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开通的第四天,我有机会坐了一段路。因为被安排在观光车厢,结果发现乘客只有我一人,还有一位陪我乘车的“高姐”。
我关注中国高铁建设已经很久,最早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年,刚刚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总书记访问日本,日本政府为了向中国推销新干线,特别安排了当时最新的500系列新干线从东京车站出发,送胡锦涛总书记去京都。作为随同采访的记者,我有幸搭乘了这一列新干线一起到京都。
新干线是日本现代化的一个标志。1978年,邓小平先生访问日本时,也和后来的胡锦涛总书记一样,在东京车站坐上了日本的新干线去京都。当时中国列车的最高时速只有60公里,而日本的新干线是200公里。邓小平说,坐了日本的新干线,才知道我们的落后,才知道什么叫“现代化”。回到北京后不久,中央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
新干线也是日本人的骄傲。1964年,为了配合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行,第一列新干线投入运营,最初的时速为160公里。从那时到如今,日本新干线跑了将近50年,时速提高到300公里,没有闹出过颠覆或故障性出轨等问题,也没有死伤过一个人,一直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安全记录。
2008年,中国举行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开跑了中国第一条高铁,时速350公里。我在采访奥运会之余,特地坐了这一趟高铁去天津吃“狗不理”,体验到了“中国速度”之强劲。过了一年再到天津坐高铁,发现列车换了,由原来的日本新干线列车换成了德国的西门子列车。西门子列车与日本新干线列车相比,就好象桑塔纳轿车与奔驰的差别别无贬低之意,当时确是如此差距。
在引进日本新干线和德国西门子等高速列车之前,严格将来,中国没有高速列车的制造历史。2005,中国与日本川崎重工业集团签署协定,引进日本的新干线制造技术。此后购买60组日本“疾风”型新干线列车,在南方车辆集团青岛四方基地进行组装和制造。2007年5月,由青岛基地开出的第一列日本“疾风”型新干线列车投入上海至杭州之间的运营。当时中国铁道部宣布:“中国国产的动车投入运营”,时速为250公里。
我也是在这一列“和谐号”动车开动后的一个星期,跟着从上海跑了一趟杭州,发现这一列“中国国产”的动车连座椅的外套都与日本新干线“疾风”一模一样。我为此写下了《中国为何要将日本新干线称之为“国产”》的文章,此后受到了中国铁道部有关官员的批判,差一点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
我刚才提到过北京至天津高铁更换列车的问题。为什么日本的新干线后来不跑这一条线了呢?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中国铁道部赶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宣布世界上最高时速350公里的“中国国产”列车投入运营。这一宣布吓了一个人,那就是把新干线卖给中国的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的社长。他赶到北京,直接面见中国铁道部高官,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研制的这一款新干线的最高时速只有220公里,中国把它开到350公里,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无法承担这一安全风险”。结果,中国铁道部把这列在青岛组装的日本新干线换了下来,换上了德国的西门子列车,照样开到350公里。
我一向认为,中国铁道部把青岛基地组装和制造的日本 “疾风”型新干线列车称为“中国国产的动车组”是有点不够谦虚的行为。虽然这一列动车中有中国自己改良的技术成份,或者根据国际惯例,可以把在中国组装和制造的商品称为“中国制造”,但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国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国国产”应该是“中国自主研发”,把拿来主义的东西说成是“中国国产”,也只有刘志军先生这样的人才敢大言不惭。
2008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休息大厅,我遇到了当时还是中国铁道部部长的刘志军先生,我问的问题很直接:“和谐号动车组真的是国产的吗?”刘志军回答我:“在中国制造,而且相当一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自己生产的,这难道不是中国国产吗?”
后来我听说,中国铁道部对外宣布,继动车之后,高铁列车的中国国产率达到了90%以上。但是,在我昨天坐上京沪高铁时,怎么都抹不掉日本新干线的影子。
那么,中国的高铁是否抄袭了日本的新干线?这一敏感话题触及的不仅仅是中国高铁能否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同时也触及中国人的面子与尊严。
这几天,中国有多家媒体采访我,叫我谈这一敏感问题。我的观点是,2007年,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CRH2”投入使用时,其技术基本上是采用了日本新干线的技术,因为这些列车都是从日本进口,在青岛组装和制造的。但是,后来中国在“CRH2”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时速350公里以上的“CRH380A”列车,应该有不少“中国独自的技术”,也就是说,现在奔跑在北京与上海之间、武汉与广州之间的高铁,可以说是“中国国产”。只是我们过于注重于速度,而没有在乎能耗和轮轨的运营成本。
在日本研究中国高铁的拓殖大学教授朱炎先生告诉我这么一个内幕。中国在推出时速250公里的动车“CRH2”后,希望与日本一起研制时速在350公里以上的列车。但是,日本方面拒绝了中国的这一请求,因为担心自己拥有的最新技术被中国所利用。于是中国开始自己研发这一技术,并于2010年开发出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铁专用列车,在武汉与广州之间跑出了370公里的时速。朱炎教授的结论是“动车不是中国独创的技术,中国只是拥有日本新干线技术的使用权,但是高铁确实是中国自己独创的技术”。
日本没有想到,中国人这么快就研制出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并迅速成为国际市场中日本新干线的竞争对手。包括川崎重工业公司在内,应该有些后悔。
京沪高铁开通,日本人多少有些醋意。但是,这醋意的背后,也有中国人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是“速度第一还是安全第一?”刘志军当铁道部长,对于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是有重要贡献的。但是,这位先生过于好大喜功,一味地追求“世界第一的中国速度”,要把高铁的速度从350公里再提高到430公里,想超过上海浦东的磁悬浮。要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走完日本人走了近50年的路。结果没把自己送进政治局,反倒进了牢房。中国铁道部新部长选择了“安全第一”,硬是把京沪高铁的时速从当初预定的350公里降到了300公里,虽然让北京与上海的行驶时间比原先多出了近一个小时,但是我想,安全系数大大增加,这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况且京沪高铁的铁路线还有许多偷工减料后的隐患。
第二,中国的高铁技术到底是日本新干线的技术还是中国自己独创的技术?或者是在日本新干线基础上的“提高版”?不是中国人自己喊口号可以成为事实的,必须经得起国际社会的鉴定和认可。在中国积极向海外推销自己的高铁技术时,这一技术也必须经得起国际专利审查机构的审定。如果国际专利审查机构认定这一项高铁技术是中国独创,而不是抄袭日本,那就可以让我们扬眉吐气。但是,万一国际专利机构认为中国的高铁技术包含了日本新干线或德国西门子高铁的技术的话,那么将对中国高铁的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中国必须准备充足的证据和材料来向更多的国家申请自己的专利。
第三,中国人应该从这一问题中学会谦虚。刘志军当部长的时候,中国铁道部死活不肯说出“我们引进了日本新干线和德国西门子高铁等的技术”,最多只是轻描淡写地哼了一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好象这“和谐号”一旦说出是学习了人家的东西就要丢了中国人的面子。京沪高铁开通后,终于有媒体提到了日本新干线和德国西门子的技术,这是一个进步。中国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造出了时速达350公里以上的高铁列车,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中国铁道部应该学会谦虚学会感激,公开言明“感谢日本和德国给我们提供了最初的技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如今,时速可达380公里的“CRH380A”高铁已经诞生,这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大飞跃。但是,中国在引进与消化世界先进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创新,如何避免“抄袭嫌疑”,将是中国迈向“制造业大国”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坎,需要中国人的智慧和谦虚精神。虽然我们可以用钱买到许多东西,但是并不意味着能够买到一切。多一点大国的宽广胸怀,少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害羞,对于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