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blackey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自闭症的优秀电影电视剧推荐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14-2-6 20:05:43 | 只看该作者
网友评论
1 、那就是《海洋天堂》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没有简单化地为人物提供一个体制化的出路,王心诚在体制内寻找帮助是完全没有出路的,无论是保险、福利院、医院,最后只能靠人人献出一点爱来缓解矛盾,其实所有人都明白,靠体制缺位的人性爆发为大福提供终其一生的生命庇护是一件确定性很低的事情,人生的变数很大,表现为物质援助的爱心也一样,在这部电影里,这份被粉饰的爱不仅无解,而且无路可逃,这才是这部电影最让我心痛的地方。
《海洋天堂》中的人物无一例外地都是好人,都与人为善,都助人为乐,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人物设置方式,至少可以简单化地屏蔽一些矛盾。不太喜欢这部电影的哀怨,故事的纠结和苦楚已经足够辛酸了,既然导演并不想煽情,何妨拍得欢乐一点?桂纶镁扮演的小丑对大福的惺惺相惜我不知道是从何而来,但我当时很确定地以为大福将通过这个美丽的小丑的感召发掘出自己玩杂耍的潜能呢,好吧,我承认我把《海洋天堂》当《雨人》了。
2、 就是要表达的是这是一部非常诚意的电影,我更希望说他是一部有诚意的文艺电影,其实这部电影在投拍开始,就将公益的元素融入了很多,因为这部所谓的感情大片,其实更多地也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哪些自闭症儿童,而导演也将当前的公益体系的不完善现实写进了片子里,也是想让整个社会更加地去关注,说实话,我看完这部电影,并没有泪腺敏感到什么地方,甚至也没有多少震撼,可是就是这种平淡见真,却让我无比回味这部电影,其实换个角度,要是我是李连杰饰演的父亲,要是我就是现实中的大福,我的生活又会怎样呢?所以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自省,一种扪心自问,也许我们做的确实太少了,尤其是那些非常不起眼的群体,当看完电影后,才知道,原来这些人,还那么的需要我们去关注。。我想这也切合了导演的拍摄目的吧。
结尾的时候,我脑子还是不断的浮现李连杰在片中浮现的那几句话,“大福,爸爸要是不能陪你了,你会想我吗?”“大福,看到海龟,就要想到爸爸.......”
献给平凡而伟大的父母,这是电影结尾大银幕上闪现的一段话.

演员评论
李连杰:“我也是孩子的父母,全国千分之六的自闭症儿童的父母都希望更多的人能陪孩子走下去,这部电影是送给他们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父母的。”
桂纶镁:“最想告诉那些自闭症儿童,不要感到孤独,你一定有朋友关心着你,他也许就在你的身边。”
文章:“希望我们的诚意能打动观众。”
朱媛媛:“这是一部最干净的电影,相信能够感动每一个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14-2-6 20:06:23 | 只看该作者
影片制作获奖记录
第13届上海电影节接近尾声,即将于今晚举行闭幕式。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也于昨晚揭晓,最终由李连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摘得三奖,成为最大赢家,由于当晚的所有奖项都是有媒体代表评选出的,这也意味着《海洋天堂》在媒体中拥有极高的人气。
2010年亚太电影博览会上荣获“年度新进电影人奖”大奖。[3]
影片主演李连杰也凭借在《海洋天堂》里的出色表演荣获悉尼2011中国影电影节金考拉奖最佳男主角,同时《海洋天堂》荣获金考拉奖最佳影片!
2011年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人文关怀奖。
2011年第十四届电影华表奖获得三个奖项。分别是:优秀合拍影片提名《海洋天堂》、优秀新人男演员提名-文章 和优秀新人编剧提名- 薛晓路。
创作背景
《海洋天堂》的剧本就是根据导演十几年为自闭症群体做志愿者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也正因为其真实感人,所以打动了李连杰、文章以及片中的所有演职人员倾情加盟。在电影里,李连杰饰演的父亲王心诚与文章饰演的21岁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相依为命。然而,平静的生活却因为王心诚身患绝症而被打破。为了在离世之前安置好儿子,王心诚四处打听求助,终于为儿子找到一个收留自闭症儿童的民办机构,可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却无法适应。于是,为了儿子未来的幸福与快乐,这位拖着重病身体的父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
文章表示,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只是来自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经典电影《雨人》。当时自己更多的是从一个职业演员的角度惊叹达斯汀所达到的表演高度。这次参与《海洋天堂》的拍摄,他亲自感受到自闭症患者封闭但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患者家庭所承受的压力。文章希望全社会的人能把更多关爱投向自闭症患者及家庭。
《海洋天堂》是青年导演薜晓路自己的原创剧本,电影故事大多是来自她本人的真实生活经历,多年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为她顺利完成剧本创作打下了坚实根基,许多看过剧本的业内同行都认为,《海洋天堂》目前中国电影原创剧本中难得一见的好故事,影片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父子真情,真实的情感将会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线。薛晓路说:“如何将功夫皇帝打造成一个 平凡伟大的父亲,这是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我的动力。”
拍摄《海洋天堂》的初衷。1994年,薛晓路成为志愿者,首度接触到了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十多年来,薛导被患者家人之间的亲情所感动,同时也体会到了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痛苦艰辛,于是便有了《海洋天堂》这部影片。

“爸爸就是那只大海龟”——《海洋天堂》观后感
    安徽省电影评论学会和合肥元一环球影城的慈善赞助下,今天下午有幸观看了期待已久的影片——《海洋天空》,105分钟的影片让人热泪盈眶,现场观众低声的抽泣声此起彼伏,我心中的感动更是无以言表。骑着车在回来的路上一直回想影片里的镜头,也一直在提醒精神恍惚的自己注意交通安全……,最后觉得还是写点东西作为纪念的好。
  影片拍得真是很好,非常契合当前中国孤独症孩子和家庭的现状,对于孤独症家庭来说说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导演对孤独症的了解近乎专业,父亲和孩子的扮演者李连杰和文章演的非常传神。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就是:“大福,爸爸就是那只大海龟……”,这句看起来很普通的话说出了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爸爸想让孩子知道他不会孤独,爸爸是一直会陪在他身边的,随时可以在他需要的时候托着他、和他嬉戏,爸爸永远不会离开他。另外也透露出孤独症家长面对孩子的未来内心显示出来的隐忧。            
  感动的镜头太多,现撷取几个:
 爸爸在海洋馆教大福拖地,因为大福一直学不会,爸爸实在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批评了大福,两行热泪从大福那略显呆滞的眼睛里夺眶而出……,爸爸也哭了,再铁石心肠的观众看到这段也会泪眼朦胧了……,一方面是爸爸恨铁不成钢,另一方面孩子学的态度很端正,已经非常非常尽力了,但是学习能力实在有限却受到了批评——委屈的眼泪潸然而下!(剧中大福的扮演者文章说演这段时是由衷的真哭了)。由此可以想象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耐心和强化(奖励和鼓励)是多么的重要呀!         
