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F358289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大家一起在施教授指示下,用森田疗法抗击失眠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06-11-9 20:03:0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曾经把下面的帖子贴到我的帖子上,是我得到启发,请你看看:

作者:丛中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邮编:100083

    人类心理痛苦的来源有两个层面。一是来自心理以外的原因,如吃不饱、穿不暖,在心理上可以出现饥饿感、寒冷感等痛苦体验,当被针刺伤皮肤时,就会出现疼痛感。这些痛苦是人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基本的痛苦,我们不妨将他们称作是“原发性痛苦”。二是来自对自我的评价和接纳,如,我不能是现在的这个样子,我应该比现在更好、更舒服,我绝不能这样痛苦。如果这种想法能够驱使人们减轻或消除那些原发性痛苦的话,人们可能就不会再引起进一步的心理痛苦。但是,原发性痛苦的原因经常是难以消除的,人们又不能接受这种痛苦的现实,或者说人们不允许自己有这种痛苦,所以人们就开始了无效的、苦苦的挣扎,进而产生出在原发性痛苦基础上的“继发性痛苦”,这种痛苦是个体对原发性痛苦不能接纳而出现的更进一步的心理痛苦。人们如果永远不肯接纳“生活是痛苦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样一个现实的话,人们就可能会永远地挣扎、永远地继发性地痛苦下去。

    对于痛苦的描述有两种:一是“我痛苦!”,二是“我不能这样痛苦”。现在可以讨论一下这两种表述。在出生的时候,幼儿是有原发性痛苦的,如尿布湿了,婴儿就不停地哭闹,直到换了干尿布、他感到舒服为止。这时的婴儿有原发性痛苦,但是没有继发性痛苦。因为“我痛苦”中的“我”是在3、4岁的时候才建立起来的意识,甚至在儿童有了自我意识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儿童还没有产生对人生幸福的幻想性追求的话,他仍然只会说“我痛苦”,而不会说“我不能这样痛苦”。正因为如此,所以年幼的儿童不会得神经症,没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也没有神经症。神经症是在人或人类发展出了自我意识和生存幻想之后、并对自我的生存现实不能接受时才出现的一种病症。如果把“我痛苦”作为原发性痛苦的描述的话,那么“我不能这样痛苦”则是对继发性痛苦的描述,是人在建立了自我意识之后、产生了对人生幸福的幻想、并站在幻想的立场上对自我生存现实不能接纳时才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如何解除人生的痛苦体验呢?首先,对于“我痛苦”,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通过让人们吃得饱、穿得暖、玩得好等方式来实现。而对于“我不能这样痛苦”的解决,则不像“我痛苦”那样简单。因为,这样的痛苦不是与身体直接受到伤害所带来的痛苦直接相关的,而是来自人们的生存幻想,来自人们依据其生存幻想而产生的对生存现实的不接纳。所以前面那些解决原发性痛苦的方法不能解决“我不能这样痛苦”的问题。无论将来科学技术如何进步,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多么提高,人们总会产生高于现实的生存幻想,人们总是希望(甚至固执地坚持认为)自己应该生存得更好而绝不能像现在的这个样子。幻想是人类高级进化的产物,随着未来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其幻想能力只可能增强,而不可能削弱或消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因生存幻想而出现对生存现实的不接纳而导致的内心痛苦(继发性痛苦)将会伴随人类永远地存在下去,甚至这种继发性痛苦还会有加重的可能(由此看来,心理医生这个职业也将伴随人类的发展而永久地存在下去)。

    既然继发性痛苦是与原发性痛苦没有直接关联的痛苦,是由人们对生存幻想的固执追求造成的,那么,解决的唯一方法是自我接纳,即,要让病人从幻想中退出,重新回到自我生存的现实中来,接纳自我的生存现状;如果仍不甘心,他仍可以在立足现实(而不是立足幻想)的基础上向着幻想的目标尽可能地发展自我。如果人经过一生的努力之后,最终也没有能够实现其人生幻想的话,在他临死的时候,或许他可以这样说:“我已经奋斗过了”,然后再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人生是一个对理想的追求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一切感受,无论幸福还是痛苦,都是人生的收获,所有这些感受,共同构筑成了我的一生。感受就是人生”。

    精神分析在为病人解决内心痛苦的时候,主要是解决病人的内心冲突,如病人的自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通过精神分析,我们可以帮助病人看到他是如何在幼小的年龄就已经存在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他对父母的爱失去了信心,他在苦苦地挣扎,希望通过各种措施减少这些不安全感,并获得父母对他的关爱。病人的种种挣扎,都是建立在其幼年的生活现实的基础上的,现在他的生活现实已经不再像他小时候那么残酷了,可他仍然在用过去形成的心理反应模式处理现在的生活问题,甚至,在幼年时所形成的过度代偿性的幻想支配下,依然苦苦地挣扎着。如果通过精神分析,病人认识到了他的心理问题所在,他可能就不再那么强迫性地、不加区分地拼命反抗和挣扎了。最终,病人心理内部的冲突缓和了,病人的内心痛苦——继发性痛苦也就减轻了。精神分析是相信人有自我拯救的能力的,但精神分析并不是让病人继续盲目地、苦苦地挣扎,她是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病人走出内心痛苦的误区。从这种意义上说,精神分析是积极的、科学的、人本主义的、人道的宗教方法,精神分析的不足之一便是,强调内省和过去的心理症结,不太注重当前行为的作用。

