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7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知识] 精神病的名人

[复制链接]

我玩的应用: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9-12-4 14:3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上有两个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名人:一个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一个是大画家梵高。 两人都曾患过精神分裂症


宋太祖赵匡胤患有躁狂抑郁症。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晚年表现符合老年期精神障碍之特点。  

    斯大林患有严重的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

    阿道夫·希特勒患有帕金森氏病、当时尚无认识的颞叶癫痫,中枢神经兴奋剂药瘾及其人格障碍。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患了老年性痴呆。

    喜剧大师卓别林,酗酒成癖,贪杯痛钦,死于酒精中毒。  

  千古功臣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双十二事变”。但是,他是一个鸦片依赖者,戒断症状相当严重。最后以自己的毅力,戒烟成功。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于1993年1月正式下野。离开白宫初期,心情十分沉重。他的退休抑郁症持续了整整两个月才消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38:30 | 只看该作者
精神疾病的患者,不仅仅是普通人。作为杰出人物的古代帝王、现代总统、领袖、作家、科学家……无一例外地和普通人一样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也难免有人患有精神疾病或因年高老化和疾病而影响过精神状态。

  汉哀帝是一个同性恋者,有“断袖之癖”之称

  诗仙李白,斗酒百篇,嗜酒如命,留下1050首诗,其中谈及酒的诗篇占16%;诗圣杜甫,痛饮狂歌,嗜酒终身,留下1400余首诗,其中谈及酒的诗篇占21%。二人有酒同醉,同患酒依赖综合症,之死同与酒精中毒有关。

  宋太祖赵匡胤患有躁狂抑郁症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晚年那种严重的猜忌观念,情感的冷酷和荒唐的行为,如把过去的功臣元勋当成了心目中的敌人,滥杀10余万,以致有“火烧功臣楼”的传说记载。这些表现符合老年期精神障碍冷酷无情、猜疑、易怒、暴躁之特点。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停止了思想。马克思的最后一年里实际上已成为一个精神残废的人。由于燕妮的逝世而一蹶不振,书信中一般都流露出一种抑郁沮丧的情绪,科学工作根本谈不到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脱口说出了一句后来常被一切庸人所利用
的话即:“他本人无论如何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斯大林患有严重的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表现在情感的冷酷无情、甚至到了野蛮残暴的程度,以致后来没有组成家庭,对子女视若路人,怀疑一切,无端的制造恐怖与镇压,令人心惊胆颤。思维的偏执,缺乏判断力,以致想念江湖骗子,寻找长生不老药,临死前在明显的迫害妄想影响下无中生有炮制了“白衫阴谋”案。

  弗洛伊德是一位跨越19世纪到20世纪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他首创了精神分析学说,使他成为同马克思、爱因斯坦齐名的“改变了现代思想的三个犹太人”。1884年弗洛伊德在其《关于古柯树》的专题文章中,对可卡因效应作了描述:“可卡因对神经的效应包括兴奋感和长久不衰的欣快感和一个健康人所具有的正常欣快感毫无差别。他仅仅感到很正常,很快活,难以相信自己竟是在药物的支配下”。由此可见,弗洛伊德是一个使用可卡因已成瘾者。

  杀人狂阿道夫·希特勒患有帕金森氏病、当时尚无认识的颞叶癫痫,中枢神经兴奋剂药瘾及其人格障碍。这些疾病对希特勒的行为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第三帝国灭亡的最后三年当政中的怪异行为尤为明显。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951年至1955年在近80岁高龄时,再次出任首相。这期间已在两次中风,多次在脑血管机能不全复发的基础上患了老年性痴呆,从而导致领导技能每况愈下,以致靠中枢神经兴奋剂支撑度日。

  喜剧大师卓别林,酗酒成癖,贪杯痛钦,死于酒精中毒。

  千古功臣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双十二事变”。但是,他是一个鸦片依赖者,戒断症状相当严重。最后以自己的毅力,戒烟成功。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于1993年1月正式下野。离开白宫初期,心情十分沉重。他的退休抑郁症持续了整整两个月才消散。

  事实证明,名人也患精神疾病,而且为数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42:46 | 只看该作者
凡高
一位身患有着强烈悲剧色彩的画家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威廉·凡高出生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乡村。他的父亲特奥多尔是荷兰基督教新教的牧师,而他的母亲安娜·科内利娅是一个社会无业人员,她一共生育了5个孩子,其中2个男孩和3个女孩。凡高在乡村小学和一所寄宿学校毕业以后,于1866年进入了蒂尔堡的一所中学求学。但是他在那里只读了两年书就中途辍学。1869年,在他16岁那年,他来到了一家工艺美术品商店当学徒,地点在荷兰海牙市。1873年,凡高被调任到伦敦的一个工艺美术分店工作,在那里他爱上了女房东的女儿。尽管他使出浑身解数,拼命追求这个少女,但他的一切努力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他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对现实感到非常失望。

  1876年,工艺美术品贸易再也无法引起凡高的兴趣,他便毅然放弃了这个职业,不久便在英国的一所卫理公会教派的学校里当辅导教师和传道士。

  1877年至1878年,凡高自以为自己负有一种崇高的宗教使命,所以他打算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神学系注册入学,并且非常勤奋地做应试的各种准备,然而倒霉的是他最终因为语言的问题而不得不放弃入学考试。不久,他作为牧师去了比利时的南部煤矿区博里纳日。他竭力争取减轻矿工们的辛劳与痛苦。由于“过分的努力”,他的上司强迫他放弃牧师职务。在他逗留博里纳日的时间将近结束时,开始系统地学画画。这时候,他决定自己要当一名画家,他在布鲁塞尔开始了学习艺术的生涯。1881年,凡高爱上了他那丧偶的表妹基·福斯,但是他遭到了表妹的断然拒绝,他第二次受到失恋之苦。

  1882年,由于他的兄弟特奥在经济上资助他,凡高勤奋地画画和攻读艺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一个模特儿克拉希娜·玛丽亚·霍尔妮克发生了两性关系。凡高生平的第一次性交活动却让他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他很快被医生确诊为患上了淋病,而且需要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住在医院接受治疗。

  从1883年到1885年这段时间,他一部分时间呆在父母家里,一部分时间用于旅行。那时候他已经创作了无数的素描和绘画。一位女邻居马戈特·贝格曼爱上了他,但是由于双方家庭的反对导致这位女邻居企图自杀,凡高对此感到非常震惊。

