有利可图,就不分昼夜地纷纷将谷米运往杭州;市场饱和之后,价格自然就回落了,使杭州百姓平安度过了荒年。原来,这正是范仲淹的高明之处,因为他懂得:什么东西少了,价格就会高;一旦量多了,价格就会走低。范仲淹发现的这种规律,在经济学上叫“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商品的价格完全受市场调节,量少了价格就走高;量大了价格就走低。范仲淹当然说不出“完全竞争”这个名词,但显然他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1_meitu_28.jpg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再次发生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按理说,作为太守的范仲淹应该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是,范仲淹却又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通的事情:大灾当前,他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举行盛大的仪式,他自己还天天乘船来往于江河湖海之间,观看赛事。在他的组织、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从春到夏,江河湖海上热热闹闹,赛事不断;很多富商大户信佛,范仲淹就召集各寺庙的主持,动员他们修葺寺庙,他说:“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有利于搞工程,兴土木。”于是,各地的寺庙便开始大规模搞工程建设,翻修寺庙。有些大户见工价如此便宜,便也开始修粮仓、房屋……
  范仲淹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认为他在大灾之年,置百姓疾苦于不顾,却大搞赛事、大兴土木……有一些人更上奏朝廷,弹劾范仲淹。
  朝廷接到奏折后,让范仲淹做出解释。范仲淹说:“大灾之年,流民遍地,为长久计,必须为灾民找出路,想办法让他们有活做,能自己赚来一份糊口钱,这才是上上策。我提倡、鼓动划船比赛,是因为比赛中要用到船,主办比赛的商家就要拿出钱来造船,造船就需要用工,而灾民就有活做了。比赛过程中,也需要人工,这样又能给灾民找到一份工作。我大兴土木,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工程建设,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样一来,那些没饭吃的灾民就有工可做,不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了吗?”
  朝廷接此奏报后,才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于是,不但没有责罚他,反而表扬了他。范仲淹的这种做法,用现代经济学来概括,就是“拉动内需”,在那个时代,就懂得通过拉动内需这种现代经济学理念来救灾,即使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十分前卫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41:41 | 只看该作者
彼得·希夫:下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将比2008年糟糕得多
2016-08-03 16:04:00 来源: 汇通网(上海) 举报
1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原标题:彼得·希夫:下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将比2008年糟糕得多)
汇通网8月3日讯——经济学家彼得·希夫不仅谈及避险黄金及美国大选的风险,还谈及了当这场大风暴来临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有多可怕。他还表示,下一次危机将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糟糕得多。
彼得·希夫:下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将比2008年糟糕得多
据Before Its News网站报道,“与美元的最终崩溃相比,2008年只是一个小的修正。”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带领美联储进行了一系列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在2004年降至1%。利率多年处于1%的廉价货币创造的泡沫导致美国家庭在2008年的危机中损失总价值约14万亿美元的财富。
时间快进到今天,美联储已经7年将利率维持在零附近。结果,这次不仅只是房地产泡沫,还有股市泡沫、债市泡沫、学生贷款泡沫,等等。
彼得·希夫解释道,美联储目前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继续尽可能长时间地通过印更多的钞票“伪装下去”,或者让整个体系崩塌。他强调:“在奥巴马的带领下,美国国家债务从10万亿美元增加至他离任时的20万亿美元,伴随着1亿美国人失业、5000万美国人处于贫穷并靠领取救济生活。这就是廉价金钱带给我们的。”
因此,彼得·希夫直截了当地警告称,下一次危机将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糟糕得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48:02 | 只看该作者
繁荣之后的经济危机
2016-08-03 04:30:00 和讯网
资本战争
资本战争

  摘自《资本战争》 作者: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郁金香的游戏逐渐波及到了国家的其他正常贸易领域。商人们削价抛售商品,以便能够用赚取的利润来购买郁金香花球。想获得巨大财富,必然也得寻求巨额贷款并投入到投机活动中。甚至连最贫穷的人也都聚集在俱乐部周围,为的是能够用仅有的那么一点点儿可怜的钱买到一株花球。正是由于这种对郁金香特殊的热情,哈尔勒恩的商人被称为“花贩子”。和以往一样,人们在这种投机时期里的乐观情绪是没有止境的。每个人都坚守着自己的郁金香财产并希望能够用它来换取一小份,当然最好是一大份财产。但是,没有人问过自己,如果没有人愿意付给他2000或者甚至是3000古尔登的话,那么他究竟如何才能用他的花球获得大丰收。

  正像投机热突然爆发一样,这种热潮也一下子冷却了下来。起初,只是几个有些疑虑的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他们的郁金香换成了货币。据说后来拍卖场的报价人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了。人们对郁金香的需求明显减少。之后,这个消息就像火一样蔓延开来。其他一些花贩子拖着他们的货物到处推销,他们不得不承认,交易进行得不再像从前一样那么顺利了。货物的供给量迅速上升,在被改成郁金香交易所的旅馆里,人们开始惊慌失措起来。这时候,有细心的人才忽然问到这样的价格是否合理。而那些利用贷款进行投机活动的人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在郁金香花球持续下降的时候,他们又不得不偿还债务和到期的利息。在以前还能带来丰硕成果的郁金香交易如今仅仅在几天之内就崩溃瓦解了。