     大福去抢马戏团的球,爸爸把球夺下后,大福因为难以发泄心中的愤懑,搂着爸爸的肩膀就狠咬,爸爸强忍着安慰大福并示意大家平静……,这段情节真实的表现了孤独症孩子的一种极端表达方式,了解孤独症的观众能体会,而影片也对那些不了解孤独症的观众进行了真实的展示;原谅孩子吧,这都是孤独症这种病惹的祸!关注孩子吧,通过理解和关爱来减少他们的这种发泄吧,让我们关心他们的内心感受吧,而不是简单的去关注他们那不寻常的行为……
  爸爸在家扮作公交售票员教大福坐公交车,“上东路到了,请需要下车的乘客赶快下车!前面的有没有?后面的有没有?”,爸爸营造真实的场景和蔼的去教,大福开始时嘴唇很吃力的想说但说不出来,这种表情把孤独症孩子克服自身缺陷努力费劲学习的状态表演的入木三分!然后爸爸示范、模仿的教大福说“我下!”把爸爸的耐心也表演的十分到位!一直到大福很愉快响亮的说出“我下”这两个字时,影院现场观众响起了激动的掌声!这段场景向人们展示了孤独症康复教学的艰难,尤其是参与教学的老师更是感同身受!也告诉我们家长在康复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柴姨对爸爸王心诚说:“全世界的男人我只觉得你好!"
  老师对爸爸王心诚说:“能认识你这位爸爸是我的荣幸!”
  海洋馆老总在爸爸王心诚坟前:“把我的名字也加在抚养人后面吧!”
  上面三位人物被爸爸王心诚深深的感动了,孤独症正在被这个世界所了解,孤独症孩子正在被关爱,孤独症家庭正在被关注。孤独症家长们,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只要我们扎实做好孩子康复的每一件事情,不抛弃、不放弃、不麻木、不虚度,我们一定能够赢得社会最大的援助,获得人们最大的尊重!
   正式的补充一下,其实伟大的不仅仅是爸爸,很多很多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和老师同样很伟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4-2-6 20:06:37 | 只看该作者
【影评】《海洋天堂》十指连心
文 / 苏乏
      导演薛晓路的十年义工经历促成了这样一部《海洋天堂》,剧本初稿于06年年初完成,影片一度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直到找到江志强,找到了壹基金,找到了李连杰。演员不取分毫报酬,700万投资如骨架将影片一点点筑好,悉心照料,仔细端详。为了不辜负剧本,江志强又找到了杜可风,找到了奚仲文,找到了张叔平,甚至影片音乐都是由久石让一手担当。一句“如果有一天,爸爸不能陪在你身边,你会想我吗?”,《海洋天堂》朴素的情感直捣心底,上海电影节获得赞誉也在意料之中,在高校举办的慈善活动中赢得公益志士的喝彩,令人颇感欣慰。
     影片中文章所饰演的孤独症(又名自闭症)患者阿福的原型,便是公益机构星星雨儿童服务中心田惠平老师的孩子,在百老汇电影中心试映时,这位不平凡的母亲几度凝噎,个中滋味着实难以向在座观众去详加描述,唯有感激关注自闭症人群的社会人士,感激自94年因公益而结缘的薛晓路导演,能够将这样一个很熟悉的故事,以如此美好的方式呈现给她,馈赠给作为母亲的自己。散场后我们见到了一直坐在观众席中田女士的儿子,在影片放映过程中他做着自己的发声练习,只有在几个段落安静下来,田女士说他看得很入神,这令她格外感动。
     【十指连心】
     《海洋天堂》让人沉浸在奏鸣曲般平和的氛围中,去感受亲情的博大。我们可以看到李连杰所饰演的父亲在困境中如何说服自己不要放弃,如何为争取哪怕仅有的一丝希望而四处奔波,又如何被现实的残酷掀翻在地无力反击,但这些挫败与打击怎可能阻挠一名父亲?在他生命将尽的时日中,唯一的心愿便是让儿子有个归属。孤儿院嫌大福岁数大,养老院嫌他小,保险公司不接残障人士的投保,国家社保不管这一块,阴森的精神病院又着实不适合。当他不得已又来到大福曾待过的特殊教育学校,得知刘校长已经退休,真的陷入了绝望,而即便刘校长在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特例收留了大福,却仍旧无法平复大福对父亲离开自己这件事的恐惧。他是在担心被抛弃么?他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么?来这世间走一遭,经历这许多似乎与他无关的痛苦挣扎,他得出了什么结论?又或者这些问题都不值一提,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够尽快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做好准备,假使他不能够,那么父亲又该设计何等心酸的善意谎言呢?
    电影令大屏幕像海洋馆的玻璃一样透明,放映机投射的光柱里,那许多鱼类在屏幕上游弋;画面中大福如同一只海豚在水中穿梭,隔着水,他看到蹲在水池崖子上的人,在晃动的波纹中似乎那轮廓和照片中的故人如此相像,而钻出水面,那人就消失了,却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玲玲。在大福看来,玲玲手中能够瓢在水面的兵乓球,便是一颗会浮起来的鸡蛋,他忽然想到,又忽而忘记,他欣喜地为花浇水,又固执地摆放、收纳,这一切偏执都是平凡人所陌生的世界,却又是如此熟悉的一种哲学。当影像变换颜色,画面成了记忆,那些伸到背后去触摸彼此的手指,坐卡车离去兀自顾盼,在巷子里学海龟转圈的种种真切,被蒙上了一层形而上的惆怅。
    《海洋天堂》的结尾十分平静,没有丝毫大而化之的煽情。大福不在固执地将玩具狗放在电视上,而是像父亲说的那样,从电视上放回沙发;他学会了煮鸡蛋计数,应答公交车司机报站名,拖地,大福在故事中多次出现的标志性动作被一一回应,我们可以借此意识到大福已经开始自己照顾自己了,生活在父亲缺席的日子里渐渐步上正轨;但或许在这结尾将至,导演更多的是借助镜头,通过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展示大福生活中的细末,来重温影片中那些辄几难寻的回忆,进而完成对他人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这看似和教大福自己脱衣服一样简单,却真的需要按图索骥,回顾每一个我们因过分熟悉而轻易忽略的细节。故事的最后,大福是否真的相信父亲像自己说的那样变成了一只海龟呢?或许这不再重要,影片探讨的同样不是经济危机中的海洋馆,也并非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与折磨,它将观众代入一段他人的生活中,去体会,从而得到慰藉。
    【恻隐之心】
     影片讲述的是希望,通过一个人的努力,一个大家都希望在现实中存在的人的故事,让人们关注到在社会中存在过、生活过的一个典型人群。试映当天导演邀来多次在人大会议中为残障人士呼吁健全制度王铁成,作为有着相似经历的父亲,《海洋天堂》令他感慨良多,“不是因为我有一个类似这样的孩子,有类似的亲身经历,感动的是在这样一个飞扬浮躁的社会,还能有人关注(这个群体),并把这样的题材搬上银幕,让大家去思考。”但同时他觉得本片离我们的现实有些距离,有些理想主义,这种风骨似乎和当下格格不入,也显然几度陷入困境,它所展露的锋芒潜藏在平静的叙事中,擦过社会的伤疤。便是这种理想主义证明了今天的影视工作者中,仍旧有人留存了一颗善良美好的心。
        可是,恐惧仍然存在,每个人都惶恐陷入悲剧的泥沼中。
    田惠平老师在上海开会时,有个医生和她说,当她向一个妈妈宣布她的孩子得了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性的障碍,然后这个妈妈只说了一句话:“你知道吗?我听到这个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我死之前,我的孩子先死去。”
      所有有人都害怕,所以起了恻隐之心。
     《海洋天堂》是一部充满慈爱与阳光的影片,即便现实几多阴霾。虽然影片中看到的是痛楚与孤独,它传达的信念却如此美好。在大屏幕前完整地看完这个6月最温情最震撼文艺影片,或许对观众来说也是2010年华语影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至少笔者是这么认为的——尽数半年来有幸在混乱的院线排片战争中崭露头角的影片,甚至向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望去,何处不硝烟?哪一部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在铜臭帝国中鸣金前进。在这种大环境中,《海洋天堂》反倒成了异类,但好在它有造化得到贵人相助,这令人欣慰;同时,让人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P.S.影片在6月6日的试映会便已看过,但一直到今天才写出来,实在惭愧。希望朋友们能够支持薛晓路导演,支持《海洋天堂》。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只有行动才能让院线意识到价值,没有足够长的档期,便不会有机会让更多人能够在电影院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4-2-6 20:06:51 | 只看该作者