  1886年,凡高迁居巴黎,结识了他那个时代的许多画家,并尝试采用印象派画家和点彩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来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1887年,凡高跟图卢兹、戈甘和洛克雷一起共同在巴黎的一家饭店举行画展。1888年2月,凡高前往阿尔城,并计划在那里成立一个艺术家协会。同年夏天凡高开始画《向日葵》,此外,他还画风景画、肖像画和一些夜景图画。同年8月20日,凡高在阿尔城遇见了保罗·甘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真诚而又友好的合作以后,这两位十分个性化的艺术家由于一些道不明的个人原因关系开始恶化。同年12月23日,在甘戈的面前,凡高变得又粗鲁又有攻击性,最后他用一把剃须刀从自己的左耳上割下了一块肉。他立刻被送往医院,而第二天早晨甘戈便启程离开阿尔城。

  1889年2月,凡高第二次精神病复发。他白天在自己工作室里画画,到了晚上住进医院。阿尔城的一些居民递交了一份申请:请求当地政府对凡高进行隔离。同年5月,凡高第三次发病。这时候,凡高自愿住进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并开始以火一般的热情继续画画。他画的不是阿尔城的向日葵画,而是柏树和橄榄树画,《星星之夜》和《鸢尾》先后问世。他在7月和12月第四次和第五次复发精神病。

  1890年1月,凡高有6幅画在布鲁塞尔被展出。当时著名的艺术评论家阿尔贝·奥里尔对凡高的绘画发表了第一篇赞扬性的文章。不久,凡高精神病第六次复发。同年2月,《阿尔城的红葡萄园》被安娜·博赫买走。这时他又第七次复发精神病。5月份,凡高终于离开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并前往巴黎。他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租了一间房间,在那里由加谢大夫照料他。1890年7月27日,凡高开枪自杀身亡,这时他年仅37岁。

工艺美术品商人、传教士和画家

  凡高长着一头红发,脸上没有雀斑,人们都称他是个漂亮的男孩子。1873年,凡高年满20岁,被调任到伦敦的工艺美术品分店工作,在那里他出乎意料地爱上了女房东的女儿厄休拉·路易尔,而那女孩却没有对他产生任何的好感,而且还不断地嘲笑他,这使年轻的凡高在精神上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对这个体格健壮、心灵十分脆弱的年轻人来说,初恋的失败给他的一生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他羞得无地自容,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失望之中,这是他人生中不幸地遇到的第一个女人,而且是位人见人爱的女人。

  凡高失恋后返回巴黎,他渐渐地对自己的工作采取了一种冷漠的态度,而宁可多花些时间去参观一些博物馆,经常阅读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后来还不断地阅读《圣经》。商店的经理严厉地批评了他,同时解除了与他签订的工作合同,因而他作为工艺美术品贸易商人,而且经过6年培训的工作生涯就此宣告结束。他23岁便失业了。他返回伦敦以后,先当了一段时间的业余辅导老师,然后在一家书店里工作了4个月。最后他相信,他更适合于从事脑力劳动,并打算留在阿姆斯特丹攻读神学专业。可是,因为他中学没有毕业,为了被大学录取,他必须接受入学考试。在应考复习中,他感到自己最困难的还是拉丁语和希腊语,对他来说,这两门语言是踏入大学校门的拦路虎,所以他不得不放弃了考试。1878年11月,凡高来到了比利时南部最艰苦的煤炭采矿区。他把自己的衣服送给矿工,脸上沾满了煤灰,以便在这些被煤炭弄黑的矿工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凡高像矿工一样睡在地板上。他的上司因此批评他“过分热心”,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并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工作。最后他被解雇了。当他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他已下决心要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他只有通过艺术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形象。1880年,当他27岁时,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当他成功地通过了用石膏模子练习绘画以后,他就坚决地打碎了所有的石膏模子,并宣布,他想画活生生的模特儿,而不再是这些石膏模子。在世界的艺术史当中,凡高的创作时间是最短暂的,只有10年时间。但是,令人感到惊异的是,他创造的绘画作品相当多,如今保留下来的大约还有1700多幅,其中有近900幅素描和800多幅油画。

  1881年,凡高遇见了第二个女人,他的表妹基·福斯,她是个年轻的寡妇,有一个4岁的孩子。他把对她的友情混淆起来了,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情便爱上了她,并开始追求她。基·福斯是个理想的女人,这次恋爱事件是以这个年轻的女人溜之大吉而告终。然而没过多久,凡高便用另一个“能干的女人”,即模特儿来取代了这个年轻的寡妇。那女人名叫克拉西娜·玛丽亚·霍尔妮克,是一名妓女,那年32岁,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而且又怀孕了。凡高想娶她为妻,组成一个家庭,但是他不幸地从这个女人身上感染了淋病。为了治病,凡高不得不在医院里住了6个星期,而他的全家又激烈反对凡高娶那位妓女为妻。1904年,她自杀了。

没有人比他更穷

  1882年7月6日,在写给他的兄弟特奥的信中,凡高第一次试图描述自己偶尔出现的一些心理变化。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凡高清清楚楚地分析自己的精神病:

  “我经常令人感到厌恶,而我自己则感到心情抑郁,容易激动,如饥似渴地想得到人们的同情。如果我得不到这种同情,那么我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并经常火上浇油。我既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又不乐意与人们交往,跟那些人交谈经常使我感到为难。不过你知道,这种感觉从何处来的吗﹖这是由于精神烦躁,在我那灵敏的感觉方面,这些年来当我觉得最难受时,它不仅反映在身体上,而且也反映在心灵上,这样我便会产生一种不祥之兆。我向医生请教,而他立刻就心领神会。我经常在寒冷的大街上或者在户外度过那些不眠之夜。我为生活费,为紧张的人际关系担忧,因为我本来就失业了,甚至连交朋友和组成家庭的事情都令我烦恼不已,这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原因是归于我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时我发病或者垂头丧气。但愿你或某个人不必再考虑,责备我如何自寻烦恼,因为我与此做了斗争。但是,我的性格却一点儿也没有改变。假如我有坏的一面,那么我也有好的一面。难道人们就不能考虑到这一点吗﹖”

  这是一封求助信,凡高需要从自己的社会关系中获得支持,他希望得到爱情。在他跟恐慌不安或抑郁情绪进行抵抗时,他更需要得到帮助。所有这一切在其绘画里也表露出来了:画面上的那些人在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工作,他们身体瘦弱,受人歧视,绘画的色彩是昏暗的。这说明巴黎的灯光还没有照亮凡高,普罗旺斯的阳光还照在远方。然而,这是惟一一幅令他感兴趣的绘画。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自己的绘画作品。1884年夏天,当马戈特·贝格曼爱上凡高,并企图自杀时,也只是暂时地触动了凡高。

  1885年3月26日,凡高离开了荷兰,而且他表示再也不会回到荷兰。起先他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学习,并掌握了日本的版画艺术,然后他去了巴黎。

