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752|回复: 1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2-16 09:4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向往 于 11-6-29 17:55 编辑

《林散之笔谈书法》《中国画学谱》


      朋友子淳的藏书相当于一个图书馆,我便成了一名受益者,非常感激他常推荐一些好书给我,扩充我的视野,提高我的认知。

    订阅《中国书法》杂志一年多了,也没见有陆衡整理的《林散之笔谈书法》说得那么透彻的,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箴言。附上电子版网址http://pxcjc.blog.163.com/blog/static/219168820091120371482/  林散之先生左耳幼聋,高年失听,与人接谈,常赖纸笔达情,故片言只语却厚积薄发,闪烁着哲理与睿智的光芒。

    王学仲的《中国画学谱》也看完了,感叹书画同源的同时,与中国诗词的境界也有一脉相承处。比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的“隔”与“不隔”,只举了例,未做明确定义,在《中国画学谱》里,看到顾恺之的“不待迁想妙得也”,便觉其实是对“不隔”的最好注解。

    虽是论中国画的谱式与技法,但引用文字之优美,足以醉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搜妙创真”、“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不滞于手,不凝于心”、“翰不虚动,动必有由”、“笔立形质”、“应物象形”、“月画其明水画其声”、“曹衣当水吴带当风”、“画从梦授  梦自心成”、“手落尚无物 物成手却无”、“吹云弹雪”、“开合争让”、“九朽一罢”、“计白当黑”、“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中国画学谱》对中国画的一般特点做了很好的归纳与介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中国画的构思--首重立意胸有成竹;中国画的造型规律--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构图法则--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的色彩法则--随类赋彩色彩相和;中国画的意境--情景相生气韵生动;中国画的独特形式--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六条准则--“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山水画十二忌:布置迫塞、远近不分、山无气脉、水无源流、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只一面、树少四枝、人物佝偻、楼阁错杂、滃淡失宜、点染无法。

    还有些很有意思的引用令人印象深刻:“法国罗丹曾强调‘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荆浩《画说》提出‘红间黄,秋叶坠,红间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0-12-16 09:54:23 | 只看该作者
林散老的字,诗书饱腹,有一种山泉林下的天籁之气。
林散老的诗,非常好。平仄韵转,极为舒服。他也是自称“诗第一”的。
据给林老拍过照的朋友说,林老长得像达芬奇。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12-16 10:2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向往 于 10-12-16 10:30 编辑

上博书画展     

      中午特意请假带儿子去上博参观谢稚柳书画展,非常感激泠禅、子淳的陪同讲解,令我和儿子学到了很多东西。得益于学茶,虽然完全不懂书画技巧,但却懂得用心灵去感受书画作品的魅力。

     谢稚柳书画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谢老的山水,是把李郭画派和传为董巨画派的造型和笔墨元素重新组合起来,再加上王诜的很多东西,构成自己的图式和风格。在晚年作品中融汇百家之长,在一幅作品中体现以江南画派为主,以其他画风为辅,讲究法度的风格特点,陈老莲、唐代敦煌壁画、南宋远体山水、两宋院体的画风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辨认出来。谢老的《林亭山色图》,令人想起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但谢老却更出色地充分体现在水墨与丹青的并举。

     通过泠禅与子淳的讲解,第一次发现颜料与墨色的演变与革新,对作品的影响居然如此之大。落墨、泼墨、皴染、勾勒等技法搞得儿子稀里糊涂。子淳对纸张尤其是纤维的研究非常深入,对号入座知道了纸本、绢本、川派与徽派纸张的特点。泠禅的介绍,令我们知道了很多书画背后有趣的故事,“千秋万代”与张大千的关系、谢与沈尹默的关系、谢赠陈毅书画等。巨幅作品《青绿江南山水通屏八幅》以其形制的巨大,可分可合的严密性以及融和各种山水画派特色的兼容性令人印象深刻。

    相对而言,参观中国书画展给我的冲击要强烈得多。无论是对《上虞贴》真伪鉴定不同意见的严谨性,还是怀素《苦笋贴》的传承有序,还是《鸭头丸贴》的同展难得,都是一次心灵的饕餮盛宴。