《海洋天堂》,以真情话苦情
      文/王旭东
    如果您是对近几年整体华语电影呈现出普遍恶俗而疾呼:不满意,退电影票的话。
    《海洋天堂》,应该能赢得您的掌声。
    著名编剧薛晓璐首部执筒的《海洋天堂》有两点值得褒扬。
    其一:对弱势人群的关注。
    其二:美学(技术层面)比较统一。
    我钦佩薛晓璐女士,作为电影学院的教师,孜孜不倦的为影视界培养新生力量;作为志愿者坚持十余载为“自闭症”患者及家人排忧解难。我相信,发生在薛晓璐女士身上的这些,本就是楚楚动人的真情故事。
    《海洋天堂》围绕着患绝症的父亲(李连杰饰演)与患自闭症的儿子(文章饰演)两人命运的起伏展开。它引发了我们至少是我对“自闭症”患者家庭弱势群体(底层)的关注。推而广之,引发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尤其是在生理年龄上已经超过16岁(9年义务教育后)又未到60岁(社会养老)——国家社会福利体制中未曾关照到的盲区或者说是未涉及区的弱势群体,严格的讲,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我们面对这些,应该做些什么?影片以比较温婉的处理办法向政府提出了这一问题,提示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同时,也关注政府将如何作为。这使我想到去年台湾戴立忍导演的《不能没有你》对台湾儿童户籍、教育等制度提出质疑。(该片的立场更为坚定、批判性更为强烈)
     也许,《海洋天堂》所呈现的社会批判/提示性已经是审查尺度内最安全的表达了,同时我认为电审制度也为薛晓璐女士的创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规定性。
     我欣赏杜可风的摄影,父子栖身的简陋民居的灰绿色;海洋馆内的黄蓝色;梦境/幻境中的灰蓝色...他巧妙的将柯达、富士两种胶片各自的优长在不同情境运用的恰到好处。对于李连杰、文章两位明星的出演,影片开始的十分钟左右,文章的童声台词我还是有一定的渐离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能感受到文章的童声台词的处理是源于人物的生活真实。有一个细节设计独到:即将离世的李连杰教文章煮面段落——李连杰数数。这组数字,是李连杰生命时间的倒数,也是儿子文章命运转变和即将面对独立生活的正数。编导借李连杰嘴中数出的数字,即具体又含蓄的对生、死的时间性赋予了朴素的解释,清晰通俗,但大大增加了两个人物的命运感和父爱伟大的张力与说服力。相对摄照和演员表演,声音造型部分显得弱一些。影片开端,李连杰拿着小瓶绿色二锅头从景深处入画,下个镜头李连杰坐在饭桌边,绿色酒瓶变成了白色——可能是道具部门的疏忽造穿帮了。
     影片值得商榷也有两点。其一,是具体的细节。李连杰留给暗恋他好心邻居(朱媛媛饰演)的钱和照片——用在他去世后买骨灰盒和贴在骨灰盒上(贯穿影片绝大部分篇幅的悬念道具)。设想,假使李连杰父子在开篇自杀成功,两人双双客死异乡,那么即便朱媛媛拿到了钱和照片也不一定能知道父子两人离世。这个安排在渲染情感和含蓄的表达李连杰与朱媛媛的关系上达到了煽情的目的,但有些脱离现实,显得刻意,说服力不足或者说与父亲心思缜密的假定性有些冲突。其二,是较宏观的。编导面对现实题材的戏剧化处理方面,安排性过强。前些年孙周执导的《漂亮妈妈》相似——生活中妈妈的原型是名教师,她多年努力去教儿子(听力、语言严重障碍)说话。孙周却将电影中的妈妈(巩俐饰演)处理成下岗女工,用人物命运的绝境设置达到增强戏剧性的目的,但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是失败和错误的。《海洋天堂》也有着同样性质的问题——父亲患绝症,要在去世前安置好患有“自闭症”儿子——这样人物设置及人物关系的极致化——少数的、离奇的、苦情戏——戏剧性增强,但叙事/史诗性减弱,深层次的真实带入感减弱。
     也许因为,我个人反对将现实题材进行人间传奇性渲染,所以《海洋天堂》是第一次看会几度落泪的“常流泪”的苦情电影,但是每次看,每次都被感动的“泪长流”的悲情电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4-2-6 20:11:57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各国“自闭症”题材影视作品巡礼
《雨人》 美国 1988年
  雷蒙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但天赋异禀,深得父亲的欢心;而其弟查理则与父亲关系一直欠佳。当查理得悉父亲病逝后竟将全部财产留给雷蒙,明白父亲直至过世仍不原谅他,报复的心顿起,加上事业遇到困难,急须金钱周转下,决定胁持雷蒙以夺得遗产,但女友因不满查理利欲薰心,愤而离去;而雷蒙的率真和真切激发了查理的良知……手足亲情流露,动人心弦,德斯汀荷夫曼更凭此片再获影帝殊荣,不容错过。

电影剧情
查理•巴比特是洛杉矶一名青年汽车商。他经营着一家小型汽车行,凭着精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事业风生水起。今天查利又眼见着做成一笔生意,高兴之余,他带着女友苏珊娜——也是他仅有的两个手下职员之一,去棕榈泉渡周末。
路上,他接到留守在公司的助手伦尼的电话,通知他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了。查理表现得很漠然,不过他还是决定去辛辛那提参加父亲的葬礼。
原来查理的母亲在他两岁时去世,而父亲对他管教甚严。查理十六岁时,有次不顾父亲的禁令,擅自将父亲最喜爱的1949年产的"别克"牌白色敞蓬车开出去带同学兜风,不料父亲竟然故意报警说车子被盗,以至查理和他的同学被警察以"偷车"罪名拘留,查里的同学们很快被各自的父母保释,而查理的父亲为了给他一个教训,故意让查理在警察局关了两天。由此父子反目,查理愤而离家出走,之后拒绝以任何形式与父亲联系。查理父亲在遗嘱里的说法是“让他失掉了另一个儿子”。不过父亲毕竟是父亲,除了祝福查理一切如意以外,父亲给他留下了那辆导致他们父子反目的白色别克轿车以及他获奖的嫁接玫瑰花丛。至于他的房屋及其它共值三百万美元的遗产,则被列为信托资金,由被委托人为这笔遗产的受益人托管。
查理大失所望,极其愤怒,他原以为自己是父亲唯一的财产继承人,谁想竟横生枝节。不过,性格强硬头脑精明的查理绝不打算就此罢手,他决定把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的去向查清,准备打一场捍卫自己权利的遗产争夺战。
顺藤摸瓜,查理和苏珊娜找到一家叫做沃尔布鲁克的疗养院。并很快弄清楚原来三百万美元遗产的托管人是院长布鲁诺。布鲁诺大夫是查理父亲多年的老友。受命管理遗产,而遗产受益者是长期住在该疗养院的雷蒙.巴比特。雷蒙患有自闭症,他不能以正常的方式与人交往,不能适应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生活。
查理这才知道他还有一个哥哥。面对这个“对金钱没概念”却继承了三百万美元遗产的兄长,查理出其愤怒,笑了出来:“这笔钱对他(指雷蒙)有什么意义呢?”他觉得父亲在故意愚弄他,惩罚他,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将对父亲的怨恨迁怒于眼前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哥哥”,看着这个智力有问题的傻乎乎的兄长,查理既嫉妒又轻蔑。不过这个雷蒙看起来倒是容易摆布,查理决定利用他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半遗产。
未经布鲁诺同意,查理私自将雷蒙带离疗养院,只要争取到对雷蒙的监护权,也就争回了父亲的遗产。况且他还要赶回洛杉矶打理生意上的事。苏珊娜对查理利用雷蒙的做法很不满,愤然离开了他。