  1886年,当凡高到达巴黎时,他已年满33岁,并勤奋好学。他决定跟皮萨罗·图卢兹和戈甘保持友谊。巴黎艺术界的繁荣景象虽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但是却让他的绘画作品变得更加光彩夺目,他画这座城市,画那些咖啡馆和人们,尤其是画五彩缤纷的鲜花与生气勃勃的景象。巴黎这座富有魅力的城市使人发挥了创造力,它摒弃了一切传统的束缚。

  凡高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他那独特的风格。他摆脱了自己传统的绘画模型色调,并用自己想像出来的独特颜色取而代之,从而使这些颜色增添了象征性的价值和启发性的力量。凡高试图用色彩的“可怕性”来表达“可怕的人们和可怕的狂热”。他在厚厚的颜色层次中画画,最后他将那些颜色从管子里直接压到平纹亚麻布上。对他来说,任何一种颜色都不如黄色。日本的艺术给凡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日本,黄颜色被看作是友谊的象征。黄色也体现了太阳的壮丽和金黄色的小麦——这是创作艺术品的颜色。

  作为一个生活艰难的、固执己见的人,凡高大胆地跳出了巴黎人博埃梅主张的生活框框。凡高饮酒过度,是一个火性子的人,他经常控制不住自己而大喊大叫;他既不能保留自己的观点,又不会偏离方向。他的行为决定他没有财产,他只追求自由。他只会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上写一个名字“凡高”。

  在凡高的一生中,他一直得到他兄弟特奥在经济上的资助,因为特奥是一个工艺美术品商人和艺术鉴赏家。在19世纪的那些伟大画家中,凡高在那个时代被人们低估了,后来他变成了最著名的画家,如今他的画最昂贵。1987年11月11日,他的画《鸢尾》在纽约以5390万美元卖出,1990年5月15日,凡高的一幅《加谢博土画像》卖价达到了8250万美元。然而,凡高在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却一贫如洗,靠兄弟的资助谋生,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穷。

与合作者分道扬镳

  法国阿尔这座小城市位于罗纳河畔,距离地中海约有90公里。1888年2月20日凡高到达那里。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绿色的树枝和盛开的鲜花令他陶醉。他确信,在法国的南方会形成一种新的绘画风格:“与以往截然不同,未来的画家将是一个着色师。”所以,他想在阿尔城成立一个艺术家协会,并建议由保罗·戈甘担任该协会的会长。在短短的14个月当中,凡高在阿尔城创作了近200幅绘画作品和无数的素描,平均每周创作出4幅画。然而,这种高效率的创作活动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凡高的精力和体力都近乎达到了极限。他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受到了冲击”,凡高承认:“我喝酒过量,是为了麻醉自己。”在阿尔城他每天要喝许多酒,他常常是当天夜晚给特奥写了些什么话语,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就全部忘记了。在给特奥的那些信里,他一再重复自己所发生的这种状况。阿尔城的居民对这个人感到恐惧,凡高的习惯使他们不得安宁,比如他常常试图在深夜里开始在空旷地上画天空的星星。凡高的个人情况也变得越来越糟糕,这因此引燃了一点小小的火花,然而,这点火花不久便成了一场灾难的导火线。经过凡高的反复劝说和邀请,保罗·戈甘终于下决心到阿尔城与凡高相聚,并一起合作从事绘画工作。1888年10月20日,他终于来到了阿尔城,但是在阿尔城仅仅两个月之后,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而且彼此都感到难以忍受对方。戈甘想离开阿尔城,而凡高也清楚这一点。在法国南方建立艺术家协会的一切希望此刻已经化成泡影。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征兆,即凡高的精神病发作,因为他在墙壁上写了些稀奇古怪的话,而这些话使他的朋友们感到不安:

“我是神,我与上帝同在”

  这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明显症状。1888年12月23日,在跟戈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凡高用剃须刀从自己的耳朵上割下了一块肉,并用报纸将它包起来,带到妓院里。戈甘很快启程离开那里,而凡高也被送进了当地医院。过了几天以后精神病发作的症状逐步消失,他又能够开始清楚地思考问题,然而,他却对割自己耳朵的事件一点儿也不知道。在1889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他给兄弟特奥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

  “我希望,在我这儿这仅仅是一次艺术家发狂的表演,然后我由于失血过多而发高烧,因为耳朵上的一条动脉被割断了,但是我立刻又有了食欲,消化正常,而且一天一天地补充血液,因此,我现在感觉到自己的脑子一天比一天好。”

  1889年2月,在他出院才过了一个月,凡高便第二次发病。这正像上一次发病一样,他仿佛听见了阴森森的音乐和歌声,而现在他相信,有人想毒死他。就这样,当他正走在医院的一个出口处时,突然拿起了装满松节油的瓶罐,喝下了一升多松节油,这是他第一次企图自杀。后来他认识到,他和他周围的人必须保护他自己。这样,他便自愿地要入住圣雷米市精神病院。

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889年5月8日,当他到达医院时,精神病院的领导派伊隆大夫亲自为他办理了入院手续:

  “……这位病人患急性躁狂症,并伴有幻觉症状。他用剃须刀割破自己的耳朵而导致残废。目前他似乎又恢复了一种正常的精神状态,但是他还存在着一种感觉:他的精力和勇气还不能够促使他独立地生活……由此可见这位病人有一种明显的抑郁情绪,他害怕自己听天由命。”

  他反复发病,显然这是因为情绪负担过重而引起的。他的精神病在圣雷米医院没能被治愈。惟一的情况是,他每周两次固定在一个水盆里浸泡两个小时。当然,那时候凡高被允许在一个护土的陪伴下可以离开精神病房,在医院的四周一些地方画画。有一次他趁人不备而企图将有毒的颜料喝进肚子里,这是他第二次企图自杀。1889年5月至1890年5月,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期间,他在空前的创作力与完全累垮的身体之间不断地拼搏,尽管他反复发病,但是他平均每星期还能创作出两幅画。可是,这些画的色彩和造型具有幻觉的特点。

  在他离开圣雷米精神病院前不久,1890年初,凡高获悉了两条消息。年轻的文艺评论家阿尔贝特·奥里尔评论凡高的绘画作品时写道:“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是,过度用力,过度紧张,过度表达权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点儿简单化,他用狂妄自大的态度来画太阳……”

  凡高对这篇文章郁郁不乐。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奉承,但反过来,这些人仍然坚持认为,凡高的艺术家地位还是非常低的。

  第二条消息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次画展上,凡高的绘画“阿尔城的红葡萄园”被安娜·博赫用400法郎买走。