    在泠禅的讲解下,参观完各朝代的书画作品后,我自己的感受主要有三:

    一是无论是书还是画,不是技巧,而是字画背后作者的风骨才是力透纸背,最能打动人心灵的东西。所谓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我喜欢魏晋风格的字,但又绝非后人那种在技法上的模仿,而是那种形学不来的感觉才是最感染我的。个人对宋代学院派的文艺腔不是很接受,总觉得软了些。郑板巧“乱石铺路”的字和他的画如出一辙,连笔法都一模一样,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个人性情跃然纸上,令我流连忘返。倪瓒的画风淡云清,淡定缥缈触手可及。李方膺(?)的画可以看出深受篆刻影响,在布局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而文征明的山水布局和传统的山水布局又有显著区别,可以感觉到风水。唐伯虎的画一看就是江南人的细腻甜美,不过技法却相当老练,子淳说可见唐家收的画作水准相当高。同样的写意画,齐白石和吴昌硕却体现了不同的个性。。。

     二是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书画各朝各代风格的流变,而每次创新所引发的变迁令我在耳目一新之余,又充满敬意。当看到赵之谦(?)开创了写意画的雏形,那么清新,出众时,完全能体会泠禅告诉我的齐白石对其的敬意。

     三是看书画作品,其实与品茶、品酒、品香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只要时真正的好东西,哪怕是完全不懂这个领域的门外汉也一定会被打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0-12-16 10:31:08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李方膺的画很有感觉。对白阳青藤却不太喜欢。。。

书法对王铎赞不绝口。。。

去年的那次盛展,除了大王的《上虞》、小王的《鸭头丸》、怀素的《苦笋》外,徐熙的《雪竹图》、郭熙《幽谷图》、王诜的《烟江叠嶂图》都是这辈子难得一见的东西了,徐熙的《雪竹图》可能再也不会出来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0-12-16 10:53:05 | 只看该作者
很给力,哈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0-12-1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小欣下次可有兴趣一同游博物馆?

我最喜博物馆了,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罗浮官,西班牙马德里博物馆都留下过我的足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0-12-16 19:26:43 | 只看该作者
真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0-12-16 19:28:38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去博物馆,基本上是免费的,哈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0-12-16 19:36:1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都免费了,但人却多了,上个月上博的年度特,人山人海,当然,比世博还是少多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0-12-16 19:59:28 | 只看该作者
爱情可以滋润女人的容颜,博物馆可以滋养女人的灵魂。。。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0-12-16 20:36:4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什么可以滋润抑郁的心灵?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0-12-16 20:41:39 | 只看该作者
阳光论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0-12-16 20:44:45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什么可以滋润抑郁的心灵?
武汉小武 发表于 10-12-16 20:36
药?佛?如果还不行,请默念,上帝啊,请你保佑我。上帝就真的会依你诚意程度而顺遂你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0-12-17 11:53:32 | 只看该作者
13# 山中牛

这就是祷告的力量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0-12-17 13:17:5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的《静坐修身》的小册子里其中有段“人心与天心”的文字挺有意思:

     “我们凭坐修所能把握自己的“心”是有限的,那就是说,驱使这颗心所能创造的人生,无论多么美满,也不可能是无限的。因为这种“人心”,从错误的知识所形成的那部分占了多数。觉得驱使自己的心,去创造自己所愿望的人生,在这个范围内叫做“独觉”。其在创造的过程上,仍然会有摩擦和冲突。但是渐渐地,我们会在坐修和人生创造的过程中,察觉到有一种无限、完全圆满的另一种“心”的气息,从而有一切委于那一种“心”的气息,这种心就是“天心”。

    孔子的“所欲不逾矩”就是一切依从“天心”的境地。“人心”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意识”,属于大脑神经系统,是人类对外在环境求生存之用。“天心”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潜意识”,属于内脏神经(自律神经)系统,是人类对身体内在环境求生存之用,受间脑指挥,而与宇宙大自然相通。“天心”发挥作用,便可达到“天人合一”。”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