于是查理只得独自带着雷蒙踏上旅程。然而,跟这个心理有问题的哥哥相处绝非易事,雷蒙的生活恪守固定的仪式,他要在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因为雷蒙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得重复刻板)。要在固定时间看固定电视节目,每餐有固定的食谱,要在固定的时间睡觉。他也只穿从某个商店购买的平角内裤。另外,他还拒绝乘飞机,拒绝在高速公路行驶,这些都源于他的恐惧心理。在机场时他突然情绪失控大喊大叫,因为查理试图强迫他乘飞机。旅途中,查利被雷蒙这许多古怪的生活习惯和因不谙世事而出的洋相弄得筋疲力尽。不过,查利也很快发现这个低能的哥哥的高度才能:雷蒙记忆力惊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可以准确报出飞行史上所有重大空难发生的航班班次、时间、地点、原因,他能迅速地数清掉落在餐厅地板上的246根牙签。他也能记得电话簿上任意一个读过的电话号码。他的心算速度不输计算器。
机灵的查理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对雷蒙做了一番训练,又做了一番“包装”,随后带着他来到赌城拉斯维加斯一家赌场,不负他的期望,雷蒙凭着惊人的记忆力靠赌牌赢了八万六千美元。(查理贷款没了,汽车被没收,信用卡被封,现金不多,后来发现哥哥心算很厉害就去了赌城)
而对于雷蒙来说,这也是一次不寻常的旅行,离开了疗养院一成不变的生活,改变了他习惯的固定不变的生活仪式,这一切让他感到不安,但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就连乘自动扶梯这样的小事也让雷蒙感到新奇有趣,他算牌替弟弟赢了钱,还玩了一回幸运转盘,与一位夜总会女郎有过一次短暂的谈话,一厢情愿地订了一个约会,他坚持要求查理教他跳舞,以便赴约。虽然他的“女伴”最终没来,不过,为了安慰他,善良的苏珊娜在电梯里与他共舞,教他接吻。
也就是这充满连串的磨擦争执和别拗的旅程,使兄弟俩逐渐萌生出手足情,或者说找回了从前的亲情。一次,雷蒙看到浴缸里注入的热水,突然又一次情绪失控,大喊着:“热水会伤到小宝宝,绝不能伤害查理巴比特”。查理才知道,原来存留在儿时模糊记忆里的“雨人”就是雷蒙,(英文中“雨人”是Rain Man,与雷蒙(Raymond)音似,所以查理小时候会读错)儿时,每当小查理害怕时,“雨人”会唱歌给他听,安慰他。一直以来,查理以为“雨人”只是自己儿时幻想中的朋友,而眼前这个脆弱的需要被保护的人却曾经保护过他安慰过他,也因为差点伤到他而被父亲送入疗养院……查理这才知道他曾经得到过多么深切地关爱和呵护,父母和哥哥为他做出了怎样的牺牲……虽然他对母亲没有一点印象,又不能觉察不擅表达感情的父亲的爱意。可是,他曾经得到过多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啊……
一向对亲情观念冷淡的查理被深深触动了,对父亲的怨恨也冰消雪融……眼前的雷蒙,是他骨肉相连的哥哥,见证着他的家庭对他深沉的爱……而查理对雷蒙表现出的感情也使苏珊娜看到查理的内心世界,他本来的情感和与生俱来的美德。他们的爱情也更深更浓了……
查理最终没能赢得雷蒙的监护权,不过,这回查理在乎的不是那笔遗产了,他担心的是不能再次见到雷蒙。雷蒙将头抵在弟弟头上。他用这种幼稚的方式表达他对弟弟的爱和依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4-2-6 20:12:49 | 只看该作者
雨人的获奖情况
第6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马克•约翰逊
第61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巴瑞•莱文森
第1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评:
影片中的“雨人” 指的是患有"自闭症"的一类人,是被排除在正常人世界外的。片中的"雨人"雷曼德便是典型。他做事情总是循规蹈矩,要求一切事物一陈不变。他害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接触,对世界的一切都仅限于平面化的、教条式的认识,其行为举止更是属于"异类",完全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行动。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根据国际在线于2005年底的文章报道引述,孤独症可能与超常智力拥有某种关系。就文章所说,孤独症可以使人更具创造力。影片中的“雨人”雷蒙德到了弟弟查理和很多人的关爱,使他感受到了更多的人间真情。其实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幸的“雨人”(自闭症患者)们,也十分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关爱和照顾。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投以鄙夷的目光,而是应该真正的同情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生活点亮一盏希望之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14-2-6 20:13:04 | 只看该作者
故事原型
电影《雨人》的原型,金•皮克(Kim Peek),是一名来自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自闭症患者。他拥有超常的记忆力,被人们称之为“专家”,精通从文学到历史在内的15门学科,能一字不漏背诵至少9000本书的内容。
当皮克1951年出生时,医生发现在他的头颅右侧有一个水泡,此后对全脑部的扫描发现许多异常:联系左、右脑半球的胼胝体根本不存在,大脑前部和后部的连接也缺失,左脑半球显示出异常,小脑比常人的小,为液体包围而显得异常。
皮克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他,并以全部的爱心带他融入社会。当皮克16个月大时,他的父母就像一般家长一样,开始读诵一些书籍给他听,而且边念边拉着皮克的手指顺着每一本书的内容滑过这些字里行间,没想到皮克竟能记下父母念的每一本书,立即将方才听到的内容说出来。他的脑子就像是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可以过目不忘,还能自动搜索。父亲从皮克青少年时期,便带着他四处去社区的机构担任义工。1969年,18岁的皮克被父亲安排到一个针对成年残障人士的研究机构工作,而他竟可以不必使用计算器,就能准确地计算每名员工工作时数所该领的薪水。此后,他又跟着父亲在许多社区的残障服务中心担任义工,以自己的例子为有肢体与心智障碍的人带来欢乐。
直到1987年,皮克的生活出现了重大转折。当时,好莱坞编剧巴瑞默罗从皮克的个性中汲取灵感,创作了描写自闭症天才“雨人”与兄弟手足真情的感人故事《雨人》。电影《雨人》由好莱坞著名影星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最终荣获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霍夫曼因成功塑造“雨人”赢得奥斯卡影帝。
当社会各界知道《雨人》一片是以皮克的经历为蓝本后,竞相对他发出邀请,父亲带着他到全美许多社区、中小学、大学、福利机构演讲与拜访,而且不收取演说酬劳。皮克与父亲10多年来不断奔走,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告诉社会大众有关自闭症的种种,以及分享皮克的个人经历。金和他父亲成为残障人的使者,这些年来已有两百六十万人分享金的故事。
2009年12月19日,58岁的皮克因突发严重心脏病,不幸去世,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据皮克的父亲法兰透露,皮克几周前罹患上呼吸道感染,上周六又病情恶化导致突发心脏病,由于病情严重,最终他在犹他州盐湖城附近的默雷市医院病逝。
父亲法兰表示,让他欣慰的是,虽然皮克直到去世时仍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但他却在有生之年能够有机会受邀到全美各地的校园、社区图书馆,甚至在华盛顿的官员面前演讲,展现他的博学以及超强的记忆能力。这让他得以走出自闭症的黑暗世界,拥抱更广大的群众。法兰悲恸地说:“他所知道的一切事情都让人难以置信。他曾先后乘飞机旅行将近300万英里、对总计近6000万人演讲,其中一半听众都是学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4-2-6 20:13:19 | 只看该作者
