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脱离懵懂的少年时代开始,记忆中,我情绪的基调就一直是单调、灰暗的。我常常找出各种理由告诉自己生活没有意义,脑子不时浮现出各种各种杀死自己方法;但求生的意念又总促使我寻找相反的见解来否定自杀。在这种思维的拉锯中,我还是实施了3次自杀行为,当然都未成功。(一次站到了楼顶迟疑许久未敢跳下、一次在自己厨房中关闭门窗打开炉火,但许久都没有什么感觉而放弃;一次在宾馆浴室中烧炭,眼睛被熏的生疼,大脑却依旧清醒,作罢。)
日子就在自己死或不死的思想纠结中,机械的流淌着。直到有一个决定性的事件出现:2004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一直有一个信念,人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是我生的,那么我就必须要让她快乐健康的生长,直到成年。在这之前,即使再难受,我也不会选择自杀。以前我给自己寻找的应该活下去的理由包括为了快乐而活、人有自我保存本能等等,通常不用多久就会在不良情绪的侵扰下摇摆不定,变的苍白无力。但这一次之后,我的信念却从没有再变过,而且令我感到惊奇的是,那种之前常常体验到的极端低落的情绪居然不再出现了。后面这七八年里,虽然也偶有郁郁寡欢的时候,但不消一两天便风吹云散了。现在想想我的抑郁状态大概是两方面原因相互交织造成的:1、社会关系出现问题。15岁-25岁之间我长有较重的青春痘,并且留下了比较明显的凹坑,同时个子偏低(男性,165cm)。这给我造成深深的自卑感,影响了我正常的人际交往,至今没有一次完整的恋爱经历。2、认知出现偏差。对于自己所处困境没有有效的手段去克服,生活中长期缺乏积极情绪的体验,自己也就觉得人活在世上苦多乐少,没有意义了。而这几年把我从抑郁状态拉出来是我意识到我不能再逃避了,为了孩子必须要好好活下去。当我开始积极面对生活的时候,情绪随之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说明认知疗法是很有意义的),当然我离幸福宁静的心态还差的很远,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等孩子成年后,我再次自杀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当然这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先不去考虑,现在我面对的困扰主要是平静心情特别容易被焦虑打破。
以前由于抑郁状态比较明显,我并不太在意焦虑的体验,但我一直很清楚,自己属于那种易于焦虑的人。譬如我们单位组织开会,旁边有个女工带着自己六七岁的孩子一起参加,领导开始讲话时,我就开始担心那孩子会突然大喊大叫起来,影响会场秩序。看着那个女工平静的面容,我想自己这个局外人一定比她焦虑为甚。现在,抑郁状态没有了,我似乎比以前更容易焦虑,和他人一点点言语上的冲突就会让我心里半天平静不下来,虽然我很清楚这不过是极其普通的微小的事件。这种时不时的情绪的波动性虽然达不到焦虑症的水平,但是对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才能做好的事情还是颇有影响的,只要心情不能平静下来(应激状态),你就很难去长期坚持诸如弹琴、练书法等等非必须却很能增进生活情趣的活动,只想散漫的打发掉时间来消解这种情绪。所以,我想试一试用抗焦虑药物是否能够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
从今天开始,争取每天在论坛留下脚印,第一个星期先记录目前的精神状态,第二个星期开始服用药物,并每天记录自己感受。不管有没有效果,都希望能成为精神亚健康但还达不到病态的朋友的一个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