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blackey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嘴八舌

[复制链接]
346#
 楼主| 发表于 11-9-1 18:37:09 | 只看该作者
342# blackeye 负面效果,是指故意混淆会引起社会对Autistic特质更不了解,而不是我们需要的了解进而理解。还有就是对家长的误会加深。brilliant还是autistic其实有什么难区分,看是否有sensory issue就清楚了,所以 ...
沉~静 发表于 11-9-1 09:37


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就和你不同,所以实际上100个人就会有100种解读,正面负面互相抵消。我认为这篇文章并不是说世上根本不存在AS,不是说那些AS孩子其实是一些天才的孩子。如果这篇文章是这个观点,那我就不会推荐了。这篇文章是说,天才孩子也会有社交方面的问题,所以不要一看孩子有社交问题就往AS上划。我认为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篇文章就是表达了这样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担心。

至于划分天才和自闭的标准,你认为是根据是否有sensory issue,我觉得不一定这么简单吧。这个可以让科学家去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发表于 11-9-1 18:5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9-1 19:03 编辑

有社交问题应当是要往AS上划吧,特别是先天社交问题。

DSM-V的ASD标准:
A。社交问题
B。刻板兴趣和行为
C。先天
D。Symptoms together limit and impair everyday functioning.

如果有区分,那么我认为是从D来区分,如果对日常生活没影响,那就不算ASD啦。
其实对我是有影响的,所以我感觉条件D,算不上一个条件,只要是另类,社会性不好,肯定有影响啊。

不过我的立场肯定是ASD扩大化咯,人越多越好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8#
发表于 11-9-2 04:47:3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是说,天才孩子也会有社交方面的问题,所以不要一看孩子有社交问题就往AS上划。我认为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篇文章就是表达了这样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担心。
blackeye 发表于 11-9-1 18:37
推动把孩子往AS上划的,主要是家长,别人,比如老师,就算推也没用,贴标签这件事,如果不是利大于弊,对自己孩子的帮助大于危害,哪个家长愿意说自己孩子是ASD,毕竟是disability,心理上都要有个接受的过程。而作为家长,只要学习了ASD知识,自己孩子究竟是不是on the spectrum,在我感觉就是很显而易见的一件事,有没有spectrum的特征和障碍,别人可能不清楚,作为家长,那是太显然不过了。我自然不是说感官问题是划分的标准,而是觉得两者的区别对于跟孩子亲近的人来说太明显了,根本就不需要找什么划分标准。感官问题只是我随口提出的,因为我实在觉得,只要有ASD知识,随手就能找到区别。

退一步说,只要家长不误贴标签导致以对待AS的方法来对待天才孩子(这在我看来似乎不可能发生,家长学习都是为了更好了解孩子寻找合适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明白那种方法对自己孩子有没有用;如果适用,似乎也没坏处),外部环境,比如学校老师,如果因为不了解ASD,把天才孩子当成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因此容忍他们的社交问题,以及服从性差、礼貌差、注意力执行力差等问题,似乎对这个孩子也不会有坏处,只有好处啊。我这是不是实用主义,不讲科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9#
发表于 11-9-2 04:56:07 | 只看该作者
哦,我只是说我对文章的观感,没有说不该推荐的意思。对于不同见解、意见和思路,我也是推崇多种声音多多益善,信息充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
发表于 11-9-2 06:4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9-2 07:23 编辑

昨天看了河北台采访小蔡,我就想那些观众心目中的ASD到底是 什么样子,对家长来说,只要是用心的家长,像小蔡这样半年也就差不多入门了,但是那些路人听了一个小时故事,会得出啥结论呢。

刘娲给我看过高雄教育局的一个片子,应当是给所有小学老师普及用的,现在学校里很多AS或AS边缘孩子,还不知道AS是什么呢。我就说中国也应当这么办呀,不过没人去办。目前的情况是ASD的普及还不够,而不是过度解读了。

