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blackey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自闭症的优秀电影电视剧推荐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14-2-6 20:53:01 | 只看该作者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正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看过的人一定又觉得,似乎所表达的又不止这么多。该影片获宝莱坞第53Filmfare Awards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是印度著名演员阿尔米·的导演处女作,而片中那个有魅力的艺术老师就是由他本人出演。剧情介绍
伊翔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伊翔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翔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库巴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翔。尼库巴很快也发现了伊翔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翔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库巴对伊翔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翔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这是一部类似于《我的左脚》之类的励志电影,讲述了一个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症的男孩,在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培养下,逐渐摆脱自己的生理缺陷,迎接美好人生的故事。《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著名男星阿米尔-汉自导自演的首部作品,推出后很快获得热烈响应,获得印度本土电影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故事三项大奖,在出品大量电影的印度,官方选择此片出征奥斯卡,足见它的受欢迎程度。阿米尔-汉是一位才华全面的实力派演员,早在20年前,他主演的爱情悲剧电影《冷暖人间》就曾在中国内地上映,他扮演的痴情男拔刀徇情曾感动了许多观众,其2001年主演的《印度往事》则杀入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决赛圈。而他2009年担任主演的大热电影《三个白痴》(《三傻大闹宝莱坞》)则让他被更多中国观众认识。
一直想给《地球上的星星》写篇影评。
  我看了好几遍,还是想看。别笑我,我总是用鼠标点到阿米尔出场前后看。
  那大概因为:没有爱的伊夏的世界我不忍看,而有爱的世界太美好了。
  尼克老师是爱的使者。


思绪很杂乱,想到哪里说哪里吧。


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看上去不好好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调皮到逃学的学生。他们也是,无论老师怎么辅导都辅导不好的。如果有尼克老师,大概就会明白,他们不是不努力,只是遇到了别人都不了解的问题。如果有尼克老师在,世界上就有人理解他们了,就会有人爱他们,让他们不再那么自卑、孤独。


我在记忆中搜索,搜索我遇到过的所有老师。几乎是所有,他们关心成绩,关心荣誉,却从来没有人关心学生是否快乐,关心他遇到的问题,给他赞美。
  我从小是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所以没有遭到老师毁灭式的批评——如所罗门群岛人的砍树方式。但我仍然有我的问题,我的不快乐,我的被压制。这在中国,也许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真心关心孩子快乐的人少,老师更少。
  想到这里,就更同情那些曾被老师严厉、不公正批评过的孩子们。
  我在想,什么是老师?什么人能做老师?
  我们通常认为的老师,有渊博的知识,是某一个领域的权威,所以,他教我们。
  可是我认为这畸形了。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快乐成长,一个孩子,快乐不快乐,比他现在是否知道大量的知识要重要的多。所以老师更应该关心学生快不快乐。
  一个班,60个孩子,做到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快乐不容易。因为,很多东西是只有深层了解才获得的。当一个好老师,不容易。


我也曾短暂的当过老师,可,自认为不古板的我,仍然犯着电影中老师们的错,可见这错误有多么狡猾不易察觉。我的问题是,我和他们一样,把成绩、学习的效果当做我唯一的目标,我和他们一样,从未想过我的学生是否快乐,是否学得快乐。
  当尼克老师捧起伊夏满是红圈圈的作业本,惊讶地看着的时候,我也很惊讶。因为,我也一样无情地这样判过。对学生作业和考试中一点点错误也不放过,是个眼睛专门找错误的人,那卷子,和银幕中满是红圈的作业本是一样的。
  我无法描述那一刻心里的感觉。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老师,并不是每一个成为老师的人都是合格的老师。
  我的那一段,算是不合格。
  当电影演到Tulip学校的镜头时,当美丽的音乐陪着这些智商有问题的儿童尽情摇摆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尼克老师们管他们叫地球上的小星星。从大众角度看,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显然不如有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满意,我有一刻在疑问,那尼克老师们这样照顾他们,是为什么呢?是同情吗?
  同情说:你真惨,接受我的施舍吧。
  爱说:你很美好,接受我的帮助和祝福吧。
  尼克老师们,爱这些孩子。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Believe me,你们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我也为这些孩子感动,同时也被教育。如果你的人生遭遇什么挫折,就来看看这些孩子吧!人生已经如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只能做一些,使它变得更好。这就是爱。孩子们的爱,尼克老师们的爱。


  印象最最深刻的是在办公室尼克老师和伊夏父亲的对话。

您是……”

来出差的。

来看伊夏的吗?

是,还没,但是我会。我想要先跟你谈谈。爸爸高高在上,翘起了二郎腿。

请说。

我太太一直都很难受。所有关于阅读困难的资料她都查了。我希望你知道。爸爸眼睛亮亮的,一脸自豪,像商务洽谈一样。他望着尼克,好像在等他的赞许。

为什么。

这样你才不会认为我们是一对不关心小孩的家长。
  尼克无奈地笑了下。

关心啊?关心的确很重要。
  爸爸同意地笑着点了点头。尼克继续说。

它拥有治疗的力量,是痛苦的慰藉。
  爸爸还在点头,但眼神告诉人他似懂非懂。

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一个拥抱;常常给他们一个充满爱的吻;让他们知道我在关心。
  爸爸的眼神开始看地。尼克继续说。

“‘儿子,我爱你如果你觉得害怕就来找我你出错了,失败了,又怎样?我都陪着你,不要怕’”尼克用一种父亲的口吻深情地对着一个孩子说着,他好像在教他。

一再保证。
  父亲的眼睛望着地。

关心啊?这就是关心,不是吗,鲁斯提先生?