  被排挤到角落里的投机商们也开始慌乱不安起来。在不久以前还需要排队购买并且每家每户都争相订购的郁金香在转眼之间完全卖不出去了。人们可以设想一下旅馆里混乱的情景,在那里,郁金香公证人和录事们坐在他们称金子用的小秤旁边,曾几何时,他们正是用这些秤来一盎司一盎司地给郁金香称重。而现在,人们忽然间可以不用付出任何资产而买到一整车厢的郁金香了。专业郁金香商人们还组织了大型宣传活动,他们一点一点地证明郁金香还具有多么大的价值。人们饶有兴趣地听着,几个郁金香贩子甚至还重新找到了希望,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使价格有一丁点儿进展。郁金香还是郁金香,是简简单单的花园里的花朵。所以,一个从前拥有如此昂贵的郁金香花球的人在很久以后走过他的花坛时肯定还会怒气冲冲,因为郁金香在他的花坛里不再是一种财产投资了,而只是供路人赏心怡目的花朵。

  整个国家不得不长时间地忍受这场崩溃带来的阵痛,因为许多商人的乐观心情一下子破碎了,许多小商贩比以前还要更加贫穷。甚至在这场投机活动最后波及到的伦敦和巴黎,人们的情绪也降到了冰点。有意思的是,这一切并不是由于投机活动的对象即郁金香花引起的,它更多的取决于投机者们的幻想。正是他们对快速致富的渴望导致了行情上涨,而他们却从未真正思考所有这一切发生的原因。这种情形在郁金香身上显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购买郁金香的人在投机热中给这种花所定的价格显然与它的本身价值不符。首先是投机商们一下子来了兴致,然后为他们制造梦幻的这一材料即郁金香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持续涨价,直到它过分地超出了所有理智的使用目的。一个小小的碰击就足以使象征着这一行情的整座大厦坍塌,而这种小小的碰击简直不胜枚举。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16-8-24 15:50:40 | 只看该作者
李迅雷:金融危机潜伏 避险先于逐利
正文我来说两句(1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6-07-27 09:29:33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金融时报》 李迅雷
手机看新闻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四伏,投资应谨慎,至于投资策略由避险向逐利改变的拐点,可能伴随金融危机发生而出现。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库,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作者李迅雷 系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16年上半年以英国脱欧为代表的政治、经济黑天鹅事件此起彼伏,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让正在走下坡路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经济表现也备受关注。
  最新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速仅为6.7%,投资、出口、消费的增速全面回落,人民币持续贬值,印证了中国经济“L”型走向趋势。在下半年国内经济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国际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潜伏的环境下,投资者更应该做好全球资产配置与风险规避。
  中国经济下行,GDP增长代价高
  中国今年上半年GDP增速6.7%,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新低。GDP增速放缓反映出中国投资、出口、消费的增长乏力,经济处于长期下行趋势之中,甚至在未来的5-10年里还会出现负增长。首先,上半年投资增速回落,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到了2.8%,占比下降到60%,反映出有效需求不足。而国企投资增速达到23.5%,但是业绩回落,投入产出比是下降的。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看,1-5月份国企的利润同比下降9.6%;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企的利润同比下降7.3%。其次,虽然中国的出口在全球当中占比提高,但是近两年出口呈负增长,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是在大幅下降,一般贸易出口还在增加,这说明中国的加工企业正在向外转移,向低收入国家转移,向劳动力便宜的国家转移。最后,由于对消费起主要拉动作用的新兴消费对于总需求的贡献并不明显,居民的收入增速也开始下降,所以从整体上看中国今年的消费仍然疲软。
  不过,一直以来中国GDP都被过度关注,但该指标作为经济综合运行的结果,内涵是有限的。即使中国未来10年内出现负增长,也只是经济调整、企业增长动力不足的必然结果,不必恐慌。对于经济数据的解读,更应该关注到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所付出的代价。
  从上半年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虽有亮点,但是经济增长付出巨大代价,暗藏危机。亮点主要表现在消费结构升级上:从行业上看,餐饮、旅游、网络购物等服务行业的迅速增长,其中网络购物增长近30%;从产业上看,新兴产业的发展比较快,有益于制造业产业升级与技术水平提升;从整体上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到73.4%,说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改善。
  但是,内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一方面,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不够高,上半年企业的亏损面又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的质量不够高。另一方面,中国以投资拉动GDP增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上半年财政支出的增速超过财政收入增速一倍以上,达到15.1%,货币政策继续扩张,但是实际效果递减。
