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田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其良好疗效已为举世公认,森田疗法具有强烈的东方哲学思想,尤其和佛学思想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认为佛学思想是孕育、形成森田疗法的源泉,森田疗法是佛学思想在心理健康与治疗方面的具体运用。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金刚经》的有关思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解释一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我国禅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得传衣钵。(六祖坛经行由品)------明心见性。还有一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有一个解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指: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忘我境界。
2.“烦恼即菩提”的思想:有很多解释。我没有找到非常好的。楼主可以自己找。我的理解:烦恼即无明,菩提即智慧。如何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觅得人生的大智慧?证的菩提呢?那就要经过戒生定、定生慧。也就是说为了摆脱烦恼,需要戒除心中的欲念,林则徐有一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定即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干扰。有一句话: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慧即证菩提。智慧出自沉静。只有充分的静心,才能脱离事物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人生的智慧。
---------------------------------------------------------------------------------------------
写的比较凌乱,都是我过去看过和摘录的,没有系统整理过。对于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带着病状去生活与佛教的关系,我没有考证过。所以领悟不深。楼主想必也不是为了研究佛教而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森田疗法和西方心理学相比较,还是有落差的。在实践中,我感到森田只是初步解决接受的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强化自我意识。这有一段话是我写的,贴过来:就是凡事有自己的主见,保持真我,坚持真诚、保持善良,知世故而不世故,不做亏心事,心中无尘心自安。是“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外云卷云舒”的淡定;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达观;是“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的了悟;是“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为争”的智慧。。。,还有很多。先写着了。……我写的看对你有没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