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奇迹 于 11-7-15 20:11 编辑
对自己进一步的啰啰嗦嗦拉拉杂杂的剖析:
在我走进自闭症版块的第一篇帖子,也就是我为自己剖析的那一大堆,也许只有我才看得懂的逻辑推理,和在后来的一些帖子中,曾经多次提到呼吸气流和上下行纤维之类的有关气的话题。虽然知识有限,语言表达不很清楚,但是我所推测认定的大方向基本没有错。只是没见过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资料的证实,和我不会用有关这方面的恰当贴切的词语来解释我所存在的现象。反正闲着没事。我时不时又在百度里转悠,以有关“呼吸”和“气”这方面的文字为线索,在百度里寻找我想要的东西。最终还是找到我想要的,最恰当的,与“呼吸”和“气”字有关的两个气功的述语:“气浮聚于上”和“息息归根”。这人的呼吸的“气浮聚于上”,其体现的效果是一种没有重心,没有着地的悬浮的“虚”;而呼吸的“息息归根”,其体现的效果又是另一种有根基的深沉稳重的“实”。
以下是我从一些相关资料中摘录了一部分气功方面的文字述语:
我们知道,在气功入静状态下,通过意守可以影响内气的运行。意守的部位和方法不同,对人体的内气产生的作用也不同,意守上面的部位,如意守百会(头顶正中)、印堂(两眉中间)时,可引导内气上行,易出现血压上升(在正常人表现为头胀、头晕、头痛),呼吸短浅等现象;而意守下面的部位,如肚脐、会阴(前后阴之间)、涌泉(脚心处)可引导内气下行,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深长等现象。
重心者,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地心引力)产生的合力。此合力的作用点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重心。人体的重心不像物体那样恒定在一点上。因为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生理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人体的体型各异,还经常改变成各种不同的姿势与运动状态。所以人体的重心是随着身体处于生理过程的进行和体态姿势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着。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端正站立时身体的重心,位于第三骶椎上缘前方约7厘米处,相当于髋关节额状轴的后方高约4~5厘米处。
①气沉丹田,是人在地面上站立或活动时,重心已降到尽可能的低处。我们都知道人体站立时稳固与否,是决定重垂线是否在支撑底面积之内。如在其内时则稳定,如垂点是在支撑底面积的中心最佳位置上,则是最稳固。如靠近边缘时,则有倾斜的危险。移出支撑面积以外,就会倾倒。此既是“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之实意。同样大的支撑底面积,重心愈低,稳定角愈大,则站立得愈稳定,愈容易掌握自已的平衡。当然降低重心的高度,是以有利于运动为原则。
②人体在站立或活动时,如降到适当的低度,则肢体能伸屈得更长,有利于进退舒展。另外,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图解法则,人体站立向前推力时与地面形成的角度愈小,其所成的合力愈大。比如:某人靠在不大于其体重的一物体上,只要身体做出一定的倾斜角度,就能推动该物。虽然他本人没有任何从主观上想用力去推。事实上,他自身体重倾斜后所产生的力足以推动该物体。
③重心低,站立稳固,则上体愈能舒松、轻灵、敏捷、运动自如,呼吸也能平稳、均匀、深长。重心低能使精神、思想、情绪达到安舒、集中、平静。才能更好的用意识引导动作。
什么样的“气”才能由意识和形体的改变而移动。太极拳所说的“气沉丹田”之“气”,实际是人体的“重心”。重心就像水平仪中的气泡一样,在摆放端正时,此气泡居于中心……上丹田为“藏神之府”,下丹田为蓄“精”的仓禀。
上虚下实的原则:一般来说,脐为人体的中心,是人体上下的中点。上虚即是指脐以上有空松虚灵之感;而脐以下则应是深沉稳重之态。所谓“气沉丹田”,多指意气下注于下丹田之处。所谓“息息归根”,也指气息归于下丹田。从气一元论的观点看,元气为生命之“根”,有了此“根”基于健康的一切才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气息下沉归根,是一种安祥自守的状态,是人类生存质量的根本保证;如气浮聚于上,人的头颈肩背常处于紧张状态,是人处于紧张、应激状态的根源。虚其心,实其腹,还可以预防多种类型的气功偏差。