《雨人》电影赏析
《雨人》整部影片采用了开放式的叙述结构。
根据剧情的发展,电影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从弟弟查理的角度来说,即:排斥雷蒙,一心想得到父亲的遗产到发现雷蒙就是童年时为自己歌唱的雨人,发现他是那样强烈地想要保护自己。由此,故事完成了叙事的转折。在第三部分中,查理开始真心地想要和雷蒙住在一起,至于那些遗产,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本片在叙事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对比手法的运用。
两位主人公,查理和雷蒙,一个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对亲情、金钱,甚至社会的重新认识;而另一个,却自始至终神神叨叨,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小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哥哥雷蒙,每时每刻都在极力地保护自己。从而,他的世界仿佛一块未被大漠的新玉般纯洁,他只会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上所写的内容生活,只按自己一贯的食谱饮食,还一定要在11点钟熄灯睡觉。而经营着一家小汽车铺的弟弟查理则是个帅气潇洒却深受世俗沾染的商人。故事的前段,他的贪欲被父亲的300万遗产点燃了,甚至为此与女友闹翻。由此,影片的矛盾冲突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而皆有弟弟查理的形象,更折射出当时美国社会上对于残障人士的歧视以及经济高速发展中人性的迷失,赌城的经历便是最好的例证。
“好笑的雨人,好笑的牙。”
“热水会烫到小宝宝!”
“绝不能伤害查理•贝比!”
听到这样的三句话之后,查理蹲下身来为雷蒙脱掉了鞋子,帮他盖好被子,然后说:“11点了,该睡了。”由此,在几十年之后,他完成了与与人的重逢,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里,他完成了自己心灵上的回归。
从辛辛那提到洛杉矶,得益于雷蒙害怕坐飞机、得益于雷蒙觉得高速公路不安全,于银幕前的我们好好地欣赏了一番美国西部的美景。在这一点上,《雨人》甚至被拍的有些公路片的味道。沿途从眼前掠过的暗红色岩山、金黄色的高耸草丛、望不到边的碎石小道、干净的蓝天白云……而这些美丽的风景在灿烂骄阳的映衬下,在轻松明快的音乐伴奏下,仿佛都在高唱着爱与自由、纯真与自然的赞歌。它们与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用最自然的方式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娓娓道来,即对于人类本性纯真、善良以及美好的深切呼唤。
影片中,导演巴瑞•李文森别有新意地设置了很多个通过雷蒙的视角看到的场景。比如铁桥上方纵横交错的钢铁支架,比如洗衣机滚筒里翻滚的衣物。这些镜头让人看了着实忍俊不禁。而笑过之后,也不禁慨叹起自己何时才能回到那样单纯美好的世界里去,此处的以小见大实在精彩,同时也巧妙地完成了与观众的互动。
本片一举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又在第六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四项重量级大奖,在电影史上书写了灿烂的一笔。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4-2-6 20:13:33 | 只看该作者
电影《雨人》观后感(转载)
看完了《雨人》,惊觉亲情的魅力竟是如此细腻而又震撼人心。当片子到了最后,面对即将来临的离别,弟弟坦白出心中的不舍,憨憨傻傻的雨人竟然主动让两人的额头相贴。那个镜头缓缓地延续了将近一分钟,两人心灵的沟通在一刹那间迸发。虽然电影没有进行倒叙,然而之前二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却一幕一幕地从观众眼前闪过。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弟弟闪烁的眼神透漏出太多感触,然而终是沉默。就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两人无声的共鸣仍不觉让人感动。   
“雨人”指的是患有"自闭症"的一类人,是被排除在正常人世界外的。片中的“雨人”雷曼德便是典型。他做事情总是循规蹈矩,要求一切事物一陈不变。他害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接触,对世界的一切都仅限于平面化的、教条式的认识,其行为举止更是属于“异类”,完全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行动。和以往表现“非正常人”的电影一样,影片中的“雨人”除了先天性残疾外,还具有某些“正常人”所不具备的一些特长。在影片中,编导不厌其烦地表现他对数字的独特兴趣和超凡的记忆能力,并强化了这一个人行为上的主导线索,成为了整个叙事中重要动机而存在。影片还利用其自身的这一特性,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喜剧效果和戏剧张力。从某种角度上讲,“雨人”这个角色是影片整个戏剧性的焦点所在。片中的喜剧环节、矛盾的动因均在他的身上得以体现。如查理与苏珊娜做爱时,不明事理的雷曼德闯进了他们的房间,并和苏珊娜一起哼哼起来。这样的以他个人无意识、无逻辑的行为创造出的笑料在影片中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查理的不满,也为叙事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种对立性格层面的相互溶解奠定了基础。
接受一个人到底难不难,要看双方是否值得去爱。查理为了得到自己应得的150万美元,或者说他仍在于父亲的斗争中没有逃出,毫不犹豫地“劫持”了哥哥。此时的雷在他眼中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兄弟,实在他三岁时就不曾相见的陌生人,使帮他到离债务的砝码。而女友苏珊娜也成为了他利用的工具,导致了她的愤然离开。虽然苏珊娜再度回归的有点突然,但也正是因为苏珊娜的出现,让我们时刻感到温暖
  短短的旅程中,弟弟无数次的抱怨哥哥无法与自己沟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拂袖而去、大吵大闹,内心的暴躁不安宣泄而出。可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询问和倾听,总是可以从雨人口中得知令人感动的秘密。 当弟弟知道哥哥就是雨人时,当他跟着哥哥哼起那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音调的儿歌时,当雷看见热水大喊      “don't hurt baby!”时,弟弟只想抱抱并亲吻他,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对幼年时代的事,人们有许多已经记不住了。那些所能记住的仅以残缺碎片的方式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流淌愈发支离破碎。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所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等等。它们彼此相互分割,并不关联或者有一定关联却不知为何关联,它随着时间将更多地成为回忆者对往事的一种记忆符号。这种符号不一定是具体的上述记忆碎片,也可以用美好或丑陋等修饰词一语概之,这似乎要归结于记忆碎片的影响力。这种符号和其他的记忆碎片的分割,使人回忆不起来,甚至有些时候人们不知不觉地去怀疑它的存在。但符号做为线索的确能使记忆碎片复原,即复原那个完整的故事记忆。这种对符号的还原记忆或许是经历者本人在稍稍留神时或许能记住,但电影的妙趣是将对事件的回忆和复原交给了雨人,一个残障人。这的确是值得一个正常健全人去做深刻反思的,那就是应该记住的和不能忘却的,具有良知的人们都记住了吗?

