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奇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随便说说

[复制链接]
616#
 楼主| 发表于 11-10-13 14:22:22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说这片山坡上的曾经


我们那座罗卜岗山的老照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楼主| 发表于 11-10-13 14:24:42 | 只看该作者


罗卜岗山的老照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楼主| 发表于 11-10-13 14:27:07 | 只看该作者


罗卜岗山的老照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楼主| 发表于 11-10-13 14:33:31 | 只看该作者


罗卜岗山的老照片
下面这张有甘蔗地的是在108国道坎上,属于我们大队的第七生产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0#
 楼主| 发表于 11-10-13 14:41:06 | 只看该作者

这张图片是从皇木山上的方村垭口看下面远处的富林,大树,只是看不到流沙河这边的县城,被山遮挡着。拍照的地点也太远,图片不怎么看得清楚,但它看得比较宽,比较远。这上面能看见我们家所在的那座山的那边,大渡河的这边,有一个延伸出去的坝子紧挨着大渡河。108国道就顺着这个坝子靠山脚地方穿过去,朝着石棉县和西昌方向,靠里面沿着山脚,外面沿着大渡河。我以往的帖子“走进大凉山”就是这个方向,走的就是这条路,就从那个延伸出去的山绕过去。

这里看见那个延伸出去的坝子将要走完的地点,是我们县和石棉县的交界处。这个坝子顺着山脚下的公路边,住有两个大队,也就是两个村,他们给我们是同一个公社,也就是同一个乡。这张图片中,大体也能看得见我们家所在的那个比较宽阔的“大坪头”。 除了那张有甘蔗地的是在108国道坎上,属于我们大队的第七生产队外,其它几张从画面特点和那张完整的图片相比较,就知道这几张图片上的地方是来源于这座山的那一头,还有些部分这里看不见。这些图片中的山坡,和我担任过事务长和保管员的地方是同一座山,只是这头和那头的区分。

记得在食堂化时期有一年的榨红苕藤季节,我们生产队曾经两次安排人背着红苕藤去支援这座山上的其它大队的生产队。我们所去的那个大队也许是我们公社住得最高最远的一个大队,它和另外一个乡交界。也就是在我们曾经买过李子的地点,还要沿着那条大沟继续往上爬。记得那次我们去的那一个生产队的食堂,还特别蒸了一大锅洋芋招待我们。记得接待我们的有那个大队历任多年的女老党支部书记,她不识字,曾经上北京参加过好几次人大会的人民代表。

曾经的六十年代,兴修水利修堰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我们是大队青年突击队,这个山坡上凡是属于我们这个大队的土地上都基本留有我们的身影。抗干旱,与天斗,我们曾经在这座没有水源的山坡上大会战,帮助其它大队挖大塘,蓄水。我们挖塘的地点,大概就在图片中靠近那个象路一样的地点。

那时候公共食堂己经解散,记得每天早上吃了早饭后,还要带上一些饭菜上山,一直要忙到下午收工后才回家。记得我们曾经挖过一个塘叫“大胜塘”,那是其它大队的地盘。挖塘的人很多,好像不只一个大队。那个大塘挖得好大好深,那么多人在里面来来往往,挖的挖、掏的掏、背的背、挑的挑,社员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挖塘的目的:在雨水季节,天上下的雨水不让它流走,引进大塘里,天干时可以用来浇地,一方面也避免雨大水大冲毁土地。

那时候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学习老三篇:“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张思德”。“老三篇不但干部要学,战士也要学。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哪一级都要学,学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老愚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时候还有人把它编成了顺口溜:学习白求恩,不要争工分;学习张思德,自私自利要不得;学习老愚公,碰到困难向前冲。

“大胜塘”修好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没看见过我们那么多人热火朝天“大会战”的成果究竟是什么样。那是我们曾经留下足迹和汗水的地方!他们的受益也有我一份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付出!后来听有些去过那里的人讲,塘里面装着的水,周围的农民用来饮水,还严禁路人随意洗手之类。

我们家背后山顶上这一带的人家,用水比较困难。就我原来担任过事务长保管员的八队和九队,他们的用水来源都是“水塘”,不过他们的水塘是挖在恰当的高坎底下,有少量的水滴从地坎中滴落。在雨水季节,他们的用水到不成问题,因为土地潮湿,从地坎下浸出的水就多。一方面在雨水季节,从房檐上滴下的水还可以用。在干旱季节和冬天无雨季节,他们的用水会很困难,水塘边经常排着装水的水桶水罐。有了我们修过的前进堰后他们就好得多,可以到走下来挑水,虽然有些远,也只是多费点力气,但不愁没有水。