  从投资的三大产业来说,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回落,特别是占据投资半壁江山的房地产投资下半年会继续回落,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构成压力。唯一增长的是基建投资,增速超过20%。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与投资是呈正相关的,但是基建投资却是经济增长的反向指标,只有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才要靠基建投资拉动增长。而且,由于政府、国有企业不断增加杠杆,居民部门上半年的房贷规模比去年增加一倍,使得国内整个社会的债务率上升幅度偏大,债务问题压力加大。
  全球经济风险上升,金融危机潜伏
  事实上,不仅中国的经济在放慢脚步,全球经济也在走下坡路。虽然从短期来看,英国脱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短期剧烈震荡,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最近市场表现趋于平稳。但是从长期来看,英国脱欧带来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将延缓全球经济复苏,国际金融市场的预期并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19日公布最新预测,全球经济2016年将增长3.1%,2017年将增长3.4%,在今年4月份预测的基础上下调了0.1个百分点。
  从地区上来看,虽然北美地区自身企业竞争力较高,东南亚、南亚劳动力低廉承接部分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因而经济表现较好;但是英国脱欧后,欧盟经济遭受巨大打击,欧盟体系内经济进一步下行,欧洲金融市场整体不被看好;东亚的中日韩三国经济都不景气,金融市场也不被看好。
  全球经济下行,金融系统风险加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未来十年可能会再次发生金融危机。
  当前,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延缓经济危机的发生,比如美联储一再延迟加息,避免影响经济复苏。中国近年来也一直在推进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实际上取得了很多进步,比如实现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加入国际一篮子货币等等。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阻力与难度在加大,改革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一方面,遗留至今的问题其实最为棘手,这也导致近期改革推进速度变慢,投资者的预期低落。另一方面,在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如果强行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可能会加大金融危机的风险。例如,今年股市延缓推行注册制,其实就是避免打击投资者预期而导致股市崩溃,严重打击中国的金融体系。因此,从总体上来说,目前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升的时候加强市场管制是符合逻辑的,预防金融危机的破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现在全球需要金融危机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延缓措施导致全球经济结构越来越扭曲,对于金融的依赖度越来越大。除了经过经济危机来实现彻彻底底的经济结构改革,暂时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全球化资产配置避险为上,逐利为下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大之下,中国居民的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两年的投资,应该有全球化的思路,以避险为上,逐利为下,否则一旦发生金融危机,资产将大幅度的缩水。避险是一种防御策略,防止更大的损失。
  比如说,现在黄金就是比较好的投资产品。黄金虽然低风险低收益,相对其他投资产品来说,黄金安全性更高。一旦发生金融危机的话,黄金的保值能力就会被体现出来,其他投资产品缩水的程度可能更大。而且,现在全世界的货币都在超发,存在通胀的压力,从长期来讲配置黄金还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今年上半年国际金价走势较好,累计涨幅达25%,达到1985年以来的最大半年涨幅。
  除了黄金,投资海外房地产也是较好的保值手段,甚至增值的手段。房地产投资应该注意与中国人口转移趋势相符合。过去16年,中国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迁徙转移,导致像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房价持续高涨。近年来中国人掀起海外移民风潮,未来特别是在澳洲、美国,加拿大等地华人集聚的城市,房价还是会较快上涨。投资海外房产的选择逻辑,主要看中国移民的集中目的地,及该地区房价的涨幅。
  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方面,美国应该是首选,因为美国经济是所有发达国家中相对最好的。在行业的选择方面,服务消费、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升级这三大代表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主题可以关注。此外,在股权投资方面,中国海外并购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大趋势,因此,国内的投向海外的并购基金值得考虑。
  目前全球经济风险因素较多,未来十年很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只是不能预测危机将在哪个时点发生。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投资理财应该谨慎避险,至于投资策略由避险向逐利改变的拐点,很可能伴随着金融危机发生而出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16-8-24 16:04:47 | 只看该作者
起码还有吃的,古代就算不是7的年费也有饿死人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2 19: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