  1890年5月17日,凡高离开圣雷米并前往巴黎,他在巴黎呆了三天。由于他感到自己的情绪激动,所以又不得不寻求帮助。不久,他得到了法国瓦兹省的奥弗斯城为他提供的帮助,在那里他由保罗·加谢大夫照料。虽然他一个人住在奥弗斯城的旅店里,但是加谢大夫每星期要从巴黎赶来奥弗斯好几次。加谢大夫在奥弗斯城有一幢自己的房屋。凡高因此感到很放心,因为在附近还有一位精神病医生。因此,凡高又像一个正常人那样开始工作。他在奥弗斯呆的9天里共创作了82幅绘画作品。1890年7月底,他在巴黎给他的兄弟特奥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一旦我又在这里,我就开始工作,当然我不会放下这支画笔;不过我清楚地知道,我想要什么,从那时起我便画了三幅大的绘画作品。在阴沉沉的天空下面那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田野,而我不贪图舒适,也不表露出孤独感。”在以后的一些日子里,凡高再也不能创造出自己的绘画作品。他知道,如果自己的精神病一旦再发作,那将意味着会发生任何事情。这个想法使他充满了恐惧感。

  他把旅店老板的左轮手枪保存起来,有几天他把这支枪一直带在身边。1890年7月27日星期日,他走进了一个农民的田庄。他没有将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或心脏,而是朝自己的下腹部开了一枪。然后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在那里他被人们发现。两天以后,即7月29日星期二早晨,在他开枪自杀行动过后将近36个小时,便永远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年仅37岁。
精神病的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46:52 | 只看该作者
英笑星“憨豆先生”患抑郁症
张国荣



  张国荣的离开, 令许多人都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为什么要选择那样一种令人痛惜的方式离开人间,在声名的巅峰,在最绚烂的时候。但几乎没有坐关注繁华背后的落寞,再风光的舞台也有曲终人散的那一刻,当人群在满足中散去,谁又会留意到舞台中央那个孤单的人?!没有人能真下读懂他的心,所以他才会独自神伤,忧郁成疾。



 王杰



  王杰曾经用自己伤情的歌打动了无数的人,但岁月流转,时光无情,当他再度复出,终无法再回到当初的顶峰。一切变得那么尴尬,身价也不明晰——在台湾被认为是香港人,在香港又成了台湾人。当初的风光再也找不回来,哪怕再唱着悲情的歌,再违背自己的意愿服从公司,也只能在二线里起伏。心理的落差变得不可弥补,过大的压力不仅使自己患上了厌食症,甚至还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因为不想在仇家面前输了自己,最终坚挺着。

黄子佼

  对日本流行信息很有研究的黄子佼,为了充实节目内容质量,常常会搜集许多日本流行情报和数据,长期下来,佼佼竟然得到了罕见的“信息焦虑症”!这种症状的特色,除了希望能吸收大量的信息外,同时内心也害怕遗漏消息,佼佼身旁的工作人员透露,平常佼佼一天要看十几份报纸,包括台湾、香港和日本等地,另外网络电子报或是一些最新的日本节目内容,总而言之,只要是最新最快的信息,佼佼都希望能够迅速获得,如果别人说了自己不知道的事,他的内心就会极度恐慌!



朴树难忍漫长宣传期 被爆再陷抑郁症困境

  从《生如夏花》去年11月25日发售以来,朴树一口气走遍了全国。唱片卖得被形容为“飞了起来”,奖项也是一个个地收入囊中。转眼过了4个月,却传出朴树难忍漫长的宣传周期,再度陷入抑郁症困境的消息。

  这个消息是华纳唱片一位工作人员无意中透露给记者的。她和朴树刚结束在香港的一场演出,
回到北京没多久,等待朴树的还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和通告。在电话里,这位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朴树又罢工了!那天,我和朴树正在北京的一个电视棚里录节目,可任凭主持人怎么发问,旁敲侧击,朴树就是用‘嗯、啊’来回答,半天没崩出一句话。”后来他们只能取消了节目通告。回公司后,工作人员询问朴树究竟怎么回事,可朴树什么也没说,只是呆呆地坐着。

  鉴于朴树之前曾经受抑郁症困扰,工作人员很快想到朴树一定旧病复发了。“实在没办法,都是因为《生如夏花》的宣传期拖得太长了。在内地,很少有一张片子的宣传期长达4个月之久,这样跑,就算是正常人恐怕都吃不消,何况朴树的心理曾经出过一些状况,他又重新拧巴了。”

  华纳唱片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暂时取消了朴树的宣传活动,让他在家中好好地休息静养。本月29日,完成《生如夏花》在上海的最后一站宣传后,公司方面将不再为朴树另行安排唱片的宣传活动。说到《生如夏花》的上海之行,工作人员表示十分忧虑朴树的状态,真不知道他能不能撑得下去。饱受抑郁症困扰的朴树

  1999年,在推出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并大受好评后,人们期待的朴树趁热打铁推出大卖专辑的情形没有出现,相反朴树进入了一种奇怪的休眠状态,没有任何曝光率。2001年,生活和事业跌入低谷的他几乎崩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那一年的生活是在酒精和派对中度过的,他暂时迷失了自己,甚至表示将不再唱歌。2003年,年届三十的朴树觉醒过来,表示不喜欢一切颓废和不积极的人和事,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并希望做一个专业而且努力的音乐人及歌手。如今重新陷入抑郁症的他,实在令人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48:03 | 只看该作者
米开朗琪罗和爱因斯坦有心理疾病
英国惠斯頓医院的心理医生阿沙德近日称,经过对米开朗琪罗生平的研究,他认为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生前的一些举动其实是自我强迫的一种表现。

  据安莎社5月28日报道,阿沙德表示,例如米开朗琪罗在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壁画期间,那种看来是不惜牺牲自身健康的忘我工作状态,其实是不正常的,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的症状

  阿沙德称,米开朗琪罗所得的病在心理学上叫做“我向思考”,尽管他病的程度不深,但这种病使他时常感到孤独。

  此外,阿沙德还说,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生前也受到同样疾病的困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49:54 | 只看该作者
“挣不脱忧郁罗网”的海明威
以创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中,充满了紧张与压力,他的内心经受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摆脱与逃避沮丧与低落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寻求各种刺激性生活等。他在身体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却渴望死亡。小说《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诠释了这一矛盾的心态。