在“大胜塘”顶上,靠近桃坪八队属于市农大队管辖的“大营盘”的这些人家,他们的用水是山顶上的一个大塘。我曾经几次经过那里,塘刚好在山顶上、很大,那些人家就住在塘的周围。他们的人和牲畜都全靠这塘水,有一次我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在塘边饮水。我没有看见过稍微有些清沏的塘水,几次经过那里见到的塘水都是带黄色有些浑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1#
发表于 11-10-14 14:37: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2#
发表于 11-10-14 14:44: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3#
 楼主| 发表于 11-10-15 09:18: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天苗。不要争工分,不是“挣”工分。

那时候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在用字上下功夫,要做到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那时候的老三篇我基本能背完。特别是对里面的有些句子,语录,背得烂熟。还有是反对自由主义里面的有两三条也记得烂熟。

“纪念白求恩”里面的: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事情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里面的:我们:)八路军新四军这个团体,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团体中的一个。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愚公移山”里面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反对自由主义”里面的: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还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还有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毛主席说的话:两派要互相少讲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别人的缺点错误让人家自己讲,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求大同、存小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4#
 楼主| 发表于 11-10-16 09:15:38 | 只看该作者
东拉西扯大杂烩  
稀里糊涂话人生  
横批  随便说说

(转载)乐西路,我还会再来吗一一走过乐西公路汉源段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09| 只看该作者
乐西路,我还会再来吗一一走过乐西公路汉源段

富林镇,一个在GOOGLE地图上搜索得到的位于大渡河中游北岸的小镇,1952年起作为汉源县政府治所至今。这里曾经有过悲壮感怀的历史激荡。镇的东北角有一个小地方,叫刘家湾。沿刘家湾山脚左上行驶,即踏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修筑的著名的乐西公路。

乐西公路起始乐山,跨青衣江,穿乐峨平原至峨眉;沿峨眉山麓南行,逾土地关至龙池;再循大渡河经新场、金口河、绕越蓑衣岭,至岩窝沟,入西康省,偏西南行抵富林,沿大渡河至石棉;继续南行经冕宁、泸沽等,终止西昌,全程525公里。国民政府兴筑乐西公路,是当时战事的需要,可以作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一条最直接的通道;还有,重庆一旦失守,国民政府可以迅速通过乐西公路迁都西昌。1939年8月,国民政府在乐山城成立乐西公路工程处。蒋介石委派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为工程处处长,并下令必须在1940年内通车,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

现存比较完好的乐西公路汉源段(富林——蓑衣岭),全长85公里。宽度不到5米左右的山路,蜿蜒崎岖,险峻心悚。从海拔780米左右的富林镇出发,越野车约3小时车程即可到达终年云雾弥漫、海拔2800米的蓑衣岭,一路上风光无限苍凉无边。乐西路,是孤独寂寥的,也美得让人惊叹。前不久,与几位好友相约第一次完整走完了乐西公路汉源段。虽然匆匆,但一路上,是看不尽的风景,听不完的故事,还有,品不完的沧桑……

1960年4月被发现的“富林文化”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多次发掘获得的5000多件石器材料、木炭、烧骨等用火遗迹和各种化石,证明五万年前,富林先民已繁衍于此。这里曾经上演过一幕幕的重大历史事件:宋太祖玉斧划河、诸葛亮被困炒米岗、石达开魂断大渡河、中央红军左权参谋长率部佯攻富林牵制敌军以掩护十七勇士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国民党三三五师王伯骅部白岩岗激战三天三夜而后成为昙花一现的“富林王”……

历史和现实共同引领着我们。

乐西公路(富林至皇木段)去年重新修整过,不是越野车也能轻松上路。从县城出发几分钟后,便驶上了乐西公路。关上车窗打开音响,任尘土和阳光在窗外飞扬,让老鹰乐队清脆的吉它、震撼的手鼓伴着沙哑磁性的男声在车内环绕。透过车窗,把视线放落在工作生活的小城:薄薄的雾气掩去了老城的纷乱和嘈杂,清晨的阳光下,富林镇很美!环绕小城的山峦、河流和点缀其中的房舍、田野,随着季节轮换天气阴晴,用多变的色彩,勾勒出时而率性火辣时而恬静含蓄,而深沉忧郁时而浓艳诱人的小城风景。

