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blackey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嘴八舌

[复制链接]
241#
 楼主| 发表于 11-7-26 06:43:13 | 只看该作者
在家的日子孩子怎么看怎么可爱,声音如天赖,目光似清泉。
yunyin 发表于 11-7-25 02:35


想想我家这个小的时候也是那样的,唉!现在可不行了,几年的suffering,怎么都回不到从前天真可爱的样子了。心疼。当然,也是孩子青春期在发育,但是过去的伤害估计是没办法完全消除的。好好保护你的孩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发表于 11-7-27 09:0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7-27 09:05 编辑

昨天整Attwood的书,又看到一句话:女AS一般来说像哲学家,能很深入地分析内心和社会环境;这种男AS见得不多。

原因不明,男AS们为什么不分析呢?

昨天摊了一桌子书,大都过来看了Attwood一页,然后跑了,也不知道他看明白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楼主| 发表于 11-7-27 15:52:27 | 只看该作者
喜不喜欢分析内心跟AS/NT有关吗?我觉得和性别有关,女的学心理学和人文科学的多,男的学数学和理工科的多。男AS在网上写博客的确实少,写书的也少,但也不是没有。女的喜欢很个人化地剖析自己,而男的不喜欢深入细致地剖析自己,他们喜欢像局外人一样地分析事物。唐娜和John Elder Robison(“看着我的眼睛”的作者)两个人的写作风格就是两个极端。唐娜特别女性化,细致,Robison男性化,粗线条。天宝的书我没读过,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深入的自我剖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发表于 11-7-29 16:03:54 | 只看该作者
天宝的书可能更粗了,里面除了感官敏感就是图像思维,无比理科,我感觉“看着我的眼睛”比天宝文科多了。

女NT是不是也喜欢剖析自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楼主| 发表于 11-7-29 16:42:2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女的兴趣范围比较接近自己,男的兴趣范围比较远离自己。只能这么泛泛地说,具体到个人就千变万化了,啥样的都有。喜欢分析自己的人和不喜欢分析自己的人也许一样多,不管男女。我“灰”吧?世界就是这么灰,说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楼主| 发表于 11-7-29 16:58:12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我的眼睛”那本书我读着特别枯燥,读不进去,读完了也没什么印象,作者给我的印象就是他觉得自己挺有能力的。读唐娜的书就津津有味,像读小说。我还读过另一个AS男的书,叫“Discovering My Autism”,作者Edgar Schneider,那本书都是自我剖析,但是不是讲故事的方式,而是分析的方式,很严谨很一丝不苟。有个瑞典的AS女叫Gunilla Gerland,她写了一本书,叫“A Real Person”,译成英文了,这本书基本上可以当小说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发表于 11-7-30 09:32:10 | 只看该作者
一像小说,我心里就犯嘀咕了,真实度有多少。

还有那些像小说的人,更让我犯嘀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发表于 11-7-30 13:43:3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喜欢深入地分析内心和不喜欢分析还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在森田疗法版块波波帖子中摘录这么两段话:

精神的倾向性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精神活动的目标经常受外界对象的支配,而内向型的却经常把注意力拘泥于自身的内部,即自身的心身现象。森田先生认为,精神的倾向性是由各自气质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神经质(性格)是一种内向型气质,而歇斯底里是一种外向型气质。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心身内部的人容易成为神经症,而精神经常向外活动的人,往往不容易得神经症。

内向型的人偏重于自我内省,对于自己心身方面的不快或异常或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从而由于忧虑和担心而形成疑病。这类人常抑郁、自卑并以自我为中心。外向型的人精神常趋向外界,追逐现实,目的明快,有时因勃然而起便忘乎所以而出现轻率的表现。这类人常因事业上的追求而无暇关注个人心身状况或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楼主| 发表于 11-7-30 19:18:00 | 只看该作者
英国自闭症协会最近刚组织召开了一个“女性和自闭症”会议,有几个发言的视频放在Youtube上了,沉静和妞妈可以看到:http://www.youtube.com/watch?v=A ... ature=youtube_gdata---这是其中之一。

我看了几个人的发言,看来现在专家们认为女性ASD的普遍特点是更关注人和动物(相对于男性的关注无生命物体),模仿能力强,被动,所以小的时候不容易看出来和别人不同,直到青春期才因抑郁焦虑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而看医生,所以很多人没有ASD的诊断,还有很多人被误诊为其它精神疾病。专家们也提到写书的ASD里女性比男性多很多。另外,女性比男性更希望融入,更希望和其它人一样,也就是说社会性更好,所以她们非常努力地模仿,努力改善自己,由于过于努力,她们常常会心力交瘁,专家们认为女性ASD的这个特点使她们容易产生精神健康问题。