爱看起来是这样简单,但它只能出自于一个有爱的人心里。出自于爱,以行动终,所为的都是给一个人保护与快乐。但很多人都是在谈论着爱,定义着爱,却鲜于行动。
  有的人在说着爱,有的人在做着爱。


小伊夏在尼克老师的帮助下,终于一点点找回自信,学习上的困难也一步步解决。在画画比赛上,他画了一幅心中最美的世界:清晨学校山顶上的池塘。画里有小鱼,莲花,树木,湖水,山峦,花草,水鸟,朵朵白云的阴影和倒影,画中间是小小的伊夏,衣服颜色鲜艳,能看见他心中的快活和世界的静谧美好。
  当小伊夏害羞的把画交给尼克老师,再转过去看尼克老师的画时,我无法形容伊夏和我的震撼和激动……但我不说了,还是给没看过影片的人留些空间吧。


结尾曲超好听,我都想去学印地语了。Taare zameen par…


献给十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影片。
  献给地球上所有小星星们!


注:我忘了一句话,在看过很久了以后,补上:
  看阿米尔那么用心用力地拯救伊夏,其实感动之余也会觉得苦涩与疲惫。如果不是老师一个人这样,而是所有人都对伊夏很好,就不会这样。最大的心愿是:但愿世界上没有需要被拯救的孩子,拯救人的老师,但愿爱与尊重成为最平常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14-2-6 20:53:30 | 只看该作者
地球上的小星星观后感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小星星〉,是写一个有着阅读障碍的聪明孩子伊桑不被老师、同学理解,时常被嘲笑被骂笨蛋,他最亲的父母也对他失望透顶,将他送到寄宿学校就读。片中伊桑眼神所透露出的无助、无奈以及因为恐惧而不由自主的战栗是那么令人心痛。
伊桑有一本自己的画册,当看到画中的父母和代表他自己的小人儿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直至完全离开时,伊桑的心该是怎样的一种失落和伤心,谁来理解这样一个看似顽皮不听话,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认真作业考试常常得鸭蛋的孩子,谁又会试图来了解这样的一个孩子,去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的需求解决他内心的困惑。他的父母没有这样做,他们只顾着从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只知道看孩子失败的表象却没有深层次的去探究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桑的父亲为了向尼康老师证明他其实也是关心桑的,举的例子却是他妈妈从网上了解了关于阅读障碍的情况。孩子需要的当然不是口口声声的,而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关心,哪怕一个会意眼神,一次轻轻的牵手。但是桑的父母都没有做到,他们对桑的是有着条件的爱,他们打着爱的名义用心灵-力去征服孩子,严重伤害了孩子心灵
片中伊桑的老师们,本该是灵魂工程师的他们却做出了伤害孩子心灵建构的事,更令人心痛的是他们---伊桑的父母和老师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伤害着孩子。
其实,伊桑父母对教育的盲目和无知就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的缩影,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其实都是有条件的爱,孩子成绩优秀了、孩子得奖了给家长增光了长脸了,家长非常高兴也更加疼爱孩子了。象片中伊桑的哥哥---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球赛失败了,他父亲所表现出来的愤怒都体现出他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爱,为什么不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去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给孩子以安慰呢。象伊桑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是普通动物都具备的爱,而对孩子最高境界的爱应该是智慧的爱,是讲求方法和智慧的爱。虽然可能我们家长一时间还做不到智慧的爱孩子,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试着慢慢改变自己,我们至少可以做到理解的爱,理解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不管是好的或看似不好的行为,我们要铭记孩子每一个或好亦或所谓不好的行为背后,都一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凡事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想,做一个理解孩子的父母,做一个真正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孩子的家长,那么,我们孩子的生活才真正充满了阳光,父母才真正是温暖孩子的太阳。
伊桑的心门渐渐的关闭了,桑麻木于这个世界,任何事都提不起他的兴趣,包括他曾经很喜欢的画画。美术老师尼康的出现,给伊桑的人生带来了新的生命。故事的结尾是非常美好的,尼康老师用他的爱拯救了伊桑,伊桑会阅读了,他的其他课程也渐渐的跟上来了,最后在绘画比赛中伊桑的作品甚至击败了尼康老师的作品获得成功,那一刻我真的泪流满面,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幸福更能打动人,伊桑从拾孩童的欢乐,从此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据资料显示,现在孩子中间出现阅读障碍学习障碍的比例并不低,只是大多数因为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善于发现的人而被统统贴上不听话顽皮捣蛋的标签归类到一起,这才是最令人心痛的,又有几个孩子有伊桑这么好运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14-2-6 20:53:52 | 只看该作者
电影《星星的孩子》

星星的孩子即孤独症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又称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之所以唤作星星的孩子是因为自闭症儿童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星星的孩子》剧情介绍