在一些浅谈睡眠的资料中,还有这样的话:“最关键是要让这个呼吸,比较息息归根。我们说呼吸是小归根,睡眠是大归根。归根是什么意思?睡的时候,就是我们的阳气收藏到根里面去的时候。呼吸尽可能地息息归根,吸到下丹田来。然后自然地能够很安祥自在入睡。”另外,还有一句这样的话:“人静后,听自己的呼吸之声,只感觉一呼一吸往下落,息息归根。”
我所云呼吸有内外者,先求其通而已。通与不通,於何分之?彼未知练拳与初练拳者,其呼吸往往至中部而止,行返回,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极其弊则血气用事,好勇斗狠,实火气太刚过燥之故也。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火气不至炎上,呼吸可以自然,不至中部而返。如此方谓之内外相通,上下相通,气自和顺,故呼吸能达下部。气本一也,误以为两个,其弊亦与不通等。
所谓“上虚”,是指身体上部(脐以上)轻松虚灵;“下实”,是指身体下部(脐以下)充实有力。练功时不仅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使整个身体稳如泰山,舒适自然。更重要的是意念意守的部位也在中下丹田,没有特殊病情,不意守上丹田,以避免造成上实下虚的情况,导致练功出偏。
我根据自己自身的真实现象,结合这些资料中有关的主要文字述语,不分先后顺序的随意做一下我拉拉杂杂的解释。虽然这里讲的都是些练功的资料,这“上虚下实”也是练功的述语,但是这“身体上部(脐以上)轻松虚灵;身体下部(脐以下)充实有力。”我想一般人大体应该都是这样,只是这虚与实比例的或强或弱,或多或少而已。这人体的“上虚下实”基本是一种自然规律。上“虚”轻松虚灵,下“实”充实有力,这样人才有深沉稳重之态。反之,如果是“上实下虚”那就成异常了,那样人就会头重脚轻。
上面资料中的:“人静后,听自己的呼吸之声,只感觉一呼一吸往下落,息息归根。”这就是说一般人在静态下,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往下落,“息息归根”,(气归于下丹田处。)一般人在睡眠中,也能够做到让呼吸比较息息归根,能够将阳气收藏到根里面去(气下沉于丹田)。本着“上虚下实”的原则,这种“息息归根,将阳气收藏到根里面”,这属于“下实”的表现。“实”是:“息息归根”的深沉稳重之态;是基于健康的一切的最基本的保障;是一种安祥自守的状态;是人类生存质量的根本保证。
我曾经这样理解弗洛伊德的生死本能:“我觉得在一般人身上,这三个我都有不同比例的融合,但是这三者之间融合的比例强弱差别不能太大,求大同存小异,就容易统合。就如任何一个团体,一个组织,没有百分之百和谐,但矛盾分歧不能太大,这样才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管理。如果强弱差距过大,就会形成两个不同的极端,组织内部就容易出现分裂。强或弱两个极端都属于异常。”
在这里,我同样可以用理解弗洛伊德生死本能一样,用相同的逻辑来理解这些问题。虽然说的不是同一类话题,但是道理是相通的。上面资料中所说:“通与不通,於何分之?彼未知练拳与初练拳者,其呼吸往往至中部而止,行返回,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虽然我对这样的文字不怎么能理解得清楚,虽然他这段话表达的也许是另一层意思,但是我对这“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的述语有一种一见如故,一种感同身受。这“气浮聚于上”属于“上虚”范畴,但是这“虚”又虚得太过头了,反到成了一种头重脚轻的“上实下虚”,一种没有重心没有根的“虚”无。我觉得这种过头的“上虚”,就等同弗洛伊德本我缺失(过弱)。(至于这“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我后面会做解释。)
只是这后面的“极其弊则血气用事,好勇斗狠,实火气太刚过燥之故也。”这一段,和前面“通与不通”的这一段连在一起,我怎么也搞不清楚它这里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单凭我对后面这段文字的直觉理解,它应该属于“虚”的对立面“实”,但这“实”又实得太过头了,成了一种异常。我的认为,这“好勇斗狠”这一段,就等同弗洛伊德那个过强的无法无天的“本我。”
因为这些资料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的,也许不是针对解答我想要的这方面问题,但是凭我自己的实际情况的经验直觉,凭我对这些文字的敏感,特别是这后者的“极其弊则血气用事。。。。”这一段,从文字的语气就很明显看得出它是一个极端。只不过气功里着重讲解所要表达的意思目的,不会是我想要的这方面内容,所以他就没有必要象弗洛伊德那样“黑白分明”的注明,能让人一目了然。