  沟通的阻碍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每个人都需要爱,只不过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务、解决不了的难题,让弟弟忽略了倾听。反观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何尝不是弄花了我们的眼睛?
  雨人之所以可爱,有一点是因为我们仿佛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永恒。当他笨拙地唱起儿时对弟弟唱过的歌;当他看到滚烫的热水,歇斯底里的尖叫,我们才明白在他对弟弟的感情有多深。30多年的岁月没有抹去他心中的亲情,就算与家人相隔,他心底深处仍然死死地拽着那几年与家人共处的回忆:他的“一垒,二垒”的喜剧对白、他的发黄的照片。这么大个人了,提到父亲时仍喊着“爸爸”。那些回忆已经刻在他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一旦被触碰,他就用最激烈的行为抗击,执着地捍卫心中的宝贝。
  300百万美金,把兄弟俩个联系在一起;憨傻的哥哥最终感化了弟弟功利的内心,金钱与亲情的关系也到了如此微妙的地步。有人说,亲情是一种野蛮关系,因为你无法选择并且历时一生。然而,金钱却以更嚣张的姿态插足于人与人之间,让你无法阻止。
  影片中,弟弟利用哥哥的特殊才能在拉斯维加斯赌城大获丰收,背景音乐里歌手兴奋的狂呼就是弟弟的内心写照。雨人的表情是木纳的,他一无所知,全然听从。弟弟越是激动,这种反差越是扎人。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工具?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利用?雨人的单纯像是一面诚实的镜子,反射出人们急功近利的躁动。这是1988年的电影,到了今天,它依旧让我们心生向往。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14-2-6 20:13:48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托马斯》 英国 2006年
  六岁的凯尔患有自闭症。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跟妈妈一块外出,凯尔从来不跟妈妈说话,也不让妈妈抱、不让妈妈吻、不让妈妈抚摸。为照顾凯尔,妈妈妮克拉只有放弃工作,只有在一周里上两次夜班。凯尔的爸爸罗布是一名公司职员。凯尔的自闭症不仅给罗布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还直接影响到罗布和妮克拉的夫妻感情。 凯尔的自闭症是两年前在妮克拉的认定下,找知名心理医生约翰?哈福斯诊断的。两年来,妮克拉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几乎都交给儿子凯尔,在凯尔烦躁、哭闹的时候,妮克拉会以为儿子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她这个当妈妈的造成的;而罗布忙于工作,妮克拉将此看作是罗布作为父亲的一种逃脱……

我和托马斯影评
我喜欢狗,于是,当看到电影封面上的狗挺可爱,就抱着随便一看的念头看了一下,没想到这部影片给我带来这么多感动!
       一开始,看到凯尔的妈妈对自闭症患者儿子凯尔所做的一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儿子,不愿意把她送到那些专门教育自闭症儿童的学校里。作为一个女性,一个妈妈,她是伟大且坚强的。忍受着压力,痛苦与内心的那种折磨。虽然她也与丈夫争吵,但这也只是一种压力的发泄,除了丈夫,她又能把这压力与痛苦发泄到谁身上呢?所谓夫妻,也就是共同担当,患难与共!刚开始,凯尔父亲给人的感觉不太好,他一直想说服妻子把儿子送到John医生那里去,虽然他深爱着儿子,但他认为这样他和妻子就可以回到以前的那种平静生活了,不再争吵,不再累。当然,他也是为妻子着想,不想让妻子再这么累,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么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并且,当妹妹的朋友来主动搭讪,他在那么一瞬间,或许曾有过动摇,但是后来认识到了责任等问题,他拒绝了,选择了跟妻子一起担当。
    当Pat外婆提出养只狗陪伴凯尔时,凯尔父亲是反对的,但是结果证明这么做是对的。小狗Thomas陪伴着凯尔,每当凯尔烦躁哭闹时,爸爸妈妈就通过Thmoas让凯尔听话安静下来,并且,因为Thomas的陪伴,凯尔渐渐开始跟爸爸妈妈说话,学会上厕所,学会学习。。。看着儿子和小狗成为好朋友,凯尔的父母很是欣慰。影中有个画面是凯尔和Thomas安静的躺在床上幸福的睡着,感觉这幅画面超有爱并且很温馨。
      后来Thomas病了,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特别是小凯尔对Thomas的照顾,说着“我不想你离开我”的时候眼泪落了下来。。。。。影片最后,Thomas病好了,并且凯尔也渐渐走出自闭症,对妈妈说“爱妈妈”,算是一个好的结局,心里略有安慰。
(后来看到说是真实的故事结局不是这样的,Thomas在圣诞夜打了安乐死躺在凯尔怀里静静死去,心里有一丝的难过,但是凯尔最终走出自闭症并考上大学,这无疑是个值得高兴的消息,Thomas的死也算是值得了。。。。。)

       [玄曦皓简评] 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而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碍,这种障碍也变成了教育的困难。试想一个无法与外界交流的人,如何学会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呢。这部电影围绕的主题便是交流与教育,只不过担负起这个任务的不是教师,而是一条狗。我不太清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但是我原意相信这是真的。对于卡尔和托马斯来说,他们似乎都是那样的简单、直率、善良,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共性,才能让他们的心靠得这么近。
    无论对于自闭症题材还是宠物犬题材,《我和托马斯》都是一部优质上乘的作品,温馨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场景里,同时也会暖化每一位观者的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4-2-6 20:14:00 | 只看该作者
《X宅男》 比利时 2007年

  本X是本在游戏《霸王》里的名字,游戏里他技压群雄、所向披靡。然而现实中的本却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少年,沉默寡言的他在同学们眼中犹如异类并且受尽那帮同学的欺负和侮辱。本时常幻想着自己就是游戏里面的勇士,可是现实的残酷却将一切幻想纷纷击碎。本游走于现实和游戏的之间,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本在游戏中结识一个叫斯嘉莱的女孩,女孩用她的真诚和勇气鼓舞着本重拾自我,最终在本的臆想中女孩陪伴他走上了一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4-2-6 20:14:13 | 只看该作者
《马拉松》 韩国 2005年
  二十岁的俊焕自小患上了自闭症,不懂与人沟通之馀,亦影响了自己的发展,故此他只得五岁的智商。俊焕妈妈为改善儿子病情,希望马拉松教练豪能训练俊焕。当初豪只是敷衍对待,后来看到俊焕对跑步的坚持,于是也开始用心训练他,希望他可以在真正的马拉松赛事中跑毕全程,从而改变他的封闭人生。
韩国影视欣赏作业
——《马拉松》影评
在路上……
  “你的腿是什么?”