  打鱼老头儿连续84天在海上一条鱼也未捕到。第85天出海,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巨大肥硕的大马林鱼,归途中却不断遭到鲨鱼的袭击。为不使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老人奋力还击,凭着超人的勇气和能耐,一次次把凶残的鲨鱼杀死、击退,但最终船上的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尽管老人失败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的内心独白,简直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作家诺曼·迈勒在文章中曾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恐惧和自杀的念头作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为挣脱出焦虑与忧郁情绪的罗网,海明威曾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很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但是仍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在1961年夏日的一天,他终于用子弹结束了顽强拼搏的一生。

  不久前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抑郁症治疗会议上,专家们预言,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因为世界上高达2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患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一般说来,短期情绪低落非心理病态,无须治疗,多会恢复正常。但使人苦恼、挥之不去的心情低落感,这种沮丧灰色的情绪业已妨碍了自身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每天都存在,持续至少两周,则可判为患了忧郁症。这种不良心绪一般有: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无望感、无助感、窝囊废感、崩垮感、生不如死感等,只要其中有一项十分明显,就有患抑郁症的可能。

  尽管忧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不少患者往往则表现为一系列严重的躯体症状,如厌食、失眠、乏力、便秘、心动过速、胃灼热、腹胀、性冷淡、性功能障碍等,让病人饱受病痛折磨之苦。

  还有一类人并无情绪低落,也不自暴自弃,而是竭力用风度翩翩的外表形象掩饰内心的痛苦,以激烈的体育活动或施行冒险以摆脱难以自拔的苦闷。海明威则属于此类表现的忧郁症患者,他喜欢冒险,并不是因为勇敢,不是为了追求独特的情感体验,而是企求挣脱忧郁罗网的束缚。这种积极活跃与沮丧心绪并存表现的人,多嗜好运动,甚至是工作狂,到头来依然难以摆脱内心低落情绪的折磨。

  忧郁症可能由于大脑物质分泌失调所引起。事实上有证据显示脑中某些化学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5一羟色胺等缺乏都可伴随着忧郁症。海明威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抗抑郁药尚无多大进展,他曾接受过两次电疗,症状仅暂时缓解,不久就又故态复萌。如若他活到今天,他不仅会得到像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良药的治疗,并能得到心理疏导,想必海明威就能冲破忧郁的罗网,让生活的阳光和安宁的馨香洒满他的心田。他该会创作出多少胎炙人口、流芳百世的佳作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51:26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和牛顿的孤独症
爱因斯坦、牛顿都患有孤独症,但是有激情。

  孤独症或自闭症,又称阿斯博格综合征,在临床上表现为行为怪异,但患者的能力不一定低下。研究发现,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科学巨匠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孤独症,这激发了研究者对于孤独症与超常智力之间关系的探索。

  许多名人患上孤独症

  许多孤独症患者经常被误认为是一些行为古怪者。他们缺乏社交技巧,在沟通上存在问题。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爱因斯坦和牛顿都患有孤独症。

  研究表明,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孤独症的迹象。爱因斯坦在孩提时期就不合群,他7岁的时候经常会讲出一些让人迷茫的话来,而且他也不是一个好的演讲者。随着长大,爱因斯坦结交了不少亲密的朋友,也有许多风流韵事,并开始谈论政治问题了。尽管如此,研究人员还是坚持认为爱因斯坦患有孤独症。

  牛顿身上同样也存在孤独症患者表现出的许多症状。剑桥大学教授西蒙向《新科学家》杂志透露,孤独症病人大多数无法做到随意聊天。牛顿就不善讲话,只是专注于工作,以至于经常忘记了吃饭。他对仅有的几个朋友也很冷淡。他的脾气古怪,在他演讲时,如果没人听,他会对着空屋子一直讲。牛顿在50岁时精神失常。

  孤独症患者有创造性

  费茨·杰拉德教授在他的新书《孤独症与创造力:孤独症与超常智力者之间的关系》中探讨了孤独症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他声称,在人类历史上,包括苏格拉底、达尔文等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可能都有孤独症。

  剑桥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科学家患有这类病症,应归咎于他们的高智商,“缺乏社交能力的天才离孤独症不远了。”美国加州大学精神病学家埃里奥特博士说,这些名人对比自己智商低的人缺乏耐心,对生活中某一目标充满激情并自我陶醉,造成了个人的孤立和难以相处。

  但孤独症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使人更具有创造性,有高度的注意力,对工作坚持不懈,总是想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有激情”、“拥护正义”这些优点与孤独症症状吻合在一起了。

  孤独症与暴力无关

  一些孤独症患者有“沮丧,甚至攻击他人”的倾向。但专家认为,在孤独症和暴力犯罪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英国国家孤独症协会的一名发言人表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孤独症患者比常人更可能触犯法律。只有极少数患者有过暴力行为。”

  研究认为,孤独症患者由于存在社交困难,反而更可能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52:53 | 只看该作者
精神疾病:智慧的痛苦
   
    自古以来,对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的产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如《圣经》写到的,相信有恶魔扰乱的关系。另外,那时也已经有人认识到严重的心理冲突与精神疾患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西方最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亚里士多德就提到诗人、先知、女预言家的精神病,说“在他们躁狂症发作的时候,就是优秀的出色的诗人,而此病一旦治好,就再也写不出诗句了。”

  古希腊另一个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著名的“斐德若篇”中也说到精神病中“谵妄”(delirium,朱光潜先生译为“迷狂”)对创造的关系。柏拉图说:

  “……有一种迷狂是神灵的禀赋,人类的许多最重要的福利都是从它来的。就拿得尔福的女预言家和多多那的女巫们来说吧,她们就是在迷狂状态中替希腊创造了许多福泽,无论在公的方面或私的方面。若是在她们清醒的时候,她们就没有什么贡献。”

  像这样的类似说法还有法国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尔,他曾不止一次说,极度的才智与极度的疯狂非常接近;而另一个法国思想家和哲学家德尼·狄德罗则更是在“猜想只有那些非凡绝世的近乎神性的人才是忧郁和忧郁质的人”之后,直接欢呼说:“啊!天才和疯狂多么相近啊!”

