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几时心绪浑无事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障碍 (4) 怎样表述这种心理障碍呢?我打个比方,正如燕子在飞行中遇到烟雾,一般会绕开烟雾飞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燕子绕不开烟雾呢,它也只好穿越烟雾飞行了,燕子也不会受到什么损伤。 有时到了无奈的时候,有些事硬着头皮也得办。那是在家休病假的日子。一天下午放学时下起了大雨,家人没有下班,我不忍心让母亲去接孩子,无奈我只好拿起雨伞去接孩子。一路上步伐相当沉重,极力回避认识的人。 待病情好转一些时,开始在家里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次妻子上班后,把妻子泡在洗衣机里床单洗了,在准备拿外面去晾时,发现楼门口有几个认识的人在说话,我就不敢出去了,后来是母亲把床单拿出去的。可以说,交往的障碍伴随着整个患病的过程。 在第一章里,笔者叙述了在生与死边缘上的心态,那时我最不忍心离开的就是孩子。可是在病中,我极易向孩子发脾气,申诉孩子。一次孩子被我无端申诉后,向爷爷奶奶说:“如果不是他有病,我就和他干了”。我为什么向孩子发脾气呢?因为孩子是我最大负担,我无力抚养孩子,也是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大障碍。那时我时时后悔,后悔不该结婚,也不配结婚,因为我不能养活妻儿。也曾在心中闪现过杀死孩子的闪念,仅仅是闪念,但多次出现过。我不忍心把他扔在这个世界上艰难地生活。晚上,抑郁折磨我不能入睡的时候,我经常来到儿子的卧室,坐在他的床前流泪,心里想着:“儿子啊,好命苦啊,你怎么有这么个无能的爸爸呢”。经常是家人半夜醒来看到我坐在儿子床前流泪,把我劝回卧室。写到这里,我又是泪珠与笔墨齐下。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的情感体验上是这样消极呢?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受制于三方面的因素,即客观环境和事件;主体需要;人的理性思维。在客观现实与主体需要的复杂关系中,理性思维充当了调整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客观条件很难完全满足主体的各种需要,如果人不有用理性的思维去积极的调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认识”,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产生负面情绪。而抑郁症患者恰恰是思维出了毛病,不能用理性的积极思维去调整主客观的矛盾,而是用消极的思维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使抑郁症患者较长时间陷入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跨过诸般的心理障碍后,就是抑郁症患者病愈之时。心理学家、医生的职能是消除病人的诸般心理障碍,而亲人、同事、哪怕是陌路人,如能对病人克服心理障碍伸出援助之手,确是功德无量的事,因为你拯救了一个智慧的生命。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冬天过去后,春光就会来临。 第五章结束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
GMT+8, 25-1-1 17:1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