  “百万美元宝贝!”
  “你的身体是什么?”
  “战无不胜!”
    这几句台词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第一次看到这几句台词的时候感觉很奇怪,甚至感觉有些好笑,难以理解,但是慢慢地,随着情节的深入,相同的台词和行为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同时也引起我们不一样的思考……
     这是一部韩国励志电影,讲的是一位名叫楚元的自闭症青年与马拉松的故事。主人公楚元从外表看起来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是个可爱、招人喜欢的孩子。某一天楚元被诊断出患上自闭症,妈妈庆淑听到这个消息后晕了过去。但是醒来后的庆淑发现楚元在跑步上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有一天,在世界性比赛中得到过第一名的著名马拉松教练正旭因酒后驾驶得到处罚,从而来到了楚元的学校。庆淑请求正旭教自己儿子跑步,刚开始正旭很烦楚元,但是随着和楚元慢慢地接触,正旭越来越被单纯、真实的楚元所同化,而楚元也渐渐向正旭开启心扉。正旭发现楚元身上有着马拉松运动员的天赋,决定训练楚元。一直对正旭有偏见的庆淑某天和他发生了争执,面对正旭的指责,庆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连好与坏都不会说的孩子太残酷了?在一次意外的发生,楚元说出了心中的话,告诉妈妈,当小时候的动物园是妈妈放开了他的手。妈妈患病住院,妈妈庆淑也开始意识到这么多年的自己错误,20年来,她在弥补动物园的遗弃楚元,而每次问楚元累不累的时候,总是说:“不累,对吧。”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了不说的习惯。妈妈庆淑开始不让楚元练习马拉松。然而,深爱马拉松的楚元还是在10月10号的日期里,独自一个人奔向赛场,在妈妈和教练的鼓励之下完成了比赛!
     看影评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弱者从来不需要同情,弱者往往比健全人表现更出色的坚强和勇敢,专注与自信……其实弱者让我们最敬佩。而楚元确确实实的证明了这一点,主人公在听到音乐和跑步中的享受一直在我的脑海,是那样简单——鸟语花香、美丽快乐。但是因为他是在跑马拉松,这个特殊的体育注定在三个阶段进行:开始是爱好,所以快乐,其次是瓶颈,达到生理的极限,痛苦。第三阶段就是跨越,在熬过第二阶段以后,反而平静,轻松,从而享受过程,等待收获。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电影,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像马拉松,做任何事情都有低谷和瓶颈,但是贵在坚持。就像现在的我,从曾经到现在,我在改变,我渐渐发现我变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执着,那么自信,那么无畏无惧,那么乐观向上,那么坚持不懈,我变得胆怯,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克服,而是退缩。我们团队的创新训练项目也是困难重重,我能想到的是大不了就放弃,而不是一定要成功。而楚元告诉我,只有想不想,没有能不能!现在我知道,我不会放弃的,那些懦弱的想法,只是我慵懒的表现,而它们必定不会阻碍我前进的步伐,未来的路上,我一定会遇见曾经的我,然后轻声问候:“原来你在这里……”
   原来我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
   最后想说一句,谢谢老师那么宽容和谦和,您给了我们许多个欢乐的、轻松的、毫无压力的夜晚,很多电影都让我们刻骨铭心,比如幽默有趣的《急速绯闻》、《欢迎来到东莫村》,还有让人感动的《马拉松》、《假如爱有天意》等等,这些电影教会了我学会坚持,给我呈现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人性的可贵,谢谢您,希望以后还能见到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4-2-6 20:14:28 | 只看该作者
韩国电影《马拉松》观后感
《马拉松》这部电影是由现实中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也是韩国电影界近年来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是一部充满为情却有发人深思的一部体育类电影佳作。本片导演郑允浩第一次指导剧情长片便一举拿下“韩国百想艺术大奖”的电影最高大奖和最佳剧本奖,这样的殊荣绝不仅仅来源于观众的眼泪,在感动人心的故事背后是导演对于细腻生活的诠释的掌控能力。作为韩国新生代青年演员,影片中的男主角赵承佑将自闭症楚源这一角色刻画的惟妙惟肖。在影片中楚源是绝对中心的角色,对于这一角色的刻画也成为电影成败的关键之笔,赵承佑能够不拘泥于剧本的框架,在很多时候以自身的即兴表演创造出不少闪光之处,比如在影片拍摄的过程当中恰巧有一架飞机横空而过,当录音师正发愁之际,赵承佑高高的举起双手口中还念念自语到“飞机飞机”。这简单的四个字不但解决了同期录音的问题,也生动的刻画了楚源这一角色的天真与无邪。在影片当中担任母亲这一角色的韩国资深女演员金美淑在韩国相当受欢迎,在她含着泪读完剧本的时候便下定决心要出演这位母亲的角色。影片中对于母亲这一角色的刻画饱满且不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在对于自闭症儿子的爱当中又夹杂着迫于生活的无奈,原本幸福的生活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到来支离破碎,但是作为母亲又不能对于孩子弃之不顾,这样的矛盾一直折磨着这位母亲,最后母性的伟大终于战胜了命运的残酷。
马拉松是国际运动中非常普及的一种长跑项目,是所有跑步运动当中最长的项目,对于运动员体力与毅力都有着严峻的考验。对于希腊来说马拉松一直以来都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灵魂部分,因为在这个常人无法完成的运动中需要付出太多的艰辛与毅力,对于终点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成为难能可贵的马拉松精神。
在电影《马拉松》当中就很好的利用了马拉松的体育精神来嫁接母亲对于自闭症儿子楚源的爱,楚源在一般人眼里看来和其他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渐渐成长的过程当中母亲才发现儿子的不同之处,当得知儿子患有自闭症的时家庭的矛盾也渐渐开始,对于这样的不幸,母亲也一度想要放弃楚源,但是最终也没有割舍下母子之间的亲情,反而使得母亲更加内疚,于是楚源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哪怕离开丈夫离开小儿子。虽然楚源让她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但是她也发现了楚源一个异于其他孩子的优点这便是楚源的跑步能力,于是在楚源小的时候便开始了风雨无阻的跑步练习,她自顾自的相信这会成为楚源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最大价值。故事的发展转折点源于因酒后驾驶被派往楚源所在学校教课的著名马拉松教练郑旭,母亲庆淑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楚源能够得到更好的训练,于是她就不辞辛苦的拜访郑旭要求他担任楚源的教练,但是由于自身的经历本来就已经放弃马拉松的郑旭对于训练一个自闭症孩子相当的抵触。随后在渐渐相处的过程当中,郑旭开始被楚源的单纯所感染担当起楚源教练的职责,可是故事最大的矛盾也因此而产生,在与教练交流的过程当中,庆淑也开始怀疑自己为楚源所设计的人生道路是否正确,在不停的长跑之后心脏疯狂的跳动楚源是否真的发自肺腑的接受。整个影片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对立和矛盾,楚元之所以能够坚持马拉松,是因为有母亲的全力支持。但是楚元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也是故事的主线之一,楚元究竟是因为妈妈的要强而被迫练习,还是完全出于自己喜欢?当楚源开始接受知名运动员郑旭的指导后,矛盾又增加了一层,此外,楚元的母亲和楚元的父亲等亲人间也存在着一些对立因素。当楚元最终迎着和煦的阳光跑在马拉松跑道上,成功地跑完全程,和妈妈热情地拥抱时,所有的对立全部消失,矛盾得到化解,楚源得到了这个世界的认可,影片达到了情节的高潮。同时该片亦引起许多话题,社会各界也更加关心自闭症人士的发展问题。
