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robertmem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王元五教授(王凤仪善人的曾孙女)关于家庭伦理与身体健康的讲座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09-11-21 08:42:46 | 只看该作者
闲暇的时候,谈话常提祖上的德行。对于儿子常说他父亲的好处,对他的父亲常夸奖他儿子长进,对孙媳夸他婆婆的好处,对他婆母常说孙媳的殷勤。领导得全家和睦,彼此感恩,满家道气充足。显得父也慈,子也孝,婆婆也好,媳妇也好,全家和顺,四季平安。语云:『老太太炕头坐一福压百祸。』就是说老太太为兜满家的老福星。若天下老太太都能这样,岂不是兜满世界的活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09-11-21 08:44:08 | 只看该作者
歌曰:老年温和性如灰,家务皆宜推。引导子女入正规,清闲乐庭帏。养心性,讲道德,莫说是和非。无忧无虑笑嘻嘻,人称有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09-11-21 08:4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11-21 08:47 编辑

为人子之道
孝之真假

子女的本分,是一孝字。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首也。你看水必有源,木必有根。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然有小孝、大孝、近孝、远孝之分别。小孝孝于庭帏,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要打破人禽关,孝字以外无他道。尽孝不在年龄大小,不在贫富,不在识字不识字,是在良心德性流露不流露,发扬不发扬。王凤仪先生说:『孝亲必得孝亲之三界。』三界指着性、心、身说。孝身要从父母衣食住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孝心要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孝性尤为重要,要时时顺着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欢喜,按着父母的五行性,随快随慢,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即是将父母送到天堂上。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就是将父母送到佛国里。孝乃天性所流露,所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如果恐怕别人耻笑才行孝,这便是假孝。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真假的分别,可拿父母爱子之心作对照。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颜观色,说我的孩子饿了,或者是冷了,赶快给他奶吃。抱在怀中暖暖,给他穿上点衣服,不转眼珠地瞅着,恐怕小孩受屈。儿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说话不管不顾。父母告诉的话,当了耳旁风,说的遍数多了,还起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对吗?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怀胎十月,提心吊胆,惟恐伤着儿胎。儿子降生之时,正是母亲过阎王关之时。儿子的生日,俗云『母难之日』,此之谓也。降生以后,吃母亲的奶,就是喝母亲的血。经¬过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费尽多少,方才长大。稍有知识,便不听父母的话,对吗?到了六、七岁时,送到学校里读书,还认为是给父母念的,及至年将弱冠,便给儿子定亲完婚。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得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弯,行动不便。你想这是为的谁¬呢?当然是为的儿女。父母对待儿女,处处都拿出了真真实实的心来教养。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的寿限,和自己的寿数,难以确定。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能尽孝,又能尽几年?语云:『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真令人心酸落泪。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已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推行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欧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的目的呢。
[附]孝亲三界表
表界三



|



|
界三孝
|



|
行 住 食 衣 人 事 物 习 禀天
| 性 性 性
|
所 所所
|

有 宿 口 按 亲 近 爱 使 使使
所 舍 福 季 的 的 的 亲 亲亲
扶 安 不 换 何 何 何 顺 和化
持 适 缺 衣 人 事 物 心 乐性

|
|




孝亲三界表解


孟子曰:『事亲有道,事亲弗悦,不顺乎亲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看来明善乃是孝子大本源,故《大学》言修身,必根本于明明德,明明德而归宿止于至善。乃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可慨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09-11-21 08:47:44 | 只看该作者
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然有小孝、大孝、近孝、远孝之分别。小孝孝于庭帏,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09-11-21 08:51:46 | 只看该作者
孝身要从父母衣食住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孝心要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孝性尤为重要,要时时顺着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欢喜,按着父母的五行性,随快随慢,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即是将父母送到天堂上。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就是将父母送到佛国里。孝乃天性所流露,所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如果恐怕别人耻笑才行孝,这便是假孝。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真假的分别,可拿父母爱子之心作对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09-11-21 08:53:05 | 只看该作者
父母对待儿女,处处都拿出了真真实实的心来教养。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的寿限,和自己的寿数,难以确定。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能尽孝,又能尽几年?语云:『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真令人心酸落泪。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已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推行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09-11-21 08:54:10 | 只看该作者
父母之道