    关于宗教,我认为,从心理意义上说,宗教是注释人生意义的理念体系。一切对人生意义进行注释的理念体系,通通都是宗教,包括原有的经典的宗教,以及新的宗教。

    基督教认为,人的一切痛苦来自人的欲望,并有“原罪”的解释。这些都是让人们认识到,人生本身就是痛苦的,或者说:你不痛苦谁痛苦!这是上帝的安排,我们自己是没有任何办法的,除了承受所有不幸、忍受一切痛苦。这种理念的好处是,让人们接纳自我的生存现实,不再与这些痛苦进行对抗和斗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消除继发性痛苦。但是,这种理念解释的缺点是:1、它没有去分析形成痛苦的潜意识原因;2、它甚至是消极的,没有想办法如何地积极解决问题、发展自我;3、它会让人变得放弃很多正常生存的自我权利(right)。
     森田疗法,强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事实唯真”,这样可以让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继发性痛苦,同时又鼓励积极的行动,帮助人们接纳现实、接纳自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06-11-9 20:18:00 | 只看该作者
xlhljp,你真是耐心啊,不厌其烦,感动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06-11-9 20:47: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F3582895 于 06-11-9 20:18 发表
xlhljp,你真是耐心啊,不厌其烦,感动中。

是爱心,当我拥有了,我感到平和、充实。
我是从教授那里学来的,治疗疾病也要有耐心,病会反复,我们以科学的观点去医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06-11-9 21:01:58 | 只看该作者

送楼主风景照一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06-11-10 10: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06-11-16 22:42:31 | 只看该作者
又看了楼主的帖子,想强调下面一个观点:

任何一个心理疗法是告诉你如何面对失眠或者焦虑、恐慌什么的并与之共存,而不是能使这些症状消失,森田没有这个功能。

当你接受了,就好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06-11-17 09:41:17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就是在失眠的时候,仍然坚持正常工作.学习.娱乐,慢慢地会觉得失眠对你生活的影响是很小的,这样就不再害怕它,不再被它困扰了。不过刚开始会很难的,闯过去就会越来越有信心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06-11-21 10:59:11 | 只看该作者
我前两天就想着肯定还会有反复的,果然这两天又反复了。虽然预先料到,我还是有点儿紧张,但仍坚持白天不受它影响,这两天晚上都没睡好,清醒的时候我心情很平静,想着顺应自然,睡不着就闭目养神,但神志开始恍惚快入睡的时候就突然好象有根神经提醒我,让我一阵紧张就又清醒了。我想着这就是反复吧,原来它来得这么快。但我仍然按时起床,白天干活也挺有精神,我想坚持下去也许就又好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06-11-21 20:26:46 | 只看该作者

长风大侠的贴子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753-1-1.html
生活的准则
  
   ◆ 情绪为准则 是指注意情绪的生活态度。情绪本来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这种看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是神经质患者所共有的。森田疗法要求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必予以理睬,让我们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当患者认为自己有病,并对症状感到精神负担时,医生就告诉患者"这不是症状,只是一种情绪",能体现你的价值的是-行动和达到的效果。
   ◆ 目的为准则 指不受情绪影响,注重于实现自己目的的生活态度。譬如外出去买竹子回来,当时的心情如何无关紧要,只要把竹子买回来,也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成功。如果没有买来竹子,心情好与不好都是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森田努力创造一种办法,让患者尽量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
   ◆ 行动为准则 惟有行动和这种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即使想法有多么高尚,若是偷窃他人的东西,那就是盗窃;反之,即使多少想过坏事,若肯帮助别人,就会被看成好人。舆论的评价就是如此。这就是"与其想,不如做"。从这个意义省,森田对情绪要求即来之则安之,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去行动的生活态度,称作行动为准则。
   ◆ 天天是好日 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得很充实,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能过得充实,那就是坏日子。至于这一天的情绪如何并不重要。

   摆脱束缚

   ◆语言的束缚 人们在体验了某种经历后,总习惯于用好与坏、正与误、善与恶等词语来评价它。其实事实就是事实,它并没有好坏、正误、善恶之分,这些评价都是人硬赋予它的。而这种评价恰恰阻碍了人们认识事物的真相。正如森田先生所说的那样,"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中的是与非,是非相加等于非,"因此在做事的时候,不要进行这种毫无着落的评价,只有这样才是脱离执着的方法之一。
   ◆ 理论的束缚 中国教育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生长发育的孩子们,很容易出现理论主义错误倾向。一般来说,神经质患者这种倾向是非常突出的。神经质者出现紧张不安就是"理论主义的错误"。对这些紧张不安焦虑等症状如果报对抗的态度,症状就会加重,即可能进入恶性循环,会产生"负效应的努力"。与现实脱离的理论主义错误常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以极快的速度拉向极端。因此,"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指望哲学,而要依靠实践。当你偏向理论的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爱和恨、善与恶,便都十分费解。但是,实际情况却常常比想象要简单的多,而且还能超越最难的理论。"