美国的过度解读主要表现在低年龄孩子,ASD的服务好,结果弱智,学习障碍等都被拉进来学ABA。不过如果有三年级上天才班的孩子突然不适应学校了,到底是不是AS,家长心里要作判断,也许很多和我这样,就不去做诊断了,弊大于利,再观望观望。在中国,学龄AS的诊断大概更少有人会去做,大家巴不得孩子就被当天才培养了。不过带来的问题,可能就是忽略了AS孩子需要的特别教育。

家长怎么解读,都会站在为孩子好的立场上,怎么都没关系(不过家长的水平,和孩子的自身能力一起,决定着孩子能达到的高度,这不算歧视吧,这也是我每天都在学习希望自己进步的最大动力,挣钱当然也是动力,呵呵)。
而社会和学校怎么解读,我希望Attwood的书还是得作为一个标准,而Attwood的那篇文章,就偏离了我们希望社会正确解读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1#
发表于 11-9-2 08:1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1-9-2 09:07 编辑
目前的情况是ASD的普及还不够,而不是过度解读了。
燕原 发表于 11-9-2 06:46
嗯嗯,我就是这个意思。中国显然是普及不够,老师不能识别不说,知道了也不知如何(或不愿)宽容、适当对待和帮助ASD孩子;因为对特殊需求孩子没有相应的支持服务,对天才人们倒是能宽容和赏识,家长们,不管是天才的家长还是AS的家长,不管是自己心知肚明还是糊里糊涂,自然都巴不得孩子被当作天才,更不可能推动过度诊断了。

就算在国外,我也觉得普及不够,老师识别能力也许比国内强,但还是不懂得如何对待,尤其像我们这里主流学校没有特教驻校提供支持的。所以就我来说,极其希望学校、老师和其他的家长能够多了解一点AS知识,能明白外表看似正常、也在不同场合表现出过正常反应的他们,的确是生理上就跟别人不同,因而需要帮助宽容的,而不是因为太聪明看不起人、或者家教不够,所以才任性情绪化,才对别人不礼貌不耐烦不听话的。然后作为老师,能了解一些AS孩子过激反应背后的原因,合理应对。

反过来说,把智力超常的孩子误认为是AS,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性不大,因为诊断需要专家作出,两者的区别实在太明显(比如AS孩子是信息处理能力差,处理速度慢于常人,聪明孩子是处理能力强,处理速度快于常人;AS孩子对周围人关注少,不理解周围人的情绪和意图,这个去学校做评估的观察者一提问就知道了,AS孩子答不出刚才周围人在干什么,或者有人冲撞了他是无意的还是恶意的,他都区分不出,而聪明孩子不存在这些问题,他只是没兴趣和他们玩而已,但对发生了什么,人家的意图都是一清二楚的……等等等等,太多了也,随口说就是一大把),作为专家不可能混淆的;而作为最了解孩子的家长,更是不太可能因为孩子聪明与众不同就硬要给他贴上AS标签,贴上也不可能去用不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方法训练孩子,毕竟什么适合自己孩子家长最清楚了。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即使学校老师,哪怕家长自己,误以为有社交问题的聪明孩子是AS而给予宽容,不去硬要求他们交友、听话、守规则,对这些孩子来说似乎也没坏处,唯一的坏处是社会提供的ASD支持资源被摊薄了。

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本身在提一个没有多大可能也没多大危害的possibility,对这些天才孩子起不到什么帮助的正面作用,反而会让更多本身就不了解AS,不认同AS是种生理问题需要得到宽容帮助的人找到了“理由”,把近年来AS的诊断率提高归因于过度解读、把很多没有生理困难的天才都诊断成AS的缘故。我显著感觉,普通孩子家长对AS、高端ASD孩子过多地占用老师精力,占用社会资源,本来就是不满的。低端孩子因为困难摆在那里,而且上学没有交集,西方人文文化下对他们占用资源没有问题,就算心里有问题,出于政治正确也不敢说什么;但对于高功能孩子和他们家长,心里的不满就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不认同你孩子需要帮助,他们只是缺乏管教,你看他们这么聪明,怎么会不懂得、学不会礼貌和规则呢,还不是你们惯的(亚洲家庭更是如此,惯孩子、不爱运动、包办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低……都是出了名定了性的),要是给我训练一段时间保管什么问题也没有,你们bad parenting还腆着脸占用这么多社会资源,利用所谓AS标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发表于 11-9-2 08:43: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1-9-2 08:47 编辑