夫妇为人伦之始,到了生男育女,又给儿女当父母。所以进一步讲,就是父母之道。古人云:『为人父,止于慈。』母亲称为慈母,父母之道,就是一个慈字。慈是本乎天性之仁德。性发为情,道一落到情上,往往有偏的地方。语云:『养不教,父之过。』必须教之以道,把儿子领导在道上,教与管不同。管是使禀性制服他,教是用天性领导他。教是率性合道,夸奖他的长处,纠正他的短处。管是任着自己的性子,找人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动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当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所以教子要有义方,先得以身作则,自己先要性存天理,心存道理。根本教育,在未生儿女以前,先种下善因。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父母的性常存天理,儿女就是天理所生。父母的性质和平,生下子女来,性质一定和平。父母的心常存道理,儿女就是道理所生,因父母的遗传性,关系重大。这就是说的根本教。若说到胎教,更得平日涵¬养天性,视听言动,处处要合道。儿在胎中,得到天性的正气,所生的儿女,性子一定纯正。现在人多不明白道,儿子未到成年,父母便为之早婚,妨害身体的发育,所生的子女,往往不长命,或衰弱多病,害及血统,害及民族,为父母的,不得辞其咎。这就是不真慈,就不合道。更有一般人,倚仗自己财产丰富,溺爱子女,任意浪费金钱,习染上不正当的嗜好,造成种种罪业。或因酒色过度,败德丧命;或任其浪荡逍遥,不能勤劳工作,养成游民;或溺爱过甚,把自己累死也不肯指使儿女去做。一面是不放心,一面是溺爱不明,总不想一旦身死,撇下儿女,一切事都不懂,成了一个废人,一无所能,不能守祖业,成为流氓,且害及社会。儿子在少年不令学道,壮年便不能行道,老年又哪能成道呢?这就叫爱子如杀子,大大的不慈了。当父母的道在乎慈,可是慈总不可离了道。第一幼年不使失学,无论家财有万贯,总得教子有一艺之长,能自谋生活,不依赖人,使他一生能以自立,有祖业能守住。纵然无祖业,也能自谋生活。人人能如此,不但能自立,一定能立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09-11-21 08:55:17 | 只看该作者
必须教之以道,把儿子领导在道上,教与管不同。管是使禀性制服他,教是用天性领导他。教是率性合道,夸奖他的长处,纠正他的短处。管是任着自己的性子,找人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动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当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09-11-21 08:57:54 | 只看该作者
一面是不放心,一面是溺爱不明,总不想一旦身死,撇下儿女,一切事都不懂,成了一个废人,一无所能,不能守祖业,成为流氓,且害及社会。儿子在少年不令学道,壮年便不能行道,老年又哪能成道呢?这就叫爱子如杀子,大大的不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09-11-21 08:5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11-21 09:00 编辑

教养子女之方

    道是行的,不是讲的,换句话说,道是人走的。当父母的,是从幼年儿女道走过来的。到中年有了儿女,就得行父母道。父母之道不外教与养,教养兼全才是道。在未生子女以前,看你种的什么因,生出儿女来那是结的果。欲产生良好子女,全在自己种因上求。在夫妇二人,好比是个开招商店的,你开的是大旅馆,挂大招牌,安寓仕宦长官,所招来的全是作官为宦的。若是开大店挂招牌是安寓客商,所招来的全是买卖客商,提包大氅。若是开寻常店,所招来的,全是推车担担的。你若开小店,所招来的是乞丐穷人,东跑西颠的苦力人。这些穷苦人,断然上不了大旅馆里去。可是那些高官贵客,也绝不能来小店里住。道是自然之理,人的生育子女,也是这样。你若存天下为公的心,断不能生自私自利的子女。你要存贤孝的心,也不能生忤逆不孝的子女。甚至儿女听说不听说,守本分不守本分,孝顺不孝顺,全在自己种因如何,生出子女是结的果,你还问谁呢?儿在胎中时,当实行胎教,尤其为母亲的,坐必正,行必稳,心平气和,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心存正念善意,生出子女,必然贤孝。这是说的先天教育。至于后天教育,更须明白,尤其小儿在食乳时期,更有关系。乳汁是大人的气血,大人气质清,化合的乳汁必清,小儿吃了,不但体格能发育,心性中必然清明。

假使大人常着急上火,动禀性,怀着恨、怨、恼、怒、烦的五毒气化合的乳汁,也是毒乳,小孩吃了,长禀性,还生疾病,危害身心性命,关系最大。再者,大人若是不明白道,在抱着小孩吃奶时,生气上火,擦眼抹泪,或恨天骂地,小孩一面吃奶,一面眼看,这叫给小孩种恶因,种毒因,不可不知。还有禀性不好的人,抱着孩子和他人打架,指东骂西,比鸡骂狗,打小孩的屁股,羞辱别人的脸面,表面上是打骂孩子,其实就是打翁骂婆,也许辱骂妯娌,是不是给小孩种下毒因呢?不但给小孩种毒因,还给小孩加罪,这是何等的愚痴呢!还有一节,小孩才会说话,教导着他骂人,又教导他打人,拿人家的东西,不制止他学懒学坏,学着不吃亏。当父母的认为是孩子聪明,还很欢喜。要是从小给孩子种下这种因,将来哪有好结果,一定横行无礼,逆伦犯法。这不是送孩子下地狱吗?若父母明白教养子女之道,实行教养子女,这是根本教育,关系非常重大。现在为什么大道失传,就是因为缺乏根本教育。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民众教育,都是成年人的教育,是后来的教育。父母之教,乃是教育的根本。先入者为主,根本培养好了,枝叶自然随着好,这是教养兼施之道。当父母的应负的责任,教养二字,是离不开的。但教养要合道,那就是义方教子。为父母者,不可不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09-11-21 09:01:11 | 只看该作者
道是行的,不是讲的,换句话说,道是人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09-11-21 09:02:27 | 只看该作者
父母之道不外教与养,教养兼全才是道。在未生子女以前,看你种的什么因,生出儿女来那是结的果。欲产生良好子女,全在自己种因上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09-11-21 09:03:07 | 只看该作者
你要存贤孝的心,也不能生忤逆不孝的子女。甚至儿女听说不听说,守本分不守本分,孝顺不孝顺,全在自己种因如何,生出子女是结的果,你还问谁呢?儿在胎中时,当实行胎教,尤其为母亲的,坐必正,行必稳,心平气和,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心存正念善意,生出子女,必然贤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09-11-21 09:04:0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为什么大道失传,就是因为缺乏根本教育。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民众教育,都是成年人的教育,是后来的教育。父母之教,乃是教育的根本。先入者为主,根本培养好了,枝叶自然随着好,这是教养兼施之道。当父母的应负的责任,教养二字,是离不开的。但教养要合道,那就是义方教子。为父母者,不可不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09-11-21 09:05:05 | 只看该作者
教与管的区别