本片是献给身为父母的外来务工者, 两亿人的身后有多少孩子等待着他们的照顾和关爱。也是献给所有残疾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我们是连在一起的!
  一列南下的火车,从北方的冰天雪地来到了“中国制造之都”东莞,当内蒙姑娘梁铮铮(梁静
饰)带着孩子开始了这次旅程,她火辣辣的
性格和自闭症儿子(朱江迪
饰)的缄默形成了命运的交集,走到了法律和情感的边缘,何处是他们的家园?
  梁铮铮从不怀疑自己无论容貌或能力,哪一点都不输给别人,然而,这一切都被她儿子改变了。儿子8岁,行为古怪,无法交流,除了长相外,几乎不象地球人。由于这个怪异的孩子,梁铮铮丢掉了丈夫、失去了工作、欠下了债。她决定去南方寻找新生活。
  在东莞一家工厂,她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男人。她把儿子送进社区养护所,开始了与洪卫星的一段同居关系。洪卫星是她的上司,刻板严明,这一套在这间万人工厂如鱼得水。梁铮铮在洪卫星身上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她要跟他结婚,甚至甘愿为他蹲监狱。然而,儿子成了这桩婚姻的障碍。绝望之下,她放弃了儿子。
  梁铮铮住进了高楼,有了更“体面”的工作,内心却无法逃离丢弃儿子的负疚。这一天她来到警察局……正如许巍的歌唱道:当心中的快乐在一瞬间开启,我想拥你在身边,与你一起分享。
  该片在2011年第七届“中美电影节”中获得最佳新晋导演奖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14-2-6 20:54:23 | 只看该作者
《星星的孩子》影评
希望更多人知道(叶子
因为自闭儿童志愿者的社团工作先看了这个电影,眼泪哗哗的。虽然平时确实是看什么电影眼泪都哗哗的,但主要还是因为想到了平时接触的那些自闭症家庭的父母。
  正面新闻看多了,大家大概都会觉得这样家庭的父母都是任劳任怨的低调卑谦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尤其是自闭症的孩子,他不是你想象里的那样不说话,而是常常大吵大闹反复嘀咕,我最不能忍受周围的人像看外星人似的赤裸裸地扭头过来盯着孩子和大人看,这种时候,还有一些父母会显得不好意思,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有一次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因为孩子不能升小学,得一直在幼儿园待着(但是幼儿园里还有很多正常的更小的孩子)。孩子不肯写字,这个父亲以为志愿者不知情,还要反过来安慰说:我儿子自闭症呀,所以是这样的。但是他说到自闭症的时候,还是有点不自然的停顿。我们心里真难受,这是个多善良又多为难的父亲!
  与其说上天给了这样的家庭一个礼物,直截了当地说,真的就是一个磨难,我们在这儿讨论上上网打打字特轻松,可是无论谁家有这样的事情谁都没法想象。所以,如果有人能看到我这篇东西,如果你和你的朋友走在街上,恰好遇上这样的家庭,你的朋友回头看人家,我希望你能告诉他:别这样。
  如果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病的状态,感谢导演还有所有工作人员,能让更多人了解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14-2-6 20:54:36 | 只看该作者
《星星的孩子》:弱势群体的一种关注陈苗导演的这部电影《星星的孩子》,是以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为展现对象,影片主要讲述了内蒙古托县少妇梁铮铮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千里迢迢寻找丈夫,引出来一段情与法冲突,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是一个弱势群体的代表,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是痛苦的,每天都极少有欢乐,面对无法和世界沟通的孩子,父母已经到了一种绝望的境界。这类现实主义电影通常都是要反映一些社会问题,《星星的孩子》在题材和内容上与《海洋天堂》近似,但此类作品实难在票房上有多大作为,就连《海洋天堂》有李连杰坐镇的情况下,都只有过1千万元的内地票房收入,更不要说《星星的孩子》只有梁静一位明星独挑大梁了。


但这种电影不是为了票房而拍,是为了这些在痛苦中的家庭拍摄,展现这样的社会问题,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样的家庭,甚至进一步奢望这些自闭症儿童得到一些社会援助,这就是《星星的孩子》这部电影诞生的意义,不期望影响所有人,也不奢望改变社会现状,但发出一种声音,传递一次信息,都有可能得到回应,这也是现实电影的社会功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14-2-6 20:54:53 | 只看该作者
星星的孩子:
妈妈撑起的一片天(壹圆



母亲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的健康与否。在每年的4月2日,这个特殊的、被称为“世界自闭症日”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该留意这些自闭症患儿及他们的亲人,想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给这些孩子多一些关爱与理解。
  在今年母亲节上映的影片《星星的孩子中》,就把焦点对准了自闭症儿童及他的母亲这个弱势群体。这部影片讲述了梁静饰演的母亲从内蒙古带着自闭症的儿子到广东东莞寻找父亲的故事,在片中母亲用绳子绑在儿子的腰间,就是怕在新的城市儿子走失,这根绳子联系着母子两,同时也是母亲心中的绳子。面对有自闭症的儿子,母亲显得很无助,在孤单陌生的城市,面对茫茫人海,不知该去往何处。
  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紧凑而充满人情味的剧情,他关注了被忽视的人群,试图通过大荧幕去唤醒人们心中的柔软。在《星星的孩子》中,梁静塑造的很到位,与之前在《夫妻那些事》中的作女那依截然不同。母亲是矛盾的,母亲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男人,这时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就成为母亲新生活的障碍,选择新生活就得放弃儿子,母亲试图放开手里的绳子,却怎么也做不到,她也不知道自己再做什么,该做什么。
  总体上,这是一部主打温情,反应社会问题的电影,值得一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14-2-6 20:55:09 | 只看该作者
星星的孩子爱地球
陈苗带着她的这部作品来到了高校,我也就前去凑个热闹。
  