“什么样的“气”才能由意识和形体的改变而移动。太极拳所说的“气沉丹田”之“气”,实际是人体的“重心”。”“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也就是每一次的吸“息”,“息息” 都能归到下丹田根处。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是能够做到这一呼一吸都归到“重心”根处。但是我的认为在所有个体之间,一样还是有差异,这是一种必然。就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所以不是所有人的呼吸,都会做到“息息归根”。这也和弗洛伊德生死本能一样,没有那么绝对。前面有一句这样的话:“睡的时候,就是我们的阳气收藏到根里面去的时候。”既然有“阳气”,就一定有它的对立面“阴气”。也就是说,这一般人身上,阴气(虚)和阳气(实)之间都有交叉,都有不同比例的融合,呼吸的深深浅浅也各不相同。只要不是绝对的过“阴”(虚)或过“阳”(实)。弗洛伊德的本我的过强或过弱都属于异常,这里的过“阴”或过“阳”同样也属于异常。
有一段这样的文字:“《黄帝内经•灵枢•通天篇》将不同阴阳禀赋者归类为阴阳五种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少阴之人和太阴之人。太阳之人阳气最盛阴气不足,依次阳气减少而阴气增加,太阴之人阴气最盛阳气不足。如果再加以细分,每一种人还可以再次分做五种。但一般来说,把握住阴阳五种人就足够用了。”这里面的“太阳之人”和“太阴之人”,就属于弗洛伊德本我的缺失和过强。
“重心者,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地心引力)产生的合力。重心低,站立稳固,则上体愈能舒松、轻灵、敏捷、运动自如,呼吸也能平稳、均匀、深长。重心低能使精神、思想、情绪达到安舒、集中、平静。才能更好的用意识引导动作。”
在我身上,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过自己的一呼一吸(息)往下落,从来就没有过“归根”踏实的感觉。而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气浮聚于上”的“虚”。一种失去重心,没有“根”的悬浮;没有整体感、存在感的虚无。而且,在一般站立时到是没怎么去留意,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刻意把眼睛闭上去体验,就会明显感觉到这陌生模糊的物体似的躯体仿佛没有重心的在晃动,仿佛就要栽倒。只有气息下沉归根,人的头颈肩背才能放松,人的生存质量才会有根本保证。“分清虚实,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前面资料中说:“如意守百会(头顶正中)、印堂(两眉中间)时,可引导内气上行,易出现血压上升(在正常人表现为头胀、头晕、头痛)”:实际上这就和我以往说过的脑子不能清爽干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沉闷,异常头昏头闷胀现象相似。虽然我不会去“意守百会”,连气功中的这些述语也没听说过,但是这种内气上下行不能自如畅通,不能“息息归根”的“气浮聚于上”的感受我一直都很清楚。这种不能归根的“气浮聚于上”的悬浮,使得脑子一直都不能清爽干净。同时也使得身心上下有一种不连贯的分离,整个肌体一直处于一种不被觉察的,无法放松的状态。即使是在睡眠中或是在很安静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不能归根的“气浮聚于上”的悬浮分离,也是肌体失去指挥,失去动力来源的一盘散沙的懒惰的根源。也是人格解体的基础。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有趣的是,在诸多宗教神秘体验中人格解体症状还被视为一种高境界的标志,气功的高级状态也颇具人格解体的特征。”因为这种不知不觉的“气浮聚于上”的“虚”,和气功内丹功法三阶段中的最高阶段的“意守上丹田”,“炼神还虚”时出现的气息微微,若有若无,轻松愉快,俗念全无,恬淡虚无的“虚”有些类似。因为气功的“意守上丹田”是“气聚百会”,这“气聚百会”和这里的“气浮聚于上”都是在相同的位置,都是在上丹田。上“虚”下“实”,都属于在“虚”的部位。所以反应出的现象也就有些类似。这种“气浮聚于上”的“虚”,也类似佛教中的无我无欲无求。有这样一句话:“如果由佛家解释这种现象,这些患者好像脱离了‘人格’的自我,却又无法认识真正的‘本我’。”