  理论的错误和认识与实践的规律  
  
   ◆无善恶 陷入错误思想后,由此得出的善恶观,完全是虚伪的,人为捏造的东西。善必须是真的。如果从自己纯真的原本状态出发,其中则无善恶。
   ◆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的是与非,是非相加仍是非 所谓迷惘,就是执着于自己,不能正确地进行观察思维。无论是注意或是其他活动,都必须是顺应着当时的客观情况,自自然然地流动前进。人们常常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想要如此这般地硬加安排一番。由于未能照想象的情况进行,所以,往往又形成思想上的冲突,反倒陷入了思想矛盾,倘能顺从个人精神上的自然流动状态状态就会既无冲突,也没有痛苦了。
   ◆欲拥一波消一波,千波万波相继起 脱离自我的客观事物谁也能看清。自我判断的时候因为是面对自己本身,所以自己很难弄明白。因此依靠自我的了解是不能治病的。水面上的波浪再也不能用自己本身的水波来消除。
   ◆思想矛盾(恶智) 所谓思想矛盾是指"应该如此"的理论与"就是如此"的事实之间有矛盾。据森田说我们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知识、理解与体验经常互相矛盾。这是理性认识上的方法错误,它总是错误地认为凭着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理性能够解决不合情理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类问题。
   ◆切莫拘泥于理论 切莫把自己的情况机械地与理论对照,勉强用它来校正自己那里好那里不好。最好切莫如此。但愿能顺应自然,保持安心经时度日的情绪就很好。要逐渐领会某种体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如果把理论放在首位,就必然要陷入错误一味深入迷雾之中。
   ◆事实与实践 人生的问题不能靠理论或理想来解决,而要靠事实和实践。人需要吃饭、希望工作,而且不愿堕落。人生的过程在于顺从自然。这没有定规的人生,要以事实为事实,要顺其自然地服从它。
   ◆事实为真 只有事实才是真实的。它是以情绪为准则相对应的词。对无能为力的客观事实,就要承认自己无能为力。




1、疑病素质论。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生的基础是某种共同的素质倾向,称为疑病素质。所谓疑病素质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其表现是:
  (1)精神内向,所谓精神内向,是指经常把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对自已躯体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不快、异常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并为此而忧虑和担心,以自我为中心,被自我内省所束缚。精神外向,是指精神活动趋向外界追逐现实,目的明确。有时表现轻率,这种人热情,常因事业的追求,无暇关注个人身体疾病等。弗洛伊德也说过,"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身心内部的人,易成为神经症;精神经常向外活动的人,就不会得神经症。"

  (2)疑病症。所谓疑病症,即害怕疾病的意思,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倾向。其实这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神经质的人只不过是程度过强而已。森田认为神经质是一种先天性素质,是一种侧重于自我内省、很容易疑病的气质。


  2、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
  (1)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更加吸引注意力,进一步固着于这种感觉,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这种精神活动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 例如神经性头痛,由于过劳紧张会因头部有异常感觉而使本人的注意倾注于此,注意与感觉的相互作用越发引起敏感。即便是过劳或紧张情况早已消失之后,由于预期恐怖引起的注意固着状态,会遗留下痛苦的感觉,形成习惯性头痛。

  (2)思想矛盾即心理冲突,主要指应该如此和事实如此之间的矛盾,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里的事实也包括自身的自然现象,例如从理智上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但夜间走过坟地照样会感到害怕恐惧,所以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成的,如果企图用理性来克服这样恐怖便会造成思想矛盾即心理冲突。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06-11-22 10:36:0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以前读过,但还要反反复复多体会几遍。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06-11-22 10:38:46 | 只看该作者
“精神内向,所谓精神内向,是指经常把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对自已躯体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不快、异常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并为此而忧虑和担心,以自我为中心,被自我内省所束缚。“


这里说的就象是我自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06-11-22 10:5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F3582895 于 06-11-22 10:36 发表
虽然以前读过,但还要反反复复多体会几遍。

反反复复,好!
我还用本子做记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06-11-22 11:07:08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时间我不敢读得太多,怕自己又象前几周那样沉溺于理论中不能自拔,又怕看到别人的症状往自己身上乱安。刚才看到你的文章中下雨打雷都要焦虑,我心里又是一揪,我可别也害怕呀。我还是牢记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这句话吧。不过我接受你的建议,把一些理论记在本上,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06-11-25 11:1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F3582895 于 06-11-22 11:07 发表
这段时间我不敢读得太多,怕自己又象前几周那样沉溺于理论中不能自拔,又怕看到别人的症状往自己身上乱安。刚才看到你的文章中下雨打雷都要焦虑,我心里又是一揪,我可别也害怕呀。我还是牢记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这 ...

同意你的看法,一张一驰,实际上我看帖子也有选择性。
教授就提醒过我这个问题,你有选择,有目的、有节制学习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你讲出来了很好,我实际也有体会就是没有清晰的表述出来,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07-2-18 22:14:08 | 只看该作者
送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17: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