影片描述了一个母亲带着自闭症的孩子去东莞寻找父亲的故事。找父亲只是个开头,父亲跑了,母亲只得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
  整个片子的线索在于母子之间的关系,母亲想安置孩子,母亲为了孩子想找个男人依靠,母亲扔了孩子,母亲找到孩子。
  故事情节并不出彩,却比较紧凑。由于接触了大量自闭症的孩子和孩子家长,影片对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刻画得比较逼真,不做作。
  
自闭症的孩子都喜欢圆的东西。
  看到圆的东西,他们就忍不住大叫。
  围着一棵树,就想转起圈来。
  坐上旋转木马,可是喜不自禁。
  
于是,片子中,新新看到妈妈,从来不会喊妈妈,而是喊“地球”。所以在结尾的时候,妈妈重新寻找到孩子的时候,孩子看到妈妈,一句话不说,最后也只喊了一句“地球”。
  确实,如果在这时候,新新能喊出一句妈妈,很多观众都会落泪,但是导演能隐忍地处理这一结尾,不滥情。
  这部电影不算催泪,但有些压抑。梁铮铮在作为母亲和作为女人之间的挣扎,是很多女人内心的挣扎。那一根拴住自己和孩子的线被比作脐带,想想也很贴切。



 总体上来说,这部影片诚意有余,惊喜不足。中规中矩,可以一看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14-2-6 20:55:25 | 只看该作者
星星的孩子是俄底修斯的孩子
老探戈



  与其说《星星的孩子》是一部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母亲成长的电影,而自闭症儿童不过是这部电影一个重要的背景,显示着一个母亲的恶劣生存环境。
  看完陈苗导演的这部新片,我多少有一点感到意外。原本以为影片将围绕亲子关系大做文章,却未曾想到陈苗却一笔荡开,把影片的重点落在母亲的成长这样一个更为深远的主题上,从而把《星星的孩子》与大名鼎鼎的《海洋天堂》区别开来。对于一部只有六百万预算的小制作电影来说,这未必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说起自闭症,人们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自闭症患者尤其是儿童的身上,关注他们与我们的种种不同以及他们生存的不易,关注他们的存在给家庭带来的种种麻烦和艰难。而我们日常所见,其实无非是生活的表象,难以真正进入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尤其是父母的内心。《星星的孩子》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虽然这尝试并非尽善尽美,但也足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与震撼。


影片中的母亲梁铮铮,挣扎在社会底层,而她的种种挣扎,其实仅仅是因为她有一个自闭症的儿子。一旦摆脱开这个孩子,她的生活将会顿时改观。但她并没有轻易选择放弃,而是带着儿子从北方的内蒙来到南方的深圳,希图在这个发达的南方都市靠自己的劳动改善自己和儿子的境遇。然而,深圳不是她想象中的黄金天堂,都市里也没有当初她的梦想,她必须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现实的现实,甚至不惜以她可以接受的方式出卖自己,——正如影片台词所说,她要的不是脸。然而,梁铮铮的一切努力终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粉碎,儿子是她无法逾越的一个障碍,然而,当她终于狠下心来消除这个障碍并付诸实施的时候,所有的机会都已经离她远去了。等待她的,仍然是在底层的挣扎,同时又加上了一层抛弃儿子的心灵折磨。而这折磨,较之生活的艰难,是她更加难以承受的。于是,她走进警局,冒着再度入狱的风险,也要寻回被自己抛弃的儿子。而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儿子,更是为了拯救她自己。
  当梁铮铮带着儿子踏上北上的火车离开南方的时候,表面上看来是一种退缩,但当冰封的黄河再度出现在影片结尾的时候,这个故事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奥德赛,重归回家这样一个永恒的母题。历经磨难、终回故乡的梁铮铮,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逃离家乡的女人,——太阳洒在冰封的黄河上,解冻还会远吗?而作为观众,我们知道,那条系在母子腰间的五彩绳,已经在母亲与孩子的心灵之间打下了一个永远不会再度解开的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星星的孩子,也是俄底修斯的孩子。
  作为一部新写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星星的孩子》看上去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惟其如此,它才不仅仅只具有令人感动的力量,也逼迫着人们向更深处思索。爱,抑或母爱,并不都是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很多时候也是冷酷的、现实的,甚至是无情的;而自闭症患者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家庭关系和家庭内部事务,更是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密不可分的。而这,才是我们生存其中的真正现实。


还好,希望总是有的,因为太阳已经洒在冰封的河面上。但令人感到些许遗憾的是,这希望更多的是属于那个自闭症男孩,而非他历经磨难的母亲。对于梁铮铮这个成长中的母亲来说,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成长的烦恼仍然会有很多。而这一点,已经被一位来自台湾的母亲在首映礼的现场证明。


奥德赛是一个圈,这是俄底修斯无法逃脱的宿命,也是一种步步惊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14-2-6 20:55:3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名字叫可汗].MyName is Khan2010

导演:卡兰·乔汗 Karan Johar

编剧:施巴尼·巴提贾 Shibani Bathija

尼冉简·以英加 Niranjan Iyengar
   [剧情简介]