这篇文章能起的作用就是让这些家长,甚至老师,对现在这么多AS诊断,以及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支持和社会资源,的不满情绪,从这里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发泄出口把这些不满表现出来,给自己一个"政治上没有不正确"的理由。就像那篇文章原文下面有一位家长,把平时不敢说的话就可以说出来了——都是bad parenting。AS孩子现在能得到的理解和宽容,更不要说正确的应对教育方法,实在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如果相信这篇文章,现实作用是会让原本已经过少的更少。

关于A博的那篇文章,我倒没有燕原的担心。A博那篇文章主题还是不同的,首先他的前提是得到诊断的AS孩子的确是有生理障碍,有困难需要帮助,这个前提是肯定的。他没有任何怀疑“诊断过度,把非AS孩子贴上AS标签”的意思。虽然那篇文章的写法我看起来觉得别扭,但我理解A博的出发点和意图,也相信它会对NT社会对待AS、给予AS帮助的时候采取合理的态度,起到积极作用。A博那篇谈强项,但不是谈AS有了这些强项是否还需要帮助,而是AS无疑需要帮助,但在帮助他们的时候,NT社会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施舍扶弱型的帮助,还是同时也欣赏尊重和利用他们长处的帮助。我不喜欢他的写法,也认为可能有更好更客观的写法能起到同样的积极效果,但也许NT们就吃这样的煽情呢也不一定。总之我还是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衷心感谢他为改善AS生存环境作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3#
发表于 11-9-2 08:5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9-2 08:59 编辑

我自己在外面看我自己都是bad parenting,对待两个孩子的行为规范标准都不一样。
按道理说,我对大都的行为规范应当更严格一些,但是我很宽松,对小都反而很严格。

非圈子NT们的误解我非常可以理解,要向他们解释清楚我的想法太难了,或者就像小蔡说的,观众们你们要相信家长的做法,不介入不围观不评论,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了。

但是对于老师的培训,真的会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4#
发表于 11-9-2 09: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沉~静 于 11-9-2 09:12 编辑

是啊,老师的培训最难。你递一本书或者碟片给老师,她愿不愿花时间看,看了能不能懂,不说,她兴许还觉得你看低她不信任她,心里不快呢。再说ASD这么复杂,不花大量心思也没法真正了解,老师们也都挺忙,家长也不能要求她们去额外花这么多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5#
发表于 11-9-2 09:5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9-2 10:00 编辑

我最近重新看《设计模式》,打算教大都编程,感觉我自己对于概念和逻辑的理解也清楚了很多。

比如说“水果忍者”这个游戏,用编程思想来描述很简单。首先两个主要被攻击物体的概念:水果和炸弹;然后是武器的概念,其次是背景,音乐,其他功能界面。
如果编程,就先搞好大概念,然后把符合概念的行为,比如随机运动,被切了之后转换表现的行为做好class,然后把水果的细节带入,苹果用苹果的图,草莓用草莓的图等等,之后一个游戏的框架就做好了。

如果这个编程模式熟练了之后,完全可以用来对社会现象做类似的归纳和细节化,这样的好处是效率高,出错率小,细节在概念之后才被引入到具体事件,而不会一开始就被细节充满大脑,抓不住重点和逻辑,以此来弥补ASD的天生整体归纳能力不足。

坏处也很明显,就是纯机械化,不够灰。比如我第一次看到“水果忍者”是QBB给我演示的,我听说过IPAD上这个游戏很流行,没想到是这么低幼的一个逻辑流程,所以我就问,这个游戏为什么流行。QBB说,因为砍东西很爽。这个我没想到,是情感因素了,如果就因为砍东西很爽,那对我来说也完全是KILL TIME的一个东西,没学习没进步。QBB说,切,就是无聊的时候感觉爽就行了。