王伯骅白岩岗与激战起义军的故事还在颠簸中起浮,却有炊烟、梯田、竹林、农舍闯入眼底,已是紧邻的安乐、马烈乡了。安乐,有安居乐业之意。徊环的公路下,一小片一小片的梯田错落有致。历年春耕、插秧时节,总有许多本土摄影家云集于此。在他们的镜头中,安乐梯田虽然没有云阳梯田的大家风范,却也小家碧玉般婉约动人。

公路仍然是土路,但因铺就有沙石,加之过往车辆稀少而显得平坦安静得多。驶过因修建乐西公路而得名的“豆腐石”(现马烈乡新华村),两旁的树木愈是茂密,空气也愈加清新起来。汽车蜿蜒盘旋着,任由车窗打开,惬意悠闲放飞心情。车上有个朋友是第一次经这条路到皇木,更是不断喊停车,恨不得把眼之所至一古脑儿揽进相机!

海拔2351米方村垭口,应是乐西公路上的最佳观景台。清晨,缥缈的雾气任由朝霞染上淡淡的红;中午,轻盈飘移的云朵在瓦蓝的天空中变幻着万千姿态;日落时分,层叠起伏的山峰迷离得虚无,夕阳泼洒下粼粼金光在遥远如梦境的大渡河、流沙河水面-----此时,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沉醉其中!

过了方村垭口,公路划着美丽的弧线,隐进绿意葱茏的皇木林场。一路鸟儿婉啼,车轮沙沙,偶尔有摩托车汽车交错而过,会友好地轻按一声喇叭。车子,在青翠中静静驶过。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10| 只看该作者
薄薄的雾气掩去了老城的纷乱和嘈杂,清晨的阳光下,富林镇很美!环绕小城的山峦、河流和点缀其中的房舍、田野,随着季节轮换天气阴晴,用多变的色彩,勾勒出时而率性火辣时而恬静含蓄,时而深沉忧郁时而浓艳诱人的小城风景。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12| 只看该作者

安乐梯田虽然没有云阳梯田的大家风范,却也小家碧玉般婉约动人。

马烈乡沐浴在晨曦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楼主| 发表于 11-10-16 09:33:07 | 只看该作者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16| 只看该作者
公路仍然是土路,但因铺就有沙石,加之过往车辆稀少而显得平坦安静得多。驶过因修建乐西公路而得名的“豆腐石”(现马烈乡新华村),两旁的树木愈是茂密,空气也愈加清新起来。汽车蜿蜒盘旋着,任由车窗打开,惬意悠闲放飞心情。车上有个朋友是第一次经这条路到皇木,更是不断喊停车,恨不得把眼之所至一古脑儿揽进相机!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18| 只看该作者
海拔2351米方村垭口,应是乐西公路上的最佳观景台。清晨,缥缈的雾气任由朝霞染上淡淡的红;中午,轻盈飘移的云朵在瓦蓝的天空中变幻着万千姿态;日落时分,层叠起伏的山峰迷离得虚无,夕阳泼洒下粼粼金光在遥远如梦境的大渡河、流沙河水面-----此时,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沉醉其中!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18| 只看该作者
方村垭口的夕阳,不,应该是暮色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20| 只看该作者
过了方村垭口,公路划着美丽的弧线,隐进绿意葱茏的皇木林场。一路鸟儿婉啼,车轮沙沙,偶尔有摩托车汽车交错而过,会友好地轻按一声喇叭。车子,在青翠中静静驶过。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22| 只看该作者
一个宽敞的坝子惊现眼前:红花村到了!从公路上俯瞰村庄:白墙青瓦的房子或几户或零星地散落着,乡间小路飘带般缠着房舍绕过田野,孩童的嘻闹声中夹杂着一些犬吠,隐隐约约……这个海拔2000多米的村子,曾因境内多红花野草而名为红花乡,后并入皇木镇。乐西公路横穿全境。公路的右边,是正值开花的大片大片的洋芋地;左边,是恣意铺展开去的草甸,高高的松树、密密撒在草地上的白的红的野花点缀其中,几头牛悠闲地啃着草,微微的风,带着山间初夏的气息轻轻掠过------除了轻叹除了摇头,我已没有更多的词汇来描述眼前这一切,所有的赞美之词用在这里,只会显得苍白和多余!