信奉穆斯林教的里兹瓦·罕(沙鲁克·罕 饰)从小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母亲去世后,他追随弟
弟扎克尔(吉米·舍尔吉勒 饰)的脚步从印度孟买移民美国旧金山。里兹瓦在帮哥哥的化妆品公司推销美容产品时认识了经营发廊的单身母亲曼迪娅(卡卓尔 饰)。里兹瓦不顾哥哥的反对执意与印度教的曼迪娅结为夫妇,一家人和谐美满。9.11恐怖袭击的发生使美国国内掀起了反对、歧视穆斯林教徒的风潮,里兹瓦与曼迪娅的发廊被迫关张,而曼迪娅的独子山姆(Yuvaan Makaar 饰)更是在一场由种族歧视引发的少年争斗中意外身亡。悲愤的曼迪娅将愤怒发泄在了里兹瓦的穆斯林姓氏上,说只有里兹瓦告诉美国人民及美国总统他的姓氏并非与恐怖分子相关,才会与他再次相见。就这样,执着的里兹瓦踏上了艰难的觐见总统之途……

[玄曦皓简评]

太美的故事往往总给人虚假的感觉,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这个世界上可以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上帝的宠儿。但是有些电影却在完美的故事里给人虚假却又满足的观感,例如《阿甘正传》,例如这部《我的名字叫可汗》。的确,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人身上,并且每每都可以逢凶化吉,这也太让人羡慕之极了。好运气,成为了外在的形式,而故事的核心却是围绕着扎扎实实的爱。

最近的几部印度电影成色都不错,如《三个傻瓜》就成为了很多人大爱的电影。同样的,这部《我的名字叫可汗》也拥有极高的号召力,这类电影并不是说有什么大场面,可贵的在于分分秒秒都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你耐心的看下去。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出色故事以及极高的叙事技巧的,否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一定让人觉得乏味。再加上宝莱坞万人迷沙鲁克·罕的精湛演技以及传统的印度风情的配乐,都成为了这部电影成功的基石。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14-2-6 20:55:51 | 只看该作者
[自闭历程].TempleGrandin2010

导演:米克·杰克逊 Mick Jackson

编剧:克里斯托弗·蒙格 Christopher Monger

莫瑞特·强森 Merritt Johnson
   [剧情简介]

坦普·葛兰汀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她的妈妈为了抚养她成人吃尽了苦头。

1966年的暑假,葛兰汀来到了自己的姨妈家度假。在这里,葛兰汀对牲畜特别感兴趣,因为自闭症的原因能促使她像牲畜一样思考。后来她发现自己能在固定牲畜用的挤压机里安静下来,挤压机对她有安定神经的作用。
  暑假很快就过去了,葛兰汀来到了大学。为了平息自己的情绪,葛兰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挤压机。为了能让挤压机保留下来,葛兰汀为挤压机的实际效果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她写了一份论文给教授,说明不仅仅是对自己,对别人,挤压机也有类似的作用。这份报告打动了教授,葛兰汀保留下来了自己的机器。
  大学毕业之后,葛兰汀继续着自己研究生的学习,她选择的专业是畜牧学。因为葛兰汀能像牲畜一样思考,所以她能够撰写出了不起的畜牧学论文,并且能设计出令人叫绝的浸淹池。葛兰汀的设计体现了她对动物、社会以及宗教的理解。无论牲畜最后是不是变成了肉类,在它们活着的时候,葛兰汀要让它们获得充足的优待尊重。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葛兰汀参加了一个自闭症的研讨会。她打断了所谓的学术发言,走到讲台上向听众诉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玄曦皓简评]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而且是一部质地淳朴、品相上乘的传记电影。片中对于坦普·葛兰汀这一形象的塑造是较为成功的,抛开琐琐碎碎的小事不谈,《自闭历程》在借用坦普·葛兰汀对待被屠杀的牲畜的尊重之心,似乎在传达着社会应当对于自闭患者也多一份尊重。

尊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并且也不会因为对某些弱势群体尊重而遭人非议,这种善举反而会帮助如自闭症患者一样有缺陷的人树立与人交流的信心。一个没有歧视、没有鄙夷的社会环境能够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如果周围的人都可以多一份尊重的心,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台巨大的挤压机,让坦普·葛兰汀这样的自闭症患者感觉到安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14-2-6 20:56:10 | 只看该作者
[莫扎特与鲸鱼].Mozartand the Whale2005

导演:彼得·纳斯 Peter Nass

编剧:罗纳德·巴斯 Ronald Bass
     [剧情简介]

唐纳德(乔希·哈特尼特)是一个养着一只小鸟爱人和算术能力超强的善良但不幸的出租车司机。象很多艾斯伯格症候群综合症(一种影响人们社会关系但对人的智力没有大影响的精神疾病)受害者一样,他喜欢图案和惯常程序。但当美丽而难以琢磨的伊莎贝尔(拉达·米切尔)加入他领导的自闭症支持小组后,他的生活、他的心都被搞得乱七八糟。虽然坠入爱河,但是他们的才能被彼此的不认同而抵消,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
     [玄曦皓简评]