爱子不得其道,就是不慈。慈字之误用,在管教二字分不清。


(一)溺爱不明。自从有了小孩,爱之如掌上明珠,对于吃穿,尽迎¬合小孩的心理,养成骄惯性,好吃懒做,由习惯进而染上嗜好,吃喝嫖赌吸,无所不为,自身又一无所能,成为流氓,丧德败家,妨害社会,触犯国法,成为罪人,受刑亡命。这种恶果,皆由溺爱二字之因所造成,不慈孰甚。


(二)不管不教。有了小孩,只知道养,美衣美食。对于小孩言行动作,任其性之自然,不教也不管,这又错了。小孩天性未离,此时若不好好教导,渐渐性流为情,情流为欲。初则放荡于礼法之外,渐至入于下流社会,很是危险。不但品行不端,行为不正,将来招灾惹祸,后患不堪设想。昔有囚犯某到了法场临刑时,要求法官,见他母亲一面,死也放心。法官哀怜他这番孝心,许之。他母亲来到法场见面时,该囚犯要钻他母亲怀里吃一口奶,其母爱子心切,听其子之行为。其子竟将其母之乳头,一口咬下来,其母大痛喊叫,说可要了我的命了,好狠心哪!其子接口说,你的心比我还狠得多呢!想当初我小的时候,偷了人家的东西到家,母亲不管我,还很欢喜我,所以我大了,便做了贼,因犯法定了枪毙的死罪,这是你不管我,养成我的偷盗心,送了我的命。我心狠,哪知母亲送了我的命,比我还狠得多。这段事,当儿子的固然不对,当母亲的算对吗?这是不管,也就是不慈。至说到不教,关系更大。古人教小孩,能食,教以右手吃饭先让老人吃。有食物,老人不分给不要。能言时,教以数与方名。教他见人行礼,恭敬长上,孝敬老人,大了自然能孝能悌。若不教导,便不知礼节,不知尊卑上下,习惯成第二天性,养成逆子,不孝不悌,为父母的,不能辞其咎。所以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这是放任太甚,也是不慈。


(三)管得太严。有了儿女,恨铁不成钢,自己孩子,总得比别人强。儿女稍有差错,非打即骂,毫不留情。原¬来父子是主恩的,威多恩少,便失慈的真道,使儿女对于父母,初则畏之,渐疏远之,甚则离心离德,这就是管之过严,亦非中正之慈道。以上三种,均不合慈道。真正慈爱儿女的,从小就教养兼施,由胎教、襁褓教、婴儿教等等,处处留心。小孩发育不全的时候,固在善养,但养中须有教。在小儿初学会说话,先教导他明白老人的称呼,叫爸爸、叫妈、叫娘、叫爷爷奶奶、叫伯父叔父、姐姐妹妹、哥哥嫂嫂等,使他知道尊长亲亲,慢慢再添字,问爸爸安,妈妈好等的话。等他会走会行动的时候,教他行礼。有了食物,教他先奉老人,让给哥哥先吃,知道孝悌之道,谦让之礼。少有点好处,必须夸赞他,或用相当的奖励鼓励他,更高兴,能实行。小儿有了过错,不可先打他,更不可骂他。先说明是非,使他知过必改。善言开导,不可体罚,免伤他的自尊心,自然小儿能迁善改过。千万不要骂他,骂则口出恶言损德,老人听着还不愿意。更不可一错便打,把孩子打完了,小孩还不知道为的什么,打得直迷瞪眼,生出毛病来的很多。教小孩说话,先提说祖上的德行,老人的好处,一家人的长处,大家都爱听他的话,小孩无形中生出爱敬老人的心。小孩渐渐长大,教导他洒扫地,接待客,见客行礼、问安等等细事,然后大了,入校求学,养成端正人品,立身行道,扬名显亲,有功于世,有德于人。这才不亏天覆地载,父母所生,为天地的孝子,古今的完人。人人能如此实行,世界哪能不太平呢?然追本溯源,还是归功于父母之教养有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