真想停驻不前,只想躺在厚厚的绿毯上,看太阳落山炊烟袅袅,听山风低吟望牧童归家。我在想,这份宁静与祥和能否驱走尘世的烦恼、洗尽内心的铅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6#
 楼主| 发表于 11-10-16 09:5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奇迹 于 11-10-16 09:52 编辑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22| 只看该作者
真想停驻不前,只想躺在厚厚的绿毯上,看太阳落山炊烟袅袅,听山风低吟望牧童归家。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31| 只看该作者
恣意铺展开去的草甸,高高的松树、密密撒在草地上的白的红的野花点缀其中,几头牛悠闲地啃着草,微微的风,带着山间初夏的气息轻轻掠过------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32| 只看该作者
这个海拔2000多米的村子,曾因境内多红花野草而名为红花乡,后并入皇木镇。乐西公路横穿全境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38| 只看该作者
恍惚之中,有天籁般声音传来,随着歌声寻去,远远看见,红顶白墙的天主教堂圣洁地矗立在皇木镇一片青瓦之中。皇木,因明清两代建造皇宫殿宇采伐原木于此而得名皇木厂。皇木教堂,是清同治年间法籍教士勃拉布依·比纳特在此修建,传授天主教。1985年政府批准成立教会,开放教仪活动。

走过的路,无论是泥泞坎坷还是阳光坦途,定会有风景留驻脑海,为老来痴坐在冬日阳光下的回忆增一抹色彩加一丝笑容。走在乐西路上,浓雾弥漫,来时的路已经看不见,去往的方向也隐匿在漫无边际的迷茫之中。如此近的距离,依然看不清她沧桑的表情,解读不了她长长的孤独,乐西路,注定会一生寂寞?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岁月怎样无情,我相信,岩窝沟,这个用火、用刀、用血、用泪刻凿并有四十多具白骨殉葬的奇险峡沟,定会伴着乐西路一生一世!

作为皇木与永利的分界线的岩窝沟,以山高路险沟深闻名。当年修筑岩窝沟段公路有3000多名石匠,住草棚吃杂粮,用绳子拴住腰,从几十米高的峭壁上悬挂下来,一钎一锤,硬生生从坚硬如铁的石壁上凿出一条公路!仅这一段,就有四十多名工人坠崖身亡,尸首不全!六十多年过去了,有人说深不见底的沟底还有坠亡民工的尸骨,也有人说,公路旁边矗立的那几块巨石上,还有当年遗留的钢钎二锤。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过这些传说是否属实,我只看到,那几块长满青苔历经沧桑仍然直直耸立的巨石,在成为乐西公路上最奇特最壮美的一道风景的同时,是否也在为那些因修建乐西公路而长眠峡谷的生命招魂且千年相约?!

站在乐西公路岩窝沟处,胆子再大的人看一眼深不见底的沟底,也会心惊胆战,腿颤脚软。十多年前第一次坐车经过岩窝沟,根本不敢坐靠悬崖这边的位置,特别是在听说有块路基是当年用木头支撑,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迄今还撑在那儿时,更是惊出一身冷汗!

疲惫的双足,继续前行在漫漫乐西路上,历史的车轮,轻轻碾过曾划归峨边后归属汉源的永利乡政府驻地冷竹坪。破碎的乐西公路孤独而又倔强地在云雾中伸展,越高越险越窄,很多地方只能容一车勉强通过。跑惯乐西路的货车司机们,远远看见对面有车,便会自觉地在某处稍宽的地方静静等候错车。这种情形让我们感动,也让习惯争抢道路的所谓城里人汗颜!

静僻的公路继续攀升、蜿蜒、徊环…

路坎下的草坡上,淡淡薄雾罩着颓败的破屋。公路旁边,赫然一个大大的石滚子,圆柱状,外表粗砺,接触地面荒草的一面长满绿褐色的苔藓。同行的朋友说:这是当年修乐西公路的“压路机”!难以想象,这个毫不起眼的石碾子,当年是如何在衣衫烂褛的民工的牵引下碾出一条抗战公路!路修通了,石碾永远留在了这荒山野岭。是被人遗弃,还是要它守护用自己身躯滚碾的乐西公路?山沉默路无言,吹过的风飘过的云,也静默不语……

前面一个弯道,旁边立有二个石碑,竖碑略小,上书三个大字“蓑衣岭”,横碑稍大,上书四个大字“褴褛开疆”!字体均为红色。六十多年风霜雪雨,纹丝不动!