故事美得有点过火,甚至让我都没发觉到片中的主角还是自闭症患者。大概是由于看的版本是国语配音的,导致失掉了一些原汁原味,仿佛所有人说话都太正常了,没看出有什么异样,但是这对男女确确实实是自闭症患者,他们还参加自闭症患者的聚会。这让我想到了是不是同样的人才会更有共同语言,比如大人总是喜欢和大人在一起,小孩子总是喜欢和小孩子在一起。或许同样病症的人也会有同命相连的感受,让他们更加容易的走进对方的世界。
将故事设置在自闭症患者之间,并且给他们安排一段恋爱,这个初衷也是值得考究的。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交流是困难,而恋爱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不过还好,《莫扎特与鲸鱼》整体的故事脉络还是很清晰的,并且所有的情感起伏也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影片似乎还少了一点神,缺了这份神,整体的质量要大打折扣。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14-2-6 20:56:24 | 只看该作者
影评那个傻傻的男人——《莫扎特与鲸鱼》genini520

男主角在万圣节把自己藏在了鲸鱼套装里,他希望自己是只鲸鱼,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生都像是身处世外看着游行的队伍走过,但如果我是只鲸鱼,我就身在游行当中了。因此就让我们叫他鲸鱼先生吧!

里面出现过的大部分角色都是患有自闭症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鲸鱼先生就是把他们聚在一起的主导。但其实他也是有自闭症的。也因为怕寂寞,更深层次的是想让如同自己一般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上天对人算是公平的,鲸鱼先生对数字颇有天分,但也因为这种天分才造就了他今天的自闭。所以说到底公不公平,真难说的清。莫扎特小姐就是我们的女主角,之所以叫莫扎特小姐,是因为她在万圣节把自己装扮成了莫扎特,当然主要的还是她对音乐对创作的爱。她也有自闭症,我却觉得说强迫症更适合。她很开朗只是说话太直,为人也不孤僻,而且很乐于交往。这样两个性格的人碰到一起,也像正常的情侣,只是主动性互换了。鲸鱼先生人很好,特别诚实,却不善与人交往,就算对莫扎特小姐很有好感,也只会在暗处观望。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气,也是为了朋友。这样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怕是得不到幸福了。可偏偏他碰上的是莫扎特小姐,且这位莫扎特小姐还很喜欢他,一切也就不一样了。莫扎特小姐主动约他出来玩,因为知道他害羞。莫扎特小姐在他失约后主动去他家里找他,因为知道他不习惯。莫扎特小姐鼓励他成为一只鲸鱼,真正的成为鲸鱼先生,不再只是身在人群之外。当然莫扎特小姐也是个怪女人。约会后感觉很好,却不接鲸鱼先生的电话。所以这个电话到成为了电影中连接两人的一条纽带。鲸鱼先生的声音很好听,憨厚的傻傻的,很懦弱却又很执着。每当莫扎特小姐在家里听着他的留言,脸上有些困惑却也漾着幸福。人总是容易被最纯真的东西打动,当鲸鱼先生不敢直视身边人转而侧着的半边脸上呈现出惶恐的眼神,我知道我喜欢这个男人。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一个男人,其实很勇敢。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爱情,也像普通人一样是简单的相处问题,相处的好,幸福快乐,相处的不好,她们走的却是极端。所以当莫扎特小姐下定决心要与鲸鱼先生只做朋友后,鲸鱼先生却提出要结婚,莫扎特小姐想不明白了,于是做了傻事。对于这些自闭的人来说,有些我们看来随意的问题对于他们却特别复杂。但有时候他们却比我们思想简单,所以相爱最终能够在一起。我想他们以后的生活未必会一帆风顺,但愿他们事事都想得简单些。

这电影故事很傻但不天真,里面的配乐很顺耳,你不一定会印象深刻,却应该是喜欢的。

有点喜欢鲸鱼先生,看他名字既然是哈奈特,真熟。却记不起演过什么。去看他的资料,原来那么多喜欢的片子里都曾有过他的身影。我想我是需要找个明星重新喜欢的,不能再沉浸在那些怀念中。想找个像你们的,却发现太难。哈奈特很好,至少勤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14-2-6 20:56:46 | 只看该作者
[亚当].Adam2009

导演:马克思·梅尔 Max Mayer

编剧:马克思·梅尔 Max Mayer
    [剧情简介]
 《亚当》既是电影片名,也是男主角在片中的名字。亚当是一个患有艾斯伯格症的人。这是一种与自闭症同类,但症状要轻微得多的疾病。艾斯伯格症的患者的动作比较呆板、兴趣也比较狭隘,一般来说,他们有过人的记忆力,在特定学科方面表现强烈的兴趣。此外,艾斯伯格症的人往往不能理解其他人的表情和真正的意图,因此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困难。亚当就类似《雨人》中的Ramond,只是亚当显得要正常一些,外表也比达斯丁-霍夫曼年轻英俊。

  
亚当是一个电子工程师,在宇宙、星球方面拥有大量的知识。亚当和父亲住在纽约中央公园旁的一个公寓里,由于缺乏社交技巧,与人对话时总是自顾自地背诵复杂的知识,因此亚当几乎没有任何朋友,工作时,也是一个人缩在小小的角落,做些机械性的重复事务。这样的生活本来也算稳定自在,但是亚当的父亲却突然过世了。亚当必须开始自己照顾自己了。