所以回到对社会的理解过程来说,设计模式法对我们来说可以很高效,但是情感和社会性的模糊细节上肯定没办法,还得去问NT们,这个你感觉爽,那个你感觉烦,然后再机械地加到每个场景的细节中去做后天ToM理解,然后对于具体的路人,难免就会猜错了,但是对于想深入接触的人,还是有好处的。而且我感觉,做多了,就容易灰了,一开始肯定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发表于 11-9-2 09:59:4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说那些AS孩子其实是一些天才的孩子
blackeye 发表于 11-9-1 18:37
突然想起来,如果中国人看了文章,认为是说“那些AS孩子其实是一些天才的孩子”,倒是可能能帮到一些在国内的AS孩子。中国弱肉强食竞争社会,不扶弱,但认天才,天才苗子搞特殊化是允许的。这跟把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拖进AS圈一个效果,社会反而吃这一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7#
发表于 11-9-2 10:09:5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政府的思维模式,我感觉几年前的确还是重视人才的,现在很难说。
发展创新发展了半天,发现还是偷最省事儿,然后就是把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和外国小政府谈判的时候价码多。

天才苗子在北京市主要是海淀,现在和西城的官二代苗子争教育资源,开始有败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发表于 11-9-2 11:2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9-2 11:28 编辑

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NT圈子的等级观念,把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拖进AS圈,是不是提高等级的意思,把精神残疾本来处在社会最底层,然后往上镀镀金?

那么圈外NT看AS,到底是什么呢?

我妈给外人打电话,就是明显地镀金,不会说不好的,让其他人同情,更喜欢往最好的地方说,当然也不会往真实方面说,因为没人懂。不过我听起来,就非常别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9#
 楼主| 发表于 11-9-2 17:04:1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编程,就先搞好大概念,然后把符合概念的行为,比如随机运动,被切了之后转换表现的行为做好class,然后把水果的细节带入,苹果用苹果的图,草莓用草莓的图等等,之后一个游戏的框架就做好了。
燕原 发表于 11-9-2 01:52


做框架,从大概念到细节----这个思路和我儿子就满拧,如果你家大都是这样的思路,那你教他没问题,教我儿子就不灵。按照甄老师的说法,就是要教思维呀,这样的思维才正确。可我儿子是什么样的思维呢?他是从细节到大概念的,而且还经常到不了大概念,只能停留在细节上。有一次他网上的一个朋友让他在游戏里造一个变形金刚,可能是想考验一下他的建造能力。结果他从一只脚造起,费了半天劲,造了一条腿,而且非常完美主义,一丝不苟,但是再往下就做不下去了,最后他把那条腿给朋友看了,朋友惊叹这条腿的完美,说你不用再造了,这样就行了。

我不是没试过,我试着教他从整体到细节去思考,但我发现不管用,他没法做到。所以我得出结论,思维是没法教的。我看了Steven Wiltshire画画,觉得和我儿子的思维方式一样,从细节开始。这样的孩子你教他像常人一样从整体到细节地思考根本是白搭,他们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0#
 楼主| 发表于 11-9-2 17:1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lackeye 于 11-9-2 09:55 编辑
不过家长的水平,和孩子的自身能力一起,决定着孩子能达到的高度,这不算歧视吧
燕原 发表于 11-9-1 22:46


我的看法,人和人之间歧视非常正常,不可避免。完全消除歧视即使是共产主义社会也达不到。但是一个老师在讲课时不能宣扬歧视性观点。我认为,没有学历的家长一样能带好孩子,而学历高的家长harm孩子的可能性一点也不比没学历的低。带孩子不是科学,而甄老师非要把它说成是科学,这是我没法赞同的。她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地开中药铺我真是一点都看不进去,哪儿和哪儿呀?她是不是也有点A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12: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