  对于天才和疯狂有关的说法抱有最大信念的人要算是著名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塞拉·隆布罗索(Casare Lombroso,1835?1909)了,他写了整整一部专著《天才的人》,来详细论证“极端聪明的人都是极端癫狂的”,坚信“事实是,不要说有众多的天才人物在他们一生的某个时期,都是妄想幻觉的人或者精神错乱的人,或者像维科(意大利哲学家)那样伟大的一生都是在发狂的人,还有多少大思想家,他们的一生都表明他们是偏执狂或妄想狂”。

  天才与疯狂是否具有必然的联系或许还是一个在理论上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问题,但是这两者的关系确实令人迷惑。因为许多许多的天才人物的的确确都带有几分疯狂,或者极端的疯狂,虽然并不是疯狂的人都具有天才,可是仅仅这一点,也真够使人感到惊奇的了。

  请看一些天才人物的精神病态的动作和行为

  拿破仑的右肩和嘴唇,甚至四肢总是时时在习惯性地震颤、抽搐,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一次,在流放地圣海伦岛,与在那里严厉管制他的英国将军赫德逊·洛爵士吵过一架之后,拿破仑说:“我的发怒一定非常可怕吧,因为我感到我的两腿在震颤,这已经长久没有发生过了。”一生患精神病、最后陷入精神崩溃的奥地利大诗人尼古拉斯·莱瑙和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孟德斯鸠也有这种震颤的精神病症,在这两人房间的地板上,都留有他们写作时两脚震颤抽搐的印记。还有法国大博物学家和作家乔治·L·L·布丰和英国十八世纪中叶后的文坛领袖塞缪尔·约翰逊,以及俄国的彼得大帝,脸部都会常常出现痉挛性的动作,使他们脸上的肌肉有明显的扭曲。约翰逊走在伦敦街上的时候,总是要强迫自己去碰一碰路旁的每一个邮筒,如果漏掉一个,就非要回去再碰一次;他进出大门或任何出入口,也总是要按自己心里规定的右脚或左脚先跨过门槛,如果有什么错,也定要重新走一次,直到自己心中满意为止。苏格拉底也有这种古怪的病态动作,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在街上跳舞或跳跃,像是一直处在极度兴奋状态。

  天才人物最引人注意的病态是癫痫

  裘力斯·凯撒是一个使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改变进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一名癫痫病患者。在战场上,他曾两次由于癫痫发作几乎严重影响到他的命运。另一次,当元老院要向他发布最高荣誉时,他坐在执政官的席位上,因为丧失意识,怎么也站立不起来,只是像对待普通市民那样地来迎接元老院议员。议员们并没有表现出不满。凯撒恢复意识后,立即回家,脱去衣服,伸出脖子,大声说,他准备让他的喉咙给任何一个想割的人去割。他解释是,他对元老院这样的态度,是由于他有病的关系,他是一个病人,患有这种病的人无法在大庭广众中站立着说话,病一发作,他们立即会感到头脑昏晕、手脚休克,最后完全失却知觉。莎士比亚把凯撒的这一病况在著名历史剧《裘力斯·凯撒》的第一幕第二场,通过凯斯卡和勃鲁托斯两人的对话作了描述。

  隆布罗索认为癫痫病可能与艺术创造有关,因为“艺术创造中出现的瞬间的间歇和意识经常的突然缺失,其特征就是癫痫”。俄国大作家费多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情况就是如此。

  陀斯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天才。他在室内一边走一边口授创作时,常常像约翰逊似的,每回走到壁炉跟前就要在上面敲两下;更奇特的是他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随着焦躁不安而发作癫痫,手脚发抖、全身抽搐、嘴唇青紫、脸颊通红。在这发作和苏醒之间的一个间歇的瞬间,他的意识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理想境界,在这个时候,他的知觉异常的灵敏,他的意识异常的清晰,他的思维异常的活跃,这是他自己平时和其他一般的人所难以企求和达到的;它使陀斯妥耶夫斯基能够像研究他的著名学者米·巴赫金说的,有可能“对特定瞬间横剖面的理解力达到异乎寻常敏锐的程度,并使他能够在别人只看见千篇一律事物的地方看得见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病态天才的特有天赋!

  英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脾气古怪,生活狂乱,他不但以“疯人”而为人所知晓,他甚至为自己是一个偏执狂而感到自豪。

  还在青年时代,斯威夫特就曾预言,说自己将会在疯狂中死去。一天,他在花园里散步,见到一棵榆树,顶上的叶子差不多全部已经脱落,他就说:“我也会像这一棵树那样,在鼎盛之时死去。”虽然是一名教士,后来还被任命为牧师、甚至都柏林大教堂的主持牧师,但他写书嘲笑宗教仪式和布道中的一些做法,可是在此期间又曾希望给他洗礼。他自己说,他在二十三岁时就开始眩晕,他这脑病一直持续了五十年。后来又因他所爱的女子斯特拉的死,使他悲伤得差点儿死去。几个月后,他就丧失了记忆,仅留下不断挖苦人的本领;整整一年里,他每天散步十个钟头,站着吃饭,要不就拒绝进食,但不看一个字,不说一句话,也不跟任何人接触,如果有人进入他的房间里,他就狂怒不已,大发雷霆。人们不止一次听到他说:“我是一个白痴!”除了极端瞬间的间隙,他都不醒人事,常常倒地,有如一个痴呆儿。斯威夫特最后也是在全然痴呆的状态中死去的。死前几年他曾留下一份遗嘱,说要将差不多一万一千英镑的款项赠给疯人院。尸解表明,斯威夫特的脑已经软化,有渗透液,头颅因为变厚变粗而显示极不规则,动脉扩张,小脑局部增大,证明完全是一个严重的精神病人。

  患有这类病症的人,大概要算艺术家中最多了。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画的价格今日已经高到六七千万美元天文数字的文森特·凡·高,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同样著名的还有因精神病而自杀的结局和曾经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包好要去送给一名妓女。凡·高明白自己的精神疾患,但他却把这病看成是他的绘画艺术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他说:“一些人尽管疯了或是病了,还是喜爱自然,这些人就是画家”,这是他的信念,他甚至深信,他自己如果真的成了疯癫,那么,“我愈是疯癫,就愈是艺术家。”

  夏尔·波特莱尔是法国现代派的著名诗人,他写的有几首情诗被认为已经达到不朽的艺术顶峰;同时他还被人认为是“十九世纪最大的艺术批评家”。但他却是一个十足偏执反常的人。

  波特莱尔因家庭遗传精神病,使他从童年时起就充满幻觉和妄想;对生活的狂喜迷醉和恐怖战栗,知觉时而极端敏感时而又麻木迟钝,是他自己也感觉到的一种对立的情绪,这导致他把人生看成是“可厌沙漠上的恐怖的绿洲”,从而决心要设法逃离。不但如此,他的爱情也是病态的,他所爱的异性是丑陋的、一般人看到会感到毛骨悚然的黑女人,或者是非常高大或非常矮小的女人。他在一首叫《种马》的诗中这样写到一个女子:“她很丑,却很惹人喜爱”;说这个女子是一只蚂蚁、一只蜘蛛或一具骷髅,“确实生得奇丑不堪”,但“总之,她有味道”……他向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所表达的欲望是,把她的双手悬到天花板上,以便可以吻她的脚:亲吻裸露的脚在他便是性行为的等同物。波特莱尔也有一些抑制不住的强迫症行为,例如他每个月都非要改换一次住处不可;另外,在陷入痴呆状态之前,他经常难以克制地向商店的窗子投掷瓶子、罐子什么的,为的只是能听到击破物件的愉快声音。