  
对于父亲的过世,亚当并没有显得特别伤心,毕竟他患有艾斯伯格症,有些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他难以正确掌握,但这不表示亚当不会爱人。他显然就爱上了住在楼上的女孩贝丝。贝丝是在亚当的父亲过世几周后搬来的,她是个幼稚园老师,也是个童话作家。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公寓楼地下室的洗衣间门口,贝丝因为没有钥匙被困在洗衣间门外,此时正好亚当背着一大袋要洗的衣服来到门前。骑士解救公主?没有,亚当一看到贝丝就转身要离去。幸好贝丝是个阳光灿烂、积极乐观的人,她叫住了亚当,让亚当把门打开了,还让他把洗衣卡借给了她。

  
贝丝是个有耐心和爱心的人,虽然她发现亚当是个笨拙、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她还是在每次碰面时热情的跟他打招呼,甚至邀请亚当来参加她的乔迁派对。对于这次的邀约,亚当其实是困扰多过快乐的,他知道自己不擅言语,总是搞不清状况,因此肯定是要出丑的,但是他真的很想和贝丝做朋友。当派对即将开始、贝丝在门外叫着亚当的名字时,亚当站在门后,穿着出席的服装,但却只能望着门把颤抖发呆,始终开不了门。在听到贝丝离去的脚步声后,亚当愤怒且挫折,他重重地将脑袋撞向门后的镜子,镜子给砸碎了。

  派对结束后,贝丝将朋友们送出公寓楼,一进门就见到亚当坐在楼梯上等她。亚当不知道怎么解释和道歉,他只好硬拉着贝丝到自己的公寓里,关上了灯,启动投影走马灯,于是整个宇宙就在房间内弥漫开来。对着美丽的宇宙和星空,贝丝目瞪口呆,惊奇不已。此时,只见亚当如背书办地,在一旁连珠炮地说着关于大爆炸、关于宇宙在几百亿年前就开始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向外扩张......。无论如何,贝丝了解了亚当的意思。

  
在知道亚当患有艾斯伯格症后,贝丝展现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此时的亚当却被公司开除了,只是因为必须节省成本。根据律师的意见,亚当最好是搬到其他地方,把父亲留给他的公寓卖了,否则按揭将会是个大问题。这个消息让亚当几乎情绪失控,他这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他必须给自己找到工作,这次父亲帮不了他了。在这段时间里,亚当和贝丝的关系却发展的很顺利。贝丝之前才结束了一段感情,前男友背着她和其他人交往。因此此时的贝丝只想有个简单的感情,亚当很简单。

  贝丝的父亲是个成功的会计师,衣着光鲜且生活富裕,但最近却因为诈欺遭到起诉。尽管父亲一再安慰贝丝,表示诉讼不会有任何问题,但这却还是让贝丝担忧不已。亚当在一旁不仅帮不上忙,也不懂得如何安慰贝丝。好不容易,在寄出了87封应征简历后,亚当有了一个面试的机会,在太空城里当解说员。为此,一次又一次地,贝丝帮着亚当联系面试时的说辞与举措。在亚当面试结束的那一天,贝丝父亲的诉讼结果也宣判了。亚当没有得到那份工作,贝丝的父亲必须入狱两年,而且亚当在贝丝的笔记本中发现,他们某次在剧院和贝丝父母的偶遇,竟然是贝丝和她父亲事先安排好的。亚当几乎疯了,他对着贝丝大喊大叫,砸毁手边的东西,他称她和她父亲都是骗子!

  
贝丝的母亲偷偷地给亚当打了电话,告诉他贝丝在他们家中,也告诉了亚当地址。在漫天大雪中,亚当将一朵玫瑰藏在厚厚的大衣底下,出发去找贝丝。由于找不到确切的门号,亚当在贝丝家外的小区中大声呼叫贝丝的名字。贝丝冲出来了,但是她父亲也跟着出来。亚当说他找到工作了,但是要搬到加州去,要贝丝和他一起去,没有她,他什么都做不到。贝丝的父亲出手阻止,他认为亚当根本不适合贝丝。于是两人竟扭打开了。由于恨父亲在诉讼过程中撒谎,欺骗家人,贝丝拉起亚当一同离开了。

  
亚当收拾好了行李,但贝丝却始终在一旁发愣。她不确定是不是该和亚当一同去加州。在电话中,贝丝告诉母亲,亚当甚至没有说过我爱你。在门口听到贝丝和她母亲的通话后,亚当结结巴巴地说,贝丝,我爱你。贝丝只是苦笑着问亚当,你为什么要我和你一起去加州?亚当困难地解释着,他不知道怎么在一个全新的地方开始全新的生活,他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交道,没有贝丝在身旁,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贝丝听后凄楚地掉着泪说,亚当,我不能跟你一起去。

  当晚,亚当将衣物又从行李箱中拿出来,他很惶恐,也很茫然。第二天一早,亚当拿着大、小行李,终究出发去加州了。一年后,亚当在加州的太空城中,正对着一群来参观的学生讲解某个设备的安排与设计。在他发觉自己将要讲得太细太琐碎前,他及时打住了自己的话头。之后,单位分送邮件的女孩,抱着大包、小包的包裹,以及一份要给亚当的邮件,来到亚当面前,亚当在拿起自己的那份邮件后,犹豫了一下,他叫住了那个女孩,问是否需要帮忙她拿那些包裹。这是一年前,贝丝拖着沉重的行李,从亚当身边艰难地爬上楼梯时,他从没想过要问的。亚当进步了,这都是为贝丝而做的,做个更好的男人。