《马拉松》这个有笑有泪的故事中以自闭症患者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自我实现和沟通的故事。故事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是由于导演的匠心独运,这部电影拍摄得非常感人且耐人寻味,让每一个看过的人都难以自抑的深思人生的种种。电影中景物画面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从手指间掠过的草叶,传递到手掌上的心跳,从眼角拂过的清风,敲打着额头的雨滴……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美丽和伟大,让人深深地为之动容。
对一个不喜爱长跑的人来说,电影《马拉松》也许只是一部温馨可口的甜点,包含恰到好处的情感风味。但它所隐射出的体育精神与人性的真实所带来的震撼和触动之大却达到另一番无法言表的光景。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演进,当代人的价值观也在渐渐的随之变化,追求成功的捷径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目标,吃苦耐劳仿佛早已脱离了这个社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东西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这也就是体育电影为何让人振奋的原因。在电影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剧中人物对于命运的对抗、对于生活的坚持。楚源的母亲因为母子亲情在众多压力之下也没有放弃楚源,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在这个社会绝对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十年如一日的监督楚源训练,这是一种坚持。曾经有过辉煌成就的教练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马拉松这项他热爱的职业,但是只要给予这激情一点点篝火它便会再一次复燃。在楚源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仿佛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打开他的心门,但是唯有马拉松是他多年来相伴的朋友,虽然我们不能够确信他是否真的热爱这个运动,但是恰恰是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世界我们才能够真切的了解到在不受外界影响的环境之下,坚持在这里是如此的纯粹。楚源的世界是简单的,简单到听从妈妈所说的每一句话,简单到只要有饼干、面条就满足了,用尽全心全力去保护儿子的妈妈或许已经意识到儿子对于跑步的喜爱是可以治愈他自闭症的唯一办法,她用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对待自己认定的每一件事情。其实,《马拉松》所描述的故事只是一个简单纯朴的关于爱与坚持的电影,但是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点燃了很多人心里已经奄奄一息的火焰。而这,也是体育电影永恒的魅力。平凡无奇遭受命运愚弄的底层人,经过不懈的奋斗,克服了连串的失败和挫折,最终走向成功。虽然你可能对马拉松或者其它体育项目不感兴趣,也不太喜欢这听起来有点老套的温情电影,但是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是如此温暖人心、令人感动,我相信它会吸引每一个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4-2-6 20:14:40 | 只看该作者
[玄曦皓简评]
     这部电影被誉为韩国版的《阿甘正传》,从整体的质量来说,两部电影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没有比较的必要。但是《马拉松》同样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郑允哲自编自导的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的事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表现出了自闭症对于一个家庭、尤其是母亲所带来的各种考验。
     准确来说,影片中极力在传达出的是母爱,同时也在探讨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究竟应该如何去关爱。可以说草原的妈妈是个称职的母亲,他为了儿子能够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下来几乎倾其所有,可是这种超负荷的爱却让草原感受到了压力。他去跑步,已经不单纯的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让母亲可以放心。由此,母亲的这种强迫式的爱便成为了值得考虑的问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14-2-6 20:16:15 | 只看该作者
《与光同行》 日本 2004年

  迎接新生儿本是件令人欣喜的事,然而诞生在东家的第一个小生命却是个无法与外界正常沟通的自闭儿。原来温馨的小家庭因为这个孩子,开始出现嫌隙。身为自闭儿──小光的母亲,幸子付出更多关怀与照顾;虽然充满辛酸血泪,但小光逐渐成长。透过不同的疗育方式,小光以自己的步调理解这个世界。有不和善的人,但更多的是宽容友爱的双手。对于未来,小光的爸爸妈妈不奢求,只希望小光能成长为一个开朗、有精神、有用的大人!
《与光同行/与光一起》分集介绍:第一集
  因为丈夫工作的关系,幸子带着儿子光赶往横滨,在出租车上本来安静的光突然大喊大叫起来,下车后一人跑到了高楼的天台上,一个穿戴整齐的女人将光从危险的天台上抱了下来。光是个有自闭症的孩子,从一出生就从没有喊过爸爸妈妈,是个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幸子的婆婆和丈夫都一度认为光的自闭症是因为幸子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才产生的,这让幸子很难过,光经常将家中的东西翻的乱七八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幸子发现光乱翻东西只是为了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片锡纸,幸子又去见了那个曾救下光的女人,原来那女人是七月小学牵牛花班的老师名叫里绪秀美,她由于经常带特殊的孩子所以对自闭症有些了解,幸子想让适龄的光去上七月小学……

《与光同行/与光一起》分集介绍:第二集
  在入学典礼上,光突然扑倒了摄影师不管不顾的撕扯起他的衣服来,原来是光对摄影师上衣上面闪光的饰物感兴趣所致,光是牵牛花班的学生同时也算是一年一班的一员,而一年一班的孩子的家长们对光的到来都不太欢迎,他们害怕这样的孩子会伤害自己的子女。里绪老师为了让光适应学校的环境喜欢上学做了很多尝试,甚至还亲自动手为光做了一个小屋,她将光生活中所接触的人和事物都用相机拍下了照片叫光看并告诉光他们的名字,光在这样的教育下症状有所缓解,甚至还第一次喊出了妈妈,这一声妈妈让幸子和雅人喜及而泣……

《与光同行/与光一起》分集介绍:第三集
  光去放运动器材的小仓库拿呼啦圈被老师反锁在了里面,由于被砸上了手臂在里面大喊大叫而被发现,里绪老师要求学校的其他老师对光的一举一动多加留意希望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光的父亲雅人终于开始正视现实更多的了解跟自闭症有关的知识。与此同时幸子的婆婆也开始试着了解跟自闭症有关的东西,幸子为了让学校的同学及小区的邻居更多的了解光以及自闭症印制了很多宣传单,通过这些宣传单更多的人了解了自闭症和光。一日在家养伤的光突然呆呆的盯着书包看了起来,原来他竟然想去上学,幸子对此很是高兴,在领着光上学的路上,一年一班的女生小萌走上前来对光说出了第一声你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2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