  像陀斯妥耶夫斯基、凡·高、波特莱尔等这样患癫痫病和其它精神病的天才人物,还可以举出从二十四岁就开始发作惊厥的法国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尔,意大利“鬼才”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迈兑斯·莫扎特,德国大作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席勒,英国大物理家伊萨克·牛顿,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最重要的画家阿尔勃莱希特·丢勒,法国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德国著名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波兰伟大钢琴家弗里德里希·肖邦,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俄国大音乐家华西里·康定斯基,法国象征主义典范诗人阿尔蒂尔·兰波,美国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国著名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

  俄国作家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格里包耶多夫写过一个剧本,叫《智慧的痛苦》,描写主人翁、才智非凡的恰茨基从国外回到莫斯科,发现俄罗斯社会仍旧像以前一样的浑浊,他自己原来所爱的女伴也已经堕落,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他认识到,这是社会的罪恶,于是便向这个社会发出控诉,但结果却被上流社会的人看成是“疯子”。剧本说明,一个非凡天才的人物,在遭受极度痛苦的情境中,是会因这心灵的极大痛苦而陷入癫狂的。

  毫无疑问,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冲突致使人患上精神病症,格里包耶多夫的现实主义观察非常正确。发人思索的是:只有极富智慧、对事物极为敏感的人,尤其是天才人物,才最容易产生激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冲突,这激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冲突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主体的精神疾患,最后使他成为一个疯癫的人。也许这才使天才与疯狂发生一定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54:11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五大名人都有精神病



    约翰·纳什(1928- )

  

  好莱坞大制作《美丽的心灵》讲述的就是一个患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的故事,他就是纳什。纳什是20世纪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他在22岁的时候所写的一篇只有20多页的论文奠定了博弈论的基础,而博弈论几乎改写了现代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是指某一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弈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在冷战时期,美国军方甚至也曾经应用过这一理论战术。

  1959年,他患上了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纳什被精神病医生诊断为“妄想性精神分裂”,不得不辞去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在麦克里安医院“观察”50天后,到了欧洲,以后还在非自愿的情况下在新泽西的医院住过几个月。这时学界开始出现了一大堆以纳什命名的术语,什么纳什均衡、纳什程序、纳什谈判解、纳什嵌入等,可是这时的纳什已经从学界消失,所以引用他文章的青年数学家、经济学家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他当然没有死,他只是得了精神分裂,医院在长期“观察”之后最终否定了原先对他的诊断,他又获得自由,重新回去做数学研究。他整天在普林斯顿闲逛,在黑板上写一些奇怪的符号,偶尔也会露一露天才的本相,或者发布他收到的外星智慧发给他的最新密码。在这些遭强制的日子里,纳什仍进行着令他着迷的数学研究。例如对“普通液体微分方程的柯西问题”的研究,这被称为“纳什爆炸变换”的思想以及对“奇点的弧结构”和“有分析数据的隐含函数问题的解析性”的研究。

  后来,在纳什夫人的爱心的呵护下,他的病情终于逐渐逐渐好转。纳什在刚满30岁的时候就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耀眼的科学新星。纳什在三十岁之前就已经成为数学界响当当的人物。最后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以表彰他对博弈论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纳什的妄想倾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曾有反复。对于他的“妄想”思考问题的方式,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方程式是他作为天才学者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特质,若使理性代替了他所特有的妄想,也许天才也就不复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54:38 | 只看该作者
  疯狂是导致天才产生的秘密因素吗?虽然我们不能对那些已经入古很久的天才们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但这丝毫不能阻碍研究者们对他们精神状态的推测和研究。通过阅读这些天才的私人信件,研究他们的作品,对他们的以往的行为进行解读,研究者发现:世界上一些最伟大的天才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行为十分疯狂。事实上,一些科学家声称,在那些极具创造性的人群(诗人、画家、音乐家等等)当中,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与普通人群相比,更普遍被躁郁症所困扰,这使得他们的行为表现得更加疯狂和另类,同时也促成了他们的伟大成就。  

  世界上最具创造性思维而著名的的人包括:作家玛丽·雪莱、弗吉尼亚-伍尔芙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作曲家艾文-伯林和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画家保罗-高更和杰克逊-波洛克。这些人都曾患有躁郁症。

  尽管有证据表明天才和疯狂之间在在着某种联系,但是至今仍然无人能够证明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然而,研究者发现:创造性人士或多或少都患有某种程度的低危抑郁症,也叫潜在抑制症(Low Latent Inhibition),该成果是2003年由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专家共同发现的,论文发表于该年九月份《性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有些人天生就对环境刺激特别敏感,能产生更广阔的思维,并比普通人容易在更短的时间内接收并处理更多更综合的信息。如果一个低智商的人得了低危抑郁症,会引起精神疾病;但对于一个高智商的人,就会产生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

  研究声称,创造性人士的脑似乎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更为敏感。其他人的脑通过一种叫做“潜在抑制”的过程则可能将一些刺激屏蔽在外。“潜在抑制”指的是动物无意识的将经验中与其需求无关的刺激忽略的能力。研究者通过心理测试证明创造性个体更可能拥有较低的潜在抑制。“这意味着创造性个体和环境中的额外信息流始终保持联系,”来自多伦多大学的作者皮若丹(Jordan Peterson)说:“普通人对物体分类后就把它忘了,即使该物体比他/她想的更复杂,更有趣相反的,创造力人士总是对新的可能性更为敏感。”

  此前,科学家曾将无法屏蔽刺激与精神病联系起来。然而,皮若丹和他的合作研究者——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讲师卡雪莉(Shelly Carson),以及哈佛大学博士生席旦尼(Daniel Higgins)——推测这对原创思考亦有贡献,尤其是与高智商综合起来时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对哈佛的本科生进行了潜在抑制测试。被列为有突出创造力的测试者——年龄在21岁以下,在某个创造性领域有不寻常的高分,得到潜在抑制低分的可能性是普通学生的七倍。并且推测这样的潜在抑制与高智力和良好的“工作记忆”(即同时思考多件事情的能力)结合可能是积极的,反之则是消极的。皮若说:“如果你对新信息、新想法更敏感,你最好能聪明地、谨慎地整理选择。如果你有50个想法,可能只有两三个是好的。你必须能够区别对待,否则你就让它们给淹没了。科学家长久以来都对疯狂与创造之间看上去存在联系感到好奇。”卡雪莉说:“现在看来,很可能是较低的潜在抑制和非凡的灵活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让人更易患精神疾病,在另一些情况下让人更易取得创造性成果。”例如,在像是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早期,通常伴有深刻洞察的感觉、神秘知识与宗教体验,这时发生的化学变化使潜在抑制消失。“我们对这些研究的结果非常兴奋。”皮若丹称:“我们似乎不仅确认了创造力的一个生物学基础,更在破解由来已久的天才、疯狂与感知之门的秘密联系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现在,就让我们来剖析这五大极具创造性的疯狂天才,他们都是著名的思想家、艺术家或者科学家,都曾经历过精神疾病方面的折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55:05 | 只看该作者
  凡高((1853 - 1890)