专家们认识到女性和男性的不同,认为现在的很多ASD评估方法是基于男性ASD的特点而设计的,不适用于女性ASD的评估,造成很多女性ASD不符合诊断标准。现在Lorna Wing中心正在修改他们自己的评估方法。

关于同理心(empathy),一个专家提出不同类型的同理心的概念,一个是临场同理心(situational empathy),要求一个人能够根据当时的情况实时做出同理反应。另一个是内在同理心(dispositional empathy),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天性里能够同理。专家说,女ASD们是能够同理的,只是不能临场同理,所以她们可能临场说一些错话,让人觉得她们不能同理,但是她们会去做正确的事。这和精神变态患者相反,精神变态者是临场同理很好,而没有内在的同理。专家认为女ASD们很容易被精神变态者迷惑而成为他们的猎取对象。

会议从诊断、提供支持服务、学校教育、婚姻、犯罪等等角度讨论了女性ASD不同于男性的特点,探讨如何为女性ASD提供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发表于 11-7-30 20:4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原 于 11-7-30 20:48 编辑

恩,靠谱。

看见微博上方舟子纳闷了,因为喜禾爸爸说自闭症不都是低能的,发展得好还能成为方舟子这样的人物,嘻嘻。
方舟子如果去YL一看,大家口水了他好几年了,得晕死。

我去年过于努力模仿来着,是因为好奇,不是因为想融入,今年不努力了,也不想融入了,爱谁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楼主| 发表于 11-7-30 21:29:18 | 只看该作者
我去年过于努力模仿来着,是因为好奇,不是因为想融入,今年不努力了,也不想融入了,爱谁谁。
燕原 发表于 11-7-30 12:46


嗯,我确实对你有点担心,觉得你太努力了,我都没那么努力。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

你还是上不了以琳?没见你发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发表于 11-7-30 23:34:49 | 只看该作者
恩,靠谱。

看见微博上方舟子纳闷了,因为喜禾爸爸说自闭症不都是低能的,发展得好还能成为方舟子这样的人物,嘻嘻。
方舟子如果去YL一看,大家口水了他好几年了,得晕死。

我去年过于努力模仿来着,是因为好 ...
燕原 发表于 11-7-30 20:46


我也看到了,说了两句话,还被人批评来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发表于 11-7-30 23:35:29 | 只看该作者
英国自闭症协会最近刚组织召开了一个“女性和自闭症”会议,有几个发言的视频放在Youtube上了,沉静和妞妈可以看到:http://www.youtube.com/watch?v=APwxUFA_tAE&feature=youtube_gdata---这是其中之一。

我看了 ...
blackeye 发表于 11-7-30 19:18


我很认同这一段话,能不能单独拎出来开个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发表于 11-7-30 23:44:50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上不了YL,也不会翻墙,呵呵。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融入应当也表现在不同文化上,比如ABC融入美国。
看见这么一本书:《偶然生为亚裔人》“相信此书引起过很多人的共鸣,作者刘柏川,第二代华裔,生于纽约,学成于耶鲁,曾为总统演讲撰稿人。身为少数,成长中的种种,深层的困惑不会因成就而消失。”

我感觉女性对社会的要求和男性不一样,所以关注点也不一样,融入的感觉也不一样。
我有时候可能是像男性一样较真了,对融入的要求比较高,退一步也就无所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楼主| 发表于 11-7-30 23:55:59 | 只看该作者
刚看了一个BBC的纪录片“The Man Who Forgot How to Read and Other Stories”,讲了几种和神经系统有关的障碍,比如面孔盲,中风引起的失读症,立体视觉障碍。其中有一个美国的女神经科医生,生下来有点对眼儿,一直看东西都是平面的。结果到了40多岁时,有一天忽然看东西立体了,四周的东西都突出了。这让我想起来陈毅雄也是这样的。我以前觉得这怎么可能呢?我还专门问过他,他说就是这样的,他知道别人也有这种情况。这位女医生怎么和别人解释,别人都不相信,结果她就闭口不谈,憋了三年实在憋不住了,写了封信给著名的神经学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Oliver Sacks,Sacks就能理解,因为他不仅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例,写过很多关于神经系统病例的畅销书,而且自己就是个面孔盲患者。

我估计我儿子看东西也是平面的,他的一只眼睛也有点内斜,但愿哪一天也能出现奇迹,让他看东西立体。当然,如果不出现奇迹就算了,人脑总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9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