  
邮件中是一个童书画册,书名是“亚当”,作者是贝丝。童书中的内容说的是亚当和父母三只皖熊一同住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故事,说不知道他们怎么来到这里的,但总之他们就住在这里了。这些话是亚当告诉贝丝的,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亚当强拉着不愿意出门的贝丝,来到中央公园里,在黑暗中,看见了几只皖熊突然冒出来。贝丝当时感动不已,决定将这个写成一个童话故事。当时,亚当只觉得这是一个自然学科上的话题,不理解贝丝怎么能将之变为抽象的故事。现在,亚当懂了,这不仅是一本童书画册,这还是一份爱。亚当抱着书,对着湛蓝的天空幸福地笑了。<全剧终>

  《亚当》本身就像个童话故事,是个给信仰美好简单爱情的成人看的童话故事。亚当是个不懂撒谎,不会伪装的人。就像最初的人类、生活在伊甸园的那个亚当一样。就像在片子一开始,导演引用《小王子》中的内容,来自远方星球的小王子教会了海盗人性的善良与真挚。贝丝也从亚当身上体会到生命中那份朴实无华。不过,《亚当》终究是一部年度必推的菠萝包电影,在情感上,感动容易被感动的人,艺术上,并没有太深奥的追求。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14-2-6 20:57:04 | 只看该作者
即使是再美好的爱情,也有可能引发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危机,不仅让人们对生命的导向产生困惑,还盛满了因为缺乏交流而引发的灾难……影片对焦的是一段在非传统的情况下展开的爱情传奇,发生在一个乐观、久经世故的年轻女子和一个非常神秘、自闭且才华横溢的年轻男子之间,拥有着强烈反差的他们尝试着去寻找一个能够进行沟通的方式,即使他们已然发现了两个人是不可能以相同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的。

对于亚当来说,生命似乎就是以无交流的方式在不断地前进的,而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完全地隐蔽起来,虽然他是一个既帅气又有魅力的年轻人,可是他却有意识地在消减自己的存在感,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刚刚搬进来的新邻居贝,一个美丽且喜欢周游世界的女孩。亚当对贝丝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这也迫使着他一点点走出了那个闭塞的空间,重新进入外面的世界当中。最初的时候,贝丝同样被亚当的外表所深深吸引,但是很快,她就意识到这个站在自己面前、模样俊俏的男人,展现出来的却是异常奇怪的行为举止,而且她还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亚当患有亚斯伯格自闭症--这是一种综合症,属于社会性行为障碍,而体现在亚当身上的症状就是在一种不合适的情况下过于直白且坦率地讲出真相,而且缺乏对社交礼仪最起码的认知。
    [玄曦皓简评]

《亚当》有着与《和莎莫的五百天》类似的小情调,同样在暖暖的气氛里勾画出了一个暖暖的爱情故事。在爱情里,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如何有效地、直达心底地与自己的另一半交流是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旦交流受挫,那么这段感情不会保质太久。

不知道是受了《和莎莫的五百天》的影响,还是本身就对这一类爱情电影颇有好感,我非常喜欢《亚当》里的氛围。有些弱势的男人,有些灵性的女人,满心的爱却不知道如何说出口,最后只剩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也许爱情就注定了不会太完美才好看,纯粹的相亲相爱反而会造成水至清则无鱼的无力感。波澜与意外永远主导着每一出爱情,让它们有惊喜、有新意、有感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14-2-6 20:57:24 | 只看该作者
[玛丽和马克思].Maryand Max2009

导演:亚当·艾略特 Adam Elliot

编剧:亚当·艾略特 Adam Elliot
     [剧情简介]

八岁的玛莉住在墨尔本的小镇上。没有朋友的她,某天从邮局的电话簿撕了一角,写信给住在纽约不知名的麦斯先生,想要问他满脑子奇奇怪怪的问题。终于,爱吃巧克力、为自闭症所苦的麦斯先生回信了,也开始一段奇妙的笔友情缘。真实故事改编,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导演执导,在纯真善良、天外奇想的风貌下,带给人诚恳真挚的暖暖冬阳。
     [玄曦皓简评]

在这个有关孤独与交流、个体与群体的故事里,似乎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触痛自己心灵的那个物件。孤独,仿佛是与空气一样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在你我的周围,四处弥漫。《玛丽和马克思》的情感基调有些诙谐,但在诙谐背后却是令人浑身发冷的苦楚,你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带入到玛丽或是马克思的躯体里,进而伤感的一塌糊涂。

如今数码化与虚拟化的时代已经将太多东西从触手可及变成了虚无缥缈。音乐变成了数码的,书本报纸变成了数码的,电视电影是数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成了数码的。网络在将世界变小的同时,却将人们最真实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或许那一串串代码,一行行文字,一个个头像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这种结局无疑是让人悲叹的。

写信,这个最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快要被淘汰了,如果你说还在跟别人通过写信交流,那么八成会被别人说成老古董。一通电话、一个短信或是一封Email、一段QQ聊天,似乎都比写信来得快。但是无论哪种方式也代替不了写信时一笔一划的专注、读信时一丝不苟的满足。孤独,不是一种不可抗的灾难,而只是人为的结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00: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