  凡高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及表达方式而出名,比如像《星夜》(Starry Night)。然而,直到他死后,才变成了最著名的画家,现在他仍然被人们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19世纪的那些伟大画家中,凡高在那个时代被人们低估了,如今他的画最昂贵。1987年11月11日,他的画《鸢尾》在纽约以5390万美元卖出,1990年5月15日,凡高的一幅《加谢博土画像》卖价达到了8250万美元。

  然而,凡高在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却一贫如洗,靠兄弟的资助谋生,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穷,而且他的一生一直在忍受着精神病的折磨。1889年2月,凡高第二次发病的时候,他曾经喝过松节油,企图自杀。1889年5月,当他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1890年7月29日,他最终选择了用手枪自杀身亡。

  后来,研究者发现:凡高画作暗藏密码,是他的癫痫症给他带来了超能力。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物理学家乔斯-阿拉贡经过研究发现,凡高的画作里出现的那些深浅不一的漩涡竟然和半个世纪后科学家用来描述湍流现象的数学公式不谋而合。湍流问题曾被称为“经典物理学最后的疑团”,科学家一直试图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湍流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彻底解决。上世纪40年代,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提出了“柯尔莫哥洛夫微尺度”公式。借助这个公式,物理学家可以预测流体任意两点之间在速率和方向上的关系。

  而在凡高《星夜》、《星星下有柏树的路》、《麦田上的乌鸦》这些画作里出现的漩涡正好精确地反映了这个公式。研究者认为,《星夜》和凡高其他充满激情的作品是他在陷入精神极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这些作品抓住了湍流现象的本质。创作《星夜》的时候,凡高正在法国南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当时的他已经陷入痫病带来的内心狂乱状态,时而清醒,时而混乱。研究者相信,正是凡高的幻觉让他得以洞察漩涡的原理。对于发病产生的那些幻觉,凡高曾把它描述成“内心的风暴”,而他的医生则把它称为“视觉和听觉剧烈的狂热幻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55:32 | 只看该作者
埃德加-爱伦-坡(1809 - 1849)

  

  爱伦-坡是现代作家中最伟大的技巧创新家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刻、观察敏锐、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的文学家。他在诗歌,小说,文学理论以及文学批评方面,也都取得了杰出甚至是开拓性的成就。不论于诗歌、小说、文学理论与批评,他都以原创性的文字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撼动。1841年,他开始了侦探小说的天才创作,尽管他的一生仅写了六篇侦探小说,但他已确立了侦探小说发展的经典模式,成为世界侦探小说范式的开创者。

  他以诗歌作品《乌鸦》而最为人知。

  他酗酒成性,相当沉迷杯中之物,并且不止一次地因此丢掉了工作。他写的信件揭示,他经常有自杀的念头。他在40岁的时候死亡的原因虽然不得而知,或者是由于饮酒或者心脏衰竭而亡。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凯-杰米森(Kay Redfield Jamison)在对他的诗歌进行分析后认为,爱伦-坡本人患有躁郁病。在她《疯狂天才》一书中,她认为诗人的创造性来自于爱伦-坡的狂热。天才似乎是具有魔力的神赋者,他们才智超群,却又往往怪僻癲狂。正是由于这种狂热,才使得爱伦-坡具有“宇宙”角度的视角,创造性源源不断。埃德加-爱伦-坡自己后来也意识到到自己的创造力和精神疾病有着某种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55:53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1770 - 1827)



  贝多芬对的音乐的贡献是不朽的。他的热情和辉煌的设计把器乐提升到了一个高度。然而,这个著名的作曲家却过着一种艰苦的生活。从小他的父亲嗜酒如命,挥霍无度,毫不顾家,两个弟弟年龄又小,照料家庭的重担又落在了贝多芬的身上。因此,在他18岁之前,他一边挣钱养家,一边要同嗜酒挥霍的父亲作斗争。除此之外,强烈的求知欲又促使他多方面地对音乐进行求索。

  在他30岁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来临,他的听力逐渐下降,到49岁的时候失聪,这可能是由于被他父亲长期殴打造成的。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完全失聪之后,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变得更加自由和充满想像力。 他的一些伟大的作品就是在失聪后完成的。具有有代表性的两部巨作是《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最能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是最后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和晚年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作品已不存在类似热情或斗争的内容,而变为充满冥想和诗意的音诗。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 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的内心在其一生中都承受着极大的斗争,这可以从贝多芬写给新兄弟的信件上看出来,他们曾经讨论过自杀的问题。贾柏洛-贺许曼(D. Jablow Hershman)和朱利安-李柏(Julian Lieb, M. D.)所著的《躁郁奇才 — 不凡创造力的背后 》指出,贝多芬可能患有躁郁症。尽管他有沮丧的倾向,但是躁郁症却带给了他周期性的活力。研究人员曾经对贝多芬遗留下来的头发进行进行化验后发现,头发中的铅含量均超过正常人的平均值,铅含量是健康人的100多倍。这不仅可以引发精神疾病,还可以解释他为什么经常被消化系统疾病所困扰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09-12-4 14:56:26 | 只看该作者
牛顿(1642-1727)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近代科学家、力学奠基人,并在数学、光学、天文学诸领域作出过卓越贡献。牛顿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力学上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上作出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判决实验,发现并解释“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提出光的微粒说;在数学上发现了微积分运算方法和无限级数理论,等等。

  据《大英百科全书》透露,尽管牛顿取得了很多成就,他却有精神病的倾向,情绪波动大(包括狂野的热情间歇),而且他很难与人相处。

  贾柏洛-贺许曼和朱利安-李柏的《躁郁奇才—不凡创造力的背后 》一书中指出,牛顿也可能患有躁郁症。研究者从它充满狂想的信件中推测他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牛顿在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他2岁到11岁的时候,他又不得不与他的母亲分开生活。他的精神障碍可能是由于这段持久的有创伤童年经历造成的。[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09-12-4 17:39:06 | 只看该作者
林彪的患病症状极像双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4 10: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