只是“气聚百会”是气功师通过人为的方式让气“聚”于上丹田,“炼神还虚”时出现的“俗念全无”的“虚”的现象,而这“气浮聚于上”是属于与生俱来的,永远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的自然现象。气功师的这种现象只是短暂的,只要“收功”不练时,依然会慢慢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这种由于“气浮聚于上”的过头的“虚”的作用,所出现的类似气功还虚的这种现象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
我在摘录一段:何谓精、气、神
中医的核心概念是精、气、神。这三者可以看做是生命的三个基本组成,或三种表现形式。其中精与神是两极,而气沟通两者。
先讲一讲精的问题。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承受于先天,与生俱来,是父母给的,是生命的起源物质,父精母血,人靠精气才能生存。所以,《灵枢。本脏》篇这样说:“与生俱来,谓之精”。万物化生须从精始,没有精就没有生命。这个精是先天之精,是元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发育成长的过程又不断消耗元精。后天之精,就是呼吸摄取氧气,饮食摄取养料,氧气和养料随血液输到全身,被细胞摄取,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和能,人们叫他生命能量,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基础,也是生命的源泉,这个东西中医叫做真气。我们知道了真气是怎么回事,那末补充后天之精靠什么?靠真气。用后天之精来补充先天之精。
神即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主宰,也叫元神,西医叫做大脑的本能力量,是主宰一切的,又是内脏功能的集中表现。神的表现就靠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生理活动过和产生的能量,也就是真气。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前面所说的“神气十足”、“神采奕奕”等现象。这里是要说清一个问题:先天之精化育生身。在人未出生之前,它所产生神是什么呢?是一种生长发育的能量和功能,那就是先天之精,可以化育生身。后天之精是呼吸摄取的氧气(阳精),饮食摄取的养料(阴精)。后天之精化气化神。饮地阴以养血,吸天阳以养气,后天之精先化生真气。真气在哪里化生呢?是细胞摄取之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步功是化气,化气之后供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用,真气输送到哪个脏腑起作用,在脏腑起作用的过程中以产生了精微物质,这个精微物质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毛发等都有,这个真气就带有各脏腑的性质。练气功“五气朝元”都归肾上,这时候才是真正补充先天之精的东西。非得通过后天之精才能补充先天之精。所以说后天之精是化气化神,先天之精化育生身。真气是人体活动的动力,五脏六腑必须想方设法培补真气。
真气怎样才能通布全身呢?就是依靠人身上如蜘蛛网似的经络。经络是真气运行的通道。经络问题已提出一个世纪了,中外许多人士都在研究,用了很多手段和方法,至今还没有确切的说法和立论。我写真气运法时(李少波)正在从事针灸业务,因此我写这些线索来研究。目前许多书本都提出经络与气功有关系,但都没有说出所以然来。经络运送真气,真气借着经络遍布全身,发挥他的能量作用,来维持人的生理活动。真气运行应该是有动力的,光讲路线不行,那么动力是什么呢?动力就是呼吸运动,光讲呼吸不行,要说呼吸运动。呼吸是机械式的运动,依靠胸胁的胀缩、伸长达成呼吸,就是靠一呼一吸的运动形式推动真气循经运动。
“中医的核心概念是精、气、神。这三者可以看做是生命的三个基本组成,或三种表现形式。其中精与神是两极,而气沟通两者。”:虽然这里是中医之说,但是道理是相通的。特别是:“其中精与神是两极,而气沟通两者。”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如此的深刻!因为这“气浮聚于上”在“神”的所在部位,不能下行于根处与“精”沟通,精与神两极形成脱节状态,也导致自己活在陌生不真实的“虚”的世界里。
也就是说,我的不知不觉的“气浮聚于上”,呼吸气流浮聚在“藏神之府”的“上虚”之处,不能自如顺畅下沉于丹田归根。也就是说上(极)丹田“藏神之府”,和下(极)丹田蓄“精”的仓禀的根处这两极之间,中间没有顺畅的气息将两极连接沟通,使得两极之间处于一种脱节状态。从这一点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完整鲜活的整体,身心为什么不整合,人格为什么解体。要有源源不断的“息息归根”的呼吸气流,将上至“藏神之府”,下到蓄“精”的仓禀这两极连接起来,阴气和阳气相融合,这样肌体才平衡,身心才能整合,人才会有根的稳重踏实。