我们走完了乐西公路汉源段(富林——蓑衣岭)!

蓑衣岭,海拔2800多米,西连巍巍轿顶山,东抵滔滔大渡河,有的顶平如瓦屋四周陡似城墙,有的尤如利剑直刺苍穹。冰雪四月间,夏秋雨连绵,素有“要过岭,脚码蓑衣不离身”之说,蓑衣岭因而得名。

一行四人,静静站在石碑前,我伸手轻触石碑,冰凉。有雾悄然围裹过来,恍如隔世!

返回的路上,从汽车的反光镜里,我又一次看到了那块当过“压路机”的石碾子,一闪而过之际,我看到了它深深的寂寞!
乐西路,我还会再来!
皇木镇全景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42| 只看该作者
红顶白墙的天主教堂圣洁地矗立在皇木镇一片青瓦之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43| 只看该作者
皇木教堂,是清同治年间法籍教士勃拉布依·比纳特在此修建,传授天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7#
 楼主| 发表于 11-10-16 10:01:12 | 只看该作者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45| 只看该作者
走在乐西路上,浓雾弥漫,来时的路已经看不见,去往的方向也隐匿在漫无边际的迷茫之景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48| 只看该作者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岁月怎样无情,我相信,岩窝沟,这个用火、用刀、用血、用泪刻凿并有四十多具白骨殉葬的奇险峡沟,定会伴着乐西路一生一世!

那几块长满青苔历经沧桑仍然直直耸立的巨石,在成为乐西公路上最奇特最壮美的一道风景的同时,是否也在为那些因修建乐西公路而长眠峡谷的生命招魂且千年相约?!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32| 只看该作者
乐西路,我还会再来吗——走过乐西公路汉源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8#
 楼主| 发表于 11-10-16 10:12:14 | 只看该作者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50| 只看该作者
站在乐西公路岩窝沟处,胆子再大的人看一眼深不见底的沟底,也会心惊胆战,腿颤脚软。十多年前第一次坐车经过岩窝沟,根本不敢坐靠悬崖这边的位置,特别是在听说有块路基是当年用木头支撑,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迄今还撑在那儿时,更是惊出一身冷汗!


乐西路,我还会再来吗——走过乐西公路汉源段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52| 只看该作者
成为乐西公路上最奇特最壮美的一道风景     图片名

乐西路,我还会再来吗——走过乐西公路汉源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9#
 楼主| 发表于 11-10-16 10:21:47 | 只看该作者
悠远-发表于 2007-6-14 23:53 | 只看该作者
疲惫的双足,继续前行在漫漫乐西路上,历史的车轮,轻轻碾过曾划归峨边后归属汉源的永利乡政府驻地冷竹坪

悠远-发表于 2007-6-15 00:08 | 只看该作者
路坎下的草坡上,淡淡薄雾罩着颓败的破屋



悠远-发表于 2007-6-15 00:10| 只看该作者
前面一个弯道,旁边立有二个石碑,竖碑略小,上书三个大字“蓑衣岭”,横碑稍大,上书四个大字“褴褛开疆”!字体均为红色。六十多年风霜雪雨,纹丝不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0#
 楼主| 发表于 11-10-16 10:29:22 | 只看该作者
悠远-发表于 2007-6-15 00:13| 只看该作者
石碑上的字。。   



悠远-发表于 2007-6-15 00:14| 只看该作者
有雾悄然围裹过来,恍如隔世!



悠远-发表于 2007-6-15 00:18| 只看该作者
公路旁边,赫然一个大大的石滚子,圆柱状,外表粗砺,接触地面荒草的一面长满绿褐色的苔藓。同行的朋友说:这是当年修乐西公路的“压路机”!难以想象,这个毫不起眼的石碾子,当年是如何在衣衫烂褛的民工的牵引下碾出一条抗战公路!路修通了,石碾永远留在了这荒山野岭。是被人遗弃,还是要它守护用自己身躯滚碾的乐西公路?山沉默路无言,吹过的风飘过的云,也静默不语……

返回的路上,从汽车的反光镜里,我又一次看到了那块当过“压路机”的石碾子,一闪而过之际,我看到了它深深的寂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1 06: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