一段资料:内气的实质:(无从考证是非自辨)
谈到内气就要说到经络了,按照中医的理论,内气主要是在经络中运行的。那么经络又是什么呢?经络本身既非神经,亦非血管,它具有“低阻抗”、“高振动音”和“隐性感传”三种生物物理特性,其相应的物质基础是“表皮角质层相对较薄”,“菱形结缔组织束较多”,“神经束与神经末梢数量较多”,“肥大细包也较多”。于是认为:经络是人体的具有立体结构的相对独立的调控系统。
有关经络系统的形成机制,人们从细包的特性中发现经络系统的形成与细包有关。在1939年就有人测出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为:lOmv-lOOmv,相当于107v/m的强电场,如此大的场足以使很多无机材料击穿。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的运输(如离子等跨膜运输)、能量转换(呼吸链中的电子转移传递)和信息传递(动作电位,钙位)等等都是电子转移和离子电流,还有心电,脑电和肌电等生物电在人体中的变化,又会产生磁场,所以在人体中存在着各种电场,磁场和生物电,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形成了人体的一种场。“场”原来是物理学的范畴。现代物理学把物质的形成归结为两种,即食物与场。可以说每一种食物都同时存在着它的场,两者是共存的。人体的场因与人体状态,包括人的意识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不能将它简单的物理场,而称之为人体生物场。而它们的各种活动的驻波叠加的峰就形成了经络系统。因此经络系统是在生物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经络系统也可以被看作是有特定方向的人体生物场。它的最小生物场即是细胞的电场。
从以上的经络系统的形成和经络的生物物理特性和其物质基础中可以看出,内气的实质是人体的生物场,这种生物场可以调整人体的能量和信息变化。因此内气是存在于每个细胞中的,它的主要运行方向是经络的运行方向,是一种场的能量。从经络的物质基础中可以看出它的神经数量较多,所以内气的运行是可以从神经上反映出来的。反过来人也可以通过对神经的调整而对内气产生作用。而能够对神经进行调整的就是人的意识。也就是说人体可以通过意识调整经络中的神经状态来控制内气的运行而对肌肉进行控制。人体的整体肌肉的统一作用要达到完美的协调和变化是不容易的,而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通过对内气的控制,就可以解决控制人体肌肉力量的协调问题。通过内气就可以协调人体肌肉的各种力从而产生各种的劲力。可以看出内气与肌肉力量发生作用的纽带是神经。如下所示。
控制神经一一神经作用产生意识一一内气运行一一全身肌肉之间山量协调变化一一各种动力
以上这段资料我也不怎么看得懂,里面的很多词语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大体看得出讲的是内气是怎么在经络中运行,产生动力的过程。
“内气,前人称之为真气,元气。至今科学尚未证明这种蕴藏在人体内的内气之实质。。。”“内气和外气有何区别?答:内气即真气,是指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外气,是指随呼吸出入之气。如气沉丹田之气,是真气而不是外气;外气是沉不到丹田的。”
内气,前人称之为真气,元气。这里我还是称它为真气。我的认为,这个“真气”就等同于弗洛伊德“本我”中的“本能”。本我中的本能冲动是整个人格系统的能量来源,是整个人格系统的基础。。。肉体是它的能量来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本能从躯体流入本我,并在本我中得到最初的精神表达. 本能为本我提供能量,使其精力不衰,欲望永存。这里的真气是人体活动的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这里的真气和本我中的本能是一回事。
“真气怎样才能通布全身呢?就是依靠人身上如蜘蛛网似的经络。经络是真气运行的通道。经络运送真气,真气借着经络遍布全身,发挥他的能量作用,来维持人的生理活动。真气运行应该是有动力的,光讲路线不行,那么动力是什么呢?动力就是呼吸运动,光讲呼吸不行,要说呼吸运动。呼吸是机械式的运动,依靠胸胁的胀缩、伸长达成呼吸,就是靠一呼一吸的运动形式推动真气循经运动。经络是身体各组织间拼凑起来的隧道,《内经》称为经隧,有气则开,无气则闭,用解剖或其它方法都无法找到,人死了经络就不存在。”
接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